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省牡丹江一中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及答案(九科)
2025省牡丹江一中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5省牡丹江一中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
命题人:王薇 审题人:王洪梅
一、选择题(1~10题, 每题1分; 11~30题, 每小题2分; 共50分)
右图为某日昏线图,a、c为昏线的顶点,b点为昏线的中点, 昏线在地球上为西北——东南走向,b点的经度为60°E。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a点昼长长于c点 B. 该日b点能被太阳直射
C. 世界时可能是14时 D. c点地方时可能是12时
2.一物体从c点过b点到a点作水平运动, 其运动过程中的偏转方向为( )
A. 向东—向西—向东 B. 向西—向东—向西
C. 向右——不偏转——向左 D. 向左——不偏转——向右
意大利西北部沿海地区广泛分布有大理岩山体,该地大理岩矿质优良,部分区域的大理岩可进行露天开采。下图为意大利西北部沿海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 意大利西北部沿海地区大理岩形成过程是( )
A. 岩浆喷出——地表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 地壳抬升——岩浆侵入——外力侵蚀——浅海沉积
C.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浅海沉积
D. 浅海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4. 甲区域较周边海拔低, 主要原因是( )
A. 地壳下陷 B. 火山活动 C. 植被稀少 D. 侵蚀强烈
地名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产物,有着丰富的地理、历史、语言等科学内涵。华北平原北部以海河流域为主,上图示意海河流域近2000年来旱涝等级变化。旱涝等级数丸于30,表示干旱;小于30,表示湿润;等于30,表示基本正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秦汉时代,华北平原北部的地名多以“丘”、“陵”、“阜”命名。推测当时人们聚居在这些地方的主要目的是( )
A. 躲避洪水 B. 选择墓址 C. 利用光照 D. 抵御外敌
6. “阴”、“阳”在我国地名中十分常见,“山南水北为阳, 山北水南为阴”,湖北武汉的汉阳却在汉江南岸, 推测其原因是( )
A. 海拔较高,光照充足 B. 纬度较低,气候炎热
C. 北有高山,取名为阳 D. 汉江改道,城未改名
在某国际夏令营活动中,来自不同国家的四位同学介绍了自己家乡的自然景观。
甲:“走进森林,芳香扑面而来,放眼望去,树叶叶片不大,表面有蜡质。”
乙:“河边的阔叶林一片金黄色,河流水量常年稳定 河水清澈。”
丙:“森林里乔木高大,老干可生花,林间藤蔓丛生,地表多枯枝落叶。”
丁:“每年6月前后,草原上的斑马、角马等动物开始大规模向北方迁徙。”完成下面小题。
7.下面四幅图与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家乡的气候类型搭配正确的是( )
A. 甲—b, 乙—d B. 乙--b, 丙--c C. 丙—b, 丁—c D. 甲—a, 丁—d
8.下列关于四图气候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a气候多分布在南北纬25°一35°的大陆东岸
B. b气候多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C. c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
D. d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在寒冷地区的高(台) 地上,流水少量汇于局部洼地,同时带来氮磷等营养元素供洼地内湿(水)生植物生长。这些洼地中植物死亡残体分解缓慢且不彻底,以泥炭形式积累,当泥炭堆积高于周围区域时, 水流方向发生变化,只能生长藓类等耐贫营养生物,积累成过湿的垫状泥炭藓层,形成雨养型泥炭湿地(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关于雨养型泥炭湿地水流方向与生物量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流由四周向中部汇集, 生物量较大 B. 水流由中部向四周散开, 生物量较小
C. 水流由中部向四周散开, 生物量较大 D. 水流由四周向中部汇集, 生物量较小
10. 垫状泥炭藓层高于周边地面但仍能处于过湿状态, 主要原因是( )
A. 蒸发弱, 降水较多 B. 蒸发强, 导致周围水汽弥漫
C. 大量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D. 藓层能够固碳释氧, 防风固沙
地理爱好者小明某日在同一地点间隔4小时对太阳拍摄了三张照片。右图为其照片合成图,图中的时间为当地地方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该地可能位于( )
A. 莫斯科(55°N, 37°E)B. 南极恩克斯堡岛 (75°S, 164°E)
C. 北京(40°N, 116°E)D. 悉尼(34°S, 151°E)
12. 若6时之后继续保持间隔4小时对太阳拍摄三张照片(I→Ⅱ→Ⅲ),则合成的图片应是( )
地质构造线是指区域性构造在地面上的延伸线(如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右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平面图,该地质区域形成初期以沉积作用为主 图中辉绿岩为岩浆岩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该区域地质构造和断层的主要延伸方向为( )
