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5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一)生物试题

    2025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一)生物试题第1页
    2025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一)生物试题第2页
    2025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一)生物试题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一)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一)生物试题,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中不需要细胞保持活性的是( )
    A.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B.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C.观察低温诱导后植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D.利用胰腺腺泡细胞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2.新生无毛哺乳动物体内存在一种含有大量线粒体的褐色脂肪组织, 褐色脂肪细胞的线粒体内膜含有蛋白质U。蛋白质U不影响组织细胞对氧气的利用, 但能抑制呼吸过程中ADP 转化为ATP。据此推测当蛋白质U发挥作用时( )
    A.葡萄糖不能氧化分解
    B.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
    C.细胞中会积累大量的 ATP
    D.可大量产热, 维持体温
    3.根据斯坦利提出的“收割理论”,在捕食者控制范围内,当某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而超过某个阈值时,该物种就会受到捕食者的捕食,从而使该物种的种群数量下降;当该种群数量下降到某个阈值时,捕食者会转而捕食其他数量大的种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述捕食者具有食物种类多样的特点
    B.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难以协同进化
    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D.避免出现一种生物占绝对优势的局面
    4.人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B.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时,Na+主动运输进入突触后膜
    C.突触结构上信号的转换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降解或回收进入细胞
    5.昆虫性诱剂引诱法是利用昆虫的某种性外激素引诱异性到某地,从而集中捕杀害虫的方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这种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
    B.使用昆虫性诱剂可降低农药使用量
    C.性诱剂引诱法中利用的性外激素属于化学信息
    D.使用性诱剂会使其他昆虫的种群密度显著下降
    6.生态足迹理论将生态承载力(单位:10-2hm2)和生态足迹(单位:10-2hm2)相比较,得到生态赤字或生态盈余,用于评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测得某省4市相关数据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万元GDP生态足迹是指产生一万元GDP所消耗的生态足迹,通常用来反映资源的利用效益。
    A.4市均出现生态赤字,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B.乙市万元GDP生态足迹最大,资源的利用效益最高
    C.丙市人均生态承载力最大,区域提供资源能力最强
    D.丁市人均生态足迹最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最大
    7.《本草纲目》记载,樱桃具有利脾、止泻的功效。樱桃中的槲皮素等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活性。研究人员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繁育樱桃优良品种,满足人们食用和药用需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应用微型繁殖技术可获得大量樱桃脱毒苗
    B.可选用樱桃幼嫩的芽原基和叶原基作外植体
    C.外植体形成完整植株需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D.应用樱桃细胞培养可工厂化生产初生代谢产物槲皮素
    8.自然杀伤(NK)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能非特异性地识别靶细胞,并通过其内溶细胞颗粒释放的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迅速杀死靶细胞,与抗肿瘤、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调节等有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细胞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属于免疫监视功能
    B.颗粒酶和穿孔素的本质为蛋白质,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C.NK细胞识别并杀死靶细胞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D.NK细胞、巨噬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都是免疫细胞
    9.梅尼埃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眩晕、听力下降,并伴有内耳淋巴水肿,临床上常用利尿剂进行治疗。检测正常人及该病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中相关激素水平,结果如下表。下列关于该病患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耳听觉感受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稳态失衡会影响听力
    B.急性发作期抗利尿激素浓度升高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C.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分别由下丘脑和肾上腺皮质分泌
    D.急性发作期使用利尿剂治疗的同时应该保持低盐饮食
    10.某兴趣小组设置了4种不同的培养条件来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规律,培养条件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组只要继续按时更换培养液,酵母菌种群就会一直呈指数增长
