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原卷版).docx
    • 解析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原卷版)第1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原卷版)第2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原卷版)第3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文件包含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外液是一种类似于海水的盐溶液
    B. 肌肉组织的细胞内液中CO2浓度大于组织液
    C. 人的体温会因年龄的不同而存在巨大差异
    D. 骨骼肌细胞的细胞膜是细胞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
    【答案】C
    【解析】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A、人体的细胞外液含有多种无机盐,类似于海水,A正确;
    B、细胞呼吸产生CO2,CO2的过膜方式为自由扩散,因此肌肉组织中,细胞内液中CO2浓度大于组织液,B正确;
    C、人的体温会因年龄的不同而存在微小差异,C错误;
    D、骨骼肌细胞的细胞膜是细胞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D正确。
    故选C。
    2. 下列关于神经中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某人因撞击损伤了脑干部位可导致心跳骤停
    B. CO2能够刺激下丘脑中的呼吸中枢,调节呼吸运动
    C. 引起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D. 若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敲击其膝盖,将无法产生膝跳反射与感觉
    【答案】A
    【解析】
    【分析】1、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2、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构成;
    3、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叫作非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叫作条件反射。
    【详解】A、脑干是呼吸和心跳的中枢,若某人因撞击损伤了脑干部位可导致心跳骤停,A正确;
    B、CO2可以作为化学信号刺激脑干的化学感受器,脑干是呼吸和心跳的中枢,B错误;
    C、引起缩手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脊髓是生命活动的低级中枢,属于中枢神经系统,C错误;
    D、膝跳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因此该病人敲击膝盖会有膝跳反射,但是与大脑的连接中断,因此无法产生感觉,D错误。
    故选A。
    3. 优甲乐(左甲状腺素钠)是一种甲状腺激素类药物,其适用症说明(部分)如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适用症】适用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长期替代治疗,也可用于甲状腺癌手术后的抑制及替代治疗,对乳腺癌、卵巢癌也有一定的疗效。
    A. 下丘脑或垂体的病变可能会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
    B. 甲状腺完全切除的患者应根据环境变化适当调整优甲乐剂量
    C. 切除甲状腺的患者手术后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
    D. 优甲乐对乳腺癌、卵巢癌的疗效可能与其能改善下丘脑和垂体功能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详解】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分泌的,其靶细胞是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因此,下丘脑或垂体的病变可能会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A正确;
    B、优甲乐是一种甲状腺激素类药物,甲状腺完全切除的患者不能分泌甲状腺激素,所以应根据环境变化适当调整优甲乐剂量,B正确;
    C、切除甲状腺的患者手术后,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调节作用减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C错误;
    D、优甲乐是一种甲状腺激素类药物,由于甲状腺激素具有负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所以优甲乐对乳腺癌、卵巢癌的疗效可能与其能改善下丘脑和垂体功能有关,D正确。
    故选C。
    4. 下列关于人体内分泌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激素微量高效是因为其与受体结合后能长期持续发挥作用
    B. 垂体细胞具有甲状腺激素受体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
    C. 肾上腺素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分级调节
    D. 寒冷状态下甲状腺激素催化新陈代谢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稳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详解】A、激素与受体结合后,一经起作用后就会被灭活,A错误;
    B、垂体细胞受到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调节,也受到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的反馈调节,故垂体细胞具有甲状腺激素受体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B正确;
    C、下丘脑和垂体可对肾上腺皮质进行分级调节,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不受下丘脑垂体的分级调节,C错误;
    D、甲状腺激素为激素,激素具有调节作用,不具有催化作用,D错误。
    故选B。
    5. 水平衡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机体出汗可以排出部分水分,有利于散热
    B. 水参与并促进物质代谢,有利于保障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C. 人每天摄入和排出适量的水分,有利于维持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D. 正常机体排尿除了排出部分水分外,还可以排出尿素、葡萄糖等代谢废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水平衡对于人体至关重要。人体通过出汗、排尿等方式排出水分,同时也排出一些代谢废物。内环境的渗透压稳定需要水的摄入和排出保持平衡,水还在物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
    【详解】A、机体出汗时,水分蒸发会带走热量,从而有利于散热,A正确;
    B、水参与许多化学反应,促进物质代谢,对保障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有重要意义,B正确;
    C、当摄入和排出的水量合适时,身体里细胞周围液体的浓度就会稳定,这就是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如果摄入或排出的水过多或过少,就会打破这个平衡,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C正确;
    D、正常机体排尿可以排出部分水分、尿素等代谢废物,但葡萄糖一般不会出现在尿液中,除非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D错误。
    故选D。
