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川区三校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B卷)(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川区三校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B卷)(解析版)-A4,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6分。)
1. 以下估测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
A. 某同学正常的体温是47℃
B.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1m/s
C. 一个乒乓球的直径大约是4dm
D. 人的脉搏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0s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6.5℃,故A不符合题意;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1.1m/s,故B符合题意;
C.标准乒乓球的直径为4cm,故C不符合题意;
D.人的脉搏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公路两旁修建隔音板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B.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快
C. 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 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A.公路两旁修建隔音板,这是通过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设置障碍,使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受到阻碍,从而减弱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但隔音板并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噪声仍然会在声源处产生。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固体、液体或气体。在真空中,由于没有介质来传递声音的振动,声音是无法传播的。故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也产生振动,这种振动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形成我们听到的声音。故C正确;
D.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面的振动幅度就越大,这会导致鼓声的响度(即声音的强弱)增大。但响度与音调是两个不同的声音特性,响度大并不意味着音调高。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与振动的幅度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3.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 春天,冰雪融化
B. 夏天,湿衣服晾干
C. 秋天,草粘晨露
D. 冬天,湖水成冰
【答案】C
【解析】
【详解】A.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湿衣服晾干,是湿衣服中的水分变为了水蒸气,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草粘晨露,露水是水蒸气遇冷形成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C符合题意;
D.湖水成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4. 暑假的夏令营活动中,小明和同学一起去漂流,他坐在橡皮艇内,顺溪水漂流时,若说他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河岸B. 小溪底的石块C. 橡皮艇D. 岸边的树
【答案】C
【解析】
【详解】小明相对于橡皮艇的位置未发生改变是静止的;相对于河岸、小溪底的石块、岸边的树位置发生改变是运动的,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下列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正在进站的火车
B. 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
C. 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顾客的运动
D. 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
【答案】C
【解析】
【详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方向都保持不变,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作用.
A.正在进站的火车速度越来越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速度越来越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站在商城自动扶梯上顾客的运动速度和方向保持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方向在不断改变,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相同
B.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C.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 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答案】B
【解析】
【详解】A.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故A错误;
B.物理中引入速度这一物理量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故B正确;
C.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定值,与路程和时间无关,故C错误;
D.误差不是错误不能消除,也不可避免,只能尽量的去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7. 下列现象中,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 白炽灯用久了灯丝会变细,是因为白炽灯丝吸热汽化
B. 吃冰棒感觉凉爽,是因为冰棒在口中熔化要吸热
C. 冬天,金佛山上的雾凇是由树上水珠凝固而成的
D.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凝华现象
【答案】B
【解析】
【详解】A.灯泡发光时温度升高,固态钨丝升华变成钨蒸汽,钨蒸汽遇到冷的玻璃壁又凝华放热成固态钨附着在灯泡壁上,故A错误;
B.吃冰棒感觉凉爽,是因为冰棒在口中由固态变为液态,发生了熔化现象,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所以人会感觉凉爽,故B正确;
C.冬天,金佛山上的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冰晶而形成的,发生了凝华现象,而不是由树上水珠凝固而成的,故C错误;
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8. 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第5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
B. 该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不同
C. 该物质是晶体
D. BC段表示熔化过程,其特点是温度不变,不吸收热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在第5min时该物质刚开始熔化,故A错误;
BC.由图像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该物质是晶体,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故B错误,C正确;
D.BC段表示该物质温度不随时间改变,说明该物质正在熔化,BC段为晶体的熔化过程,其特点是吸热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9. 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运动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
B. 水烧开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C. 食品保鲜常用到干冰,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D. 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液化现象
【答案】A
【解析】
【详解】A.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速可以加快蒸发,故微风吹过,加快了汗液的蒸发,从而感觉更凉爽,故A正确;
B.水烧开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吸热后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故C错误;
D.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液态的小水滴吸热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10. 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是2:l,运动时间之比是3;4,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
A. 1:2B. 4:3C. 2;3D. 3:2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v=得s=vt;
==
故选D.
