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一轮】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
- 专题04 物态变化(5大模块知识清单+5个易混易错+3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讲练】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可通用)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05 内能及内能的利用(6大模块知识清单+6个易混易错+7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讲练】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可通用)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07 质量和密度(4大模块知识清单+4个易混易错+3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讲练】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可通用)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08 力和运动(6大模块知识清单+6个易混易错+8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讲练】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可通用)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09 压强(4大模块知识清单+5个易混易错+6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讲练】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可通用) 试卷 0 次下载
专题06 机械运动(4大模块知识清单+4个易混易错+6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讲练】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可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6 机械运动(4大模块知识清单+4个易混易错+6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讲练】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可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6机械运动-口袋书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原卷版docx、专题06机械运动-口袋书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知识点一:长度
(1)测量工具:刻度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2)长度单位:
eq \\ac(○,1)基本单位:米(m)
eq \\ac(○,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eq \\ac(○,3)单位换算:
(3)常考长度估测:
eq \\ac(○,1)普通中学生的身高大约是1.6 m,腿长大约是80 cm;
eq \\ac(○,2)教室每层楼高约为3 m;
eq \\ac(○,3)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 m;
eq \\ac(○,4)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3 cm;
eq \\ac(○,5)一百元人民币的长度约为15 cm;
eq \\ac(○,6)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75 m;
eq \\ac(○,7)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 cm,宽度约为18 cm.
知识点二: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1.量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如图所示刻度尺的量程为0~10m.
2.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如图所示,常见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0.1cm).
3.使用
(1)看:看量程、看分度值、看零刻度线.
(2)放:零刻度线要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3)读:视线要垂直刻度线,若零刻度线已经磨损,测量时可使待测物体的一端对准某一整刻度线,待测物体的长度等于末端所对应的刻度值减去初始端所对应的刻度值。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测量值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知识点三:时间及其测量
1.国际单位:秒(s).其他常用单位:分钟(min),小时(h)等.
2.单位换算:1 h=60min=360s.
3.常用测量工具:秒表、电子表、机械表、钟表;在操场和实验室,经常用秒表来测量时间.
4测量:看清停表的量程与分度值。停表的读数=分针读数+秒针读数。
知识点四:错误和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误差是不能避免的,只能通过提高测量水平、改进测量手段就能尽量减小误差;但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或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也是不该发生的。
2.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工具精密度,测量环境变化和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仪器和改进测量方法。
4.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考点二 运动的描述
知识点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宇宙中的万物都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运动着,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或静止时,选择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不能选取研究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
注意:参照物的选取原则
(1)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
(2)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
(3)通常情况下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时,默认选地面为参照物。
3.参照物的选取:
知识点二:运动的相对性
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必须选取参照物才能判断物体的运动状况。
2.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
考点三 运动的快慢
知识点一:速度
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2.单位: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单位(m)和时间单位(s)组成,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是m/s(读作米每秒)。速度的常用单位还有km/h(1m/s=3.6km/h)。
3.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数值越大,表明物体运动得越快.
知识点二: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一种理想状态。在日常生活中,严格意义上的匀速直线运动是不存在的。为了简化问题,便于研究,我们将某些运动,如在平直公路上以某一速度运动的汽车,在平直轨道上以某一速度行驶的列车等,都可以看成是匀速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如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属于变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三:速度的计算
1.公式: v=S/t
s——表示路程,单位m(km);
t——表示时间,单位s(h);
v——表示速度,单位m/s(km/h).
2.单位换算:1 m/s=3.6km/h.
3.常考速度估测:
(1)成年人步行的正常速度约为1.1 m/s
(2)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7.5 m/s
(3)高速公路上小轿车的速度约为120 km/h.
知识点四:运动的图像
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即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其s-t图像与v-t图像如图甲、乙所示.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即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3.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常用平均速度来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表示的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程度.
考点四 测量平均速度
知识点一: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3.学会简单的实验报告;
4.会用公式 进行简单的计算。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υ1=S1/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υ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υ2。
实验结论:物体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每个时刻的速度并不相同。
易混易错点一:速度的理解不透彻易错?
误认为平均速度是速度的平均值
平均速度是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快慢程度,数值上等于物体运动的总路程与物体在这段路程上所用总时间的比值。例如,某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1,在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2,则物体在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而不是速度平均值
易混易错点二:运动状态的判断易错?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只有选定了参照物,才能确定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
易混易错点三:对s-t和v-t图象的物理意义理解。
机械运动中常见的图象有s-t与v-t图象两种,能形象直观地反映物体的运动情况同学们要会区分s-t与v-t图线的不同之处,熟练地掌握图象中s-t与v-t图线的物理意义.
