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连云港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新)及答案(九科)
2025连云港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5连云港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含解析,文件包含江苏省连云港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江苏省连云港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图为某月22日地球昼夜状况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图示时刻,北京时间大约为( )
A. 6:00B. 8:00C. 10:00D. 16:00
2. 据图推断,该月为( )
A. 1月B. 4月C. 7月D. 10月
3. 四个月后相同时刻,连云港当地可观察到的太阳视运动位置是( )
A. B.
C. D.
【答案】1. B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连云港位于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东侧约30°,晨线与赤道交点为6点,故连云港的时间约为8:00,连云港所使用的时间是北京时间,故北京时间大约为8:00,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读图可知,北极点周边出现极夜,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南半球,BC错误;此时昼夜差值并未达到较大值,故该月可能为10月,D正确,A错误;故选D。
3题详解】
由上题已知,此时可能为10月22日,四个月后为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太阳东南升,西南落,连云港正午阳光位于正南,CD错误;题目提及为相同时刻,此时可能为8点前后,故太阳应位于东南方位,读图可知,A符合,B错误;故选A。
【点睛】极昼又称永昼或午夜太阳,是在地球的极圈范围内,一日之内太阳都在地平线以上的现象,即昼长等于24小时。由地球公转和黄赤交角而形成。
飑线是指带状雷暴群所构成的风向、风速突变的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图为某次飑线演变示意图,图中黑色符号表示小时极大风速≥24.5m/s的站点,灰色符号表示雨强≥20mm/h的站点,不同形状对应不同的时刻,飑线在19时后分为南北两段发展。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4. 导致飑线向东北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
A. 太阳辐射B. 地面辐射C. 海陆风D. 气压梯度
5. 受此次飑线影响时间较长的省份是( )
A. 江西省B. 安徽省C. 浙江省D. 江苏省
6. 相比于19时,20时飑线南、北两段的强度( )
A. 明显增强 明显减弱B. 基本不变 明显增强
C. 明显减弱 基本不变D. 明显减弱 明显增强
【答案】4. D 5. C 6. C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材料“飑线是指带状雷暴群所构成的风向、风速突变的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可以推断出飑线的移动方向应该与风向风速的突变密切相关,与风向一致,风向、风速的突变都与气压梯度的突变有关,因此D正确,排除AB;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该地海陆风的方向为东南西北方向,与飑线移动方向不一致,C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出江西省和浙江省受飑线影响的时间比较长,其中江西省受飑线影响的时长为3-4小时,浙江受飑线影响的时长为4个多小时,因此受飑线影响的时间最长的省份是浙江省,C正确,排除ABD,故选C。
【6题详解】
根据图文信息可知,20时受南侧飑线影响的风速和雨强都比19时弱,因此南侧飑线的强度明显减弱;20时受北侧飑线影响下的风速和雨强变化不明显,推出北侧飑线强度变化不明显,因此C正确,排除ABD,故选C。
【点睛】飑线是指带状的雷暴群所构成的风向、风速突变的一种中至小尺度的强对流天气,通常伴随或先于冷锋出现。其破坏性很强大,飑线的产生多是由于冷空气行进至暖湿地区时造 成了上冷下暖的格局,使对流层上下热力结构不同,产生高强度的强对流天气。跑线上的雷暴通常是由若干个需暴单体组成的,因此可以产生剧烈的天气变化。飑线过境时的典型现象为风向突变、风速快速增加、气压骤然上升以及气温急剧变化,全盛阶段平均风力在10级以上,阵风超过12级。同时也可能伴有雷暴、暴雨、冰雹、强力的直线风、龙卷 风和海龙卷风。
江西武功山因其独特的花岗岩地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名单。图为武功山花岗岩地貌演化过程中的典型景观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7. 武功山山体的岩石特征为( )
A. 层理构造显著B. 结构致密坚硬
C. 常具气孔构造D. 易受化学溶蚀
8. 图中景观所示的演化阶段顺序是( )
A. ④②①③B. ②④①③C. ②①③④D. ③②④①
9. 景观①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流水侵蚀B. 垂直抬升C. 水平挤压D. 物理风化
【答案】7. B 8. B 9. A
【解析】
【7题详解】
A为沉积岩的特征,B为侵入岩或变质岩的特征,C为喷出岩的特征,D为可溶性岩石的特征,根据材料可知武功山山体的岩石为花岗岩,为侵入岩,因此B正确,排除ACD,故选B。
【8题详解】
从材料可知武功山是典型的花岗岩地貌,在地壳运动作用下,花岗岩岩体相对上升,形成花岗岩峰峦,为阶段②;形成峰峦后,外营力进一步沿节理破坏,逐渐发育成④峰丛、①峰柱、③造型石等微地貌景观,所以演变过程为②④①③,B正确,排除ACD,故选B。
9题详解】
景观①是花岗岩峰林地貌,主要发育在高差较大的山区,多由岩株状的花岗岩体组成,花岗岩岩石裸露,岩体内多组断裂和节理发育,受流水强烈切割侵蚀后形成的峰柱地貌,A正确;C垂直抬升只能将花岗岩整体相对上升,但是不能塑造峰柱地貌,B错误;水平挤压会使岩层发生变形,不会形成峰柱地貌,C错误;物理风化作用对硬度较大花岗岩的破坏力较弱,不能形成峰柱地貌,D错误,故选A。
【点睛】岩石的成因类型有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等。(1)岩浆岩:岩浆侵入或喷出冷凝而成。如花岗岩、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2)沉积岩:外力作用下形成。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3)变质岩:变质作用下形成。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等属于变质岩。
