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62份)
山西省晋城市多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评历史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晋城市多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评历史试卷(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据下表可知,老子和孟子都,下表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进表,《辽史·太祖本纪》记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 m的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距今约9000-7500年的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发现了17例契刻符号,其中龟甲上刻符9例,骨器上刻符5例,陶器上刻符3例,其特点均是契刻而成,与甲骨文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一考古发现
A.可用于研究汉字的起源与传承B.说明不同区域间存在文化交往
C.表明中原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地D.印证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体系
2.据《周礼》记载,西周时的墓葬推行“族葬,各从其亲”。墓地分为“公墓”“邦墓”,“公墓”既葬历代国君、王室成员,也葬关系密切的大贵族,“邦墓”为“万民所葬也”。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开始确立贵族政治B.神权色彩极为浓厚
C.产生敬天保民思想D.族权与政权相结合
3.公元前476年,魏国李悝推行“平籴法”,即在丰收年按年成的丰收情况,国家收购多余的粮食;歉收年则按歉收的程度,国家拿出收购的粮食,平价卖出。“行之魏国,国以富强。”这一举措
A.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B.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影响
C.确立了自然经济模式D.维护了贵族阶层经济利益
4.据下表可知,老子和孟子都
A.重视社会风尚B.主张实行仁政
C.强调以民为本D.推行社会教化
5.秦汉时期,无论宫廷或人口聚集之城市,都发掘出大量的、多种形状的下水道,在设计上也相当科学。城市街道的防尘,“又作翻车、渴乌,施于桥面,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费”。这说明秦汉时期
A.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发展B.政府重视公共设施建设
C.中医防疫理论日渐完善D.民众有较强的清洁意识
6.东晋时,按流民原来籍贯,立侨州、侨郡及侨县。总计设立豫、徐、兖、幽、冀、青、并、司、雍、秦、梁11个侨州,侨县可考者为128个;另于其辖下之荆、益、扬、江四州立有侨郡12个,侨县可考者为49个。这些侨州、侨郡及侨县的设立
A.为江南开发创造有利条件B.说明中原民族交融的加强
C.体现了南方门阀势力削弱D.表明东晋的统治面积扩大
7.下表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进表(部分)。据此可知
A.政府的财政收入日益减少B.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减轻
C.土地兼并现象得到了遏制D.农民的赋役负担呈现出递减趋势
8.唐贞观时,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向皇帝奏事,史官随同,记录所奏内容。高宗以后,许敬宗、李义府为了任意密奏其事,不准史官记录其所奏内容。玄宗又恢复了史官公开记事的制度。该制度的恢复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使史官的权力得到扩大
C.一定程度抑制了政治腐败D.造成官员大量冗余现象
9.联珠纹是波斯萨珊王朝时期典型的纹样之一。下图为敦煌莫高窟隋代洞窟中发现的图案,前者为萨珊人喜欢的翼马联珠纹,后者为中国人喜爱的莲花联珠纹。这体现出隋代
隋莫高窟第402窟龛口团窠联珠翼马纹 隋莫高窟第401窟联珠莲花纹
A.佛教文化得到推广B.对外交流居主导地位
C.中华文化受到冲击D.兼容并蓄的文化特征
10.《辽史·太祖本纪》记载:“辽之先,出自炎帝,世为审吉国,其可知者盖自奇首云。奇首生都菴山,徙潢河之滨。”这反映出
A.北方民族主动实行汉化B.辽政权推行封建化改革
C.契丹族的华夏认同理念D.辽宋间的矛盾趋于缓和
11.在宋朝,上自职位最高的宰相,下至职位最低的县尉、监当官,“比肩事主”,对皇帝一人负责。上级官员不能随便对下级官员动用刑罚,下级官员也不须对上级官员行跪拜之礼。这可以用于说明宋朝
A.行政效率显著提高B.官员政治地位平等
C.社会门第观念淡薄D.推行以文治国理念
12.王祯的《农书》中,《农器图谱》是全书的重点,把当时农业生产所用的各种器物分门别类详尽地用文字介绍,--绘有图样。此后的农书和其他书籍所记述的图绘农具多以此为范本。王祯的《农书》
A.改变了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B.开创了古代农业著作新体例
C.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D.折射了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13.明成祖即位后,选拔了解缙等人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并成为常设机构,其成员是正、从六七品的翰林官,没有属官,“不得专制诸司”,明成祖肯定他们“裨益不在尚书下”。该机构的设立
A.强化了皇帝的权力B.降低了六部的地位
C.削弱了宰相的权力D.扩大了翰林院职权
14.清顺治时开始实行年班制度,即每逢年节或“万寿庆典”,新疆、蒙古、四川等各部王公、土司头领和上层喇嘛们,按照排定的班次,轮流到北京朝觐或充当御前乾清门行走。清政府推行该制度旨在
A.强调各族国家主权意识B.强化中央对边疆的控制
C.宣扬民族政策的灵活性D.推动边疆与内地一体化
15.在《红楼梦》中,贾母对家族的管理非常严格,她注重家族的规矩与传统,对家族成员的行为有着严格的要求。同时,贾母也注重家族的团结,她经常组织家族成员的聚会,以增进亲情和友情。据此可知,《红楼梦》
A.蕴含了市民的价值观念B.体现了明显的民主色彩
C.渗透了浓厚的儒家思想D.表达了强烈的重法思想
16.明中叶以后,官窑器大多数在御厂内完成制坯成型的工序,然后将一部分烧瓷任务放到民窑中搭烧,被称为“官搭民烧”。清乾隆末年,完全实行“官搭民烧”制度,此后官窑内部设置的窑座不复存在。这一制度的实行