易混易错点四:误差的理解易错。
在测量各类物理量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误差是不能消除的,但可以尽量减小,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等造成的,是不该发生且能够避免的。误差不是错误。
技巧一: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测量细钢丝直径、纸张厚度等微小长度时,先测出n个相同长度的物体的总长度L,则有l=L/n。
(2)滚轮法:待测的长度是弯曲的,并且在长度很长的情况下,无法直接测量,可采用滚轮法.例如,测环形跑道的路程,可以先测出一个轮的周长C,再用轮在待测的路程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n,则有s=nC。
(3)化曲为直法:用此方法测弯曲的物体长度、弧长等较方便.具体做法:将柔软的无弹性的细线与被测物体的弯曲部分重合,并在细线上标出与被测弯曲部分重合的起、终点,然后把细线拉直,用直尺测出其长度即为被测物体弯曲部分的长度.
技巧二:停表的读数方法。
a.先观察表盘:如图所示,小盘内示数的单位为分,指针转一圈的时间是15 min,分度值为0.5min,大盘内示数的单位为秒,指针转一圈的时间为30 s,分度值为0.1s;
b.确定小盘的示数:小盘内指针刚好经过的刻度线所表示的时间即为小盘的示数;
c.确定大盘的示数:若小盘内指针处于前0.5 min 内,则大盘内示数在0~30 s读数,若小盘内指针处于后0.5 min 内,则大盘内示数在30~60 s读数;
d.读数:停表示数=小盘示数+大盘示数。
技巧三:运动的相对性分析理解。
(1)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2)静止是相对的:通常所说的静止,只是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某一特定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3)物体的运动状态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描述某物体的运动状态时,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结论有可能不同,但都是正确的。因而,不事先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某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做出准确地描述
技巧四: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理解。
①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②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或者说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的时间相等;
③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与其时间成正比。
技巧五:平均速度理解。
(1)平均速度:为了粗略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上)运动快慢,我们引入了“平均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等于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2)平均速度的公式:。式中,“s”是通过的路程,“t”是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v”是这段时间内(或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3)由于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不断变化的,所以通过不同的路程(或在不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一般不相同。
技巧六:运动图像的理解分析。
1.路程图像:(s-t图像),纵坐标表示路程(s),横坐标表示时间(t),图像表示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如果是图像是一条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直线的倾斜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
由图可以看出甲比乙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长,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但甲的速度大,乙的速度小。
2.速度图像:(v-t图像),纵坐标表示速度(v),横坐标表示时间(t),图像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甲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不是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加速运动),丙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小(减速运动)。
考向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例题1】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是由于操作不正确造成的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无关
D.随着科学的发展,误差将会完全消除
【解析】
A、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错误,而不是误差,故A错误;
B、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故B正确;
C、误差的产生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与测量的人和测量的方法都有关系,故C错误;
D、随着科学的发展,误差只能尽量的减小,不能消除,故D错误。
故选:B。
考向二:运动的描述
【例题2】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则下列运动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
B.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
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慢
D.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快
【解析】A、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故A正确;
B、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故B正确;
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慢,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向西运动,没可能向东,故C错误;
D、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快,自己车速度较慢,则以自己车为参照物,两列车都向西运动,有可能,故D正确。
故选:C。
考向三:运动的快慢
【例题3】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时间”图像,由图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10s物体的平均速度是0.5m/s
B.物体在20s内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C.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0.5m/s
D.物体在OA段平均速度比BC段的平均速度大
【解析】
A、由图像知,物体运动前10s通过的路程是2.5m,所以前10s物体的平均速度:v===0.25m/s,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物体在5~10s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物体在20s内不是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由图像知,物体运动20s内通过的路程为4m,所以20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v′===0.2m/s,故C错误;
