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嘉兴市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关于蛋白质的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 2在构建生物膜模型时可作为基本支架
B. 5在构建生物膜模型时应在膜两侧进行不对称排布
C. 在构建细胞膜模型时4可与2两侧的5结合
D. 构建线粒体模型时内膜需要的2和5比外膜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磷脂分子占了磷脂双分子层的50%~60%。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 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这种结构特点,使细胞膜具有-定的流动性。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 。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_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
【详解】A、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其中磷脂分子头部朝向外侧,尾部朝向内侧,图2为磷脂双分子层的结构,因此2在构建生物膜模型时作为基本支架,A正确;
B、5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在构建生物膜模型时,5蛋白质的分布具有不对称性,B正确;
C、在构建细胞质膜模型时,4糖链和5蛋白质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只分布于磷脂双分子层2的外侧,C错误;
D、线粒体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扩大了内膜的面积,内膜上蛋白质的含量也比外膜高,因此构建线粒体模型时内膜需要的2和5比外膜多,D正确。
故选C。
2. 下列关于蛋白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血红蛋白体现了蛋白质的运输作用
B. 一个氨基酸只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C. 组成生物体内蛋白质氨基酸共有约20种
D. 蛋白质肽链被解开时,功能也会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形成环肽的过程中氨基酸数与形成的肽键数相等。
2.蛋白质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
【详解】A、血红蛋白是具有运输氧气作用的蛋白质,A正确;
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B错误;
C、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生物体内氨基酸约有20种,C正确;
D、蛋白质肽链被解开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其特定功能也会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B。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小题:
2023年10月5日,日本政府无视国际社会的强烈质疑和反对,继续单方面强行启动福岛核事故污染水二次排海7800吨。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孕育在海洋中,生命从一开始就离不开水。核污水的排放将直接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破坏海洋生态平衡。
3. 下列有关细胞中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
B. 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不能相互转化
C. 水温升高会形成氢键吸收热量
D. 水分子之间可以通过氢键相连
4. 下列关于构成海洋生物的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构成海洋生物的物质都包括 C、H、O
B. 海洋生物的组成元素都能在自然界中找到
C. 不同元素在海洋生物体内的含量各不相同
D. 微量元素含量很少但必不可少
【答案】3. D4. A
【解析】
【分析】1、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能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其中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为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3题详解】
A、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无机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A错误;
B、细胞处于代谢情况不同时,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间发生相互转化,B错误;
C、水温升高会氢键断裂,吸收热量,C错误;
D、水分子之间以氢键相连,D正确。
故选D
4题详解】
A、构成海洋生物的物质不都包括 C、H、O,如无机物H2O,A错误;
B、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够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为细胞所特有,B正确;
C、在生物体内不同元素的含量各不相同,C正确;
D、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很少,但必不可少,D正确。
故选A。
5. 某同学进行生物组织中的油脂检测实验时,观察到了相应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位于两个细胞之间的脂肪滴可能是切片时将细胞切破,油脂释放到细胞外
B. 实验材料花生种子为白色,防止了材料本身颜色对实验颜色观察造成干扰
C. 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应尽可能延长时间,使得染色更深,便于观察
D. 实验者在操作时,不小心使苏丹Ⅲ沾染皮肤,马上用50%的酒精冲洗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详解】A、脂肪滴本身在细胞中,位于两个细胞之间的脂肪滴可能是切片时将细胞切破,油脂释放到细胞外,A正确;
B、除去种皮的花生种子为白色,防止了材料本身颜色对实验颜色观察造成干扰,B正确;
C、用苏丹Ⅲ染液染色时时间不能太长,否则染色过深,影响观察,C错误;
D、苏丹Ⅲ易溶于酒精,故实验者在操作时,不小心使苏丹Ⅲ沾染皮肤,马上用50%的酒精冲洗,D正确。
故选C。
6. 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罗伯特·胡克用显微镜观察软木塞切片并发现和命名了细胞
B.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胞,但未进行科学的概括
C. 细胞的多样性说明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D. 魏尔肖的著名论断是个体的所有细胞都必定来自已经存在的活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A、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观察到的细胞是已死亡细胞的纤维质细胞壁,他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A正确;
B、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各种活细胞,包括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但未进行科学的概括,B正确;
