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含解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2 背影(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2 背影(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原创)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xiè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仅sù sù地流下眼泪。
①将语段的加字注音。
差使( ) 奔丧( )( )
②给拼音写出汉字。
交xiè( ) sù sù( )( )
③改正文字出现的两个错别字。
____ 改 _____ ____ 改 _____
【答案】 ①chāi bēn sāng ②卸 簌 簌 ③籍 藉 仅 禁
【解析】(1)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如“差使”:旧时指官场中临时委任的职务,后来也泛指职务或官职。也作差事。在这个意义上念“chāi”,注意据义定音。
(2)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如“簌”是上下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3)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籍”与“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份杂志老是报道一些八卦消息,无怪乎声名狼藉。
B.她到现在还在踌躇,是否应该尊重自己的理想,勇敢地迈上音乐之路。
C.童年的我,在外公结实的手臂下蹒跚学步,在奶奶关怀的叮咛中成长。
D.路旁的树枝切割着夕阳,把光的琐屑不断地洒向染金的地面。
【答案】D
【解析】D项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琐屑”指的是细小而琐碎的事,用在这里属于望文生义。
3.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表现对“我”当时不理解父亲的自责)
B.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表现了父子相互体谅和照顾,尤其是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怀)
C.“进去吧,里面没人。”(与上文的“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相呼应,表现父亲对社会世态的不满和无奈)
D.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父亲想替儿子做的事已做到了,尽管人很累,他心里觉得踏实)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把握。ABD三项正确。C项:“进去吧,里面没人。”(与上文的“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相呼应,表现父亲对作者的关心,一言一行中都饱含父爱。)
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1)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 ( )
(2)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 )
(3)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
(4)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
【答案】 (1)心理描写 (2)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3)外貌描写 (4)动作描写
【解析】本题考查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人物形象主要借助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手法来表现。从“我心里暗笑”可知,第(1)句运用了心理描写;第(2)句中“往车外看了看”是动作描写,“说”后面的内容是语言描写;从“戴着……穿着……”可知,第(3)句对人物进行了外貌描写;从“攀”“缩”“倾”可知,第(4)句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
5.文学常识填空。
《背影》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________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有诗文集___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_____等。我们学过他的散文名篇__________。
【答案】 朱自清 佩弦 散文 《踪迹》 《欧游杂记》 《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等。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是朱自清先生的《春》。
6.“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感情也有所不同。请把感情写在横线上。
(1)开篇点题“背影”,使一种______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2)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出现“背影”是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______感情。
(3)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望着父亲的“背影”是表达______的感情。
(4)在泪光中再次出现“背影”是表达______的感情。
【答案】 (1)浓厚 (2)深厚 (3)依恋 (4)思念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文共写父亲的四次背影,第一次在第一段中,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开篇点题,奠定文章怀念和思念的感情基调,并引出下文。第二次在第六段中,看见的是父亲为我买橘的背影,表现父亲爱子的深情厚意。第三次在第段末,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望着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的父亲的“背影”,表达对父亲的依恋的感情。第四次在第七段中,是读了父亲的来信,回忆起父亲“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表达了对父亲思念之情。据此填写作答。
7.根据提示仿写语句。
父爱,如一座山,用自己的肩膀,让孩子站得更高,望得更远;
父爱,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爱,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爱,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如一片海 用自己的博大 使孩子迎风击浪 驶向彼岸 如一行泪 溶释所有的沉重 令孩子瞬间成熟 承担责任 如一盏灯 【答题空10】闪烁不灭信念 使游子漂泊难忘 思念长长
【解析】试题分析: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抓住前例句“如一座山,用自己的肩膀,让孩子站得更高,望得更远”。要以“父爱”为陈述对象。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8.道德模范曹于亚捐肾救父的壮举被拍成公益广告《孝道》,阅读下面的相关材料,完成后面几个小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拍摄一场曹于亚跪求医生,要将自己的一个肾捐给父亲的戏时,张静初还是忍不住放声大哭,“当时我的心情很矛盾,一下子想到了我的父亲,其实这是一个挺美好的事情,可是现实生活中我却不可能像影片里一样挽救我父亲的生命”。(对应图二)
材料三:有人作诗赞扬曹于亚:惊悉病危急似焚,跪求捐肾报亲恩。成功手术由衷喜,耽误课程补习勤。带父读书甘苦累,打工买药更艰辛。梦圆大学成才路,全国德模光满身。
(1)猜想情节。请你用一句话分别概括材料一中图一、图三《孝道》的情节。
(2)扮演曹于亚的张静初为什么会放声大哭?
