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真题合集(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语言表达,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9分。
1.下面是小荔整理的“意象之美”诗文名句,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语句。
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2.我国北方有“立冬”吃水饺的习俗。为体验这一习俗,班级拟组织“包饺子”活动,请观察下图,仿照示例,将“包饺子”的流程补充完整。
① ______
③ ______
⑤ ______
⑥ 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3.下面是文学社小荔同学撰写的征文片段,请帮忙校对。
冬,伴随着冷( liè)的风,莅临人间。它没有春的花苞微露、莺歌燕舞,没有夏的浓荫如盖、甘泉(qìn)凉,没有秋的 烟波浩渺、高邈深沉,但它银装素裹,孕育着春的希望。冬阳如月,苍白无力,闪着宁静、散着清冷;冬云飘逸,聚得悠然、透着高远。冬天的海,没了喧嚣, 人迹罕至,仿佛等待唤醒的神秘巨人。
江南的冬,滋润美艳,雪中有红的山茶、黄的腊梅,雪下还有茵茵的青草,美丽的景色 咄咄逼人。温一壶黄酒,食一口梅花糕,幸福之感 油然而生。北方的冬,瑞雪纷飞,孩子们(cháng)徉在白色的童话世界里,堆雪人、打雪仗,趣味无穷。雪堆里还(zhù)蓄着秋实:冻梨、冻柿子、冻苹果,咬上一口清爽惬意。
大自然钟爱济南,把所有的美好赐给了身处泉城的我们。看着山水,晒着太阳,济南人心中便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1) 文段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莅临(lì)
B.浓荫(yīn)
C.高邈(miǎ)
D.着落(zhá)
(2) 下列对文段拼音处词语的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冷liè”为寒冷、清凉之意,应写为“冷冽”。
B.文段中的“qìn凉”和成语“qìn人心脾”的“qìn”,都写为“沁”。
C.“cháng徉”意为安闲自在地步行,两个字偏旁均为“双人旁”,写为“徜徉”。
D.“zhù蓄”是动词,意思是储存、积聚,应写为“伫蓄”。
(3) 文段中画线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烟波浩渺
B.人迹罕至
C.咄咄逼人
D.油然而生
(4) 校对完语段,同学们纷纷书写感受,其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______
A.江南的雪格外温柔,来时星星点点,来后转瞬即逝。
B.冬天沉静、冷峻,为春天的万物复苏积蓄着力量。
C.在老舍眼中,济南的冬天是个温晴的宝地,充满诗意。
D.冬天是个魔法师,他轻轻一吹,池塘就变成了大玻璃。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6分。
4.小夏分享了近期读到的经典文章语段和名著片段,请你与他一起完成以下读书任务。
【语段一】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 /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还辨得出五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
(节选自《往事依依》)
【语段二】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
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节选自《朝花夕拾》)
【语段三】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究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节选自《朝花夕拾》)
(1) 对于以上语段,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语段一回忆了少年时代的两位国文老师引导“我”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的往事。
B.语段一在生动的叙述中引用名诗佳句,是为了突出古今诗人志趣高尚,作诗水平高。
C.语段二、三分别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老师寿镜吾先生和留学日本时的老师藤野先生。
D.语段二、三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既体验读书乐趣,又收获深厚师恩。
(2) 阅读语段一、二,比较作者笔下的三位老师,完成表格。
(3) 读书分享会上,同学们对《朝花夕拾》进行了研讨。以下观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这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既有温馨的回忆,也夹杂着犀利的批判。
B.《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C.《琐记》叙写了衍太太的流言给“我”带来的伤害和离家求学的经历。
D.《<二十四孝图>》写鲁迅从画图本子中得知“孝”的艰难,以此告诫读者“孝”需要真心付出。
(4) 小组研讨时,同学们打算对《朝花夕拾》进行专题探究。请结合重点研读篇目,选择相应专题进行汇报阐释。
