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学年海南省先锋联盟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2025学年海南省先锋联盟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4-2025学年海南省先锋联盟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4-2025学年海南省先锋联盟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海南省先锋联盟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海南省先锋联盟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分为单项选择题Ⅰ和单项选择题Ⅱ两部分。
    单项选择题Ⅰ: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考古资料为我们认识历史提供了实证。如图是中国考古遗址“龙”型器分布示意图,据此可以推断出的结论有( )
    图注:
    ①鱼龙: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鱼龙纹,距今约6800—6300年。
    ②鳄龙:西水坡遗址出土的井壳堆塑的鳄龙,距今约6400年。
    ③鳄龙:焦墩遗址出土的河卵石摆塑的鳄龙,距今约6000年。
    ④猪龙:红山遗址出土的玉猪龙,距今约6000—5000年。
    ⑤龙:陶寺遗址出土的陶盘上的龙纹,距今约4500—3900年。
    ⑥龙: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夏代。
    ⑦龙: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青铜器上的龙纹,商代。
    ⑧龙纹:良渚遗址出土的龙首纹玉镯,距今约5000—4800年。
    A. 崇拜龙的观念形成于旧石器时代
    B. 龙的形态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 龙的形象体现中华文明各具特色
    D. 龙已成为专制主义皇权独尊的象征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题干信息可知,从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出土的各式各样的龙的形象可以看出,中华文明的发展不是单一的、孤立的,而是呈现出多元的特点,同时又存在着共性和联系,体现了多元一体的趋势,B项正确;材料信息涉及到新石器时代关于不同纹饰龙的图样,但无法就此得出崇拜龙的观念形成于旧石器时代,崇拜龙的观念形成于什么时期还需进一步的考证,排除A项;龙的形象体现中华文明各具特色说法片面,不同地域不同时间龙的形象有个性,但也有共性,呈现出多元一体特征,排除C项;龙已成为专制主义皇权独尊的象征说法错误,这一时期未产生专制主义皇权,排除D项。故选B项。
    2. 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B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山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说明春秋早期已经使用铁器,B项正确;A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出土商朝的青铜器可能是通过贸易等其他方式传入当地的,不一定属于商朝的统治范围,排除A项;C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湖北大冶铜矿冶遗址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说明大冶铜矿的开采时间不晚于东周,排除C项;D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上铁镞(箭头)不代表秦朝军队主要使用铁制兵器,排除D项。故选B项。
    3. 学者劳思光将自我境界划分为四种,分别是形躯我,强调生理欲求;认知我,以知觉推理为要;情意我,重视生命感受;德性我,以价值自觉为主。以下先秦诸子格言中,体现最后一种境界的是( )
    A.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B.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C. 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D. 可在乐生,可在逸身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这句话强调的是信用的重要性,即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就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这明显涉及到了道德和价值层面的自觉和追求,与“德性我”的境界相吻合,B项正确;“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这句话表达的是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与道德和价值自觉无直接关联,因此不符合“德性我”的境界,排除A项;“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超脱于世俗情感的境界,更偏向于道家的无为和超脱,与“德性我”强调的道德和价值自觉不完全一致,排除C项;“可在乐生,可在逸身”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在生活中寻找快乐,也可以在安逸中度过一生,它主要描述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与道德和价值自觉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
    4. 湖南省龙山县里耶古城出土的秦简属于秦洞庭郡迁陵县行政文书档案。其中简8-769记载,上级部门要求迁陵县进献两种特产鱼类,迁陵县廷让熟悉本地情况的乡吏上报这两种鱼类的物种特征。乡长官回答并不知道这两种特产鱼,本乡乡吏、黔首等都被迫出来作证。该史料可直接用于研究秦朝( )
    A. 南方经济的落后境遇B. 郡县制实际运行状况
    C. 地方与中央矛盾激化D. 生物种类的日渐稀缺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材料中秦简记载了上级部门要求迁陵县进献特产鱼类,以及迁陵县廷与乡吏、黔首等的互动,这反映了秦朝郡县制在实际运行中的具体情况,B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迁陵县对本地特产鱼类的不了解,不能直接推断出南方经济的整体落后,排除A项;材料中是正常的行政指令和执行过程,不能推出中央和地方矛盾的激化,排除C项;“生物种类的日渐稀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5. 西汉时出现了高头大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几十种物产;这一时期丝和丝织品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耕种、打井和炼铁等技术并用于发展生产。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 西汉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扩大B. 中国丝织品在西域备受推崇