    B.b组条件下,更换培养液的时间缩短,可以提高酵母菌种群的K值
    C.c组摇床可以让酵母菌与营养物质充分接触,达到K值时间较d组短
    D.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计数时需要使用血细胞计数板
    11.豆豉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发酵豆制品,制作流程图如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注:后期发酵在室外日晒,每天搅拌两次。
    A.传统方法制作豆豉,以混合菌种的液体发酵为主
    B.前期发酵利用的是自然界的微生物,此时微生物会大量繁殖
    C.调味过程中加盐可抑制杂菌生长,白酒和风味料只是调节口味
    D.装坛后日晒可为微生物提供能量,搅拌可为微生物提供氧气
    12.芽孢杆菌耐高温,是常见的蛋白酶生产菌。培养基中的蛋白质被蛋白酶降解后,会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如图是筛选蛋白酶高产菌株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70~80℃水浴10min的目的是杀死部分非芽孢杆菌
    B.在酒精灯火焰旁将样品用无菌水稀释并涂布接种
    C.以奶粉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能起到选择作用
    D.透明圈与菌落直径比值较小的菌株为高产菌株
    13.将生长状况相似的新鲜黄瓜切成形状、大小相同的若干细条,并将其均分成三组,分别置于渗透压相同的蔗糖溶液(甲组)、葡萄糖溶液(乙组)和KNO3溶液(丙组)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发现甲组黄瓜条的平均长度变为原长度的80%,乙组黄瓜条的平均长度变为原长度的110%。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初始时,黄瓜细胞的细胞液渗透压一定大于葡萄糖溶液
    B.推测丙组实验黄瓜条平均长度的变化趋势与乙组类似
    C.实验结束时,甲组黄瓜细胞中液泡的体积小于乙组
    D.乙组黄瓜条变长的原因可能是黄瓜细胞吸收了溶液中的葡萄糖
    14.同一mRNA链上存在RNA聚合酶及多个核糖体,与RNA聚合酶最接近的核糖体为前导核糖体,RNA聚合酶合成产物的速度与前导核糖体的翻译速度始终保持一致,以保障转录和翻译的完整进行。这种同步完成转录和翻译的现象称为转录翻译偶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转录时,RNA聚合酶在模板DNA上的移动方向是5'→3'
    B.核糖体会首先结合在mRNA的5'端,随后启动翻译过程
    C.与RNA聚合酶最接近的核糖体最终合成的肽链最长
    D.转录翻译偶联现象普遍发生在人体细胞核基因的表达过程中
    15.粗糙型链孢霉的子囊孢子大型(R)对小型(r)是显性,黑色(T)对白色(t)是显性。下图是其部分生活史,合子的减数分裂类似于动物产生精细胞的过程。若图中的子囊孢子IV的表现型仅有大型白色和小型黑色两种,不考虑突变和互换,则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菌丝体Ⅰ和菌丝体Ⅱ都是二倍体
    B.基因R/r、T/t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C.图中的子囊孢子V共有8个,本题相关的基因型有4种
    D.V中1个子囊孢子含有14条染色体
    二、多选题
    16.正常细胞的DNA损伤后,可由BRCA基因、PARP基因独立进行修复,从而使细胞存活;给BRCA基因突变的细胞施加PARP蛋白抑制剂,细胞会发生凋亡。另外,BRCA基因还可以防止细胞过度增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坏死都是细胞正常的生命历程
    B.BRCA基因可能是抑癌基因,癌变可能与其突变后表达产物增多有关
    C.给PARP基因突变的细胞施加BRCA蛋白抑制剂,细胞也可能凋亡
    D.BRCA基因被甲基化后不会改变其碱基排列顺序,并可以遗传给后代
    17.GLP-1是肠道L细胞分泌的一种化学物质。GLP-1可受甲状腺激素调控并参与血糖调节,相关机制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注:“+”代表物质促进后一生理过程;“-”代表物质抑制后一生理过程。
    A.图中甲状腺激素通过神经-体液调节GLP-1的分泌
    B.激活肝脏的甲状腺激素受体可能有助于治疗糖尿病
    C.甲状腺激素能促进GLP-1分泌从而引发血糖降低
    D.胰岛素分泌引起的血糖变化刺激下丘脑,引发副交感神经兴奋
    18.我国科学家体外诱导食蟹猴胚胎干细胞,形成了类囊胚(类似囊胚的结构),为研究灵长类胚胎发育机制提供了实验体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证实食蟹猴胚胎干细胞具有分化潜能
    B.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培养基应含有糖类
    C.类囊胚的获得利用了核移植技术
    D.可借助胚胎移植技术研究类囊胚的后续发育
    三、单选题
    19.为研究能量流经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时,每一级的能量变化和能量转移效率,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所得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图中所有生物体内的能量之和
    B.用于肉食性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是5.1J/(cm2·a)
    C.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较少,只含有一条食物链
    D.因大部分能量未利用,所以无法体现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四、多选题
    20.单基因遗传病“卵子死亡”是人体正常基因发生突变所致,其表达产物会引起卵子萎缩、退化,最终导致不孕。图1是一个该病患者的家系图。已知突变基因内部少了某限制酶的一个切割位点,提取家系中部分成员的DNA,经过该限制酶切割、相关基因电泳后的部分结果如图2。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限制酶切割后出现1.2kb片段的基因为正常基因
    B.由图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I1和I2再生一个女儿,该女儿患此病的概率为1/2
    D.Ⅱ3与Ⅱ4婚配,所生女孩可能患“卵子死亡”
    五、非选择题
    21.高温会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某同学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表是该同学探究的部分环节:
    (2)该同学重新设计实验,得出实验结论为高温主要影响了暗反应相关酶的活性从而抑制了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紧密联系,当暗反应速率减慢后,光反应速率也会减慢,原因是 。
    (3)该同学了解到,光合作用速率下降还可能是由于色素吸收光能过剩导致的。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与D1等蛋白结合构成的光系统Ⅱ是光合作用的核心结构,光能过剩导致的活性氧大量累积可直接破坏D1蛋白,且抑制D1蛋白的合成,进一步引起光反应速率减慢。CLH蛋白能促进被破坏的D1降解,被破坏的D1降解后,空出相应的位置,新合成的D1占据相应位置,光系统Ⅱ才能得以修复。