C、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统一性说明生物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C错误;
D、魏尔肖的著名论断是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D正确。
故选C。
7.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下图是相关实验记录,据此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 实验所用抗体能与膜蛋白结合
B. 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运动
C. 温度通过影响膜的流动性来影响嵌合体的形成
D. 实验温度在10℃以下,细胞膜没有流动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曲线可以得出:在0到15℃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形成嵌合体的百分比几乎不变;在15到35℃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形成的嵌合体百分比越来越高。
【详解】AB、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说明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能与膜蛋白结合,且膜蛋白能够运动,AB正确;
C、由图中看出,随着温度的变化,嵌合体的比例在改变,说明温度对膜蛋白的运动有影响,C正确;
D、由图可知,实验温度控制在l0℃以下时,形成的嵌合体百分比大于0,说明能形成嵌合体,细胞膜有流动性,只是流动性较小,D错误。
故选D。
8. 细胞器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正确的是( )
A. 胰岛β细胞合成胰岛素主要依靠具有单层膜的内质网
B. 光面内质网可以合成构建生物膜的油脂、磷脂和胆固醇等脂质
C. 溶酶体是单层膜结构,可以包裹消化细胞自身产生的碎渣
D. 植物细胞含有高尔基体,主要功能是对分泌蛋白进行加工、分类与运输
【答案】C
【解析】
【分析】各细胞器的作用:
(1)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被称为“动力车间”。
(2)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被称为“养料制造工厂”和“能量转换站”。
(3)内质网是蛋白质的运输通道,脂质合成的车间。
(4)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5)高尔基体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蛋白质的加工厂,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合成有关。
(6)液泡是植物细胞之中的泡状结构,液泡内有细胞液,其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对细胞内的环境起着调节作用,保持一定渗透压。
(7)中心体与低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8)溶酶体可以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入侵的病毒或细菌。
【详解】A、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蛋白质的装配机器,胰岛β细胞合成胰岛素的场所是核糖体,A错误;
B、构成生物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B错误;
C、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溶酶体是单层膜结构,可以包裹消化细胞自身产生的碎渣,C正确;
D、高尔基体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是蛋白质的加工厂,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合成有关,D错误。
故选C。
9. 核孔是细胞质与细胞核内物质输送活动的看护者。如图所示,核孔复合体具有选择性的输送机制,由大量贴在核孔骨架内面的蛋白组成,称为中央运输蛋白。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 蛋白质通过核孔需要消耗能量
B. 核孔复合物孔径较大,对物质进出细胞核不具有选择性
C. 核膜有两层磷脂分子,核孔复合体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有关
D.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的核孔保证了红细胞内外物质运输的正常进行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核具有双层膜结构,核膜上含有核孔,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通过核孔实现了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详解】A 、蛋白质通过核孔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
B、由题意知,核孔复合物具有选择性的输送机制的结构,因此核孔也具有选择性,B错误;
C、核膜具有双层膜,每层膜基本骨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共有4层磷酸分子,C错误;
D、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没有核孔,D错误。
故选A。
10. 酶是生物催化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酶配制的溶液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均呈紫色
B. 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
C. 酶只在细胞内才具有催化作用
D. 受酶催化而发生化学反应的分子称为酶的底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催化活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一般需要温和的条件发挥作用。专一性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
【详解】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只有蛋白质类的酶配制的溶液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才呈紫色,A错误;
B、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具有专一性,B错误;
C、只要条件适宜,酶在细胞内和细胞外均可起催化作用,C错误;
D、酶要与其催化的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则受酶催化而发生化学反应的分子称为酶的底物,D正确。
故选D。
11. 物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出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二氧化碳等气体分子和酒精、葡萄糖等物质可以通过扩散的方式出入细胞
B. 将人的红细胞放在0.9%NaCl溶液中,水分子既不会进入细胞,也不会从红细胞内出来
C. 动物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D. 质壁分离过程中,植物细胞的失水速率逐渐加快
【答案】C
【解析】
【分析】1、自由扩散:顺浓度梯度,如水、氧气、酒精等。
2、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需要蛋白质的协助,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3、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消耗能量,如无机盐、氨基酸等进出细胞。
