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直接打印】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选择性必修 知识点考点复习学案合集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政治》知识点考点过关背诵默写清单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政治》知识点考点过关背诵默写清单,共43页。
范围: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要求:基础知识人人过关
姓名: 班级: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
1.思维的特征:(1)差异性
(2)共同特征:①思维具有间接性(强调由已知→未知,感性→理性;推断);
②思维具有概括性(舍去现象,把握本质;强调由具体→抽象,总结);
③思维具有能动性 (强调加工、创造 );
2.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3.思维的基本形态:
(1)抽象思维:①基本单元:概念;
②基本形式: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主要特征: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2)形象思维:①基本单元:感性形象;
②基本形式: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主要特征: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1.逻辑学研究对象: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
2.形式逻辑: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
(1)特别关注:推理问题。
(2)推理: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
(3)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
(4)推理结论是否一定为真,取决于:前提内容的真实性和推理形式的有效性。
3.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1)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①常用公式:“A是A”。
②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
③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
默写清单
范围: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要求:基础知识人人过关
姓名: 班级:
时间:2024年 月 日
1.思维的特征:(1)
(2)共同特征:①思维具有 (强调由已知→ ,感性→ ; );
②思维具有 (舍去现象, ;强调由具体→ ,总结);
③思维具有能动性 (强调 );
2.思维在 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 于实践。 的思维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 。
3.思维的基本形态:
(1)抽象思维:①基本单元: ;
②基本形式:以 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 。
③主要特征:基本单元的 、运行方式的 、思维表达的 。
(2)形象思维:①基本单元: ;
②基本形式:在 的基础上,运用 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主要特征:基本单元的 、运行方式的 、思维表达的 。
时间:2024年 月 日
1.逻辑学研究对象: 以及 。
2.形式逻辑:研究 及其规律。
(1)特别关注: 问题。
(2)推理:由 和 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
(3)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 推出 ,取决于思想的 。
(4)推理结论是否一定为真,取决于: 和 。
3.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1)同一律:思维的 要求
①常用公式:“ ”。
②基本内容:在同一 、从同一 、对同一 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
③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 。不能 ,也不能 。
过关背清单
范围: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要求:基础知识人人过关
姓名: 班级:
(2)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①常用公式:“A不是非A”。
②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 (表示对A否定的论断) ”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可以同假)
③适用范围:矛盾关系、上反对关系;
④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否则犯“两可(自相矛盾)”的错误。
(3)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①常用公式:“A或者非A”
②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可以同真)
③适用范围:矛盾关系、下反对关系
④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否则犯“两不可(骑墙居中)”的错误。
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
1.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2.科学思维的特征: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结果具有预见性;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3.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①思维素养方面:有利于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有利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有利于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创新能力。
②思想政治方面:有助于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我们所在的历史方位,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发扬科学精神,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
默写清单
范围: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要求:基础知识人人过关
姓名: 班级:
时间:2024年 月 日
(2)矛盾律:思维的 要求
①常用公式:“ ”。
②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 (表示对A否定的论断) ” 。( )
③适用范围: ;
④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 。否则犯“ ”的错误。
(3)排中律:思维的 要求
①常用公式:“ ”
②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 。( )
③适用范围: ;
④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 。否则犯“ ”的错误。
时间:2024年 月 日
1.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2.科学思维的特征: ; ; 。
3.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①思维素养方面:有利于 ,驳斥诡辩, ;有利于 ;有利于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 。
②思想政治方面:有助于认清 ,准确把握我们所在的历史方位,提高我们的 ,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发扬 ,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
过关背清单
范围: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要求:基础知识人人过关
姓名: 班级: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4课 准确把握概念
1.属性的含义:事物的性质和关系。
