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讲 光的波动性(讲义)(解析版)-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展开
这是一份第61讲 光的波动性(讲义)(解析版)-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共17页。
\l "_Tc26556" 02、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PAGEREF _Tc26556 \h 1
\l "_Tc3589" 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PAGEREF _Tc3589 \h 2
\l "_Tc25601" 考点一.光的干涉现象 PAGEREF _Tc25601 \h 2
\l "_Tc6192" 知识点1.双缝干涉 PAGEREF _Tc6192 \h 2
\l "_Tc28925" 知识点2.薄膜干涉 PAGEREF _Tc28925 \h 3
\l "_Tc21567" 考向1.双缝干涉 PAGEREF _Tc21567 \h 4
\l "_Tc14446" 考向2.薄膜干涉 PAGEREF _Tc14446 \h 5
\l "_Tc7473" 考点二.光的衍射和偏振现象 PAGEREF _Tc7473 \h 6
\l "_Tc18788" 知识点1.对光的衍射的理解 PAGEREF _Tc18788 \h 6
\l "_Tc18949" 知识点2.单缝衍射与双缝干涉的比较 PAGEREF _Tc18949 \h 6
\l "_Tc14953" 知识点3.光的干涉和衍射的本质 PAGEREF _Tc14953 \h 7
\l "_Tc19602" 知识点4.光的偏振 PAGEREF _Tc19602 \h 7
\l "_Tc32135" 考向1.对衍射现象的理解 PAGEREF _Tc32135 \h 7
\l "_Tc16395" 考向2 干涉、衍射图样的比较 PAGEREF _Tc16395 \h 8
\l "_Tc5446" 考向3 光的偏振 PAGEREF _Tc5446 \h 8
\l "_Tc10348" 考点三.几何光学与物理光学的综合 PAGEREF _Tc10348 \h 9
04、真题练习,命题洞见 \l "_Tc15078" PAGEREF _Tc15078 \h 11
考点一.光的干涉现象
知识点1.双缝干涉
(1)条纹间距公式
Δx=eq \f(l,d)λ,对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光的波长越长,干涉条纹的间距越大。
(2)亮、暗条纹的判断方法
如图所示,相干光源S1、S2发出的光到屏上P′点的路程差为Δr=r2-r1。
当Δr=nλ(n=0,1,2,…)时,光屏上P′处出现亮条纹;当Δr=(2n+1)eq \f(λ,2)(n=0,1,2,…)时,光屏上P′处出现暗条纹。
知识点2.薄膜干涉
(1)形成原因
如图所示,竖直的肥皂薄膜,由于重力的作用,形成上薄下厚的楔形。光照射到薄膜上时,在膜的前表面AA′和后表面BB′分别反射回来,形成两列频率相同的光波,并且叠加。
(2)亮、暗条纹的判断方法
两个表面反射回来的两列光波的路程差Δr,等于薄膜厚度的2倍,在P1、P2处,光在薄膜中的波长为λ,Δr=nλ(n=1,2,3…),薄膜上出现亮条纹;在Q处,Δr =(2n+1)eq \f(λ,2)(n=0,1,2,3…),薄膜上出现暗条纹。
(3)薄膜干涉的应用
干涉法检查平面,如图所示,两板之间形成一楔形空气膜,用单色光从上向下照射,如果被检平面是平整光滑的,我们会观察到平行且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条纹;若被检平面不平整,则干涉条纹发生弯曲。
考向1.双缝干涉
1.在图所示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光源S到缝S1、S2距离相等,P0为S1S2连线中垂线与光屏的交点。用波长为400 nm的光实验时,光屏中央P0处呈现中央亮条纹(记为第0条亮条纹),P处呈现第3条亮条纹。当改用波长为600 nm的光实验时,P处将呈现( )
A.第2条亮条纹 B.第3条亮条纹
C.第2条暗条纹 D.第3条暗条纹
【答案】 A
【解析】 由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Δx=eq \f(l,d)λ可知,eq \f(PP0,3)=eq \f(l,d)λ1,当改用波长为600 nm的光实验时,则有eq \f(PP0,n)=eq \f(l,d)λ2,联立以上两式解得n=2,即P处将呈现第2条亮条纹,A正确。