    ①请从D1蛋白降解与合成的角度,分析高温胁迫导致野生型植株光系统Ⅱ不能及时修复的原因是 。
    ②请推测CLH基因缺失的突变型植株光合速率较低的原因是 。
    22.棉纤维是受精胚珠的表皮细胞经伸长、细胞壁加厚而成的。中国科学家经过潜心研究发现了乙烯、赤霉素等多种物质在棉纤维伸长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从而让中国棉花纤维成功增长了0.3cm,让中国的高端棉纺织产业摆脱了对进口棉花的依赖。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棉纤维的主要成分为 ,这种物质在人体内很难被消化,原因是 。
    (2)实验表明,细胞中ACC(氨基环丙烷羧酸)在ACO(ACC氧化酶)作用下生成乙烯,体外培养的棉花胚珠释放的乙烯含量与ACO表达水平以及纤维伸长的速度相一致,由此推测ACO基因调节棉花纤维伸长的可能机制是 。乙烯在植物体中还具有 (答出1点即可)的生理作用。
    (3)研究表明,赤霉素、乙烯、超长链脂肪酸对棉纤维伸长均有促进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我国科研人员利用棉花胚珠进行体外培养,通过施加超长链脂肪酸、乙烯、赤霉素以及它们各自的抑制剂进行实验,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结果。

    注:“超抑”为超长链脂肪酸抑制剂、“乙抑”为乙烯抑制剂、“赤抑”为赤霉素抑制剂;“+”为添加、“-”为不添加。
    请判断赤霉素、超长链脂肪酸、乙烯作用于棉纤维伸长发育的顺序: → → 。
    23.我国学者研究发现,食真菌性土壤动物—-螨虫可通过摄食土壤中产N2O的真菌,减少土壤N2O的排放量。利用该研究成果,有望缓解气候变暖的生态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N2O的产生与硝化细菌有关。硝化细菌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硝化细菌可利用氨氧化释放的 能来合成有机物。
    (2)所给信息显示螨虫和真菌的关系是 。为验证螨虫的作用,科研人员选取普通土壤和人为添加螨虫的土壤,前者施加氮肥,后者 (填“施加氮肥”“施加不含氮肥料”或“不施肥”),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种土壤中真菌数量和土壤的N2O排放量,若实验结果为 ,可证明螨虫通过摄食真菌减少土壤N2O排放量。
    (3)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土壤中施用椰壳可增加螨虫的数量,可能的原因是椰壳为螨虫提供了 。我国海南地区每年产生大量的废弃椰壳,若将对椰壳的焚烧处置改为田中放置,结合以上信息分析其优势 (答出2点即可)。
    24.下图为科研人员研发冠状病毒疫苗的几种技术思路。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途径I和Ⅱ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需要对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进行 处理。
    (2)途径Ⅲ中,过程①的操作需要 酶。途径Ⅲ中所示技术的核心是 (用图中数字作答)。
    (3)途径 IV 可通过PCR技术扩增DNA片段,该技术的每次循环一般可分为三步,依次是 。通常,DNA疫苗所利用的DNA编码序列只是单一的一段病原体基因,而非整个基因组,这样做的优点是 。
    (4)研究人员后来又研制了新型的mRNA疫苗,该疫苗比DNA疫苗更安全,这是因为mRNA不会进入宿主细胞的 ,不存在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基因组中的风险,且易被 水解,不会遗传给子细胞。
    25.大白菜(2n=20)为十字花科植物,开两性花,是我国常见的栽培蔬菜。自从获得了核基因雄性不育系大白菜以来,我国大白菜杂种优势的利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选育出许多优良新品种。某育种机构以甲型不育系、乙型不育系作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其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注:甲型不育系中不育株与可育株受M和m控制,乙型不育系中不育株与可育株受T和t控制
    (1)M和m基因的产生是 的结果,两个基因的碱基序列 (填“相同”或“不相同”)。
    (2)实验1中,F1杂交实验的父本是 。在大白菜杂交育种工作中,利用雄性不育系进行杂交育种与常规杂交育种相比,优势是 。
    (3)在乙型不育系中,可育株为性状 (填“显性”或“隐性”),作出判断的理由是 。
    (4)让实验3中F3可育株自交,发现F4中可育株:不育株=13:3,从基因与基因相互作用角度分析,某同学提出如下假说:雄性不育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不育基因M对可育基因m为显性;同时存在显性抑制基因T,该基因能抑制不育基因M的表达,t基因无此效应,当T存在时表现为可育。在考虑实验操作的简易性基础上,从上述实验中选择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该假说。 (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城市
    人均生态足迹
    人均生态承载力
    万元GDP生态足迹

    120
    6.73
    31.81

    217
    7.64
    131.83

    32
    9.33
    43.05

    258
    6.98
    78.41
    组别
    抗利尿激素浓度/(ng·L-1)
    醛固酮浓度/(ng·L-1)
    正常对照组
    19.83
    98.40
    急性发作组
    24.93
    122.82
    环节
    具体内容
    提出假说
    高温促使植物的气孔关闭,引起 吸收减少, 反应速率下降;
    设计实验
    比较不同温度下植物叶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变化;
    进行实验
    ……
    实验结果
    高温下气孔导度下降的同时,胞间CO2浓度 (填“升高”或“降低”);
    得出结论
    该假说错误。
    参考答案:
    1.C
    【分析】在生物学实验中,有不少实验需要保持细胞活性,如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探究细胞核功能的实验等,还有不需要保持细胞活性,如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等。
    【详解】A、活细胞的细胞质和叶绿体才会发生流动,因此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需要保持细胞的活性,A错误;
    B、活的植物体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需要细胞保持活性,B错误;
    C、观察低温处理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已经经过解离处理(细胞已经死亡),不需要保持活性,C正确;
    D、活细胞才能合成和分泌蛋白质,因此利用胰腺腺泡细胞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需要细胞保持活性,D错误。
    故选C。
    2.D
