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全国各地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真题合集(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第一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第一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名句名篇默写默写,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二、名句名篇默写默写
(1)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
(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
(4)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江南逢李龟年》)
( 5)《十二章》中,孔子在学习和做人方面的教诲对我们当代人都有很大启发。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章就强调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2.一、基础知识综合
打开语文书,便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文学世界的大门:生动鲜活的语言,描绘着多姿多彩的四季;细腻真挚的笔触,抒写着温暖心田的真情;深思熟虑的文字,记录着耀眼明媚的成长……和一初一同学想要开展“语文到底有多美”的专题活动,现邀请你一起加入!
语文之美,美在欣赏品味
语文是否美丽,这常常取jué 于我们能否带着欣赏的眼光去感受。细细端详七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别致的封面便zhù 蓄着浓郁的语文之美。教科书封面主要由文字和图画两部分组成。“语文”二字是封面最显眼的文字。这两个字苍劲有力,生动流畅。封面是著名画家孔仲起先生笔下《新潮》的绝美再现,这不禁让人想到 (诗人姓名)的《观沧海》。xiā 瑟秋风中,波涛汹涌的大海,黑白笔触勾勒出无尽的壮阔与力量,象征着知识的海洋深邃而广阔,等待着每一位学子勇敢探索。岩石的坚硬,海浪的冲刷,如同学习之路上的挑战与磨砺,激励着我们坚韧不拔,勇往直前。浓淡相间的古朴画风就这样烘托出了气韵生动的语文之美,这一切都让人感kǎi 万千。语文,真美!
(1) 请你用正楷字书写“语文到底有多美”这一活动主题。
(2) 根据拼音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取决贮蓄萧瑟感慨B. 取决伫蓄萧瑟感概C. 取诀贮蓄箫瑟感概D. 取诀伫蓄箫瑟感慨
(3) 结合语境,在文段横线处填入作者的名字。
3.语文之美,美在吟咏感悟 语文是人类情思的家园。捧起语文书,伴清雅乐曲,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我们收获感动,更收获感悟。①莫怀戚在一场春日的散步中,努力让母亲和儿子各得其所;②老舍在济南小山的温暖拥抱下,细细品味独特的冬天的韵味;③先秦弟子勤学善思,虚心求教,孔门座下人迹罕至;④唐诗宋词灿若繁星,耀眼夺目,读来令人心神荡漾……语文,真美!
(1) 画线语句中修辞方法或成语使用 不 恰 当的一项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2) 某小组同学想为全班同学朗读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中的几篇作品。在准备过程中,重点讨论了朗读技法和作品配乐,以下是他们的讨论结果, 有 误的一项是( )
A.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讨论结果:这段话展现了春日里植物欣欣向荣的美丽场面,在朗读时,配乐可选择曲调悠扬、明朗清丽的钢琴曲,来表现春的可爱。)
B.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嘴~~……(讨论结果:这是幼年鲁迅的教书先生朗读的语句,对于幼年鲁迅而言,这些句子不仅难于理解,而且枯燥乏味,在朗读时,我们应该读的稍微快一些,展现出幼年鲁迅在听到这些语句时略显烦躁的孩童心态。)
C.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讨论结果:这句诗描写了诗人旅途中所见的景象,诗人视野开阔,心潮澎湃,配乐可选择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昂扬之曲,用来表现诗人心境的昂扬。)
D. 未若柳絮因风起。(讨论结果:这句话是将纷纷扬扬的雪比喻为了随风而起的柳絮,在朗读时语速应该稍缓,应该读出创作者的优雅、从容和自信。)
4.语文之美,美在风骨与精神 语文的世界,有鼓舞我们前行的力量,有激励我们进取的精神。文人风骨感动心怀,世间风物精神昂扬。请看吧,种子冲破岩层的禁铟影响, ;请看吧,雄鹰打破风暴的阻碍影响, ;请看吧,骏马突破缰绳的束缚影响, _……让我们用笔去讴歌和赞美,聆听,感受。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真美!