2.用某种单色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在屏上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如图5甲所示,改变双缝间的距离后,干涉条纹如图乙所示,图中虚线是亮纹中心的位置。则双缝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 )
A.eq \f(1,3)倍 B.eq \f(1,2)倍
C.2倍 D.3倍
【答案】 B
【解析】 光的双缝干涉条纹中,相邻亮(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Δx=eq \f(l,d)λ,式中l为双缝到光屏的距离,d为双缝的间距,λ为光的波长,根据题图可知Δx乙=2Δx甲,l与λ相同,则d乙=eq \f(1,2)d甲,B正确,A、C、D错误。
考向2.薄膜干涉
1.如图所示,关于薄膜干涉现象及其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所示,竖直放置的肥皂液膜,来自前后两个面的反射光发生干涉,形成明暗相间的竖直条纹
B.如图乙所示,照相机的镜头表面常常镀一层透光膜,膜的外表面和玻璃表面反射的光发生干涉使镜头看起来有颜色,膜的厚度为光在膜中波长的eq \f(1,2)
C.如图丙所示,利用光的干涉检查平整度,用单色光从上面照射,空气膜的上下两个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发生干涉,图中条纹弯曲说明此处是凹下的
D.如图丁所示,把一个凸透镜压在一块平面玻璃上,让单色光从上方射入,从上往下看凸透镜,可以看到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圆环状条纹
【答案】 C
【解析】 竖直放置的肥皂液膜,来自前后两个面的反射光发生干涉,由于同一水平线上的薄膜厚度近似相同,所以干涉后能产生水平的明暗条纹,故A错误;照相机的镜头表面常常镀一层透光膜,从薄膜前后两表面反射的光发生干涉使镜头看起来有颜色,膜的厚度为光在膜中波长的eq \f(1,4),故B错误;利用光的干涉检查平整度,用单色光从上面照射,空气膜的上下两个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发生干涉,根据条纹弯曲的方向,说明此处是凹下的,故C正确;把一个凸透镜压在一块平面玻璃上,让单色光从上方射入,从上往下看凸透镜,由于凸透镜下表面是曲面,所以空气膜厚度越往外越厚,所以看到的明暗相间的圆环状条纹越往外越密,故D错误。
2.如图所示为一种干涉热膨胀仪原理图,G为标准石英环,C为待测柱形样品,C的上表面与上方标准平面石英板之间存在劈形空气层。用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上方石英板,会形成干涉条纹。已知C的膨胀系数小于G的膨胀系数,当温度升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劈形空气层的厚度变大,条纹向左移动
B.劈形空气层的厚度变小,条纹向左移动
C.劈形空气层的厚度变大,条纹向右移动
D.劈形空气层的厚度变小,条纹向右移动
【答案】 A
【解析】 由题知,C的膨胀系数小于G的膨胀系数,当温度升高时,G增加的高度大于C增加的高度,所以标准平面石英板被顶起,劈形空气层的厚度变大,且同一厚度的空气膜向劈尖移动,则条纹向左移动,故A正确。
考点二.光的衍射和偏振现象
知识点1.对光的衍射的理解
(1)波长越长,衍射现象越明显。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发生衍射现象,只是明显与不明显的差别。
(2)衍射现象说明“光沿直线传播”只是一种特殊情况,只有在光的波长比障碍物小得多时,光才可以看作是沿直线传播的。
知识点2.单缝衍射与双缝干涉的比较
知识点3.光的干涉和衍射的本质
光的干涉和衍射都属于波的叠加,从本质上看,干涉条纹和衍射条纹的形成有相似的原理,都可认为是从单缝通过两列或多列频率相同的光波,在屏上叠加形成的。
知识点4.光的偏振
(1)自然光与偏振光的比较
(2)偏振光的应用:加偏振滤光片的照相机镜头、液晶显示器、立体电影、消除车灯眩光等。
考向1.对衍射现象的理解
1.(多选)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干涉和衍射,光电传感器可用来测量光屏上光强的分布。某次实验时,在电脑屏幕上得到图乙所示的光强分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位同学在缝屏上安装的是双缝
