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与练 (2份,原卷版+解析版)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与练专题05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梳理 典例 练习)(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与练专题05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梳理 典例 练习)(教师版),文件包含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与练专题05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docx、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与练专题05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梳理典例练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二、新课标要求
2.3.5 了解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探究并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3.3 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大致历程,知道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关注人类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
三、知识梳理与典例
一、透镜
1. 凸透镜和凹透镜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凸透镜 凹透镜
(3)薄透镜:若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叫薄透镜。
2. 主光轴和光心
(1)主光轴:透镜上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简称主轴。如图的点划线CC'。
凸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凹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2)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叫做透镜的光心O。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1.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不是指光经凸透镜后一定会聚在一点上,而是指光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向主光轴偏折,如图所示。
甲 平行光束 乙 发散光束 丙 会聚光束
2.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是指光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偏离主光轴,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也可能相交于一点,如图所示。
甲 平行光束 乙 发散光束 丙 会聚光束
三、焦点、焦距及三条特殊光线
1. 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1)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表示。
(2)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3)凸透镜有2个焦点,并且关于光心对称。
(4)凸透镜焦距的意义: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小,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选填“强”或“弱”)。
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利用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5)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平行光聚焦法
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看成是平行光),再拿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测量这个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
2. 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1)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叫凹透镜的焦点。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凹透镜有2个焦点,关于光心对称。
(2)焦距:焦点到凹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凹透镜焦距的大小表示对光发散能力的强弱,焦距越小,对光的发散能力越强(选填“强”或“弱”)。
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3. 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如图甲;
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如图乙;
③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丙。
甲 乙 丙
(2)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通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如图甲;
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如图乙;
③射向凹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如图丙。
甲 乙 丙
【例题1】在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分别填入合适的透镜。其中应选择凹透镜是( )
A.甲、乙 B.丙、丁 C.甲、丁 D.乙、丙
【答案】C
【详解】甲丁:图中的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是发散的,所以是凹透镜;乙丙:图中的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是会聚的,所以是凸透镜。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例题2】如图,凸透镜的焦点为F,光心为O。
①在图中画出S点发出的光线a经过透镜光心后的光线。
②S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过透镜后与主光轴平行,在图中画出上述光路。
【答案】见右图。
【详解】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S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过透镜后与主光轴平行,故它的入射光线一定过焦点,如图。
【例题3】某同学要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他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把一张白纸放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纸之间的距离,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如图所示.此时光斑与凸透镜光心之间的距离就是该凸透镜的焦距.
(1)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的目的是什么?
(2)如果没有仔细调节白纸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纸上的光斑就不是最小,此时测出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L,则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 一定等于L D.可能大于L,也可能小于L
(3)按一个扁平一些的凸透镜做该实验,测出的焦距比原来凸透镜的焦距 一些.
【答案】(1)粗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2)D;(3)长.
【详解】(1)图中,太阳光汇聚的一点是凸透镜的焦点,测量出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
(2)凸透镜正对阳光,光线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经凸透镜会聚在主光轴上最小、最亮的点,该点是凸透镜的焦点。在焦点左右的光点不是最小最亮的,测量的焦距偏大或偏小,如下图:
当测量距离为L时,焦距可能大于L,也可能小于L,故选D.
(3)扁平的凸透镜薄度较小,折光能力较弱,焦距较长.
四、照相机
1.照相机的主要结构及作用
(1)镜头:由一组透镜组成,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起到成像作用。
(1)胶片:相当于涂有感光材料的光屏。
(3)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4)光圈: 控制进光量的多少.
