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B卷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B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分析与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注重环保,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B. 使用乙醇汽油
C. 多使用一次性木筷D. 多使用私家车出行
2、化学反应不仅有新物质生成,而且还伴随能量变化。以下能量变化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A.鞭炮爆炸发声 B.蜡烛燃烧发光 C.煤燃烧火力发电 D.电水壶通电放热
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电子数
4、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携带的物品是( )
A.纸巾 B.鞭炮 C.汽油 D.酒精
5、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香色,物理性质却又很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 )
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6、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表示为:水+二氧化碳淀粉+氧气,据此可知淀粉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A.碳、氢 B.碳、氧 C.氢、氧 D.碳、氢和氧
7、下列仪器与其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量筒﹣﹣配制溶液 B.烧杯﹣﹣贮存气体
C.长颈漏斗﹣﹣过滤 D.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8、a克木炭在b克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
A.大于(a+b)克 B.小于(a+b)克
C.等于(a+b)克 D.小于或等于(a+b)克
9、在点燃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它们微观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其中“”代表氢原子,“”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B.甲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
C.在该反应中,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3:11
D.在该反应中,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
10、下列不属于氧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
A.密度比空气略大 B.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不易溶于水 D.能供给呼吸
11、为唤起公众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国际上将每年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是( )
A.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B.工业废水不经处理就任意排放
C.水电解实验得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地球上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12、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
A.B.C.D.
13、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
A.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作燃料
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14、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A.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15、在蜡烛燃烧的实验中,观察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雾,片刻后取下,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由此你认为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蜡烛中含有水
C.蜡烛有含有二氧化碳 D.蜡烛中既有水又含有二氧化碳
16、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③属于同种元素
B.②表示的元素常见化合价为+1价
C.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4
D.③④为稳定结构
17、关于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正极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 B.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倍
C.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两极产生的气体都比空气轻
18、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①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②CO被还原为CO2;③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9、“绿色化学”的理念是“原子利用率为100%”,即原料全部转化为产品。下列反应符合此理念的是( )
A.硫与氧气反应:
B.实验室制氢气:
C.氢气还原氧化铜:
D.煅烧石灰石:
20、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
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8分。)
21、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
(1)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________;
(2)倾倒液体时,标签应该________;
(3)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________保持水平;
(4)给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________倾斜;
22、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1)镁的元素符号 。
(2)表示两个氢原子 。
(3)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
(4)由氧和铝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23、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则钠原子的实际质量为 。钠原子核内有 中子。(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4、按如图所示方案进行“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观察到:甲中白磷燃烧,乙中白磷不燃烧。实验后,将甲中试管倒置于水中,去掉橡胶塞,发现水进入试管中。
(1)甲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甲中的X、乙中的Y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进入试管中”的原因是________。
三、分析与计算(1小题,共12分)
25、已知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能与含有碳酸钙的补钙剂发生化学反应。如图2为某钙片的商品标签,为测定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假设钙片中其他物质不含钙元素,且不溶于水,也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取20片钙片,进行如下实验:
(1)实验过程中“研碎”和食用方法中“嚼食”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其原因是_________。(2)上述实验过程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为_____g。
(3)计算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答案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注重环保,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B. 使用乙醇汽油
C. 多使用一次性木筷D. 多使用私家车出行
【答案】A
【解析】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A正确;
B.使用乙醇汽油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不能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 含量,故B不符合;
C.多使用一次性筷子,可以增加树木的砍伐,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使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故C不符合;
D.多使用私家车,可以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故D不符合。
故选A。
2、化学反应不仅有新物质生成,而且还伴随能量变化。以下能量变化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A.鞭炮爆炸发声 B.蜡烛燃烧发光 C.煤燃烧火力发电 D.电水壶通电放热
【答案】D
【解析】鞭炮爆炸发声、蜡烛燃烧发光和煤燃烧火力发电都发生化学变化,并且产生能量;电水壶通电放热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
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电子数
【答案】A
【解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此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故选A。
4、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携带的物品是( )
A.纸巾 B.鞭炮 C.汽油 D.酒精
【答案】A
【解析】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能携带易燃易爆物品,酒精、鞭炮和汽油属于易燃易爆物品。故选A。
5、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香色,物理性质却又很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 )
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D
【解析】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的性质上存在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D。
6、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表示为:水+二氧化碳淀粉+氧气,据此可知淀粉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A.碳、氢 B.碳、氧 C.氢、氧 D.碳、氢和氧
【答案】A
【解析】反应物水由H、O元素组成,二氧化碳由C、O元素组成,反应前为C、H、O三种元素;
生成物氧气由O元素组成,反应后只能确定O元素;
根据反应前后元素不变,推断淀粉中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量O元素。
故选:A。
7、下列仪器与其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量筒﹣﹣配制溶液 B.烧杯﹣﹣贮存气体
C.长颈漏斗﹣﹣过滤 D.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答案】D
【解析】A、量筒可以用来量取液体的体积,不能配制溶液,故错误;
B、烧杯可以用来配制溶液,不能贮存气体,实验室收集和贮存气体的是集气瓶,故错误;
C、长颈漏斗,便于添加液体药品,不能用于过滤,用于过滤的数漏斗,故错误;
D、胶头滴管,用来滴加少量液体,故正确。
故选D。
8、a克木炭在b克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
A.大于(a+b)克 B.小于(a+b)克 C.等于(a+b)克 D.小于或等于(a+b)克
【答案】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当a克木炭和b克氧气恰好反应时,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a+b)克;当a克木炭或b克氧气有剩余时,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a+b)克。
故选D。
9、在点燃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它们微观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其中“”代表氢原子,“”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B.甲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
C.在该反应中,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3:11
D.在该反应中,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2H6O+3O22CO2+3H2O。
A、生成物是水与二氧化碳,两者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因此都是氧化物,故A正确;
B、甲即为乙醇,则甲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2):(1×6):16=12:3:8,故B正确;
C、反应中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和化学计量数乘积的比,即:(3×16)(2×44)=54:88=27:44,故C错误;
D、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在该反应中,甲和乙两种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3,故D正确;
故选C。
10、下列不属于氧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
A.密度比空气略大 B.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不易溶于水 D.能供给呼吸
【答案】D
【解析】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属于氧气的物理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属于物理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氧气不易溶于水属于物理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
D、氧气是呼吸作用的反应物质之一,故D符合题意;
11、为唤起公众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国际上将每年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是( )
A.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B.工业废水不经处理就任意排放
C.水电解实验得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地球上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答案】A
【解析】A、在溶液中水、酒精、汽油等均可作溶剂,其中最常用的溶剂是水,某物质的溶液,不特别指明溶剂的话,溶剂就是水,故A正确;
B、工业废水不经过处理后就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故该做法错误,不利于水资源保护,故B错误;
C、在电解水时,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C错误;
D、水在自然界中不断循环,但是淡水资源非常缺乏,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总量的0.3%,因此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D错误。
故选A。
12、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
A.B.C.D.