11. 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
A. 80m/sB. 10m/sC. 5m/sD. 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
【详解】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物体的速度
v==5m/s
它在前2s的速度是5m/s。
故选C。
12. 甲、乙两名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 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 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大小相等D. 0~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示知,甲同学在开始计时后的第4s出发,乙同学在0s出发,所以甲比乙晚出发4s,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示知,整个过程中甲、乙同学的s-t图像都是倾斜的直线,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4s至8s,两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甲同学的速度
乙的速度
所以8s末两同学的速度大小不相等,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由图示知,0至8s内,两同学通过的路程都为5.0m,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024681012t/s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3. 课桌的高0.7______,某同学的身高是165______。(填上合适的单位符号)
【答案】 ①. m ②. cm
【解析】
【详解】[1]课桌的高约70cm=0.7m。
[2]某同学的身高是约1.65m=165cm。
14. 如图甲所示物体的长度是______cm;如图乙所示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若该体温计没有甩过直接给另一病人测体温显示39℃,则后来这位病人体温应记为______℃。
【答案】 ①. 2.68 ②. 37.6 ③. 39
【解析】
【详解】[1]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图甲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故物体的长度为2.68cm。
[2]由图乙可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故体温计的读数为37.6℃。
[3]由于体温计有特殊的结构“缩口”,使用体温计前要用力向下甩,否则体温计的示数不会下降,但若测量的温度比之前的示数高,则体温计的示数仍然会向上升,由题可知,原来的示数低于现在被测量的病人的体温,故体温计的示数会继续上升,故后来这位病人体温应记为39℃。
15. 一货车在高速公路上2h共行驶了144km,则该车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_km/h,合______m/s。
【答案】 ①. 72 ②. 20
【解析】
【详解】[1]根据可知,该车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2]根据换算关系可知
16. 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到的数据是5.62cm、5.72cm、5.73cm和5.73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_____cm,则该物体的长度记为______cm。
【答案】 ①. 5.62 ②. 5.73
【解析】
【详解】[1][2]5.62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为错误数据,应去掉;为了减小误差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求出物体的长度,物体的长度为
17. 金佛山上时常云雾缭绕,宛如人间仙境,雾是空气中水蒸气______形成的(填物态变化),雾的形成过程需要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 ①. 液化 ②. 放热
【解析】
【详解】[1][2]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需要放热。
18. 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______m。
【答案】 ①. 超声波 ②. 1500
【解析】
【详解】[1]声呐利用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和反射特性,超声波频率方向性好,反射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等,适用于水下探测。
[2]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该处海水的深度为
s=vt=1500m/s×1s=1500m
19. 2024年10月30日,神舟19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在自主交会对接过程中以神舟19号载人飞船为参照物,神舟19号载人飞船内的宇航员是______的,以空间站为参照物,神舟19号载人飞船内的宇航员是______的,这说明运动和静止是______的
【答案】 ①. 静止 ②. 运动 ③. 相对
【解析】
【详解】[1]自主交会对接过程中,以神舟19号载人飞船为参照物,神舟19号载人飞船内的宇航员与神舟19号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
[2]自主交会对接过程中,以空间站为参照物,神舟19号载人飞船内的宇航员与空间站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
[3]同一物体,选择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不同,这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0. 在学校运动会上,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______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了在相同______的条件下比较______的方法。
【答案】 ①. 乙 ②. 路程 ③. 时间
【解析】
【详解】[1]甲、乙、丙三位同学跑步的路程是相同,根据可知,时间越短,速度越大,跑的越快,据表可知,乙同学所用的时间短,则乙同学跑的快。
[2][3]三名同学的路程是相同的,通过比较时间来得到运动的快慢,即运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这种方式。
21.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是______m/s;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是______(选填“静止”、“向前运动”或“向后运动”);经过1min甲乙两车相距______m。
【答案】 ①. 4 ②. 静止 ③. 120
【解析】
【详解】[1]运动图像的分析,应首先看纵横坐标轴表示的物理量,前一个图像为路程-时间图像,在这个图像中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一条直线,斜率表示速度,所以,甲的速度
[2]右边的一个图像为速度-时间图像,丙的速度一直保持4m/s,甲和丙速度相同,以甲为参照物,甲丙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所以丙是静止的。
[3]右边的一个图像为速度-时间图像,乙的速度一直保持6m/s,经过1min,甲的路程为
经过1min,乙的路程为
经过1min甲乙两车相距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0分)。
22. 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_;本实验中为了减少时间测量的误差,应选用坡度____________(选填“较小”或“较大”)的斜面;
(2)如果小车从静止开始下滑,测得通过AC段的时间为4.2s,AB段的时间为2.2s,那么小车经过BC段的时间为______s,BC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AC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_(选填“大”或“小”)。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研究AC段的运动时,如果小车车身越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测得AC段的平均速度会比实际值偏______(填“大”或“小”)。
【答案】(1) ①. ②. 较小
(2) ①. 2 ②. 0.2 ③. 0.19
(3)大 (4)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1]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计时会越困难,斜面坡度应较小。
