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第1页
    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第2页
    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第3页
    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默写,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应和/应该 着落/着想
    B.棱镜/丘陵 草垛/跺脚
    C.荫蔽/阴影 黄晕/晕倒
    D.绽开/淀粉 悔恨/教诲
    2.(2分)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 )
    A.酝酿 搜索枯肠 觅食 翻来复去
    B.憔悴 鸦雀无声 雕镂 争先恐后
    C.吞噬 美不胜收 签赏 人生鼎沸
    D.渊博 绿草如阴 造访 小心翼翼
    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在街道巡游的姑娘们,挑着花篮灯,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花枝招展,活泼俏丽。
    B.一树盛开的槐花散发着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惹得蜜蜂呼朋引伴,往来穿梭。
    C.在学校组织的辩论会上,金兰同学的发言咄咄逼人、妙语连珠,同学们十分佩服。
    D.在学校体育比赛中,班主任运筹帷幄,同学们各得其所,奋力拼搏,取得优异成绩。
    4.(2分)下列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B.由于母亲对我的悉心培育,使我从小就养成了勇敢坚毅而豪爽的性格。
    C.为了防止不再发生这类安全事故,某市各个单位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D.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5.(8分)《诗经•小雅•伐木》言:“嘤其鸣矣,求其友声。”鸟儿嘤嘤鸣叫,召唤伙伴呼应。小鸟尚且如此,人在社会中更需要友情的滋润。那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何为正确的交友之道呢?我校七年级(7)班将开展“交友之道”专题学习活动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探究交友的内涵,请你收集中国古代有关交友的一则名言警句、一个成语故事,填在下表的空白处。(2分)
    (2)参照示例,围绕本次“交友之道”活动主题设计两个具体的活动形式。(2分)
    示例:举办“交友之道”黑板报比赛
    活动一:
    活动二:
    (3)开学两个月以来,部分同学因缺乏正确的交友之道,没有很好的适应新环境。因此班级想邀请学校心理课杨老师参与到星期四下午第三节“学会交友”主题班会中来,给同学们答疑解惑。如果你是班长小培,代表全班同学去邀请杨老师,你该怎样说?(4分)
    6.(8分)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4分,任选4题作答,每空1分)
    ①“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②水何澹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③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④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⑤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⑥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诗中很多花的意象有丰富的意蕴,小培同学对此做了归纳。请根据批注完成表格。(4分)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46分)
    7.(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②子曰:“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乙】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丙】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其父康,曾为庐州太守,与袁术①交好。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临行拜辞②术,而橘坠地。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③橘,何为耶?”绩跪下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说。
    【注释】①袁术:人名,当时的豪强。②辞:告别。③怀:装到怀里。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与人期行/期日中
    B.吾日三省吾身/绩怀三枚
    C.元方时年七岁/三国时吴人也
    D.相委而去/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待君久不至,已去。
    ②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乙】文中,“惭”“下”“引”三个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
    B.【乙】文中友人迟到在先,辱骂陈太丘在后,可见友人是个既无信又无礼的人。
    C.【甲】文中曾子的话告诉我们要为朋友谋划才能取得朋友的信任。
    D.【乙】【丙】两文均短小精悍,都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其主题思想、人物性格主要通过对话、动作揭示出来。
    (4)请补充【甲】文所缺句子。正如《论语》此章中所说“择其善者而从之”,那么你能从【乙】【丙】两文中的主人公身上学到哪些善的品德呢?(4分)
    8.(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小培同学总是将“海日生残夜”中“生”误写成“升”,请你解释用“生”字的妙处,使他产生深刻的印象。(2分)
    (2)高适《别董大》中“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本诗“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都写到了大雁。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大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
    9.(13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汉服之美,点燃文化自信
    中国汉服有许多别称,如华服、汉衣冠、华夏衣裳,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的演变与发展,汉服早已成为东方服饰文化的典型代表。随着时代发展,汉服很难成为大众的日常服装,但因其蕴含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而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
    材料一:
    从总体上看,汉服形式主要遵循两大形制,一种为上下分体制:上身为衣,下身为裳,如冕服、襦裙等;另一种为衣裳连制:上衣下裳合二为一,如深衣、袍等。汉服除了形式特点鲜明外,还蕴含着中华文化独有的精神内涵,如“上衣下裳”体现了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交领右衽”体现了中国古代以右为尊的思想观念;“中缝垂带”“宽袍大袖”等体现出中国人正直和谐的思想观念。因此,汉服不仅仅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符号,是中华文明精神的体现。
    (整理自赵文静《“汉服热”对中华文化传播的意义》)
    材料二:
    (图片来自网络)
    材料三:
    汉服是中国汉民族的民族服饰,一部汉服史等于半部中华文化史。汉服诸多特点,都可以在二十四史、经史子集里找到依据,说明其是根据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创新变化的。