小组一:我们组选择的专题是① ______ ,我们重点研读了《父亲的病》和《藤野先生》这两篇文章。因为《父亲的病》中父亲因庸医延误病情最终去世,是鲁迅后来选择学医的一个重要动因;《藤野先生》中在仙台学医的一段经历也是鲁迅弃医从文的重要因素。
小组二:我们组选择的专题是② ______ ,我们重点研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这两篇文章。因为③ ______ 。
5.小郝同学近期读到了一篇有趣的散文,和同学们一起欣赏探究。
虫趣亦童趣
胡圣宇
①夏天,那些抖着翅膀在阳光下飞翔的蜻蜓,趴在树梢上声声叫着夏天的知了,提着灯笼在瓜棚下巡迈的萤火虫,撑着尖角在草地上匍匐前行的甲壳虫,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精灵,不经意间占据了我的童年时光,世界因此就很好玩。
②我蹲在路边,把一只死苍蝇放在一只蚂蚁旁边。蚂蚁闻了闻苍蝇,左转一圈,右转一圈,绕来绕去转了好几圈,还不时用触角去触碰苍蝇。过了好一会儿,蚂蚁不动了,盯着面前的苍蝇。它突然钻到苍蝇底下用头顶,竟顶了起来,踉踉跄跄走了几步后,又放下了。我猜想,它一定急于把苍蝇搬回洞去。要是我能帮帮它该多好。这时,正好附近有一只蚂蚁在闲转,我把它抓住,放在苍蝇旁边,让它们一起搬。可我想错了,我一放下它,它就匆匆跑了。想必这只蚂蚁正在散步或旅行,我坏了它的雅兴。那只蚂蚁很不甘心,围着苍蝇又转了几圈。这时,又一只蚂蚁出现了,他们用触角碰了碰,那只蚂蚁火急火燎地掉头就走。不一会儿就领着长蛇似的队伍速速奔来。短暂磋商后开始搬运,它们把苍蝇团团围住,推的推,拉的拉,苍蝇终于被搬动了。
③夏天,是知了的天下。乡下有一句谚语:“知了知了,新米饭到了。”此起彼伏的知了声里,稻谷飘香,农民就开始忙着割稻了。当第一声蝉鸣从树叶的缝隙和阳光一起倾泻下来时,小伙伴们用细竹丝编个圆环缠上一个网兜,绑在长竹竿上,兴奋地冲向小树林。我们站在树底下,屏息凝神,看准,猛地一罩,知了一飞,就被网在兜里。“抓住了!抓住了!”我们几乎同时欢呼起来,小树林里啽间充满了快乐。
④知了有一对圆溜溜、乌黑的眼睛,活像两颗精巧光亮的珍珠。轻轻捏住背两侧,就能拿起来细细观察,强壮的知了六脚乱蹬拼命挣脱,只得赶紧放入蚊帐。本想养几只听他们的合唱,可大多顿失鸣啼的热情,变得呆若木鸡,雄的揿揿背上虽然会叫,却不再像在树上时叫得那么嘹亮。
⑤蝴蝶,脂粉气太重,不在我们所玩之列。蜻蜓的翅膀是透明的,又薄又嫩,往往捉来就不能飞了。虫子中,我偏爱蛐蛐。蛐蛐天生具有大将之风,你看它那勇猛刚毅的豹头,还有上面那一双鼓鼓的虎眼,与《水浒传》里头的英雄好汉“豹子头”林冲有得一拼,是小虫里的第一条好汉。
⑥月亮上山,蛐蛐提着弦琴上场了。我和小伙伴们会循着蛐蛐的叫声去寻找它们的藏身之处。蛐蛐听觉很灵敏,只要有轻微的响动,叫声就会戛然而止。我们屏住气息,与蛐蛐斗智斗勇,与蛐蛐比耐心,比狡猾。等鸣叫声再次响起,我们突然打开手电,一只蛐蛐在手电筒发出的光束里一动不动。 我把手指拢起来,掌心弓起,像个罩子,一跃而起,饿猫捕食般将蛐蛐捂在手掌下。
⑦蛐蛐的品相有好有坏,我们精心挑选,将好的带回家,放进细竹简中。与小伙伴斗蛐蛐,是童年一大乐事。斗蛐蛐时,常用一根蛐蛐草逗弄,一会儿它们就龇牙咧嘴,两根触须顶直,掀起翅膀上下震动,威风凛凛地发出“蛐——蛐”声。两只蛐蛐儿鸣叫着拧在一起,撕咬得难舍难分。最后,一只落荒而逃,另一只欢叫着乘胜追击。每一次蛐蛐的跳跃,每一次振翅,都牵动着我们的心弦。
⑧除了蚂蚁、知了和蛐蛐,童年还有许多其他的昆虫伙伴。有虫子陪伴的夏天,欢腾热闹;有虫子陪伴的童年,快乐无忧。每一个鲜活的虫子犹如一首童谣,在心间缭绕。
(1)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章以“虫趣”为线索,描写了不同“昆虫伙伴”的神奇美好,富有童趣。
B.第①段加点词“占据”表明作者的童年时光被各种小虫子占满,流露出内心的不悦。
C.第⑤段,作者把蛐蛐与《水浒传》中的林冲相比,表达了对蛐蛐勇猛刚毅的赞美。
D.文章结尾与首段呼应,结构严谨,构思巧妙,同时深化了文章中心。
(2) 阅读文章,梳理文中与“虫趣”相关的事例,完成阅读笔记。
本文回忆了童年时与小虫子的相关经历,通过叙写看蚂蚁搬苍蝇、① ______ 、② ______ 、与小伙伴斗蛐蛐等童真趣事,表达了③ ______ 。
(3) 请与同学们一起品味语言。
小郝:我读到第②段时,觉得“磋商”这个词用得很好,请你赏析一下吧。
小荔: A ______ 。
小夏:我读到第⑥段“我把手指拢起来,掌心弓起,像个罩子,一跃而起,饿猫捕食般将蛐蛐捂在手掌下”时,觉得这句话非常精彩,请你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说说精彩在哪里。
小郝: B ______ 。
(4) 文章⑤~⑦段主要描写“我”最偏爱的蛐蛐。有同学认为第⑤段开头提到的蝴蝶和蝴蜓属于赘笔,应删掉。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22分。
6.阅读回答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①足。以②大醉,客去,遗所捉囊。取视之,数十金也。公度③其醒必复来, 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少顷,其人果号④而至,公迎谓曰:“求尔金耶?”为指其处。其人喜,以一锭为谢,却⑤不受。
(选自焦竑《玉堂丛语》)
【注释】①濯:洗涤。②以:因为。③度:估计,思考。④号:大声哭喊。⑤却:推辞。
(1) 文言文实词含义的推断有很多方法,请根据方法提示,推断加点字词含义。
(2) 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3) 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古人称谓有尊称谦称,甲文“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