B.这位同学在缝屏上安装的是单缝
C.当做干涉现象研究时,若要使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大,应选用双缝间距较小的双缝
D.当做干涉现象研究时,若要使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小,应增大缝屏与光屏间的距离
【答案】BC
【解析】: 根据题意,由题图乙可知,条纹中间亮、两边较暗,是衍射条纹,所以在缝屏上安装的是单缝,故A错误,B正确;根据题意,由公式Δx=eq \f(L,d)λ 可知,若要使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大,应选用双缝间距较小的双缝,若要使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小,应减小缝屏与光屏间的距离,故D错误,C正确。
考向2 干涉、衍射图样的比较
2.小红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观察红光的干涉、衍射现象,其中P是光学元件,且P到光屏的距离恒定,通过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图2所示甲、乙、丙、丁四种图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对应的P是双缝,双缝间距较大
B.乙对应的P是双缝,双缝间距较大
C.丙对应的P是单缝,缝的宽度较宽
D.丁对应的P是单缝,缝的宽度较窄
【答案】A
【解析】:甲图样和乙图样的条纹都是平行等距的,则是干涉条纹,则甲和乙对应的P是双缝,根据Δx=eq \f(l,d)λ可知,甲图样的条纹间距较小,则甲对应的双缝间距较大,选项A正确,B错误;丙图样和丁图样的条纹是平行不等距的,则为衍射条纹,则丙和丁对应的P是单缝,因丙图样的衍射现象较丁更明显,可知丙对应的单缝的宽度较窄,选项C、D错误。
考向3 光的偏振
3.(多选)食品安全检验中碳水化合物(糖)的含量是一个重要指标,可以用“旋光法”来测量糖溶液的浓度,从而鉴定含糖量。偏振光通过糖的水溶液后,偏振方向会相对于传播方向向左或向右旋转一个角度α,这一角度α称为“旋光度”,α的值只与糖溶液的浓度有关,将α的测量值与标准值相比较,就能确定被测样品的含糖量了。如图所示,S是自然光源,A、B是偏振片,转动B,使到达O处的光最强,然后将被测样品P置于A、B之间。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到达O处光的强度会明显减弱
B.到达O处光的强度不会明显减弱
C.将偏振片B转动一个角度,使得O处光强度最强,偏振片B转过的角度等于α
D.将偏振片A转动一个角度,使得O处光强度最强,偏振片A转过的角度等于α
【答案】ACD
【解析】: 开始时A、B的透振方向相同,将被测样品P置于A、B之间后,S发出的光经A起偏再经过样品后,振动方向转过了α角,从而与B的透振方向不同,光不能顺利通过B,所以到达O处光的强度会明显减弱,故A正确,B错误;为使O处光强度最强,可以将B转过一定的角度,使B的透振方向与光经过A和P后的振动方向相同,则B转过的角度应等于α,故C正确;为使O处光强度最强,也可以将A转过一定的角度,使光经过A和P后的振动方向与开始时B的透振方向相同,则A转过的角度应等于α,故D正确。
考点三.几何光学与物理光学的综合
1.某实验小组利用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分别观察a、b两单色光的干涉条纹,发现在相同的条件下光屏上a光相邻两亮条纹的间距比b光的小。他们又将a、b光以相同的入射角由水斜射入空气,发现a光的折射角比b光的大,则( )
A.在空气中传播时,a光的波长比b光的大
B.在水中传播时,a光的速度比b光的大
C.在水中传播时,a光的频率比b光的小
D.由水射向空气时,a光的全反射临界角比b光的小
【答案】 D
【解析】 根据相邻两条亮条纹的间距公式Δx=eq \f(l,d)λ,可知λanb,根据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折射率的关系n=eq \f(c,v),可得在水中传播时,a光的速度比b光的小,故B错误;在水中传播时,a光的折射率比b光的大,所以a光的频率比b光的大,故C错误;由水射向空气时根据n=eq \f(1,sin C),可知a光的全反射临界角比b光的小,故D正确。
