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三(上)期中调研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三(上)期中调研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当地时间2024年4月8日,今年唯一一次日全食(地球上部分地区的太阳光被月球全部遮住的天文现象))在北美洲上演,整个日食过程持续2个小时左右。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的人们于15:06至15:08(西五区夏令时),观看到了日全食的全过程。下图为北美洲此次全食带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印第安纳波利斯发生日全食时,北京时间大约是( )
A. 8日1:00B. 8日2:00
C. 9日3:00D. 9日4:00
2. 关于此次日全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生时正值海水天文小潮B. 加拿大早于墨西哥观看到
C. 美国全食出现在西南方向D. 造成了地球气温明显下降
【答案】1. C 2. C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印第安纳波利斯发生日全食时,西五区夏令时为15:00,(为简化计算,取15:00)。夏令时人们会将时钟调快一小时,故日全食时西五区为14:00,东八区(北京时间)位于西五区的东边,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此时东八区(北京时间)=14:00+(8+5),即为9日3:00,C正确,排除ABD。故选C。
【2题详解】
联系已学可知,出现日全食时,日、地、月三者在一条直线且月球居中,此时正值农历初一,日地月引力大,海水出现天文大潮,A错误;读图可知,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全食带由西南向东北推进,墨西哥先于加拿大观看,B错误;美国全食出现在西南方向,C正确;由于月球遮挡了太阳,出现全食的地区气温有所下降,而不是地球气温明显下降,D错误。故选C。
飑线是一种线状或带状雷暴群构成的狭窄强对流天气带。具有不同性质的两个气团相互碰撞,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不稳定层结,是飑线形成的必要条件。下图为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在垂直方向上,有利于飑线形成的气团分布有( )
①高空干冷②高空暖湿③低空干冷④低空暖湿
A. ①③B. ①④
C. ②③D. ②④
4. 图中飑线的移动方向是( )
A. 东南B. 西南
C. 东北D. 西北
【答案】3. B 4. C
【解析】
【3题详解】
飑线属于强对流云带,气团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要有利于形成对流运动,高空气团干冷,容易产生下沉运动,低空气团暖湿,容易形成上升运动,①④正确,B正确;按照气温越低, 空气中容纳的水汽越少的原理,干冷和暖湿气团对流容易形成飑线,相反,干暖和冷湿的气团性质搭配不容易形成,①③均是干冷,②④均是暖湿,AD错误;高空暖湿气团本身就比较稳定,下沉趋势不明显,低空干冷气团相对较重,难以形成强烈的上升运动,不利于形成强烈的对流和不稳定的大气状态,不利于飑线的形成,②③错误,C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依据图中的天气形势(等压线分布) 判断,锋面以北为一股强冷空气,气团中心气压高达 1070hPa,高压脊在飑线的西北方向,南部高压的中心气压在 1040hPa,在飑线的偏南侧, 由于两个高气压之间形成了一个低气压带,低气压带的走向大致为东北—西南向,受南部高气压的阻塞作用,飑线无法向南移动,且西北侧有明显的高压分布,所以飑线只能随低气压带向东北方向移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伊塞克湖是中亚最大的高山湖泊,也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之一,湖水终年不冻。湖泊所在盆地东西两侧年降水量差异大。下图为伊塞克湖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伊塞克湖冬季不冻的原因是( )
①湖泊水量大,降温幅度小②深居内陆,气温年较差大
③湖水盐度高,不容易结冰④山地阻挡,冬季风影响小
A. 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②③④D. ①③④
6. 导致伊塞克湖所在盆地东西两侧年降水量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陆位置B. 季风环流
C. 地形地势D. 入湖径流
【答案】5. D 6. C
【解析】
【5题详解】
图示湖泊为咸水湖,盐度高,不易结冰,③正确。北部地区山地阻挡冬季寒冷气流,气温高,不易结冰,④正确。湖泊水位深,水量大,升降温幅度小,①正确。气温年较差大与冬季不冻关系不直接,②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盛行西风经过湖面后,暖湿气流受山地阻挡抬升,水汽凝结在湖泊东岸形成丰富的降水(雪),C正确;盆地位于内陆地区,不是导致盆地东西两侧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A错误;该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季风对东西两岸的年降水量差异影响不大,B错误;入湖径流量受降水影响,不是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C。