(3)有人认为曹于亚捐肾救父,只是她一家人的事,不应该被评为道德模范,你怎样看?
【答案】(1)图一:小时候父亲背曹于亚过河。 图三:长大后曹于亚成功捐肾救父。(2)自己不能像影片里的主人公一样挽救她父亲的生命。(3)曹于亚虽然诠释的只是一个女儿的爱与孝,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崇高美德;她以坚韧的言行和美好的心灵,使这种让人敬佩的美好情感传播和影响开来。
【解析】(1)此题属于图片类,图片有解说和描述,解说注意照顾到图片中的所有的内容,然后理清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描述图片注意抓住题干要求的重心,重点描述图片中的对象的特征,内涵等,同时注意一些修辞的要求,此题属于看图片类概括情节的题目,注意分别概括出中心事件。(2)可从张静初的语言中归纳答案。抓住“当时我的心情很矛盾,一下子想到了我的父亲,其实这是一个挺美好的事情,可是现实生活中我却不可能像影片里一样挽救我父亲的生命”这句话进行分析,并简洁概括。(3)应从对“道德模范”内涵的理解上起步来答。也就是什么是“道德模范”,曹于亚的行为属于不属于“道德模范”的要求。
二、阅读理解
阅读朱自清的《背影》完成小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A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B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甲]我赶紧拭干了泪。[乙]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丙]
9.“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这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这句话应插在〔甲]、[乙]、[丙]中的_________处。
10.这一段主要刻画了一个什么情景?其作用是什么?
11.请对第②段划线的A、B两处任选一处进行评析,要求指出其描写方法和表达作用。
12.父亲买橘子是很艰难的,回来时却“心里很轻松似的”是否矛盾?为什么?
13.在你的记忆宝库中,你的爸爸或是妈妈在你的心中肯定留下了让你感动的一瞬间。请用你简洁的语言告诉我们吧。(字数不超过40字)
【答案】9.丙处 10.刻画了父亲过铁道爬月台去为“我”买橘子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情。 11.A.外貌描写,表现父亲对祖母的哀悼和生活的俭朴;B.动作细节,表现父亲动作的艰难努力和爱子之情 12.不矛盾,艰难的是动作,轻松的是心情,艰难的动作与轻松的心情相对应,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13.言之有理,借助事件或是某一瞬间体现父爱或是母爱即可。
【解析】9.考查对句序分析安排的能力。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文段,把握主要内容和情感。句子排列有一定的顺序,这里要加入文章的句子,表述的是父亲离开后我哭了,那么只有放在丙处合适,因为前一句是父亲离开时说的话。故应放入[丙]处。
10.考查语段的概括理解能力。作答此类题目,需要对语段内容有清楚的掌握,然后联系主旨分析其作用即可。通过文段可知,主要描写了父亲过铁道爬月台去为“我”买橘子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作者的疼爱之情。
11.考查描写方法的分析。解答时,要根据题干要求,首先分析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再结合文段内容和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通过A句中“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内容,可知是对父亲的外貌描写,通过描写父亲的外貌衣着,表现了父亲生活的俭朴和对祖母的哀悼之意。通过B句“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中“攀、缩”等动词的使用,可知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形象表现出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艰难不易,突出了父亲对作者的爱。
