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A4,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以下数据符合实际的是,91m/s, 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 一个中学生的正常步行速度大约是
B. 为了不影响人休息,声音响度应不超过
C. 男子的成绩为
D.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气温大约是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即3.96km/h,故A不符合题意;
B.为了不影响休息,噪声不得超过50dB,为了不影响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得超过70dB,为了不影响听力,噪声不得超过90dB,故令人舒服的声音环境是50dB或以下,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一般的经验和常识,我们可以估计一般人或者非专业运动员的男子100m跑成绩可能在十几秒到二十几秒之间。故C符合题意;
D.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7℃,比人体的正常体温稍低些会让人感觉舒服,约为25℃,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但实际上他们始终处在屏幕内。如图所示是苏炳添(第五跑道)100m决赛跑出9.91s平亚洲纪录时两个时刻的图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以屏幕为参照物,苏炳添是静止
B. 以屏幕为参照物,苏炳添是运动的
C. 苏炳添跑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9.91m/s
D. 跑道上静止的物体相对于屏幕是静止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AB.以屏幕为参照物,苏炳添相对于屏幕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以屏幕为参照物,苏炳添是静止的,故B错误,A正确;
C.苏炳添跑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
故C错误;
D.跑道上静止的物体相对于屏幕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跑道上静止的物体相对于屏幕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A。
3. 2023年10月26日11时32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神十七乘组奔赴苍穹。如图卫星发射时,火箭点火升空刹那间,可看到发射平台升腾起大量白雾,这是喷水系统同步将大量的水喷撒到平台上所致。该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
A. 仅液化B. 仅汽化C. 先汽化后液化D. 先液化后汽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点火升空时,高温的火焰喷射到水池里时,水吸热发生剧烈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气”,此过程放热,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小明利用刻度尺测量某物体长度时,得到了以下五个数据:13.54cm、13.53cm、13.25cm、13.55cm、13.53c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B. 第三个数据是错误的
C. 本次测量的结果是13.5375cmD.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测量数据知道,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即1mm,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第三个数据与其他数据的准确值相差太大,可知该数据错误,应该舍去,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D.误差在测量过程中不可避免,为了减小误差,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则取平均值后物体的长度应为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5. 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B. 物理学中的速度是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
C. 物体运动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越长
D. 以的平均速度运动的物体,每秒钟一定前进
【答案】A
【解析】
【详解】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根据可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故A正确;
B.物理学中的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路程,即相同时间比路程,故B错误;
C.根据路程的求值公式可知,由时间和速度共同决定,因此物体运动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不一定越长,故C错误;
D.平均速度是物体运动的总路程和物体运动的总时间的比值,以6m/s的平均速度运动的物体,平均1s运动6m,但不一定每秒钟一定运动6m,故D错误。
故选A。
6.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①甲的速度;②乙车和丙车速度相同;
③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运动;④第时,甲和丙相距。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题意甲丙所在的是s-t图像,乙所在的是v-t图像,由图可知三辆小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当t=5s时,甲的路程为20m,丙的路程为30m,根据可知,甲、丙的速度分别为
乙的速度为6m/s,则乙车和丙车的速度相同;因三辆车同时同地向东出发,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西运动,丙车保持静止;在第5s时,由图可知甲的路程为20m,丙的路程为30m,故甲丙相距10m。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7. 下列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因为次声波的响度低于,所以人耳听不见
B. 声源振动就可以听见声音
C. 声纹锁主要是通过声音的音调来识别身份的
D. “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所以频率低于20Hz的次声波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故人耳听不到,故A错误;
B.振动产生声音,但发出的声音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人耳就听不到,故B错误;
C.特定的人才能通过声音打开门锁,而音色是区分发声体的特征,故声纹锁是通过音色来进行识别的,故C错误;
D. “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大,响度大,故D正确。
故选D 。
8.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钟铃声逐渐变大
B. 乙图:在太空真空环境敲音叉,乒乓球无法被弹起