(1) 填入文段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飞向云霄迎向光明奔驰原野B. 面向光明飞向云霄奔驰原野
C. 面向光明奔驰原野飞向云霄D. 奔驰原野面向光明飞向云霄
(2) 在活动过程中,一位同学想要用下面一副对联来讴歌语文之美。依次填入空缺处的词语,
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① ,自成风景;
下联:写物写人写时事, ② 。
A. ①山好水好天光好②都是性情B. ①山好水好天光好②都是情意
C. ①描山描水描天光②都是情意D. ①描山描水描天光②都是性情
(3) 活动结束后,一位同学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语文之美,如春日甘霖滋润万物;语文之美,①_;语文之美,②_;语文之美,如冬日飘雪洁净大地。”请你根据语境,仿写示例,将缺少的两句话补全。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5.五、名著阅读经典常读常新,是我们汲取人生智慧的永不枯竭的源泉。本学期,我们共同阅读了经典作品,请完成下列题目。
(1) 小语要做本学期《朝花夕拾》一书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将下面篇目填在对应的横线上。(只需填选项)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鲁迅童年拔何首乌、折腊梅趣事的①______;有表现他在日本与老师交往的②______;还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③______。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五猖会》
C《藤野先生》 D.《二十四孝图》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2) 我们可以把《朝花夕拾》中的人物理解为“花”,有的“花”可亲,有的“花”可憎,有的“花”傲然……请你撷取其中的一朵“花”,结合相关内容谈谈这朵“花”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00字左右)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6.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冬日香山》,完成下面小题
冬日香山
梁衡
①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
②开三天会,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偌大个公园为我们独享,也是一种满足。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山。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阴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形形色色的服装,南腔北调的话音,这一切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净的世界。
③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枝头挑着些已弹去种籽的空壳。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容。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厚厚的绿草,绒绒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__________。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连路边的巨石也都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它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苏轼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于冬日游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④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虬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__________如在涅槃,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此时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冬日香山就只剩下这两样东西了。苍松之外,还有一些新松,栽在路旁,冒出油绿的针叶,好像全然不知外面的季节。与松做伴的还有柏树与翠竹。柏树或矗立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翠竹则在房檐下山脚旁,挺着秀气的枝,伸出绿绿的叶,远远地做一些铺垫。你看它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它们头上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它不因风寒而笼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我奇怪人们的好奇心那么强,可怎么没有想到在秋敛冬凝之后再来香山看看松柏的形象。
⑤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霭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你看这山,它借着季节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做自己的山魂。山路寂寂,阒然①无人。我边走边想比较着几次来香山的收获。春天来时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她的绰约②,冬天来时却有幸窥见她的骨气。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只留下这铮铮铁骨与浩浩正气。靠着这骨这气,来年她会有更好的花叶,更浓的芳香。
⑥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
【注】①阒然( qù):形容寂静无声的样子。②绰约(chuò):形容女子姿态柔美的样子。
(1) 根据语境,在第③④段横线处依次填入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 躁动不安B. 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 澄静安闲
C. 冬则是草木荣而山石隐了 澄静安闲D. 冬则是草木荣而山石隐了 躁动不安
(2) 作者在文中大量运用了对比手法。文章第③段把过去来时和现在所见香山景象对比,突显了_________________的状况。第④段写香山的松柏时,与“它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对比,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
(3) 结合全文看,第①段中“香山的性格那一面”指的是什么?香山春天、夏天、秋天的共同特点又是什么?