下图为某半岛地形示意图。该半岛处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壳厚度西北侧大于东南侧。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0. 图示区域板块边界( )
A. 位于半岛东侧,为生长边界B. 位于半岛西侧,为生长边界
C. 位于半岛东侧,为消亡边界D. 位于半岛西侧,为消亡边界
11. 导致半岛地壳厚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势差异B. 板块运动C. 火山活动D. 外力作用
【答案】10. C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半岛为堪察加半岛,该区域板块边界为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位于半岛的东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板块碰撞挤压,大陆板块位于西北侧,大洋板块位于东南侧,大陆板块抬升,导致地壳厚度西北侧大于东南侧,B正确;地势差异、火山活动和外力作用都不是导致该地地壳厚度差异的主要因素,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壳是固体地球的最外一圈,主要是由富含硅和铝的硅酸盐岩石所组成的硬壳,其范围从地表到莫霍面。厚度变化较大,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6公里,最薄处不到5公里;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约39—41公里,最厚处可达70公里(中国青藏高原)。整个地壳平均厚17公里。
土壤有机碳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图为海南省定安县4种不同耕作制度下稻田土壤有机碳在不同月份0~30cm土层中的垂直分布差异统计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2. 与撂荒地相比,土层有机碳( )
A. 一熟制含量更多B. 耕作的土壤含量更多
C. 二熟制年变化小D. 三熟制垂直差异更大
13. 20~30cm土层有机碳含量较少的原因是( )
A. 淋溶作用强B. 土壤粘性较强C. 微生物作用强D. 水土流失严重
14. 提高该地区稻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措施为( )
A. 减少耕作次数B. 增施化肥C. 增加撂荒时间D. 种植绿肥
【答案】12. D 13. A 14. D
【解析】
【12题详解】
由图可知,一熟制的有机碳含量不如撂荒地,A错误;一熟制的耕作土壤有机碳含量不如撂荒地,B错误。二熟制土层有机碳年变化比撂荒地大,C错误;三熟制土层有机碳垂直差异比撂荒地大的多,D正确。故选D。
【13题详解】
水或灌溉水在这一土层中渗透时,会将部分溶解的有机碳向下层土壤或地下水中迁移,使得该土层的有机碳含量降低,A正确;土壤黏性和土壤颗粒性质有关,和有机碳含量无关,B错误;土壤中的微生物在表层最丰富,随着土壤深度递减,所以20-30cm土层中的微生物作用没有表层强,C错误;表层土壤更容易受到地表径流的侵蚀,水土流失更严重,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提高稻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措施有很多。根据材料可知,一熟制的土层有机碳含量较低,所以,减少耕作次数并不能提高有机碳含量,A错误;化肥会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抑制微生物的活性,不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B错误;由材料可知,撂荒地中土层有机碳含量没有二熟制和三熟制土层有机碳含量高,C错误;绿肥属于有机肥的一种,种植绿肥可以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D正确。故选D。
【点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常用措施包括以下几点:增施有机粪肥,提倡秸秆还田,粮肥轮作、间作,行间覆草,深耕深松,种植绿肥作物等等。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由断层陷落形成,后期分离出尕海、耳海等多个子湖。近年来,青海湖面积不断增大。图为青海湖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5. 青海湖的主要补给方式为( )
A. 大气降水B. 冰雪融水C. 地下水D. 河流水
16. 耳海从青海湖分离后,湖水性质发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降水量B. 蒸发量C. 地表径流D. 人类活动
17. 近年来青海湖流域( )
A. 流域面积增加B. 固碳能力增强C. 湿地面积缩小D. 沿湖沙丘消失
【答案】15. D 16. C 17. B
【解析】
【15题详解】
由材料“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可知,流域内气候干旱、降水少,因此不是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A错误;读图,河流发源于山区,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大小支流汇入干流后再流入青海湖,故以河流补给为主,D正确,B错误;地下水的补给量小而且稳定,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青海湖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说明湖泊以蒸发输出为主。读图,耳海从青海湖分离后,湖水通过河流输出,故盐分不断下降,湖水性质发生变化,C正确;与降水量、蒸发量及人类活动关系不大,ABD。故选C。
【1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近年来青海湖面积增大,说明降水量和径流量增加,气候暖湿化,流域内植被生长条件变优,生物固碳能力增强,B正确;流域面积主要受山脉分水岭的影响,与湖泊面积扩大关系不大,A错误;青海湖面积增大,湿地面积增大,水位上升,沿湖的部分沙丘可能消失,但难以确定是否全部消失,CD错误。故选B。
【点睛】青海湖由断层陷落形成,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距今20-200万年前,气候温和多雨,青海湖是黄河水系中的一大淡水湖泊,通过倒淌河与黄河相连,至13万年前,在新构造运动下,湖泊东部的日月山等山脉迅速上升隆起,水系重组,青海湖演变成了闭塞的内陆咸水湖。