C. 丙图: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烛焰会随音乐跳动,这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 丁图:用嘴吹一根带活塞的塑料管,将活塞向下拉动时,发出哨声变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甲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 抽出其中的空气,传播声音的介质变少,闹钟铃声逐渐变小,故A错误;
B.乙图:在太空真空环境敲音叉,虽然真空不能传声,但是可以产生声音,因此乒乓球能够被弹起,故B错误;
C.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烛焰会随音乐跳动,这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正确;
D.上下推拉活塞改变的是空气柱的长度,改变空气振动的频率, 从而改变哨声的音调,故D错误。
故选C。
9. 如图所示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个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规律来测量的
B. 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上移动
C. 该温度计液面在A处时气体的温度比B处时低
D. 为了测量更准确,玻璃管要细一点,球型容器要大一些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气体受热后膨胀,遇冷后收缩,该温度计工作原理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当外界气温上升的时候,球形容器内的气体受热膨胀,由于密闭,所以压强增大,使管内的液面下降,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当外界气温上升的时候,球形容器内的气体受热膨胀,由于密闭,所以压强增大,使管内的液面下降,所以该温度计液面在A处时气体的温度比B处时低,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为了测量更准确,球形容器要大一点,玻璃管要细一点,这样液面的升降更明显,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如图丙所示,汤加火山大爆发,发出了强烈的次声波,人们可以通过检测次声波预警火山爆发
B. 城市快速路方便快捷,图乙的路段设置了声音屏障,目的是使声音在声源处减弱
C. 超声波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图甲所示,B超就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
D. 如图丁所示,从上、下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可看出下面的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高
【答案】A
【解析】
【详解】A.火山爆发常常伴随次声波的产生,所以可以通过检测次声波的装置来检测次声波预警火山爆发的情景,故A正确;
B. 图乙的路段设置了声音屏障,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的,故B错误;
C. 如图甲所示,B超就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C错误;
D. 从上、下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可看出下面的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低,故D错误。
故选A。
11. 如图所示是M、N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物质的沸点一定为
B. M物质在内没有吸收热量
C. N物质从后开始沸腾
D. M物质在第为液态
【答案】D
【解析】
【详解】A.N物质给出了一部分的图像,该图像可能是熔化的前半部分图像,也可能是沸腾图像,故A错误;
B.M物质在内处于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故B错误;
C.若N物质的图像是沸腾图像,则说明物质从后开始沸腾,故C错误;
D.M物质在25min刚好熔化完成,物质状态是液态,因此在第也为液态,故D正确。
故选D。
12. 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在修建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多年冻土对路基的影响,因此,为了使冻土层保持稳定,工程建设者们有许多发明创造,其中有项技术叫“热棒”。“热棒”是封闭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态氨,外表顶端有散热片。如图是“热棒”的工作原理图。下列关于“热棒”说法正确的是( )
A. “热棒”能够保持路基冻土,是因为液态氨具有沸点高的特性
B. “热棒”工作时,氨从气态到液态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实现的
C. “热棒”工作时,地面空气温度低于冻土的温度
D. “热棒”具有单向传热性能,热量只能向下传输,反向不能传热
【答案】C
【解析】
【详解】A.液态氨的沸点比较低,极易汽化,所以“热棒”能够保持路基冻土,故A错误;
B.“热棒”工作时,氨从气态到液态,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液化的,故B错误;
C.热棒工作过程中,在下端汽化吸热,上端液化放热,地面空气温度低于冻土的温度,故C正确;
D.热棒“制冷”是下端吸收热量,上端放热,热量从下向上传递,具有单向传热性能,故D错误。
故选C。
1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冬天司机往水箱里加点酒精是为了提高液体的凝固点
B. 炎炎夏日,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冰箱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C. 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冰块放在足量的的水中会熔化
D. 烧热的油锅里掉入几滴水,水迅速汽化,甚至“溅出”,这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A.冬天司机往水箱里加点酒精是为了防止水凝固,降低了液体的凝固点,故A错误;
B.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空气中较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
C.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冰块放在足量的的水中,冰块从水中吸热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到0℃时,冰块和水的温度相同,冰块不能持续吸热,不能熔化,故C错误;
D.烧热的油锅里掉入几滴水,由于水的密度较大,所以水会下沉,因为油的沸点比水高,水会迅速汽化,被热油溅出,故D正确。
故选D。
14. 下列关于“影”的形成,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的“倒影”
B. 皮影戏中的“手影”
C. “树影”斑驳
D. 立竿见“影”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CD.皮影戏中的“手影”、“树影”斑驳、立竿见“影”,都是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 如图所示的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 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C. 图c表示的是小孔成像情况,屏幕上出现的是物体倒立的虚像
D. 图d表示能看到掉在地面上的书,是因为书发生了镜面反射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但也属于光的反射现象,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错误;
B.图b中,木工师傅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故B正确;