(5)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间的距离,即调节像距(选填“物距”或“像距”)。
照相机结构示意图 照相机原理示意图
2. 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来自物体的光经过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物体到镜头的距离远远大于(大于/小于)镜头的焦距,在胶卷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填像的性质:“放大/缩小”、“倒立/正立”、“实像/虚像”)。
3. 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1)照相机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2)像距小于物距(选填“大于”或“小于”)。。
(3)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异侧(选填“同”或“异”)。
(4)物距、像距及像的大小变化规律: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均选填“小”或“大”)。
4.照相机的调节
为使远近不同的景物在胶片上都能形成清晰的像,需要旋转镜头上的“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拍摄远处景物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选填“远”或“近”)一些,此时的像比较小。拍摄近处景物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一些,此时的像会变大(选填“大”或“小”)一些。
照相机的调节示意图 自制模型照相机
5. 自制模型照相机
(1)制作方法(见上右图):用两个粗细相近的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套入另一个,并能前后滑动(如图),将大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cm的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把两个纸筒套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
(2)成像特点:模型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填像的性质:“放大/缩小”、“倒立/正立”、“实像/虚像”);物体离镜头越近,像越大,离镜头越远。
6. 照相机的应用
(1)数码相机:用电荷耦合器件代替胶片,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记录物体的像。
(2)摄像机,摄像头,电子眼,扫码支付,刷脸识别等都是利用了照相机成像的特点。
五、投影仪
1.投影仪的主要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由凸透镜(镜头)、灯泡、投影片、平面镜、屏幕等组成(如下图所示)。
(1)镜头:是一个凸透镜,起成像作用。
(2)螺纹透镜:相当于凸透镜,作用是会聚光,增加投影片的亮度。
(3)反光镜(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光集中向一个方向射出,使屏幕上像较亮。
(4)屏幕:相当于光屏,承接像。
2. 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是利用了凸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填像的性质:“放大/缩小”、“倒立/正立”、“实像/虚像”)。
3. 投影仪成像的特点
(1)投影仪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填像的性质:“放大/缩小”、“倒立/正立”)。
(2)物距小于像距(选填“大于”或“小于”)。
(3)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异侧(选填“同”或“异”)。
4.投影仪的调节
(1)要使屏幕上的图像大些,胶片靠近镜头,同时投影仪远离屏幕;要使屏幕上的像小些,胶片远离镜头,同时投影仪靠近屏幕(以上均选填“远离”或“靠近”)。
(2)为了在屏幕上成正立的像,要把胶片倒放(选填“倒放”或“正放”)。
六、放大镜
1. 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是利用了凸透镜能成放大的虚(虚/实)像这一原理。放大镜实际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
放大镜成像示意图
2. 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1)放大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填像的性质:“放大/缩小”、“倒立/正立”)。
(2)像距大于物距(选填“大于”或“小于”)。
(3)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选填“同侧”或“异侧”)。
3. 放大镜的调节
使像变大时,让放大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适当增大些。使像变小时,让放大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适当减小些(选填“增大”或“减小”)。
4. 生活中的放大镜
(1)鱼缸:相当于放大镜,看到的“鱼”比实际的大。
(2)小水滴:由于张力作用,形成半圆形,相当于放大镜,看到的物体比实际的大。
(3)体温计的直管:体温计的直管做得很细,而且水银是银白色的,很难看清楚液柱的高度。把玻璃外壁做成三棱柱的样子,从侧面看过去,相当于凸透镜,起到放大的作用。
七、实像和虚像
1. 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叫实像。实像可用(选填“可用”或“不可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例如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实像,小孔成的像也是实像。
2. 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不可用(选填“可用”或“不可用”)光屏承接。例如放大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平面镜成的像也是虚像。
【例题4】图为投影式电子白板,它利用投影机将画面投影到屏幕上,投影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投影机的镜头与近视眼镜为同一种透镜
B.光经投影机的镜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
C.画面经投影机镜头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屏幕上的丰富色彩由红、白、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答案】B
【详解】A.投影机的镜头是凸透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故是不同的透镜,故A错误;
B.光经投影机的镜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光经过透镜发生折射,故B正确;
C.画面经投影机镜头成的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
D.屏幕上的丰富色彩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故D错误。故选B。
【例题5】如图所示,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下面关于投影仪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B.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
C.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虚像
D.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使凸透镜靠近投影片
【答案】C
【详解】A.投影仪中的平面镜可以将透镜会聚的光反射到屏幕上,起到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作用,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屏幕做的粗糙,这样光可以在其表面发生漫反射,能够让各个方向的人看到屏幕上的像,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投影仪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物距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在屏幕上所成的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可知,应减小物距,则应使镜头靠近投影片,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C。
【例题6】小明用透明塑料盒设计了一个昆虫标本观察器,如图所示。盒底上放标本,盒盖上嵌入一凸透镜。有焦距为5cm和10cm的两种凸透镜,为了在盒盖上方附近,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标本正立、放大的像,凸透镜焦距f与盒高h选择合理的是( )
A.f=5cm h=10cm B.f=10cm h=12cm C.f=5cm h=12cm D.f=10cm h=6cm
【答案】D
【详解】ABCD.盒盖处安装凸透镜,盒底处有昆虫标本,要使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物距必须小于焦距,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八、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相关概念
(1)物距u: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如图所示。
(2)像距v: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如图所示。