    【分析】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在分解的过程中产生少量的[H],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二个阶段,丙酮酸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第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与氧结合而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详解】A、由题意可知,当蛋白质U发挥作用时抑制呼吸过程中ADP 转化为ATP,但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氧化分解,释放一定的能量,A错误;
    B、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的反应也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的,B错误;
    C、当蛋白质U发挥作用时抑制呼吸过程中ADP 转化为ATP,细胞中不会积累大量的ATP,实际上细胞中ATP的含量很少,C错误;
    D、当蛋白质U发挥作用时,线粒体内膜上ATP的合成速率下降,代谢反应释放的能量转化为热能的比例增加,维持体温,D正确。
    故选D。
    3.B
    【分析】关于捕食者在进化中的作用,美国生态学家斯坦 利提出了“收割理论”:捕食者往 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 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 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详解】A、题干信息;在捕食者控制范围内,当某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而超过某个阈值时,该物种就会受到捕食者的捕食,从而使该物种的种群数量下降;当该种群数量下降到某个阈值时,捕食者会转而捕食其他数量大的种群,可见上述捕食者具有食物种类多样的特点,A正确;
    B、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 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捕食者可以捕食被捕食者种群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而使被捕食者种群中强壮的个体所占比例较大,促进了被捕食种群的发展,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易进行协同进化,B错误;
    C、捕食者的存在可以控制被捕食者的数量,从而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资源和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正确;
    D、捕食者的存在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正确。
    故选B。
    4.B
    【分析】神经元的轴突末稍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 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作突触小体。 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等相接 近,共同形成突触。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 后膜。在神经元的轴突末稍处,有许多突触小泡。 当轴突末稍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它融合,同时释放一种化学 物质—神经递质。
    【详解】A、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 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A正确;
    B、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时,Na+协助扩散进入突触后膜,B错误;
    C、突触处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突触结构上信号的转换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正确;
    D、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神经递质会与其受体分开,并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以免持续发挥作用,D正确。
    故选B。
    5.D
    【分析】对有害动物的控制方法有机械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其中用器械捕捉属于机械防治;用杀虫剂、农药属于化学防治;用信息传递的方式处理属于生物防治,包括释放信息素、释放天敌等。
    【详解】A、这种防止害虫的方法是利用信息来发挥作用,属于生物防治,A正确;
    B、使用昆虫性诱剂诱杀害虫,这可以降低农药使用量,不污染环境,B正确;
    C、性外激素是生物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C正确;
    D、使用性诱剂会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使这些动物的繁殖力下降,种群密度显著下降,但这种性引诱剂对其他昆虫影响不大,D错误。
    故选D。
    6.B
    【分析】生态足迹是指某区域满足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生态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条件下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应能力。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出现生态赤字。
    【详解】A、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出现生态赤字,4市均出现生态赤字,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A正确;
    B、生态足迹是指某区域满足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乙市万元GDP生态足迹最大,资源的利用效益最低,B错误;
    C、生态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条件下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应能力,丙市人均生态承载力最大,区域提供资源能力最强,C正确;
    D、生态足迹是指某区域满足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丁市人均生态足迹最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最大,D正确。
    故选B。
    7.D
    【分析】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详解】A 、微型繁殖技术是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分生区附近(如茎尖)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应用微型繁殖技术可获得大量樱桃脱毒苗,A正确;