海雾是我国沿海海区灾害性天气之一。研究表明,我国海雾发生的频率为黄海多于东海,东海多于南海。图为黄海局部沿海站点和海流示意图,图中沿岸流主要是由河水和海水混合形成且具有淡水性质的低盐水流。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8. 推测图示海域海雾的主要分布特征是( )
A. 南少北多,西多东少B. 南少北多,西少东多
C. 南多北少,西多东少D. 南多北少,西少东多
19. 海雾发生天数最多的站点是( )
A. 大连B. 成山头C. 千里岩D. 防筑里
20. 黄海海雾发生频率高于南海的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较高,蒸发较弱B. 临近北方地区,冬季风强劲
C. 沿岸流多,易扰动海水D. 海面低温,易出现大气逆温
【答案】18. A 19. B 20. D
【解析】
【18题详解】
由图中数据可知,图示海域海雾南少北多,西多东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9题详解】
由图可知,成山头有沿岸流流经,与北上的黄海暖流交汇,水汽丰富,降温明显,水汽易凝结,易形成海雾,海雾天数多,B正确;防筑里位于西部,受寒流影响,海雾天数整体少,D错误;千里岩位于南部海域,受寒流影响,海雾整体天数少,C错误;大连相对于成山头,附近没有沿岸流,降温幅度小,水汽不易凝结,海雾天数相对少,A错误。故选B。
【20题详解】
纬度较高,蒸发较弱,水汽少,不易形成海雾,A错误;北方地区,冬季风强劲海雾易消散,不利于海雾的形成,B错误;黄海相对于南海纬度高,海面水温低,易出现低温,易形成逆温,大气稳定,海雾不易消散,海雾天数多,D正确;洋流交汇,海水易扰动,单一洋流海水不易扰动,C错误。故选D。
【点睛】一般来说:气温下降或空气水汽含量升高,达到饱和,就会凝结,形成雾。一种情况:中低纬度的洋面,由于太阳辐射较强,海水蒸发较为旺盛,天气具有暖湿的特点。寒流流经的时候,会导致近洋面的气温下降,随着气温下降,空气中水汽就会凝结,形成海雾。二种情况:中高纬度地区, 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
秦岭—大巴山是我国典型的地理过渡带,特别是其典型垂直带谱很好地体现了我国南北过渡带的过渡性。下图为秦岭—大巴山地形图及太白山与神农架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1. 在甲、乙、丙、丁四个自然带中,丙为( )
A. 针叶林带B. 灌丛草甸带C. 落叶阔叶林带D. 常绿阔叶林带
22. 神农架缺失甲自然带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拔高度不够B. 水汽相对不足
C. 纬度低蒸发强D. 太阳辐射强烈
23. 能够很好体现秦岭—大巴山过渡性的自然带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答案】21. C 22. A 23. C
【解析】
【21题详解】
读图可知,丙自然带位于落叶阔叶林带(含常绿树种)与针阔混交林带之间,故为落叶阔叶林带,C正确,灌丛草甸、针叶林海拔高于此处,常绿阔叶林带低于此处,ABD错误;故选C。
【22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自然带分布海拔最高,应为冰雪带,神农架的海拔没有太白山的高,故温度不满足冰雪带的形成,故神农架缺失甲自然带的主要原因是海拔高度不够,与水汽相对不足、纬度低蒸发强、太阳辐射强烈无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3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秦岭—大巴山过渡性是由亚热带到温带的过度,植被由常绿阔叶林变为落叶阔叶林,故能够很好体现秦岭—大巴山过渡性的自然带是丙落叶阔叶林带,他处于常绿到针阔混交林带之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有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海拔越低越简单,甚至无。山体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4分。
2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1为2024年10月12日8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2为哈尔滨2024年10月1日至16日气温统计图。
(1)在图1虚线方框内绘制锋面。
(2)与哈尔滨相比,分析甲站露点较高的原因。
(3)简述哈尔滨12日至13日天气状况可能出现的变化。
(4)指出哈尔滨气象台14日可能发布的气象预警类型,并为居民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 (2)甲站处于气温高,蒸发强;甲站临近海洋,水汽充足。
(3)气温上升;风速加大。
(4)寒潮 注意个人保暖;关闭门窗,确保室外搭建物固定,防止因大风造成损害。
【解析】
【分析】本题以2024年10月12日8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和哈尔滨2024年10月1日至16日气温统计图为材料,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大气的水平运动、自然灾害的危害及防御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两条虚线的西侧气温相对低,东侧气温相对高,结合北半球气旋的方向可判读图中锋面向东移动,则此锋面为冷气团推动暖气团而形成的,则为冷锋。如下图所示: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甲站靠近海洋,受到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水汽含量较大。相比之下,哈尔滨位于内陆地区,水汽含量较小。甲站比哈尔滨气温高,空气中的水汽越容易达到饱和状态,露点也就越高。
【小问3详解】
由哈尔滨2024年10月1日至16日气温统计图可知,12日至13日,随着冷锋的推进,冷气团将逐渐占据哈尔滨地区,导致气温下降,气压的升高,气压梯度增大,风力也会相应加大,可能出现降水天气;后天气转晴,气温回升。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14日气温急剧下降,可能形成寒潮。寒潮来时,居民要注意个人保暖;关闭门窗,注意保暖;寒潮也可带来大风,要确保室外搭建物固定,防止因大风造成损害。
2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海拔800米)和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额敏(海拔520米)位置及气候柱状图。