2.(多选)如图所示,两束单色光a、b从水下面射向A点,光线经折射后合成一束光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分别用a、b光做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
B.用a、b光分别做双缝干涉时它们的干涉条纹宽度都是不均匀的
C.在水中a光的临界角大于b光的临界角
D.若a光与b光以相同入射角从水射向空气,在不断增大入射角时水面上首先消失的是b光
【答案】 ACD
【解析】 由图可知,单色光a的偏折程度小于单色光b的偏折程度,根据折射定律n=eq \f(sin i,sin r)知,a光的折射率小于b光的折射率,则a光的波长较大,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Δx=eq \f(l,d)λ可知,在d、l相同的条件下,干涉条纹间距与波长成正比,所以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A正确;a光的波长长,则干涉条纹间距较大,但它们条纹宽度都是均匀的,B错误;由全反射临界角公式sin C=eq \f(1,n)知,折射率n越大,临界角C越小,则在水中a光的临界角大于b光的临界角,C正确;若a光与b光以相同入射角从水射向空气时,由于在水中a光的临界角大于b光的临界角,所以b光的入射角先达到临界角,则b光先发生全反射,首先消失的是b光,D正确。
3.(多选)《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文献,书中对彩虹作了如下描述:“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如图是彩虹成因的简化示意图,设水滴是球形的,图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的截面,入射光线在过此截面的平面内,a、b是两种不同频率的单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滴对a光的临界角小于对b光的临界角
B.在水滴中,a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
C.在水滴中,a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光的传播速度
D.a、b光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光的相邻亮条纹间距较小
【答案】 AD
【解析】 第一次折射时,入射角相同,a光的折射角较小,根据n=eq \f(sin i,sin r)可知,a光的折射率较大,根据sin C=eq \f(1,n)可知,水滴对a光的临界角小于对b光的临界角,故A正确;因为a光的折射率较大,所以a光频率较大,波长较短,故B错误;a光的折射率较大,根据v=eq \f(c,n)可知,在水滴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故C错误;由Δx=eq \f(l,d)λ知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与波长成正比,a光波长较短,条纹间距较小,故D正确。
4如图所示,一束光由半圆形玻璃砖的右侧面沿半径射入,经AB界面折射后分为a、b两束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光的光子能量小于a光的光子能量
B.现将入射光绕O点逆时针转动,则a光先消失
C.分别用a、b光在同一个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上做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
D.在半圆形玻璃砖中,b光的传播时间小于a光的传播时间
【答案】 C
【解析】 因为玻璃砖对b光的偏折程度大于对a光的偏折程度,所以玻璃砖对b光的折射率大于对a光的折射率,所以b光频率高,光子能量大,故A错误;根据sin C=eq \f(1,n)可知,b光临界角小,现将入射光绕O点逆时针转动,增加光从玻璃砖射向空气的入射角,则b光先消失,故B错误;b光频率高,波长短,根据Δx=eq \f(l,d)λ可知,分别用a、b光在同一个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上做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故C正确;根据v=eq \f(c,n),可知在半圆形玻璃砖中,b光的速度小,路程相同,则b光传播时间较长,故D错误。