    6. Ⅰ型干扰素具有抑制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等多种作用,是一类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疾病的细胞因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Ⅰ型干扰素可用于治疗肿瘤和病毒感染性疾病
    B. 细胞因子能促进T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分裂、分化
    C. 细胞因子与神经递质、激素都属于信号分子,他们的受体结构相同
    D. 干扰素、抗体、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三者发挥相同的免疫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1)免疫器官:淋巴结、胸腺、脾、骨髓、扁桃体等;(2)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B细胞则在骨髓中发育成熟;(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
    【详解】A、Ⅰ型干扰素具有抑制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等多种作用,可用于治疗肿瘤和病毒感染性疾病,A正确;
    B、细胞因子能促进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分裂、分化,浆细胞高度分化,不能分裂、分化,B错误;
    C、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不同的信号结合的受体分子不相同,C错误;
    D、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干扰素(如:Ⅰ型干扰素)具有抑制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等多种作用,溶菌酶具有消化细菌细胞壁的作用,三者发挥不相同的免疫作用,D错误。
    故选A。
    7. 下列关系图中,a、b、c、d、e、f分别所代表的生物学概念正确的是( )
    A. 体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液、血红蛋白
    B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脑、脊髓、言语区
    C. 神经元、突起、胞体、树突、轴突、突触小体
    D.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等、B细胞、T细胞、浆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中的概念图为a包含b和c,b包含d和e,e包含f,据此分析各选项中的包含关系。
    【详解】A、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组成,血液不属于细胞外液,A错误;
    B、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而言语区位于大脑皮层,若e是脊髓,脊髓中没有言语区,B错误;
    C、神经元有突起和胞体构成,突起包括轴突和树突,突触小体是轴突末梢膨大的部分,e轴突,f是突触小体,C正确;
    D、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与树突状细胞等,淋巴细胞又包括B细胞、T细胞,浆细胞是由B细胞分裂分化形成,若e是T细胞,则f不能是浆细胞,D错误。
    故选C。
    8. 下列关于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第一个发现的动物激素是促胰液素,由沃泰默通过动物实验发现
    B. 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证明了胰液的分泌只存在化学调节而不存在神经调节
    C. 班廷和贝斯特运用“结扎法”解决了之前众科学家提取胰岛素收效甚微的问题
    D. 科学家坎农提出稳态的概念,他认为内环境保持稳定主要是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1、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具体表现是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激素,由小肠黏膜细胞分泌;其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
    【详解】A、第一个发现的动物激素是促胰液素,但促胰液素不是由沃泰默发现的,而是由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的,A错误;
    B、斯他林和贝利斯实验证明了胰液的分泌存在化学调节,但不能说明不存在神经调节,B错误;
    C、班廷和贝斯特先将狗的胰管结扎,造成胰腺萎缩,再摘除另一只狗的胰腺,造成糖尿病;再从结扎的狗身上取出萎缩得只剩下胰岛的胰腺做成提取液,注入患糖尿病的狗身上,患糖尿病的狗的血糖迅速下降,证实了胰岛分泌胰岛素。班廷和贝斯特运用“结扎法”解决了之前众科学家提取胰岛素收效甚微的问题,C正确;
    D、科学家坎农提出稳态的概念,他认为内环境保持稳定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错误。
    故选C。
    9. 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行是我们保持健康的基础。若免疫系统功能过弱,如免疫缺陷病,会导致人体容易被病原体感染; 若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成分发起攻击,则会患自身免疫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对病情严重的自身免疫病患者可以使用免疫增强疗法进行治疗
    B. 艾滋病属于一种免疫缺陷病,艾滋病病毒的感染会直接导致个体死亡
    C.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过敏反应等都属于自身免疫病
    D. 胸腺发育不全属于免疫缺陷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明显低于正常水平
    【答案】D
    【解析】
    【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2)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如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详解】A、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成分,所以如果使用免疫增强疗法增强免疫力后,反而会加重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的攻击,从而加重病情,A错误;
    B、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的一种,艾滋病病毒的感染不会直接导致患者死亡,但会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患者往往死于严重的感染或者恶性肿瘤,B错误;
    C、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但过敏反应不属于自身免疫病,C错误;
    D、胸腺发育不全属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胸腺是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T 细胞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密切相关,所以胸腺发育不全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明显低于正常水平,D正确。
    故选D。
    10.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B. 脱落酸可促进叶片的衰老脱落、气孔的开放和种子休眠
    C. 特定内分泌器官分泌的油菜素内酯可促进叶细胞的扩展
    D. 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芽的分化、侧枝发育、叶绿素的合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1、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2、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促进花粉管的生长、种子萌发等。
