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克音河乡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克音河乡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80分钟,全卷共五道大题,总分80分,0m/s,6m/s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80分钟
2.全卷共五道大题,总分8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8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9、10小题是多项选择,只选一个且正确得1分,有错误选项不得分。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老师坚持“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用知识为滇西北山区女孩创造美好未来,如图,张老师带领师生宣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 师生宣誓的声音是声带振动产生的
C. 师生的声音音色相同D. 洪亮的宣誓声表明声音的速度很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师生宣誓的声音是由师生们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音色是由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人的声带结构不同,音色也不相同,故C错误;
D.洪亮的宣誓声表明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B。
2. 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如图所示,敲击编钟能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下列关于编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可以改变音调
B. 编钟的声音传播速度是3×108m/s
C. 用不同力度敲击编钟可以改变音色
D. 人们能分辨出编钟的声音是依据响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A.敲击大小不同的钟,振动频率不同,能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即音调不同,故A正确;
B.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故B错误;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音叉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会不同,故C错误;
D.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编钟和其它乐器是不同的物体,所以音色是不一样的,故D错误。
故选A。
3. 下列诗句中描述画线物体在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正确的是( )
A.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海
B.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万重山
C.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岸
D. 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行舫
【答案】C
【解析】
【详解】A.“黄河入海流”中,以海为参照物,黄河水是运动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轻舟已过万重山”中,以万重山为参照物,轻舟是运动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两岸青山相对出”中,以岸为参照物,青山是静止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唯看远树来”中,以行舫为参照物,树是运动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s末的速度为9.0m/s,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m/s
B. 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m/s
C. 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m/s
D. 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
【答案】C
【解析】
【详解】平均速度应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求,即物体的路程和发生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的比值,确定路程与总时间即可求解。
A.前5s内的路程未知,故A错误;
B.后5s内的路程未知,故B错误;
CD.百米赛跑的路程是100m,所以平均速度为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5. 测量金属块的长度,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金属块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对齐,故A错误;
B.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有刻度线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故B正确;
C.图中刻度尺为厚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没有紧贴被测长度物体,故C错误;
D.刻度尺放歪了,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故D错误
故选B。
6. 小明连续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误差是由不规范的操作造成的
B.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 选用精密测量仪器能减小误差
【答案】D
【解析】
【详解】AB.由于测量时的不规范的操作造成的叫错误。误差是由实验方法、测量仪器、环境等客观原因造成的,所以误差不等于错误。故AB错误;
C.错误可以避免,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不可避免,只能通过改进测量方案等方法来减小。故C错误;
D.减小误差的方法有,选用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工具、采用更合理的实验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故D正确。
故选D。
7. 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
C. 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
D. 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示可知,甲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所以甲车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乙车的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示可知,在30~40s内,甲车的路程小于乙车的路程,此段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小,故B错误;
C.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相等,甲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
D.在0~40s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200m,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确.
8. 一位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三次测量一物体长度,各次测量结果分别是 25.43cm、25.45cm、25.46cm, 则此物长应是( )
A. 25.44cmB. 25.45cmC. 25.446cmD. 25.447cm
【答案】B
【解析】
【详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所以物体长度为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下列现象中是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天上,鸟儿飞翔B. 地上,猎豹飞奔
C. 土里,种子发芽D. 水里,鲤鱼飞跃
【答案】ABD
【解析】
【详解】机械运动是指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天上,鸟儿飞翔、地上,猎豹飞奔、水里,鲤鱼飞跃,鸟儿、猎豹、鲤鱼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种子发芽属于生命运动,故ABD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故选ABD。
10. 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
A. 大象的“声音”交流
B. 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 “超声”排石
C. 蝙蝠的“回声”定位
D. 医生对病人进行的 “B超”检查
【答案】CD
【解析】
【详解】A.因为大象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所以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的交流的声音,但是大象却能听见,从而相互交流,不是利用超声波;
B.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是利用声音来传递能量;
C.蝙蝠会能通过口腔或鼻腔把从喉部产生的超声波发射出去,利用折回的声音来定向,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
D.医生对病人进行的“B超”检查,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