1.(2024·山东·高考真题)检测球形滚珠直径是否合格的装置如图甲所示,将标准滚珠a与待测滚珠b、c放置在两块平板玻璃之间,用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平板玻璃,形成如图乙所示的干涉条纹。若待测滚珠与标准滚珠的直径相等为合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滚珠b、c均合格
B.滚珠b、c均不合格
C.滚珠b合格,滚珠c不合格
D.滚珠b不合格,滚珠c合格
【答案】C
【详解】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平板玻璃,上、下玻璃上表面的反射光在上玻璃上表面发生干涉,形成干涉条纹,光程差为两块玻璃距离的两倍,根据光的干涉知识可知,同一条干涉条纹位置处光的波程差相等,即滚珠a的直径与滚珠b的直径相等,即滚珠b合格,不同的干涉条纹位置处光的波程差不同,则滚珠a的直径与滚珠c的直径不相等,即滚珠c不合格。
故选C。
2.(2024·辽宁·高考真题)某同学自制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在纸板上割出一条窄缝,于窄缝中央沿缝方向固定一根拉直的头发丝形成双缝,将该纸板与墙面平行放置,如图所示。用绿色激光照双缝,能在墙面上观察到干涉条纹。下列做法可以使相邻两条亮纹中央间距变小的是( )
A.换用更粗的头发丝B.换用红色激光照双缝
C.增大纸板与墙面的距离D.减小光源与纸板的距离
【答案】A
【详解】由于干涉条纹间距,可知:
A.换用更粗的头发丝,双缝间距d变大,则相邻两条亮纹中央间距变小,故A正确;
B.换用红色激光照双缝,波长变长,则相邻两条亮纹中央间距变大,故B错误;
C.增大纸板与墙面的距离l,则相邻两条亮纹中央间距变大,故C错误;
D.减小光源与纸板的距离,不会影响相邻两条亮纹中央间距,故D错误。
故选A。
3.(2024·江苏·高考真题)用立体影院的特殊眼镜去观看手机液晶屏幕,左镜片明亮,右镜片暗,现在将手机屏幕旋转90度,会观察到( )
A.两镜片都变亮B.两镜片都变暗
C.两镜片没有任何变化D.左镜片变暗,右镜片变亮
【答案】D
【详解】立体影院的特殊眼镜是利用了光的偏振,其镜片为偏振片,可以理解为开始时左镜片的透振方向与屏幕光的振动方向一致,右镜片的透振方向与屏幕光的振动方向接近垂直,屏幕旋转90度后,左右镜片的透振方向也转动了90度,因此左边镜片变暗,右边镜片变亮。
故选D。
4.(2024·广西·高考真题)如图,S为单色光源,S发出的光一部分直接照在光屏上,一部分通过平面镜反射到光屏上。从平面镜反射的光相当于S在平面镜中的虚像发出的,由此形成了两个相干光源。设光源S到平面镜和到光屏的距离分别为a和l,,镜面与光屏垂直,单色光波长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相邻两条亮条纹的中心间距为
B.光屏上相邻两条暗条纹的中心间距为
C.若将整套装置完全浸入折射率为n的蔗糖溶液中此时单色光的波长变为
D.若将整套装置完全浸入某种透明溶液中,光屏上相邻两条亮条纹的中心间距为,则该液体的折射率为
【答案】AD
【详解】AB.根据光的反射对称性可知光源S与平面镜中的虚像距离为2a,根据条纹间距公式可知
故A正确,B错误;
C.若将整套装置完全浸入折射率为n的蔗糖溶液中,光的频率不变,根据
其中c为在真空中的光速,则
故C错误;
D.若将整套装置完全没入某种透明溶液中,光屏上相邻两条亮条纹的中心间距为,根据条纹间距公式有
可得
结合C选项的分析可知
所以
故D正确。
故选AD。
5.(2024·湖南·高考真题)1834年,洛埃利用平面镜得到杨氏双缝干涉的结果(称洛埃镜实验),平面镜沿放置,靠近并垂直于光屏。某同学重复此实验时,平面镜意外倾斜了某微小角度,如图所示。S为单色点光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沿向左略微平移平面镜,干涉条纹不移动
B.沿向右略微平移平面镜,干涉条纹间距减小
C.若,沿向右略微平移平面镜,干涉条纹间距不变
D.若,沿向左略微平移平面镜,干涉条纹向A处移动
【答案】BC
【详解】CD.根据题意画出光路图
如图所示,S发出的光与通过平面镜反射光(可以等效成虚像S′发出的光)是同一列光分成的,满足相干光条件。所以实验中的相干光源之一是通过平面镜反射的光,且该干涉可看成双缝干涉,设S与S′的距离为d,则
d = 2aS到光屏的距离为l,代入双缝干涉公式
可得
则若θ = 0°,沿OA向右(沿AO向左)略微平移平面镜,对l和d均没有影响,则干涉条纹间距不变,也不会移动,故C正确,D错误;
AB.同理再次画出光路图有
沿OA向右略微平移平面镜,即图中从①位置→②位置,由图可看出双缝的间距增大,则干涉条纹间距减小,沿AO向左略微平移平面镜,即图中从②位置→①位置,由图可看出干涉条纹向上移动,故A错误,B正确。