    B、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因此可以选用樱桃幼嫩的芽原基和叶原基作外植体,B正确;
    C、外植体形成完整植株需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和再分化行程再生植株的过程,C正确;
    D、槲皮素等酚类化合物属于次生代谢产物,不是初生代谢产物,D错误。
    故选D。
    8.C
    【分析】人体有三道防线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不针对某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作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因而具有特异性,叫作特异性免疫。这道防线是统的整体,它们共同实现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三大基本功能。
    【详解】A、机体的免疫细胞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其功能属于免疫监视,A正确;
    B、由题意可知,颗粒酶和穿孔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属于免疫活性物质,B正确;
    C、NK细胞能非特异性识别靶细胞,并通过释放的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迅速杀死靶细胞,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
    D、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淋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辅助性T细胞属于了淋巴细胞,所以NK细胞、巨噬细胞和辅助性细胞都是免疫细胞,D正确。
    故选C。
    9.B
    【分析】1、抗利尿激素: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吸收,减少尿量。
    2、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的平衡。
    【详解】A、内环境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耳的听觉感受细胞生存的内环境稳态失衡会影响听力,A正确;
    B、急性发作期抗利尿激素水平的升高,促进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B错误;
    C、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的激素,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合成分泌的激素,C正确;
    D、利尿剂能促进尿液产生,急性发作期使用利尿剂治疗的同时应该保持低盐饮食,避免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不利于尿液的排出,D正确。
    故选B。
    10.A
    【分析】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可以采用抽样检测法;吸出培养液计数之前,将盛培养液的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酵母菌分布均匀,便于估算。
    【详解】A、曲线a组每3小时换一次培养液,但培养液中空间也是有限的,故酵母菌种群数量不是一直以指数形式增长,A错误;
    B、K值是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种群所能维持的最大数量, 更换培养液的时间缩短,酵母菌的食物更充足些,可以提高酵母菌种群的K值,B正确;
    C、c组摇床可以让营养物质与酵母菌的接触更充分,因此达到k值时间较d组短,C正确;
    D、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计数,常用抽样检测的方法,需要使用血细胞计数板,D正确。
    故选A。
    11.B
    【分析】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A、传统发酵以混合菌种的固体发酵和半固体发酵为主,A错误;
    B、发酵是指人们利用微生 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转化为人类 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前期发酵利用的是自然界的微生物,此时微生物会大量繁殖,B正确;
    C、调味过程中添加盐可抑制杂菌生长,白酒和风味料既可以调节口味也可以抑制杂菌生长,C错误;
    D、该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不能利用光能,D错误。
    故选B。
    12.D
    【分析】分析题图所示过程从土壤中筛选能降解蛋白质的细菌,实验流程:土壤取样→样品的稀释→将稀释液涂布到以奶粉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挑选能生长的菌落→鉴定。
    【详解】A、细菌中的芽孢杆菌较为耐高温,70~80℃水浴10分钟的目的是杀死非芽孢菌,A正确;
    B、为防止杂菌污染,在酒精灯火焰旁将样品用无菌水稀释并涂布接种,B正确;
    C、蛋白酶降解培养基中的蛋白质可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奶粉富含蛋白质,以奶粉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能起到选择作用,C正确;
    D、透明圈与菌落直径比值越大芽孢杆菌分解蛋白质的能力越强,故透明圈与菌落直径比值较大的菌株为高产菌株,D错误。
    故选D。
    13.A
    【分析】植物细胞的原生质 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植物细胞也是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和失水的。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 胞液中的水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 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当细胞不断失水时, 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原生质层就会与细 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 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就 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 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复 原。
    【详解】A、题干信息:三组初始渗透压相同,而浸泡一段时间后,发现甲组黄瓜条的平均长度变为原长度的80%,表明初始时,黄瓜细胞的细胞液渗透压一定小于葡萄糖溶液,A错误;
