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河南省部分学校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河南省部分学校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第1页
    河南省部分学校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第2页
    河南省部分学校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南省部分学校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部分学校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11页。


    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回忆录是以亲历、亲见、亲闻、亲感的名义回忆的,让他人相信回忆内容在过去确实发生过的作品。就“亲历、亲见”而言,不能把现场记录视作回忆录。一篇作品到底是现场记录还是回忆录,关键不在于事情过去多长时间,而在于作者到底是以回忆还是现场记录进行的。就“亲闻”而言,应限定亲闻的内容来自亲历、亲见、亲感的人,否则便应视为道听途说,历史更为久远的则为传说。对于“亲闻”的特殊情况“访谈”是否属于回忆录,人们存在不同看法:事件回忆录同所谓纪实性作品不同,根本的区别在于事件回忆录的作者是事件的参加者,他写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回忆为主要材料来源;纪实性作品的作者通常不是事件的参加者,或者虽是参加者,但并不掌握多少情况,他们是通过收集文献资料和采访当事人来写作。
    事实上,若以真实性为标准,现有的很多回忆录不同程度地存在史实错误。因此,不将真实性作为回忆录的基本特点。科学研究也表明,客观上很难确保回忆准确无误。记忆歪曲作用是记忆的许多神经网络模型的一个自然的特征。在这些神经网络中,记忆影像是作为它们相互交叠所产生的活动模式而被贮存的。其中某些单个的网络单元,可能涉及数个不同记忆影像的贮存。这就意味着,新记忆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旧记忆影响,从而使记忆歪曲成为一个相对常见的现象。
    真实性尽管不能作为回忆录的基本特点,却是我们写作时应该追求的目标。毕竟,还原历史是回忆录的最主要价值,反映时代特征和个人情况则属于次要价值,因为可以通过其他材料达到该目的。就回忆者而言,他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人们相信回忆内容在过去确实发生过——哪怕事实上是虚构的。如果将回忆录认定为小说,也不必遗憾,其史料价值未必消失。回忆录中可能存在的事实错误或虚构内容,并不一定削弱其价值,因为这些内容也可能提供了关于思想、记忆能力等个人特质和所处时代的信息。自传开篇经常是“自传契约”。回忆录的开头通常也是这样一个契约。关于自传契约的形式,作者可有多种方式表明其自传意图,但不论以何种形式,这一声明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尊重作者的选择,如果人们将回忆录认定为小说,也没有必要感到遗憾,因为回忆录难免出错,出错的内容具有虚构的特征,而虚构是小说的显著特征,将这样的回忆录认定为小说并无不可。
    (摘编自廖久明《回忆录的定义、价值及使用态度与方法》)
    材料二:
    关于记忆与写作的关系,我想从两则引文谈起。“真正的作者并不是我,而是我焦躁不安的记忆。”(出自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小说《绝望》)写作是在记忆的迫切要求下发生的。与其说作者记录下了记忆,不如说记忆指挥着笔,让自己得以显现。“记忆是一位诗人,别把他当成历史学家。”(出自法国诗人保罗·热拉迪的《你和我》)记忆并不冷静客观,相反,它带着情绪与好恶在主导写作。记忆的主观性恰恰是它的动人之处。历史著作或许比记忆更可靠更客观,但只有不可靠的记忆才能述说经验。