7.阅读《童年闻香》,完成下面小题。
童年闻香
①小城酒泉,在盛夏季节是干燥酷热的。
②6岁那年的夏天,爸爸妈妈开始给钱让我买冰棍儿吃,只有馋极了我才会偶尔买一根。更多的时候,我把钱压在一个小罐子底下存着,等待那个时刻的到来。终于有一天,我攒够了钱,趁爸爸妈妈午睡时跑出去买回了那本心仪已久的书。当我从热浪滚滚的街上飞奔到家门口时,已经汗流決背,气喘吁吁。推开门的那一瞬间,我开始紧张了,把拿着书的手背在身后,心跳得咚咚响。
③当我不得不从背后把拿在手里的东西展示给爸爸妈妈的时候,妈妈笑了,摸了摸我的头。爸爸也笑了,说:“买书是多好的事啊,怎么紧张成这样?”
④6岁的我还没有上学,已经认识了不少字。我买回来的书是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每次翻开阅读,我都不由自主地抚摸书页,小心翼翼地把鼻子贴在纸上细闻墨香。那股墨香让我感到幸福。
⑤一年多后,我终于可以上学了。上学的细节大都模糊了,但我清晰记得我们在一个小院里读书的情形。那时候班里唯有一个女同学的家境相对宽裕,她的父母时常会给她买课外书,而且买的都是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有叶永烈的科幻作品《小灵通漫游未来》,还有国外的儿童文学作品《木偶奇遇记》《格林童话》等。我们经常在下午放学后去她家,一位同学念诵,其他同学搬小凳子围坐成一圈。我当过念诵的那一位,也当过倾听的那一位。小院里总是洒满金色的阳光,我们的头顶和后背都被晒得热烘烘的。书的每一页纸张和那上面的文字,也都在太阳的映晒下散发出一种美妙的馨香,而那些故事里的神奇情节,就随着阳光融进了我们的心里。世界在我们的眼前打开了许多扇新的窗户
⑥因为《木偶奇遇记》,我不敢说半句谎话,害怕自己的鼻子在说谎后变长。因为《小灵通漫游未来》,我想象力疯长,对未来世界充满热望。后来的事实证明,叶永烈爷爷在这本书里描述的种种幻想全都在生活中成了现实。叶爷爷多有预见力呀!写书的人多厉害呀!
⑦我还迷上了唐诗宋词。我把一首首诗词抄在小纸片上,上下学的路上也一直背。清晨,天还黑着,有风吹过,我背着小纸片上的唐诗。傍晚,纸片上的宋词和一盏盏暖黄色的路灯一起,温暖着回家的路。节假日我也从不睡懒觉,早早起床,带着《唐诗三百首》,穿上白球鞋开始晨跑,一直跑到泉湖公园。公园里有两潭湖水,湖边站着弯弯的垂柳;有一座九曲桥,桥的影子倒映在湖水上,微微颤动。我最爱做的是在湖边来回走动着朗读、背诵唐诗。在那儿我找到了诗里的意境,也闻到了每一句诗的味道,那是与众不同的香味。湖边的一切都让我心潮澎湃,我大声地又读又背,旁若无人,陶然自醉。
⑧春夏时节的泉湖公园里树木茂盛,郁郁葱葱,还有延伸而去的葡萄架长廊,翠绿的叶片在风中颤动,弯弯曲曲的嫩绿色葡萄丝儿细巧柔软。用心观察,我觉得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美。回家之后我把所见所感写成作文,至今我都记得曾经写过的描述盛夏绿树的文字。
⑨我早早地遇见并爱上阅读,才有了后来我和儿童文学写作的一见钟情。童年是盛开的,和童年有关的一切后来都盛开了。
(取材于张琳的同名文章)
(1) 文章叙述了“我”童年时期“遇见并爱上阅读”的经历。阅读文章,按时间顺序补全下面的表格。
(2) 细腻的人物描写可以使形象更丰满。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第④段中的画线句。
(3) 有人说本文的题目可以改为“盛开的童年”,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8.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草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有同学不理解:“太丘舍去”中“舍”的含义,老师建议他使用“联想法”,即利用自己熟悉的词语来联想推断。比如,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和“太丘舍去”中“舍”意思相同的是()
A. 客舍青青B. 舍近求远C. 退避三舍D. 魂不守舍
(2) 下列对原文的翻泽和理解, 不 恰 当的一项是( )
A. 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等候您很久,您没来,我的父亲已经离开了。
理解:这句适有省的内容,根据语境,元方说的应该是“尊君待君久不至”,从元方的用语可知,元方非常礼貌地回复了友人的询问。
B.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翻译:正午时分还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理解:元方年纪虽小,但却能对友人行为的错误之处进行有理有据的反驳,话语简单而不失气势,显得落落大方。
(3) 你怎样看待文中陈元方的言行表现?下面的句子均出自《论语》,请你结合原文和以下任意一则《论语》,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述而》)