    【详解】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顶芽合成的生长素不断向侧芽运输,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的生长,A错误;
    B、脱落酸可促进叶片的衰老脱落、气孔的关闭和种子休眠,B错误;
    C、油菜素内酯是一种植物激素,是在植物体内一定部位产生,没有专门的器官分泌,C错误;
    D、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芽的分化、侧枝发育、促进叶绿素的合成,D正确。
    故选D。
    11. 胃大部分切除的胃肠吻合术患者常会出现滋养性血糖过低症。如图是给正常人(Ⅰ组)、滋养性血糖过低症患者(Ⅱ组)和胰岛B细胞瘤性血糖过低症患者(Ⅲ组)口服75g葡萄糖后的血糖浓度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胰高血糖素是人体内唯一能够升高血糖激素
    B. 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进入靶细胞,促进葡萄糖在细胞内的氧化分解
    C. Ⅱ组口服葡萄糖后血糖升高快于Ⅰ组的原因可能是进食后葡萄糖迅速进入小肠
    D. Ⅲ组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范围的原因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都较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功能分别是: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相互抗衡,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详解】A、人体内能够升高血糖的激素除了胰高血糖素之外,还有肾上腺素,A错误;
    B、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与靶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B错误;
    C、Ⅱ组口服葡萄糖后血糖升高快于Ⅰ组的原因可能是进食后葡萄糖能够迅速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并进入血液,C正确;
    D、Ⅲ组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范围的原因可能是胰岛素分泌增加,D错误。
    故选C。
    12. 如图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
    B. b中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通过琼脂片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C. 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
    D. 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a由于尖端被玻璃片隔开,单侧光无法使生长素跨过玻璃片横向运输到背光侧,故尖端两侧生长素向下运输分布均匀,直立生长。图b单侧光使生长素在尖端横向运输到背光侧,生长素可以透过琼脂块向下运输,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于向光侧,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故b向光弯曲生长。c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单侧光一侧,生长素集中向下运输分布在向光侧,向光侧生长快,故背光弯曲生长。图d中固定植株,旋转纸盒,则植株尖端右侧可间断的接受光照,会使生长素在尖端左侧分布较多,故弯向右侧生长,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光只能从开口进入,因此植株弯向纸盒开口方向生长。
    【详解】A、a中由于生长素不能透过玻璃片,故a直立生长,A错误;
    B、生长素通过琼脂片的方式属于扩散,不属于主动运输,B错误;
    C、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则只有纸盒开口转向单侧光一侧,才能使尖端右侧接受光照,使左侧生长素分布较多,植株向右侧弯曲生长,C错误;
    D、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光只能从开口进入,且只能照射到朝向开口一侧的尖端,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因此植株弯向纸盒开口方向生长,D正确。
    故选D。
    13. 下列各选项与图示模型不相符的是( )
    A. 若X表示血浆中血糖含量,则①可代表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
    B. 若X表示垂体,则②可代表甲状腺激素
    C. 若X表示人的体温,则①可代表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D. 若X表示细胞外液渗透压,则②可代表抗利尿激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1、在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浓度,而具有拮抗作用;肾上腺素在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而共同作用使血糖升高。
    2、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3、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详解】A、因为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下降,若X表示血糖含量,①可促进血糖升高,所以①不能代表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而是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升高,A错误;
    B、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激素,若X表示垂体,则②可代表甲状腺激素,B正确;
    C、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可增加产热,若X表示人的体温,则①可代表骨骼肌不自主战栗,C正确:
    D、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若X表示细胞外液渗透压,则②可代表抗利尿激素,D正确。
    故选A。
    14. 为了验证生长素的运输方向,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玉米胚芽鞘、琼脂块和14C-IAA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前应充分浸泡胚芽鞘片段,排除内源性激素对结果的干扰
    B. 单侧光照射下,①中受体块左右两侧14C-IAA的含量差异显著
    C. ①②对照,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不受重力作用的影响
    D. ①③对照,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是燕麦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详解】A、本实验运用同位素标记法标记IAA,不需要排除内源性激素干扰,A错误;
    B、图中①不含有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分布不受单侧光照射影响,①中受体块左右两侧14C-IAA的含量不显著,B错误;
    C、①②的自变量是供体块放置的位置,②中受体块不会出现14C;②③的实验结果可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不受重力作用的影响,C错误;
    D、①③的自变量为形态学上下端的位置,两者对照,可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进行极性运输,即生长素在胚芽鞘中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D正确。
