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国际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国际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件包含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国际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泰安历史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1.B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原产于西亚地区的小麦和青稞传入我国,并扎根种植,这是我国原始农业发展的表现,故选B项,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南稻北麦”和“定居生活”,排除C、D两项。
2.C 据材料“河南安阳······昆仑山的和田玉”可知,商朝的主要城市位于中原,商朝的墓葬里面发现了新疆的玉器,说明中原地区与西北地区有一定的联系,区域间存在交流往来,故选C项;材料未体现这些玉器所具备的文化特征,不能体现中原文化的辐射传播,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多元一体的文明特征,排除B项;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而非商朝时期,排除D项。
3.C 据材料“春秋时期齐国······多姿多彩”可知,山东出土的春秋青铜器,越到晚期礼器越少,日用品增多,器形与纹饰越来越多姿多彩,反映出礼乐制度瓦解,贵族等级秩序遭受冲击,故选C项;材料与青铜铸造技术逐渐成熟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与儒家思想对立的观点和主张,得不出“儒家思想遭到挑战”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礼乐制度淡化,并非山东地区文化色彩增强,排除D项。
4.D 由材料“经济政治基础、天下一家的观念和代代相承的教育体系”可知秦朝统一文字货币,有利于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和文化交流,巩固了统一,推动中华文化认同,故选D项;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没有推广儒家思想,排除A项;秦朝建立皇帝制度,开创了君主专制体制,给后世政治制度带来深远影响,并非推动文化认同,排除B项;秦朝推广郡县制度,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C
C
D
A
D
A
D
A
A
D
B
D
C
D
度,主要影响后世的政治制度,排除C项。
5.A 材料大意为:“对十岁以下或七十岁以上的罪犯都不施肉刑,以使其保持身体发肤的完整。”这体现了法律中的人文关怀,故A项正确;汉代属于封建社会,“人治”色彩浓厚,排除B项;C项中“保证”的表述过于夸大化,排除;“无为而治”的表述与题干中的信息“有罪当刑”不符,排除D项。
6.D 据材料“自汉武帝时始······“士大夫'”可知,汉武帝时察举制的建立,使游离于政治之外的读书人有了参与政治的机会,“游士”逐渐成为“儒士”;东汉时察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授试以职”,统治者对儒士阶层进一步改造,改变了士人迂阔的政治理念与“君子不器”的行为观念,儒士与政治的相对游移性逐渐丧失,对政府的依附性逐渐增强,“儒士”演变为“士大夫”,故选D项;“加速”说法错误,两汉时期,社会阶层流动慢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秦朝时大一统政局就已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汉武帝时,儒学主流地位的确立使“游士”逐渐成为“儒士”,但不能解释到东汉前期演变为“士大夫”,排除C项。
7.A 据材料“采女数千······资计”“后宫······其外”可知,东汉桓帝沉迷享乐,耗费无度,与西汉初年励精图治之王室相比,这反映了东汉后期政治衰颓的时代景象,故选A项;男尊女卑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伦理观念,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C项是表象,而非实质,排除;材料强调东汉桓帝纵欲享乐以致政治衰颓,与豪强势大的政治现实无关,排除D项。
8.D 材料体现了曹操重视才能而忽视道德的用人倾向,这与儒家思想不符,故选D项,排除B项;科举制度出现于隋唐时期,排除A项;“摆脱了”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
9.A 据题干扇形图可知,与西晋时期相比,东晋时期,出身高门士族参与中央决策的官员比例有很大程度增加,反映出高门士族对中央决策影响力的增大,这从侧面说明此时期专制皇权势力的削弱,故选A项;题干扇形图述及的是高门士族,而并不是特指江南士族,排除B项;题干扇形图仅是述及两晋时期参与中央决策的官员出身变化情况,并没有述及他们与皇权之间的“制衡”关系,排除C项;题干扇形图述及的是参与中央决策的官员出身变化情况,而不是“分权”,排除D项。
10.A 据材料“农业生产工具特别是整地碎土工具,比过去复杂得多”可知,北魏中期以来农业生产工具进步,“西晋时各地的水碾、水碓······到这时······恢复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得到恢复,故选A项;当时未出现机器生产方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改革方面内容,排除C项;材料仅显示出北魏中期以来农业生产工具进步,并未对农业工具改进影响生产效率进行论述,排除D项。
11.D 根据材料可知,唐代功臣画像活动主要出现于唐初和唐中晚期,正是因为这些时期政治动荡,国家需要安邦之材,统治者为表彰人才,往往举办为功臣绘制画像活动,而盛唐时期政治稳定,国家对安邦之材的需求较低,所以未出现为功臣绘制画像的活动,故选D项。
12.B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唐初统治者选贤任能,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社会稳定,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与材料中天宝年间江南部分地区户数增加到354000户相符合,安史之乱后,唐朝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唐朝由盛转衰,与材料中元和年间户数下降到164000户相符合,故选B项。
13.D 据材料可知,唐代科举制严格限制士子离开本籍去其他府州获得解送资格再到京师参加全国考试,这主要是由于随着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府试解送人数与发解府州的区域比例逐渐出现失衡的现象,有的应试士子为了增加解送的机会,便附籍于发解率高的府州以实现其目的,故选D项;这一规定有利于科举考试的公平性,但“保证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是对参加科举考试士子籍贯的规定,不能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排除B项;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和地方行政权力体系,材料中的规定与官僚政治无关,排除C项。
14.C 据材料可知,由于唐玄宗时期,李林甫、杨国忠以中书省长官身份长期操控朝政,所以唐肃宗改为“宰相分直主政事,每一人知十日”措施,到了唐德宗时期更是“每日一执笔”,这种轮流主政的措施,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相权,有助于政治局面的稳定,故选C项;据材料“宰相分直主政事,每一人知十日”可知,这些措施只是将宰相的决策权进行了分散,并没有剥夺,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强调的是君权与相权之间的关系,而非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B项;唐朝朋党之争自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结束,故与材料中“唐德宗时期”不符,并且,唐朝之后中国历史上仍旧存在朋党之争,排除D项。
15.D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主要记载了“资生之业”“商贾之事,则阙而不录”,这体现了作者重农抑商的思想,故选D项;致力于编写总结性的农书并非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多种经营的理念,排除B项;作者介绍农副业生产并没有鼓励农民种植和改良经济作物,排除C项。
16.(1)特点:体系完备;等级森严(族长具有专断权力);与政治关系密切(家国一体)。影响: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
(2)趋势:分封制、宗法制瓦解。原因:血缘纽带日渐疏远;铁犁牛耕的出现并推广。
(3)创新:什伍连坐制度;军功爵制;县制;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