D、由图像可知,物体在0~5s内通过的路程为2.5m,10s~2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4m﹣2.5m=1.5m,
由v=可得,物体在0~5s内的平均速度大于10s~20s内的平均速度,即物体在OA段平均速度比BC段的平均速度大,故D正确。
故选:D。
考向四:测量平均速度
【例题4】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
(2)AB段距离sAB=___________cm,小车在AC段平均速度vAC=___________m/s;
(3)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由于小车运动时间较短,不便于计时,可以通过使斜面的坡度变___________(选填“陡”或“缓”)的方式,改变小车的运动时间,达到便于测量时间的目的。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6)小明进一步实验测得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2,则小车全程平均速度v=___________(用字母v1和v2表示)。
【答案】 40.0 0.3 B 缓 大
【详解】(1)[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2)[2][3]由图可知AB段的距离为
sAB=10.00dm−6.00dm=4.00dm=40.0cm
AC段的路程为
sAC=10.00dm−1.00dm=9.00dm=0.9m
AC段所用的时间为
tAC=15:35:23−15:35:20=3s
则AC段的平均速度为
(3)[4]由图可知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斜面底端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A.由图可知,随时间增加,速度保持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随时间增加,速度也均匀增加,是加速直线运动,故B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随时间增加,路程无变化,说明是处于静止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在s−t图象中是倾斜直线,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5] 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大,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短,不方便测量时间,因此为了方便计时,应调整斜面使坡度较缓。
(5)[6] 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所测量的时间会偏小,而AC段路程一定,由可知,测得AC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6)[7]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走的总路程除以全程所用的总时间,上半段所用的时间为
下半段所用的时间为
全程平均速度为
1.(2023·江苏常州·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飞船与中国空间站成功对接后,认为中国空间站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
A.“神舟十六号”飞船B.中国空间站
C.地面指挥中心D.在中国空间站内穿行的宇航员
【答案】A
【详解】A.“神舟十六号”飞船与中国空间站成功对接后,以“神舟十六号”为参照物,中国空间站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相对静止的,故A符合题意;
B.研究物体运动状态时不能选取其自身为参照物,故B不符合题意;
C.“神舟十六号”飞船与中国空间站成功对接后继续绕地球旋转,以地面指挥中心为参照物,他们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在中国空间站内穿行的宇航员为参照物,中国空间站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3·黑龙江大庆·统考中考真题)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地同时出发,并排同向行驶,路程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在两辆汽车运动过程中, 说法正确的是( )
A.0~t1时间内乙车做减速运动
B.0~t1时间内甲车做减速运动
C.0~t1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D.0~t1时间内甲车始终在乙车前方
【答案】A
【详解】AB.根据s-t图像可知,乙车的运动图像是曲线,且曲线越来越平缓,说明乙车做减速运动,甲车的运动图像是直线,说明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错误;
CD.根据纵坐标表示路程,可知0~t1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所用时间也相等,则平均速度相等,故CD错误。
故选A。
3.(2023·海南·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小海站在滑板上滑行。若认为小海静止,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脚下的滑板B.迎面走来的同学
C.附近的楼房D.路边摇曳的树枝
【答案】A
【详解】A.小海相对于脚下的滑板,位置未发生改变是静止的,故A符合题意;
B.小海相对于迎面走来的同学,位置发生改变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小海相对于附近的楼房,位置发生改变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小海相对于路边摇曳的树枝,位置发生改变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23·山东德州·统考中考真题)在某次测试中,甲、乙两车都向东做直线运动,它们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
A.甲、乙两车都做加速直线运动B.两车出发前相距,甲比乙晚出发5s
C.在第10s时两车速度相等D.内乙车相对于甲车向东运动
【答案】B
【详解】A.由图像可知,甲、乙图线都是倾斜直线,故两车均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图像中乙车是在离计时位置20m处出发,而甲车在乙车出发后5s才出发,故两车出发前相距20m,甲比乙晚出发5s。故B符合题意;
C.甲、乙两车在10s时,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而甲车运动的时间小于乙车运动的时间,说明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故C不符合题意;
D.因为5~10s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甲车在乙车的后方,说明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2023·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以竹排为参照物,青山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诗词“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们说轻舟上的人是静止的,所选参照物是 (选填“山”或“轻舟”)。
【答案】 运动 轻舟
【详解】判断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要看对象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相对位置没有变化说明是静止的,如果位置变化了就是运动的。
[1]竹排在江中游动,以青山上某一个固定的点或固定的物体为研究对象,可以观察到相对于江中的竹排,青山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以竹排为参照物,青山是运动的。