【详解】A、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通过协助扩散,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通过主动运输,A错误;
B、将人的红细胞置于0.9%生理盐水中,细胞内外渗透压相等,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数量相等,B错误;
C、质壁分离是指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分离,而动物细胞没有原生质层,C正确;
D、质壁分离过程中,植物细胞中水分越来越少,失水速率逐渐减慢,D错误。
故选C。
12. 下图是测定某发芽种子的呼吸类型所用装置(假设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不考虑外界条件的影响且种子始终保持活性),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是对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和产物的考查,发芽种子有氧呼吸过程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且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无氧呼吸过程不吸收氧气。甲装置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因此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氧气的吸收量,乙装置没有氢氧化钠,液滴移动的距离是细胞呼吸吸收的二氧化碳和产生氧气的差值。
【详解】A、甲装置液滴左移,说明细胞呼吸消耗氧气,乙装置液滴不动,说明细胞呼吸吸收的氧气与产生的二氧化碳相等或还进行乳酸的无氧呼吸,此时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有,A错误;
B、甲装置液滴不动,说明细胞呼吸不消耗氧气,进行了无氧呼吸,乙装置液滴右移,说明二氧化碳释放量多样氧气吸收量,此时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方式是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B正确;
C、甲装置液滴不动,说明细胞呼吸不消耗氧气,乙装置液滴不动,说明细胞呼吸吸收没有消耗氧气也没有产生二氧化碳,说明此时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为乳酸,C正确;
D、甲装置液滴左移,说明细胞呼吸消耗氧气,乙装置液滴右移说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此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D正确。
故选A。
13. 科学家发现抽取扁桃体中的干细胞可以修复受损的肝脏,全程无需手术便可实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肝脏细胞的全能性比干细胞高
B. 修复过程发生了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C. 自体干细胞和肝脏细胞的遗传信息相同
D. 干细胞和肝脏细胞的差异由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引起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全能性是指细胞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细胞全能性一般与细胞分化程度呈反相关,即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
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详解】A、肝脏细胞的全能性比干细胞低,A错误;
B、由题干可知,扁桃体中的干细胞可以修复受损的肝脏,则在肝脏修复过程中,发生了干细胞的分裂和分化,B正确;
C、自体干细胞和肝脏细胞都来自于最初的一个受精卵,因此遗传信息相同,C正确;
D、干细胞和肝脏细胞是通过细胞分化产生的,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干细胞和肝脏细胞的差异由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引起,D正确。
故选A。
14. 下图为二倍体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四个时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所示时期,细胞中出现了由丝状蛋白纤维形成的纺锤体
B. 乙图所示时期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C. 丙图所示时期,细胞中染色单体数目加倍
D. 丁图所示时期,染色体开始形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甲图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乙图表示有丝分裂中期,丙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丁图表示有丝分裂末期。
【详解】A、从该图可以看出,染色体散乱排列,所以为前期,出现由丝状纤维组成的纺锤体, A正确;
B、乙图所示时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B错误;
C、丙图所示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消失,C错误;
D、丁图为末期,染色体解螺旋为染色质,D错误。
故选A。
15.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下列关于癌细胞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能够无限增殖B. 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C.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增多D. 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的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详解】AB、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且在适宜条件下能无限增殖,AB正确;
CD、癌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易于分散和转移,C错误,D正确。
故选C。
16. 已知葡萄糖等小分子和离子可以通过透析膜,而大分子则无法通过。某小组做了下列模拟实验:A是葡萄糖溶液,C是淀粉溶液,B和D是蒸馏水,向D中加入适量碘-碘化钾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透析膜而大分子物质不可以,说明透析膜是一种半透膜
B. 静置一段时间后D处的颜色变化是由棕色变蓝色
C. C处的颜色变化是蓝色越来越浅
D. 左边烧杯中实验现象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但可以通过滴加本尼迪特试剂检验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文描述和题图可知,葡萄糖等小分子和离子可以通过透析膜,而大分子则无法通过。在烧杯1中,透析袋中的葡萄糖可进入到B蒸馏水中;在烧杯2中,透析袋中的淀粉无法进入D蒸馏水中。
【详解】A、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透析膜而大分子物质不可以,说明透析膜是一种半透膜,A正确;
B、淀粉为大分子,不能从C处通过透析膜到达D处,所以静置一段时间后,D处没有淀粉, D处不能变为蓝色,B错误;
C、碘-碘化钾可以从D处通过透析膜进入C处,而淀粉遇碘变蓝色,所以C处的颜色变化是蓝色越来越深,C错误;
D、欲检测葡萄糖是否能从A处通过透析膜到达B处,需要从B处取适量的液体并滴加本尼迪特试剂(斐林试剂的改良试剂)后进行水浴加热才能观察到溶液颜色的变化,D错误。
故选A。