    C.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D. 中外农业生产水平稳步提升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西汉时期,西域的多种物种传入中原地区,而中原地区的先进技术也传入西域地区。据题干“西汉时出现了高头大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几十种物产;这一时期丝和丝织品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耕种、打井和炼铁等技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原和西域之间物品和技术交流种类丰富,贸易往来繁盛,这主要得益于丝绸之路的开通,C项正确;这些现象反映的是中原与西域的双向交流,原因是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两地之间的交往,并不是只强调西汉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扩大,排除A项;中国丝织品在西域受到推崇是结果,不是原因,排除B项;材料内容体现的是两地的经贸交流,并不能得出农业生产水平的稳步提升,排除D项。故选C项。
    6. 东吴前期,都城建业的人口仅在十万上下,其余县城的人口一般仅为两三千左右;东晋南朝时期,城市人口大为增加,仅都城建康一地人口就接近一百万,而一般郡城县城内人口也有近万人。这反映出当时( )
    A.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B. 外贸范围得到拓展
    C. 草原民族开始南迁D. 南方实力超过北方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据本题信息可知,东晋南朝时期人口大幅增加,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工具,推动江南地区经济开发,A项正确;人口的增加与外贸范围得到拓展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项;东晋南朝地处江南,而草原民族南迁大多迁到中国北方,所以草原民族开始南迁与南方人口增长没有关系,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了南方人口的增加,这不能反映出南方的实力超过了北方,排除D项。故选A项。
    7. 唐代的两大重要政治制度具备了现在“民主”的因素,一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另一个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相似,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唐代制度设计说明( )
    A. 中国出现早期民主雏形B. 国家治理能力得到提高
    C. 公务员制度受唐朝影响D. 限制皇权推动公权发展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材料中提到的两大政治制度,一个能够遏制皇权,促进权力的分散与制衡(三省六部制);另一个则通过选拔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科举制)。这两个制度都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了国家的治理能力。遏制皇权可以防止权力过度集中,减少决策失误和腐败;而选拔人才则能确保政府机构的运作效率和质量,B项正确;唐朝的制度只是具备了现在“民主”的因素,而不是出现了早期民主雏形,排除A项;材料中说的是唐代的某个政治制度类似于当今的公务员制度,而不是说当今的公务员制度受唐朝影响,排除C项;“限制皇权推动公权发展”无法说明科举制如何“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排除D项。故选B项。
    8. 唐朝天宝年间赋役承担情况表表中数据反映出( )
    (注:“课户”是指承担赋役的民户,“课口”是指承担赋役的丁口)
    A. 两税法的实施减轻农民负担B. 藩镇割据影响中央赋税收入
    C. 租庸调制下赋役负担不公平D. 安史之乱导致人口数量锐减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数据可知,天宝年间不课户、不课口占的比重相当大,反映出租庸调制下赋役负担不公平,C项正确;两税法是780年开始实施的,而且表格数据无法反映农民负担减轻,排除A项;藩镇割据局面在安史之乱后逐渐形成,材料反映的是安史之乱前的数据,排除B、D项。故选C项。
    9. 依据下面知识卡片提供的信息判断,与之属于同一时代的科技成果是( )
    A. 《齐民要术》B. 《神农本草经》
    C. 《授时历》D. 《唐本草》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著作是唐朝孙思邈的《千金方》,而《唐本草》是唐高宗时修撰的,故《唐本草》与《千金方》属于同一时代,D项正确;《齐民要术》是北朝贾思勰的著作,排除A项;《神农本草经》是我国东汉时期一部药物学专著,排除B项;《授时历》是元朝郭守敬编订的历法,排除C项。故选D项。
    10. 下图为我国考古人员在西安市南郊发现的日本圆廓方孔“和同开珎”银币。据郭沫若考证,“珎”是“寶”字的简化,日本人曾经误认为“珍”;从本币字体上看,日本使用汉字,而且字体明显受欧阳询字体的影响。该银币的发现反映了( )
    A. 唐文化具有强大的影响力B. 唐朝与周边国家往来频繁
    C. 东西文明在交流中发展D. 唐朝货币体系的多元化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日本的“和同开珎”银币使用汉字,并且字体明显受欧阳询字体的影响。欧阳询是唐朝著名书法家,这表明日本在货币文化方面深受唐朝文化的影响。这一现象体现了唐文化强大的影响力,能够传播到周边国家并被吸收借鉴,A项正确;仅从这一银币发现本身并不能直接反映出往来频繁的程度,往来频繁更多地需要从贸易量、人员交流数量等多方面来体现,排除B项;主要体现的是唐朝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属于东亚地区内部文化的传播,没有涉及东西文明(如欧洲与亚洲文明)的交流,排除C项;材料中的货币是日本的银币,不能反映唐朝货币体系的多元化,排除D项。故选A项。
    11. “出将入相”指中国古代既可领兵作战又可担任宰相的高级官员,唐代前期多有宰相领兵作战的记载,如宰相狄仁杰一度出任河北道行军副元帅,而到宋代,宰相领兵的现象极少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宋代( )
    A. 中枢权力体系发生调整B. 宰相多由文职官员任职
