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统编版,全国通用)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1 文言文阅读-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统编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与鉴赏,小古文阅读,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阅读鉴赏,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阅读文章,完成练习,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伯牙鼓琴》知识点
课文主题:讲述了伯牙与锺子期的知音故事,表现了知音难觅的主题。
关键词汇:鼓(弹)、志(心志)、太山(高山)、善哉(好啊)、巍巍(高大)、若(像)、少选(短时间)、汤汤(水流急)、破琴(摔琴)。
《书戴嵩画牛》知识点
课文主题:牧童指出杜处士珍藏的《斗牛图》错误,强调艺术创作需细心观察和生活实践。
关键词汇:处士(有德才不愿做官的人)、所宝(珍藏)、戴嵩(唐代画家)、锦囊玉轴(精美装裱)、拊掌(拍手)、搐(抽缩)、股(大腿)、谬(错误)。
重点字词
哉、巍、弦、轴、锦、曝、矣等字的正确书写和组词。
多音字:斗、曝、角的正确读音和用法。
常考题型
字词解释:解释文言文中特定字词的含义。
句子翻译:将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内容理解: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人物分析:分析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
答题技巧
积累文言词汇:多诵读文言文,积累常见文言词汇和句式。
断句与理解:学会断句,理解文言文的结构和意思。
掌握虚词实词:理清文言文中的虚词和实词,把握其用法和意义。
翻译与概括: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理解并概括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分析与想象:分析人物形象,合理想象文言文中的情境和细节。
真题重现
一.文言文阅读(共15小题)
1.(2023秋•滨江区期末)阅读与鉴赏。
广陵散
ㅤㅤ嵇中散临刑东市①,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②尝③请学此散,吾靳固④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⑤亦寻⑥悔焉。
(选自《世说新语》)
ㅤㅤ【注释】①东市:泛指刑场。②袁孝尼:袁准,字孝尼,魏晋人。③尝:曾经。④靳(jìn)固:吝啬。⑤文王:即司马昭。⑥寻:不久。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请 以 为 师 不 许。
(2)选文写的是嵇中散在刑场上“ , ”后(用原文回答)慷慨赴死的场面,若包括“太学生”在内的整个刑场是“面”,那 就是着重描写的那个“点”。
(3)“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结合古文内容想开去,若文王就在眼前,他们会说些什么,以期获得文王的支持?(仿照例句,注意不出现“说”字)
【例】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4)以下题目与《广陵散》的拟题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A.开国大典
B.军神
C.芦花鞋
D.穷人
(5)阅读“资料链接”,结合注释等判断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ㅤㅤ【资料链接】《广陵散》又名《聂政刺韩王曲》,是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讲述的是刺客聂政的故事。全曲旋律激昂、慷慨,贯注一种愤慨不屈的浩然正气。魏晋琴家嵇康因此酷爱《广陵散》,以善弹此曲著称。刑场上,太学生为他请命,希望能赦免嵇康,让他做他们的老师。
A.太学生们希望嵇康做自己的老师,其实是想用这种方法救嵇康。
B.“吾靳固不与”中的“吾”指的是嵇中散,不是袁孝尼。
C.嵇中散被杀很久之后,文王司马昭最终还是后悔了。
D.嵇康因《广陵散》所体现的浩然正气而对之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2.(2023秋•椒江区期末)小古文阅读。
陶侃①惜食
ㅤㅤ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②?”人云:“行道所见,聊③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④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ㅤㅤ【注释】①陶侃:东晋名臣。②何为:干什么。③聊:随便。④执:抓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陶侃尝出游
尝:
②汝既不田
汝:
田:
(2)用现代文翻译下面的句子。
ㅤㅤ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翻译:
(3)陶侃将那个人“执而鞭之”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用原文语句回答)
(4)读完短文,你认为陶侃是个怎样的人?