六、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9.三、诗歌鉴赏
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 这首诗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情。诗人起笔便用“①_____”和“子规啼”写出暮春之景,渲染一种②______的气氛,切合当时情事。
(2) 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3) 明月灵动多姿,清辉永存,勾起人们不同的思绪,也让历代文人吟咏不厌。除了这首诗写到了明月,你还读过“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中也写到了月亮。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0.七、作文题目: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悲伤……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
请以“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件事”为开头,把你成长过程最受触动的一件事写下来。题目自拟。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字数在500字以上。
(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归雁洛阳边枯藤老树昏鸦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落花时节又逢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雁、藤、澹澹、竦峙”等字词容易写错。
2.【答案】【小题1】
语文到底有多美
【小题2】A
【小题3】
曹操
【解析】1.
本题考查汉字临摹。
①用正楷工整美观书写;②汉字的笔画顺序要清楚,书写要规范;③不写繁体字。注意“底”等易错字的书写。
2.
本题考查字形。
取决:qǔ jué,由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
贮蓄:zhù xù,储存,积聚,指储存的物品,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钱存起来。
萧瑟:xiā sè,意思是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一般作为形容词使用,形容环境冷清、凄凉。
感慨:gǎn kǎi,意思是心灵受到某种感触而慨叹。
故选A。
3.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3.【答案】【小题1】C
【小题2】B
【解析】1.
本题考查修辞方法或成语使用。
C.人迹罕至,意思是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在此指“先秦弟子勤学善思,虚心求教,很多人向孔门求教”,不符合语境。
故选C。
2.
本题考查朗读设计。
B.“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嘴~~……”这句话描述的是寿镜吾老师读书的样子,他非常陶醉、沉浸于自己的读书声中,故朗读时应该读的稍微慢一些,表现出老师入迷的神态。选项“稍快”有误。
故选B。
4.【答案】【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
示例:如夏日微风吹拂草原 /如夏日白莲飘香池塘如秋日菊丛装点山岗 /如秋日皓月照耀寰宇
【解析】1.
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
第一空,结合语境可知,与“种子冲破岩层的禁铟影响”相连,用“迎向光明”,表明种子从岩层中冲出来找到光明;
第二空,结合语境可知,与“雄鹰打破风暴的阻遏影”相连,用“飞向云宵”,表明雄鹰可以展示高飞冲向天空;
第三空,结合语境可知,与“骏马突破缰绳的束缚影响”相连,用“奔驰原野”,可见骏马奔腾的景象;
故选B。
2.
本题考查对联。
根据对联上下联结构相同、词性相同、意思相关、字数相等的要求,从题目设定的情景中选取词性相同的词语和结构相同的短语,
第一空,“描山描水描天光”是动词性的并列短语,“山好水好天光好”是主谓结构,结合下联“写物写人写时事”,可知:本空应填动词性的并列短语,应选“描山描水描天光”;
第二空,“性情”的“情”是第二声,为平声,符合“仄起平收”的原则;而“情意”的“意”是仄音,不符合“仄起平收”的原则;应选“性情”;
故选D。
3.