故选C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1. 小明在表演二胡时,手指不断在琴弦上移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___________;蒙住双眼的小明做游戏时(如图),他也可以根据声音的 ___________来判断发声的是谁?(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答案】 ①. 音调 ②. 音色
【解析】
【详解】[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拉二胡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从而改变了琴弦振动的快慢,也就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2]不同的人说话的音色不同,小明做游戏时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发声的是谁。
12. 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能传递_____的道理,来自病人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_____。
【答案】 ①. 信息 ②. 响度
【解析】
【详解】[1]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依靠声音得到病人的病情,所以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2]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橡胶管减少了声音的分散,提高了响度。
13. 如图所示为2022年1月26日航天员叶光富在空间站用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情景。“葫芦丝”是靠空气柱 ___________发声的;按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 ___________。
【答案】 ①. 振动 ②. 音调
【解析】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葫芦丝”是靠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2]按不同的孔,空气柱的长短不同,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14. 通村公路的建设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在没有斑马线的通村公路上,当人们横过公路时,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人急行的速度大约是2m/s,人急行穿过6m宽的马路需要的时间大约是______s;汽车的行驶速度如果是10m/s,人至少要在距行驶过来的汽车______m处开始穿越马路。
【答案】 ①. 3 ②. 30
【解析】
【详解】[1]人急行的速度v1=2m/s,通过的路程s1=6m,由知道,人急行穿过6m宽的马路需要的时间
[2]汽车的行驶速度v2=10m/s,时间
t2=t1=3s
由知道,穿越马路时距汽车最小的路程
s2=v2t2=10m/s×3s=30m
15. 误差是指__________________,误差不能_______,只能尽量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 ②. 消除 ③. 减小
【解析】
【详解】[1][2][3]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与测量的仪器和测量的人有关,只能尽量的减小,不可能消除。
16. 如图所示木板的长度为______cm。
【答案】3.50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板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5.50cm对齐,所以木板的长度为
L=5.50cm-2.00cm=3.50cm
17.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200cm=___________m;2.5h=__________min;10m/s=_______km/h;50cm=________m=______μm;40min=_________s。
【答案】 ①. 0.2 ②. 150 ③. 36 ④. 0.5 ⑤. 5×105 ⑥. 2400
【解析】
【详解】[1]根据1m=100cm可知
[2]根据1h=60min可知
[3]根据1m/s=3.6km/h可知
[4][5]根据1m=100cm、1m=106μm可知
[6]根据1min=60s可知
18. 实验误差不可避免,减少实验误差的方法很多。例如:①选用更精密的 ___________;②多次测量取 ___________等。
【答案】 ①. 测量工具 ②. 平均值
【解析】
【详解】[1][2]误差是不能避免的,但可以减小,减小误差的办法有: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改进实验方法,提高测量技能等。
19.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做______。
【答案】骨传导
【解析】
【详解】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20、21题1分,22题7分,23题8分,24题5分,25题5分,共27分)
20. 啤酒瓶底是圆形的,如图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配合可以测出它的直径。在图上画出你的做法。
【答案】
【解析】
【详解】啤酒瓶的底是圆的,只用直尺不能准确测出其直径,可以利用一只直尺和两只三角板,把瓶底放在直尺上,两只三角板平方在直尺上,并紧贴瓶底两边,则两只三角板之间的距离就是瓶底的直径,通过刻度尺就可以测出瓶底的直径,如图所示:
21. 某物体以5m/s做匀速直线运动,请你在v-t坐标图像中表示出它的速度图像。
【答案】
【解析】
【详解】物体速度大小为5m/s,物体的v-t图像为水平直线。如图所示
22. 在“声现象”一章学习中,李老师在课堂上和大家一起完成了以下几个实验:
①如图甲,把正在发生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
②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小;
③如图丙,拨动同一把钢尺,在保证其振幅相同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
(1)图甲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实验说明声现象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
(2)图乙是在探究声音______的条件,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______不能传声;
(3)图丙是在探究声音的音调跟______的关系,钢尺振动得越快音调越______(填选“高”或“低”)。
【答案】 ①. 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②. 振动 ③. 转换法 ④. 传播 ⑤. 真空 ⑥. 频率 ⑦. 高
【解析】
【详解】(1)[1][2][3]甲图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通过乒乓球被弹起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该实验中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大振动,所以该实验中用到的这种科学探究方法是“转换法”。
(2)[4][5]乙图中,玻璃钟罩中的空气越少,声音越小,所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故乙图是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3)[6][7]丙图中,在保证其振幅相同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尺子伸出的越长,拨动时振动的越慢,音调越低,尺子伸出的越短,拨动时振动的越快,音调越高,所以可以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23. 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小华同学将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了抽气机的玻璃罩内,如图甲所示,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发现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发现声音的响度又逐渐增大,此实验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是需要 _____的;
(2)如图乙所示,小琳将几个小纸团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扬声器的纸盆上,她发现纸团不断地上下跳动。断开开关,让扬声器停止播放音乐,她发现纸盆上的小纸团 _____(选填“还在”或“停止”)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此种实验方法叫__________(选填“转换放大法”或“控制变量法”);
(3)小琳在扬声器播放音乐时,调大音量,发现小纸团跳得 _____(选填“更高”或“更低”),这说明响度与物体振动的 _____有关;
(4)若将如图乙所示实验装置移到月球上进行实验,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你认为小琳_____听到声音,但 _____看到小纸团跳动(以上两空均选填“能”或“不能”)。
【答案】 ①. 真空 ②. 介质 ③. 停止 ④. 转换放大法 ⑤. 更高 ⑥. 振幅 ⑦. 不能 ⑧. 能
【解析】
【详解】(1)[1][2]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罩内传声介质变少,声音的响度变小;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罩内传声介质变多,发现声音的响度又逐渐增大;可以推理得出,如果没有传声介质,将听不到声音,即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3][4]断开开关,让扬声器停止播放音乐,扬声器的纸盆停止振动,小纸团停止振动;将纸盆微小的振动转化为可以看得见的小纸团的振动,将微小的振动放大,称为转换放大法。
(3)[5][6]小琳在扬声器播放音乐时,调大音量,纸盆振动的幅度变大,小子团跳得更高;音量越大,即响度越大,这说明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4)[7][8]将如图乙所示实验装置移到月球上进行实验,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由于月球是真空环境,没有空气,无法传声,故小琳听不到声音;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纸盆的振动带动纸团的振动,故可以看到小纸团跳动。
24. 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 s曝光一次.
