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安徽省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安徽省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第1页
    安徽省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第2页
    安徽省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安徽省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表关于曾致尧的三则史料中,元代官员胡祗遹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商朝时期的人兽一体像通常表现为人首与兽头相叠合,或某部位形变为兽态(禽态),动物或以整体或以器官重组的方式与人体组合,呈现诡异狞厉之感。西周时期,人兽一体形象明显减少,人兽相伴形象明显增多,诡谲神秘的氛围明显减弱。这一变化源于()
    A.宗法观念已经基本瓦解 B.青铜铸造工艺长足进步
    C.农耕工具发生显著变化 D.社会思潮发生重大变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至西周时期(中国)。据题干“商朝时期的人兽一体像通常表现为人首与兽头相叠合,或某部位形变为兽态(禽态),动物或以整体或以器官重组的方式与人体组合,呈现诡异狞厉之感。西周时期,人兽一体形象明显减少,人兽相伴形象明显增多,诡谲神秘的氛围明显减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反映了社会思潮的重大变迁,从商朝的神秘崇拜逐渐转向西周时期更加人性化和理性化的社会观念,D项正确;宗法观念在西周时期并未瓦解,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排除A项;青铜铸造工艺的进步与题干中人兽一体形象的变化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农耕工具的变化与题干中艺术形象的变化无直接关联,且从商到西周农耕工具没有显著变化,仍是石器、木器、骨器等为主,排除C项。故选D项。
    2.春秋时期,“闻言”进谏较为流行。贤臣大夫往往通过“臣闻(之)“规劝君主。“闻言”主要涉及德、礼、历史经验方面的内容,目的在于劝谏君主率先垂范、以德抚民、恪守礼制。但是,最终结果多为“王不听”。“闻言”进谏的遗憾()
    A.反映了以德治民的正统思想 B.折射了诸子争鸣的思想潮流
    C.昭示了礼崩乐坏的时代特征 D.体现了贵族政治的日趋没落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春秋时期的君主多不接受臣子关于德、礼、历史经验方面的进谏。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因为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国之间争霸战争激烈,而德、礼、历史经验等内容无助于对外争霸,所以君主多不接受这些进谏。因此“闻言”进谏的遗憾昭示了礼崩乐坏的时代特征,C项正确;诸侯国的君主多不接受德、礼方面的进谏,所以不能反映以德治民的正统思想,排除A项;这些进谏多局限于德、礼和历史经验,因此不能折射诸子争鸣,排除B项;材料内容昭示的是传统秩序的崩溃,并不是贵族政治的没落,排除D项。故选C项。
    3.汉初法律规定:“有私盐井煮者,税之,县官取一、主取五”。至汉元狩时,又规定“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注:煮盐器具)敢私煮盐者,釱左趾(用脚镣锁住左脚),没入其器物”。据此推知,汉朝这一政策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财政收入 B.践行休养生息思想 C.削弱藩国力量 D.镇压地方豪强势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汉朝初期制定了严格的法律限制和管控盐的生产,同时政府还从煮盐中获取收入,所以汉朝这一政策调整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A项正确;限制和管控盐的生产是为了加强政府对经济的管控,是政府积极有为的表现,并不是践行修养生息思想,排除B项;这一政策面向的事私盐生产,并不一定是针对藩国和地方豪强,所以不能说明主要目的是为了削弱藩国力量和镇压地方豪强势力,排除CD项。故选A项。
    4.《晋书·慕容倘载记》记载,352年,慕容倘的部下建议:燕政权获得天命,取代晋朝执掌天下,应该实行夏的历法,用周的官冕,旗帜崇尚黑色,祭祀用的牲畜应为玄黑色。慕容倘表示同意,遂正式登基称帝。该记载所反映的现象表明,这一时期()
    A.民族政权效仿中原典章 B.儒学正统遭到冲击
    C.汉化改革已经成为潮流 D.士族专权局面形成【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燕政权效仿中原王朝设置政治制度,说明民族政权效仿中原典章,A项正确;燕政权效仿中原王朝的典章制度不代表就冲击了儒学正统,反而是巩固儒学正统的表现,排除B项;仅根据一个燕政权无法说明汉化改革已经成为潮流,排除C项;“局面形成”的说法无法体现,仅根据燕政权效仿中原典章制度无法说明这一现象,排除D项。故选A项。
    5.印度婆罗门种姓高僧利涉通晓汉语,他于开元中在唐长安与当时主张废除佛、道二教的官员韦玎辩论时,曾以韦字为韵,揭调长吟,其偈词曰:我之佛法是无为,何故今朝得有为?无韦始得三数载,不知此复是何韦?这段典故可用于说明()
    A.世俗生活的悠闲雅致 B.外来文化本土化趋势
    C.三教并行的稳定推行 D.丝路贸易的持续繁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题意可知,来自印度的高僧使用具有中国特色的方式表述佛教偈词,体现了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呈现出外来文化本土化的趋势,B项正确;这段典故反映的是用中国特色的方式表述佛教内容,并不能提下世俗生活的悠闲雅致,排除A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佛教,没有体现道教,三教并行的说法不能体现,排除C项;材料内容不涉及贸易,和思路贸易是否持续繁荣无关,排除D项。故选B 项。
    6.如表关于曾致尧的三则史料中()
    A.《宋史》的记载相对客观 B.所有的信息皆可互相证实