    B、题干信息:甲组黄瓜条的平均长度变为原长度的80%,乙组黄瓜条的平均长度变为原长度的110%,可知蔗糖溶液渗透压高于黄瓜的细胞液,细胞发生渗透失水,黄瓜收缩;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蔗糖相同但黄瓜细胞体积变大,说明葡萄糖能进入细胞,细胞渗透失水后又发生了自动复原,故该黄瓜条放在相同渗透压的KNO3溶液中,发生的变化与乙组更类似,B正确;
    C、实验结束时,甲组细胞失水,细胞液泡体积变小,乙组细胞吸水,液泡的体积变大,最终液泡体积大小依次为乙组>甲组,C正确;
    D、由B项分析可知,乙组黄瓜条变长的原因可能是黄瓜细胞吸收了溶液中的葡萄糖,D正确。
    故选A。
    14.B
    【分析】转录是指RNA 聚合酶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指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转录时,RNA聚合酶在模板DNA上的移动方向是3'→5',RNA形成的方向是5'→3',A错误;
    B、核糖体会首先结合在mRNA的5'端,随后核糖体沿mRNA移动,启动翻译过程,B正确;
    C、由于转录的模板链是相同的,先后结合到mRNA上的核糖体最终合成的肽链一样长,C错误;
    D、转录翻译偶联现象出现,说明转录和翻译的场所相同,这种现象普遍发生在原核生物、叶绿体、线粒体中基因表达过程中,D错误。
    故选B。
    15.B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详解】A、菌丝体Ⅰ和菌丝体Ⅱ经过受精作用形成了合子,合子是二倍体,所以菌丝体Ⅰ和菌丝体Ⅱ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是单倍体,A错误;
    B、途中大型黑色子囊孢子Ⅰ(RT)和小型白色子囊孢子Ⅱ(rt)经过有丝分裂产生的菌丝体融合形成的合子Ⅲ基因型是RrTt,如果基因R/r、T/t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且不考虑突变和互换,合子Ⅲ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子囊孢子IV的基因型是RT(大型黑色)和rt(小型白色),但实际上该子囊孢子IV的表型中出现了大型白色Rt和小型黑色(rT),说明两对基因型自由组合了,所以基因R/r、T/t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正确;
    C、子囊孢子V是由子囊孢子IV经过1次有丝分裂形成,而子囊孢子IV的表现型仅有大型白色和小型黑色两种,也只有Rt和rT两种基因型,所以,本题关的基因型只有2种,C错误;
    D、子囊孢子V是由子囊孢子IV经过1次有丝分裂形成,而子囊孢子IV是由合子Ⅲ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合子Ⅲ的染色体数目为2n=14,所以子囊孢子IV和子囊孢子V的染色体数目为n=7,D错误。
    故选B。
    16.CD
    【分析】1、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原癌基因存在于正常细胞,不仅无害,而且对维持正常身体功能调控细胞生长和分化起重要作用;
    2、抑癌基因在控制细胞生长、增殖及分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负调节作用,它与原癌基因相互制约,维持正负调节信号的相对稳定。当这类基因在发生突变、缺失或失活时可引起细胞恶性转化而导致肿瘤的发生。
    【详解】A、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都是细胞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有利,A正确;
    B、BRCA基因还可以防止细胞过度增殖,所以BRCA基因可能是抑癌基因,癌变可能与突变后表达产物的减少有关,B错误;
    C、DNA损伤后,给BRCA基因突变细胞施加PARP蛋白抑制剂,细胞会发生凋亡,所以给PARP基因突变细胞施加BRCA蛋白抑制剂也可导致细胞发生凋亡,C正确;
    D、DNA甲基化属于表观遗传修饰,可遗传;BRCA基因被甲基化后不会改变其碱基排列顺序,并可以遗传给后代,D正确。
    故选CD。
    17.BC
    【分析】1、分析题图可知: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肝脏合成胆汁酸,抑制FXR蛋白的合成和GLP-1的合成,GLP-1可增强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2、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存储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详解】A、由图可知,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肝脏合成胆汁酸,抑制FXR蛋白的合成和GLP-1的合成,GLP-1可增强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这是体液调节的结果,A错误;
    B、激活肝脏的甲状腺激素受体能与甲状腺激素结合,能促进胰岛素 的分泌,从而降低血糖,可能有助于治疗糖尿病,B正确;
    C、由图可知,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肝脏合成胆汁酸,抑制FXR蛋白的合成和GLP-1的合成,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的浓度降低,C正确;
    D、胰岛素分泌后引发血糖降低,刺激下丘脑血糖感受器和调节中枢,并引发交感神经兴奋进而调节血糖,D错误。
    故选BC。
    18.ABD
    【分析】该过程利用胚胎干细胞创造出了类胚胎结构,并在体外培养至原肠胚时期,将类囊胚移植进雄猴体内后,成功引起了雌猴的早期妊娠反应有可能会产生新生个体,该过程属于无性生殖。
    【详解】A、体外诱导食蟹猴胚胎干细胞, 形成了类似囊胚的结构(类囊胚),证实了食蟹猴胚胎干细胞具有分化潜能,A正确;
    B、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培养基需含有糖类,糖类可为细胞培养提供能源物质,B正确;
    C、类囊胚的获得利用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并没有进行核移植,C错误;
    D、可借助胚胎移植技术将类囊胚移植到相应的雌性受体中继续胚胎发育,从而可以用来研究类囊胚的后续发育,D正确。
    故选ABD。
    19.B
    【分析】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表格可知,每个营养级固定的能量有四个去向:流向下一营养级、分解者分解利用、呼吸作用、未被利用。能量流动特点:①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②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
    【详解】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错误;
    B、用于肉食性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净次级生产量,净次级生产量=总次级生产量-呼吸消耗=12.6-7.5=5.1J/(cm2·a),B正确;
    C、生产者、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都可能含有多个不同的物种,因此实物量不只是一条,C错误;
    D、每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都有一部分被呼吸消耗,一部分流向分解者等,只有一部分流向下一个营养级,因此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D错误。