中美地峡是指墨西哥以南、哥伦比亚以北的狭窄陆地,形成时间晚于南、北美大陆。受多种因素影响,中美地峡两侧海水表层温度季节差异较大。下图为中美地峡地形和海域洋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中美地峡形成后,甲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将( )
A. 温度升高盐度升高B. 温度升高盐度降低
C. 温度降低盐度升高D. 温度降低盐度降低
8. 推测图示甲、乙两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差异较大的季节( )
A. 春季B. 夏季
C. 秋季D. 冬季
9. 丙地自然带类型为( )
A. 热带雨林带B. 热带草原带
C. 热带荒漠带D. 高山荒漠带
【答案】7. A 8. D 9. B
【解析】
【7题详解】
中美地峡形成后,受陆地阻挡,北赤道暖流在甲海域汇聚,表层海水温度较高CD错误,温度高蒸发旺盛,盐度升高,A正确,B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冬季,气压带、风带整体南移,中美地峡受东北信风影响显著,受陆地阻挡,北赤道暖流在甲海域汇聚,表层海水温度较高;乙海域受东北信风影响,加上山地狭管效应明显,离岸风势力强,该海域上升流明显,导致表层海水温度较低,两侧表层海水温度差异较大,故选D。
【9题详解】
丙地的纬度较低,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丰富,高温多雨;冬季,位于东北信风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加上蒸发旺盛,气候干旱,故丙地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草原带,故选B。
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①气候因素: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时,盐度较低;反之,盐度较高。②洋流: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③海域封闭程度:封闭海域由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较高。④有无淡水河流注入: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人口迁移是我国各地区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动的重要驱动力。下图为我国2005—2010年、2015—2020年各区域人口迁移比例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与2005—2010年相比,2015—2020年四个地区( )
A. 东北地区人口外流势头减弱B. 东部地区成为人口净流出区
C. 中部地区人口回流最为明显D. 西部地区迁往各区比例均增
11. 中西部地区人口迁移的变化给当地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A. 生育观念转变B. 抚养负担减轻
C. 性别比例失衡D. 就业压力增大
12. 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驱动因素是( )
A. 经济因素B. 生态环境
C. 落户政策D. 教育水平
【答案】10. C 11. B 12. A
【解析】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与2005—2010年相比,2015—2020年四个地区的主要人口迁移方向仍然是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迁往东部地区,B错误;但中西部迁往东部地区的比例有所下降(中部迁往东部的比例从37.18%降至25.82%,西部迁往东部的比例从23.62%降至18.50%),D错误;读图可知,中部地区人口外迁明显减少,反映出中部地区出现人口回流现象,C正确;而东北地区人口外流现象加剧,A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中西部地区的人口适当回流,部分劳动力回流可以减少老年人和青少年的比重,降低抚养比,减轻抚养负担,B正确;人口迁移不会造成生育观念的转变,A错误;由于人口回流可能会减轻性别比失衡,C错误;中西部劳动力增加可以增加当地的劳动力,劳动力回流的根本原因也是因为经济的发展,故人口回流不会增加就业压力,可能会弥补劳动力不足的现状,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我国人口迁移主要迁入地仍然在与东部地区,因此,推测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驱动力在于经济实力水平的高低,一般前往经济较为发达地区,A正确;生态环境、落户政策以及教育水平也会影响人口迁移,但不是主要推动力,排除BCD。故选A。
都市区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空间组织形式,表示一个拥有特定人口规模的核心城市及与其有着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周边邻接地域组成的区域。下图示意中美两国典型都市区不同圈层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与中国相比,美国都市区不同圈层结构的主要特征表现在( )
