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山东版)二轮复习专题练习(Word版附解析)
- 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山东版)大单元2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层级三核心素养突破练(Word版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山东版)大单元3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等生命历程层级二关键突破提升练(Word版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山东版)大单元4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规律层级二关键突破提升练(Word版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山东版)大单元4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规律层级三核心素养突破练(Word版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山东版)大单元4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规律层级一基础夯实自测练(Word版附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山东版)大单元3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等生命历程层级一基础夯实自测练(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山东版)大单元3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等生命历程层级一基础夯实自测练(Word版附解析),共5页。
A.细胞呼吸为巨噬细胞吞噬死亡细胞的过程提供能量
B.转运ITA时,载体蛋白L的构象会发生改变
C.该巨噬细胞清除死亡细胞后,有氧呼吸产生CO2的速率增大
D.被吞噬的死亡细胞可由巨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
答案C
解析巨噬细胞吞噬死亡细胞的过程涉及膜的融合、基因表达等,是一个耗能过程,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A项正确;载体蛋白在转运相关物质时,要与被转运的物质结合,因此转运ITA时,载体蛋白L的构象会发生改变,B项正确;该巨噬细胞清除死亡细胞后,线粒体中NAD+浓度降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受到抑制,产生CO2的速率下降,C项错误;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可将被吞噬的死亡细胞分解,D项正确。
2.(2024·山东济宁三模)斑马鱼幼鱼皮肤中的浅表上皮细胞SEC,会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一种无DNA复制的细胞分裂,单个SEC最多形成4个子细胞。该“无复制分裂”得到的子SEC细胞的体积与母SEC细胞的体积一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子SEC细胞的细胞核均具有全能性
B.母SEC细胞由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
C.该机制有利于上皮细胞覆盖快速生长的幼鱼体表
D.母SEC细胞和受精卵分裂方式的差异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
答案A
解析无DNA复制的细胞分裂方式导致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复制,但是发生了细胞的分裂,则SEC经此分裂方式产生的子细胞核遗传物质不完整,不具有全能性,A项错误;母SEC细胞由受精卵有丝分裂和分化而来,B项正确;该“无复制分裂”能迅速增加斑马鱼幼鱼皮肤表面细胞的数目,有利于上皮细胞覆盖快速生长的幼鱼体表,是幼鱼对快速生长的适应,C项正确;母SEC细胞和受精卵分裂方式的差异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前者无DNA复制相关基因的表达,后者存在DNA复制相关基因的表达,D项正确。
3.(2024·山东青岛期末)液泡化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细胞中形成细胞质丝,细胞核从细胞的边缘通过细胞质丝移动到细胞中央。成膜粒出现在某些细胞质丝中,后扩展成一个平面形成成膜体并逐步形成新的细胞壁,进而完成细胞质分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质丝的出现和消失具有周期性
B.成膜体形成于分裂期,主要由核糖体参与构建
C.图示过程有利于保证染色体的平均分配
D.诱导成熟植物细胞表现全能性时会出现图示过程
答案B
解析细胞质丝出现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因此细胞质丝的出现和消失具有周期性,A项正确;高尔基体参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图中成膜体逐步形成新的细胞壁,因此成膜体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B项错误;结合图示可知,细胞核均等分裂,因此图示过程能保证染色体的平均分配,C项正确;诱导成熟植物细胞表现全能性时需要经过有丝分裂、分化等过程,会出现图示过程,D项正确。
4.(2024·广东卷)克氏综合征是一种性染色体异常疾病。某克氏综合征患儿及其父母的性染色体组成如下图所示。Xg1和Xg2为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导致该患儿染色体异常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Ⅰ性染色体不分离
B.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Ⅱ性染色体不分离
C.卵母细胞减数分裂Ⅰ性染色体不分离
D.卵母细胞减数分裂Ⅱ性染色体不分离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图可知,父亲的基因型是XXg1Y,母亲的基因型是XXg2XXg2,患者的基因型是XXg1XXg2Y,故父亲产生的异常精子的基因型是XXg1Y,原因是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X、Y没有分离,A项符合题意。
5.(2024·山东烟台一模)姐妹染色单体通过黏连蛋白相互黏附而不能分离。分离酶(SEP)可水解黏连蛋白,其活性受核基因编码的两种蛋白调控:SCR蛋白与SEP结合抑制其活性,而APC蛋白可催化SCR蛋白水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SCR蛋白基因和APC蛋白基因可能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表达
B.SEP的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异常
C.APC蛋白失活会导致姐妹染色单体不能正常分离