17. 研究植物叶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取匀浆或上清液依次离心将不同的结构分开,其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P1~P4表示沉淀物,S1~S4表示上清液。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P1、P2、P3和P4中都有DNA存在
B. S4和P3均含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
C. 葡萄糖在P3中被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D. S1、S2、S3和P4中均含具膜结构的细胞器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分析可知,P1为细胞核、细胞壁,S1为各种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P2为叶绿体,S2为除叶绿体之外的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P3为线粒体,S3为除叶绿体、线粒体之外的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P4为核糖体,S4为除线粒体、核糖体、叶绿体之外的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S1包括S2和P2;S2包括S3和P3;S3包括S4和P4。
【详解】A、DNA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即P1、S2、P2和P3中,A错误;
B、P3中为线粒体,S4中为除线粒体、核糖体、叶绿体之外的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因此均含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B正确;
C、P3中为线粒体,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被分解,C错误;
D、P4中为核糖体,不具膜结构,D错误。
故选B。
18. 如图是在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得小麦种子气体交换相对值与O2浓度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马铃薯块茎CO2释放总量与O2浓度之间的关系也可用该图表示
B. 若图中的AB段与BC段的距离等长,则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比例为2:1
C. P点时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D. O2对小麦呼吸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促进有氧呼吸,抑制无氧呼吸
【答案】D
【解析】
【分析】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是在线粒体基质,需要水的参与,并且释放二氧化碳,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需要氧气参与,生成水。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有内因(呼吸酶的数量)和外因(氧气浓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详解】A、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A错误;
B、有氧呼吸吸收1分子O2,释放1分子的CO2,若图中的AB段与BC段的距离等长,则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比例为1∶1,B错误;
C、P点氧气吸收量等于二氧化碳释放量,所以只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是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是在线粒体基质,C错误;
D、由图可知,O2对小麦呼吸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促进有氧呼吸,抑制无氧呼吸,D正确。
故选D。
19. 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三个时间段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的数目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A表示该时间段细胞内有2N个DNA分子
B. 图B可能表示该细胞正处于分裂前期
C. 图C一定表示有丝分裂中期
D. 若B、C表示两个连续的时间段,那么导致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着丝粒的分裂
【答案】D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由图A可知,图A表示该时间段细胞内有2N个核DNA分子,细胞质内还有DNA分子,故图A表示该时间段细胞内DNA分子大于2N,A错误;
B、由图B可知,此时期细胞内无染色单体,核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都是4N,染色体数目是该生物体细胞的2倍,则该细胞处于细胞有丝分裂后期,B错误;
C、由图C可知,此时期细胞内,核DNA分子和染色体都是数目4N,染色体数目2N,则该细胞处于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C错误;
D、若B、C表示两个连续的时间段,则B为细胞有丝分裂后期,C为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单体的消失和染色体的加倍是着丝粒的分裂导致的,D正确。
故选D。
20. 下图表示人体部分细胞的形成过程,PU、GATA是细胞内两种调控因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根据图中信息可证明N细胞具有全能性
B. 图中自然发育过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 推测人为调控细胞因子比例可能影响分化方向
D. 细胞分化有利于提高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答案】A
【解析】
【分析】N细胞没有表现出发育成完整个体或各种细胞的潜能,不能说明具有全能性。个体自然发育过程是分裂分化的结果,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可进行人为调控,说明细胞中具有全部遗传物质,遗传物质不变。细胞分化使细胞趋于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详解】A、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或各种细胞的潜能。图示没有体现出N细胞能发育成完整个体或各种细胞,不能表现全能性,A错误;
B、个体自然发育过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的结果,B正确;
C、结合题图,在自然发育过程中,单核细胞前体分化单核细胞,红细胞前体分化成幼红细胞;在人为调控下,单核细胞前体分化为幼红细胞,红细胞前体发育为单核细胞,推测人为调控细胞因子比例可能影响分化方向,C正确;
D、细胞分化使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
21. 下图是两种生活状态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与抗体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图二中能够吞噬衰老细胞器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细菌与图二细胞都含有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填序号),细菌与该细胞相比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一中①的主要化学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研究①时,一般选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图二细胞不能达到吸水破裂的效果,主要原因是图二细胞有___________。