    朝代思想文化汉服变化特点
    (整理自曹革蕾的《各朝代文化特点与汉服形制的关系》)
    材料四: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汉服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音乐舞蹈、品茗茶道等方面,都是最能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服饰。近年来,随着“汉服热”不断升温,越来越多青少年开始关注汉服,喜欢汉服。汉服文化能逐渐突破圈层,部分得益于汉服爱好者的不懈推广。他们会参与一些汉服讲座、汉服游园等活动,向公众介绍推广汉服文化。此外,大众媒体和互联网蓬勃发展,也成为汉服推广的有利工具。贴吧、论坛发展到抖音等视频软件,让汉服进一步走进大众的视野。汉服甚至火到海外,成为西方年轻人追捧的新时尚。据观察,TikTk(抖音国际版)上仅标注为“汉服”话题的短视频观看总量就已经突破了3亿次。
    汉服何以愈受欢迎?“汉服最吸引我的地方肯定就是其中包含的中国文化。”汉服爱好者王一帆说,接触汉服后,她对戏曲、古画等传统文化也产生了兴趣,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穿上汉服总有一种难以言表的穿越之感,仿佛在心中对话古今。”同是汉服爱好者的关嘉美说。汉服在面料、剪裁、色彩等方面都表达着传统文化的形意之美,而汉服对身材的包容性,体现了中华文化兼容并包的特质,对当代服装设计也有借鉴意义。
    “服饰是生活美学的展示载体,也是流行文化的承载主体。汉服再次受到热捧,更是一种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承载。”宁夏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冯蛟分析称。
    (整理自中国新闻网《汉服“出圈”:于传统文化中发现美》)
    (1)以下关于汉服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从总体看,汉服的形式主要遵循两大形制:上下分体制、衣裳连制。
    B.汉服蕴含着天人合一、以右为尊、正直和谐等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
    C.魏晋时期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汉服样式简洁质朴,拘谨保守。
    D.明朝吸收了周汉和唐宋的汉服特点,恢复汉族服饰,重塑汉族礼仪。
    (2)下面关于“汉服热”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汉服是最能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服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B.汉服文化能够突破圈层,皆因为汉服爱好者不懈地向公众介绍推广汉服文化。
    C.大众媒体和互联网蓬勃发展,贴吧、论坛、抖音等让汉服开始走进大众视野。
    D.TikTk 上标注为“汉服”话题的短视频观看总量大,说明汉服已火到了海外。
    (3)下列以“汉服之美,点燃文化自信”为主题设计的活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举办各朝代汉服展览活动,介绍汉服蕴含的各朝代思想文化。
    B.举办汉服缝制活动,在设计师与缝纫师指导下学习缝制汉服。
    C.举办汉服体验活动,穿上汉服画画、吟诗诵词,弹奏古琴等。
    D.举办汉服“日常化”活动,让人们日常都穿上汉服,推广汉服。
    (4)汉服受到欢迎的原因有哪些呢?请根据以上材料简要归纳。(4分)
    10.(1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
    ①一个女人一旦做了母亲,便会爱自己最爱的人,然后辜负最爱自己的人。
    ②外婆去世的时候,她16岁。她爱外婆,外婆走了,她哭到歇斯底里。母亲没日没夜地守着她,为她担心。可是母亲不知道,那些天,她正在暗暗生母亲的气:母亲的母亲走了,可母亲更多的却似乎不是为亲人的走难过,而是担心地。母亲怎么可以这样?她记得很清楚,在成长的岁月里,外婆对她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妞妞,长大了一定要对妈妈好,要让妈妈享福。“外婆这样爱着母亲,外婆走了,母亲却那样平静,这让她很生气,甚至渐渐有了怒。
    ③她对母亲的疏远,母亲是不安而忧虑的。那天,她再次将母亲放在书桌边渐渐凉掉的牛奶沉默着端出去后,她觉得母亲哭了,一刹那,有些悔意,毕竟,母亲对她足够好。那天晚上,她睡下后,听到母亲悄悄走进来。她不想跟母亲说话,闭着眼睛装睡。母亲就在她床边坐下来,她能感觉到母亲一直注视着她,目光里,有些犹豫,有些期待,又有些忧伤。那种可以清晰感觉到的目光,几乎让她快要装不下去了。毕竟,那是爱她的母亲。好在母亲坐了一会儿就站起来。她偷偷睁开眼睛,看到母亲走到窗边,轻轻将窗帘的缝隙拉严。从窗口到房门,短短几步,母亲走了好半天。房门近乎无声关闭的那一刻,她的心软下来,想起她一次次对外婆的承诺,她决定,结束对母亲的冷漠。
    ④第二天早上,她醒来,起床前想了想,躺在床上大喊了一声“妈”。A母亲几乎是即刻就推门进来了,眼神里有些慌乱,连声问她:“怎么了?做噩梦了?”她摇头,笑笑,然后用撒娇的口吻说:“妈,你做什么好吃的了?”因为激动,母亲的声音都有些轻轻颤抖:“牛奶,荷包蛋,还有你爱吃的小粽子……”那顿饭,她吃了很多。她和母亲的关系,就这样恢复到从前。母亲的爱,更加细致和妥帖起来。
    ⑤高三,她学习最紧张的一年。最后几个月里,当她发现母亲头顶冒出的白发时,她愣住了。那天晚上,她忽然变得像个小孩子,坚持要母亲和她一起睡。母亲嗔怪她:“你这孩子。”她嘻嘻地笑:“妈,我答应过外婆,以后一定会对你好。”母亲忽然就哭了。她和母亲,再无隔阂。她长成快乐明媚的女子,毕业,工作,恋爱,结婚,产女。转眼,小宝一岁了。小宝很依赖母亲,像她当年依赖外婆。
    ⑥初夏的时候,单位组织了一次拓展训练活动,活动有个项目叫心路历程,教练让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手指比喻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五个手指,分别代表了女儿、母亲、父亲、自己和一个朋友。第一个被压下的手指她选择了代表朋友的。下一个,她却为难了,最终选择了父亲。再后来,她迟疑的时间更久,终于选择了自己。但是在最后一个目标的合并中,她万分难过,最终,在教练的一再催促下,猛地将代表母亲的手指压倒下去了。那一刻,她心如刀割。
    ⑦她想起和母亲同睡的那天晚上,她终于问出了那个压在心底的问题:“妈,外婆去世的时候,你是不是也非常难过,但是你不想说?”当时母亲显然愣了一下,沉默了片刻,说:“外婆是妈的妈妈,妈当然难过,可是外婆不在了,妈还有你,就觉得坚强,觉得活着有劲,虽然伤心,但不觉得绝望。”
    ⑧那时,她再也忍不住地泪流满面。无疑,世间最爱母亲的人是外婆,最爱她的人,是母亲。可是,她和母亲一样,都会为了爱自己的孩子辜负最爱自己的人,哪怕那辜负是无意的,是不情愿的。10年以后,做了母亲的她,终于理解了母亲说过的那四个字:爱往下走。每一个女人做了母亲,爱得再伟大也都存着自私,自私到不愿把爱分给他人,只愿全部交给孩子。她,也一样。一样为爱自己最爱的人,辜负了最爱自己的人。
    ⑨原来,母爱就是这样一场重复的辜负。而被辜负的人,却永远无怨无悔。
    (原文有改动)
    【链接】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B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节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1)下列对《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⑦段采用了插叙的叙述顺序,补充交代了积压在她心里的问题得到了答案这一内容。
    B.文章中的外婆、母亲和“她”都是为爱自己最爱的人,辜负了最爱自己的人。
    C.本文以第三人称角度来叙述,展开对“母爱”的回忆,表现成长过程中对母爱的理解和层层深入的认识。
    D.文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点明题旨,与开头遥相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2)阅读《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全文,从“她”的角度,填写下表。(4分)
    (3)《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一文中的A处划线句和链接材料《秋天的怀念》节选中的B处划线句,在描写方法上具有相似性,请加以赏析。(4分)
    A.母亲几乎是即刻就推门进来了,眼神里有些慌乱,连声问她:“怎么了?做噩梦了?”