3.(2023秋•天台县期末) 读下面两则文言文,按要求答题,感悟朋友之道。
伯牙鼓琴
ㅤㅤ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割席分坐
ㅤㅤ管宁①华歆②(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③读书,有乘轩冕④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人,不仕而终。②华歆:字子鱼,封博平侯,依附曹操父子。③席:坐具、坐垫。④轩冕:轩,大马车;冕,大礼帽。
(1)联系选文,理解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共园中锄菜:
宁读如故:
(2)用“ ”画出《伯牙鼓琴》一文中表现伯牙对锺子期情谊无限之深的一句。
(3)《割席分坐》一文中管宁说的“子非吾友也!”意思是: 。管宁这样认定的原因是 。
(4)两篇文章告诉我们,只有 、 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4.(2023秋•黄岩区期末)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书低
一生赁①僧房②读书,每日游玩。午后归房,呼童取书来。童持《文选》,视之,曰:“低。”持《汉书》,视之,曰:“低。”又持《史记》,视之,曰:“低。”僧大诧曰:“此三书,熟其一,足称饱学,俱云低,何也?”生曰:“我要睡,取书作枕头耳。”
(选自《笑林广记》)
注释:①赁:租用。 ②僧房:僧人居住的房舍,即寺院。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①童持《文选》
②僧大诧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此三书,熟其一,足称饱学。
(3)关于“书低”中的“低”字,僧的理解的是 ,而书生的意思是 。
(4)文中的书生是一个 的人。
A.饱读诗书,勤学苦读
B.游手好闲,不学无术
C.恃才傲物,眼高手低
D.好胜心强,固执己见
5.(2023秋•金牛区期末)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非梦与是梦
昔有西陵①脚夫②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③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④乡试中式⑤,方赴鹿鸣宴⑥,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⑦也。
注释:①西陵:地名。②脚夫:搬运工人的旧称。③伫想;凝思。④寒士:指出身
低微的读书人。⑤中式:科举考试合格。⑥鹿鸣宴:乡试放榜次日宴请新科举人的宴会。⑦一:一样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大致意思。
①念无以偿 偿:
②方赴鹿鸣宴 赴:
③自啮其臂曰 啮:
④惟恐其非梦 恐:
(2)结合注释和自己的积累,读懂故事大意,完成下面的填空。
①故事中的两个人物分别为 、 。“惟恐其非梦”的人是 ,“惟恐其是梦”的人是 。
②此则故事虽短小,却有对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比如“ ”“ ”。作者在短文里将两个人物都评价为 。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什么情况下,你有过“惟恐其是梦”?
6.(2023秋•玉环市期末)阅读鉴赏。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ㅤㅤ范仲淹二岁而孤①,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②(zhé)以水沃面。食不给③(jǐ),啖(dàn)粥而读。既仕④,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⑤(zhé)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chóng)肉⑥,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⑦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ㅤㅤ【注释】①孤:幼年丧父。②辄:总是。③给:供应。④既仕:考取功名做官后。⑤谪:贬官。⑥食不重肉:吃饭不用两道肉食,借指饮食节俭。⑦士:读书人。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贫无依(依靠)
B.或夜昏怠(有的人)
C.辄以水沃面(洗)
D.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妻子和孩子)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
(3)联系选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梳理文章后,我觉得范仲淹是一个 的人。
(4)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人可以在天下人忧伤之前先忧伤,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B.读书人可以在天下人哭泣之前先哭泣,在天下人都快乐之后才快乐。
C.读书人应当先比天下人都忧愁,然后再比天下人都快乐。
D.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7.(2023秋•姜堰区期末)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书戴嵩画牛
(苏轼)
ㅤㅤ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ㅤㅤ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解释下列句中的“乃”字的意思。
①今乃掉尾而斗
②父不在,乃呼儿出
③家祭无忘告乃翁
(2)下面句子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A.尾/搐入/两股间
B.尾搐/入/两股间
C.尾搐入/两股/间
(3)杜处士对《牛》“尤所爱”的表现是“ ”。(填原文)
(4)牧童“拊掌大笑”,处士“笑而然之”,他们笑的原因有何不同,表现了各自怎样的个性?
(5)联系生活说说你对“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理解。
(6)本文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他的诗句往往给人以启迪,请默写其中一句。
8.(2023秋•丰城市期末)
愚人失袋
昔有愚人入京选①,皮袋被贼盗去。其人曰:“贼偷我袋,终将不得我物用。”或问其故,答曰:“钥匙尚在我表带上,彼将何物开之。”
【注释】①入京选:到京城去应选官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昔有愚人入京选
②其人曰
③或问其故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皮袋被偷了,愚人为什么不着急?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读了这个故事,你能想到哪个成语来评价愚人的看法?
9.(2023秋•泗阳县期末)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对牛弹琴
公明仪①为牛弹清角②之操③,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④之声,孤犊⑤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⑥而听。
——【东汉】牟融《理惑论》
【注释】①公明仪:战国时期人,音乐家。②清角:曲调名。③操:琴曲。④虻:牛虻,喜吸食牲畜的血液。⑤孤犊:失群的小牛犊。⑥蹀躞(dié xiè):小步走路。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公 明 仪 为 牛 弹 清 角 之 操
(2)根据表格中提供的理解方法,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3)你认为公明仪弹琴,牛的两次反应为什么不一样?根本原因是什么?