本题考查句子仿写。
结合“语文之美,如春日甘霖滋润万物”“语文之美,如冬日飘雪洁净大地”可知,中间两个要写“夏”和“秋”,且句式要与之一致,用比喻的修辞,即“语文之美,如夏日+二字名词+四字动宾短语”,“语文之美,如秋日+二字名词+四字动宾短语”。据此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语文之美,如夏日凉风轻拂心田;语文之美,如秋日硕果满载枝头。
5.【答案】【小题1】
A C B
【小题2】
示例:我选长妈妈。长妈妈是《朝花夕拾》中那朵可亲的花。她关心鲁迅。鲁迅念念不忘那本有画的《山海经》,长妈妈知道后,在自己不识字,甚至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的情况下,还是想尽办法为鲁迅买来了《山海经》。
【解析】1.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与理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等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同时也批判了封建教育方式对孩子们天性的伤害与束缚。
《五猖会》记述了鲁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心情,以及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
《藤野先生》回忆了鲁迅在日本东北大学的留学生活,特别是对藤野严九郎先生的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的赞颂。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二十四孝图)》鲁迅认为二十四孝图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他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他本人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
第一空:结合“描述鲁迅童年拔何首乌、折腊梅趣事”的内容可知,这里应选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选A;
第二空:结合“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内容可知,这里应选择《藤野先生》,故选C;
第三空:结合“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内容可知,这里应选择《五猖会》,故选B。
2.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
题目要求从《朝花夕拾》中选择一个人物(比喻为“花”),并结合相关内容分析为什么这个人物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要从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与主人公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选择如藤野先生、长妈妈、范爱农等人物。注意字数要求。
示例:我选择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朝花夕拾》中那朵可敬的花,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他是一位治学严谨、教学认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学者。他对鲁迅的学习态度给予了肯定和鼓励,这让鲁迅感受到了异国老师的温暖和关怀,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求学之路。
6.【答案】【小题1】B
【小题2】
冬日香山草木凋零突出松柏不畏严寒、顽强骄傲的特点
【小题3】
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指冬日香山因花叶凋零而清净、虚静,又因松柏长青而呈现出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香山春、夏、秋的共同特点是游客满山,有花叶的装饰,热闹而繁华。
【解析】1.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描写冬日香山的景象,彰显大自然在不同季节中的特点。作者通过对比春、夏、秋、冬四季香山的变化,尤其是冬日的寂静与松柏的坚挺,展现了香山的另一种美丽和内涵。冬日的香山摒弃繁杂,呈现出自然的质朴与刚毅,使人感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宁静与力量。这种冬日的“骨气”,预示了大自然经过沉淀后的壮美复苏。文章语言细腻,意境深远,给读者提供了深刻的思考与想象空间。
本题考查词句衔接。
第一空,第③段前文提到“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后文提到“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说明冬天的香山是草木凋零,山石显露出来的状态,而“冬则是草木荣而山石隐了”与文意不符,故第一空应填“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
第二空,前文提到“苏轼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于冬日游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可知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澄静安闲的;再结合后文“如在涅槃,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此时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冬日香山就只剩下这两样东西了”可知,此时的环境是寂静,他的内心是宁静的,而非“躁动不安”,故第二空应填“澄静安闲”。
故选B。
2.
本题考查写法分析。
文章第③段中,结合第③段“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与“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枝头挑着些已弹去种籽的空壳”“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容”可知,作者把过去来香山时所见的景象与现在所见的景象进行对比。过去,香山是花红叶绿的世界,游客满山,热闹非凡;而现在,香山却是一片空落落的景象,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这种对比突显了香山冬日树木光秃秃,显得空落清净的状况。
文章第④段中,作者写香山的松柏时,与“它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进行了对比。结合“柏树或矗立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翠竹则在房檐下山脚旁,挺着秀气的枝,伸出绿绿的叶,远远地做一些铺垫。你看它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它们头上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它不因风寒而笼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可知,松柏无论春夏秋冬,都挺拔翠绿,体现其不畏严寒,生命力旺盛,而衰草败枝则在冬季枯萎萎缩,生命力衰弱。这种对比是为了衬托出松柏的不畏严寒,生命力旺盛的特点。
3.