2.概念的含义: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性质:概念是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
3.概念的基本特征:(1)内涵: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2)外延: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有哪些)
4.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1)相容关系: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的部分。可分为:全同关系、属种关系、种属关系和交叉关系。
(2)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部分。可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5.明确内涵的方法:
(1)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2)构成结构:被定义项、定义联项、定义项(种差+属概念)。
(3)下一个正确定义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
①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错误。
②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错误。
③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则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
④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会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
6.明确外延的方法:
(1)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2)构成结构:母项、子项。
(3)作出正确划分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
①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错误。
②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错误。
③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错误。
默写清单
范围: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要求:基础知识人人过关
姓名: 班级:
时间:2024年 月 日
1.属性的含义:事物的 。
2.概念的含义:通过揭示事物的 而 的思维形式。
性质:概念是具有 的。
3.概念的基本特征:(1)内涵: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 。( )
(2)外延: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 。( )
4.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 ,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 和 。
(1)相容关系: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 。可分为: 关系、 关系、 关系和 关系。
(2)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 。可分为: 关系和 关系。
时间:2024年 月 日
5.明确内涵的方法:
(1) 是从 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2)构成结构: 、 、 。
(3)下一个正确定义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
①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 ;否则会犯“ ”或“ ”的错误。
②定义项 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会犯“ ”或“ ”的错误。
③定义一般 形式;否则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
④定义不能用 。否则会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
6.明确外延的方法:
(1) 是从 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2)构成结构: 、 。
(3)作出正确划分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
① 必须等于 的外延。否则犯“ ”或“ ”的错误。
②在同一次划分中, 。否则犯“划分标准 ”的错误。
③划分应该 ,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 ”的错误。
默写清单
范围: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要求:基础知识人人过关
姓名: 班级:
时间:2024年 月 日
1.判断是指对认识对象 的思维形式。来源于 。
2.判断的基本特征:对认识对象 (肯定、否定);有 之分。
3.判断的类型:依据判断本身 判断,判断分为 判断和 判断。
(1)简单判断: 的判断,包括 判断和 判断。
(2)复合判断: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包括 判断、 判断和 判断。
4.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1)含义:断定认识对象 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又称 判断。
(2)逻辑结构:由 构成。
(3)种类:
①标准一:依据判断的 ,可分为: 判断、 判断。
②标准二:从判断的 ,可分为: 判断、 判断、 判断。
③标准三:从质与量的结合上划分,可分为: 判断、 判断, 判断、 判断, 判断、 判断。
时间:2024年 月 日
(4)准确运用性质判断的要求
不能缺少 ; 避免主项与谓项 ;
准确使用 ; 多重否定。
5.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1)含义:断定认识对象之间 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
(2)逻辑结构:由 构成。
(3)种类:依据“关系的性质”可分为 关系和 关系。
①对称性关系: 。(A、B)
关系:反过来也对;
关系:反过来一定不对;
关系:反过来可能对、也可能不对。
②传递性关系: 。(A、B、)
传递关系:跳过b 。
反传递关系:跳过b 。
非传递关系:跳过b 。
过关背清单
范围: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要求:基础知识人人过关
姓名: 班级: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5课 正确运用判断
1.判断是指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来源于实践。
2.判断的基本特征: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肯定、否定);有真假之分。
3.判断的类型: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1)简单判断:直接由概念构成的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2)复合判断: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
4.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1)含义: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又称直言判断。
(2)逻辑结构:由量项、主项、联项、谓项构成。
(3)种类:
①标准一:依据判断的性质,可分为:肯定判断、否定判断。
②标准二:从判断的数量、范围,可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单称判断。
③标准三:从质与量的结合上划分,可分为: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4)准确运用性质判断的要求
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 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
准确使用量项和联项; 误用多重否定。
5.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1)含义: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
(2)逻辑结构:由关系者项、关系项、量项构成。
(3)种类:依据“关系的性质”可分为对称性关系和传递性关系。
①对称性关系:只有2个对象。(A、B)