    记忆与写作的关系是记忆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保罗·利科、皮埃尔·诺阿、扬和阿莱达·阿斯曼夫妇、大卫·洛文塔尔、斯维特兰娜·博伊姆等人在记忆、怀旧、纪念等领域的研究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与其从记忆中寻找客观的真实,不如从记忆中寻找人们的欲望,关于“我们愿意相信什么,我们愿意记住什么”的欲望。记忆常常站在历史的反面。当我们质疑历史时,会诉诸记忆,当我们质疑记忆时,则会诉诸历史。即便如此,记忆又同历史一样,都是文学情节的建构。用海登·怀特的术语描述,记忆与历史都是一种“编序”,一种“文学虚构”。换言之,记忆与历史一样,都是一种写作。
    思考记忆与写作关系的一条捷径是研究回忆录。我们引入苏联文学学者利季娅·金兹堡的研究。金兹堡认为,我们要将非虚构文体的形式特征理解为现实与虚构之间的对话关系,这种对话关系被称为纪录文学的“真实性指向”:“真实性指向尽管远不等同于事实的准确性,但是在阅读过程中对它的感知从不会远离读者。”
    通过“真实性指向”这一概念,金兹堡首先解决了回忆录究竟是忠于事实还是歪曲事实这一毫无意义的争辩。在金兹堡这里,“真实性指向”不在于它是否真的记录了真实,而在于它的指向、设定,是为了表达对客观世界的判断,并让读者不脱离真实性感受。金兹堡帮助我们发现,非虚构的意义不是在模仿的意义上更接近现实,而是它需要在与现实的对话关系中生效。
    金兹堡说:“只有纯粹的信息才能在不同的回忆录作者那里吻合。”她认为回忆录中的细节并非简单的事实堆砌,而是经过作者主观选择和审美组织的。回忆录最大的特点在于提供大量一手事实,保存了被有意识地遗忘、忽略、删改的历史。金兹堡指出,“偏差的事实丝毫不影响真实性指向作为作品的结构原则,也不会让认知和情感可能性从中流失。”因此,金兹堡反对那种将回忆录看作是透明的、不过滤现实的观点,她认为这种观点过于简化了回忆录的本质,忽视了回忆录作者在构建作品时的主观性和艺术性。通过“真实性指向”理论,金兹堡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以理解和评价回忆录中的细节选择和艺术表现。
    (摘编自初金一《记忆即写作:利季娅·金兹堡的非虚构理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神经网络中的记忆影像是作为相互交叠的活动模式贮存的,这会使新记忆受到影响,事实可能在无意识中被扭曲。
    B.回忆录的开头常有类似“自传契约”的内容,这一契约明确了写作意图,当有这一契约存在时,回忆录不能被认定为小说。
    C.写作是记忆的反映,是记忆驱使下的一种表达行为,记忆虽不冷静客观,但其主观性对文学创作有重要意义。
    D.金兹堡提出了回忆录“真实性指向”理论,这一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消解回忆录是否要忠于事实的争议。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追求真实是回忆录的重要创作导向,详尽展现个人情感并非回忆录的首要价值。
    B.回忆录中如果存有虚构元素,也未必会影响其承载的时代信息和个人记忆的价值。
    C.记忆与历史虽常被视作相对立的,但二者事实上都是对过去的“编序”与“文学虚构”。
    D.回忆录具有纪实性,其细节选择和艺术表现都以追求与纯粹信息吻合为核心。
    3.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一第一段所述内容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战后幸存者的即时口述历史,不能被看作回忆录,可以视为现场记录。