(3)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u
像的性质
物与像
的位置
像距v
光屏能
否承接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
2f>v>f
能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异侧
v=2f
能
f2f。成像光路图:
(3)放大镜
放大镜成像原理:物距小于焦距,即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
D.当u=3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故D错误。
故选C。
【例题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③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8cm<f<15cm
④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
A.只有①和③B.只有②和④C.只有②和③D.只有①和④
【答案】C
【详解】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
①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即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①错误;
②照相机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②正确;
③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即30cm>2f,得f<15cm;
像距为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即f<16cm<2f,得:f>8cm,f<16cm;
综合以上条件得:8cm<f<15cm,故③正确;
④将近视镜片,即凹透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像将远离凸透镜,所以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远离透镜,故④错误;
故选C.
【例题9】(多选题)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B.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C.要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像,需将蜡烛靠近透镜,光屏远离透镜
D.要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像,需将蜡烛靠近透镜,光屏靠近透镜
【答案】BC
【详解】AB.由图中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故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故A错误,B正确;
CD.要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像,则由“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即需将蜡烛靠近透镜,光屏远离透镜,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
九、眼睛
1. 眼球的主要结构及各部分作用
主要由角膜、晶状体、瞳孔、虹膜、睫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组成。
①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②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
③睫状体可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改变焦距);
④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
2. 眼睛的视物原理
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眼睛观看物体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人眼,经晶状体和角膜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视网膜上感光细胞受到光的刺激,视神经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大脑将倒立图像处理后翻转过来,就看到了物体。
3. 眼睛的调节
(1)正常眼睛的调节
眼睛通过睫状体改变晶状体的厚薄,来看清楚近处和远处的物体。
①当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比较薄(选填“薄”或“厚”),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②当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选填“薄”或“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2)远点、近点和明视距离
①远点:眼睛的调节是有限度的,当睫状体完全松驰时,晶状体表面弯曲程度最小,此时晶状体最扁,能够看清的最远的极限点叫做远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处。
②近点:当睫状体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得最凸,表面弯曲程度最大,此时能看清的最近的极限点叫做近点,正常眼睛的近点在大约10cm处。
③明视距离: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预防近视眼的措施之一,就是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25 cm左右。
十、近、远视眼及其矫正
1. 近视眼及其矫正
(1)近视眼的特征: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近视眼的成因
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得来自远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一个模糊的光斑,得不到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
(3)近视眼的矫正
矫正近视眼,应使眼睛的成像点后移,利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使入射的光线先经凹透镜变得发散一些再射入眼睛,会聚点能够后移到视网膜上,所以近视眼患者应该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如图乙所示。
2. 远视眼及其矫正
(1)远视眼的特征: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2)远视眼的成因
远视眼的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来自近物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人眼就只能看到模糊不清的物体,如图甲所示。 (3)远视眼的矫正
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之后,要矫正远视眼,应使会聚点前移,可以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使入射光先经凸透镜变得会聚一些再射入眼睛,会聚点能够前移到视网膜上,如图乙所示。
十一、眼镜的度数
1. 透镜焦度
透镜焦距 f 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Φ表示。
透镜焦度:Φ= 1f ,单位:m-1
2. 眼镜度数
①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
眼镜度数:100Φ= 100f ,单位:度。
②远视镜片的度数用正数表示,近视镜片的度数用负数表示。
【例题10】如图所示,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一般不小于10cm),为了使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凸度和焦距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
A.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短 B.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长
C.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短 D.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长
【答案】A
【详解】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物距减小,若晶状体的凸度和焦距不变,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像距会变大,则成像在视网膜之后。为了使近处物体所成的像前移到视网膜上,应将通过晶状体的光线更加会聚,所以晶状体的凸度要变大,使焦距变短。故选A。
【例题11】如图是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光路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和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
B.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像成于视网膜前
C.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D.为预防近视,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25cm左右
【答案】A
【详解】A.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眼睛成像利用了凸透镜的成像原理,而小孔成像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二者原理不同,故A错误,符合题意;