    故选D。
    15. 下列关于免疫学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卡介苗是预防肺结核的疫苗B. 疫苗通常是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C. HLA必须完全相同才可以进行器官移植D. 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上的应用包括免疫预防、免疫诊断,免疫治疗
    【答案】C
    【解析】
    【分析】免疫学应用分为免疫预防、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等,主要包括:疫苗的应用,疾病的临床检测和科学研究,器官移植等。
    【详解】A、卡介苗是预防肺结核的疫苗,接种卡介苗可预防肺结核,A正确;
    B、通常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疫苗,B正确;
    C、只要供体和受体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C错误;
    D、免疫学应用分为免疫预防、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等,主要包括:疫苗的应用,疾病的临床检测和科学研究,器官移植等,D正确。
    故选C。
    16. 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激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B. 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通过体液只运送至靶细胞
    C. 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通过反馈调节维持含量的动态平衡
    D. 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的结构,也不起催化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A.激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A正确;
    B.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通过体液运送至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靶细胞,B错误;
    C.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通过反馈调节维持含量的动态平衡,C正确;
    D.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的结构,也不起催化作用,只起调节作用,D正确。
    故选B。
    17.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出现炎症反应时,损伤或濒死细胞释放出ATP 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P2X7受体,促进靶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加剧炎症反应并产生剧烈疼痛。一种纳米抗体可以较好地缓解疼痛,其作用机理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TP 可作为信息分子对炎症反应进行负反馈调节
    B. 巨噬细胞可作为靶细胞分泌抗体加剧炎症反应
    C. 纳米抗体的形成涉及到磷酸二酯键、二硫键等的断裂
    D. 纳米抗体可能与ATP 争夺P2X7受体,防止炎症反应加剧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炎症状态下,损伤或濒死细胞可释放大量ATP到细胞外,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P2X7受体,促进靶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加剧炎症反应并产生剧烈疼痛,因此 ATP 可作为信息分子对炎症反应进行正反馈调节,A错误;
    B、巨噬细胞不能分泌抗体,,B错误;
    C、纳米抗体是抗体碎片化处理得到,因此可能是多肽,可能涉及肽键、二硫键等的断裂,C错误;
    D、据图可知,纳米抗体与ATP都能与P2X7受体结合,故纳米抗体的作用机理是与ATP争夺P2X7受体,抑制细胞因子的合成和分泌,从而阻止炎症的发生,D正确。
    故选D。
    18. 下图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通过①~④等信息分子相互作用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中信息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
    B. 图中的信息分子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C. ①包括甲状腺激素,它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D. ④是细胞因子,都是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示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该调节网络的协调配合共同实现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图中神经系统分泌神经递质、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免疫系统分泌淋巴因子参与内环境稳态调节。图中①是甲状腺激素等,②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③是乙酰胆碱等,④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详解】A、图中①是甲状腺激素等,②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③是乙酰胆碱等,④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A正确;
    B、图中①是甲状腺激素等,②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③是乙酰胆碱等,④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
    C、①包括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具有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等作用,它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C正确;
    D、细胞因子不是由内分泌系统分泌的,④不是细胞因子,D错误。
    故选D。
    19. 研究人员把生理状况相同的水稻的根用不同强度的单侧光照射相同时间后,生长状况如图1所示,黑暗、弱光,强光条件下测得的α分别为0°、17.5°、35.5°。已知光照不会影响生长素的合成,研究人员测定不同处理后根尖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与弱光相比,强光对生长素在根尖的分布影响程度更大
    B. 由图1可知,水稻根具有背光生长的特性,该特性是因为单侧光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C. 由图2结果知,水稻根向光侧生长素含量变化并不仅仅与生长素运输有关
    D. 水稻根在单侧光照射后的生长状况可能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度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是探究单侧光对根生长的影响,黑暗组为对照组,弱光和强光组为实验组。分析图2可知,黑暗条件下,根向光侧和背光侧生长素含量相同,弱光和强光条件下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于向光侧,且向光侧生长素的减少量大于背光侧生长素的增加量,强光条件下的差异略大于弱光条件下。
    【详解】A、根据弯曲角度可知,与弱光相比,强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更大,A正确;