A. 高收入群体主要分布于城区B. 主要通勤方向为内向通勤
C. 远郊与城区的联系更加紧密D. 郊区生产生活独立性更强
14. 中美两国都市区圈层结构出现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城市规模大小B. 城市发展阶段
C. 城市基础设施D. 城市地域结构
【答案】13. D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如图所示,与中国相比,美国都市区不同圈层结构的主要特征表现在高收入群体主要分布于郊区,A错误;内向通勤不是美国都市区主要通勤方向,B错误;中国的远郊与城区的联系更加紧密,C错误;如图所示,美国的远郊与城区的联系不紧密,说明郊区生产生活独立性更强,D正确。故选D。
【14题详解】
中国为发展中国家,为城镇化发展的中期加速阶段,表现为郊区城镇化;美国为发达国家,为城镇化发展的后期缓慢停滞阶段,出现逆城镇化现象,B正确;与城市规模、基础设施和城市地域结构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20世纪90年代,美国某家庭农场因地制宜设计经营了首个“玉米迷宫”,通过趣味体验吸引游客。玉米迷宫很快风靡北美,后来逐渐发展为集农业生产、休闲娱乐、研学科普为一体的新型农场。下图为北美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玉米迷宫分布示意图和某玉米迷宫实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影响图中玉米迷宫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 政策、资源B. 交通、政策
C. 交通、市场D. 资源、市场
16. 玉米迷宫新型农场发展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 提高了玉米市场竞争力B. 促进了产业优化布局
C. 增加了新型农场的收入D. 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
17. 若广西通过发展“农作物迷宫”助力当地农业转型升级,最适宜选择的作物是( )
A. 水稻B. 大豆
C. 油菜D. 甘蔗
【答案】15. D 16. C 17. D
【解析】
【1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玉米迷宫是利用农场内的玉米作物、通过设计后吸引游客。读左图可以看出,玉米迷宫在美国东北部地区分布较多,集中在玉米带的东部和城市带的西部,并且在城市带内的数量多于玉米带内,故判断影响图中玉米迷宫分布的主导因素是资源和市场,D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判断该玉米迷宫模式在推广时受到政策支持,AB错误;从材料和图中并不能看出,玉米迷宫模式对交通的依赖度很高,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读右图联系材料可知,玉米迷宫通过趣味体验吸引游客,后来逐渐发展为集农业生产、休闲娱乐、研学科普为一体的新型农场。通过“休闲娱乐、研学科普”可以增加新型农场的收入,C对;新型农场可以带动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但玉米迷宫的分布受资源、市场的影响,但不能促进产业的优化布局,B错;新型农场不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不能提高玉米市场竞争力,A错;玉米迷宫新型农场只是改变了农场的经营方式,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小,D错。故选C。
【17题详解】
联系已学可知,水稻生产过程中农田积水较深,不方便开展迷宫体验,A错误;大豆是温带作物,广西地处亚热带,不适宜种植,B错误;油菜在我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长江流域,C错误;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沛,适宜甘蔗种植,D正确。故选D。
吉林省辽源市东北袜业园为全国最大的棉袜生产基地,内有企业1200余家。2016年,园区采用“平台+服务”运营模式整合资源,打造“七天供应链”,缩短了订单完成时间,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下图为“七天供应链”流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东北袜业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 )
A. 创新产业运营模式B. 引入先进生产设备
C. 吸引大量产业集聚D. 供应充足的原材料
19. 东北袜业园进一步助力产业升级,最宜( )
A. 全面提高产品价格B. 加大品牌建设力度
C. 扩大加工环节规模D. 拓展完善产业链条
【答案】18. A 19. B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东北袜业园的七天供应链流程可以看出,东北袜业园采取“平台+服务”的模式缩短了订单完成时间,是东北袜业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A正确;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生产设备不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B错误;产业集聚不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在产业集聚后采用了新的模式整合资源才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C错误;原材料的供应是产品生产的基础,不是产业竞争力的关键,D错误;故选A。