对称关系:反过来也对;
反对称关系:反过来一定不对;
非对称关系:反过来可能对、也可能不对。
②传递性关系:有3个及以上对象。(A、B、)
传递关系:跳过b也对。
反传递关系:跳过b不对。
非传递关系:跳过b可能对、也可能不对。
过关背清单
范围: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要求:基础知识人人过关
姓名: 班级:
6.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1)含义: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2)逻辑结构:由联结项和联言支组成。
(3)逻辑性质:
①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
②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全真则真,一假则假)
7.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1)含义:是断定对象可能情况的判断。
(2)逻辑结构:由选言支和联结项组成。
(3)分类:依据选言判断对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分为
①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可以同时并存;
“或者…或者…”、“也许…也许…”。
②不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要么…要么…”、“不是…就是…”。
选言判断的真假:
①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一真则真,全假才假)
②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有且只有一真为真,全假全真皆假)
8.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1)含义: 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
(2)逻辑结构: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支判断和假言联结项组成。
(3)分类:
①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
逻辑意义:“有前件必有后件,无前件也可能有后件”。
②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
逻辑意义:“无前必无后 ,有前未必有后”。
③充要条件假言判断: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
逻辑意义:“有前必有后且无前必无后”。
默写清单
范围: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要求:基础知识人人过关
姓名: 班级:
时间:2024年 月 日
6.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1)含义: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 的判断。
(2)逻辑结构:由 和 组成。
(3)逻辑性质:
①当且仅当,组成它的 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
②如果 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
7.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1)含义:是断定对象 的判断。
(2)逻辑结构:由 和 组成。
(3)分类:依据选言判断对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分为
① 判断: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可以 ;
“ ”、“也许…也许…”。
② 判断: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 一种存在, 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要么…要么…”、“ ”。
时间:2024年 月 日
(4)选言判断的真假:①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 是真的,也可以 真的。如果 选言支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
②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 是真的。如果 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 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 )
8.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1)含义: 断定事物某情况的 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 的判断。
(2)逻辑结构: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 和 项组成。
(3)分类:
① 假言判断: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
逻辑意义:“ ”。
② 假言判断: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
逻辑意义:“ ”。
③ 假言判断: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
逻辑意义:“ ”。
默写清单
范围: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要求:基础知识人人过关
姓名: 班级:
时间:2024年 月 日
1.判断形成的两条途径:一是通过 ;
二是借助已有的判断, 推出一个新的判断。
2.推理的含义、构成、推理结构
(1)含义:从 的思维形式。
(2)构成: 、
(3)推理结构:推理的结论是由前提推出来的, ,这种逻辑联系方式叫作推理结构。
3. 推理种类
(1)从 的认识,可分为 推理、 推理、 推理。
(2)从 的角度,将推理分为 推理和 推理。
演绎推理是 推理, 归纳推理(除 归纳推理外)和类比推理是 推理。
4.演绎推理的逻辑要义
(1)含义:从 的推理。
(2)正确的演绎推理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 。
时间:2024年 月 日
5.性质判断的换质推理
(1)含义:又称“ ”,是通过 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2)遵循的规则:
① 主项和量项。
②改变前提判断的质。( )
③换谓项(找与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矛盾关系: )
6.性质判断的换位推理
(1)含义:又称“ ”,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 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2)遵循的规则:
①推理时 前提判断的联项。(前提判断是 的,换位后还是 的)
②将前提判断的 。
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 。( ,无所谓)
7.主项谓项周延问题
(1)周延:一个性质判断如果 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 ;
(2)不周延: 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
过关背清单
范围: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要求:基础知识人人过关
姓名: 班级: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6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1.判断形成的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实践;
二是借助已有的判断,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新的判断。
2.推理的含义、构成、推理结构
(1)含义: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2)构成:前提、结论
(3)推理结构:推理的结论是由前提推出来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就存在着一种逻辑联系方式,这种逻辑联系方式叫作推理结构。
3. 推理种类
(1)从对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的认识,可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
(2)从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的角度,将推理分为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