    B.古代史籍详细描述了战役,但因作者不是亲历者,这样的内容可以被称为传说。
    C.传记作家采访传主亲友创作的传记,详细记录了传主生平,应视为回忆录。
    D.创作纪实文学作品时,作者采访了多位亲历者,这样的作品可归为回忆录。
    4.材料二第一段在谈记忆与写作的关系时用了两则引文,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一认为不应“将真实性作为回忆录的基本特点”,请用金兹堡的“真实性指向”理论解释这一观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穷要面子的落魄绅士
    狄更斯
    够奇怪的是,某种人似乎只属于伦敦。你天天在伦敦街上遇见他们,可就是没有任何人在其他地方碰上他们;他们似乎是土生土长的,就像伦敦自己的烟雾或者它的暗黑的砖块和灰泥一样专门属于它。我们可以举出种种例子来证明这种说法,不过在这里我们只打算提出一个阶层作为典型——就是贴切地被称作“穷要面子”的那个阶层。
    说到衣衫褴褛的人,天知道在哪儿都能找到他们。至于装气派的人在伦敦城外也不少见;可是这两者的混合物——这种穷要面子的人则纯粹是本地产物,一如在查尔琳克劳斯的那尊雕像或者在阿尔德盖特街的那个水泵一样。
    对于作为本文篇名的词语,我们将尽力解释一下我们的见解。如果你遇见一个男人顺着德鲁利路懒洋洋地荡过来,两手插在一条满是点点油污的、灰黄色的裤子袋里;帽子的两侧皱缩得很厉害,压在右眼上方歪戴着。他不是穷要面子的人。不过,如果你看见一个四五十岁的男人顺着小街匆匆走着,穿的是一套褪色的黑呢旧衣裤,已经露出底子的织线,而且由于经常穿着,发亮得好像涂过蜂蜡似的。如果你还注意到他把泛黄的白颈巾用别针仔细地扣住,为的是要把下面的破衣服遮住,手上戴着一双毛皮已不全的旧獭皮手套,你就可以认定他是穷要面子的人。只要朝他那张抑郁的脸和因自知贫穷而畏缩的模样看上一眼,就会使你痛心——我一直假定你既不是哲学家又不是政治经济学家。
    我们曾经经常被一个穷要面子的男人缠住。在白昼,他的形体整天触及我们的感官;在晚上,他通宵停留在我们的想象中。沃尔特·司各特爵士在《魔鬼研究》一文中所提及那个人从自己想象中穿黑丝绒衣服的领路人处所受到的困扰,还及不上我们从这位身穿旧黑呢衣服的朋友处所受到的一半呢。他初次引起我们注意是因为他在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里总是坐在我们对面;使这个人更引人注目的是,他面前总是放着两本有气派的破烂书——两本原先是漂亮的但如今书页却已被翻旧的对开本,封面也已发霉,并且被虫蛀坏了。每天早上,时钟刚敲十下,他便在椅子上坐下来;下午,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这房间,走时还带着不知还有什么暖和安静的地方可去的神情。他总是在那儿坐上一整天,尽量紧挨着桌子,为的是要遮住上衣缺了纽扣的部位,把他的旧帽子小心地放在脚边,显然自以为那样人家就看不见它。
    到了下午两点钟左右,你可以瞧见他咀嚼着花卷蛋糕,或者便宜的面包。他不像一个把它当一顿中饭的人那样,大大方方地一下子就把它从口袋中拿出来,而是先在口袋里把它撕成许多小块,然后偷偷地吃。他心里再明白不过,这就是他的中饭。
    我们头一次见到这个可怜的人时,以为他的衣服不可能再破旧了。我们甚至竟然还推测他可能很快就会穿着从旧货店买来的一套像样的衣服出现。这个情况我们可弄不懂;他却一天比一天更穷要面子了,他的背心上的纽扣一颗又一颗地掉了;于是他把上衣扣起来;后来上衣一边变得和背心一样之后,他便把这一边扣在上衣另一边上。他在一星期的开始比结束时显得稍微好一点,因为那条颈巾虽然泛黄却并不十分脏。而在这一切不幸的状况中,他没有一次出现时不用皮带、不戴手套。这种情况维持了一两个星期。终于,他上衣背上的一颗纽扣掉了,于是这个人就此不再出现,我们以为他死了。