材料二 图2为中亚地区1月份和7月份700hPa平均风场天气图。700hPa低层,该层的水汽输送对降水的影响至关重要。
(1)与比什凯克相比,简述额敏降水特征。
(2)说明额敏气温年较差大的原因。
(3)判断甲图对应的月份,并说明理由。
(4)分析比什凯克冬季降水多的原因。
【答案】(1)年降水量少;季节变化小
(2)地处内陆地区,温差大;夏季晴天多,气温高;冬季距冬季风源地近,气温低
(3)1月份;西风带偏南
(4)受西风控制,水汽较多;受山脉阻挡,形成地形雨
【解析】
【分析】本题以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海拔800米)和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额敏(海拔520米)位置及气候柱状图为背景材料,涉及降水影响因素、气温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降水特征可以从降水量与季节变化的角度作答;读图可知,比什凯克总降水量大,季节差异大,而额敏年降水量少;季节变化相对较小。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额敏位于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植被稀少,温差大;由于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夏季晴天多,气温高;冬季距冬季风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强,气温低,故气温年较差大。
【小问3详解】
由材料可知,图2为中亚地区1月份和7月份700hPa平均风场天气图,读图可知,甲盛行西风,甲地位于30°N-50°N左右,当1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该地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故为1月。
【小问4详解】
读图可知,比什凯克位于天山西北侧,冬季盛行西风,该地为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受山脉阻挡,多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
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黔西(106°E,27°N)曾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之一。近年来,黔西通过修建石坎梯田,结合沟道治理和水土保持林等措施,让曾经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如今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
材料二 图为黔西石坎梯田景观图。石坎是用石料在田面外侧砌成的挡土墙。
(1)写出黔西所在地形区的名称及其气候名称。
(2)简述黔西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3)分析当地修建石坎梯田的原因。
(4)说明石坎梯田的修建对黔西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答案】(1)云贵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
(2)夏季降水集中,强度大;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率低;土壤易侵蚀
(3)梯田外侧砌石坎,拦截水土的作用强;地处喀斯特山区,多石灰岩,可就地取材
(4)提高农作物产量,带动旅游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旱情,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
【分析】本题以黔西为区域背景,考查水土流失原因、梯田修筑的原因和影响等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黔西位于贵州省的西部,地处云贵高原,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大,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
【小问2详解】
黔西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且多暴雨,对地表的冲刷能力强;黔西地形复杂,山高坡陡,地形起伏大,水流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强;黔西地区的土壤多为红壤、黄壤等,土质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差,易受侵蚀;喀斯特地貌植被覆盖率低,对地表土壤保护能力差。
【小问3详解】
当地地形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梯田外侧砌石坎,可以拦截水土;当地为喀斯特地貌区,石灰岩多,砌石坎的原料可以就地取材。
【小问4详解】
修筑梯田可以有效地拦截水土,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可以减少旱情,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修筑梯田可以增加当地的耕地面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梯田可以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可以带动当地的旅游业发展。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无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含解析,文件包含江苏省无锡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江苏省无锡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吕梁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含解析,文件包含山西省吕梁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山西省吕梁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福建省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M 气象站可能位于该市,三个测定点月蒸发量最高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