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 归纳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和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
4.演绎推理的逻辑要义
(1)含义: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
(2)正确的演绎推理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前提真实,推理结构正确
5.性质判断的换质推理
(1)含义:又称“换质法”,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2)遵循的规则:
①不改变主项和量项。
②改变前提判断的质。(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
③换谓项(找与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矛盾关系:A变非A,B变非B)
6.性质判断的换位推理
(1)含义:又称“换位法”,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2)遵循的规则:
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前提判断是肯定的,换位后还是肯定的)
②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
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周延的项,无所谓)
7.主项谓项周延问题
(1)周延:一个性质判断如果断定了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
(2)不周延:没有断定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
过关背清单
范围: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要求:基础知识人人过关
姓名: 班级: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6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8.三段论推理
(1)含义:是演绎推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
(2)结构:3项、2前提、1结论
“大项(P)”: 结论中的谓项,包含大项的前提叫大前提;
“小项(S)”: 结论中的主项;包含小项的前提叫小前提;
“中项(M)”: 结论中不出现而在前提中出现两次的那个项。
(3)正确进行三段论推理的规则:
①一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否则就会范“四概念”错误;
②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否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③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否则就会犯“大项不当扩大”或
“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④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三段论中不能有两个否定前提)
否则,就会犯“双否前提”的错误。
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一否得否)。
9.复合判断的联言推理
(1)含义:依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全真才真,一假则假)进行的推理。
(2)形式: ①合成式: P(真) ,Q(真),所以,P并且Q(真)
②分解式: P并且Q(真),所以Q(真)
10.复合判断的选言推理
(1)含义:依据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相容选言:一真即真,全假才假/不相容选言:有且只有一个真才真)进行的推理。
默写清单
范围: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要求:基础知识人人过关
姓名: 班级:
时间:2024年 月 日
8.三段论推理
(1)含义:是 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 为前提,借助一个 的项推出一个 性质判断的推理。
(2)结构: 、 、
“ ”: 结论中的谓项,包含大项的前提叫大前提;
“ ”: 结论中的主项;包含小项的前提叫小前提;
“ ”: 结论中不出现而在前提中出现两次的那个项。
(3)正确进行三段论推理的规则:
①一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 不同的项。否则就会范“ ”错误;
②中项在前提中 一次。否则就会犯“ ”的错误。
③前提中 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否则就会犯“ ”或
“ ”的错误。
④两个否定的前提 推出结论。(三段论中 前提)
否则,就会犯“ ”的错误。
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 (一否得否)。
时间:2024年 月 日
9.复合判断的
(1)含义:依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 )进行的推理。
(2)形式: ①合成式:
②分解式:
10.复合判断的
(1)含义:依据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相容选言: /不相容选言: )进行的推理。
默写清单
范围: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要求:基础知识人人过关
姓名: 班级:
时间:2024年 月 日
11.复合判断的
(1)含义:假言推理是依据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
(2)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方法
①推理依据: ;
②有效式(正确的推理结构):
A. :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 )
B. :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 )
③无效式(错误的推理结构): 。
时间:2024年 月 日
(3)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方法
①推理依据: ;
②有效式(正确的推理结构):
A. :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 )
B. :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 )
③无效式(错误的推理结构): 。
(4)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方法
①推理依据: ;
②有效式(正确的推理结构):
A. :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 )
B. :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 )
C. : 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 )
D. :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后
件。( )
③无效式(错误的推理结构): 。
过关背清单
范围: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要求:基础知识人人过关
姓名: 班级: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6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11.复合判断的假言推理
(1)含义:假言推理是依据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前真后假则假,其余皆为真;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前假后真则假,其余皆为真;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一假一真则假,全真全假皆为真;
(2)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方法
①推理依据:有前必有后,无后必无前,前推后;
②有效式(正确的推理结构):
A.肯定前件式: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肯前必肯后)
B.否定后件式: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否后必否前)
③无效式(错误的推理结构):否定前件式,肯定后件式。
(3)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方法
①推理依据:无前必无后,有后必有前,后推前;
②有效式(正确的推理结构):