    C. “以和求安”而缺少战事D. 国家实力长期积贫积弱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从唐代到宋代,宰相领兵的现象从多到少,说明宰相的权力被削弱,这反映出宋代中枢权力体系发生调整,A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宰相领兵作战的现象从多到少的趋势,没有体现宰相多由文职官员担任的问题,没有出现宰相的变迁升职,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宰相领兵作战的现象从多到少的趋势,没有体现“以和求安”而缺少战事的问题,而且宋朝因为民族问题有很多的战争,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丞相中枢体系的变化,没有体现国家实力长期积贫积弱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
    12. 如表为不同时期对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由表格内容可知( )
    A. 历史结论受到时代背景影响
    B. 只有一种观点符合历史事实
    C. 当代学者研究结论更为全面
    D. 宋代史料记载更加真实可信
    【答案】A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现代(中国)。据题干信息可知,不同时期对王安石变法的四则评价,可以看出,由于时代背景、个人立场、价值观等差异,对于同一历史事件的评价存在巨大分歧,这直接体现了历史叙述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且历史结论受到时代背景影响,A项正确;只有一种观点符合历史事实说法不准确,忽略了历史解释多元性的特点,排除B项;当代学者的研究结论更为全面说法不准确,且不能从表格信息中直接得出当代学者的结论更权威,且不同历史时期的视角都有其独特价值,排除C项;宋代史料记载更加真实可信的说法,在题干中没有依据,且真实性并不能单纯依据时间早晚来判断,排除D项。故选A项。
    13. 从辽、金朝起,政治重心北移至燕京(今北京),使得长城南北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上完全成为统一和不可分割的整体,向北迁徙的中原汉族人口空前增加。这有利于( )
    A. 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B. 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C. 带动经济重心的北移D. 消除北方各民族差异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金朝以后(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辽、金朝开始,北京逐渐成为了中国的政治中心,这有利于加强长城南北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从而加强民族交融,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A项正确;材料表明从辽、金朝起,政治重心北移至燕京(今北京),与君主专制无关,排除B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此后没有出现经济重心北移的情况,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消除北方各民族差异”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单项选择题Ⅱ:14~15题,每题3分,共6分。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为3分,有2个选项各为1分,错误项为0分。选出最佳项,多选不得分。
    14. 西汉初年叔孙通制定朝仪;王莽在建立新朝的过程中,以《周礼》为据,改革诸项制度;西魏末年,苏绰辅佐权臣宇文泰,依据《周礼》进行官制改革;宋代王安石也以《周礼》作为其变法的理论依据。这说明( )
    A. 礼是中国古代政治变革的基石
    B. 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C. 礼制文化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
    D. 礼的利用体现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从西汉初年到宋代王安石变法,统治者都重视礼制,均以《周礼》服务于政治改革,可知礼是中国古代政治变革的依据和基石,A项正确;“礼制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说法正确,但材料主旨是《周礼》是变法的理论依据,排除B项;材料中反映的是统治者对礼制的态度,未涉及到礼制文化发展的程度,排除C项;材料中主要讨论的是《周礼》在政治和制度变革中的应用,没有反映礼的利用的效果,无法得出体现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排除D项。故选A项。
    15. 如表为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常平仓的部分支出情况。对表中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政府采取措施平抑物价
    B. 国家利用经济手段稳定秩序
    C. 鼓励民间组织救济灾民
    D. 体现宋初中央集权制的强化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最佳选择题。时空是宋朝(中国)。依据材料得出结论:常平仓的支出显示了政府在不同情况下,采用多种经济干预措施,包括兴修水利、减价出售粮食和准备军需等,这些都能够反映政府运用经济手段稳定秩序,B项最佳;常平仓的部分支出可以得出政府采取措施平抑物价,但未深层次得出是利用经济手段稳定秩序,A项有一定道理/次佳;同理,秩序稳定有利于宋朝初年加强中央集权,D项有一定道理/次佳;鼓励民间组织救济灾民说法错误,材料中涉及到的是政府官方救济;排除C项。故答案为:B项(3分)A项(1分);D项(1分);C项(0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55分。第16题14分,第17题13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2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边境),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注:秦代,戍边是一种半军事性活动,由百姓轮流完成,并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徭役)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材料二 “朝廷征发徭役,如果你耽搁了,没去,那要罚做两副铠甲。去了,但迟到了三到五天,那要接受一顿臭骂;迟到了六到十天的,罚做一个盾牌;而迟到超过十天的,则罚做一副铠甲。地方政府得到徭役的任务,要立即遣送服役人员到达指定地方。但如果下大雨的话,可以暂停此次徭役征发。”
    ——湖北省睡虎地秦简《秦律十八种·徭律》(陈正宏译)
    材料三 “(睡虎地)秦简中有《徭律》一篇、《戍律》一条,以及与徭、戍有关的律文若干条。”
    ——高恒《秦律中的徭、戍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陈胜、吴广起义直接原因是什么,其深层次原因又是什么。
    (2)基于上述材料,某研究者得出“司马迁的记载有违历史事实”的结论。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为什么?