    B、由图1可知,水稻根具有背光生长的特性,该特性是因为单侧光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B错误;
    C、分析图2可知,黑暗条件下两侧生长素的总量为700ng·g-1,而弱光、强光条件下生长素的总量分别为539.8ng·g-1(138.2+401.6)、506.6ng·g-1(92.2+414.4),推测单侧光可能引起向光侧生长素的分解;弱光、强光条件下背光侧生长素的含量分别为401.6ng·g-1、414.4ng·g-1,均大于黑暗条件下的一侧生长素含量350ng·g-1,故推知单侧光引起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部分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故水稻根向光侧生长素含量下降与两方面有关(单侧光可能引起向光侧生长素的分解、单侧光引起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C正确;
    D、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即较低浓度时促进生长,较高浓度时抑制生长,生长素作用的发挥,因器官种类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根和茎相比,对生长素更敏感的是根,即水稻根在单侧光照射后的生长状况可能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有关,D正确。
    故选B。
    20. 研究表明渐冻症的发病机理之一是谷氨酸在神经细胞之间堆积,造成神经细胞损伤。患者的大脑、脑干和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到损害,导致肌肉逐渐萎缩,功能减退,但患者感觉和思维活动正常。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患者的传入神经元受损,影响神经递质释放导致肢体肌肉功能逐渐丧失
    B. 神经细胞间谷氨酸堆积,过度刺激受体,导致神经元过度激活而损伤
    C. 患者肠胃蠕动减慢,消化能力降低可能与交感神经等外周神经受损有关
    D. 患者逐渐吐字不清,主要原因是大脑皮层中语言中枢“H区”受损
    【答案】B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电信号)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化学信号),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A、由题意可知,患者所有感觉和思维活动等完全正常,故可知体内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是正常的,A错误;
    B、据题干信息可知,渐冻症的发病机理之一是谷氨酸在神经细胞之间堆积,谷氨酸是兴奋性递质,谷氨酸堆积,过度刺激受体,导致神经元过度激活而损伤,B正确;
    C、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肠胃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副交感的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肠胃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患者肠胃蠕动减慢,消化能力降低可能与副交感神经等外周神经受损有关,C错误;
    D、若受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由于H区是听觉性语言中枢,故H区受损,能说话,但不能听懂别人的话,题干中渐冻症是大脑、脑干和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受到损害,导致肌肉逐渐萎缩,患者逐渐吐字不清,主要原因不是神经中枢(比如语言中枢“H区”)受损,D错误。
    故选B。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道小题,每题3分,共15分。少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
    21. 如图是人体内雄激素的分级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运动员大量服用雄激素,可能导致器官甲萎缩
    B. 器官乙是下丘脑,激素c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C. 雄激素属于磷脂类物质,其合成与内质网有关
    D. 激素a和激素b对器官丙的作用表现为相抗衡
    【答案】AD
    【解析】
    【分析】1、据图分析可知,器官乙表示下丘脑,器官丙表示垂体,器官甲表示性腺,激素b表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c表示促性腺激素,激素a表示雄性激素。
    2、雄性激素的分泌调节过程是:下丘脑可以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促进性腺分泌雄性激素增加,血液中雄性激素增加后通过负反馈调节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使二者分泌减少。
    【详解】A、运动员大量服用雄性激素,通过反馈调节会使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导致甲(睾丸)萎缩,A正确;
    B、下丘脑可以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促进性腺分泌雄性激素增加,血液中雄性激素增加后通过负反馈调节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使二者分泌减少。因此器官乙是下丘脑,器官丙为垂体,器官甲为睾丸,激素b表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c表示促性腺激素,激素a表示雄性激素,B错误;
    C、雄激素属于固醇类物质,其合成与内质网有关,C错误;
    D、激素b促进器官丙分泌激素c,而激素a负反馈调节抑制器官丙分泌激素c,所以激素a和激素b对器官丙的作用表现为相抗衡,D正确。
    故选AD。
    22. 烧伤、创伤等伤口处常因铜绿假单胞菌(Pa)而导致感染。在Pa感染部位可检出大量丝状噬菌体(f),f侵染Pa并随Pa的分裂传递给子细菌,但f的增殖和释放不引起Pa的裂解。研究者将等量的无f侵染的Pa菌株(P)和被f侵染的Pa菌株(P1)分别接种于小鼠伤口,结果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由此可见,f能够促进Pa引起的伤口感染
    B. 伤口处更易感染,说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在抵抗病原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C. 受伤前给小鼠注射f的表面蛋白,可能降低P1造成的伤口感染率
    D. 被f侵染的Pa菌株可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并被其裂解
    【答案】BD
    【解析】
    【分析】1、免疫系统:①免疫器官:骨髓、胸腺等。②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其中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③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2、免疫系统三大功能:①免疫防御,针对外来抗原性异物,如各种病原体。②免疫自稳,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③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
    3、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等;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特异性免疫,也即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详解】A、由图可知,P1的伤口感染率在各个组均比P组高,说明f能够促进Pa 引起的伤口感染,A正确;