本题考查内容梳理概括。
第一问:根据第②段中的“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净的世界”和后段中的“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可知,冬日的香山万物凋零,显得很清静、很虚静,故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指冬日香山因花叶凋零而清净、虚静;
根据第⑤段中的“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只留下这铮铮铁骨与浩浩正气”可知,虽然万物凋零但仍有松柏常青,这是一种铮铮铁骨与浩浩正气的体现,故又因松柏长青而呈现出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
第二问:根据第②段中的“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阴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形形色色的服装,南腔北调的话音,这一切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和第⑤段中的“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可知:香山在这三个季节里游客众多,而且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色,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故香山春、夏、秋的共同特点是游客满山,有花叶的装饰,热闹而繁华。
7.【答案】【小题1】
①激动、紧张;②我们经常在同学小院听读儿童文学故事;③我坚持读背痴迷的唐诗宋词;④投入、陶醉。
【小题2】
示例:画线句中“不由自主地抚摸”“贴”“细闻”等动作描写,生动而细腻地表现出“我”阅读自己努力攒钱买到的语文课本时,小心、投入、享受其中的状态,表达出“我”对阅读的热爱之情。
【小题3】
示例一:我不赞同修改为“盛开的童年”。“童年闻香”一题交代了“我”童年读书,获得不同感受的经历。“我”细闻课本墨香;感受到故事文字的馨香;体会到诗里的意境,感受诗词与众不同的香味。“闻香”不仅是全文的线索,还暗示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阅读的热爱。
示例二:我赞同修改为“盛开的童年”。“盛开的童年”一题写出“我”的童年因为阅读而产生许多美好的影响。未上学前读语文课本,让“我”感到幸福;在同学家中听读儿童文学作品,使“我”学到诚实等优秀品质,也让“我”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在泉湖公园读诗背诗,感受诗歌魅力的同时也激发了“我”写作的兴趣;童年读书的美好经历也促使“我”走上儿童文学创作之路,同时表达了作者对阅读的热爱。
【解析】1.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注意仿照示例,语言要简洁。
第①空:结合文章第②段“终于有一天,我攒够了钱,趁爸爸妈妈午睡时跑出去买回了那本心仪已久的书。当我从热浪滚滚的街上飞奔到家门口时,已经汗流決背,气喘吁吁。推开门的那一瞬间,我开始紧张了,把拿着书的手背在身后,心跳得咚咚响”可知,“我”攒钱买回心仪的书,飞奔回家,可见“我”的心情很激动,回到家时却有些“紧张”,“心跳得咚咚响”,据此可概括为:激动、紧张;
第②空:根据题干中“享受、渴望”的提示,根据第⑤段描写自己和伙伴们一起围坐读书是充满享受的,结合第⑤段“但我清晰地记得我们在一个小院里读书的情形”和“我们经常在下午放学后去她家,一位同学念诵,其他同学搬小凳子围坐成一圈。我当过念诵的那一位,也当过倾听的那一位。小院里总是洒满金色的阳光,我们的头顶和后背都被晒得热烘烘的。书的每一页纸张和那上面的文字,也都在太阳的映晒下散发出一种美妙的馨香,而那些故事里的神奇情节,就随着阳光融进了我们的心里”可概括为:我们经常在同学小院听读儿童文学故事;
第③空和第④空:根据题干中“享受、渴望”的提示,根据第⑦段“在那儿我找到了诗里的意境”以及“我大声地又读又背,旁若无人,陶然自醉”可知,经历的内容可以结合第⑦段“我还迷上了唐诗宋词。我把一首首诗词抄在小纸片上,上下学的路上也一直背”和“节假日我也从不睡懒觉,早早起床,带着《唐诗三百首》……我最爱做的是在湖边来回走动着朗读、背诵唐诗”可概括为:我坚持读背痴迷的唐诗宋词;感受是“投入、沉醉”。据此概括回答即可。
2.