    (3)材料一、三分别属于什么史料?其史料价值如何?
    【答案】(1)直接原因:按照《史记》的记载,法律规定误期当斩。
    深层次原因:秦的暴政。
    (2)不认同。应坚守“孤证不立、阙闻则疑”的精神,运用“二重证据法”进行多元互证,才能最终认定历史真实。
    原因:其一、两则史料的时代不一致。《史记·陈涉世家》记叙的是秦二世时期,而《徭律》记述的是秦始皇时期。其二、“谪戍渔阳”当遵循《戍律》,秦二世时《戍律》是否等同于《徭律》,尚需考证。秦帝国疆域辽阔,各地对法律的执行有可能存在差异。
    (3)《史记》属于传世文献史料。文献史料是史料中最重要的部分。长期以来《史记》是研究秦代历史的权威之作。
    睡虎地秦简属于实物史料或出土文献。出土文献是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印证、纠正或补充传世文献;出土的秦律补充了传世文献的不足,带给我们关于秦律、秦朝法治方面许多细节信息,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可以通过引入一段相冲突的史料,引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构建史学研究的科学态度。
    【解析】
    【小问1】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二世元年七月(中国)。据材料一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记载“失期,法皆斩”,可得出直接原因:按照《史记》的记载,法律规定误期当斩;结合所学,深层次原因是秦推崇法家思想,刑法严酷,实施暴政。
    【小问2】
    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二世元年七月(中国)。据史料价值研究的角度,应坚守“孤证不立、阙闻则疑”的精神,运用“二重证据法”进行多元互证,才能最终认定历史真实。 原因:其一、两则史料的时代不一致。《史记·陈涉世家》记叙的是秦二世时期,而《徭律》记述的是秦始皇时期。其二、“谪戍渔阳”当遵循《戍律》,秦二世时《戍律》是否等同于《徭律》,尚需考证。秦帝国疆域辽阔,各地对法律的执行有可能存在差异。因此不认同。
    【小问3】
    本题第一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二世元年七月(中国)。从史料的分类来说,《史记》属于传世文献史料。睡虎地秦简属于实物史料或出土文献。
    本题第二问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二世元年七月(中国)。《史记》属于传世文献史料,文献史料是史料中最重要的部分。长期以来《史记》是研究秦代历史的权威之作。 睡虎地秦简属于实物史料或出土文献。出土文献是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印证、纠正或补充传世文献;出土的秦律补充了传世文献的不足,带给我们关于秦律、秦朝法治方面许多细节信息,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庄园经济是中国古代宗法制度与土地制度相结合的产物。“秦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西汉因循秦制,土地兼并的现象屡见不鲜,到西汉后期,豪强地主的社会势力增长,他们能够通过合法或者非法、隐蔽的方式,比较稳定地占有大量土地和依附农民,豪强地主田庄经济基本形成。到东汉初期,本身就是豪强地主的刘秀依靠豪强地主势力的支持而当上皇帝,重新统一天下,东汉成为地主庄园经济空前发展的时期。东汉庄园经济是一种比个体家庭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相对进步的经济形态和经营模式,对社会的影响也是较为全面的。从历史上看,东汉庄园经济在社会救济、吸纳流民、发展生产等方面的社会功效是不可忽视的。
    ——摘编自樊遂桥《略论东汉庄园经济的社会功能》
    材料二 魏晋时期的庄园经济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期,一方面是社会的动荡加快了地方豪强聚族而居……另一方面是士族渡江之后,在政治上的地位日益显赫,拥有了大规模的土地和数量庞大的依附人口。……士族地主建立的庄园把大量的流民招揽进来,使他们成为佃农,在庄园的土地上从事生产。与此同时,流民南迁,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到南方,庄园主为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推广了水利兴修,促进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
    ——摘编自《乡村振兴:从魏晋时期士族庄园与中世纪西欧庄园中寻找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庄园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晋时期庄园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1)历史背景:土地私有制在全国范围内确立;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强宗大族势力重新崛起;两汉之际,政治动荡,流民蜂起;东汉的建立得益于豪强地主的支持。(答出三点即可)
    (2)影响:保存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封建生产关系;发展了社会生产,使江南地区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社会秩序;成为封建门阀制度的经济基础。(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
    【小问1】