A. 背斜; 西北——东南B. 背斜; 西南—东北
C. 向斜; 西北——东南D. 向斜; 西南—东北
14. 下列关于该区域地质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地质构造可以打井找水B. 辉绿岩体侵入受断层限制
C. 花岗岩体侵入早于辉绿岩D. S地层可寻哺乳动物化石
壶穴是指流水对较软岩层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 以壶穴群为代表的流水侵蚀地貌常见于地势陡峭的河谷内, 在平坦宽阔的河段十分罕见。下图为壶穴景观成因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根据材料推测示意图中左侧未发育壶穴地貌的原因是( )
A. 地势平坦宽阔 B. 上覆岩层坚硬 C. 流水侵蚀较弱 D. 泥沙淤积严重
16. 若示意图中壶穴景观分布区向河流上游移动, 则该地可能经历了( )
A. 海平面上升 B. 地壳抬升 C. 风力侵蚀 D. 河流沉积
下图为陆地(用110°E代表) 与海洋(用160°E代表)气压梯度(大陆气压与海洋气压之差,单位:百帕)的时空分布状况,其中图甲表示多年平均情况,图乙表示某年情况。完成17-18题。
17. 图中冬夏数值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
A.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 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 D. 洋流性质的变化
18. 图乙与图甲相比较, 其变化对我国气候产生的影响是( )
A. 冬季风减弱,夏季台风偏多 B. 冬季气温偏高,夏季气温偏低
C. 冬季气温偏低,夏季北涝南旱 D. 冬季寒潮增多,夏季北旱南涝
右图中图甲为某日08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乙图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甲图中( )
A. ①地比②地风速大B. ①地比③地云量少C. ②地比③地气压低D. ②地比④地气温高
20. 甲图中锋面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 )
A. 上午 B. 下午C. 傍晚 D. 夜间
我国某湖泊与河流相通,右图为相通处附近两水文站水位季节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 16小题。
21. 该湖泊与河流的位置关系最有可能是( )
A. 湖泊位于河流源头B. 河流最终注入湖泊
C. 湖泊位于河流中下游D. 无法判断
22. 河湖相通处河湖之间水流速度最快的时间点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长江中游汉口至湖口段全长272千米,下游连接鄱阳湖,长江与鄱阳湖之间的相互顶托造就了复杂的水体交换关系,同时,也极大地影响汉口水文站的水文特征。下图示意长江汉口至湖口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当鄱阳湖对长江干流顶托作用最强时,长江干流水位( )
A. 上涨速度慢于鄱阳湖 B. 上涨速度快于鄱阳湖
C. 下降速度慢于鄱阳湖 D. 下降速度等于鄱阳湖
24. 鄱阳湖顶托作用对长江汉口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 含沙量增加 B. 洪峰期延长 C. 河水深度下降 D. 河面宽度下降
近年来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内的海冰进退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 冰进(海冰较常年增多) 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 海峡西侧水位增高, 北上水流增加,冰退则相反。右图为“南太平洋附近海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关于图中洋流的性质及成因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寒流 密度差异B. ②暖流 海水补偿C. ③寒流 海陆轮廓 D. ④寒流 盛行西风
26. 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使流经海域的等温线发生变化。图中能正确表示该洋流的是( )
27. 德雷克海峡发生冰退时短时期内将导致图中区域( )
A. 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减小 B. 赤道向南极输送的热量增加
C. 澳大利亚东部沿岸地区降水量增多 D. 西风漂流和秘鲁寒流都变强
右图表示我国秦岭山脉某地段1月份平均气温0℃等温线空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下列地点,当前有季节性积雪分布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9. 近30年来,自然带由落叶阔叶林带向常绿阔叶林带转变的地点是 (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0. 甲、乙、丙海拔高度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 B. 甲丙乙 C. 丙甲乙 D. 丙乙甲
二、综合题(3道题,共5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16分)