10.(2023秋•英山县期末)文言文阅读。
一轴鼠画
东安①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②。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③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④,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⑤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释】①东安:地名。②邑令:县令。③旦:早晨。④物色:察看。⑤逮:等到。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东安一士人善画
献之邑令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这句话的意思。
(3)县令因为什么感到奇怪?用“______”在文中画出来。
(4)东安士人画的老鼠十分逼真,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
(5)由短文可知,作者写东安士人画技高超主要运用了 的描写方法,我想到可用成语“ 、 ”来形容这幅画。
11.(2023秋•殷都区期末)【文言文阅读】
书黄筌①画雀
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或②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乃知观物不审④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⑤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注释】①[黄筌]西蜀著名画家 ②[或]有人。③[信然]确实如此。④[审]详细,周密。 ⑤[大者]指更大的事。 ⑥[务学]认真学习。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乃知观物不审者 今乃掉尾而斗
B.书黄筌画雀 书戴嵩画牛
C.验之信然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2)黄筌画雀的错误是 ,原因是 (均用原文词语或句子回答)
(3)下面句子中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B.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C.验之/信然。
D.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4)比较《书戴嵩画牛》和《书黄筌画雀》,可以发现两篇文章的作者相同,都是宋代文学家 ,都是讲画家的故事,都告诉了我们一个这样的道理: 。
12.(2023秋•郑州期末)文言文阅读。
万里长城
ㅤㅤ我国北方,自昔有匈奴之患。燕国、赵诸国,筑城以防之,各保疆土,不相联属。及始皇伐匈奴,大败之,乃修筑旧城,合而为一,后世号为万里长城。
(选自《民国老课本》,有删改)
请你结合所学的文言文知识,判断正误。
(1)自昔有匈奴之患”和“大败之”两个“之”字意思相同,都指匈奴。
(2)“及始皇伐匈奴”断句应为:及始\皇伐\匈奴。
(3)“乃修筑旧城”中的“乃”字和我们本学期学的“今乃掉尾而斗”中的“乃”字意思一样,都是“却”。
13.(2023秋•齐河县期末)阅读。
怀素写字①
ㅤㅤ怀素居零陵②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③,名④其庵⑤曰“绿天”。书不足,乃漆⑥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⑦。
注释:①本文选自《书林纪事》;怀素是我国唐朝的书法家。②【零陵】今湖南零陵。③【挥洒】挥毫写字。④【名】命名、起名。⑤【庵】住所。⑥【漆】用漆涂。⑦【穿】破、透。
ㅤㅤ【资料一】怀素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从小就喜爱写字,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的书法风格独特,自成一派。怀素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和张旭齐名,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蒋之奇曾称赞怀素:“草书有妙理,惟怀素为得之。”现存的唐代怀素真迹只有三件:分别是《苦笋帖》《小草千字文》纸本和《自叙帖》。
ㅤㅤ【资料二】怀素书法作品赏析
(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2)结合资料从这个故事中,我得到的启示是 。
(3)欣赏【资料二】中怀素的书法作品,用合适的词语赞美这幅作品 我还知道古代的其他书法家有 、 。
14.(2023秋•淮安区期末)仔细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
韩生料秦王
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前日,民皆徙①避之。有韩生者止之曰:“王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已而果然,或问之曰:“吾宿卫②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子何以知之?”韩生曰:“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吾登丘而望王宫之上,三日不见纸鸢③矣,是以知之。”
【注释】①徙:迁移,移动。②宿卫:在宫禁中值宿警卫。③纸鸢:风筝。
(1)“之”在本文中多次出现,请为下面句中“之”选择正确的意思。
①民皆徙避之:
②子何以知之:
③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
A.秦王儿子生病的事
B.的
C.秦王
(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