    B、人体皮肤、黏膜组成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小鼠伤口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伤口处更易感染说明人体第一道防线在抵抗病原体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一道防线为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
    C、受伤前给小鼠注射f 的表面蛋白,使小鼠产生对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可能降低P1造成的伤口感染率,C正确;
    D、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的是小鼠本身被寄生的细胞,D错误。
    故选BD。
    23.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生物学上将细胞外与膜受体结合的信号分子称为第一信使,由其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则称为第二信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中的第一信使都是大分子物质,突触小泡释放的物质为第二信使
    B. 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会导致Na+通过协助扩散内流
    C. 细胞进行胞吞过程中,可能需要胞外的信号分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
    D. 人的胰岛细胞和腺泡细胞表面的膜受体不同,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
    【答案】BCD
    【解析】
    【分析】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糖被,它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第一信使即细胞外信号,根据胞外信号的特点及作用方式,化学信号分子可分为激素、神经递质和局部化学介质这三种类型。
    【详解】A、内环境中的第一信使不都是大分子物质,比如一些小分子神经递质也可以是第一信使,突触小泡释放的物质通常是第一信使,A错误;
    B、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会导致Na+通过协助扩散内流,从而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
    C、细胞进行胞吞过程中,可能需要胞外的信号分子与细胞膜受体结合,传递信息,C正确;
    D、人的胰岛细胞和腺泡细胞表面的膜受体不同,这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不同细胞合成了不同的受体蛋白,D正确。
    故选BCD。
    24. 图是吲哚乙酸(IAA)诱导豌豆茎切段伸长生长的典型剂量反应曲线,图中将对照组(不加IAA)的伸长生长设为“0”。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M点对应的IAA浓度下,切段不发生伸长生长
    B. IAA对切段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与IAA的浓度呈正相关
    C. IAA浓度高于10-4 ml/L后,随着浓度升高,其抑制切段伸长生长的作用越来越弱
    D. 不同浓度的IAA对切段伸长生长的作用可能相同
    【答案】ABC
    【解析】
    【分析】生长素作用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最后是茎。
    【详解】A、由曲线可知,在M点对应的IAA浓度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但由于存在内源生长素,此时切段也会生长,A错误;
    B、据图分析,IAA浓度在10-7ml/L至10-5ml/L之间,随IAA浓度的增加,促进伸长生长的作用增强,IAA浓度在10-5ml/L至10-3ml/L之间,随IAA浓度的增加,促进伸长生长的作用减弱,IAA浓度大于10-3ml/L时,抑制伸长生长,B错误;
    C、由曲线可知,IAA浓度高于10-4ml/L后,随着浓度升高,先促进生长后抑制生长,C错误;
    D、在最适浓度(10-5ml/L)左右,不同浓度的IAA对切段伸长生长的作用可能相同,D正确。
    故选ABC。
    25. 用离体枪乌贼巨大神经元为材料进行实验,得到以下结果,图甲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图乙表示神经冲动传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c段和③~⑤段Na+通道开放,神经纤维膜内外Na+浓度差减小
    B. 图乙中的神经冲动沿轴突自左向右传导
    C. ②、④处,细胞膜内外侧Na+、K+浓度均相等
    D. 若本实验在高K+环境中进行,则a会下移
    【答案】CD
    【解析】
    【分析】1、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动作电位)。
    2、图甲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图乙表示动作电位传导。
    【详解】A、a~c段和③~⑤段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Na+通道开放,Na+内流进入细胞,导致神经纤维受刺激部位膜内外Na+浓度差减小,A正确;
    B、结合图示箭头方向可知,乙图中的神经冲动沿轴突自左向右传导,B正确;
    C、②、④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但整个细胞膜外侧钠离子仍高于细胞膜内侧,钾离子相反,C错误;
    D、a点和e点是静息电位的峰值,静息电位的峰值与细胞内外的钾离子浓度差有关,若本实验在高K+环境中进行,则细胞内外的钾离子浓度差减小,则a、e会上升,D错误。
    故选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道小题,共55分)
    26. 剧烈运动时,人体大量出汗,同时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此时需要通过神经、体液等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请参照表中内容完成下表:
    【答案】 ①. 血糖 ②. 促甲状腺素 ③. 缓冲物质 ④. 汗腺 ⑤. 肝糖原分解,加速体内非糖物质的转化 ⑥. 醛固酮 ⑦. 中枢神经系统 ⑧. 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解析】
    【分析】1、人体内血糖浓度降低时,一方面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加速体内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农度升高;另一方面血糖浓度降低,刺激下丘脑的某一区域兴奋,通过相关的神经作用于胰岛A细胞以及肾上腺等,再次引起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
    2、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如果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反过来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即存在反馈调节,维持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的稳定。
    【详解】①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加速体内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农度升高;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血糖调节还受神经系统的调节,所以信号分子是胰岛素、神经递质和血糖。
    ②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在体温调节过程中,相关神经兴奋后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释放,所以甲状腺细胞的信号分子是神经递质和促甲状腺激素。
    ③乳酸可以和缓冲物质(碳酸氢钠或HCO3-)反应,维持pH稳定。
    ④剧烈运动时,皮肤中的热觉感受器兴奋,该兴奋传递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汗腺细胞,使汗液的分泌增多,从而增加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恒定。