    他失踪以后大约一星期,我们正坐在同一张桌子前,目光落在他的那张空椅子上,不知不觉地就他从社会生活中退隐这一问题陷入一连串的冥想中。我们正怀疑他莫非自缢,或者投河自尽。这时候,他本人走进屋来。他的形状起了奇异的变化,而且一直走到屋子中央,神情中显示他已充分认识到自己外表的改观。真是怪事。他的衣服呈现出一种有光泽的好看的深黑色,可是它看上去好像还是同一件衣服。不但如此,衣服上还有我们熟知的那些补丁。还有那顶帽子,由于长期使用已变成红褐色,可是如今却和上衣同样黑。我们突然明白了真相——它们被“复原”过了。那种黑色和蓝色的生色剂是骗人的液体,我们见过它在许多穷要面子的男人身上所起的作用。在本事例中便是如此,那个不幸的人的短暂体面精确地随着那“生色剂”的渐渐消失而下降。裤子的膝部、上衣的肘部和大部分接缝处不久便开始可怕地发白了。那顶帽子又被放在桌子下面,它的主人又像先前一样蹑手蹑脚地悄悄进入他的座位。
    后来有一星期不停地下小雨,并且雾气迷漫。等到雨止雾散时,那“生色剂”已经全部消失,而那个穷要面子的男人从此不再试图改善自己的外表了。
    穷要面子的人可能根本没有职业,或者他可能是小麦代理商,或者是煤块代理人,或者是收债人,或者是当铺店员,或者是败落了的事务律师。他还可能是个最低级的职员,或者是与自己等级相同的报刊的投稿人。我们的读者是否像我们一样,常在这些人所从事的行业中见到他们,我们无从得知;但我们知道的是——这个感觉到自己的贫困,而又徒劳地竭力掩盖的可怜人(无论他的不幸是他自己还是别人造成的),是人性中再可怜也没有的人之一。这种人,除了少数的例外,都是穷要面子的人。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通过对“某种人”特征的描述,突出了伦敦独有的社会阶层多样性,为后文详细描述“穷要面子”的阶层作铺垫。
    B.“我一直假定你既不是哲学家又不是政治经济学家”的表述,表明“我”认为只有非专业人士才能深刻理解和同情文中描绘的贫困境遇。
    C.文本通过详细描绘主人公吃午餐的情景,批判其生活态度的懒散与自我放弃,又借连绵小雨和浓雾天气预示其未来命运的转机。
    D.文本用镜头式的笔触对穷要面子的落魄绅士进行了细致刻画,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更加关注主人公的命运。
    7.关于文中第四段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魔鬼研究》中描述的人从想象的领路人处受到的困扰相比,文段中穷要面子男人对“我们”造成的困扰更为深刻。
    B.文段通过写“时钟刚敲十下”等具体时间,以及穷要面子男人日复一日在大英博物馆阅览室的行为模式,营造了强烈的场景感。
    C.文段通过对穷要面子男人刻意隐藏上衣缺扣和小心放置旧帽等细节描写,展现了他贫穷的生活状态与对自我形象的极度在意的心理。
    D.穷要面子男人离开阅览室时的神情,表现了他生活孤独、无处可去的生活状况,同时也表明他桀骜不驯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更明晰。
    8.小说以“我”或“我们”为叙事视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说人物有“圆形人物”,也有“扁平人物”。“扁平人物”性格单调,缺乏变化。小说中穷要面子的落魄绅士是扁平人物,作者这样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多方面的效果,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古者之置正长①也,将以治民也。譬之若丝缕之有纪,而罔罟之有纲也。先王之书《相年》曰:“卿大夫师长,否用佚②也。维辩使治天均③。”此语古者立正长也,非高其爵,厚其禄,富贵而错之也。将以为万民兴利除害,安危治乱也。故古者圣王之为若此。