B.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
C.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
(3)选择:本文情节曲折,依次写了秦王将猎→ →韩生劝止→ →韩生释疑。
A.宫卫问故
B.百姓避之
(4)根据内容,我们可以知道文中的韩生是个 的人。
15.(2023秋•慈利县期末)文言文阅读。
曾子①烹彘(zhì)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妻曰:“汝还,顾②反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③杀之。妻止之曰:“特④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 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顾:回来;③彘:猪;④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 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 ②今子欺之
C.①汝还 ②顾反为汝杀彘
(2)解释加点的字。
①妻止之
②遂烹彘也
(3)在下面横线上写出“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的意思。
(4)其妻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用现代文将句子改为转述句)
(5)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文言文阅读(共15小题)
1.【答案】(1)请以为师/不许。
(2)神气不变 索琴弹之 嵇中散;
(3)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4)C;
(5)C。
【解答】(1)考查文言断句。请以为师不许:请求拜他为师,朝廷不准许。根据句意进行断句,即:请以为师/不许。
(2)考查内容理解。阅读文段可知,选文写的是嵇中散在刑场上神色不变,要来了琴,弹奏《广陵散》后,慷慨赴死的场面。若包括“太学生”在内的整个刑场是“面”,那嵇中散就是着重描写的那个“点”。
(3)考查句子仿写。例句在写人物说话时,不用“说”来表达,仿写时注意。示例: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4)考查标题的含义及作用。《广陵散》是以贯穿文章的主要事物为题。
A.《开国大典》是以主要事件为题。
B.《军神》是以主要人物为题。
C.《芦花鞋》是以贯穿文章的主要事物为题。
D.《穷人》是以主要人物为题。
结合分析可知,题目《芦花鞋》与《广陵散》的拟题方法相同,故选C。
(5)考查内容理解。A、B、D正确。C.有误。由“文王亦寻悔焉”可知,嵇康被杀后,文王司马昭随即也后悔了。故“嵇中散被杀很久之后”表述不当。故选C。
故答案为:
(1)请以为师/不许。
(2)神气不变 索琴弹之 嵇中散;
(3)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4)C;
(5)C。
2.【答案】(1)①曾经;②你;名词作动词,种田;
(2)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
(3)陶侃将那个人“执而鞭之”产生的效果是:“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4)读完短文,我认为陶侃是一个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对农民有深厚感情的人。他对于破坏农田的行为非常愤怒,并采取严厉的措施加以惩罚,从而促进了百姓对农业的重视,使得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富足。
【解答】(1)本题考查字词解释。①尝:这个词语的意思是“曾经”,用于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在这句话中,表示陶侃曾经有一次外出游玩的经历。②汝:这是一个代词,指代第二人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你”。在这句话中,陶侃用“汝”来称呼那个拿着未熟稻穗的人。田:在这个句子中,“田”是名词作动词用,意思是“种田”。陶侃责问那个人是否种田,意在指出对方不从事农业生产却随意毁坏庄稼的行为是不对的。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可以翻译为:这句话是那个人对陶侃的提问的回答。他说自己在走路的时候看到了未熟的稻穗,觉得有趣就随手拔了一把,并没有其他的意图。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陶侃对那个人的处罚起到了警示作用,使得百姓更加勤勉于农业生产。大家因为害怕受到类似的惩罚,而更加珍惜粮食和农业生产,最终达到了家家户户生活富裕、物资充足的社会效果。
(4)本题考查形象分析。通过对陶侃行为的观察,可以看出他对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和对农民生活的关心。他的行为不仅体现了对破坏农业行为的零容忍态度,还通过实际行动教育了百姓,提高了社会的整体农业生产水平,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状况。
故答案为:
(1)①曾经;②你;名词作动词,种田;
(2)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
(3)陶侃将那个人“执而鞭之”产生的效果是:“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4)读完短文,我认为陶侃是一个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对农民有深厚感情的人。他对于破坏农田的行为非常愤怒,并采取严厉的措施加以惩罚,从而促进了百姓对农业的重视,使得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富足。