    本题是材料题之概括分析题。时空是东汉(中国)。据材料一“秦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可得出来“土地私有制在全国范围内确立”;据材料一“西汉因循秦制,土地兼并的现象屡见不鲜”可得出“土地兼并愈演愈烈”;据材料一“本身就是豪强地主的刘秀依靠豪强地主势力的支持而当上皇帝,重新统一天下”可得出“东汉的建立得益于豪强地主的支持”;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汉之际,政治动荡,流民蜂起。
    【小问2】
    本题是材料题之概括分析题。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据材料二“士族地主建立的庄园把大量的流民招揽进来,使他们成为佃农,在庄园的土地上从事生产”可得出“保存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封建生产关系”;据材料二“流民南迁,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到南方,庄园主为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推广了水利兴修,促进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可得出“发展了社会生产,使江南地区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社会秩序、成为封建门阀制度的经济基础。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学者关注天下兴亡与国家盛衰,追求在现实社会中建功立业。他们以学术研究为国家与社会服务,不做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理论研究。儒家总结上古圣人施政安民的理念,揭示“先王得位行道,经纬世宙之迹,而非托于空言”,成为学者从盛衰兴亡中探讨治国之道,实现经世致用的思想渊源。他们根据时代环境与社会现实的需要,针对治国兴邦的各种问题展开研究,以是否有益于世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反映崇尚实际、注重实效的实用理性。
    ——摘编自庞天佑《论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学者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隋唐儒学是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与佛道二教的相互冲突、纷争过程中被统治者自觉加以复兴的。佛道与儒学的撞击也使儒学发生着某种新的变化,即儒学不得不吸收释、道的思想因素来建构新的儒学体系。隋末,大儒王通讲学于“河洛之间”,对于弘扬儒学不遗余力,但他并没有否定佛道二教的作用,并首次明确提出“三教合一”的思想。唐代大儒韩愈积极反佛,但其道统说与佛教的祖统说相类似。另一大儒柳宗元公开主张以儒学为主,吸取佛教中有价值的东西。与此同时,儒学与道教也发生着同样的关系,只是儒学与道教之间的冲突要少得多。
    ——摘编自赵行良《魏晋南北朝隋唐儒学发展辩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至隋唐儒学发展的趋势及意义。
    【答案】(1)特点:注重对治国安邦的研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崇尚实际和实用(或崇尚经世致用)受儒家思想影响。
    (2)趋势:儒学吸收佛道思想,三者走向融合。
    意义:丰富了儒学的内涵;增强了儒学对抗佛教和道教的能力;有利于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
    【解析】
    【小问1】
    时空是古代(中国)。特点:据材料一“针对治国兴邦的各种问题展开研究”可得出“注重对治国安邦的研究”;据材料一“儒家总结上古圣人施政安民的理念”可得出“受儒家思想影响”;据材料一“关注天下兴亡与国家盛衰,追求在现实社会中建功立业”可得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据材料一“崇尚实际、注重实效的实用理性”可得出“崇尚实际和实用”。
    【小问2】
    时空是魏晋至隋唐时期(中国)。第一小问趋势,据材料二“没有否定佛道二教的作用,并首次明确提出‘三教合一’的思想”可得出“儒学吸收佛道思想,三者走向融合”。第二小问意义,据材料二“儒学不得不吸收释、道的思想因素来建构新的儒学体系”可得出“丰富了儒学的内涵”;据材料二“唐代大儒韩愈积极反佛,但其道统说与佛教的祖统说相类似”可得出“增强了儒学对抗佛教和道教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有利于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社会学家莱文斯坦认为,人口迁移并非完全盲目无序的流动,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律。认为人口迁移的动力是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的。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是指原居住地不利于生存、发展的种种排斥力,它可以是战争、动乱、天灾、生态环境恶化等对某一地区具有普遍性影响的因素,也可以是某一小群体遭遇的意外或不幸。拉力因素则是指移入地所具有的吸引力,它可以是大量呈现的新机会,也可以是仅仅对于某一小群体的特殊机遇。
    ——摘编自张丽彬《全球化时代国际移民理论总结》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以“人口迁移动力”为主题,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课题:政局和自然条件变化共同构成人口迁移的动力。