    今王公大人之为刑政则反此,政以为便辟④,宗于父兄故旧,以为左右,置以为正长。民知上置正长之非以治民也,是以莫肯尚同其上。若苟上下不同义,赏誉不足以劝善,而刑罚不足以沮暴,何以知其然也?曰:若苟上下不同义,上之所赏,则众之所非。曰:人众与处,于众得非,则是虽使得上之赏,未足以劝乎!则是不与“民始生未有正长之时”同乎?若有正长与无正长之时同,则此非所以治民一众之道。
    故古者圣王唯能审以尚同,以为正长,是故上下情请⑤为通。是以举天下之人皆恐惧惕慄,不敢为淫暴,曰:“天子之视听也神!”先王之言曰:“非神也。夫唯能使人之耳目助己视听,使人之吻助己言谈,使人之心助己思虑,使人之股肱助己动作。”古者圣人之所以济事成功,垂名于后世者,无他故焉,曰:唯能以尚同为政者也。
    (节选自《墨子·尚同》)
    材料二:
    权谋倾覆之人退,则贤良知圣之士自进矣。刑政平,百姓和,国俗节,则兵劲城固,敌国自诎矣。务本事,积财物,是使群臣百姓皆以制度行,则财物积,国家自富矣。三者体此而天下服,暴国之君自不能用其兵矣。何则彼无与至也彼其所与至者必其民也。其民之亲我欢若父母,好我芳如芝兰,反顾其上则若灼黥,若仇雠。彼人之情性也,虽桀,岂有肯为其所恶,贼其所好者哉!彼以夺矣。故古之人,有以一国取天下者,非往行之也,修政其所,天下莫不愿,如是而可以诛暴禁悍矣。
    材伎股肱健勇爪牙之士,彼将日日挫顿竭之于仇敌,我今将来致之,并阅之,砥砺之于朝廷。如是,则彼日积敝,我日积完;彼日积贫,我日积富;彼日积劳,我日积佚。君臣上下之间者,彼将厉厉焉日日相离疾也,我将顿顿焉日日相亲爱也。以是待其敝。安以其国为是者霸。立身则骄暴,事行则倾覆,进退贵贱则举幽险诈故,之所以接百姓者,慢其功劳,好用其籍敛矣而忘其本务,如是者灭亡。
    (节选自《荀子·王制》)
    【注】①正长:行政长官。②佚:逸乐。③辩:同“辨”,分也。均:平也。本句意为:是让他们分授职责,按公平之道治理百姓。④便辟:谄媚奉承、玩弄手腕的人。⑤请:通“诚”。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何则A彼无B与C至也D彼其所E与至者F必其G民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安,使动用法,与《五石之瓠》“能不龟手一也”的“龟”用法相同。
    B.知,知道、了解,与《〈论语〉十二章》“知者不惑”的“知”意思不相同。
    C.所以,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的“所以”意思相同。
    D.致,情趣、意志,与《大学之道》“致知在格物”的“致”意思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先王设立正长,如同丝线有线头,渔猎的网有总绳一样,是为了更好地治理民众,不是为了个人荣华富贵。
    B.设立官员治理国家却不能有效地劝善止暴,那么这与没有官员治理时相比,国家治理状况将会更加恶化。
    C.古时圣王善用他人之力来治理天下,做到了上下信息畅通,使民众敬畏不敢作恶、以为天子视听如神。
    D.统治者应积累财物、重视农业等使国家富强,若有“骄暴、倾覆、好用籍敛”等行为,恐怕国家终将陷入危亡。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此语古者立正长也,非高其爵,厚其禄,富贵而错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人之情性也,虽桀,岂有肯为其所恶,贼其所好者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两则材料都强调君民关系的和谐与统一,但在实现这一目标的策略上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秋日与张少府、楚城韦公藏书高斋作
    李白
    日下空庭暮,城荒古迹余。
    地形连海尽,天影落江虚。
    旧赏人虽隔,新知乐未疏。
    彩云思作赋,丹壁间藏书。
    楂①拥随流叶,萍开出水鱼。
    夕来秋兴满,回首意何如?