3.【答案】(1)共同、一起;是像原来一样;
(2)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华歆贪慕虚荣,追求名利,与管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符;
(4)志同道合 情谊深厚。
【解答】(1)本题考查字词解释。“共园中锄菜”中的“共”表示一同、共同的意思,说明管宁和华歆是一起在园中劳动。而“宁读如故”中的“如故”则是像以前一样,没有变化的意思,表明管宁在面对外界干扰时依然保持原有的读书状态。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在《伯牙鼓琴》这篇文章中,表现伯牙对锺子期情谊深厚的一句话是:“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句话体现了伯牙因失去知音锺子期而极度悲伤,甚至决定终生不再弹琴,可见其对友情的珍视和深情厚谊。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割席分坐》一文中,管宁说“子非吾友也!”的意思是“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管宁之所以这样认定,是因为他和华歆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上有明显的差异。华歆见到金子时的反应和对外界干扰的关注,表明他与管宁追求的不同,这种差异导致了管宁决定断交。
(4)本题考查情感主旨。通过这两篇文章,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只有那些志同道合、情谊深厚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伯牙和锺子期之间的友情是建立在对音乐共同的热爱和理解上的,而管宁和华歆的分歧则在于他们对生活和价值的不同追求。这些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需要有共同的目标和深厚的情感基础。
故答案为:
(1)共同、一起;是像原来一样;
(2)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华歆贪慕虚荣,追求名利,与管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符;
(4)志同道合 情谊深厚。
4.【答案】(1)①拿着,握着;②惊讶,觉得奇怪;
(2)这三部书,只要熟读其中之一,都足称饱学之士了。
(3)书的版本低劣,质量不高
书的高度不够,不适合用来做枕头。
(4)B。
【解答】(1)本题考查字词解释。①童持《文选》的持:这里的“持”字是指拿着、握着的意思。童子按照书生的要求拿来了《文选》这本书。②僧大诧曰 的诧:这里的“诧”字是指感到惊讶、觉得奇怪的意思。和尚对于书生评价这三本书都“低”感到非常不解和惊讶。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这句话是和尚对书生说的话,表达了他对书生的质疑。和尚认为,《文选》《汉书》和《史记》都是非常重要的经典著作,如果能精通其中任何一部,都可以被称为学问渊博的人。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在这个故事中,和尚以为书生所说的“低”是指书的内容或版本不够好,但实际上是书生想要用书来做枕头,觉得书的高度不够。
(4)本题考查形象分析。从书生的行为来看,他并没有认真对待学习,而是把书当成枕头,这反映出他并不重视知识和学问,因此选择B.游手好闲,不学无术。
故答案为:
(1)①拿着,握着;②惊讶,觉得奇怪;
(2)这三部书,只要熟读其中之一,都足称饱学之士了。
(3)书的版本低劣,质量不高
书的高度不够,不适合用来做枕头。
(4)B。
5.【答案】(1)①赔偿;
②前往;
③咬;
④担心,害怕;
(2)①脚夫 寒士 脚夫 寒士;
②痴坐 自啮其臂 痴人;
(3)当我考了一个全年级第一的时候,我“惟恐其是梦”。
【解答】(1)考查字词解释。①念无以偿:估计无从赔偿。偿:赔偿。
②方赴鹿鸣宴:正在前往鹿鸣宴。赴:前往。
③自啮其臂曰:咬着自己的手臂说。啮:咬。
④惟恐其非梦:一个担心其不是梦。恐:担心,害怕。
(2)考查内容理解。①阅读可知,故事中的两个人物分别为脚夫、寒士。由“得是梦便好”可知,“惟恐其非梦”的人是脚夫。由“莫是梦否”可知,“惟恐其是梦”的人是寒士。
②阅读短文可知,文章运用了很多动作描写,比如“痴坐”“自啮其臂”。由“其为痴人则一也”可知,作者在短文里将两个人物都评价为痴人。
(3)考查拓展延伸。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在什么情况下自己“惟恐其是梦”。示例:当我考了一个全年级第一的时候,我“惟恐其是梦”。
故答案为:
(1)①赔偿;
②前往;
③咬;
④担心,害怕;
(2)①脚夫 寒士 脚夫 寒士;
②痴坐 自啮其臂 痴人;
(3)当我考了一个全年级第一的时候,我“惟恐其是梦”。
6.【答案】(1)B;
(2)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
(3)①为官时 ②慷慨论事,奋不顾身 ③刻苦自勉 少有大志、忧国忧民;
(4)D。
【解答】(1)考查字词解释。A.正确。家贫无依:家里贫困没有依靠。依:依靠。B.有误。或夜昏怠:有时晚上昏沉疲倦。或:有时。C.正确。辄以水沃面:就用凉水洗脸。沃:洗,D.正确。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仅仅自给自足罢了。妻子:妻子与孩子。故选B。
(2)考查文言断句。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责任,发奋读书。根据句意进行停顿,即: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