【小问2详解】
[1][2]BC段的路程为
sBC=40.0cm
BC段的时间为
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为
[3] AC段的路程为
sAC=80.0cm
AC段的时间为
小车通过AC段的平均速度为
【小问3详解】
由于BC段的路程为
sBC=40.0cm
BC段的时间为
又AB段的路程为
sBC=40.0cm
AB段的时间为
AB段路程等于BC段路程,AB段时间大于BC段时间,根据可知,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
【小问4详解】
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时间偏小,由,计算出的平均速度偏大。
23. 在“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1)要完成这个实验,已准备有烧杯、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温度计,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
(2)小明发现图甲中温度计上出现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是水蒸气______形成的(填物态变化),经过思考改成用乙装置完成实验;
(3)小明在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直到水沸腾。在沸腾时观察到的是图丙中的______(选填“A”或“B”)图;
(4)两组同学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完成实验,他们分别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丁中a、b所示,由图像可以判断此时水的沸点为______℃。如果操作及实验器材均无问题,继续用猛火加热,水的沸点会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先不变后升高”);两个小组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得到a、b两种不同图线,说明图线______对应的水可能多些(选填“a”或“b”)。
【答案】(1)秒表 (2)液化
(3)A (4) ①. 97 ②. 不变 ③. b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中需要记录不同时间下的温度,因此还需要测量时间的工具秒表。
【小问2详解】
小水滴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小问3详解】
水沸腾时,烧杯内水温达到沸点,有大量的水蒸气产生,气泡上升时变大,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因此A是沸腾时的气泡图像。
【小问4详解】
[1]丁图中,温度达到97℃后保持不变,说明水开始沸腾,则沸点是97℃。
[2]沸点与液体的种类和气压有关,与火力的大小无关,因此继续用猛火加热,水的沸点保持不变。
[3]水量越多,沸腾前需要加热的时间越长,b图像沸腾前加热的时间长,说明b对应的水可能多些。
24. 小明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
(1)图乙中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
(2)该实验按_____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安装实验装置;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的方法叫“水浴法”,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而且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
(3)由图象可知,物质第6min处于______状态(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固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__min;
(4)在石蜡、冰和松香这些固体中,熔化时温度变化特点与该固体相同的是______;
(5)如图丁是小红设计的两种探究“碘的升华”实验方案,已知酒精灯的外焰温度约为500℃,碘的熔点温度约为113℃,小红设计的这两种方案中,______(选填“图1”或“图2”)的实验能更合理的说明碘的升华现象。
【答案】(1)b (2) ①. 自下而上 ②. 使试管内物质受热均匀
(3) ①. 固液共存 ②. 4
(4)冰 (5)图1
【解析】
【小问1详解】
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因此b方式读数正确。
【小问2详解】
[1]实验中为了确保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实验器材应按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
[2]采用“水浴加热法”的好处是可以使被加热的物质均匀受热。
【小问3详解】
[1]据图可知,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过程,说明该物质是晶体,且在第6min物质刚好处于熔化过程中,物质状态是固液共存。
[2]图中固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所用的时间为
【小问4详解】
石蜡、冰和松香这些固体中,只有冰属于晶体,因此冰的熔化度变化特点与该固体相同。
【小问5详解】
由于酒精灯外焰的温度高于碘熔点的温度,如果直接加热,部分碘会熔化,不能探究“碘的升华”实验,因此应该选用水浴加热的方式,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此时碘不会熔化,可以探究“碘的升华”实验,故选图1。
四.论述与计算题(25题6分,26题8分,27题8分,共22分)
25. 清晨,一位晨跑的老大爷沿小区环道跑步,120s通过的路程是360m,则:
(1)老大爷沿跑步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
(2)他以该平均速度跑步20min,通过的路程是多少m?
【答案】(1)3m/s
(2)3600m
【解析】
【小问1详解】
老大爷沿跑步的平均速度为
【小问2详解】
他以该平均速度跑步20min,通过的路程是
26. 国庆期间,爸爸开车带着小林从成都到重庆旅游,在高速路上看到如图甲所示的标志牌。
(1)按交通规则要求,从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重庆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2)在高速路上,若以图乙所示的速度匀速行驶1.5h,则这1.5h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km?
(3)行驶途中,该车匀速通过一座1500m的大桥用了1min,请你通过计算判断他在这段路程中是否超速?(不计车身长度)
【答案】(1)2.4h
(2)135km (3)没有超速
【解析】
【小问1详解】
解:根据可知,按交通规则要求,从交通标志牌地方到重庆至少需要的时间为
【小问2详解】
根据可知,这1.5h内通过的路程为
【小问3详解】
根据可知,汽车的行驶的速度为
因为,所以没超速。
27. 成都到重庆的G8685次复兴号动车运行时刻表如下:
(1)该复兴号动车从内江北到重庆西需要多少小时?
(2)内江北到重庆西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3)已知该动车车身长320m,途中以30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隧道用时40s,求该隧道长度是多少米。
【答案】(1)2h (2)110km/h
(3)880m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时刻表可知该复兴号动车从内江北到重庆西需要的时间为
t=11:45-9:45=2h
【小问2详解】
由表中数据可知,内江北到重庆西的路程为
s=304km-84km=220km
则可得该车从内江北到重庆西的平均速度为
【小问3详解】
设隧道的长度为L,车身长为d,由题意可得
v车t=d+L
则隧道的长度为
参赛者
甲
乙
丙
成绩/s
13.6
13.4
13.7
成都东
内江北
永川东
重庆西
到站时
09:35
10:29
11:45
发车时
09:00
09:45
10:33
里程km
0
84
165
30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川区三校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B卷)(原卷版)-A4,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川区三校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B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计算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川区三校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A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选择题, 填空作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