B.甲文中,友人最后仍未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元方“入门不顾”。
C.乙文王华之所以把提霥扔到水中,是为了防止其被别人拿走。
D.乙文中的甚人“号”是因为担心找不到他的金子,“喜”是因为金子失而复得。
(4) 乙文画线句有两处需要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
B.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
C.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
D.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足。
(6) 甲、乙两文都讲述了古代儿童“方正”的故事,说说陈元方和王华的“方正”各体现在什么地方。
六、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7.阅读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本诗体裁是七言绝句,作者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B.题目中“左迁”指降职,诗人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写下本诗,寄托慰藉。
C.明月当空,千里可共,诗人托明月将其“愁心”带至夜郎,运用比喻,生动形象。
D.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2) 朗读本诗前两句时,小荔认为“杨花”“子规”应该重读;小夏认为“过五溪”应该重读。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8.根据要求写作。
诗人对诗歌说,我的生活中不能没有你;骑手对骏马说,我的赛道中不能没有你;森林对阳光说,我的气息中不能没有你……
请以“不能没有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 600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落花时节又逢君,遥怜故园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断肠人在天涯,影入平羌江水流,回乐烽前沙似雪,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答案:
①落花时节又逢君(注意“逢”的书写)
②遥怜故园菊(注意“遥怜”的书写)
③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注意“残”的书写)
④断肠人在天涯(注意“涯”的书写)
⑤影入平羌江水流(注意“羌”的书写)
⑥回乐烽前沙似雪(注意“烽”的书写)
⑦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注意“罔”“殆”的书写)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2.【答案】和面团,切面块,装馅料,捏饺子
【解析】答案:
①和面团
③切面剂
⑤装馅料
⑥捏饺子(包饺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认真观察图片,可以知道包饺子的流程。根据第一张图片可推断,首先,需要准备好面团。这通常是通过将面粉、水和其他成分混合并揉捏至光滑而完成的。这是“和面团”。搓成条(对应图中②):将准备好的面团搓成一条长条。这有助于后续将面团分割成小块。切成小块;根据第三张图片可推断,使用刀具将搓好的长条面团切割成均匀的小块。每个小块将用作一个饺子的皮。这是“切面剂”。擀面皮(对应图中④):将切割好的小块面团擀成薄片,形成饺子皮。这通常需要使用擀面杖来完成。包馅(图⑤中未展示):将准备好的馅料(如猪肉、牛肉、蔬菜等)放在擀好的饺子皮中央,然后将饺子皮对折并捏紧边缘,确保馅料不会漏出。图⑥是包饺子,将饺子皮对折“捏”到一块儿,饺子成型。
图文转化应注意:
①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②注意图的细节。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画中的字、图下的“注”等。③把握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3.【答案】【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C
【解析】答案:
(1)D
(2)D
(3)C
(4)C
(1)本题考查字音。
ABC.正确。
D.有误。“着落”的“着”读作“zhuó”。
故选:D。
(2)本题考查字形。
ABC.正确。
D.有误。“zhù蓄”应写作“贮蓄”。
故选:D。
(3)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BD.正确。
C.有误。咄咄逼人:形容气势逼人,使人难以忍受。“美丽的景色咄咄逼人”明显不对,用错对象。
故选:C。
(4)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BD.没有语病。
C.有语病。搭配不当,主语“冬天”与宾语“宝地”搭配不当,应将“济南的冬天”改为“冬天的济南”。
故选:C。
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4.【答案】【小题1】B
【小题2】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对新文学更有兴趣,“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