(3)考查内容理解。由“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可知,范仲淹为官时,慷慨论事,奋不顾身;由“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可知,范仲淹被贬时,仍刻苦自勉。本文写范仲淹年少时,树立远大志向;做官后,慷慨论事,奋不顾身;受贬时,刻苦自励,严格约束自己。由此我觉得范仲淹是一个少有大志、忧国忧民的人。
(4)考查句子翻译。士:读书人。先:在……前面。后:在……后面。故“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译为: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故选D。
故答案为:
(1)B;
(2)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
(3)①为官时 ②慷慨论事,奋不顾身 ③刻苦自勉 少有大志、忧国忧民;
(4)D。
7.【答案】(1)①竟 ②于是 ③你的;
(2)A;
(3)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4)牧童笑是因为他看到《斗牛图》中的牛违背了生活实际,“拊掌大笑”体现了孩子天真无邪、无所顾忌的情态;杜处士笑是因为他真心认识到画中的错,是善意的笑,体现出杜处士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5)关于农业方面的一些经验,我们往往都是问老农的,关于教师放硅脂这方面就问老师的。
(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解答】(1)考查了多义字。
①今乃掉尾而斗: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乃:竟。
②父不在,乃呼儿出:他的爸爸不在家,就喊了他儿子出来。乃:于是。
③家祭无忘告乃翁:在祭祖的时候,千万别忘了把这好消息告诉你的父亲。乃:你的。
(2)考查了文言断句。
尾搐入两股间的意思是: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尾:尾巴。搐入:夹在。两股间:两条后腿中间。故断句为:尾/搐入/两股间。
(3)考查了内容理解。“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的意思是:其中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于是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装饰卷轴,并经常随身携带。所以,他喜爱的表现是:于是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装饰卷轴,并经常随身携带。
(4)考查了内容理解。由课文内容可知,牧童“拊掌大笑”,是因为“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回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斗牛图》中的牛违背了生活实际。一个“笑”字,表现出牧童的天真无邪;杜处士“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他听了牧童的话,真心意识到其视为珍宝的《斗牛图》有错误,“笑”是善意的笑,可看出杜处士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5)考查了内容理解及拓展积累。“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意思是:种田要问耕种的农民,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我们知道跟单问如织,当问婢也就说耕田应该为奴仆,他们有经验之不应该问婢女,也就说关于农业方面的一些经验,我们往往都是问老农的,关于教师放硅脂这方面就问老师的。
(6)考查了拓展积累。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例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的哲理有如下:(1)同一个事物,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象是不同的。 (2)我们看到的都是幻象,不是事物的本真。 (3)因此需要我们有探究事物本真的精神,同时也要有接受不同幻象的豁达心态。
故答案为:
(1)①竟 ②于是 ③你的;
(2)A;
(3)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4)牧童笑是因为他看到《斗牛图》中的牛违背了生活实际,“拊掌大笑”体现了孩子天真无邪、无所顾忌的情态;杜处士笑是因为他真心认识到画中的错,是善意的笑,体现出杜处士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5)关于农业方面的一些经验,我们往往都是问老农的,关于教师放硅脂这方面就问老师的。
(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8.【答案】(1)①从前;
②这个;
③有的人 缘故;
(2)钥匙还拴在我的衣服带子上,他将要用什么去开启皮口袋呢?
(3)因为他以为钥匙还在自己身上,小偷就打不开袋子,拿不走他的东西 自作聪明。
【解答】(1)考查字词的解释。①句意为:从前有个愚人到京城参加考选。昔:从前。
②句意为:这个愚人说。其:这个。
③句意为:有人觉得奇怪,就问他什么缘故。或:有的人。故:缘故。
(2)考查句子翻译。“钥匙尚在我表带上,彼将何物开之”的意思是:钥匙还拴在我的衣服带子上,他将要用什么去开启皮口袋呢?
(3)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文章主题的把握。从“钥匙尚在我衣带上,彼将何物开之”可知,他以为钥匙在自己身上,小偷就打不开袋子,拿不走他的东西。结合文段内容,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愚人自以为聪明,其实愚不可及。我们考虑事情的时候应该实事求是,不能麻痹大意、自欺欺人。
故答案为:
(1)①从前;
②这个;
③有的人 缘故;
(2)钥匙还拴在我的衣服带子上,他将要用什么去开启皮口袋呢?