A.否定前件式: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否前必否后)
B.肯定后件式: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肯后必肯前)
③无效式(错误的推理结构):否定前件式,肯定后件式。
(4)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方法
①推理依据:前后同真,同假;
②有效式(正确的推理结构):
A.肯定前件式: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有前必有后)
B.肯定后件式: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有后必有前)
C.否定前件式: 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无前必无后)
D.否定后件式: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后
件。(无后必无前)
③无效式(错误的推理结构):真假共存必为假。
过关背清单
范围: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要求:基础知识人人过关
姓名: 班级: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7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1.归纳推理
(1)含义: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形式。
(2)类型:
①完全归纳推理:其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不属于或然推理)
特征:由于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
②不完全归纳推理:前提只涉及部分对象。(属于或然推理)
特征:由于没有对前提中每个对象的情况都进行考察,不具有保真关系。
(3)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
①求同法: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②求异法: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③共变法:如果被考察现象a有某些变化,有一个因素A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这个相关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④求同求异并用法: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种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种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
⑤剩余法:如果已知某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原因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又知道这个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是这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剩余原因。
2.类比推理
(1)含义: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
(2)特点:某个或某类事物去推断尚未认识的另一个或另一类事物。
(3)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
(4)不能仅仅根据对象间表面上某些性质相同或相似,就推出它们在本质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否则,就容易犯“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
(5)逻辑方法:
①模拟方法:通过在实验室设计或制作出某一自然现象或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地研究原型的形态、特点和规律性的方法。
②结构类比: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
③功能类比: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
④条件类比:从导致事物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类比。
默写清单
范围: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要求:基础知识人人过关
姓名: 班级:
时间:2024年 月 日
1.归纳推理
(1)含义:以 为前提,推出 的形式。
(2)类型:
① 推理:其前提遍及认识的 。( 或然推理)
特征:由于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 。
② 推理:前提只涉及 。( 或然推理)
特征:由于没有对前提中每个对象的情况都进行考察, 。
(3)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
①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 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 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②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 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 ,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 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③ :如果被考察现象a ,有一个因素A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这个相关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④ :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 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 这种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
⑤ :如果已知某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原因在 内,又知道这个原因只是 ,那么,其他原因可能是这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剩余原因。
时间:2024年 月 日
2.类比推理
(1)含义: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 ,推出它们 相同或相似的推理。
(2)特点:某个或某类事物去推断 另一个或另一类事物。
(3)事物属性之间的 ,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
(4)不能仅仅根据对象间表面上某些性质相同或相似,就推出它们在 上也相同或相似。否则,就容易犯“ ”的逻辑错误。
(5)逻辑方法:
①模拟方法:通过在实验室设计或制作出某一自然现象或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地研究 的方法。
②结构类比:在对象的 之间进行类比。
③功能类比:在对象的 之间进行类比。
④条件类比:从导致事物某种功能的 进行类比。
默写清单
范围: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要求:基础知识人人过关
姓名: 班级:
时间:2024年 月 日
1.辩证思维
(1)含义:用 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和核心是运用 ,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区分形而上学: )
(2)特征:
A. :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B. :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
(2)辩证思维的整体性和动态性的辩证性质
A.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但不排斥 ;
B.辩证思维强调动态性,但不排斥 。
C.辩证思维在 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2.分析与综合的含义
(1)分析的含义:(强调从 )分析就是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 ,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分解为 ,分别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2)分析的具体方法:
时间:2024年 月 日
(3)分析的优缺点
A.优点: (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点”上,力图把具体的“点” )。
B.缺点:如果认识只局限在问题的“点”上,就难免产生 。
(4)综合的含义:(强调 )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 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
(5)综合的具体方法:
(6)综合的优缺点:
A.优点:综合方法的注意力主要放在 上。
B.缺点:只是对认识对象 ,只是对现实原型的 。
3.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4.正确运用辩证地分析与综合要求:必须认识矛盾, /在分析的基础上 ,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 /我们要学会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不断地由 向 发展。
过关背清单
范围: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要求:基础知识人人过关
姓名: 班级: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8课 把握辩证分合
1.辩证思维
(1)含义: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区分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
(2)特征:
A.整体性: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B.动态性: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
(2)辩证思维的整体性和动态性的辩证性质
A.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但不排斥局部的独立性;
B.辩证思维强调动态性,但不排斥相对的静态性。
C.辩证思维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2.分析与综合的含义
(1)分析的含义:(强调从整体→部分)分析就是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2)分析的具体方法: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功能分析、因果分析、矛盾分析法、实践
(3)分析的优缺点
A.优点:精确(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点”上,力图把具体的“点”认识透彻)。
B.缺点:如果认识只局限在问题的“点”上,就难免产生片面认识。
(4)综合的含义:(强调部分→整体)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联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
(5)综合的具体方法:
结构综合、功能综合、把握物质世界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6)综合的优缺点:
A.优点:综合方法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上。
B.缺点:只是对认识对象相对完整的认识,只是对现实原型的近似描述。
3.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分析为综合做准备,而综合的结果又指导人们继续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
4.正确运用辩证地分析与综合要求:必须认识矛盾,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我们要学会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过关背清单
范围: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要求:基础知识人人过关
姓名: 班级: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第9课 理解质量互变
1.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1)质的含义: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
(2)量的含义: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
(3)主要内容: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4)要求: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2.把握适度原则
(1)度的含义: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
(2)关节点(或临界点):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
(3)适度的含义:就是适当的程度。
(4)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之外。
(5)遵循适度原则的要求
防止过犹不及;
需要“得中”;
不能限于“得中”(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质变)。
第10课 推动认识发展
1.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
(1)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
①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
②否定方面是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他事物的方面。
(2)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
肯定方面维持着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当否定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取得支配地位时,事物就会改变自己的根本性质,实现对自身的否定。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
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辩证关系的要求:看待事物、解决问题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否则就会陷于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默写清单
范围: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要求:基础知识人人过关
姓名: 班级:
时间:2024年 月 日
1.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1)质的含义: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 。
(2)量的含义: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 方式。
(3)主要内容: 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 。
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 。
要求:
2.把握适度原则
(1)度的含义: 。
(2)关节点(或临界点):事物量变达到的 ,是引起质变的 。
(3)适度的含义:就是 的程度。
(4)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 的范围之内还是之外。
(5)遵循适度原则的要求
;
;
( )。
时间:2024年 月 日
1.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
(1)任何 都包含着 两个方面。
①肯定方面是事物 的方面,即 。
②否定方面是 的方面,即 的方面。
(2)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辩证关系:
(3)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辩证关系的要求:看待事物、解决问题 ,否则就会陷于 思维方式,犯 的错误。
默写清单
范围: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要求:基础知识人人过关
姓名: 班级:
时间:2024年 月 日
2.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1)特点:具有 的双重性。它包含着肯定,同时 ,更能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法。
(2)要求:要深刻把握 的辩证关系。
①否定:是对 的否定。