C.图c表示的是小孔成像情况,屏幕上出现的是物体倒立的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故C错误;
D.图d表示能看到掉在地面上的书,书本表面不平整,书发生了漫反射,故D错误。
故选B。
16. 如图所示,某日午后太阳发出的一条光线,照射到一块平面镜上,反射光线沿水平方向射出,并在东侧的墙面形成一个光点P,与的夹角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入射角为
B. 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C. 平面镜顺时针旋转,反射角减小
D. 当太阳向西下落时,照射在墙壁上的光点P向下移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A.入射角为入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此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夹角为12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入射角为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反射角为60°,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平面镜顺时针旋转,此时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变小15°,则入射角增大15°,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增大15°,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当太阳向西下落时,光线AO向西移动,靠近平 面镜,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反射线也靠近平面镜,照射在墙壁上的光点P向下移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 如图所示,平面镜和长为的细铅笔均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则( )
A. 向左移动平面镜,铅笔的像则向右移动
B. 为使铅笔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平面镜应至少高
C. 铅笔和平面镜均绕底部转至虚线位置时,铅笔与它的像平行
D. 将白纸移到平面镜后方,白纸上会出现铅笔的像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向左移动平面镜,铅笔和平面镜的距离变小,像和平面镜的距离变小,铅笔的像则向左移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与平面镜的高度无关,无论平面镜大小,都成完整的像,故B错误;
C.铅笔和平面镜均绕底部转至虚线位置时,由于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铅笔与平面镜平行,则像与平面镜也是平行的,所以铅笔与它的像平行,故C符合题意;
D.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因此白纸上不会出现铅笔的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 某超声波测速装置工作时,它可以定向发出超声波。一辆汽车始终在装置的某一方位上沿直线行驶。如图所示为装置屏幕,屏幕上方有标尺,是装置先后发出的相邻两次超声波信号,其时间间隔为是由汽车反射回来后装置接收到的信号。设装置匀速扫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根据如图所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车朝着装置行驶
B. 图中每小格表示的时间是
C. 测速仪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此反射信号的这段时间内,此超声波信号传播了
D. 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是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标尺上的时间刻度可以看出,第一个超声波信号P1从发出至返回历时为2个小格,第二个超声波信号P2从发出至返回历时为3个小格,即第二个超声波信号从发出至返回所用时间较长,表明P1、P2两个超声波信号分别遇到汽车时,第一个信号与汽车相遇的位置离超声波测速装置较近一些,可见汽车是朝着远离超声波测速装置的方向行驶的,故A错误;
B.根据题意可知,P1、P2是装置先后发出的相邻两次超声波信号,其时间间隔为4s,由图可知,标尺上的时间刻度有8小格,所以图中每小格表示的时间是0.5s,故B错误;
C.由图可知,测速仪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此反射信号的时间为
此超声波信号传播的路程为
故C错误;
D.由图可知,测速仪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此反射信号的时间为
此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为
故D正确。
故选D。
19. 被称为“超级镜子发电站”的敦煌,电站内的1.2万多面定日镜以同心圆状围绕着260米高的吸热塔,这些定日平面镜把太阳光反射后会聚到吸热塔,其中某束光的传播路径如图丙,在图中画出定日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
【答案】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180°-64°-36°=80°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40°,用虚线作出法线平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过入射点作镜面垂直于法线,如下图所示:
。
20. 如图所示,在易拉罐中加盐,盐使冰的熔点_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罐外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霜。
【答案】 ①. 降低 ②. 凝华
【解析】
【详解】[1][2]当冰与盐混合在一起后,冰的熔点会降低,因为熔点的降低,冰块发生了熔化而吸收热量,使得易拉罐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凝华由气态变为固态而形成白霜。
21. 在居民小区或马路边能看到如图所示的“镜子”,这是人们利用光的_________定律,在路的急拐弯处装上的________(填“平面镜”“凸面镜”或“凹面镜”),对光具有________作用(选填“发散”或“会聚”);湖面“波光粼粼”属于_________(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答案】 ①. 反射 ②. 凸面镜 ③. 发散 ④. 镜面反射
【解析】
【详解】[1][2][3]镜子是应用了光的反射规律,在路的急拐弯处装上的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扩大了视野,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4]平行光线经平面镜之后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湖面波光粼粼说明平行光线在湖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22. 如图,小芳自制了“水瓶琴”。她往八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其中音调最高的是第_____个玻璃瓶;向瓶口吹气也会发出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振动产生的声音。
【答案】 ①. 8 ②. 瓶内空气柱
【解析】
【详解】[1]敲瓶子时,是瓶子和水振动发声,水越多,振动得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反之,音调越高,所以音调最高的是第8个玻璃瓶。
[2]向瓶口吹气会引起瓶内空气发生振动发出声音,这种声音由于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声音。