12.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整体感知文段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间关系及事件,去理解分析。父亲买橘子是很艰难的,从他的动作可以看出。回来时,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一个“似的”可见父亲并不轻松,但他作为父亲为儿子买来橘子,尽管辛苦,但心里是高兴的,为自己尽了做父亲的责任而高兴。所以前后二者并不矛盾。
13.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答时结合文中父亲对我的关爱,再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注意语言流畅,表达准确。运用以小见大,描写一个小镜头,表现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形象。
示例:每当我要去上学时,父亲总会站在窗子前面目送我离开,直到再也看不见我。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背影
孙丽丽
望着父亲拖着沉重的步子,颤颤地下楼,我心头一酸,那挺拔的背影,只能在记忆里重现了。
那是一个初秋,新学期刚开始,父亲帮我交上学费,我上了两周课,但是头仍然撕裂般疼痛,无奈之下,只得继续休学。父亲在校办公室帮我办理手续,我心情极差,泪水顺着脸流了下来,好在长发遮住了多半的脸。父亲沉沉地说学费仅退了一半,看我一脸忧愁,他欲言又止,转而说:“身体恢复好,仍可继续上。”那时刚分责任田,生活很拮据。
父亲用自行车载我回家,他伟岸的背影,像一棵大树,罩住我,让我感到风雨再大也很安然。
去年,父亲半夜醒来,欲翻身,却感觉右半身麻木,母亲焦灼地打来电话,我立即将父亲送往医院,找熟识的医生,做了系列检查,发现心脏出了毛病。住院以后,医生嘱咐我每天务必陪着父亲去检查,还要细心观察父亲的病情变化,以免出现意外。
我每天编完稿,就匆匆往医院赶。父亲说:“我自己能去,你好好工作。”我说没事,他眼里仍是担忧。但倔强的父亲,坚持自己慢慢下楼,我跟在后面,望着他臃肿有点笨拙的背影,走路后脚跟抬起的艰难,一步一步扶着楼梯挪移着下楼,颤巍巍地落地,似乎脚下踩着海绵,我的心酸酸的。这一刻,我才意识到父亲老了。
终于,父亲自己从三楼走到一楼,大口喘着粗气,一脸胜利的微笑。
令人欣慰的是,几周后父亲的病情好转,然后慢慢恢复,我揪紧的心总算松缓了下来。
昨晚父亲打来电话,他要来我家。我中午下班回家,见父亲坐在楼前的台阶上,顶着一头灰白的头发,朝我回来的方向张望,电动三轮车里,载着母亲菜园里的东西,苹果、梨子、眉豆、苦瓜、豆角……父亲源源不断地送来,是父母绵延不尽的爱。
父亲上楼后,喜欢半躺在床上,戴上老花镜找报纸看,他一张一张翻得极慢,一字一字地寻,像寻宝似的,我问父亲是否在找健康知识,他头也不抬,低声笑着嘟囔:“我怎么没找到你写的文章?”
我心头一热,忙捧上一沓装有样刊的信件,找出几份自台湾寄来的报纸,父亲眼神异外欣喜:“这都是你写的?”我点头。父亲高兴地眯着眼睛读着,说:“我还记得你小时候我给你扎羊角辫的情景。”
我想起陈凛在父亲陈逸飞百日祭祀后,对记者唏嘘感叹:“当你终于获得成功时,你所要证明给他看的那个人却离开人世,永远也看不到你的辉煌……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此!”
虽是小小的成功,但却给予父亲莫大的欣慰,于我很满足了。父亲开着电动单车缓缓离开小区,有点佝偻的背影,藏着无言的父爱。
14.通读全文,说说文中主要写了与父亲有关的哪些事情。
15.“我跟在后面,望着他臃肿有点笨拙的背影,走路后脚跟抬起的艰难,一步一步扶着楼梯挪移着下楼,颤巍巍地落地,似乎脚下踩着海绵,我的心酸酸的”句中的“一步一步”能否改成“一步步”?为什么?