(4)图一中不含磷元素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填名称),图二中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_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21. ①. ②③⑤⑦ ②. ②
22. ①. ⑦ ②. 细菌没有成形细胞核
23. ①. 磷脂和蛋白质 ②. 细胞壁
24. ①. 中心体 ②. ③⑤⑧
【解析】
【分析】分析图一:细胞能分泌抗体,为浆细胞,其中结构①~⑦依次为细胞膜、核糖体、内质网、细胞核、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分析图二:图二细胞为植物细胞,其中结构①~⑧依次为细胞壁、液泡、线粒体、高尔基体、细胞核、内质网、核糖体、叶绿体。
【小问1详解】
分析图示一,因该细胞分泌了抗体,说明该细胞是浆细胞,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和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运至细胞膜通过胞吐分泌到细胞外,这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因此与抗体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有②(核糖体)、③(内质网)、⑤(线粒体)、⑦(高尔基体)。②为液泡,与溶酶体类似,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吞噬衰老的细胞器。
【小问2详解】
细菌为原核细胞,图二细胞为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⑦核糖体。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本质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细胞核。
【小问3详解】
①为细胞膜,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一般采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制备细胞膜,因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植物细胞由细胞壁,使得植物细胞不易吸水涨破。
【小问4详解】
不含磷元素的细胞器一般是不含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同时核糖体虽然不含有膜结构,但含有RNA,RNA含有P,因此图一中不含磷元素的细胞器有中心体。图二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结构有③(线粒体)、⑤(细胞核)、⑧(叶绿体)。
22. 下图是某同学验证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在透明的容器B中倒入酵母-蔗糖溶液。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设置装置A的目的是___。
(2)C瓶中也可换用___溶液检测二氧化碳,现象是___。
(3)若通入A装置的空气改为N2,B瓶中可能进行___。此时C瓶中___(能/不能)检验到CO2。可以用___溶液对B瓶中产物进行检验,该检验方法的阳性现象是___。
(4)若将C瓶改为一个气体含量检测装置,对比计算发现B瓶中酵母消耗O2与产生CO2的物质的量的比值是1:3,则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例为___。
【答案】(1)吸收空气中CO2,排除空气CO2干扰
(2) ①. 溴麝香草酚蓝 ②. 由蓝变绿-变黄
(3) ①. 无氧呼吸 ②. 能 ③. 酸性K2Cr2O7 ④. 橙色变为灰绿色
(4)1:6
【解析】
【分析】图中澄清石灰水可用于检测二氧化碳,NaOH溶液可用于吸收二氧化碳。酵母菌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消耗氧气与产生的二氧化碳体积相等,在无氧呼吸过程中,不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
【小问1详解】
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利用澄清石灰水检测酵母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二氧化碳,需要用NaOH溶液吸收空气中的CO2排除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小问2详解】
C瓶中澄清的石灰水还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代替,由蓝变绿再变黄。
【小问3详解】
若通入A装置的空气改为N2,由于没有氧气,B瓶中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此时C瓶中能检测到二氧化碳。酒精在酸性条件下与橙色的重铬酸钾反应,橙色变为灰绿色。
【小问4详解】
若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O2为1ml,根据有氧呼吸反应式,消耗的葡萄糖应为1/6,产生的二氧化碳为1ml;释放的CO2共有3ml,则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3-1=2ml,根据无氧呼吸反应式,消耗葡萄糖的量1ml,则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例为1:6。
23. 某小组进行“探究pH对酶的影响”的一系列活动。实验一:“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设置了pH5.0、6.0、7.0和8.0四个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不同pH、不同时间收集到的气体体积表(mL)
(1)能否用各组实验完全结束后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作为因变量检测指标,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
(2)过氧化氢酶可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剂发生反应显紫色。
(3)实验结果并不理想,可通过_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底物浓度;或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酶的量等措施加以改进。
实验二:“探究pH对不同蛋白酶的影响”,对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4)本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据图可知,___________酶更适宜作为食品添加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能,实验中H2O2的量是一样的,故各组实验完全结束后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也是一样的,无法作为因变量反映酶的活性强弱
(2)双缩脲(3) ①. 增大 ②. 减小
(4)PH、酶的种类
(5) ①. 木瓜蛋白 ②. 木瓜蛋白酶的活性不随PH的变化而变化
【解析】
【分析】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部分酶是蛋白质,少部分酶是R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适宜的温度、PH)的特点。
【小问1详解】
分析表格可知,PH为实验的自变量,底物过氧化氢为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每组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和用量均相同,故各组实验完全结束后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也是一样的,无法作为因变量反映酶的活性强弱。