B.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强或眼球前后径过长,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物体的像成于视网膜前,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以使光线延后成像,正好成在视网膜上,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为预防近视,应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25cm左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十二、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主要由物镜、目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1)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焦距短,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2)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焦距长,相当于一个普通的放大镜。
(3)载物台:承载被观察物体。
(4)反光镜:增加光的强度,照亮被观察的物体。
2. 显微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显微镜示意图 显微镜成像光路图
(1)物镜: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被观察物体AB首先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A1B1(填像的性质),这个实像落在了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2)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把物镜形成的放大的实像A1B1再次放大,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A2B2(填像的性质)。
(3)物体通过整个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填像的性质)。
(4)显微镜的成像光路图(见上图)。
3.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微小的物体通过显微镜后被两次放大,因此,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一般在镜头上标有“n×”字样,例如n=5,即为放大5倍。
4. 显微镜的应用
显微镜通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成倒立、放大的虚像,使我们能观察到肉眼无法看清的细微物体。可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的结构,如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等。
十三、望远镜
1.望远镜
(1)望远镜的构造
望远镜由两组透镜组成,每组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焦距比较长,叫物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焦距比较短,叫做目镜。
望远镜示意图 望远镜成像光路图
(2)望远镜的原理
①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远处的物体AB通过物镜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A′B′,这个像处于目镜的1倍焦距以内。
②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把物镜所成的像A′B′再放大一次,成正立、放大的虚像A"B"。两次成像,先缩小,后放大(选填“缩小”或“放大”)。
2.视角
(1)视角的概念
从眼睛的中心向物体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
(2)影响视角的因素
①视角与物体大小有关。物体到眼睛的距离一定时,大物体的视角大,小物体的视角小。
②视角与离物体远近有关。物体大小一定时,看近处的物体视角大,看远处的物体视角小。
(3)望远镜对视角的放大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望远镜物镜的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现代天文望远镜都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以便观测到更暗的星。
3. 模拟望远镜
模拟望远镜
(1)用一个凸透镜(焦距较大)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再用另一个凸透镜(焦距较小)观察上面得到的物体的像,成倒立、放大的虚像,远处的物体看上去放大了。
(3)两凸透镜的位置对调后,远处的物体看上去缩小了。
十四、探索宇宙
1. 使用望远镜探索宇宙的历程
(1)伽利略望远镜
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伽利略是第一位把望远镜指向天空的人。1609年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以确凿的证据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第一个观测到了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和月球上的环形山。
(2)“海王星”的发现
1846年,科学家根据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猜想天王星外还存在一颗未知的行星。不久,人们用望远镜在预测的位置发现了这颗行星,它被命名为“海王星”。
(3)哈勃太空望远镜
为改进对星体的观察,1990年美国向太空发射了一台望远镜,叫哈勃太空望远镜,可以排除大气层的干扰,使人类观测宇宙的能力空前提高。
伽利略望远镜 哈勃太空望远镜
(4)射电望远镜
除光学望远镜外,人们还发明了射电望远镜,这使得人类对宇宙的了解越来越深入。现代天文望远镜都是力求把物镜口径加大,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
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由我国天文学家于1994年提出构想,从预研到建成历时22年,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2. 我们的宇宙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1)宇宙:我们的宇宙中拥有上千亿个星系;
(2)银河系:银河系只是宇宙中上千亿个星系中的一个。银河系异常巨大,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要10万年的时间。
(3)太阳系:太阳不过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太阳周围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行星绕它运行。此外,还有若干其他天体绕太阳转动。
(4)地球: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例题12】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显微镜上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
B.图乙中,望远镜上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凹透镜
C.图甲中,通过显微镜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
D.图乙中,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
【答案】A
【详解】A.图甲中,显微镜上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和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其核心部件就是凸透镜,故A正确;
B.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故是凸透镜,故B错误;
C.显微镜看到的像经过物镜和目镜两次放大所成的虚像,故C错误;
D.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故成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A。
【例题13】在下列四幅图中,每幅图都能展示出一定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反映太阳系由许多行星围绕太阳转动,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
B.乙图是伽利略时代的望远镜
C.丙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图。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丁图给出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A
【详解】A.甲图反映太阳系由许多行星围绕太阳转动,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故A错误,A符合题意;
B.乙图是伽利略时代的望远镜,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丙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图。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丁图给出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四、实验专题
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提出问题: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哪些因素有关?