    B.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4)标题“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有何含义?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第三部分作文(共50分)
    11.(50分)作文。
    岁月匆匆,走进了中学,也走进了花一样的季节,站在中学校门前,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思考,少了一份盲从;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偏激;或许也会多了一份烦恼,少了一份快乐;多了一份压力,少了一份轻松,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
    请以“七年级,我多了一份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抓住细节,写出人物的精气神,表达真情实感。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500字以上。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地名。
    12.(4分)下面是某同学在阅读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后做的读书卡,请补全相关内容。
    13.(4分)有人评价:“《朝花夕拾》一方面以儿童的视角追忆往昔,一方面又以成人的眼光审视过去。”请参照示例的形式,从供选篇目中任选一篇,结合文章内容写下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供选篇目:《五猖会》《狗•猫•鼠》
    示例:
    《琐记》一文中,作者一方面以儿童的视角回忆了衍太太对孩子们的种种“好”,如鼓励孩子们吃冰、打旋等;另一方面又以成人的眼光加以审视,发现衍太太其实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心术不正的妇人。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应和/应该 着落/着想
    B.棱镜/丘陵 草垛/跺脚
    C.荫蔽/阴影 黄晕/晕倒
    D.绽开/淀粉 悔恨/教诲
    【考点】多音字;易误读常见字.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多音字及音近形近字的读音。首先注意题目要求,选出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然后认真阅读选项,根据自己的积累判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是否相同。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遇到不确定的字音,可以采取排除法来排除选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A.yìng/yīng zhuó/zhuó
    B.léng/líng duò/duò
    C.yīn/yīn yùn/yūn
    D.zhàn/diàn huǐ/huì
    故选:D。
    2.(2分)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 )
    A.酝酿 搜索枯肠 觅食 翻来复去
    B.憔悴 鸦雀无声 雕镂 争先恐后
    C.吞噬 美不胜收 签赏 人生鼎沸
    D.渊博 绿草如阴 造访 小心翼翼
    【考点】常见易错字.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A.有误,“翻来复去”的“复”应为“覆”;
    B.正确;
    C.有误,“签赏”的“签”应为“鉴”,“人生鼎沸”的“生”应为“声”;
    D.有误,“绿草如阴”的“阴”应为“茵”。
    故选:B。
    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在街道巡游的姑娘们,挑着花篮灯,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花枝招展,活泼俏丽。
    B.一树盛开的槐花散发着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惹得蜜蜂呼朋引伴,往来穿梭。
    C.在学校组织的辩论会上,金兰同学的发言咄咄逼人、妙语连珠,同学们十分佩服。
    D.在学校体育比赛中,班主任运筹帷幄,同学们各得其所,奋力拼搏,取得优异成绩。
    【考点】成语和熟语.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成语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咄咄逼人”意思是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本句形容辩论语言精彩,该词使用不合语境。
    故选:C。
    4.(2分)下列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B.由于母亲对我的悉心培育,使我从小就养成了勇敢坚毅而豪爽的性格。
    C.为了防止不再发生这类安全事故,某市各个单位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D.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考点】病句辨析与修改.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正确;
    B.有误,缺主语,可去掉“由于”或“使”;
    C.有误,否定不当,可去掉“防止”或“不”;
    D.有误,搭配不当,去掉“没有”,或者把“能够”改为“能否”。
    故选:A。
    5.(8分)《诗经•小雅•伐木》言:“嘤其鸣矣,求其友声。”鸟儿嘤嘤鸣叫,召唤伙伴呼应。小鸟尚且如此,人在社会中更需要友情的滋润。那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何为正确的交友之道呢?我校七年级(7)班将开展“交友之道”专题学习活动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探究交友的内涵,请你收集中国古代有关交友的一则名言警句、一个成语故事,填在下表的空白处。
    (2)参照示例,围绕本次“交友之道”活动主题设计两个具体的活动形式。
    示例:举办“交友之道”黑板报比赛
    活动一: 举办“交友之道”演讲比赛
    活动二: 举办“交友之道”征文比赛
    (3)开学两个月以来,部分同学因缺乏正确的交友之道,没有很好的适应新环境。因此班级想邀请学校心理课杨老师参与到星期四下午第三节“学会交友”主题班会中来,给同学们答疑解惑。如果你是班长小培,代表全班同学去邀请杨老师,你该怎样说?
    【考点】综合性学习;文化常识;活动设计;情景对话.
    【答案】(1)示例:①上交不谄,下文不骄,则可以有为矣。
    ②示例1:管鲍之交
    示例2:管宁割席
    (2)示例:①举办“交友之道”演讲比赛
    ②举办“交友之道”征文比赛。
    (3)示例:杨老师您好,我是七年级7班的班长小培,我班定于星期四下午第三节召开“学会交友”主题班会课,我代表全班同学真诚邀请您莅临指导,答疑解惑,请问您有空吗?
    【分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根据积累,写出中国古代有关交友的一则名言警句、一个成语故事即可。
    (2)本题考查活动的设计。针对中学生的主题活动一般有以下几个:朗读比赛、图片展、读书报告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主题歌咏比赛、古诗文朗诵大赛、办一期手抄报等。选择两个以“交友”为主题来拟写名称即可。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首先要有称呼和礼貌性用语,然后把同学需要心理疏导的背景讲清楚,表达出邀请的目的和诚意,告知具体的时间和地点,语言表达流畅即可。
    【解答】答案:
    (1)示例:①上交不谄,下文不骄,则可以有为矣。
    ②示例1:管鲍之交
    示例2:管宁割席
    (2)示例:①举办“交友之道”演讲比赛
    ②举办“交友之道”征文比赛。
    (3)示例:杨老师您好,我是七年级7班的班长小培,我班定于星期四下午第三节召开“学会交友”主题班会课,我代表全班同学真诚邀请您莅临指导,答疑解惑,请问您有空吗?
    6.(8分)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 一年之计在于春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②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③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④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⑤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⑥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诗中很多花的意象有丰富的意蕴,小培同学对此做了归纳。请根据批注完成表格。
    【考点】直接型默写;理解型默写.
    【答案】(1)
    ①一年之计在于春
    ②山岛竦峙(易错字:竦、峙)
    ③夕阳西下
    ④影入平羌江水流(易错字:羌)
    ⑤学而不思则罔(易错字:罔)
    ⑥不知何处吹芦管(易错字:芦)
    (2)
    ①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易错字:逢)
    ②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易错字: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解答】答案:
    (1)
    ①一年之计在于春
    ②山岛竦峙(易错字:竦、峙)
    ③夕阳西下
    ④影入平羌江水流(易错字:羌)
    ⑤学而不思则罔(易错字:罔)
    ⑥不知何处吹芦管(易错字:芦)
    (2)
    ①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易错字:逢)
    ②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易错字:遥)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46分)
    7.(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②子曰:“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乙】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丙】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其父康,曾为庐州太守,与袁术①交好。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临行拜辞②术,而橘坠地。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③橘,何为耶?”绩跪下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说。
    【注释】①袁术:人名,当时的豪强。②辞:告别。③怀:装到怀里。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A.与人期行/期日中
    B.吾日三省吾身/绩怀三枚
    C.元方时年七岁/三国时吴人也
    D.相委而去/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待君久不至,已去。
    ②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乙】文中,“惭”“下”“引”三个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
    B.【乙】文中友人迟到在先,辱骂陈太丘在后,可见友人是个既无信又无礼的人。
    C.【甲】文中曾子的话告诉我们要为朋友谋划才能取得朋友的信任。
    D.【乙】【丙】两文均短小精悍,都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其主题思想、人物性格主要通过对话、动作揭示出来。
    (4)请补充【甲】文所缺句子。正如《论语》此章中所说“择其善者而从之”,那么你能从【乙】【丙】两文中的主人公身上学到哪些善的品德呢?