【小题3】D
【小题4】鲁迅人生的重要拐点,童年的“趣”与“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述了童年时期在百草园中捉虫子、摘果子等趣事,展现了童年的快乐与自由;而《五猖会》则讲述了童年时期对迎神赛会的热切向往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与痛苦,展现了童年的遗憾与无奈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ACD.正确;
B.有误,引用名诗佳句,体现作者丰厚的学养和娴熟的笔法,可见两位老师对“我”的影响之大。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语段一“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①概括为:爱国情怀油然而生;结合语段一“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②概括为: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结合语段一“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③概括为:对新文学更有兴趣;结合语段二“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④概括为:“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
(3)本题考查名著分析。
ABC.正确;
D.有误,《二十四孝图》揭露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故选:D。
(4)本题考查名著分析。根据“我们重点研读了《父亲的病》和《藤野先生》这两篇文章。因为《父亲的病》中父亲因庸医延误病情最终去世,是鲁迅后来选择学医的一个重要动因;《藤野先生》中在仙台学医的一段经历也是鲁迅弃医从文的重要因素”可知,①为:鲁迅人生的重要拐点;根据“我们重点研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这两篇文章”可知,②为:童年的“趣”与“憾”;根据“我们重点研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这两篇文章”,③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述了童年时期在百草园中捉虫子、摘果子等趣事,展现了童年的快乐与自由;而《五猖会》则讲述了童年时期对迎神赛会的热切向往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与痛苦,展现了童年的遗憾与无奈。
答案:
(1)B
(2)①爱国情怀油然而生;②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③对新文学更有兴趣;④“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
(3)D
(4)①鲁迅人生的重要拐点;②童年的“趣”与“憾”;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述了童年时期在百草园中捉虫子、摘果子等趣事,展现了童年的快乐与自由;而《五猖会》则讲述了童年时期对迎神赛会的热切向往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与痛苦,展现了童年的遗憾与无奈。
语段一选自《往事依依》,文章通过“我”对初中求学生涯中一些常萦绕胸怀,因而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抒写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语段二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忆了“我”在三味书屋的学校和生活。语段三选自《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赞扬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主要考查获取信息、分析解释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以及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运用文本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要多练多思考,我们就能熟练解题。
5.【答案】【小题1】B
【小题2】捉知了,捉蛐蛐,对有虫子陪伴的童年生活的怀念与喜爱
【小题3】“磋商”一词通常用于正式场合,在这里用于描写蚂蚁之间的交流协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蚂蚁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蚂蚁们搬运苍蝇时的认真、有序,富有情趣,体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也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通过“拢”“弓”“跃”“捂”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捉蛐蛐时动作的敏捷、迅速,表现出“我”对蛐蛐的喜爱以及捉蛐蛐时的兴奋与专注,使读者如临其境,富有画面感
【小题4】略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ACD.正确。