【小问2详解】
过氧化氢酶的本质为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显紫色。
【小问3详解】
实验效果不理想是因为PH 6,7,8下,30秒内气体的产生量相同,因此可以采用增加底物浓度的办法,使不同PH 值下不同活性的酶所催化产生的气体量出现差异,增大区分度。同理,应减小酶的用量来增大区分度。
【小问4详解】
分析所给的曲线图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PH和酶的种类。
【小问5详解】
分析曲线图可知,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均会随着PH的改变而改变,而木瓜蛋白酶的活性不随PH的变化而变化,故木瓜蛋白酶更适宜作为食品添加剂,催化效果稳定。
24. 下图是人体皮肤细胞利用外源DNA重新编程为多功能干细胞的示意图(1、2、3、4代表可使细胞重编程的关键基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得到的表皮细胞与提供实验材料的人表皮细胞基因组成______(填“不同”或“相同”)。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内,DNA组成______(填“相同”或“不同”或“不完全相同”),蛋白质种类______(填“相同”或“不同”或“不完全相同”)。
(2)①过程的主要增殖方式是_______;②过程称为______,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
【答案】(1) ①. 不同 ②. 相同 ③. 不完全相同
(2) ①. 有丝分裂 ②. 细胞分化 ③.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解析】
【分析】图示是人体皮肤细胞重新编程为多功能的干细胞示意图,其中①表示有丝分裂,该过程会使细胞数目增多,但不会使细胞种类增加;②表示细胞分化过程,该过程会使细胞种类增多,不会使细胞数目增多。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实验得到的表皮细胞导入了4个基因,所以和提供实验材料的人的表皮细胞的基因组成是不同的。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都是由干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因此,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内,DNA组成相同,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两者细胞内的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
【小问2详解】
①过程干细胞的主要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形成相同细胞种类的细胞群体。②过程为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5.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为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提供物质和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植物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时,水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上裂解产生氧气,同时产生______________。光反应形成的___________在碳反应中将____________还原为三碳糖。三碳糖被合成后的两个去向分别是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和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小组通过对某农作物施肥量的改变,进行了“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实验,结果如表:
①本实验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说明每个细胞中基粒数量与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呈_____。在合适的生长条件下农作物产量增加,直接原因是在生长期内的_____(净/总)光合作用上升。若对植物加以很高的施肥量,可能导致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植物根毛细胞________________,发生萎蔫。
②若想进一步研究不同施肥量对该植物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可对不同施肥量的该植物进行光合色素含量测定,选择叶片时需控制叶片部位、叶龄、叶面积等__________________变量一致且适宜。
【答案】25. ①. 类囊体膜 ②. H+、e- ③. ATP和NADPH ④. 三碳酸 ⑤. 再生为五碳糖
26. ①. 施肥量 ②. 正相关 ③. 净 ④. 渗透失水 ⑤. 无关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碳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五碳糖固定形成三碳糖,三碳糖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葡萄糖。
【小问1详解】
绿色植物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时,分为光反应和碳反应(暗反应)两个过程,光反应过程中发生水的光解,具体过程是H2O在类囊体膜中裂解为H+、e-、O2;光反应形成的ATP和NADPH在碳反应中将三碳酸还原为三碳糖;三碳糖被合成后的两个去向分别是合成有机物和再生为五碳糖。
【小问2详解】
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表中尿素做了低氮、中氮、高氮三组不同的处理,故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施肥量;改变施氮量后,在一定范围内,随施氮量增加,每个叶绿体基粒数量增加,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增加,推测每个细胞中基粒数量与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呈正相关;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在合适的生长条件下农作物产量增加,直接原因是在生长期内的净光合作用上升;若对植物加以很高的施肥量,可能导致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植物根毛细胞失水,植物发生质壁分离,发生萎蔫。
甲装置
乙装置
结论
A
液滴左移
液滴不动
只进行有氧呼吸
B
液滴不动
液滴右移
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有酒精
C
液滴不动
液滴不动
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有乳酸
D
液滴左移
液滴右移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5.0
6.0
7.0
8.0
30
8
10
10
10
60
9
10
10
10
90
10
10
10
10
120
10
10
10
10
施肥量
(kg尿素·ha-1)
叶绿体数量
(个/细胞)
每个叶绿体中基粒数量(个)
光合作用速率
(μmlCO2·m-2·s-1)
低(0)
9.6
7.6
23.1
中(150)
13.4
10.3
30.6
高(300)
8.6
11.1
25.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天津市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采摘后的梨常温下易软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有甲、乙、丙、丁四种细胞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