    【考点】文言翻译;内容理解;迁移拓展;一词多义.
    【答案】(1)A
    (2)①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②这橘子很甜,我想带几个橘子去给母亲吃。
    (3)C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示例:①做人要讲诚信,要遵守礼仪;②做人要有孝心,要感恩父母。
    【分析】参考译文:
    【甲】①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②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乙】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丙】陆绩是三国时期的吴国人。他曾经担任过庐江太守,精通天文和历法。他的父亲陆康,曾做庐州太守,与袁术交情很好。陆绩六岁时,到九江去拜见袁术。袁术命令下人拿出许多橘子来给陆绩吃。陆绩把三个橘子藏在了怀里,等到告别的时候,跪着向袁术拜谢。不料这三个橘子从袖子里滚落到地上。袁术笑着说:“陆绩,你来别人家做客,竟暗地里藏了主人的橘子,这是为什么呢?”陆绩跪在地上,道:“这橘子很甜,我想带几个橘子去给母亲吃。”袁术说:“陆郎,你那么小就知道要孝敬父母,长大后必定是人才。”袁术认为陆绩十分与众不同,后来经常向别人称赞陆绩怀橘的美德。
    【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相同,约定。
    B.不同,泛指多次/数词。
    C.不同,当时/时候。
    D.不同,表示顺承关系/表示转折关系。
    故选:A。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至,到;去,离开。句意为: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②中重点词语有:是,这;遗,赠送。句意为:这橘子很甜,我想带几个橘子去给母亲吃。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ABD.正确。
    C.有误,这段话的意思是:每天都要反省自己,检查自己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是否做到诚实可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为朋友谋划才能取得朋友的信任”错。
    故选:C。
    (4)本题考查补写语句和见解阐述。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从【乙】文内容可知,陈元方小小年纪就表现出“方正”之气,懂得“信”的重要,懂得“礼”的重要。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从【丙】文“是橘甘,欲怀而遗母”“陆郎幼而知孝”可知,陆绩是一个在小时候就知道孝敬母亲、顾念母亲的人。
    答案:
    (1)A
    (2)①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②这橘子很甜,我想带几个橘子去给母亲吃。
    (3)C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示例:①做人要讲诚信,要遵守礼仪;②做人要有孝心,要感恩父母。
    8.(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小培同学总是将“海日生残夜”中“生”误写成“升”,请你解释用“生”字的妙处,使他产生深刻的印象。
    (2)高适《别董大》中“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本诗“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都写到了大雁。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大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考点】羁旅思乡;诗;词句赏析;形象意境.
    【答案】(1)“生”字使“日”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意志和情思,写出了太阳从大海上孕育而出的喷薄之势,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2)《别董大》借“大雁”表达了与友人依依不舍之情;《次北固山下》借“大雁”表达了乡思愁绪。
    【分析】《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海日生残夜”的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生”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太阳从大海上孕育而出的喷薄之势,而用“升”字则没有这种效果。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及情感的把握。“北风吹雁雪纷纷”的意思是: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通过雁南方,渲染了一种即将与友人分开的不舍氛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稍到远方的洛阳。这两句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答案:
    (1)“生”字使“日”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意志和情思,写出了太阳从大海上孕育而出的喷薄之势,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2)《别董大》借“大雁”表达了与友人依依不舍之情;《次北固山下》借“大雁”表达了乡思愁绪。
    译文:
    旅途在青山外,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潮水涨平,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残夜还未消退之时,新的太阳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过去,江上已流露春意。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9.(13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汉服之美,点燃文化自信
    中国汉服有许多别称,如华服、汉衣冠、华夏衣裳,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的演变与发展,汉服早已成为东方服饰文化的典型代表。随着时代发展,汉服很难成为大众的日常服装,但因其蕴含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而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
    材料一:
    从总体上看,汉服形式主要遵循两大形制,一种为上下分体制:上身为衣,下身为裳,如冕服、襦裙等;另一种为衣裳连制:上衣下裳合二为一,如深衣、袍等。汉服除了形式特点鲜明外,还蕴含着中华文化独有的精神内涵,如“上衣下裳”体现了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交领右衽”体现了中国古代以右为尊的思想观念;“中缝垂带”“宽袍大袖”等体现出中国人正直和谐的思想观念。因此,汉服不仅仅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符号,是中华文明精神的体现。
    (整理自赵文静《“汉服热”对中华文化传播的意义》)
    材料二:
    (图片来自网络)
    材料三:
    汉服是中国汉民族的民族服饰,一部汉服史等于半部中华文化史。汉服诸多特点,都可以在二十四史、经史子集里找到依据,说明其是根据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创新变化的。
    朝代思想文化汉服变化特点
    (整理自曹革蕾的《各朝代文化特点与汉服形制的关系》)
    材料四: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汉服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音乐舞蹈、品茗茶道等方面,都是最能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服饰。近年来,随着“汉服热”不断升温,越来越多青少年开始关注汉服,喜欢汉服。汉服文化能逐渐突破圈层,部分得益于汉服爱好者的不懈推广。他们会参与一些汉服讲座、汉服游园等活动,向公众介绍推广汉服文化。此外,大众媒体和互联网蓬勃发展,也成为汉服推广的有利工具。贴吧、论坛发展到抖音等视频软件,让汉服进一步走进大众的视野。汉服甚至火到海外,成为西方年轻人追捧的新时尚。据观察,TikTk(抖音国际版)上仅标注为“汉服”话题的短视频观看总量就已经突破了3亿次。
    汉服何以愈受欢迎?“汉服最吸引我的地方肯定就是其中包含的中国文化。”汉服爱好者王一帆说,接触汉服后,她对戏曲、古画等传统文化也产生了兴趣,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穿上汉服总有一种难以言表的穿越之感,仿佛在心中对话古今。”同是汉服爱好者的关嘉美说。汉服在面料、剪裁、色彩等方面都表达着传统文化的形意之美,而汉服对身材的包容性,体现了中华文化兼容并包的特质,对当代服装设计也有借鉴意义。
    “服饰是生活美学的展示载体,也是流行文化的承载主体。汉服再次受到热捧,更是一种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承载。”宁夏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冯蛟分析称。
    (整理自中国新闻网《汉服“出圈”:于传统文化中发现美》)
    (1)以下关于汉服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C
    A.从总体看,汉服的形式主要遵循两大形制:上下分体制、衣裳连制。
    B.汉服蕴含着天人合一、以右为尊、正直和谐等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
    C.魏晋时期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汉服样式简洁质朴,拘谨保守。
    D.明朝吸收了周汉和唐宋的汉服特点,恢复汉族服饰,重塑汉族礼仪。
    (2)下面关于“汉服热”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D
    A.汉服是最能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服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B.汉服文化能够突破圈层,皆因为汉服爱好者不懈地向公众介绍推广汉服文化。
    C.大众媒体和互联网蓬勃发展,贴吧、论坛、抖音等让汉服开始走进大众视野。
    D.TikTk 上标注为“汉服”话题的短视频观看总量大,说明汉服已火到了海外。
    (3)下列以“汉服之美,点燃文化自信”为主题设计的活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举办各朝代汉服展览活动,介绍汉服蕴含的各朝代思想文化。
    B.举办汉服缝制活动,在设计师与缝纫师指导下学习缝制汉服。
    C.举办汉服体验活动,穿上汉服画画、吟诗诵词,弹奏古琴等。
    D.举办汉服“日常化”活动,让人们日常都穿上汉服,推广汉服。
    (4)汉服受到欢迎的原因有哪些呢?请根据以上材料简要归纳。
    【考点】信息筛选与辨析;概括情感与观点.