(3)因为他以为钥匙还在自己身上,小偷就打不开袋子,拿不走他的东西 自作聪明。
9.【答案】(1)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
(2)适合 ⑤摆动;
(3)因为听到的声音不同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解答】(1)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公明仪给牛弹奏高雅的曲子。故断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
(2)考查字词解释。“不合其耳也”的意思是: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合:适合。
“伏食如故”的意思是:牛依然像从前一样趴着吃草。故:从前。故选⑤。
“即掉尾奋耳”的意思是: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掉:摆动。
(3)考查内容的理解。结合“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
(1)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
(2)适合 ⑤摆动;
(3)因为听到的声音不同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10.【答案】(1)善于,擅长;
代词,指画;
(2)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
(3)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4)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
(5)侧面描写 惟妙惟肖 活灵活现。
【解答】(1)考查字词解释。东安一士人善画:东安有一个读书人善于绘画。善:善于,擅长。
献之邑令:献给县令。之:代词,指画。
(2)考查句子翻译。初:最初。漫:随便。于:在。故“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译为: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
(3)考查内容理解。阅读可知,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即“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4)考查内容理解。阅读古文,由“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可知,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从此处可以看出文中画作的逼真。
(5)考查成语、内容理解、描写手法。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本文作者从头到尾始终没有对图画本身作一句直接的议论评说,只是借助猫的错觉来烘托映衬。所以作者在写东安士人画技高超运用了侧面描写。我想到可用成语“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来形容这幅画。
故答案为:
(1)善于,擅长;
代词,指画;
(2)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
(3)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4)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
(5)侧面描写 惟妙惟肖 活灵活现。
11.【答案】(1)A;
(2)颈足皆展 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
(3)B;
(4)苏轼 要深入观察,要勤学好问。
【解答】(1)本题考查多义词。A.乃:如果/竟;B.书:记录或记载/写或者记;C.信然:确实如此/果然是这样。故选A。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注意题干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结合“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的意思:飞鸟缩起脖子才能把脚张开,把脚缩起来才能把脖子伸出来,没有像这样两者都张开的。可知黄筌画雀错在“颈足皆展”,意思是:脖子和脚都是伸展开的。黄画雀出错的原因是“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意思是:由这件事我们知道,如果不能仔细地观察事物,就算只是个画师,也无法做好本职工作呢。
(3)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B.耕当问奴,织当访婢:耕田的事情要问奴,纺织的事情要问婢。比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断句为: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故选B。
(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书戴嵩画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先写杜处士爱好书画,尤为珍惜戴嵩所作《斗牛图》一轴;然后在此铺垫基础上突出一牧童拊掌大笑斗牛画的情景;最后以古语结束全篇,暗讥当政者不尊重现实而胡乱变法改制的错误行为。全文短小精悍,情趣盎然,语言流畅明快,颇为生动,阐明了绘画要讲求形似,寓含着艺术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因此,两篇文章都是苏轼所写,都是讲画家的故事。《书戴嵩画牛》的《斗牛图》和《书黄筌画雀》的《飞鸟图》都告诉大家要深入观察,要勤学好问,需要尊重事实和仔细观察,不能凭空臆想和主观臆断。
故答案为:
(1)A;
(2)颈足皆展 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
(3)B;
(4)苏轼 要深入观察,要勤学好问。
12.【答案】(1)×;
(2)×;
(3)×。
【解答】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词语。
(1)错误。“自昔有匈奴之患”意思是:自古以来就有匈奴来犯的隐患。“之”有“的”的意思。“大败之”的意思是:大败匈奴。“之”的意思是:匈奴。
(2)错误。“及始皇伐匈奴”意思是:到了秦始皇时期讨伐匈奴。其中“始皇”指秦始皇,其间不可断开。
(3)错误。“乃修筑旧城”意思是:就把旧墙修缮连接起来。“乃”的意思是:于是,就。“今乃掉尾而斗”的意思是:现在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乃”意思是:却。
故答案为:
(1)×;
(2)×;
(3)×。
13.【答案】(1)反复地书写,硬是把木盘磨漏了,木板擦穿了。
(2)学习要勤奋刻苦,坚持不懈;
(3)飞鸟惊蛇 颜真卿 王羲之。
【解答】(1)考查句子翻译。再三:一次又一次。皆:都。穿:通过,透过。故“书之再三,盘板皆穿”译为:反复地书写,硬是把木盘磨漏了,木板擦穿了。
(2)考查情感主旨。怀素为了练字没有纸就种芭蕉,没有钱,就制作木漆盘用来磨墨,木漆板用来写字。最后木盘被磨漏,木板被擦穿。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学习要勤奋刻苦,要坚持不懈的道理。
(3)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辨析、文学常识。怀素的草书作品具有独特的节律感,用笔圆劲有力,奔放流畅,笔画充满弹性和质感,可用词语“飞鸟惊蛇”来形容,“飞鸟惊蛇”形容草书自然流畅。古代的其他书法家有颜真卿、王羲之、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等。