故选BC。
6.(2024·浙江·高考真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温度下,黑体吸收能力最强,但辐射能力最弱
B.具有相同动能的中子和电子,其德布罗意波长相同
C.电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物质,电磁波具有动量和能量
D.自然光经玻璃表面反射后,透过偏振片观察,转动偏振片时可观察到明暗变化
【答案】CD
【详解】A.相同温度下,黑体吸收和辐射能力最强,故A错误;
B.根据
具有相同动能的中子和电子,电子质量较小,德布罗意波长较长,故B错误;
C.电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物质,电磁波具有动量和能量,故C正确;
D.自然光在玻璃、水面等表面反射时,反射光可视为偏振光,透过偏振片观察,转动偏振片时能观察到明暗变化,故D正确。
故选CD。
7.(2024·上海·高考真题)神秘的光光的行为曾令物理学家感到困惑。双缝干涉、光电效应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实验。逐渐揭开了光的神秘面纱。人类对光的认识不断深入,引发了具有深远意义的物理学革命。
在“用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双缝间距为d,双缝到光强分布传感器距离为L。
(1)实验时测得N条暗条纹间距为D,则激光器发出的光波波长为 。
A. B. C. D.
(2)在激光器和双缝之间加入一个与光束垂直放置的偏振片,测得的干涉条纹间距与不加偏振片时相比
A.增加 B.不变 C.减小
(3)移去偏振片,将双缝换成单缝,能使单缝衍射中央亮纹宽度增大的操作有 (多选)
A.减小缝宽 B.使单缝靠近传感器
C.增大缝宽 D.使单缝远离传感器
(4).某紫外激光波长为,其单个光子能量为 。若用该激光做光电效应实验,所用光电材料的截止频率为,则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普朗克常量为h,真空中光速为c)
【答案】(1)B (2)B (3)AD (4).
【解析】[1]条暗条纹间距为,说明条纹间距
又
解得
故选B。
[2]加偏振片不会改变光的波长,因此条纹间距不变,B正确。
故选B。
[3]移去偏振片,将双缝换成单缝,则会发生单缝衍射现象,根据单缝衍射规律,减小缝的宽度、增加单缝到光屏的距离可以增大中央亮纹宽度。
故选AD。
[4]单个光子频率为
根据普朗克量子化思想,单个光子能量
[2]所用光电材料的截止频率为,则逸出功为
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知,逸出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
考情分析
2024·山东·高考物理第2题
2024·辽宁·高考物理第1题
2024·江苏 ·高考物理第1题
2024·广东 ·高考物理第8题
2024·湖南 ·高考物理第10题
2024·浙江 ·高考物理第9题
复习目标
目标1.知道双缝干涉和薄膜干涉,知道形成明暗条纹的条件。
目标2.知道光的衍射、偏振现象。
单缝衍射
双缝干涉
不同点
条纹宽度
条纹宽度不等,中央最宽
条纹宽度相等
条纹间距
各相邻条纹间距不等
各相邻条纹等间距
亮度情况
中央条纹最亮,两边变暗
条纹清晰,亮度基本相同
相同点
干涉、衍射都是波特有的现象,属于波的叠加;干涉、衍射都有明暗相间的条纹
类别
自然光(非偏振光)
偏振光
光的来源
从普通光源发出的光
自然光通过起偏器后的光
光的振动方向
在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光沿任意方向振动,且沿各个方向振动的光的强度相同
在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光沿特定方向振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66讲 热学实验(讲义)(解析版)-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共13页。
这是一份第63讲 热学基础(讲义)(解析版)-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共24页。
这是一份第62讲 光学实验(讲义)(解析版)-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