②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 ;即使对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动地将它照搬到新事物之中,而是经过 ,把它们 之中。
3.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1)感性具体的含义:一种直观的 ,是事物多种多样的 和 在头脑中的反映,是 ,有 之分。
时间:2024年 月 日
(2)思维抽象
①含义:从 ,或者从其个性中 的思维活动。
②环节: — — —
③局限性: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 认识,还 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
(3)思维具体
①含义:在 的层次上反映事物 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 按照其 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 的认识。
②特点: 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表现为具有 的科学概念。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 。
③总结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环节:
→ →
(4)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从 到 ,再从 到 ,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理解 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掌握这种辩证思维方法,对于我们获得对事物 具有重要的意义。
过关背清单
范围: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要求:基础知识人人过关
姓名: 班级:
2.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1)特点: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它包含着肯定,同时又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更能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法。
(2)要求: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
①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
②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即使对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动地将它照搬到新事物之中,而是经过改造,把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之中。
3.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1)感性具体的含义: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是认识的起点,有正确错误之分。
(2)思维抽象
①含义: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
②环节:分离—提纯—简略化—理想化
③局限性: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
(3)思维具体
①含义: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②特点: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表现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概念。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结果。
③总结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环节:
选择起点 → 矛盾展现 → 再现事物多样性统一
(4)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理解肯定与否定、抽象和具体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掌握这种辩证思维方法,对于我们获得对事物全面而具体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过关背清单
范围: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要求:基础知识人人过关
姓名: 班级:
第四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第11课 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
1.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1)含义:特指人们在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
(2)产生条件:以实践为基础;对前人和他人已有成果的继承。
(3)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常规思维与非常规思维的辩证统一。
(4)特征:思路具有多向性(思路新)、步骤具有跨越性(方法新)、结果具有独特性(结果新)。
2.联想思维的含义与方法
(1)基础:客观基础: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生理基础:人的大脑。
(2)含义:将记忆中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进行联结与思考的思维活动。
(3)依据:依据事物之间的相似、接近或对比的关系,将看上去毫无关系的认识进行可能的联结。
(4)主要特征:跨越的联结性、非逻辑制约的畅想性。
(5)联想思维的方法
①迁移:将不同认识对象的性质、作用等进行位置变迁与功能移植,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迁移是联想思维的“联结”方式。方式包括:正迁移、负迁移、同化性迁移和顺应性迁移。迁移可以为创新思维开拓可能的思路,也能够为创新思维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
②联想:在头脑中对已有的事物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通过重新组合而产生新的事物形象的思维过程。联想是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其特点:想象以通过感知形成的表象为基本材料,是对表象进行积极的再加工、再组合,所产生的主观形象不一定直接反映现实对象。其类型有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方式包括:形象化想象和假如式想象。想象可以帮助人们明确创新思维的目标,也可以促使人们以更高涨的热情和坚忍的意志投入创新活动之中。
3.联想与创新思维的关系
联想是创新思维的基础,迁移和想象是思维展开联想的重要方式。在自发联想的基础上,自觉地加以训练,那将有助于提高联想思维的质量,提升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水平。
默写清单
范围: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要求:基础知识人人过关
姓名: 班级:
时间:2024年 月 日
1.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1)含义:特指人们 的思维活动。
(2)产生条件:以 为基础;对前人和他人 。
(3)创新思维是 的辩证统一。
(4)特征: 、 、
2.联想思维的含义与方法
(1)基础:客观基础: 。 生理基础: 。
(2)含义:将 进行 的思维活动。
时间:2024年 月 日
(3)依据:依据事物之间的 的关系,将看上去毫无关系的认识进行可能的联结。
(4)主要特征: 、 。
(5)联想思维的方法
① :将不同认识对象的性质、作用等进行 与 ,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迁移是联想思维的“ ”方式。方式包括: 。迁移可以为创新思维 ,也能够为创新思维 。
时间:2024年 月 日
② :在头脑中对 进行 ,通过重新组合而产生新的事物形象的思维过程。联想是联想思维的“ ”方式。其特点:想象以通过 为基本材料,是对表象进行 ,所产生的主观形象 直接反映现实对象。其类型有 和 。方式包括: 想象和 想象。想象可以帮助人们 ,也可以促使人们以 投入创新活动之中。
3.联想与创新思维的关系
是创新思维的基础, 是思维展开联想的重要方式。在 的基础上, ,那将有助于提高联想思维的 ,提升创新思维的 。
默写清单
范围: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要求:基础知识人人过关
姓名: 班级:
时间:2024年 月 日
1.发散思维
(1)含义: ( )
根据 的事物信息,从不同的 、不同的 ,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的思维方式。