D.SCR蛋白基因和APC蛋白基因的表达说明细胞发生了分化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分离酶(SEP)可水解黏连蛋白,其活性受核基因编码的SCR蛋白和APC蛋白调控,细胞分裂前的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形成姐妹染色单体,故SCR蛋白基因和APC蛋白基因可能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表达,A项正确;SEP的功能异常,导致黏连蛋白不能正常水解,可能导致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异常,B项正确;APC蛋白可催化SCR蛋白水解,而SCR蛋白与SEP结合抑制其活性,故APC蛋白失活会导致姐妹染色单体不能正常分离,C项正确;SCR蛋白基因和APC蛋白基因是与姐妹染色体单体分离相关的基因,二者表达说明细胞发生了增殖,D项错误。
6.(2024·山东菏泽一模)1886年,有媒体报道了一种罕见的遗传病——早老症。患上该病的儿童身体衰老速度比正常儿童身体衰老速度快5~10倍,貌如老人。患者体内的各种器官快速衰老,造成各种生理机能下降。病童一般只能生存7~20年,大多死于心血管疾病等老年病,目前尚且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下列关于早老症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晚期患者体内大多数细胞体积大于正常同龄人
B.患者成熟的红细胞中线粒体体积大于正常同龄人
C.患者体内细胞的死亡与机体的死亡基本同步
D.抑制患者细胞中端粒DNA缩短可能延长其寿命
答案D
解析晚期患者体内大多数细胞体积小于正常同龄人,A项错误;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B项错误;人属于多细胞生物,患者体内细胞的死亡与机体的死亡不同步,C项错误;衰老与端粒缩短有关,所以抑制患者细胞中端粒DNA缩短可能延长其寿命,D项正确。
7.(不定项)(2024·山东聊城二模)AnnexinV/PI双染法是常用的细胞凋亡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凋亡早期的细胞细胞膜内侧的磷脂酰丝氨酸(PS)会发生外翻,与绿色荧光素标记的AnnexinV特异性结合;凋亡晚期的细胞细胞膜开始破裂,红色荧光标记的核酸染料(PI)可以与DNA结合使之染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正常细胞中观察不到红色荧光的原因是PI被细胞分解
B.PS外翻后细胞内酶的活性都会降低以致细胞代谢减弱
C.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在凋亡晚期时也会出现双染现象
D.该双染法不能有效辨别凋亡晚期细胞和坏死状态的细胞
答案ABC
解析凋亡晚期的细胞细胞膜开始破裂,红色荧光标记的核酸染料(PI)可以与DNA结合使之染色,故正常细胞中观察不到红色荧光的原因是核酸染料无法进入细胞与DNA结合,A项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凋亡早期的细胞细胞膜内侧的磷脂酰丝氨酸(PS)会发生外翻,所以PS外翻后细胞内与凋亡有关酶的活性会升高,B项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由题干信息“凋亡早期的细胞细胞膜内侧的磷脂酰丝氨酸(PS)会发生外翻,与绿色荧光素标记的AnnexinV特异性结合;凋亡晚期的细胞细胞膜开始破裂,红色荧光标记的核酸染料(PI)可以与DNA结合使之染色”可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在凋亡晚期时不会出现双染现象,C项错误;凋亡晚期细胞和坏死状态的细胞均会发生细胞膜破裂而检测到荧光,故该双染法不能有效辨别凋亡晚期细胞和坏死状态的细胞,D项正确。
8.(2024·山东泰安一模)“铜死亡”是一种依赖于铜的细胞死亡方式,具体过程如图所示。其中FDX1和DLAT都是特定的功能蛋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离子诱导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B.敲除FDX1基因后,可能会导致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含量升高
C.在高浓度铜的诱导下,只进行无氧呼吸的细胞更易发生铜死亡
D.通过抑制FDX1基因的表达来减弱蛋白毒性应激反应,即可避免细胞死亡
答案B
解析铜离子会抑制Fe-S簇蛋白合成,使现有Fe-S簇蛋白稳定性下降,使机体产生蛋白毒性应激反应,且还会使线粒体功能紊乱,从而引起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A项错误;分析题图可知,敲除FDX1基因后,会抑制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进行,可能会导致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含量升高,B项正确;线粒体功能紊乱也会促进细胞死亡,所以在高浓度铜的诱导下,只进行无氧呼吸的细胞不含线粒体,不易发生铜死亡,C项错误;通过抑制FDX1基因的表达来减弱蛋白毒性应激反应,即可抑制细胞坏死,但不能避免细胞死亡,D项错误。
9.(2024·山东潍坊三模)图1表示基因型为AaXBXb的生物体某个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某种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模式图,图2表示图1过程某些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图1呈现的是细胞内染色体组数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变化
B.HI段细胞中含有的XB的染色体数与CD段一定不同
C.图1的CD段对应图2的Ⅰ时期,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
D.若该细胞核DNA双链均被32P标记,在普通培养基中完成图1分裂后,带标记的子细胞数为4~8个
答案D
解析图1呈现的是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变化,A项错误;HI段为减数分裂Ⅱ,细胞中含有的XB的染色体数为0、1或2条,CD段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一定含有2条XB染色体,故HI段细胞中含有的XB的染色体数与CD段可能相同,B项错误;图1中CD段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内无染色单体,对应图2的Ⅰ时期,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C项错误;该细胞核的DNA初始状态为双链均被标记,由题干信息可知,细胞经过了一次有丝分裂后,两个子细胞均带标记,且每个DNA分子的一条链被标记,另一条链没有被标记,再经过一次减数分裂,DNA再复制一次,每条染色体有一半的DNA带标记,一半的DNA不带标记,根据减数分裂的规律,4个子细胞中带标记的个数为2~4,由于有两个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则被标记数是4~8个,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