    故选B。
    20.ABC
    【分析】由题干信息知:该遗传病“卵子萎缩、退化,最终导致不育,该基因在男性个体中不表达”,故患者中只有女性,男性可能携带致病基因,但不会患病。
    【详解】A、由题意可知,突变基因内部少了一个某限制酶的切割位点,被该限制酶切割后致病基因会比正常基因长,因此出现1.2kb片段的基因为正常基因,出现1.4kb片段的基因为致病基因,A正确;
    B、根据该病的发病特点,Ⅱ4同时携带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故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又因为I1同时携带两种基因,可知该病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正确;
    C、I1是杂合子,I2是隐性纯合子,I1和I2再生一个女儿,女儿是该病患者的概率为1/2,C正确;
    D、图中Ⅱ4为“卵子死亡”患者,不能产生后代,D错误。
    故选ABC。
    21.(1) CO2/二氧化碳 暗/碳 升高
    (2)暗反应消耗的NADPH(还原型辅酶Ⅱ)和ATP减少,NADPH和ATP积累,对光反应有抑制作用;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的NADP+(氧化型辅酶Ⅱ)、ADP和Pi减少,光反应所需的原料减少。
    (3) 新合成D1蛋白的速率小于被破坏的D1降解速率 突变型植株无法合成CLH蛋白,无法降解被破坏的D1,新合成的D1无法替换掉被破坏的D1蛋白,光系统Ⅱ难以修复,导致光合速率较低
    【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十分复杂,它包括一系列化学反应。根据是否需要光能,这些化学反应可以概括地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也称为碳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阶段必须有光才能进行,这个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用途:一是将水分解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与NADP+结合生成NADPH,NADPH作为活泼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二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这样光能转化为储存在ATP中的化学能。暗反应阶段有光无光都能进行,这一阶段是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的,CO2被利用,经过一系列反应后生成糖类。
    【详解】(1)气孔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户”,高温会抑制植物光合作用,可能是高温促使植物的气孔关闭,会引起植物CO2吸收减少,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CO2吸收减少,会导致暗反应速率下降,进而使植物光合作用减弱。该同学的实验结论是该假说错误,说明高温抑制光合作用不是由于气孔关闭引起吸收CO2减少导致的,所以该同学的实验结果应为高温下气孔导度下降的同时,胞间CO2浓度升高。
    (2)光反应和暗反应紧密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NADPH(还原型辅酶Ⅱ)和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NADP+(氧化型辅酶Ⅱ)、ADP和Pi。当暗反应速率减慢后,光反应速率也会减慢,原因是:暗反应消耗的NADPH和ATP减少,NADPH和ATP积累,对光反应有抑制作用;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的NADP+、ADP和Pi减少,光反应所需的原料减少。
    (3)①由于被破坏的D1需被降解后,空出相应的位置,新合成的D1占据相应位置,光系统Ⅱ才能得以修复。从D1蛋白降解与合成的角度,高温胁迫条件下野生型植株光系统Ⅱ未完全修复的原因可能是:新合成D1蛋白的速率小于被破坏的D1降解速率。
    ②CLH能促进被破坏的D1降解,CLH基因缺失的突变型植株光合速率低,是因为其无法合成CLH蛋白,无法降解被破坏的D1,新合成的D1无法替换掉被破坏的D1蛋白,光系统Ⅱ难以修复,导致光合速率较低。
    22.(1) 纤维素 人体内没有能分解纤维素的酶
    (2) 在棉花胚珠细胞中,ACO基因表达出ACO,ACO催化乙烯的合成,进而促进棉花纤维伸长 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开花;促进叶、花、果实脱落
    (3) 超长链脂肪酸 乙烯 赤霉素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
    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详解】(1)棉纤维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这是一种多糖,由于人体内没有能够分解纤维素的酶,所以这种物质在人体内很难被消化。
    (2)由题干信息可知,细胞中ACC可在ACO 的作用下生成乙烯,ACO是由ACO基因表达得到的产物。而体外培养的棉花胚珠释放的乙烯含量与ACO表达水平以及纤维伸长的速度相一致,由此推测ACO 基因调节棉花纤维伸长的可能机制是在棉花胚珠细胞中,ACO基因表达出ACO,ACO催化乙烯的合成,进而促进棉花纤 维伸长。乙烯的生理功能包括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开花、促进叶、花、果实脱落等。
    (3)为了进一步研究赤霉素、乙烯、超长链脂肪酸对棉纤维伸长的相互作用,科研人员进行了体外培养实验。分析图1、2、3可知,添加超长链脂肪酸抑制剂后,乙烯和赤霉素对棉花纤维长度的作用被抑制;添加乙烯抑制剂后,赤霉素对棉花纤维长度的作用被抑制;添加赤霉素抑制剂后,三者对棉花纤维长度的作用未被抑制。由此可以说明,上述3种激素作用于棉纤维伸长发育的顺度为超长链脂肪酸→乙烯→赤霉素。
    23.(1) 生产者 化学
    (2) 捕食 施加氮肥 人为添加螨虫的土壤组比普通土壤组真菌数量少且N2O排放量低
    (3) 栖息场所和食物 降低环境污染,减少土壤N2O的排放量,缓解气候变暖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从而可 以被生物所利用,因此,生产者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消费者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CO2、水、氨等),这些无机物排出体外后又可以被生产 者重新利用。可见,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 物质循环。此外,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 具有重要作用。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 解成无机物。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 遗物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因此,生产者、消 费者和分解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详解】(1)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硝化细菌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硝化细菌可利用氨氧化释放的化学能来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