    在炎热的环境中时,皮肤中的热觉感受器兴奋,该兴奋传递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而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和肾上腺等腺体的分泌,最终使皮肤的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多,也使汗液的分泌增多等,从而增加散热。由此可见,体温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⑤胰岛A细胞产生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加速体内非糖物质的转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
    ⑥肾上腺皮质细胞产生醛固酮,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平衡。
    ⑦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例如,肾上腺髓质受交感神经支配,当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它们作用于靶细胞,使靶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
    ⑧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人在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表现为头晕、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27. 下图甲为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模式图,乙、丙分别为反射弧中局部结构的放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属于效应器的是_____(填字母),效应器指的是_____。
    (2)给予图甲中③处一个适宜强度的刺激,该刺激引起的A和B两个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是A_____,B____(答出偏转方向,偏转后再恢复原位属于一次偏转)。
    (3)图乙中,细胞膜外的电流方向为_____(填“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
    (4)图丙中③表示_____,发挥作用后会_____。图中_____(填数字)构成突触,兴奋经过突触时,信号传递形式为_____。
    【答案】(1) ①. e ②.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2) ①. 不偏转 ②. 先向右偏转一次,再向左偏转一次
    (3)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
    (4) ①. 神经递质 ②. 分解或回收 ③. ④⑤⑦ ④.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甲是反射弧的结构组成,其中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e是效应器;图乙是传出神经在静息状态和动作状态膜两侧的电位情况的放大;图丙是突触结构图,其中①是线粒体、②是突触小泡、③是神经递质、④是突触前膜、⑤是突触间隙、⑥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⑦是突触后膜。
    【小问1详解】
    据图甲中突触的形态可知,效应器是e;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小问2详解】
    给予图甲中③处一个适宜强度的刺激,由于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故兴奋不能传递到A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因此A电表不发生偏转,可以传至电流表B右侧和左侧,因此电流表B先向右偏转一次,再向左偏转一次。
    【小问3详解】
    图乙中,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细胞膜内的电流方向为由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细胞膜外的电流方向为由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
    【小问4详解】
    图丙中③表示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分解或回收,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对应图中的④突触前膜、⑤突触间隙和⑦突触后膜,兴奋经过突触时,信号传递形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8. 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控简图,图1中大写字母表示相应器官,小写字母表示相应物质,数字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C是_____(填器官)。若某患者出现了精神萎靡、活动减少等症状,说明该患者体内_____(填激素)减少。
    (2)图1中激素a的分泌_____(是或不是)通过分级调节来实现的? 分级调节的意义是_____。
    (3)研究发现,迷走神经和抗利尿激素均参与了人体尿量的调节,如刺激迷走神经会导致其尿量增多。抗利尿激素(ADH)可调节_____细胞对水分的重吸收的机理如图2所示。饮水不足导致_____升高,直接刺激_____使其兴奋。ADH与靶细胞的ADH受体结合后,最终导致细胞膜上_____增加,从而增强靶细胞对水的重吸收。
    (4)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除激素外,还有_____等许多化学物质也参与体液调节(举出2个例子)。
    【答案】(1) ①. 肾上腺 ②. 甲状腺激素
    (2) ①. 不是 ②. 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3) ①. 肾小管和集合管 ②. 细胞外液渗透压 ③.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④. 水通道蛋白
    (4)组织胺、某些气体分子(NO、CO等)以及一些代谢产物(如CO2)
    【解析】
    【分析】1、分析图1可知,A为内分泌腺的枢纽,故为下丘脑;B分泌的两种激素可调节血糖,故为胰腺,激素a是胰岛素,b是胰高血糖素;c能调节体温和血糖浓度,故为肾上腺素,C为肾上腺;D可分泌促激素调节甲状腺,故为垂体;E分泌甲状腺激素,为甲状腺;f激素由垂体释放,可调节血浆渗透压,故为抗利尿激素。
    2、分析图2可知,图示为抗利尿激素(ADH)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分的重吸收的机理。
    【小问1详解】
    图1中c能调节体温和血糖浓度,故为肾上腺素,则C为肾上腺;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代谢水平,并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若某患者出现了精神萎靡,活动量减少等症状,说明该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减少。
    【小问2详解】
    激素a可以降低血糖,为胰岛素,胰岛素的分泌不是通过分级调节来实现的。分级调节是指下丘脑、垂体和靶腺体之间存在的分层调控。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小问3详解】
    抗利尿激素的靶器官是肾小管和集合管;饮水不足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直接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其兴奋;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ADH与肾小管、集合管细胞ADH受体结合后,通过M蛋白促进含有水通道蛋白的囊泡向细胞膜转移,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从而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小问4详解】