    C.《长编》采用了墓志记载 D.出现较早的史料最为真实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特点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根据表格中的历史事实和文本内容可知,《宋史》中对待该事实的记述评论较少,而王安石的墓志铭和《长编》中都包含了较多的主观性评价,《宋史》的记载相对客观A项正确;《宋史》和《长编》中都没有记述曾志尧被诬陷的内容,无法互相证实,排除B项;《长编》中没有记述曾志尧被诬陷的内容,无法说明《长编》采用了墓志记载,排除C项;出现较早的史料不一定最为真实,排除D项。故选A 项。
    7.元代官员胡祗遹说:“中统建元,钞法初立......行之如流水“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记载,当时外商贩来货物直接与皇室官府交易,付给纸钞,外商再用纸钞购买所需商品转贩回国。据此可知,元代()
    A.商品流通源于纸币发行 B.重农抑商走向废弛
    C.国家统一助推海外贸易 D.边境榷场蓬勃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外国商人到达元朝后,使用元朝政府发行的纸币进行商业交易,而元朝是大一统王朝,其发行的纸币推动了商业贸易的发展,说明国家统一助推海外贸易,C项正确,“源于”的说法过于夸张,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元朝时期依然坚持重农抑商,并没有废弛,排除B项;元朝是大一统王朝,没有设置边境榷场,排除D项。故选C项。
    8.明成化弘治年间,对于皇帝授予医术精湛的医官官职,朝中多有批判之辞,认为这些医官以庸医滥叨重用”。但是,一些“以文义缘医术尊贤乐善,能赴人之急”的医官却能得到官员的赞扬。该现象反映了当时()
    A.四民社会面临冲击 B.主流伦理观念仍然稳固
    C.专制集权高度发展 D.中医理论得到快速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明朝时期,朝中官员对于纯粹医术精湛的医官持批判态度,对于“以文义缘医术尊贤乐善,能赴人之急”的医官却持肯定态度,体现了儒家思想依然受到重视,主流的伦理观念仍然稳固,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仍然稳固,并不是强调对四民社会的冲击,更不能体现专制集权的高度发展,排除AC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无法说明中医理论得到快速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9.1842年成书的《海外番夷录》序称:“近世多博闻强识之士,其著述每长于舆地。......然其书往往详于中国,略于外洋,岂以耳目所不及,遂存而不论欤?方今烽烟告警,有志者抱漆室忧葵之念,存中流击楫之思,外洋舆地不可以弗考也。”这体现出当时部分知识分子已经认识到()
    A.变法图强的急迫性 B.中体西用的可能性
    C.传统文化的实用性 D.了解外国的必要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期(中国)。据题干材料外洋舆地不可以弗考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话表明当时部分知识分子已经意识到了解外国情况的必要性,因为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需要对外国有所了解以应对,D项正确;题干并未提及变法的急迫性,排除A项;中体西用的可能性是在洋务运动时期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对外国舆地的了解,而非强调传统文化的实用性,排除C项。故选D项。
    10.如表是20世纪初上海市场中主要煤炭的产能、成本及价格。据表中数据可知,这一时期()历史事实
    文本
    史料来源
    形成时间
    宋真宗时,朝廷选曾致尧为张齐贤的判官。他授命后又反悔抗命,受到朝廷处分。
    (曾致尧)即上书言数事,以为事不尔,后当如此,既而皆如其云。公之遭诬,人以为冤退而贫,人为之忧也。
    王安石《太常博士曾公墓志铭》
    北宋
    致尧除(以新官易旧官)判官中谢日即赐金紫既受赐,乃悔,因抗疏。盖将以钓奇取名耳。此朝论所以疾其狂躁也。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南宋
    张齐贤为泾原等州经略使,选致尧为判官。既受命,因抗疏自陈,愿不受章绂之赐,词旨狂躁。诏御史府鞫其罪,黜为黄州副使,夺金紫。
    脱脱等《宋史·曾致尧传》

    A.提倡国货成效显著 B.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C 民族企业面临困境 D.洋务运动蓬勃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据题干“表中数据可知,这一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表中可以看出,华资煤的年产能普遍较低,生产成本和在上海销售成本较高,而在上海价格却相对较低,这反映出民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困境,C项正确;提倡国货运动是在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且从表中数据看不出国货运动的成效,排除A项;帝国主义卷土重来通常指的是列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但表中数据并未直接体现这一点,排除B项;洋务运动在甲午战后已经宣告破产,与20世纪初的市场情况资本
    性质
    种类
    年产能
    (万吨)
    生产成本
    (元/吨)
    在上海销售成本
    (元/吨)
    在上海价格(两/吨)
    外国煤
    日本煤
    4000
    468-6.00
    7.44-9.89
    14.24
    安南煤
    200
    4.00-6.00
    10.00
    22.93
    抚顺煤
    800
    1.68-2.86
    5.90-6.88
    12.50
    外资煤
    开滦煤
    600
    2.18
    620-6.70
    9.21-11.75
    淄博煤
    80
    3.88
    9.71
    10.84
    井陉煤
    80
    2.25
    12.48
    13.17
    华资煤
    中兴煤
    120
    3.50
    10.45
    15.23
    大同煤
    15
    2.60
    15.68
    13.91
    柳江煤
    30
    3.72
    8.79
    16.14