    (2)题干信息:食真菌性土壤动物—-螨虫可通过摄食土壤中产N2O的真菌,减少土壤N2O的排放量,可见螨虫和真菌的关系是捕食。实验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实验目的是验证螨虫的作用,实验自变量为螨虫的有无,因变量可以用土壤中真菌数量和土壤的N2O排放量表示,实验步骤为选取普通土壤和人为添加螨虫的土壤,前者施加氮肥,后者施加氮肥,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种土壤中真菌数量和土壤的N2O排放量,若实验结果为人为添加螨虫的土壤组比普通土壤组真菌数量少且N2O排放量低,可证明螨虫通过摄食真菌减少土壤N2O排放量。
    (3)螨虫生存需要栖息场所和食物,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土壤中施用椰壳可增加螨虫的数量,可能的原因是椰壳为螨虫提供了栖息场所和食物。分析题干可知,对椰壳的焚烧会污染环境,增加螨虫数量会减少土壤N2O的排放量,从而缓解气候变暖,故我国海南地区每年产生大量的废弃椰壳,若将对椰壳的焚烧处置改为田中放置,优势为降低环境污染,减少土壤N2O的排放量,缓解气候变暖。
    24.(1)灭菌
    (2) 逆转录 ③
    (3) 变性➡复性➡延伸 比较安全,特异性强,即能够产生相应的抗原刺激免疫系统,又不会产生完整的病原体造成危害
    (4) 细胞核 RNA(水解)酶
    【分析】1、通常的疫苗为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抗原),预防接种的原理在于利用对人基本无毒的抗原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对某种病原体的记忆。
    2、基因工程的工具有限制酶、DNA连接酶、基因的载体。限制酶识别DNA分子中特定核苷酸序列,在特定的部位将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常用的载体有质粒、动植物病毒、λ噬菌体的衍生物等。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基因表达载体常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标记基因是为了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详解】(1)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无菌无毒环境,途径I和Ⅱ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需要对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进行灭菌处理。
    (2)途径Ⅲ中,过程①表示利用病毒RNA合成DNA片段的过程,是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基因工程涉及技术的核心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途径Ⅲ中所示技术为基因工程,其核心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
    (3)PCR是聚合酶链式反应的缩写。它是一项根据DNA半 保留复制的原理,在体外提供参与DNA复制的各种组分与 反应条件,对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大量复制的技术。途径 IV 可通过PCR技术扩增DNA片段,该技术的每次循环一般可分为三步,依次是变性➡复性➡延伸。制备只编码单一的一段病原体基因,而非整个基因组DNA疫苗优点是比较安全,特异性强,即能够产生相应的抗原刺激免疫系统,又不会产生完整的病原体造成危害。
    (4)因为mRNA不会进入宿主细胞的细胞核,无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基因组中的风险,且易被RNA(水解)酶水解,不会遗传给子细胞,因而与DNA疫苗相比,mRNA疫苗的安全性更有优势。
    25.(1) 基因突变 不相同
    (2) 可育株 母本无需去雄,减轻育种工作量
    (3) 显性 实验2,可育株自交后代可育株∶不育株=3∶1,可判断乙型不育系中,可育株为显性
    (4)实验思路:让实验3中的F3可育株与不育株进行杂交,统计后代育性及比例。预期结果:后代可育株:不育株=5∶3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不育株与可育株杂交,子代不育:可育=1:1,说明为测交实验,其中一方为杂合子,又因为可育株自交全为可育株,故可育隐性为纯合子,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1)M和m基因是等位基因,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M和m是等位基因,等位基因的碱基序列不相同。
    (2)由于雄性核基因不育,故在F1杂交实验中,父本是可育株;正常的杂交育种需要经过去雄→套袋→授粉→套袋等过程,故在大白菜杂交育种工作中,利用雄性不育系进行杂交育种与常规杂交育种相比,优势是母本无需去雄,减轻育种工作量。
    (3)实验2,可育株自交后代可育株∶不育株=3∶1,可判断乙型不育系中,可育株为显性,由此可知,在乙型不育系中,可育株为显性性状。
    (4)F4中可育株:不育株=13:3,说明雄性不育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不育基因M对可育基因m为显性;同时存在显性抑制基因T,该基因能抑制不育基因M的表达,当T存在时表现为可育。为对上述假说进行验证,可设计实验如下:实验3中的子代可育株与不育株进行杂交,统计后代育性及比例。若假说成立,即MmTt与Mmtt自交,则后代后代可育株(_ _ Tt+mmtt):不育株(M_tt)=(11/2+1/41/2):(3/41/2)=5∶3。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B
    D
    B
    D
    C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A
    B
    B
    CD
    BC
    ABD
    B
    ABC

    相关试卷

    2025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一)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2025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一)生物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未知,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长春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高考质量监测 (一)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高考质量监测 (一)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一)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一)生物试题(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