    【答案】(1)C
    (2)D
    (3)B
    (4)汉服蕴含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汉服不仅仅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符号,是中华文明精神的体现;汉服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音乐舞蹈、品茗茶道等方面,都是最能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服饰;接触汉服,不但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能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穿上汉服总有一种穿越之感。汉服在面料、剪裁、色彩等方面都表达着传统文化的形意之美,而汉服对身材的包容性,体现了中华文化兼容并包的特质,对当代服装设计也有借鉴意义。
    【分析】本文是以“汉服”为主题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第二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第三题考查阅读拓展,第四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
    【解答】(1)ABD.正确;
    C.有误,宋朝时期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汉服样式简洁质朴,拘谨保守。
    故选:C。
    (2)A.有误,结合材料四“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汉服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音乐舞蹈、品茗茶道等方面,都是最能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服饰”分析,可知选项错误;
    B.有误,结合材料四“汉服文化能逐渐突破圈层,部分得益于汉服爱好者的不懈推广”分析,可知选项错误;
    C.有误,结合材料四“此外,大众媒体和互联网蓬勃发展,也成为汉服推广的有利工具。贴吧、论坛发展到抖音等视频软件,让汉服进一步走进大众的视野”分析,选项“贴吧、论坛、抖音等让汉服开始走进大众视野”错误;
    D.正确。
    故选:D。
    (3)ACD.正确;
    B.有误,“举办汉服缝制活动,在设计师与缝纫师指导下学习缝制汉服”不符合“汉服之美,点燃文化自信”为主题的设计。
    故选:B。
    (4)结合“随着时代发展,汉服很难成为大众的日常服装,但因其蕴含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而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概括为:汉服蕴含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结合材料一“汉服不仅仅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符号,是中华文明精神的体现”,概括为:汉服不仅仅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符号,是中华文明精神的体现。结合材料四“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汉服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音乐舞蹈、品茗茶道等方面,都是最能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服饰”,概括为:汉服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音乐舞蹈、品茗茶道等方面,都是最能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服饰。结合材料四“汉服何以愈受欢迎?‘汉服最吸引我的地方肯定就是其中包含的中国文化’汉服爱好者王一帆说,接触汉服后,她对戏曲、古画等传统文化也产生了兴趣,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概括为:接触汉服,不但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能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结合材料四“‘穿上汉服总有一种难以言表的穿越之感,仿佛在心中对话古今’同是汉服爱好者的关嘉美说。汉服在面料、剪裁、色彩等方面都表达着传统文化的形意之美,而汉服对身材的包容性,体现了中华文化兼容并包的特质,对当代服装设计也有借鉴意义”,概括为:穿上汉服总有一种穿越之感。汉服在面料、剪裁、色彩等方面都表达着传统文化的形意之美,而汉服对身材的包容性,体现了中华文化兼容并包的特质,对当代服装设计也有借鉴意义。
    答案:
    (1)C
    (2)D
    (3)B
    (4)汉服蕴含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汉服不仅仅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符号,是中华文明精神的体现;汉服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音乐舞蹈、品茗茶道等方面,都是最能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服饰;接触汉服,不但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能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穿上汉服总有一种穿越之感。汉服在面料、剪裁、色彩等方面都表达着传统文化的形意之美,而汉服对身材的包容性,体现了中华文化兼容并包的特质,对当代服装设计也有借鉴意义。
    10.(1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
    ①一个女人一旦做了母亲,便会爱自己最爱的人,然后辜负最爱自己的人。
    ②外婆去世的时候,她16岁。她爱外婆,外婆走了,她哭到歇斯底里。母亲没日没夜地守着她,为她担心。可是母亲不知道,那些天,她正在暗暗生母亲的气:母亲的母亲走了,可母亲更多的却似乎不是为亲人的走难过,而是担心地。母亲怎么可以这样?她记得很清楚,在成长的岁月里,外婆对她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妞妞,长大了一定要对妈妈好,要让妈妈享福。“外婆这样爱着母亲,外婆走了,母亲却那样平静,这让她很生气,甚至渐渐有了怒。
    ③她对母亲的疏远,母亲是不安而忧虑的。那天,她再次将母亲放在书桌边渐渐凉掉的牛奶沉默着端出去后,她觉得母亲哭了,一刹那,有些悔意,毕竟,母亲对她足够好。那天晚上,她睡下后,听到母亲悄悄走进来。她不想跟母亲说话,闭着眼睛装睡。母亲就在她床边坐下来,她能感觉到母亲一直注视着她,目光里,有些犹豫,有些期待,又有些忧伤。那种可以清晰感觉到的目光,几乎让她快要装不下去了。毕竟,那是爱她的母亲。好在母亲坐了一会儿就站起来。她偷偷睁开眼睛,看到母亲走到窗边,轻轻将窗帘的缝隙拉严。从窗口到房门,短短几步,母亲走了好半天。房门近乎无声关闭的那一刻,她的心软下来,想起她一次次对外婆的承诺,她决定,结束对母亲的冷漠。
    ④第二天早上,她醒来,起床前想了想,躺在床上大喊了一声“妈”。A母亲几乎是即刻就推门进来了,眼神里有些慌乱,连声问她:“怎么了?做噩梦了?”她摇头,笑笑,然后用撒娇的口吻说:“妈,你做什么好吃的了?”因为激动,母亲的声音都有些轻轻颤抖:“牛奶,荷包蛋,还有你爱吃的小粽子……”那顿饭,她吃了很多。她和母亲的关系,就这样恢复到从前。母亲的爱,更加细致和妥帖起来。
    ⑤高三,她学习最紧张的一年。最后几个月里,当她发现母亲头顶冒出的白发时,她愣住了。那天晚上,她忽然变得像个小孩子,坚持要母亲和她一起睡。母亲嗔怪她:“你这孩子。”她嘻嘻地笑:“妈,我答应过外婆,以后一定会对你好。”母亲忽然就哭了。她和母亲,再无隔阂。她长成快乐明媚的女子,毕业,工作,恋爱,结婚,产女。转眼,小宝一岁了。小宝很依赖母亲,像她当年依赖外婆。
    ⑥初夏的时候,单位组织了一次拓展训练活动,活动有个项目叫心路历程,教练让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手指比喻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五个手指,分别代表了女儿、母亲、父亲、自己和一个朋友。第一个被压下的手指她选择了代表朋友的。下一个,她却为难了,最终选择了父亲。再后来,她迟疑的时间更久,终于选择了自己。但是在最后一个目标的合并中,她万分难过,最终,在教练的一再催促下,猛地将代表母亲的手指压倒下去了。那一刻,她心如刀割。