    悦升煤
    12
    5.95
    10.33
    10.50
    六河沟煤
    60
    3.60
    12.23
    9.37
    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1.如图所示为江西万载县高村镇民居正墙上的历史标语。标语大字为“工农专政”,小字为“实行阶级斗争,武装保护苏联”。该标语可以用于说明当时中共()
    A.纠正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B.准备抗击日本对华侵略
    C.探索人民革命政权建设 D.致力推动国共两党合作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据题干“江西万载县高村镇民居正墙上的历史标语“工农专政”,小字为实行阶级斗争,武装保护苏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标语反映了当时中共在土地革命时期探索人民革命政权建设的努力,C项正确;纠正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主要是在八七会议时期,与该标语内容关系不大,排除A项;准备抗击日本对华侵略主要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与土地革命时期不符,排除B项;标语内容与国共两党合作无关,而是强调工农专政和阶级斗争,排除D项。故选C项。
    12.《国闻周报》曾评论道:“民二十年以后......(华北地区)青年人痛感屈辱退让的苦闷。在学生大会中最受人欢迎的是激烈的言论,右倾的言论是永远抬不起头来的。一切群众组织都把握在左倾分子的手里,右倾的势力几乎微弱得可怜”。该现象()
    A.造成了红军被迫战略转移 B.主要缘于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C.加剧了国共两党矛盾分歧 D.受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 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民国二十年是1931年,材料描述的现象应该是九一八事变以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但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加紧围剿红军,对日本帝国主义妥协退让。而国内民众的抗日情绪高涨,由此导致右倾势力抬不起头来。所以材料中的现象主要是源于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B项正确;国内民众抗日情绪高涨并不能说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和加剧了国共两党的矛盾分歧,排除AC项;根据材料中的时间推断可知应该是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之前,此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尚未正式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
    13.1948年夏,东北野战军入关必经的冀东北部缺粮严重,群众生活十分困难。但是,当东北野战军即将进关的消息传来时,各地立即展开了突击征粮、送粮工作。群众在各村干部的领导下忙着碾公粮,几万盘碾
    子、石磨日夜转动。该现象()
    A.源自于国民政府的残酷剥削 B.体现了中共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有利于拉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D.表明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正在酝酿之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题意可知,虽然冀东北部缺粮严重,但仍然积极筹措粮食支持东北野战军入关,说明中共得到人民的广泛支持,体现了中共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项正确;该现象能体现人民对中共的支持,但并不能据此说明冀东北部人民筹措粮食是因为国民政府的残酷剥削,排除A项;1948年已经是战略反攻之后,进入战略决战时期,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人民群众对于中共的支持,无法体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酝酿,排除D项。故选B项。
    14.1980年,国务院提出“划分收支,分级包干”财政管理原则,规定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和统一计划前提下,明确各级财政的权利和责任,作到权责结合,各行其职,各负其责。这反映出当时()
    A.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B.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现代企业制度效益凸显 D.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0年(中国)。据题干“1980年,国务院提出划分收支,分级包干”财政管理原则,规定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和统一计划前提下,明确各级财政的权利和责任,作到权责结合,各行其职,各负其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财政管理原则的提出是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通过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权利和责任,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D项正确;家庭承包责任制主要在农村实施,与财政管理原则的变化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并非由这一财政管理原则直接导致,排除B项;现代企业制度效益的凸显是在国企改革深化之后,与1980年的财政管理原则无直接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15.公元前18世纪,两河流域地区的法律规定,如果有人胆敢抽打较自己地位高的“阿维鲁”之脸颊,须处鞭刑60下,且必须在众目睽睽的集会中受刑。不过,“阿维鲁”之间同样的侵犯行为,则采取罚金而不必处以鞭刑。这说明了该法典()