    【注】①楂,《韵会》:“楂,水中浮木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篇“日下”“空庭”“古迹”等意象,突出了秋日黄昏时分的宁静与历史的沧桑感。
    B.“地形”“天影”二句,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能展现出诗人宏大的胸襟和超脱的情怀。
    C.诗中写藏书高斋环境,寓情于景,既展现了藏书高斋的雅致,也透露出诗人的生活追求。
    D.本诗语言平实,不事雕琢,营造了深远意境,与《将进酒》豪放不羁的语言风格不同。
    16.“楂拥随流叶,萍开出水鱼”具有动态美,请简要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柳永《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表现了离别时两人泪眼相对、哽咽无语的情景,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_”的情景与之非常相似。
    (2)《〈老子〉四章》中指出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功和成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月亮有其独特的自然特性和文化内涵,唐宋诗人留下了诸多含有“月”且意境浩大的诗句,如“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本题共5小题,18分)
    生活中,我们常说“老掉牙”,认为老人会掉牙。但牙齿脱落真是因为人“老”了吗?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8020计划”,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延长牙齿的寿命来保证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若能保护牙齿,人到80岁时,完全可以有20颗珍珠般的牙齿,这绝非 A 。当然,要变成现实,我们要明白牙齿缺失的元凶。除了牙周组织自然衰退这一不可抗力外,( 甲 )。“蛀虫”龋病,它悄悄入侵,可把牙齿啃成烂房子。牙周病,它会松动牙龈和牙槽骨这个地基,让牙齿站不稳。
    在探讨如何有效应对“老”齿渐颓的课题时,医界专家无不强调要 B ,倡导民众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防患于未然。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乙 ),如及时充填较小的龋洞,以防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最终落得拔牙的境地。面对牙周疾病这一挑战,最有效的方法依然是定期进行牙周洁治。只要日常口腔卫生维护得当,即使牙周疾病出现如牙龈出血、牙龈红肿等早期症状,也是可控的。一旦病情演化为牙周炎,我们除了定期进行牙周龈洁治外,还要进行手术控制炎症,保留患牙。对于已经缺失的牙齿,应尽早修复。当然,认真刷牙是重中之重。需要注意的是,刷牙时,①刷毛要让一部分进入牙龈沟,②一部分铺于牙龈边缘,③并尽可能伸入相邻牙齿的间隙之间,④使刷毛轻柔地刷动4—5次。⑤刷动时,⑥牙刷移动约1毫米,⑦每次刷2—3个牙。
    18.选段虽然是一篇说明文本,但其中也不乏文学性的表达,请简要赏析画线句。(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句子中的“通过”与文中加点的“通过”,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这条路太窄了,汽车不能通过。B.该提议以四分之三的多数票获得通过。
    C.这问题要通过群众,才能做出决定。D.部门决定通过座谈会征询意见。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老子在《道德经》中,把“不敢为天下先”视为一宝,意为不敢居天下人之前,不与人争名、与民争利。对个人而言,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对国家治理而言,这句话体现了尊重群众利益的政治态度。随着社会环境的演变,在不同的语境中,更多的人取“敢为天下先”中的锐意进取之意,勉励人们勇于应对变化、破解危局,在困难和风险面前不放弃、不逃避,始终保持迎难而上、拼搏进取的争先精神。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2025学年(上)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答案
    (1~3题,6~7题,11~12题,15题,22题,每小题3分)
    1.B2.D3.A
    4.①引出并深化论题,为后续探讨记忆与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奠定基础。②引用两则引文,能够增强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使读者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③引语采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便于读者理解抽象的理论,易引发阅读兴趣。(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5.①“真实性指向”强调,回忆录的真实性不在于它是否完全准确地记录了事实,而是表达了对客观世界的判断,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脱离真实性感受。②回忆录中的细节并非简单的事实堆砌,而是经过作者主观选择和审美组织的,虽然会带有一定的偏差,但仍然是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情感。③将真实性作为回忆录的基本特点,过于简化了回忆录的本质,忽视其主观性和艺术性。(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6.D7.D