(4)影响:稳定了秦国社会秩序;提高了秦国军事实力;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了秦国国力;提高了秦国地位;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推动了社会转型。【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周代(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周代的宗法制完备而严格”可得出,体系完备;根据材料一“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可得出,等级森严、与政治关系密切(家国一体)。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所学可得出,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
(2)本题是特点类和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第一小问趋势,根据材料二“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可得出,分封制、宗法制瓦解。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可得出,血缘纽带日渐疏远;据所学可得出,铁犁牛耕的出现并推广。
(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三主要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角度去概括;据材料三“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可得出,什伍连坐制度;据材料三“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可得出,军功爵制;据材料三“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可得出,县制;据材料三“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可得出,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
(4)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三“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并结合所学可知,稳定了秦国社会秩序;提高了秦国军事实力;据材料三“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并结合所学可知,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了秦国国力;提高了秦国地位;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推动了社会转型。
17.(1)措施:全面推行郡县制。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疆域空前广阔的国家,初步奠定了以后疆域的基础;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使人们摆脱战乱带来的灾难;建立起中央集权国家,为后世长期沿用;促进了各地区各族人民经济文化联系。(言之有理即可)
(2)变化:汉武帝重用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组成中朝,形成中外朝制度。
作用:进一步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3)目的:打击商人势力,增加政府收入,增强国家实力。
措施:改革币制;政府垄断经济;征收财产税。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中国)。第一小问措施:据材料-“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以郡统县”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第二小问意义: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的意义在于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疆域空前广阔的国家,初步奠定了以后疆域的基础;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使人们摆脱战乱带来的灾难;建立起中央集权国家,为后世长期沿用;促进了各地区各族人民经济文化联系。
(2)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二“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重用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组成中朝,负责决策;而御史大夫、丞相等组成外朝,负责执行,形成中外朝制度。第二小问作用:据材料二“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并结合所学可知,中朝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3)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武帝时期(中国)。第一小问目的:据材料三“汉武帝时,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剥夺来削弱高赀、富商大贾的势力,使抑商政策达到极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打击商人势力,增加政府收入,增强国家实力。第二小问措施:据材料三“实行盐铁酒专卖,迫使大商贾退出商业活动的主要阵地,起到了压制商人的目的改币制”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改革币制;政府垄断经济;据材料三“而征收财产税及算缗、告缗,几乎使全国所有富商大贾陷于破产”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征收财产税。
18.(1)史料价值:可用于研究鲜卑族早期历史;以实物史料印证了传世文献的记载,弥补了传世文献的不足。
(2)原因:以户计征导致赋税分摊不均;大地主家族荫占人户减少政府财政收入;均田制的实行。
意义:缓和了社会矛盾;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巩固了北魏的统治;打击了门阀士族地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9.(1)制度:九品中正制。弊端:中正选人只看家世,不看道德才能;九品中正制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随着士族的没落,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
(2)运行机制: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执行。特点:政府决策与执行分离;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运转具有程序性,且突出皇权。作用:使中央行政运行规范有序;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3)变化:由以人丁征税为主转向以资产征税为主。
影响: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晋(中国)。根据材料,“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可以得出中正选人只看家世,不看道德才能;九品中正制逐渐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国际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件包含历史-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答案pdf、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国际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新泰第一中学(新泰中学校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件包含山东省泰安市新泰第一中学新泰中学校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高二历史答题卡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泰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山东省泰安市泰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山东省泰安市泰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