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
结合第④段“每次翻开阅读,我都不由自主地抚摸书页,小心翼翼地把鼻子贴在纸上细闻墨香”中的动词“翻开”“抚摸”“贴”运用得生动形象,根据本段前文第②段“更多的时候,我把钱压在一个小罐子底下存着,等待那个时刻的到来。终于有一天,我攒够了钱”和第④段“我买回来的书是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可知,“我”用自己攒的钱买来了人生的第一本书,满怀欣喜,亲切而又小心翼翼地爱抚着课本,这句话表现出“我”对书本的喜爱,对阅读的热爱之情。
3.
本题考查题目的探究,“童年闻香”和“盛开的童年”这两个题目都可以,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即可,可以从题目的含义,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8.【答案】【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
我选择第一则,我认为陈元方做得不太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听了陈元方的解释后,感到惭愧,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下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家门,有些无礼。
【解析】1.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太丘舍去”句意:太丘舍弃他独自离开了。舍,舍弃。
A.客舍:旅舍;旅馆。舍,房屋;
B.舍近求远:舍弃近的寻找远的,形容做事走弯路或追求不切实际的东西。舍,舍弃;
C.退避三舍: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舍,古代的长度单位;
D.魂不守舍:魂离开了躯壳,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舍,身体;
故选B。
2.
本题考查译句。
A.“尊君”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此处应用“家君”。故选A。
3.
本题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我选择第二则。这认为元方做得好。“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强调了和朋友相交要诚信。而太丘的友人不仅无信,而且无礼。虽然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这不能改变他无信无礼的事实,元方用强硬的态度表达自己的不满,并没有不当之处。
【点睛】参考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9.【答案】【小题1】
“杨花落尽”(或“杨花落”)凄凉哀愁
【小题2】
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与同情。示例二:运用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与同情。示例三:运用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与同情。(任选一个角度,言之有理即可)
【小题3】
峨眉山月半轮秋;举头望明月;受降城外月如霜(海上生明月……)
【解析】1.
【导语】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一首满含深情的诗。通过描绘暮春杨花飘落、子规啼鸣的景象,营造出一片萧瑟之感,与王昌龄被贬的消息相呼应,营造出忧伤的气氛。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用明月寄托自身的愁思,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整首诗通过简单朴素的字句,将深厚的友情与对朋友的不舍之情传达得淋漓尽致。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意思是:在柳絮落尽,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因此,①处应填写“杨花落尽”。
“杨花落尽”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一种凄清哀伤的气氛;“子规啼”是指杜鹃鸟啼叫,古时传说杜鹃鸟乃蜀帝杜宇的精魂所化,杜鹃啼血表达了一种悲伤之情。因此,②处应填写“凄清哀伤”。
2.