    ⑦她想起和母亲同睡的那天晚上,她终于问出了那个压在心底的问题:“妈,外婆去世的时候,你是不是也非常难过,但是你不想说?”当时母亲显然愣了一下,沉默了片刻,说:“外婆是妈的妈妈,妈当然难过,可是外婆不在了,妈还有你,就觉得坚强,觉得活着有劲,虽然伤心,但不觉得绝望。”
    ⑧那时,她再也忍不住地泪流满面。无疑,世间最爱母亲的人是外婆,最爱她的人,是母亲。可是,她和母亲一样,都会为了爱自己的孩子辜负最爱自己的人,哪怕那辜负是无意的,是不情愿的。10年以后,做了母亲的她,终于理解了母亲说过的那四个字:爱往下走。每一个女人做了母亲,爱得再伟大也都存着自私,自私到不愿把爱分给他人,只愿全部交给孩子。她,也一样。一样为爱自己最爱的人,辜负了最爱自己的人。
    ⑨原来,母爱就是这样一场重复的辜负。而被辜负的人,却永远无怨无悔。
    (原文有改动)
    【链接】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B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节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1)下列对《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第⑦段采用了插叙的叙述顺序,补充交代了积压在她心里的问题得到了答案这一内容。
    B.文章中的外婆、母亲和“她”都是为爱自己最爱的人,辜负了最爱自己的人。
    C.本文以第三人称角度来叙述,展开对“母爱”的回忆,表现成长过程中对母爱的理解和层层深入的认识。
    D.文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点明题旨,与开头遥相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2)阅读《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全文,从“她”的角度,填写下表。
    (3)《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一文中的A处划线句和链接材料《秋天的怀念》节选中的B处划线句,在描写方法上具有相似性,请加以赏析。
    A.母亲几乎是即刻就推门进来了,眼神里有些慌乱,连声问她:“怎么了?做噩梦了?”
    B.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4)标题“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有何含义?请谈谈你的理解。
    【考点】散文;文章题目;内容理解概括;人称;插叙;描写.
    【答案】(1)C
    (2)①因为母亲对她的担心胜过外婆去世的难过而生气;
    ②决定结束对母亲的冷漠;
    ③要求与母亲一起睡,并对母亲提起外婆
    ④心如刀割
    (3)示例:两处都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都写了母亲对儿女深深的爱。
    A处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及神态描写相结合的描写方法,表达了母亲听到“我”呼喊后的紧张、担忧和对女儿深深的关切之情;
    B处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相结合的描写方法,表现了母亲的细心及对儿子的牵挂和关切之情。
    (4)示例:题目中“辜负”的意思是“对不住(别人的好意、期望或帮助)”,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使读者沉浸在悲伤的氛围中;同时“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一个母亲都把自己全部的爱交给了自己的孩子,这种爱也是自私的,母亲在爱自己孩子的时候,辜负了最爱自己的人;以“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为题,表现了“我”对母爱的理解和层层深入的认识,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分析】文章以第三人称角度来叙述,展开对“母爱”的回忆,表现成长过程中对母爱的理解和层层深入的认识。结尾表达了她读懂了母爱之后的释然和激动,以及对妈妈的敬重和深深的感激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ABD.正确。
    C.有误,本文是以第一人称“她”的角度来叙述的,而不是第三人称角度,所以 C 选项不正确。
    故选:C。
    (2)本题考查情节梳理与概括。
    ①根据“时间”是“外婆去世的时候”和“心理/表现”是“暗暗生母亲的气”的提示,找到第②段“母亲的母亲走了,可母亲更多的却似乎不是为亲人的走难过,而是担心她”,可将“情节”概括为:因为母亲对她的担心胜过外婆去世的难过而生气;②根据“时间”是“那天晚上”和“情节”是“感受到母亲的目光,看到母亲拉窗帘,挪步出去”的提示,找到第③段“房门近乎无声关闭的那一刻,她的心软下来,想起她一次次对外婆的承诺,她决定,结束对母亲的冷漠”,可将“心理/表现”概括为:决定结束对母亲的冷漠;③结合“当她发现母亲头顶冒出的白发时,她愣住了。那天晚上,她忽然变得像个小孩子,坚持要母亲和她一起睡”,可以概括出:要求与母亲一起睡,并对母亲提起外婆;④根据“时间”是“初夏的时候”和“情节”是“参加‘心路历程’活动,在最后舍弃了母亲。”的提示,找到第⑥段“初夏的时候,单位组织了一次拓展训练活动,活动有个项目叫心路历程,教练让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手指比喻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在最后一个目标的舍弃中,她万分难过,最终,在教练的一再催促下,猛地将代表母亲的手指压倒下去了,那一刻,她心如刀割”等,可将“心理/表现”概括为:心如刀割。
    (3)本题考查对描写方法的赏析。
    A处“母亲几乎是即刻就推门进来了,眼神里有些慌乱,连声问她:‘怎么了?做噩梦了?’”句中”“母亲几乎是即刻就推门进来了”是动作描写,“几乎”“即刻”等词语写出了母亲听到她招呼自己时的着急,“眼神里有些慌乱”是神态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母亲以为她出了什么问题时的惶恐,“怎么了?做噩梦了”是语言描写,写出了母亲的焦灼和忧虑,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心,体现了母爱的伟大。
    B处“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句中“进来”“挡在窗前”是动作描写,说明母亲怕儿子看到树叶飘落而伤感,“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是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希望儿子消沉的心情能变得好起来,从而体现了母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
    据此可知,两处都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儿女深深的爱。
    (4)本题考查对标题作用的理解。
    内容上,根据第②段和第⑤段等内容可知,文中写母亲在外婆去世时却“没日没夜地守着她,为她担心”,而第⑥段她在心路历程测试到最后一个目标时将代表母亲的手指压倒下去,第⑧段写到“那时,她再也忍不住地泪流满面。无疑,世间最爱母亲的人是外婆,最爱她的人,是母亲。可是,她和母亲一样,都会为了爱自己的孩子辜负最爱自己的人,哪怕那辜负是无意的,是不情愿的。10年以后,做了母亲的她,终于理解了母亲说过的那四个字:爱往下走。每一个女人做了母亲,爱得再伟大也都存着自私,自私到不愿把爱分给他人,只愿全部交给孩子。她,也一样,一样为爱自己最爱的人,负了最爱自己的人”,通过母亲和她的经历,可以理解“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的含义是:每一个母亲都把自己全部的爱交给了自己的孩子;这种爱也是自私的,母亲在爱自己孩子的时候,辜负了最爱自己的人。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结构上,结合②段“外婆去世的时候,她16岁。她爱外婆,外婆走了,她哭到歇斯底里。母亲没日没夜地守着她,为她担心”、⑥段“最终,在教练的一再催促下,猛地将代表母亲的手指压倒下去了。那一刻,她心如刀割”和⑧段“无疑,世间最爱母亲的人是外婆,最爱她的人,是母亲。可是,她和母亲一样,都会为了爱自己的孩子辜负最爱自己的人,哪怕那辜负是无意的,是不情愿的”可知,“重复的辜负”是感情线索,既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也贯穿了了全文的材料。