B.有误,“占据”一词并非流露出内心的不悦,而是强调各种小虫子在作者童年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充满了对童年与虫子相伴时光的怀念与喜爱。
故选:B。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文章通过回忆童年时与小虫子的相关经历,依次描写了看蚂蚁搬苍蝇、捉知了、捉蛐蛐、与小伙伴斗蛐蛐等童真趣事。这些趣事表达了作者对有虫子陪伴的童年生活的怀念与喜爱。童年时与各种小虫子的互动充满了乐趣,这些回忆让作者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和无忧无虑。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
A“磋商”一词通常用于正式的场合,在这里用于描写蚂蚁之间的交流协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蚂蚁当作人来写,赋予蚂蚁人类的行为和交流方式,使蚂蚁的形象更加生动可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蚂蚁们搬运苍蝇时的认真、有序。蚂蚁们通过“磋商”来决定如何搬运苍蝇,表现出它们的团结和智慧。这个词的使用富有情趣,体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也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作者能够从蚂蚁的行为中联想到人类的交流方式,说明作者对自然和生命有着深刻的感悟。
B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通过“拢”“弓”“跃”“捂”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刻画了“我”捉蛐蛐时的动作。这些动词形象地写出了“我”捉蛐蛐时动作的敏捷、迅速。“我”把手指拢起来,掌心弓起,像个罩子,一跃而起,饿猫捕食般将蛐蛐捂在手掌下,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表现出“我”对蛐蛐的喜爱以及捉蛐蛐时的兴奋与专注。动作描写使读者如临其境,富有画面感,能够让读者感受到“我”在捉蛐蛐时的紧张和激动,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充满童趣的场景中。
(4)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首先表明观点:不赞同删掉,再阐述理由,蝴蝶和蜻蜓的出现与后文重点描写的蛐蛐共同构成了作者童年丰富多彩的昆虫世界。作者的童年不仅仅有蛐蛐,还有蝴蝶、蜻蜓等各种小虫子。这些昆虫的出现使童年生活更具画面感和真实感,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童年的丰富多彩。写蝴蝶“脂粉气太重,不在我们所玩之列”以及蜻蜓“捉来就不能飞了”,与后文作者对蛐蛐的偏爱形成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了蛐蛐在作者心中的独特地位。蛐蛐不仅勇猛刚毅,还有大将之风,与蝴蝶的脂粉气和蜻蜓的脆弱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更好地表现出作者对蛐蛐的喜爱之情。从结构上看,这也为后文详细描写蛐蛐做了铺垫。先提到蝴蝶和蜻蜓,然后引出作者最偏爱的蛐蛐,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过渡自然。如果删掉蝴蝶和蜻蜓的内容,直接描写蛐蛐,会显得比较突兀,缺乏层次感。
答案:
(1)B
(2)①捉知了;②捉蛐蛐;③对有虫子陪伴的童年生活的怀念与喜爱。
(3)A:“磋商”一词通常用于正式场合,在这里用于描写蚂蚁之间的交流协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蚂蚁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蚂蚁们搬运苍蝇时的认真、有序,富有情趣,体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也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B: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通过“拢”“弓”“跃”“捂”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捉蛐蛐时动作的敏捷、迅速,表现出“我”对蛐蛐的喜爱以及捉蛐蛐时的兴奋与专注,使读者如临其境,富有画面感。
(4)不赞同。理由如下:首先,蝴蝶和蜻蜓的出现并非赘笔,它们与后文重点描写的蛐蛐共同构成了作者童年丰富多彩的昆虫世界,使童年生活更具画面感和真实感。其次,写蝴蝶“脂粉气太重,不在我们所玩之列”以及蜻蜓“捉来就不能飞了”,与后文作者对蛐蛐的偏爱形成对比,突出了蛐蛐在作者心中的独特地位,从而更好地表现出作者对蛐蛐的喜爱之情。最后,从结构上看,这也为后文详细描写蛐蛐做了铺垫,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过渡自然。
《虫趣亦童趣》一文主要回忆了作者的童年与各种小虫子的趣事。夏天,作者观察蚂蚁搬苍蝇,充满趣味;小伙伴们用网兜捉知了,充满欢乐;作者偏爱蛐蛐,晚上循着叫声寻找蛐蛐,与小伙伴斗蛐蛐十分开心。此外,作者还提到蝴蝶和蜻蜓虽不在所玩之列,但与蛐蛐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童年昆虫世界。文章通过这些回忆,表达了对有虫子陪伴的童年生活的怀念与喜爱。