(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 (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C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 cm,则AC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______m/s.
(2)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
①请你猜想影响最大速度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影响因素)
②为了验证你猜想,简要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四个速度随时间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的是____.(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答案】 ①. 先变大后不变 ②. 0.16 ③. 纸锥的质量 ④. 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最大速度,并分析最大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其他对应的做法只要合理也可) ⑤. A
【解析】
【详解】(1)由图示可知,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所以纸锥的运动速度先变大后不变;由图示可知,AC间的运动时间t=0.2s×2=0.4s,纸锥的速度v=s/t=0.064m/0.4s=0.16m/s;(2)由于纸锥较轻,所以影响最大速度的因素可能是空气;可以把相同纸锥放在不用风速环境中下落来进行验证;(3)由图象可知每两个相邻纸锥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可知物体做的是加速运动,当纸锥受力平衡时,速度会达到最大值不再变化,故应选A.
25. 下图是“测量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木板、小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等.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路程时,应使刻度尺紧靠木板且与木板的长边保持_______________.
(3)在进一步探究“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滑到底端的过程速度怎样变化”的过程中:
①木板长130 cm,小车长10 cm.小明将小车运动的路程平均分为两段.为了测出小车滑过斜面的上半段所用时间,应该将金属片放在距斜面顶端A点________cm的C点位置.
②测出小车滑过斜面上半段所用时间t1=6 s,下半段所用时间t2=4 s.由此可以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速度是____________的(选填“不变”、“增大”或“减小”).
③在测量小车滑过下半段所用时间时,某同学将小车放在C处静止释放,同时开始计时,滑到底端计时结束.这种做法的不当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v= ②. 平行 ③. 70 ④. 增大 ⑤. 小车在斜面顶端滑下时,滑过C点的速度不为0.
【解析】
【分析】(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实验原理是运用公式;
(2)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
(3)①将路程平分,注意木板和车长;②由速度计算公式v=比较;③注意根据后半段路程,分析速度.
【详解】(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出小车的路程,用秒表测出小车的运动时间,就可根据v=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所以,实验原理是v=.
(2)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
(3)①根据题知道,木板长130cm,小车长10cm,所以小车可运动的总路程是:s=130cm-10cm=120cm,若将小车运动的路程平均分为两段,则中点为距斜面顶端A点10cm+×120cm=70cm处;
②由于小车通过上半段所用时间是:t1 =6s,通过下半段所用时间是:t2 =4s,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由知道,下半段路程中速度较大,即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速度增大;
③根据题意知道,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因为小车从A到B的过程中通过C点时的速度不为0,即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所以他的方案不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 “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关键是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算出平均速度.
四、综合题(24题6分,25题6分,共计12分)
26. 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求:
(1)甲物体的速度;
(2)5s时间内乙物体的平均速度;
(3)3s时,乙物体与甲物体相距多远。
【答案】(1)2m/s;(2)1.6m/s;(3)2m
【解析】
【详解】解:(1)由图像可知甲物体的速度为
(2)由图像可知5s时间内乙物体运动的路程为8m,平均速度为
(3)由图像可知3s时,乙物体运动的路程为8m,甲物体运动的路程为
乙物体与甲物体相距
答:(1)甲物体的速度2m/s;(2)5s时间内乙物体的平均速度1.6m/s;(3)3s时,乙物体与甲物体相距2m。
27. 小虎乘坐着一艘速度为10m/s的汽艇匀速驶向一座山崖,他向山崖大喊一声,历时5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求:
(1)5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是多少;
(2)5s内,汽艇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3)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有多远。
【答案】(1)1700m;(2)50m;(3)825m
【解析】
【详解】解:(1)5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为
s声=v声t=340m/s×5s=1700m
(2)5s内,汽艇行驶的路程为
s艇=v艇t=10m/s×5s=50m
(3)小虎喊话时,到山崖的距离为
小虎听到回声时离山崖的距离为
s听=s﹣s艇=875m﹣50m=825m
答:(1)5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是1700m;
(2)5s内,汽艇行驶的路程是50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135,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克音河乡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物理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与实验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克音河乡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物理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克音河乡学校九年级中考一模物理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克音河乡学校九年级中考一模物理试卷原卷版docx、202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克音河乡学校九年级中考一模物理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