23.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的实验。
(1)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以减小测量_________的误差;
(2)该实验中,测得长为_________,下半程平均速度________;
(3)对于该实验,小明同学提出了下列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有_________(填写序号);
①将小车拿到B点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B到C点的时间,就是段运动时间;
②段的平均速度等于段的平均速度与段的平均速度的和的一半;
③段中间时刻的速度为点的速度为,则。
【答案】(1)时间 (2) ①. 0.800 ②. 0.4
(3)①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时间越短,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使斜面的坡度小。
【小问2详解】
[1]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AC段的路程为
下半程所用的时间为
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为
【小问3详解】
①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所测的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故①错误;
②平均速度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AC段的平均速度等于AC段的路程与AC段的时间之比,故②错误;
③AC段中间时刻的速度比B点的速度靠上,由于小车做加速运动,因此,故③正确。
综合所述,错误的是①②。
24. 物理课上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装置中,应选取萘装入试管内进行实验,用水浴法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
(2)由图乙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萘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_____;
(3)为了准确观察和记录萘熔化时的状态及温度,应每隔_________(选填“”或“”)记录一次温度;熔化时判断萘开始熔化的依据是________;
(4)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将_________(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答案】(1)使萘受热均匀且升温缓慢,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2) ①. 晶体 ②. 4
(3) ①. ②. 试管中出现液态萘
(4)变多
【解析】
【小问1详解】
用水浴法加热是为了使萘受热均匀且升温缓慢,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小问2详解】
[1]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此物质是晶体。
[2]该物质从5min开始熔化,到9min结束,所以它的熔化过程经历了9min-5min=4min。
【小问3详解】
[1]为了准确观察和记录萘的熔化时的状态及温度,当萘升高到60°后,应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5min间隔太大不利于观察温度的变化。
[2]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则实验时判断萘熔化的依据是试管中出现液态的萘。
【小问4详解】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如图丙)他的熔化温度低于0℃,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满足凝固条件,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结冰,故冰会变多。
25. 物理兴趣小组的小明同学进行了关于“水沸腾”的实验探究,如图所示。
(1)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水沸腾时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变化,图乙中表示水沸腾时的现象是_________(选填“(1)”或“(2)”);
(2)若熄灭酒精灯后继续观察,发现水并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原因是:_________;
(3)实验中给一定质量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中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a图线B. b图线C. c图线D. d图线
(4)探究液化现象:两位同学将沸腾的水倒入烧瓶,继续探究液化现象,实验装置如图丁所示(C是温度计)。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有冷水的容器B内,过了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少量的水,这是由于水蒸气发生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同时可以看到温度计示数___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的现象。
【答案】(1) ①. 现象 ②. 温度 ③. (1) (2)见解析
(3)C (4) ①. 液化 ②. 升高
【解析】
【小问1详解】
[1][2]由题意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温度变化规律。
[3]沸腾前,气泡中的水蒸气上升时,遇冷液化成水,所以气泡变小;沸腾时,水中的水蒸气不断汽化进入气泡,所以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实验中,小明观察到水沸腾时的气泡情形如图(1)所示。
【小问2详解】
熄灭酒精灯后,烧杯中的水还能从铁圈、石棉网等实验器材上继续吸收热量,保持一段时间的沸腾。
【小问3详解】
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那么水从加热到沸腾所需的时间就会增加,因为更多的水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才能沸腾。但是,一旦水开始沸腾,其温度就不再升高,保持在沸点不变,由于其它条件不变,则水的沸点不变。因此,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应该是c图线,它表示水的加热时间更长,但沸腾后的温度与a图线相同。
【小问4详解】
[1][2]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少量的水,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到冷试管后放热液化成的小水滴。同时,由于水蒸气液化时放出热量,所以温度计C的示数会升高。
26.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平面镜水平放置于桌面上,E、F是两块可以绕接缝翻折的白色硬纸板。
(1)如图甲所示,表面___________(选填“光滑”或“粗糙”)白色硬纸板应当___________立在平面镜上;
(2)让一束光紧贴纸板E沿方向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F上呈现反射光束,然后将纸板F绕向后翻折,在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束,这表明________;
(3)如图乙所示,一束光经水平放置的平面镜反射后在天花板上形成光斑,水平向右移动平面镜,观察到光斑位置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变”)。