故答案为:
(1)反复地书写,硬是把木盘磨漏了,木板擦穿了。
(2)学习要勤奋刻苦,坚持不懈;
(3)飞鸟惊蛇 颜真卿 王羲之。
14.【答案】(1)①C;②A; ③B;
(2)A;
(3)①B;②A;
(4)善于观察和思考。
【解答】(1)本题考查字词解释。①民皆徙避之:百姓都离开回避他;之:指的是秦王。故选C。②子何以知之:您怎么知道他病了呢?之:指的是秦王儿子生病这件事。故选A。③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尚且不知道君王的爱子病了。之:的。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尚且不知道君王的爱子病了。且是尚且,后面停顿,不知表示状态,后面停顿,王之爱子表示人物,后面停顿,据此断句为: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
故选A。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文章句子“前日,民皆徙避之”可知写了百姓躲避秦王;故选B;结合文章句子“或问之曰:‘吾宿卫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子何以知之?’”可知驻守王宫的人问他原因,故选A。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结合文章句子“韩生曰:‘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吾登丘而望王宫之上,三日不见纸鸢矣,是以知之。’”可知韩生通过观察发现秦王心爱的儿子已经三天没有放纸鸢了,推测生了病,秦王担忧儿子,不会外出打猎,说明了韩生是一个善于观察,推理的人。
故答案为:
(1)①C;②A; ③B;
(2)A;
(3)①B;②A;
(4)善于观察和思考。
15.【答案】(1)C;
(2)阻止 于是、就;
(3)小孩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要依赖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导。
(4)他的妻子要孩子回去,等她回来了为孩子杀猪。
(5)有必要。待人要真诚,不能欺骗别人,否则会将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一个待人不真诚的人。
【解答】(1)考查了多义字。
A.①曾子之妻之市: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之:到。 ②听父母之教:孩子是要听从父母的教导。之:的。
B.①其子随之而泣:她的孩子边跟着她边小声哭。之:她,指代母亲。 ②今子欺之:如今你欺骗他。之:他,指代孩子。
C.①汝还:你先回去。汝:你。 ②顾反为汝杀彘:等我回家后再杀猪给你吃。汝:你。
(2)考查了字词解释。①妻止之:妻子阻止他。止:阻止。②遂烹彘也:曾子于是就把猪煮了。遂:于是、就。
(3)考查了句子翻译。“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需要注意“非”“待”“教”等字词的意思,根据译文可翻译为:小孩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要依赖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导。
(4)考查了改写句子。“其妻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的意思是: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去,等我回家后再杀猪给你吃。“陈述句改转述句的方法和技巧是:1、转述句就是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的说法。2、转述时冒号要改为逗号,去掉双引号,结尾时再加上句号。3、在转陈述句改为转答句时,注意人称的变化,还有引用词语的更改,需要根据语境,进行修改。转述句是指将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表达句式。角度换成了说明后,人称代词也要变化。陈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转述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因此,陈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故“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去,等我回家后再杀猪给你吃’”改成转述句为:他的妻子要孩子回去,等她回来了为孩子杀猪。
(5)考查了拓展延伸。我认为有必要。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这种教育方法是可取的。曾子的这种行为说明,成人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待人要真诚,不能欺骗别人,否则会将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一个待人不真诚的人。
故答案为:
(1)C;
(2)阻止 于是、就;
(3)小孩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要依赖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导。
(4)他的妻子要孩子回去,等她回来了为孩子杀猪。
(5)有必要。待人要真诚,不能欺骗别人,否则会将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一个待人不真诚的人。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4/11/4 22:05:18;用户:15510272188;邮箱:15510272188;学号:44473402
理解方法
加点的字
加点字意思
组词法。
不合其耳也
借助字典。故:①原因②事故,事情③故意,有意④因此⑤原来的
伏食如故
借助学过字的意思
即掉尾奋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4 写作-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统编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表达与交流,完成习作,习作,请按照要求完成一篇习作,习作表达,【活动三,ㅤㅤ题目,我终于成功了”为题,写一篇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0 诗词鉴赏-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统编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阅读,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阅读诗歌《春日》,完成问题,阅读,阅读与鉴赏, 阅读, 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9 名句名篇默写-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统编版),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美好画面,常存心间,名篇佳句,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课内积累填空,背诵与积累,日积月累,课文精彩回顾, 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