16.文中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17.文章结尾处引用陈凛的感叹,有什么作用?
18.本文与朱自清的《背影》都写了背影,两文的写法有何异同?
【答案】14.①父亲给“我”办理休学手续;②父亲生病,“我”精心照顾;③父亲给“我”送来蔬菜;④父亲阅读“我”的作品。 15.不能。“一步一步”强调每一步,更能表现出父亲生病后走路的艰难,也突出了父亲倔强的性格,而“一步步”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16.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阅读“我”的作品时的高兴和满足,为“我”的成功而感到自豪。 17.意在告诫人们要珍惜当下,要懂得关爱亲人,不要给人生留下遗憾。 18.相同点:两文都以“背影”为叙事线索,并贯穿文章始终,这“背影”中凝聚着亲情。不同点:本文既刻画父亲“挺拔的背影”,又描写其“佝偻的背影”,前后形成对比,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呵护以及父亲的衰老;而朱自清的《背影》则重点描写父亲翻越月台时的背影。
【解析】14.情节概括题。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概括这几件事情在组织语言时,最好以“父亲”为陈述的主体。
15.考查词语的表现力。“一步一步”强调每一步,目的是表现人物的性格。而“一步步”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在答作用时,一定不能忽略对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16.考查描写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眼神异外欣喜”“父亲高兴地眯着眼睛”这是典型的神态描写;“我还记得你小时候我给你扎羊角辫的情景”是对父亲的语言描写。答作用时,要答出人物此时此刻的心情。
17.考查对语句深刻含意的把握。首先要弄明白感叹的内容是什么,诗句上就是“感叹”后面的那句话。“当你终于获得成功时,你所要证明给他看的那个人却离开人世,永远也看不到你的辉煌……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此!”把这句话分析一下,谈出珍惜关爱亲人的内涵即可。
18.比较阅读。两文都写的是亲情,这是相同点。不同之处在于朱自清重点描写情节中的“背影”;而本文作者通过运用对比的描写手段写两种不同的“背影”。注意从描写的角度上区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父亲
①虽然我是家里惟一的女孩,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来。在地里干活,偶尔捉只小兔或鸟儿,回来也是送给两个哥哥。
②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上学和放学就像他的出工和收工一样,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的学习一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
③可是,我考上了县一中。这就意味着父亲的大半收成都得被我一个人吃掉。母亲望着不太年轻的父亲逐渐弓起的背,幽幽地说:“要不,别让妮子上学了?”父亲脸上刀刻似的皱纹突然地一跳:“哪能?再难也得让她上学。”就为这一句话,我第一次被感动了。
④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父亲一头挑着我的行李,一头挑着一筐桃子,送我去上学。跟在父亲身后,望着颤悠悠的扁担和父亲那被扁担磨出老茧的双肩,我又一次被感动了,在心里默默发誓:不学出个样子来,无颜面对父亲。
⑤到学校门口,我一个人进去,父亲则去卖那筐桃子。等我安排好住宿后,去城里找他,父亲已经走了。我想,他肯定是饿着肚子走的,翻山越岭,还得走20里啊!
⑥3年高中,我很少回家。父亲总是隔三差五地给我送干粮和桃子。当然都是些歪七扭八卖不出去的小桃。冬天天短,父亲每次来都得起个大早,见到我,往往是胡须上结了一层白霜。掏出母亲烙的白面饼,硬邦邦的全是冰碴儿。中午我们父女俩把饼泡在开水里,就着父亲带来的咸菜,吃得有滋有味。夏日,父亲捎带着卖桃,20里的山路把父亲的脸晒成了酱紫色。赶到学校已近中午,我把早已凉好的白天水递过去,父亲一气儿就喝了一大缸子。父亲向来是当天来当天走。3年里,他走了他几十年走不完的路程。我对父亲的情和爱,也在这3年里变得缠绵与圣洁。
⑦3年后,我由县城考到省城。也和3年前一样,父亲挑着扁担送我去上学,所不同的是这天不是骄阳似火,而是阴雨连绵。火车上,父亲递给我的桃子又红又大,我倒有些不习惯,怪父亲过于奢侈。“你都成大学生了,吃个好桃子,配!”并且不停地催促我快吃。我双手捧着桃子,一口一口咽下去的却是父亲的心啊!