[2]人站在轻舟上,人和轻舟在同步运动,人相对于轻舟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轻舟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6.(2023·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巴中至成都高铁即将全线通车,其中巴中至南充段全长约为150km,设计时速为250km/h;南充至成都段全长约为210km,设计时速为350km/h。若列车按设计时速行驶,从巴中到南充需要 h,从巴中到成都的平均速度为 km/h。(不考虑中途停靠时间)
【答案】 0.6 300
【详解】[1]由可知,从巴中到南充需要的时间
[2]从南充到成都需要的时间
由可知,从巴中到成都的平均速度
7.(2023·辽宁大连·统考中考真题)大连地铁5号线是中国东北地区首条跨海地铁线路,线路全长约为24km。某地铁列车运行全程用时约为0.6h,则该列车运行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km/h;以行驶的列车为参照物,站台上的指示牌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答案】 40 运动
【详解】[1]列车运行全程的平均速度
[2]当以行驶的列车为参照物,站台上的指示牌相对于列车位置发生变化,所以站台上的指示牌是运动的。
8.(2023·湖北十堰·统考中考真题)如图甲所示方法测出的硬币直径是 cm,图乙中停表读数 s。
【答案】 2.52 32
【详解】[1]由图甲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硬币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4.52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2]由图乙可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指在0和1之间,偏向1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0,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2s处,则秒表的读数为32s。
9.(2023·新疆·统考中考真题)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常用的实验手段。在暗室中,照相机的快门处于常开状态,频闪仪每隔一定时间闪光一次,照亮运动的物体,于是胶片上记录了物体在几个闪光时刻的位置。图甲是完全相同的A、B两球从空中同一高度先后由静止开始竖直下落的频闪照片示意图。已知频闪仪每隔0.1s闪光一次,照片上1cm代表空中实际距离10cm。
(1)由图甲可知:先由静止开始下落的是 (填“A”或“B”)球;
(2)用刻度尺分别测得照片上A、B两球相邻位置之间的各段距离,A、B两球相对应的s1、s2、s3、s4的测量结果如图表所示。测量照片上B球相邻位置之间的距离s5时,刻度尺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s5= mm。设 A球在空中下落时,通过s2、s3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2、v3,则v2:v3= ;
(3)A、B两球均运动的过程中,若以B球为参照物,A球在竖直方向上做 (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先开始下落的小球的速度为 m/s时,后开始下落的小球刚好开始下落。
【答案】 A 39.0 3:5 匀速 0.49
【详解】(1)[1]由表格数据可知,单位时间内A球运动的路程长,说明A球的速度大,因此,先由静止下落的是A球。
(2)[2]由刻度尺示数可知,s5的长度
s5=9.90cm-6.00cm=3.90cm=39.0mm
[3]有比各种数据可知
s2=14.7mm,s3=24.5mm
由题意可知,运动s2和s3所用的时间都是0.1s,则
(3)[4]由表格数据可知,单位时间内A球运动的路程一直大于B球运动的路程,但二者之间的距离不变。因此以B为参照物,A做匀速运动。
[5]由表格数据可知, B球在第一个0.1s内运动1.2mm,则根据题意可知实际运动了1.2cm,即
sB=1.2cm=0.012m
根据公式可得,B球运动10.012m所用的时间
则B球是A球运动了0.05s时开始运动,则B球运动时A球已经运动的时间
tA=0.1s-0.05s=0.05s
A球在运动0.05s时的速度
vA=gtA=9.8m/s2×0.05s=0.49m/s
10.(2023·四川广元·统考中考真题)某物理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他们将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A点静止释放,并同时按下电子停表开始计时,图中圆圈内显示了小车位于A、B、C三点的时刻(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1)由图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小车下滑过程中做 运动(选填“减速”“匀速”或“加速”);
(2)根据图中信息,小车在下滑过程中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cm/s;
(3)如果在A点时,先释放小车,后按下停表开始计时,B、C两点都准确计时,则会使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答案】 加速 50.0 偏大
【详解】(1)[1]由图可知AB段的路程为
sAB=10.00dm-6.00dm=4.00dm=40.0cm
AB段的时间为tAB=2s,AB段的平均速度为
BC段的路程为
sBC=6.00dm-1.00dm=5.00dm=50.0cm
BC段的时间为tBC=1s,则BC段的平均速度为
因为
vBC>vAB
所以小车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
(2)[2]由(1)可知小车在下滑过程中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是50.0cm/s。
(3)[3]如果在A点时,先释放小车,后按下停表开始计时,则计时晚了,时间变短,会使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vAB偏大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
t1=
υ1=
S2=
t2=
υ2=
/mm
/mm
/mm
/mm
A球()
4.9
14.7
24.5
34.3
B球()
1.2
9.8
19.6
29.4
3.7
4.9
4.9
4.9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4 物态变化(5大模块知识清单+5个易混易错+3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讲练】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可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4物态变化-口袋书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原卷版docx、专题04物态变化-口袋书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5大模块知识清单+6个易混易错+6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讲练】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可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口袋书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原卷版docx、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口袋书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2 光现象(5大模块知识清单+5个易混易错+2种方法技巧+典例真题精析)-【讲练】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可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2光现象-口袋书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原卷版docx、专题02光现象-口袋书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