理解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要掌握住。
6.【答案】【小题1】舍弃
【小题2】回头看
【小题3】离开
【小题4】A
【小题5】B
【小题6】C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舍:舍弃。
②句意: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顾:回头看。
③句意:因为大醉的缘故,离开。去:离开。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相同,表顺承。
B.不同,代词,指元方/名字的一部分。
C.不同,当,做/替,给。
D.不同,用/以为,认为。
故选:A。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根据“友人惭”可知,友人最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
故选:B。
(4)本题考查断句。句意:担心别人拿了金子离开,就把它投到水里,坐在那儿守着。可断为: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
故选:C。
(5)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日中,正午;至,到。句意为: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②中重点词语有:戏,嬉戏;濯,洗。句意为:王华六岁的时候,和一群小孩在水边嬉戏,见到一个客人来洗脚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甲文“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友人得知元方父亲先行离开之后,便出言不逊,此时元方以“在约定的时间未到便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辱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为理据,予以辩驳,从而指出友人的错处,维护了自己父亲的尊严,可见其“方正”;从乙文“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中可知,他考虑周到;从“以一铤为谢,却不受”中可知,他不贪财物、乐于助人。可见其“方正”。
答案:
(1)①舍弃;②回头看;③离开
(2)A
(3)B
(4)C
(5)①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②王华六岁的时候,和一群小孩在水边嬉戏,见到一个客人来洗脚
(6)陈元方的“方正”体现在:他懂得“信”和“礼”的重要,父亲友人出言不逊,他有理有据地辩驳,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王华的“方正”体现在:不贪财物(拾金不昧)、乐于助人、考虑周到。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正午。过了正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乙:王华六岁的时候,和一群小孩在水边嬉戏,见到一个客人来洗脚,因为大醉的缘故,离开时留下了他携带的包裹。王华拿来看了看,有数十两黄金。王华估计他酒醒后必定再来,担心别人拿了金子离开,就把它投到水里,坐在那儿守着。不一会儿,那个人果然哭着来了,王华迎上去对他说:“找你的金子吗?”为他指明了地点。那个人很高兴,用一锭银子作为酬劳,王华退却不接受。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7.【答案】【小题1】D
【小题2】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
ABC.正确。
D.有误,后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
故选:D。
(2)本题考查朗读设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杨花”“子规”渲染出伤感的气氛,应该读得轻而缓慢。第二句,“闻道龙标”要轻读,“过五溪”要重读。“五溪”在当时是偏远之地,要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情感。
答案:
(1)D
(2)“杨花”“子规”渲染出伤感的气氛,应该读得轻而缓慢。第二句,“闻道龙标”要轻读,“过五溪”要重读。“五溪”在当时是偏远之地,要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情感。
译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表达了对其怀才不遇的惋惜之情。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的情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8.【答案】不能没有你 抬头不一定能看见星云,但举目必有您期盼的目光。我总是不敢正视您那充满期望的目光,生怕我单薄的心瞬间破碎。十几年,恍如隔世,我总算明白,我的生命中不能没有你——父亲。
岁月不饶人。不知何时,那缕缕银丝已经占据了一席之位,那褶皱的皮肤已经爬上了您的额头。有多少个这样的场景,您拖着行李箱催促着我快点儿,不然就没座位了。站牌前的身影总是让我心灵触动,您不顾眉宇间的汗水专心致志地眺望着远方的路……汗水早已沾湿了您的衬衫。“爸,你先回去吧,我自己会坐车去学校的了。”上车后,一直看着车后,那熟悉的身影却久久不愿离去。公交车缓缓地离开——载着许许多多的希望渐行渐远……晶莹的泪水划过指尖,珍珠般散落了一地,是谁装饰了谁的梦?