    8.①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通过“我”或“我们”的亲身经历和观察,读者能够更直接地感受到故事的情境和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感。②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情感:这一叙事视角能够使读者与叙述者产生一种亲密感,仿佛叙述者是在直接对读者讲述故事,使读者产生参与感,与叙述者用共同眼光审视人物,产生共鸣。③借助“我”或“我们”的观察和感受,表现人物的行为和动机,更好地完成穷要面子男人人物形象的塑造。④以“我”或“我们”的视角叙述,可以自然地引出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若从“主题”等角度答题,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塑造的人物性格特征鲜明。扁平人物的塑造使得落魄绅士的形象非常鲜明,读者可以迅速抓住他的主要特征,即贫穷却极度要面子,让人印象深刻。②增强故事的讽刺意味。穷要面子的落魄绅士的种种行为,显得非常滑稽和讽刺,使得小说在幽默中透露出深刻的批判意味。③深化主题,引发共鸣和反思。虽然穷要面子的落魄绅士是扁平人物,但他的形象却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底层人士在贫困与尊严之间的挣扎。他的遭遇和选择很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和反思,让读者思考贫困与面子、尊严与生存之间的关系。(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10.A D F(每处1分,多涂不给分)11.D12.B
    13.(1)这就是说古代设立长官,不是要提高他们的爵位,增加他们的俸禄,使他们过富贵生活而设置(安置)的。(关键词“高”“错”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那是人之常情,即便是桀(这样的暴君),哪里会为了他们所憎恶的人,去伤害他们所喜爱的人呢!(关键词“虽”“贼”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14.①材料一侧重于道德和思想的统一,强调通过尚同的原则来实现社会的和谐。②材料二更侧重于贤能治国、法治、经济发展等手段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古时候设置行政长官,是用来治理百姓的。就好像丝线有线头、渔猎的网有提网的总绳一样。先王的书《相年》指出:“设卿大夫师长,不是叫他们放纵逸乐的。是让他们分授职责,按公平之道治理百姓。”这就是说古代设立长官,不是要提高他们的爵位,增加他们的俸禄,使他们过富贵生活而设置(安置)的。这是将要让他们给万民兴利除害,使危险的安定,使混乱的得到治理。所以古代圣王的作为就是这样的。
    现在的王公大人治理刑法政事却与此相反,政事交给谄媚逢迎之人,尊崇、依靠父兄及世交故旧,让他们做亲信,立为行政长官。百姓知道天子设立行政长官并不是为了治理人民,所以大家都不肯与上面相统一。如果上面与下面意见不一致,那么赞赏不能勉励人向善,而刑罚也不能阻止暴行,怎么知道是这样呢?回答说:如果上面和下面意见不一致,上面所赏的人,就是大家所非议的人。说:众人与他相处,在众人中被非议,那么这人即使得到上面的奖赏,也不能起到劝勉鼓励的作用!那么,这不是与“人民刚产生,没有长官之时”的情况一样了吗?如果有行政长官与没有行政长官的时候一样,那么这就不是用来治理人民、统一民众的办法。
    所以古代的圣王正是能够审查任用和上面统一的人,让他们做行政长官,所以上下之情就沟通了。因此全天下的人都害怕恐惧,不敢做淫暴的事,说:“天子的视听如神!”先王说:“不是神。只是能够使他人的耳目帮助自己视听,使他人的嘴巴帮助自己言谈,使他人的心帮助自己思考,使他人的四肢帮助自己行动。”古代的圣人能够把事情办成功,名垂后世的原因,没有别的,说:只是能够统一于上来处理政事。
    材料二:
    当那些擅长权谋颠覆的人被排除在外,那么贤良智慧的人自然就会到来。刑罚政令公正,百姓和睦,国家习俗有节制,这样就会军队强大、城池坚固,敌国自然就会屈服。专心致力于农业生产,积累财富,让群臣百姓都依照制度行事,这样财富就会积累,国家自然就会富裕。如果做到了这三点,天下就会归顺,暴虐的国家的君主也就无法使用他们的武力了。为什么呢?因为没人跟随他来打仗。跟随他来打仗的人,一定是他的人民。而他的人民会像对待父母一样亲近我们,像喜爱芝兰一样喜欢我们,回头看看他们的统治者却像面对酷刑和仇人一样。那是人之常情,即便是桀(这样的暴君),哪里会为了他们所憎恶的人,去伤害他们所喜爱的人呢!他的百姓已经被争夺过来了。因此古代有人凭借一个国家就能征服天下的,并不是亲自去征服,而是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使得天下人都心甘情愿地跟随,这样就可以讨伐暴君禁止强悍了。
    有才能技艺的人、得力的官员、强健勇敢可做好帮手的人才,他们每天在战场上与仇敌对抗而受挫疲惫,那么我们现在要把他们召集过来,全部收容接纳,在朝廷上锻炼和磨砺他们。这样,敌人天天积聚的是弊病,我们日渐完善;敌人日渐贫困,我们日渐富裕;敌人日渐劳累,我们日渐闲适。君臣上下之间,敌人会戒备紧张,日渐疏远;我们会和睦融洽,日渐亲密。以此等待他们的衰败。能使自己的国家做到这样的人就可以称霸了。为人处世骄奢残暴,行事颠覆,选择人才,评定贵贱,任用阴险狡诈之人,对待百姓,轻视他们的功劳,喜好搜刮而忘记根本,这样就会灭亡。