⑧安排好住宿已经很晚了。我要送父亲到学校招待所去住,他说什么也要自己去。他说他怕我回来找不到自己的宿舍。我知道,那样父亲会一夜都不安心的,所以也只好随他去了。下过雨后,气温骤然下降了许多。一天的颠簸,实在是太累了,躺在床上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突然,辅导员老师把我叫醒。她说,你父亲为了省15元的住宿费,竟然睡在外面的水泥乒乓球台上。此刻,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感动。我扑过去扶摸着他那青筋凸起的双臂,哭着求他:“为了我,父亲,请您爱惜自己。”同宿舍的姐妹齐刷刷地站在我的身后,哽咽着说:“就住在我们宿舍,我们可以两个人睡一张床。”
⑨“可你们是女生宿舍呀?”辅导员老师还很年轻,和其他人一样眼里已经噙满了泪水。“那又有什么,他是父亲。”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是啊!他是父亲。他是勤劳又质朴的农民!
19.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旨。
20.联系上下文,理解“我双手捧着桃子,一口一口咽下去的却是父亲的心啊!”的含义。
21.作者多次写到父亲的肖像:“弓起的背”、“刀刻的脸”、“磨出老茧的双肩”、“青筋凸起的双臂”,意在表现什么?
22.“我们父女俩把饼泡在开水里,就着父亲带来的咸菜,吃得有滋有味。”泡饼和咸菜为什么让“我们父女俩”“吃得有滋有味”?你有这样的经历吗?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答案】19.歌颂父爱的伟大 20.“咽”字表现了“我”捧着桃子时的复杂心情;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敬重和同情。 21.意在表现父亲辛勤劳动,历尽艰辛。 22.泡饼和咸菜虽然不是美味佳肴,但冲淡不了父女之间相见时的快乐与深厚的情谊。我也有这样的经历,曾经……
【解析】19.考查概括文章内容主旨的能力。文学作品主旨的归纳,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人物的言谈举止及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即可作答。答题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批判了、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这篇文章通过叙写父亲送“我”上高中及三年间的对“我”的关照和父亲送“我”去省城上学,晚上为了省钱,却“竟然睡在外面的水泥乒乓球台上”的故事,歌颂父爱的伟大这一主题。
20.考查对句子含意的理解。这类试题,不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思,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分析其深层意思。这个句子用“捧”和“咽”两个动词,表面上写“我”吃桃子,深层次上更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敬重和同情的复杂心情。
21.考查外貌描写的作用。外貌描写:即(肖像描写),是从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其作用是:①能看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人物的性格②反映人物在特定环境,特定时期的内心情绪和心理活动③还可以反映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特征。本题通过写“弓起的背”“刀刻的脸”“磨出老茧的双肩”“青筋凸起的双臂”来突出父亲在生活上的勤劳和艰辛。
22.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找出细节描写的内容,结合文章的中心,紧扣语段赏析即可。答题格式:词语(动词、形容词)+表达效果。(1)本题写“父女俩把饼泡在开水里”这一生活细节,之所以“我们吃得有滋有味”并不是泡饼和咸菜的香甜,而是在这泡饼和咸菜中所承载的父女之间深情。据此理解作答。(2)选择生活中的类似的“把饼泡在开水里,就着父亲带来的咸菜,吃得有滋有味”这样的生活情景,写出自己的人生体验或感悟即可。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2 中国石拱桥(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2 三峡(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字词书写,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2海燕(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