【19题详解】
盲目全面提高产品价格不会助力产业升级,可能会影响产业发展,A错误;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可以增加品牌影响力,提高市场竞争力,B正确;扩大加工环节规模会增加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竞争力,C错误;该园区目前已经有较完善的产业链条,扩展完善产业链条不是最优选择,D错误;故选B。
长期以来,柬埔寨内河航运运输的货物只能依赖越南出海。2024年8月5日,全长约180公里的德崇扶南运河开始施工,建成后将成为柬埔寨第一条从首都金边通往泰国湾的水运航道。下图为德崇扶南运河规划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柬埔寨建设德崇扶南运河的主要原因是( )
A. 增加入海通道,减缓洪涝灾害威胁
B. 打破地理瓶颈,实现经济自主繁荣
C. 完善水运网络,促进沿线资源开发
D. 扩大辐射范围,提升白马港竞争力
21. 德崇扶南运河借助了一段巴萨河,目的是( )
①缩短航运距离 ②扩大客货运量
③增加运河水量 ④降低投资成本
A. ①②B. ②③
C. ①④D. ③④
22. 评估该运河建设对湄公河三角洲的影响,其内容不包括( )
A. 水量变化B. 土壤盐化
C. 潮汐规律D. 生态系统
【答案】20. B 21. D 22. C
【解析】
【20题详解】
柬埔寨修建该运河后可不必经越南到达海洋,可极大地优化完善国内水运网络,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同时改善沿岸地区灌溉条件,起到改善营商环境,吸引外资的作用,进而提升国家的竞争力与影响,运河的建设增加了柬埔寨的入海通道,减少了通过湄公河从越南入海的限制,可以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B正确;运河可以增加柬埔寨入海通道,可以缓解洪涝灾害,但是运河的主要目的不是防洪,A错误;扶南运河的建设路线较短,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资源开发,C错误;运河的建设目的是增加内陆各地与沿海地区的联系,减少通过越南入海的限制,不是为了提升白马港的竞争力,D错误。故选B。
【21题详解】
借助已有河流可以降低投资成本,④正确;但是并未缩短航运距离,①错误;柬埔寨经济水平较低,借助巴萨河与客货运量无关,②错误;巴萨河可以补充人工运河的水量,有利于通航,③正确。故选D。
【22题详解】
该运河的建设会分流湄公河水量,造成该运河建设后将会减少湄公河三角洲入海径流量和含沙量,海水对三角洲的侵蚀加剧,甚至引发咸潮,海岸线退缩,加剧土壤盐碱化,破坏湄公河三角洲的生态系统,排除ABD;潮汐规律是由于地月引力造成的,与运河的建设无关,C符合题意。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6分。
2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柴达木盆地中西部的鸭湖与东、西台吉乃尔湖同为河流形成的扇前湖。鸭湖地区发育有我国仅有的一处水上雅丹地貌,雅丹体岩层为湖泊三角洲前缘相沉积。从中新世晚期以来,鸭湖地区总体上经历了两次大的气候演变过程,对雅丹体的形成和湖水入侵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材料二2024年消失三年的东台吉乃尔湖重新出现,“天空之镜”再次成为吸引人们的美景之一。
材料三图1为鸭湖地区水域图;图2为水上雅丹景观图;图3为水上雅丹形成过程示意图。
(1)描述鸭湖地区河流水文特征。
(2)从鸭湖地区气候演变角度,简述水上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
(3)推断一年中到东台吉乃尔湖观赏“天空之镜”的最佳时间,并分析原因。
【答案】(1)径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夏季为丰水期;多季节性河流。
(2)中新世晚期至更新世末期:气候变干旱,古湖萎缩,地层裸露;风力增强,风蚀作用形成雅丹地貌;晚更新世末期—全新世:气候转温变湿,湖水入侵,形成水上雅丹景观。
(3)夏季(6-9月);气候温和,出行条件好;湖水面积大,深度适当;风力小,湖面平静。
【解析】
【小问1详解】
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河流的水量、河流补给、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分析。鸭湖地区位于干旱区,降水少,河流水量少;河流大多为内流河,河流补给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水量大,为丰水期;大多数河流会出现断流,为季节性河流,由于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水量大,冬季可能出现断流,故河流的水位季节变化大。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图3可知,中新世纪晚期湖泊面积较大,气候较为湿润,形成大量河湖相沉积,更新世末期原有湖泊萎缩,说明气候变干,地层裸露,风力增强,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雅丹地貌;更新世末期到全新世,气候转温变湿,湖水上涨入侵雅丹地貌形成水上雅丹地貌景观。