【答案】C
【解析】A、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错误。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C、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正确。
D、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7,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3、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
A.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作燃料
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答案】C
【解析】A、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不是一氧化碳,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一氧化碳有毒,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A.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答案】B
【解析】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故选B。
15、在蜡烛燃烧的实验中,观察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雾,片刻后取下,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由此你认为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蜡烛中含有水
C.蜡烛有含有二氧化碳 D.蜡烛中既有水又含有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在蜡烛的燃烧实验中,观察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蜡烛燃烧后有水生成;迅速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变浑浊,说明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故A选项正确。
16、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③属于同种元素
B.②表示的元素常见化合价为+1价
C.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4
D.③④为稳定结构
【答案】C
【解析】A、①③的原子序数都是17,都是氯元素,属于同种元素,正确;
B、②表示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因此常见化合价为+1价,正确;
C、硒元素的原子序数是34,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错误;
D、③④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是稳定结构,正确。
故选C。
17、关于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正极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 B.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倍
C.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两极产生的气体都比空气轻
【答案】B
【解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因此正极产物助燃,负极产物可燃。且氢气体积是氧气体积的二倍。
18、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①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②CO被还原为CO2;③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②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铜的氧,CO被氧化为CO2,故选项说法正确。
③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④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利用一氧化碳燃烧的热量给玻璃管加热,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9、“绿色化学”的理念是“原子利用率为100%”,即原料全部转化为产品。下列反应符合此理念的是( )
A.硫与氧气反应:
B.实验室制氢气:
C.氢气还原氧化铜:
D.煅烧石灰石:
【答案】A
【解析】A、属于化合反应,原料全部转化为产品,符合题意。
B、实验室制氢气:,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C、氢气还原氧化铜:,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D、煅烧石灰石:,反应条件是煅烧,且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
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答案】B
【解析】对待实验过程出现的现象应抱着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积极的探究,而不应该不予理睬。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8分。)
21、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
(1)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________;
(2)倾倒液体时,标签应该________;
(3)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________保持水平;
(4)给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________倾斜;
【答案】(1). 外焰 (2). 朝向手心 (3). 凹液面的最低处 (4).下
【解析】(1)酒精灯的外焰燃烧比较充分,温度最高,故要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物质加热;
(2)倾倒液体时,标签应该朝向手心,防止试剂污损和腐蚀标签;
(3)使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4)给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造成试管炸裂;
22、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1)镁的元素符号 。
(2)表示两个氢原子 。
(3)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
(4)由氧和铝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答案】(1)Mg (2) 2H (3)SO2 (4)Al2O3
【解析】(2)书写元素符号时,注意“一大二小”,镁的元素符号是Mg。
(2)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两个氢原子表示为:2H。
(3)二氧化硫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其化学性质由二氧化硫分子保持,符号为:SO2
(4)由氧和铝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化学式为Al2O3
23、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则钠原子的实际质量为 。钠原子核内有 中子。(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3.82×10-26kg,12。
【解析】设钠原子的实际质量是x
则有=23
x=3.82×10-26kg
由于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故钠原子的中子数=23-11=12;
24、按如图所示方案进行“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观察到:甲中白磷燃烧,乙中白磷不燃烧。实验后,将甲中试管倒置于水中,去掉橡胶塞,发现水进入试管中。
(1)甲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甲中的X、乙中的Y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进入试管中”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4P+5O22P2O5;(2).氧化钙(或氢氧化钠等);空气;(3).氧气被消耗,试管中气体压强变小
【解析】(1)白磷燃烧是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2)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甲中与空气接触的白磷燃烧起来,说明其温度达到着火点 ,X是氧化钙或氢氧化钠等和水混合放热的物质;根据控制变量原则,乙中的Y为空气;
(3)“水进入试管中”的原因是氧气被消耗,使试管中气体的量减少,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
三、分析与计算(1小题,共12分)
25、已知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能与含有碳酸钙的补钙剂发生化学反应。如图2为某钙片的商品标签,为测定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假设钙片中其他物质不含钙元素,且不溶于水,也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取20片钙片,进行如下实验:
(1)实验过程中“研碎”和食用方法中“嚼食”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其原因是_________。
(2)上述实验过程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为_____g。
(3)计算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2)4.4
(3)20%
解:设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x=10g
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该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
【解析】(1)实验过程中“研碎”和食用方法中“嚼食”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其原因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2)反应前共加入20g钙片,100g稀盐酸,共120g,反应后固液混合物115.6g,所以产生二氧化碳质量为120g-115.6g=4.4g;
(3)见答案。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微观示意图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微观示意图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富乡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B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分析与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海伦市福民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A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分析与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海伦市丰山丰荣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有关燃烧与灭火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