    阐释:中国古代史上,造成人口迁移的动力因素有政局和自然条件的变化。东汉魏晋南北朝是人口大迁徙时期。由于黄河流域以北地区温度骤降,不适宜人口居住,导致大量少数民族内迁。魏晋时期由于黄河流域长期战乱,政局动荡,而南方地区社会相对稳定,气候湿润,自然条件优越,适宜生产,大量人口南迁。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促进了民族交融,南方经济的开发。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又如,唐中期至五代十国时期是人口迁徙的另一个高峰期。由于唐朝安史之乱,北方战乱不断,五代十国政权更迭频繁,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大量北民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重要基础。
    综上,在中国古代史上,特定历史时期的政局、气候变化等都对人口迁徙造成影响。政局和自然条件变化共同构成了人口迁徙的动力,决定了人口迁徙的具体方向。
    (其他参考论题:历史上战争与动乱推动人口迁移;生态环境恶化对古代人口迁移影响深刻)
    【解析】
    本题是材料题之评论解说题。时空为近现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据材料“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是指原居地(或者国家)不利于生存、发展的种种排斥力,它可以是战争、动乱、天灾、生态环境恶化等对某一地区具有普遍性影响的因素”信息,可拟定论题:政局和自然条件变化共同构成人口迁移的动力。然后展开论述,首先说明在中国古代史上,造成人口迁移的动力因素有政局和自然条件的变化。列举东汉魏晋南北朝是人口大迁徙时期,然后说明人口迁徙的原因,由于黄河流域以北地区温度骤降,不适宜人口居住,导致大量少数民族内迁。列举魏晋时期的人口迁徙,由于黄河流域长期战乱,政局动荡,而南方地区社会相对稳定,气候湿润,自然条件优越,适宜生产,大量人口南迁。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促进了民族交融,南方经济的开发。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又如,唐中期至五代十国时期是人口迁徙的另一个高峰期。由于唐朝安史之乱,北方战乱不断,五代十国政权更迭频繁,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大量北民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重要基础。最后总结社会环境变化对国际人口流动方向的显著影响,在中国古代史上,特定历史时期的政局、气候变化等都对人口迁徙造成影响。政局和自然条件变化共同构成了人口迁徙的动力,决定了人口迁徙的具体方向。材料
    结论
    A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出土商朝的青铜器
    商朝的统治范围到达内蒙古地区
    B
    山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
    春秋早期已经使用铁器
    C
    湖北大冶铜矿冶遗址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
    大冶铜矿的开采时间不早于东周
    D
    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上铁镞(箭头)
    秦朝军队主要使用铁制兵器
    课户
    不课户
    课口
    不课口
    天宝十三年(754年)
    5301044
    3886504
    7662800
    44528480
    天宝十四年(755年)
    5349280
    3565501
    8208321
    44470988
    >理念:“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成就:记绿了八百多个药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
    >地位: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不同时期对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评价内容
    史料来源
    变乱旧章,兴害除利,舍是取非。(乃至)病民伤国。
    司马光《传家集》(北宋)
    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
    罗大经《鹤林玉露》(南宋)
    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唯公庶足以当之矣。
    梁启超《王安石传》
    王安石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常平仓的部分支出情况表
    时间
    支出及用途
    熙宁六年十一月
    3万石谷,淮南西路招募饥民兴修水利
    熙宁七年五月
    5万石谷,真定府路减价出粜
    熙宁九年二月
    10万缗钱,广南西路转运司以备军需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海南省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海南省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查范围, 察举制起源于周代的乡举里选制, 东汉刘般提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海南省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海南省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共16页。

    2024-2025学年湖北省恩施教育联盟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湖北省恩施教育联盟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 明代,风闻言事制度盛行一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