本题考查词句理解与赏析。从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中任选一个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①拟人手法:在这句诗中,诗人李白将明月赋予了人的特性,使其能够承载并传递自己的愁心。明月不再是简单的自然景物,而是成为了一个能够理解和传递情感的使者。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真挚关怀。通过明月这一形象,诗人将自己的愁心与友人的命运紧密相连,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牵挂和担忧。
②想象手法:诗人李白在这句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构想了一个超越现实的场景:明月伴随着友人前往遥远的夜郎之地。这种想象不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诗人能够在千里之外与友人“相伴”,还赋予了诗句一种浪漫而神秘的色彩。通过这种想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和祝愿,同时也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③情景交融手法:在这句诗中,诗人李白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与眼前的景物相结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明月作为自然景物,本身并无情感可言,但诗人却通过自己的愁心将其赋予了情感色彩。同时,诗人也通过明月这一形象,将自己的情感与友人的命运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情景交融的手法,使得诗句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真挚关怀。
3.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结合题干可知只要写出含有月亮的另外两句诗即可,注意不要有错字。
示例:明月松间照;明月来相照;海上明月共潮生;床前明月光
10.【答案】例文:
那件事,让我懂得了成长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件事。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阳光像火球一样炙烤着大地,树叶在烈日下无精打采地低垂。而我,正站在学校的操场上,面对着即将到来的挑战——一场重要的足球比赛。
那是我第一次代表学校参加市级比赛,我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能够代表学校参赛,紧张的是担心自己的表现会拖团队的后腿。我不断地在场上做着准备活动,试图通过这些动作来缓解内心的紧张。
比赛开始了,我们团队踢得非常努力,每个人都拼尽全力。然而,在比赛的前半段,我们的队形出现了问题,对方的进球让我们陷入了落后。我看到教练失望的表情和队友们无奈的眼神,心里感到十分内疚。
下半场开始后,我更加努力地奔跑和拼抢,试图弥补自己的过失。然而,在一次拼抢中,我意外地摔倒在了地上,膝盖磕破了皮。我疼痛难忍,但我还是咬牙坚持着站了起来。
就在这时,我看到队友们都在努力地奔跑和传球,教练也在场边大声地为我们加油。我意识到,我不能因为自己的失误而放弃比赛。我要为团队而战,为学校的荣誉而战。
于是,我重新振作起来,加入了比赛。在比赛的最后时刻,我们队获得了一次点球的机会。我深吸一口气,调整好状态,然后用力踢出了那个点球。球进了!我们扳平了比分!
那一刻,我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我意识到,这次比赛不仅让我学会了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还让我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我明白了成长的意义不仅仅是取得成功,更重要的是在失败和挫折中不断学习和进步。
那件事让我永远忘不了,它成为了我成长道路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都会想起那个炎热的夏天、那场足球比赛以及我在比赛中所经历的一切。这些回忆让我更加坚强和勇敢,也让我更加珍视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一、审题立意。根据“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悲伤……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可知,本次作文强调了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情感体验,包括欢笑、感动、泪水、悲伤等。这些情感体验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它们构成了我们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题目也强调了这些情感体验对于我们成长的重要性,它们是我们生命中宝贵的财富。因此,它要求我们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回忆那些触动心灵的瞬间,从而更加珍视生命中的每一个体验。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因为这些都是成长的一部分,是我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财富。
二、选材构思。本题明确要求以“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件事”为开头,由此可知本次作文适合写记叙文和记叙散文。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寻找那些触动心灵的瞬间。这些瞬间可能是一次重要的考试、一次意外的遭遇、一次与亲人的离别等。选择那些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事件,作为选材的重点。选择那些在成长过程中对你产生深远影响的事件。这些事件可能是一次重要的决定、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或者是与家人、朋友之间的互动。这些事件能够触动你的情感,让你有话可说。回忆那些让你感到欢笑、感动、泪水或悲伤的瞬间。这些瞬间可能是一个温馨的拥抱、一句暖心的话语,或者是与亲人、朋友共度的美好时光。这些瞬间能够展现出你成长的历程,让读者产生共鸣。选择那些能够反映你成长过程中的转变和成长的素材。这些素材可能是一次挫折的经历、一次成功的经历,或者是你对于人生、价值观的改变。这些素材能够展示你的成长过程,让读者感受到你的成长和进步。在选好材料后,开始构思文章的结构。可以采用倒叙、顺叙等不同的叙述方式,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过渡,使文章更加流畅。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突出情感体验。通过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方式,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成长过程。同时,要注意情感的表达方式,避免过于直白或夸张。
经历
感受
我努力攒钱,买回心仪已久的书
①
我用心读一年级语文课本
幸福、满足
②
享受、渴望
③
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北京市西城区第四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名句名篇默写默写,综合题,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名句名篇默写默写,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陈经纶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名句名篇默写默写,综合题,名著阅读,语言表达读书方法有很多,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