    答案:
    (1)C
    (2)①因为母亲对她的担心胜过外婆去世的难过而生气;
    ②决定结束对母亲的冷漠;
    ③要求与母亲一起睡,并对母亲提起外婆
    ④心如刀割
    (3)示例:两处都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都写了母亲对儿女深深的爱。
    A处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及神态描写相结合的描写方法,表达了母亲听到“我”呼喊后的紧张、担忧和对女儿深深的关切之情;
    B处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相结合的描写方法,表现了母亲的细心及对儿子的牵挂和关切之情。
    (4)示例:题目中“辜负”的意思是“对不住(别人的好意、期望或帮助)”,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使读者沉浸在悲伤的氛围中;同时“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一个母亲都把自己全部的爱交给了自己的孩子,这种爱也是自私的,母亲在爱自己孩子的时候,辜负了最爱自己的人;以“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为题,表现了“我”对母爱的理解和层层深入的认识,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第三部分作文(共50分)
    11.(50分)作文。
    岁月匆匆,走进了中学,也走进了花一样的季节,站在中学校门前,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思考,少了一份盲从;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偏激;或许也会多了一份烦恼,少了一份快乐;多了一份压力,少了一份轻松,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
    请以“七年级,我多了一份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抓住细节,写出人物的精气神,表达真情实感。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500字以上。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地名。
    【考点】半命题作文.
    【答案】
    七年级,我多了一份责任
    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已经跨入了中学的大门,成为了一名七年级的学生。站在中学校园的操场上,回望过去,我发现自己的行囊里悄然多了一份沉甸甸的东西——责任。
    记得刚进入七年级时,我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对学习没有太多的概念,只知道按照老师和家长的安排去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意识到,我已经不再是那个可以任意妄为的小学生了,我是一名中学生,需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这份责任首先体现在学习上。七年级的课程相比小学更加繁重,我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靠临时抱佛脚来应付考试。我开始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每当看到自己在考试中取得进步,我都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除了学习,我还承担起了更多的家庭责任。我开始学会帮助父母做家务,照顾弟弟妹妹,减轻他们的负担。每当看到父母因为我而露出满意的笑容,我都会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满足。
    此外,我还承担起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我加入了学校的志愿者团队,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每当看到那些因为我们的帮助而露出笑容的人们,我都会感到无比的温暖和自豪。
    七年级的我,多了一份责任,也多了一份成长。这份责任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让我更加珍惜每一天的学习和生活。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成为一个更加优秀、更加有担当的人。
    【分析】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请以“七年级,我多了一份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审题可知,可以补充词语有“思考、成熟、努力、乐观、自信、坚强”等等。七年级,正是一个承上启下,雷雨交加的夏季。做什么都容易放弃,那么我们以“七年级,我多了一份坚持”为题行文,题目中的“我”提示是写自己的;“坚持”是“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即使再难的事情也可以做到”。我们可以记叙自己遇到的一次坚持不懈的故事,要考虑你遇到了怎样的事情,在想要放弃的时候又是如何坚持下来的。文章适合写成记叙文。注意记叙的顺序以及六要素。文末以议论抒情结尾可以升华文章主题。
    【解答】
    七年级,我多了一份责任
    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已经跨入了中学的大门,成为了一名七年级的学生。站在中学校园的操场上,回望过去,我发现自己的行囊里悄然多了一份沉甸甸的东西——责任。
    记得刚进入七年级时,我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对学习没有太多的概念,只知道按照老师和家长的安排去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意识到,我已经不再是那个可以任意妄为的小学生了,我是一名中学生,需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这份责任首先体现在学习上。七年级的课程相比小学更加繁重,我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靠临时抱佛脚来应付考试。我开始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每当看到自己在考试中取得进步,我都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除了学习,我还承担起了更多的家庭责任。我开始学会帮助父母做家务,照顾弟弟妹妹,减轻他们的负担。每当看到父母因为我而露出满意的笑容,我都会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满足。
    此外,我还承担起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我加入了学校的志愿者团队,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每当看到那些因为我们的帮助而露出笑容的人们,我都会感到无比的温暖和自豪。
    七年级的我,多了一份责任,也多了一份成长。这份责任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让我更加珍惜每一天的学习和生活。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成为一个更加优秀、更加有担当的人。
    12.(4分)下面是某同学在阅读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后做的读书卡,请补全相关内容。
    【考点】《朝花夕拾》;名著人物.