2. 猜想假设
(1)可能与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有关。
支持事例: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特点不同,是因为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不同。
(2)可能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支持事例: 同一物体通过照相机成像,当照相机的焦距改变时(调焦),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会改变。
(3)像的正倒很可能跟它与物体是否在同侧有关。
支持事例:照相机与投影仪,物体和所成的像分居在凸透镜的两侧;通过放大镜观察物体,物体和像在透镜的同一侧。
3. 设计实验
(1)相关概念
①物距u: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如图所示,物距为30cm;
②像距v: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如图所示,像距为60cm;
③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我们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观察成像的情况。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跟透镜的焦距f 有关系,所以研究物距u的变化时,焦距f可能是个应该注意的参照距离。比如,我们可以注意观察物距大于、等于、小于一倍焦距、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像的情况。
(3)实验器材
光具座、凸透镜(焦距 f =10cm)、蜡烛(烛焰作为发光体)、光屏、火柴等。
(4)数据记录表格 (见下)。
4.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调整凸透镜、蜡烛(烛焰的中心)、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50cm刻度处,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u>20cm),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和正倒,同时测出此时的物距u和像距v,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3)把蜡烛向透镜移近,使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二倍焦距(u=20cm),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观察像的正倒和大小,测出物距u和像距v,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4)把蜡烛继续向透镜移近,使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10~20cm),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观察像的正倒和大小,测出物距u和像距v,记录在表格中。
(5)把蜡烛继续向透镜移近,使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一倍焦距10cm(在焦点处),移动光屏,光屏上不成像;眼睛通过透镜也看不到虚像。
(6)把蜡烛继续向透镜移近,使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以内(小于10cm),移动光屏,光屏上不成像,眼睛通过透镜,能看到虚像,记录像的正倒和大小。测出物距u,记录在表格中。
(7)数据记录汇总
5. 分析与论证
分析上表的记录,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像的虚实: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
u=f 是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当物距大于透镜的1倍焦距时,物体成实像,当物距小于透镜的1倍焦距时,物体成虚像。
(2)像的大小: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像?
u=2f是成像大小的分界点,当物距大于透镜的2倍焦距时,物体成缩小的像,当物距小于透镜的2倍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像。
(3)像的正倒: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
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异侧倒立,虚像都是同侧正立。
(4)物距、像距与像的大小关系
不论成实像还是虚像,成放大的像时必定像距大于物距,成缩小的像时必定像距小于物距。
(5)像和像距随物距的变化规律
①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像与物同方向移动。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变小,像与物同方向移动。
②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减小,像变小。
(6)口诀记忆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物近(离焦点)像远像变大;虚像(与物)同侧正,实像异侧倒,像物相互跟着跑。
(7)探究结论
物距u和焦距
f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的位置
像距v和焦距
f 的关系
虚实
大小
正倒
与物同(异)侧
u > 2f
实像
缩小
倒立
异侧
2f >v >f
u = 2f
实像
等大
倒立
异侧
v = 2f
2f >u >f
实像
放大
倒立
异侧
v>2f
u =f
不成像
u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第05讲透镜及其应用(模拟检测)(原卷版+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下列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 初中物理 专题02 声现象(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学生版,文件包含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初中物理专题02声现象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docx、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初中物理专题02声现象知识梳理+典例+练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 初中物理 专题01 机械运动(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学生版,文件包含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初中物理专题01机械运动知识梳理+典例+练习讲义教师版docx、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初中物理专题01机械运动知识梳理+典例+练习讲义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