风蚀坑是指松散或裸露的沙质地表经风蚀而形成的凹地, 在风蚀坑的下风向伴随积沙体的发育。风蚀坑的演化分为两个阶段:阶段Ⅰ的最高风速出现在风蚀坑出口处,风蚀坑以水平生长为主,长轴渐长;阶段11坑体中部至积沙体前的风速最大, 积沙体顶部的风速较小, 致使风蚀坑深度加深、积沙体加高, 以竖向生长为主。风蚀坑发育到一定阶段演化速度会衰减, 无法持续扩大。图示意风蚀坑演化两个阶段的剖面状况。
(1) 指出阶段Ⅰ影响风蚀坑水平生长的因素。(4分)
(2) 推测阶段Ⅱ坑底——丘顶、丘顶——背风坡脚的沙粒粒径变化情况, 并说明理由。(8分)
(3) 分析风蚀坑—积沙体规模无法持续扩大的原因。(4分)
32.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铃鹿山脉地处日本本州岛南部, 西侧为琵琶湖, 冬季不结冰但时有降雪。冬春季节, 当冷锋过境之后,铃鹿山脉西侧常形成较强高压, 并触发铃鹿山脉东坡强劲的下降风, 当地人称之为“铃鹿大蛇”。图示意“铃鹿大蛇”发生区域的位置和地形。
(1) 分析冬季冷锋过境后铃鹿山脉西侧形成较强高压的原因。(6分)
(2) 简述“铃鹿大蛇”强劲大风的形成条件。(8分)
(3) 与乙线相比, 说明甲线处更容易形成“铃鹿大蛇”的原因。(4分)
33.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西流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 其上游的丰满水电站始建于1937年, 是以发电为主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2024年7月27日, 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 松花江流域出现强降雨过程,27日8时, 丰满水库入库流量涨至9010立方米每秒。
材料二: 下左图为“松花江流域示意图”, 下右图为“松花江某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图”。
(1)简述松花江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征, 并从水体补给角度说明原因。(6分)
(2)从水循环的角度, 简析丰满水库7月27日入库流量暴涨的原因。(6分)
(3)简述丰满水电站对西流松花江下游水文特征的影响。(4分)
地理答案
31. (1)风蚀坑出口处的强风侵蚀能力强,导致沟谷宽度增加;地表组成物质疏松,易被外力侵蚀;积沙体高度有限,对宽度增加的阻碍弱。
(2)从坑底到丘顶粒径变小。
理由:坑底长期遭受风蚀,小颗粒侵蚀殆尽,残留大颗粒;从积沙体前到丘顶,风速减小,搬运能力减弱。(3)松散的地表物质深度有限;随着风蚀坑的加深,侧壁后退,坍塌物向坑底运移、堆积;随着积沙体增高,到达丘顶的风速越来越弱,堆积至此的沙粒越来越少。
32. (1)西北季风带来的冷空气受到铃鹿山脉的阻挡,冷空气大量堆积在山脉西侧,山脉西侧降温明显,气压升高;冷空气越过日本海及琵琶湖携带了丰富的水汽,在铃鹿山脉西侧形成降雪,地表积雪加剧了山脉西侧的寒冷程度,易形成高压;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辐射降温明显,使山脉西侧夜间气温偏低。
(2)铃鹿山脉西侧形成较强冷高压,山脉东侧临近太平洋,冬季海洋气温相对高于陆地,气压较低,使山脉东西两侧气压差异较大;铃鹿山脉东坡部分地区坡度较陡,冷空气密度较大,翻越铃鹿山脉后迅速下沉,风速较大;铃鹿山脉存在两处西北东南走向山谷,与冬季风走向一致,山谷地形易形成狭管效应增大风力;冬季昼短夜长,山风相对较强,山风与冬季风叠加,增强风力。
(3)甲处山谷更加狭窄,冬季风在通过甲处时受狭管效应影响更明显,风力更强;甲线处铃鹿山脉东坡坡度更陡,下降风更加猛烈;甲线两侧有海拔较高的山峰分布,两山峰组成漏斗状地形,宽阔处面向西北,狭窄处指向东南,与冬季风风向一致,有助于增强风力。
33.(1)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有春汛与夏汛;冬季多固态降雪,补给来源少,径流量小;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较多,形成春汛;夏季雨水补给多,形成夏汛;
(2)夏季风强,水汽输送量大;暖湿气流与冷空气相遇,降水强度大;上游山区坡度大,汇水快。(3)减缓下游径流季节变化(或调节径流削峰补枯),减少下游含沙量;缩短下游结冰期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D
D
A
D
B
B
B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A
C
B
B
D
C
B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C
A
B
D
C
A
C
D
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省牡丹江一中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玉溪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26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docx、玉溪一中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参考答案地理docx、玉溪一中2026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地理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省牡丹江一中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含答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