    A.宣扬君主专制 B.维护贵族权威 C.体现君权神授 D.具有人文精神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两河流域。据题意可知,古代两河流域的法律规定,地位较低和地位较高的人出现了侵犯他人的行为后所受到的出发不同,而地位较高的贵族所享受的特权较多,说明该法典是维护贵族特权的,B项正确;该法典的内容针对的不仅仅是君主,而是维护贵族特权,并不能体现宣扬君主专制和体现君权神授,排除AC项;据题意可知,该法典对待不同阶层的人明显不同,并不能体现人文精神,排除D项。故选B 项。
    16.根据统计,1504年运抵埃及的香料仅够当地消费,而威尼斯的香料贸易更面临崩溃的危险。1500年后威尼斯人平均每年从亚历山大获得的香料数量,比1500年以前至少减少了三分之二。该现象源于()
    A.西欧民族国家的出现 B.全球市场的基本形成
    C.亚欧主要商路的转移 D.西亚国家的重税政策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题干中的时间和所学可知,此时是新航路开辟前后。而来自东方的香料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崛起阻挡了传统商路,使得来自东方的香料无法顺利的运抵欧洲。所以该现象源于西亚国家的重税政策,D项正确;是西亚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阻挡了传统商路,并不是西欧民族国家出现导致了材料中的现象,排除A项;全球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是在20世纪初,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来自东方的香料的减少,但并不能据此说明亚欧主要商路转移,排除C项。故选D 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满分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科举人数的增多,宋朝政府从科考、仕宦以及赋役优免等方面给予该群体一系列关照。明初沿袭宋朝有关科举政策,规定“中式举人,出给公据,官为应付廪给、脚力,赴礼部印卷会试”。至明中叶,针对越来越多居乡举人因生活困境不愿赴试的现象,明地方财政中设立了专门的举人路费等应举经费,为举人们提供稳定的赴试资助。资助一般以白银支付,如福建惠安县规定新举人每名“旗扁贺礼等项银八两”,旧科举人“每名盘缠银三十两,酒席五钱”。此后,包括举人路费在内的地方科举支出,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摘编自丁修真《举人的路费:明代的科举、社会与国家》
    材料二科举废除后,原有的科举经费体系并未随废科举而消亡,而被转用于新式教育。虽然各级官府的各项旧有科举经费的用途与收支方式发生变化,但其固有来源大致未改。各省原本“存留”本地的科场经费全部提解学部,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地方财政”直接转化为“中央财政”。而部分省份的外销性质科场经费与考棚经费,被学部提解,此兓能扩大“中央教育财政”的规模,又可抑制各省形成脱离朝廷掌控的“省教育财政”。这些是清末财政集权的体现。在其实际的转型过程中,清廷、各省、府厅州县乃至城乡士绅关于各种科举经费的提留划分多有争议与协调。通过学部与各省关于各项科举经费的提留划分,基本厘定中央与省教育经费的界限,结果是传统的科举经费体系被整合进新的中央-地方教育财政体系。
    -摘编自蒋宝麟《清末废科举后科举经费体系的转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中叶以来地方科举资助经费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停废后科举经费转型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考试经费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答案】(1)特点:政府设立专门的资助资金,主要以白银支付,资助内容存在地方特色,总体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背景:明朝中叶以来政治稳定,经济不断发展,科举制进一步完善。
    (2)促进新式教育发展,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有助于中央政府的财政集权,完善了中央一地方教育财政体系。
    (3)考试经费有助于促进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国家治理对于考试经费支出有影响作用。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材料题之概括分析题,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明朝中叶以来地方科举资助经费的主要特点根据“明地方财政中设立了专门的举人路费等应举经费,为举人们提供稳定的赴试资助。资助一般以白银支付,如福建惠安县规定新举人每名'旗扁贺礼等项银八两',旧科举人每名盘缠银三十两,酒席五钱。此后,包括举人路费在内的地方科举支出,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可知,主要是政府设立专门的资助资金,主要以白银支付,资助内容存在地方特色,总体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背景结合所学内容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去分析可知,主要是明朝中叶以来政治稳定,经济不断发展,科举制进一步完善。
    【小问2详解】
    本题是材料题之概括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科举停废后科举经费转型的作用根据“部分省份的外销性质科场经费与考棚经费,被学部提解,此兓能扩大中央教育财政”的规模,又可抑制各省形成脱离朝廷掌控的“省教育财政'。这些是清末财政集权的体现”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促进新式教育发展,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有助于中央政府的财政集权;根据“传统的科举经费体系被整合进新的中央-地方教育财政体系”得出完善了中央一地方教育财政体系。
    【小问3详解】