(2)特点: 、 、 。
(3)方法: 、 、 等。
(4)优点和不足:发散思维不仅能够帮助人们 ,而且能对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 产生理想的结果。
2.聚合思维
(1)含义: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 中,以便得出合乎逻辑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时间:2024年 月 日
(2)特征: 、 、 。
(3)方法:运用 等逻辑思维方法。
3.逆向思维
(1)含义: 都可以叫作逆向思维。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中,逆向思维就是 ,或者称为反向法。
(2)特点: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 的反面、 的反面、 的反面, 、 ,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3)方法: 对 进行反向思考( 反转);
对已有的 作转换性思考( 反转);
对已有的 作反向思考( 反转);
对已有的 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反转);
过关背清单
范围: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要求:基础知识人人过关
姓名: 班级:
第四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第12课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
1.发散思维
(1)含义:思维方向的发散性(由一到多)
根据已知的事物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的思维方式。
(2)特点:思维过程的流畅性、思路的变通性或灵活性、思维结果的独创性。
(3)方法:检核表法、信息交合法、头脑风暴法等。
(4)优点和不足:发散思维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发现新问题,而且能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众多新设想,但难以产生理想的结果。
2.聚合思维
(1)含义: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信息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思路中,以便得出合乎逻辑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2)特征:过程具有严谨性、思路具有归一性、结论具有可论证性。
(3)方法:运用比较、分析、抽象、归纳、演绎、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
3.逆向思维
(1)含义: 一切与原有思路方向相反的思路都可以叫作逆向思维。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中,逆向思维就是反向求索,或者称为反向法。
(2)特点: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3)方法: 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结构反转);
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状态反转);
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功能反转);
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因果反转);
默写清单
范围: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要求:基础知识人人过关
姓名: 班级:
时间:2024年 月 日
1.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1)含义:在 地分析事物的 的基础上,从事物发展的 出发,认识和把握事物的 ,运用 ,判断事物 的思维形态。
(2)表现: (能够对事物发展情况作出正确预测的)。
(3)生成的思想条件: 。
(4)特征: 。
(5)要求:要提高超前思维预测推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需要人们 ,充分 , ,促使事物向 。
2.超前思维的方法:
时间:2024年 月 日
3.超前思维的意义
(1)哲学意义:有助于人们 ,也有助于人们 ,成功地改造世界。能使人们通过 思考,把握事物发展状态,帮助人们 ,从而进行正确的决策,抓住 。
(2)培养超前意识,提高超前思维水平,利用超前思维的前瞻性功能
①个人:有利于我们 的方案,
②企业:有利于企业 ,
③社会:有利于社会绘制更为全面合理的 ,
④国家:有利于国家和民族进行 ,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时间:2024年 月 日
4.如何培养/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过关背清单
范围: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要求:基础知识人人过关
姓名: 班级:
第四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第13课 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
1.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1)含义: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从事物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状态,运用合理的推理和想象,判断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思维形态。
(2)表现:先知先觉(能够对事物发展情况作出正确预测的)。
(3)生成的思想条件:超前意识。
(4)特征:探索性、预测性、不确定性。
(5)要求:要提高超前思维预测推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需要人们立足实践活动,充分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创造有利的条件,促使事物向有利于人们预测的方向发展。
2.超前思维的方法:
矛盾分析法、推理和想象的方法、调查研究、科学的思维方法
3.超前思维的意义
(1)哲学意义:有助于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也有助于人们趋利避害、防患于未然,成功地改造世界。能使人们通过前瞻性思考,把握事物发展状态,帮助人们规划和调整思路,从而进行正确的决策,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
(2)培养超前意识,提高超前思维水平,利用超前思维的前瞻性功能
①个人:有利于我们规划成长成才的方案,
②企业:有利于企业开发供给侧的产品和市场,
③社会:有利于社会绘制更为全面合理的服务蓝图,
④国家:有利于国家和民族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4.如何培养/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①立足实践,以实践问题为导向开展创新。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破旧立新。
③运用联想思维,为创新思维开拓可能的思路。
④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两翼,把握事物的整体发展。
⑤发挥逆向思维的作用,同时掌握正向思维的作用,正逆互补,携手共进。
⑥要运用矛盾分析法、推理和想象等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超前意识。
⑦遵循逻辑思维的规则基本要求,综合运用科学的推理方法。
⑧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共3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维的含义与特征,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正确运用复合判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三 《逻辑与思维》【知识清单】-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核心考点与答题模板讲义(新高考专用),共9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逻辑与思维》知识清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知识点考点提纲,共4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思维的特征,思维的分类,思维基本形态的特征,逆向思维,超前思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