【小问3详解】
该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欣赏“天空之境”的美景要在水量较大时效果更好,夏季(6-9月)气温高,湖泊有冰雪融水补给水量大,夏季气温较高,少大风天气,出行条件好,且湖面平静,观赏时间最佳。
2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白令海海冰范围的变化伴随着阿留申低压环流强度的变化,白令海冬季海冰的多少会影响到东亚冬季风环流的强弱。
材料二下图为2011年、2012年、2018年和2020年白令海海冰外缘线示意图。
(1)说出图所示白令海海冰范围变化特点。
(2)说出白令海冬季海冰较多时东亚冬季风环流的变化及原因。
(3)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分析白令海冬季海冰范围减小会加速全球气候变暖的原理。
【答案】(1)2011-2012年范围扩大;2012-2018年范围缩小;2018-2020年范围扩大。
(2)东亚冬季风环流减弱;海冰较多时阿留申低压减弱,海陆热力性质减小。
(3)海冰范围减小使局地海域反射率降低;海水吸收太阳辐射增多,海水升温;海洋以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将太阳辐射能更多的传输给大气,进而加速全球气候变暖。
【解析】
【小问1详解】
通过对比图中不同年份海冰外缘线的位置,可以直观地看出其面积的变化,2011年至2012年,海冰范围有所扩大;2012年至2018年,海冰范围总体呈缩小趋势;2018年至2020年,海冰范围又有所扩大,但仍小于2011年的范围。
【小问2详解】
白令海冬季海冰较多时,会使得下垫面气温降低,阿留申低压减弱,冬季海陆温差减小。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温差小导致海陆间气压差加小,从而使得东亚冬季风环流减弱。
【小问3详解】
海冰范围减小,意味着海洋面积增大。海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吸收的太阳辐射更多,导致海洋向大气释放的热量增加。海冰减少,下垫面反射率降低,更多太阳辐射被吸收,又进一步导致气温升高。同时,海冰减少,海洋以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将太阳辐射能更多的传输给大气,使得海-气间的水汽交换增强,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增强了大气的保温作用,从而加速全球气候变暖。
2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茶树生长喜光怕晒、喜暖怕寒、喜湿怕涝。
材料二湖南安化县地处雪峰山脉北段,境内高山叠嶂,岭谷相间。安化黑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录。安化致力于打造“小块茶园,林中有茶、茶中有林”生态茶园,构建以“茶为基础,旅为媒介,文为内涵,体为活力,康为延伸”的特色产业体系。
材料三下图为安化县位置示意图。
(1)从地形角度分析安化种植茶树的有利条件。
(2)说明安化“小块茶园,林中有茶、茶中有林”种植模式的优点。
(3)从产业融合角度,解读“旅为媒介”对当地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答案】(1)山区云雾多,空气湿度大;山区坡度大,利于排水;山区多漫射光,光照时间较长。
(2)树木遮挡强烈光照,提高茶叶品质;保持水土,增强土壤肥力;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减少病虫害。
(3)扩大茶叶销售量,带动茶叶种植业发展;带动当地食品加工、手工艺品制造、包装等第二产业发展;带动当地餐饮、民宿、电子商务等第三产业发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茶树生长喜光怕晒、喜暖怕寒、喜湿怕涝,安化地处雪峰山脉北段,境内高山叠嶂,岭谷相间,山地地势起伏大,便于排水;山地地势高,光照时间长,空气湿度大,多云雾,太阳辐射较弱。
【小问2详解】
小块茶园,规模小,便于管理;林中有茶,茶中有林,树木比茶树高,遮挡太阳辐射,提高茶叶的品质;植被覆盖率高,减少流水侵蚀作用,保持水土,提高肥力;林茶结合,提高物种多样性,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减少病虫害。
【小问3详解】
产业融合主要指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旅为媒介”通过发展观光旅游业提高当地知名度,促进茶叶的销售;带动茶叶种植,促进当地茶叶加工业、食品加工、包装、快递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发展旅游业能够带动餐饮、酒店、电子商务等产业的发展。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泰兴市高三(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海门中学高三(上)(上)期中调研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江苏省无锡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江苏省无锡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