【答案】(1) ①. 粗糙 ②. 竖直
(2)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不变
【解析】
【小问1详解】
[1][2]在该实验中,白色硬纸板的表面应尽量粗糙,使光在纸板上发生漫反射,这样我们在各个方向都能看清光的传播路径;过入射点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叫法线,因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纸板一定与平面镜垂直。
【小问2详解】
当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呈现反射光线的F板和呈现入射光线的E板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在F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小问3详解】
一束光经水平放置的平面镜反射后在天花板上形成光斑,水平向右移动平面镜,入射点位置不变,且反射面位置不变,入射角不变,观察到光斑位置的变化情况是不变。
27. 小天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如图甲,他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
(2)选择大小相同的两支蜡烛A和B,并点燃蜡烛_____(选填“A”、“B”或“A和B”)。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_____(选填“透过玻璃板”或“直接”)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如图乙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则玻璃板的厚度为_____;
(4)如图甲,以下操作中,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的像位置会发生变化的是_____。
A.将玻璃板沿竖直线划成左右两块,并从原来位置左右平移
B.将玻璃板水平向右移至白纸外侧
C.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高20cm
D.将玻璃板绕底边向A方向转20°
【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 ①. A ②. 透过玻璃板
(3)0.3 (4)D
【解析】
【小问1详解】
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实验时用透明薄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
【小问2详解】
[1][2]实验时将蜡烛A点燃,将未点燃的蜡烛B放置在玻璃板另一侧,人在蜡烛A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移动蜡烛B,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采用了等效替代法。
【小问3详解】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即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两个像之间的距离是平面镜厚度的两倍,所以平面镜的厚度为:0.3cm,即玻璃板的厚度为0.3cm。
【小问4详解】
A.将玻璃板沿竖直线划成左右两块,并从原来位置左右平移,没有改变A与玻璃板间的相对位置,所以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的像位置不会发生改变,故A不符合题意;
B.将玻璃板水平向右移至白纸外侧,没有改变A与玻璃板间的相对位置,所以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的像位置不会发生改变,故B不符合题意;
C.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高20cm,没有改变A与玻璃板间的相对位置,所以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的像位置不会发生改变,故C不符合题意;
D.将玻璃板绕底边向A方向转20°,改变了A与玻璃板间的相对位置,所以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的像位置会发生改变,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8. 如图所示,飞架伶仃洋的港珠澳大桥已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它创下多项世界纪录.港珠澳大桥东起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横跨伶仃洋海域后连接珠海和澳门人工岛,止于珠海洪湾.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它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它被称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桥隧全长55千米,其中主桥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其主体工程由6.7千米的海底沉管隧道组成,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港珠澳大桥通车后,由香港驾车至澳门,将会从4小时路程大幅缩减至约30分钟.请据此计算:
(1)港珠澳大桥落成前,从香港驾车至澳门,车辆行驶平均速度为50km/h,则大桥落成前,从香港驾车至澳门需要行驶多少路程?
(2)若大桥上有甲、乙两辆箱式货车,其长度分别为8米和12米,甲车的速度是30 m/s ,乙车的速度是72km/h,那么两车同向行驶,从甲车遇上乙车开始到跟乙车错开的时间是多少s?
(3)若甲货车仍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头有紧急情况,经过0.5s(反应时间)后开始制动刹车,又经过4.5s滑行35m车停止(如下图所示),则该货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它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答案】(1) 200km (2)2s (3) 10m/s
【解析】
【详解】(1)由知道,大桥落成前,从香港驾车至澳门需要行驶的路程是:
s=vt=50km/h×4h=200km.
(2) v乙=72km/h=20m/s,根据题意知道,两车错车时的路程是:
s=s甲+s乙=8m+12m=20m,
由知道,两车相向行驶时,错开的时间是的时间是:
;
(3)由知道,反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
s反=v甲t反=30m/s×0.5s=15m,
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路程是:
s=s反+s制=15m+35m=50m,
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时间是:
t=t反 +t制 =0.5s+4.5s=5s,
该货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它的平均速度是:
.
答:(1)大桥落成前,从香港驾车至澳门需要行驶的路程是200km;
(2)从甲车遇上乙车开始到跟乙车错开的时间是2s;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A4,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应用实践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A4,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践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原卷版)-A4,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以下数据符合实际的是,91m/s, 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