    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除激素外,其他一些化学物质,如组织胺、某些气体分子(NO、CO等)以及一些代谢产物(如CO2),也能作为体液因子对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起调节作用。
    29. 有些过敏原会引起人体中度过敏(疼痛、肿胀、心率加快等),从蜂毒中提取的蜂毒肽具有较好的抗过敏、镇痛作用。下图中实线表示过敏原引起中度过敏反应的相关机制,虚线表示蜂毒肽治疗中度过敏的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细胞①为_____,包括_____等(写出两种即可)。细胞③为_____,_____(具有或不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
    (2)辅助性T细胞与细胞②之间的双向箭头表明二者接触后细胞②活化的同时,辅助性T细胞也会发生_____,然后分泌_____促进细胞②的分裂与分化。
    (3)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与_____结合,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物质,可引起血管壁_____,出现肿胀等症状。
    (4)皮下注射一定量的蜂毒肽可对中度过敏患者进行免疫治疗,其机理是蜂毒肽_____,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减少。
    【答案】(1) ①. 抗原呈递细胞##APC ②. 树突状细胞、吞噬细胞、B细胞 ③. 浆细胞 ④. 不具有
    (2) ①. 分裂分化 ②. 细胞因子
    (3) ①. 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的抗体 ②. 通透性增强
    (4)注射一定量的蜂毒肽使调节性T细胞释放的IL-10等增加,从而使抗体IgE减少;可使IL-10和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皮质醇增加
    【解析】
    【分析】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
    【小问1详解】
    细胞①表示抗原呈递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吞噬细胞和B细胞;其在过敏反应中具有摄取、处理、呈递过敏原的作用。细胞③可分泌抗体,因此其为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
    【小问2详解】
    细胞②表示B细胞,辅助性T细胞与细胞②之间的双向箭头表明二者接触后细胞②活化的同时,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
    【小问3详解】
    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与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舒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最终导致过敏患者出现肿胀等症状。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一方面蜂毒肽使调节性T细胞释放的IL-10等增加,抗体IgE减少,从而使肥大细胞释放的组胺减少;另一方面使IL-10和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皮质醇增加,从而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30. 为研究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在草莓果实发育至成熟过程中的作用,科研人员做了相关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ABA和IAA都属于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是指____。
    (2)科研人员测量草莓果实发育至成熟过程中果实内IAA和ABA含量,如图1所示。
    据图1可知,从大绿果到全红果的过程中,两种激素含量发生的变化是_____。图1中两条曲线的变化也能体现出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激素的调节表现出一定的_____。
    (3)图1中果实花后14天左右IAA 含量较高,其来源最可能是____(填器官)。在植物幼嫩部位,_____(物质)经一系列变化合成IAA,合成后的运输方式主要是_____。
    (4)为了进一步研究ABA和IAA在草莓果实成熟中的相互作用,用大绿果期的草莓进行实验(ABA和IAA的浓度均为50μml/L),结果如图2所示。
    ①据图2分析可知,IAA会抑制果实成熟,理由是与对照组相比,IAA处理组_____。
    ②结合图2和图3推测,果实成熟后期,ABA能够通过_____,使果实由纯白变为全红。
    ③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若草莓运输过程中利用激素进行保鲜,可选用的激素是____。
    【答案】(1)由植物体内产生的,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 ①. ABA含量增多,IAA含量减少(或两者含量呈负相关) ②. 顺序性
    (3) ①. 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 ②. 色氨酸 ③. 极性运输
    (4) ①. 绿果个数明显增加 ②. 抑制IAA的合成 ③. IAA/生长素
    【解析】
    【分析】脱落酸:①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②主要生理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
    【小问1详解】
    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的,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小问2详解】
    据图1可知,果实由大绿果到全红果的过程中,ABA含量增加,IAA含量减少,两者含量呈负相关,从而使果实逐渐成熟。由图可知,不同时期各激素含量都会发生相应的增减变化,每一时期的主要作用的激素不同,所以激素的调节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
    【小问3详解】
    IAA 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在这些部位中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合成后的运输方式主要是极性运输。
    【小问4详解】
    ①据图2分析,与对照组相比,IAA处理组中绿果较多(或没有多红果),说明IAA抑制果实成熟。
    ②结合图2和图3推测,果实成熟后期,ABA能够通过抑制IAA产生,使果实由纯白变为全红。
    ③IAA可抑制果实成熟,而ABA可促进果实成熟,故草莓运输过程中利用激素进行保鲜,可选用的激素是IAA。剧烈运动时人体的部分调节
    信号分子
    乳酸
    神经递质
    胰岛素、神经递质和①___
    神经递质及②___
    相关信号分子
    靶细胞(或作用物质)
    血浆中的③___
    ④___细胞
    胰岛A细胞
    甲状腺细胞
    肾上腺皮质细胞
    调节结果或意义
    维持pH的稳定
    维持体温的稳定
    促进⑤___,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
    增加甲状腺激素的泌,提高细胞代谢速率
    增加⑥___的分泌量,维持血钠含量平衡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受⑦___的调节,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另外,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⑧___

    相关试卷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艾滋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文件包含精品解析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