    本题是材料题之概括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和近代中国。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考试经费有助于促进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国家治理对于考试经费支出有影响作用。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建国初,中共中央组建了首批以军队干部为主体的驻外大使队伍,并对其进行了专门培训与指导,这就是著名的“将军大使”。在驻外过程中,“将军大使”注重使馆内部管理与建设,重点进行对外友好交际工作,积极开展驻外调查研究,妥善处理原国民党政府外交部起义人员并积极同帝国主义反动势力展开斗争。首批“将军大使”的派驻与实践不仅为外交工作积累了经验,而且对塑造新中国的国际形象、深化与巩固中国同驻在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燕美《“将军出国”:新中国首批驻外大使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将军大使”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将军大使”在建国初期外交工作中取得的成效。
    【答案】(1)美苏冷战,两极格局逐渐形成;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2)积极同帝国主义反动势力展开斗争;积累了外交工作经验,促进了外交事业发展;塑造了新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密切了中国同驻在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建国初”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将军大使”出现的背景从国际上来说是美苏冷战,两极格局逐渐形成;从国内来说则是新中国成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妥善处理原国民党政府外交部起义人员并积极同帝国主义反动势力展开斗争”得出积极同帝国主义反动势力展开斗争;根据“不仅为外交工作积累了经验,而且对塑造新中国的国际形象、深化与巩固中国同驻在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得出积累了外交工作经验,促进了外交事业发展;塑造了新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密切了中国同驻在国之间的友好关系。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史哲学意义上的“文明形态的多样性”认为,多种文明类型及其发展构成了整个人类文明及其发展;多种文明类型既有时间上的继起特性,又有在空间上的并存特性;各文明类型是不能相互取代的,也没有简单的优劣之分,他们的发展均存在于相互取长补短的联系过程中。
    -摘编自叶险明《“文明形态的多样”与“世界文明发展的统一和趋向”辨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以“文明形态的多样性”为主题,自拟论题,以具体史实为案例进行论述。(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论题: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多元性。
    论述:世界文明的多元性是指世界各地存在的多种不同的文明形态和文化表现。世界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和多样性。例如,古代世界文明的多元化特征表现为不同的文明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独立发展起来。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都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这些文明由于受到地理和历史条件的影响,各自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点。不同的文明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些差异性是文明发展多样性的体现,也是文明交流和对话的基础。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结论探究题,时空是古代和近代世界。根据“多种文明类型既有时间上的继起特性,又有在空间上的并存特性;各文明类型是不能相互取代的,也没有简单的优劣之分,他们的发展均存在于相互取长补短的联系过程中”并结合所学可拟定论题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多元性。根据所学内容可从世界文明多元性的内涵、表现等方面进行论述,即世界文明的多元性是指世界各地存在的多种不同的文明形态和文化表现。世界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和多样性。例如,古代世界文明的多元化特征表现为不同的文明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独立发展起来。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都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这些文明由于受到地理和历史条件的影响,各自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点。不同的文明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些差异性是文明发展多样性的体现,也是文明交流和对话的基础。

    相关试卷

    安徽省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件包含高二历史期中考试docx、历史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共3页。

    安徽省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件包含安徽省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安徽省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