时间不知不觉而我后知后觉。不知是什么时候,您已佝偻了脊背。有多少个这样的场景,您坐着那张破旧的木凳,忙着您的工作,不时地打着瞌睡。我就那样在您的身后静静地站着。我知道您累了,凑上前去,肆意抢过您手头的工作。“不用了,你不会的,你去看电视吧……”晶莹的泪珠洒落了一地,鲜花似的开放了千年,又是谁拂去了谁的泪?
伴着您的期望,带着您的关怀,学习上我却只有三分钟热度。生计的操劳使您不如别人的父亲看上去那样年轻,穷困的生活挤压着您的脊背不如他人的那样挺直,以自己苦难的心去温暖我们曾经叛逆的性格,再厚的冰也该化了,再硬的钢铁也该融了。然而,我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辜负了您的期望。高考在即,我明白我不能退缩。有您的精神在支撑着我,有您的期盼在鼓励着我,有您的慈爱在支持着我,我明白,即使我再差也不能够退宿。
岁月就像一条河,左岸是无法忘却的记忆,右岸是值得把握的青春年华,中间飞快流淌的,是年轻隐隐的伤感。追忆着我们的曾经,感受着我苦涩的青春,潮湿的风在我的眼角堆叠起了水珠,不知是上天的安排或是命中注定——我的生命中不能没有你。
【解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不能没有你”这个题目,“不能没有”意思是一定要有,不能或缺。④“你”,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物”可以指物质的,哺育我肉体生命的东西;也可指是精神的,滋润我精神生活的事物。所以,这个“你”,既可以是你生命必需的东西,也可以是你所爱的、对你有用的东西,你精神境界中必需的东西。文章要通过写“我”与“你”的关系,阐述“你”对“我”的生命的意义。
第二,选材构思。本文适合写记叙文,行文中应该是写“我”与“你”的关系:“你”对“我”如何重要,“你”如何“爱”“我”,怎样对待“你”;或使用对比的写法,“有了你会怎样”“没有你又会怎样”,写出有“你”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写“我”与书的关系:因为书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所以“我”爱书,“我”的生命中不能没有心爱的书;还可以写学习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尤其是现代社会,要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中不能没有学习;还可以写某个亲人、朋友带给自己温暖,自己的生命不能没有他(她)的存在。文章中应注重过程性的叙述,应有“不能没有你”的情感的抒发,要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该文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生活场景描绘了父亲对子女的深沉爱意与默默付出,以及子女对父亲辛劳与老去的感慨与愧疚。语言优美,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感染力。结尾点题,升华主题,表达了对父亲不可或缺的感激之情。意象
古诗文名句
赏析
出处
花
正是江南好风景,① ______ 。
一语双关,抒发个人身世之悲与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江南逢李龟年》
② ______ ,应傍战场开。
既表现节日思乡,也表示对百姓疾苦的关切和对和平的渴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日
③ ______ , ______ 。
这两句蕴含自然的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次北固山下》
夕阳西下,④ ______ 。
借落日烘托游子肝肠寸断的思乡之情。
《天净沙•秋思》
月
峨眉山月半轮秋,⑤ ______ 。
半轮秋月,映在江中,仿佛和水一起流动,陪伴诗人远行。
《峨眉山月歌》
⑥ ______ ,受降城外月如霜。
运用比喻写大漠似雪,月华如霜,苍茫凄凉的边塞夜景尽收眼底。
《夜上受降城闻笛》
以上整理,让我认识到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正如《论语》所说:⑦ ______ , ______ 。
老师
朗读时的表现
“我”的感受
对“我”产生的影响
教古文的老师
头与肩膀左右摇摆,悲歌慷慨
① ______
从此爱读辛弃疾的词
代课老师
② ______
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③ ______
寿镜吾先生
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④ ______
记忆犹新,文学启蒙
加点字词
释义方法
分析过程
加点字词含义
太丘舍去
成语还原
舍生取义
① ______
入门不顾
字源推断
来年春天时燕子北返,回到旧巢
② ______
以大醉,客去
课内迁移
去后乃至
③ ______
A.相委而去
思援弓缴而射之
B.下车引之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为指其处
可以为师矣
D以一锭为谢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名著阅读,语言表达,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名著阅读,语言表达,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