    【答案】①敬重、感激、怀念
    ②陈莲河
    ③藤野先生
    ④敬重、感激
    【分析】《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解答】本题考查名著人物。
    ①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她虽然有一些缺点,但心地善良,对鲁迅也很关爱,她给鲁迅买来了心心念念的《山海经》。鲁迅对长妈妈有着深厚的感情,在长妈妈去世后,鲁迅怀着敬重、感激和怀念之情写下“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所以①处应填“敬重、感激、怀念”。
    ②在《父亲的病》中,鲁迅描写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其中陈莲河就是这样一位庸医,他开出的药方十分奇特,如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等,鲁迅对他是记恨的态度,所以②处应填“陈莲河”。
    ③④在《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老师,藤野先生担心鲁迅因为中国人敬重鬼而不肯解剖尸体,藤野先生对鲁迅是关心、尊重、没有民族偏见的,鲁迅对藤野先生是敬重、感激的。所以③处应填“藤野先生”,④处应填“敬重、感激”。
    答案:
    ①敬重、感激、怀念
    ②陈莲河
    ③藤野先生
    ④敬重、感激
    13.(4分)有人评价:“《朝花夕拾》一方面以儿童的视角追忆往昔,一方面又以成人的眼光审视过去。”请参照示例的形式,从供选篇目中任选一篇,结合文章内容写下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供选篇目:《五猖会》《狗•猫•鼠》
    示例:
    《琐记》一文中,作者一方面以儿童的视角回忆了衍太太对孩子们的种种“好”,如鼓励孩子们吃冰、打旋等;另一方面又以成人的眼光加以审视,发现衍太太其实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心术不正的妇人。
    【考点】《朝花夕拾》;名著情节.
    【答案】示例一:《五猖会》一文中,一方面以儿童的视角写“我”儿时盼望看五猖会的急切与兴奋,以及被父亲强迫背书时的失落和苦恼;另一方面又以成人的眼光加以审视,批判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抑和摧残。
    示例二:《狗•猫•鼠》一文中,一方面以儿童的视角追忆童年时期“我”的小隐鼠遭受摧残的经历,交代了“我”仇视猫的原因;另一方面又以成人的眼光加以审视,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以及对当权者的讽刺和憎恨。
    【分析】《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解答】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知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在这本书中,多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事情。根据题目要求,分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分别解读这两部作品。
    示例1:《五猖会》中以儿童的视角讲述作者想要去看五猖会,结果被父亲要求背书,而感觉到的难受;但是同时从成人视角,又看到了对于当时封建家长制的一种批判,全家的人都需要在这样的家长的威严之下生活,父亲说让作者背书,其他的人都必须等待,这是能够看出来封建家长制的那种绝对的权威的;
    示例2:《狗•猫•鼠》中是以儿童的视角,讲述自己童年所养的老鼠死亡的一种同情,当然还有从成人视角,对于像猫那样的人的一种厌恶,因为她谄媚和恩将仇报,在文章中,作者有表现出对于这一类人的批判之情,而这正是从成人的视角可以看出来的。
    答案:
    示例一:《五猖会》一文中,一方面以儿童的视角写“我”儿时盼望看五猖会的急切与兴奋,以及被父亲强迫背书时的失落和苦恼;另一方面又以成人的眼光加以审视,批判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抑和摧残。
    示例二:《狗•猫•鼠》一文中,一方面以儿童的视角追忆童年时期“我”的小隐鼠遭受摧残的经历,交代了“我”仇视猫的原因;另一方面又以成人的眼光加以审视,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以及对当权者的讽刺和憎恨名言警句
    君子之交淡如水
    成语故事
    伯牙绝弦


    诗句
    批注
    出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飘忽不定,惹人伤感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① , 。
    蕴含悲叹,令人感慨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② , 。
    竞相绽放,寄托深情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朝代
    思想文化
    汉服变化特点

    汉朝时期
    儒家思想为正统,兼收西域民族文化
    以深衣为服饰主流,服饰质料乃至图文融入多民族的文化服饰的种类和式样更加丰富。

    魏晋时期
    独立人格和自觉精神得到发展
    追求繁华、奢丽的风格,宽衣博带是这时期的流行服饰。衣式为大袖翩翩,饰带层叠,表现出飘然若仙的风格。
    唐朝时期
    多元文化共存
    兼容并蓄,广采博收,出现了大袖衫、圆领澜衫、翻领对襟等多种装款。服饰图案也趋于丰满、华美。
    宋朝时期
    推行“程朱理学”禁锢人性
    延续唐朝的款式特点,但变得简洁质朴。女装更是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
    明朝时期
    重塑汉族礼仪
    上采周汉,下取唐宋,去除元朝服制,全面恢复汉族服饰特点是宽大简洁,后期出现使用钮扣代替带结等新款式。
    时间
    情节
    心理/表现
    外婆去世的时候

    暗暗生母亲的气
    那天晚上
    感受到母亲的目光,看到母亲拉窗帘,挪步出去

    高三最后几个月的一个晚上

    与母亲重归于好,变得快乐明媚
    初夏的时候
    参加“心路历程”活动,在最后舍弃了母亲。

    原文内容
    人物
    情感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长妈妈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

    记恨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


    名言警句
    君子之交淡如水
    成语故事
    伯牙绝弦
    ① 上交不谄,下文不骄,则可以有为矣。
    ② 管鲍之交
    诗句
    批注
    出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飘忽不定,惹人伤感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① 正是江南好风景 , 落花时节又逢君 。
    蕴含悲叹,令人感慨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② 遥怜故园菊 , 应傍战场开 。
    竞相绽放,寄托深情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朝代
    思想文化
    汉服变化特点

    汉朝时期
    儒家思想为正统,兼收西域民族文化
    以深衣为服饰主流,服饰质料乃至图文融入多民族的文化服饰的种类和式样更加丰富。

    魏晋时期
    独立人格和自觉精神得到发展
    追求繁华、奢丽的风格,宽衣博带是这时期的流行服饰。衣式为大袖翩翩,饰带层叠,表现出飘然若仙的风格。
    唐朝时期
    多元文化共存
    兼容并蓄,广采博收,出现了大袖衫、圆领澜衫、翻领对襟等多种装款。服饰图案也趋于丰满、华美。
    宋朝时期
    推行“程朱理学”禁锢人性
    延续唐朝的款式特点,但变得简洁质朴。女装更是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
    明朝时期
    重塑汉族礼仪
    上采周汉,下取唐宋,去除元朝服制,全面恢复汉族服饰特点是宽大简洁,后期出现使用钮扣代替带结等新款式。
    时间
    情节
    心理/表现
    外婆去世的时候
    ① 因为母亲对她的担心胜过外婆去世的难过而生气
    暗暗生母亲的气
    那天晚上
    感受到母亲的目光,看到母亲拉窗帘,挪步出去
    ② 决定结束对母亲的冷漠
    高三最后几个月的一个晚上
    ③ 要求与母亲一起睡,并对母亲提起外婆
    与母亲重归于好,变得快乐明媚
    初夏的时候
    参加“心路历程”活动,在最后舍弃了母亲。
    ④ 心如刀割
    原文内容
    人物
    情感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长妈妈
    ① 敬重、感激、怀念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
    ② 陈莲河
    记恨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
    ③ 藤野先生
    ④ 敬重、感激

    相关试卷

    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默写,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文本,完成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第九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第九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默写,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阅读以下材料,完成问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语文试题,共8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