    15.D
    16.①“随流叶”写落叶随水漂流的景象,而“萍开出水鱼”则描绘了水面上浮萍间游鱼跃出水面的动态情景。
    ②两句诗具有画面感,营造出一种秋日黄昏富有生机的意境,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愉悦心情。(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17.(1)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2)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示例: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每空1分,第(3)小题若有其他答案,正确合理亦可给分]
    18.①形象性:画线句将龋病比喻为“蛀虫”,将牙齿比作“房子”,形象生动,有助于读者更直观地理解龋齿和牙周病对牙齿的破坏作用,增强了表达效果。②“蛀虫”龋病被赋予了“悄悄入侵”的行为特征,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龋病这一抽象概念变得生动可感,既表现了龋病发展的隐蔽性,也暗示了其破坏力的强大。(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19.A.天方夜谭/无稽之谈B.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每空1分,若有其他答案,正确合理亦可给分)
    20.语句①修改为:要让刷毛一部分进入牙龈沟。语句③修改为:并尽可能伸入相邻牙齿的间隙。(每处2分,若有其他修改方式,合理亦可给分)
    21.甲:还与龋齿(病)和牙周病有关乙:可以及时处理一些小问题(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2.D
    23.写作提示本题材料围绕“不敢为天下先”与“敢为天下先”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或行为准则展开,旨在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时代背景和人生阶段,如何选择合适的态度面对生活、学习和工作。材料首先引用了老子《道德经》中的观点“不敢为天下先”,强调谦逊、低调,主张不争名夺利,注重内在修养与和谐共处。以此立意,可从个人或国家治理角度着手,强调个体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国家治理层面可写尊重群众利益,倾听民众声音,以民为本,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随后,材料提到“敢为天下先”,这体现了人类面对挑战与未知时的勇气与担当。这是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国家和民族繁荣富强的重要保障。考生要能够辩证地看待以上两种观点,并结合个人或社会的实际情况,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也可综合两种观点立意。这两个观点看似对立,但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写作时可以综合两个观点立意。如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既需要“不敢为天下先”的谦逊与超然,又需要“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与担当;在国家治理层面,同样需要平衡这两种态度,既要尊重群众利益,倾听民众声音,又要勇于改革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参考立意:①寻求“不敢”与“敢”的平衡,既要有谦逊不争的品德,也要有勇于开拓的勇气;②“敢”与“不敢”,应根据时代需求和个人能力做出选择;③超然的生活态度与锐意进取精神并存,促进个人发展,推动社会进步;④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也要有“不敢为天下先”的智慧;等等。

    相关试卷

    2025河南省部分学校大联考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5河南省部分学校大联考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含答案,共11页。

    河南省部分学校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部分学校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语文试题pdf、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部分学校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部分学校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河南省部分学校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河南省部分学校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