A.推动私营制瓷业的发展B.削弱了政府管理职能
C.使官营手工业走向没落D.冲击了重农抑商政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高一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为主题的史料研习活动,根据他们搜集到的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
秦朝形势图 清朝疆域图(1820年)
材料二
广东佛山澜石东汉墓出土的
陶制水田模型
材料三
(左图说明:公元640年,松赞干布遣大相禄东赞、吞弥桑布扎等浩荡百人,“献金五千两,自余宝玩数百事”,远赴长安求娶文成公主。)
(1)对比材料一两幅地图,提取两项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要说明。(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的史料价值。(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其对研究唐代历史所能提供的角度。(4分)
(4)通过本次史料研习活动,你能学到哪些史料研习的方法?(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说明:该水田模型泥质红陶,水田分六方:有的俑戴斗笠,双手作扶犁状;有的俑执镰作收割状;有的俑坐田埂上作磨镰状,田里有两禾堆;有的俑作起立状,田面为插过的秧苗;有的俑似在捆稻草,附两禾堆。小船为运载工具。
材料二两宋时期,农民将他们所生产的粮食向市场出售,有时是主动的,有时则是被迫出售粮食。对于官僚地主来说,他们虽然不是粮食的直接生产者,但是由于他们拥有大量土地,因而往往占有大量粮食,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他们也通常向市场出售粮食。宋代经济作物的种植有相当大的发展,出现了茶园户、菜园户、药户、花户、果农等专业经营者。在种植业不够发达的地区,农民兼营适合当地地理环境的畜牧业、林业、渔业等。
-摘编自贾禄峰《宋代农业生产商品化研究》
材料三玉米引进后,清代中、后期推广普及较快,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基本上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传播。番薯自万历年传入后,至清嘉庆、道光年间已在各地普遍栽种,并逐渐成为我国的主要辅助粮食之一。烟草自明中叶传入我国后,发展很快,清乾隆年间福建地方的烟草种植发展到占“耕地十之六、七”,有的地方则是“良田尽种烟草”。明清时期“一岁数收”多熟制的迅速发展,清代《修齐直指》明确提出“一岁数收之法”,并提出二年之间在一亩地上可收十三次之多的方法,包括了菠菜、白萝卜、大蒜、小兰、谷、小麦等作物。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描述汉代广东农业经济发展状况。(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农业生产发展的特点。(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农业发展变化的影响。(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作为一种深层“文明结构”,“大一统”的独特价值无疑是不应被忽视的:从历史上看,它对应于一整套不断生长、完善的政治制度;从思想文化上看,它塑造出中国人具有对政治统一与稳定强烈诉求的心理特征,从而为中国避免陷入分裂窘境创造了有利条件。
-摘编自林毅《“变中求统”:大一统政治思想研究中的语境与逻辑问题》
运用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对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加以论证。(要求:提出观点,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2024-2025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测评考试试题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A【解析】距今约9000-7500年的贾湖契刻符号,图案构造与甲骨文有诸多相似之处,说明其与中国文字的起源有关。
2.D【解析】在西周的墓葬制度中,同一宗族的人墓葬在一起,国君、王室成员和关系密切的大贵族也在一起,说明宗族与政权的结合。
3.B【解析】战国时期,魏国政府利用财政力量和价格手段,丰年收购粮食,荒年抛售粮食,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力。
4.C【解析】两者都围绕“民”提出自己的主张,老子要求统治者无为而治,目的是让百姓幸福安康;孟子要求统治者爱惜百姓,得到民心,才能稳定统治。因此两者主张均体现民本思想。
5.B【解析】秦汉时期,政府重视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修建了大量的、科学的下水道工程,实行街道洒水防尘,改善城市环境。
6.A【解析】两晋时期,北人大量南迁,南方人口大量增加,增设立侨州、侨郡及侨县,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7.B【解析】随着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大大增加,使得征税依据从人口变为土地,说明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
8.C【解析】唐代实行在皇帝处理政事时史官公开记事的制度,可以监督官员,有助于其防止任意密奏事务,一定程度抑制了政治腐败。
9.D【解析】隋代莫高窟洞窟图案中,前者以波斯文明特征为主,后者融入中国文化元素,说明其兼容并蓄的特征。
10.C【解析】辽统治者认可祖先是炎帝后代,同为华夏一脉。
11.D【解析】宋代下级官员对上级官员不行跪拜礼,各级官员“比肩事主”,而且上级对下级不得动刑罚,这些都体现了文治理念。
12.D【解析】王祯的《农书》详细地记录了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及其功能用途,反映了农业的精耕细作。
13.A【解析】明成祖设立文渊阁大学士,使其辅助皇帝处理政事,强化了君权。
14.B【解析】清政府通过让边疆的少数民族首领定期到北京朝觐,紧密政府与各少数民族首领间的联系,以此加强对边疆的控制和管理。
15.C【解析】《红楼梦》中贾母注重家族的规矩和传统,维护家族团结,体现了浓厚的封建伦理纲常,是儒家思想的反映。
16.A【解析】“官搭民烧”制度,既为民窑提供了扩大规模的机会,也为民窑借鉴官窑技术提供了便利,促进了私营制瓷业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22分)
(1)8分。评分说明:每项信息2分,说明2分。
示例:
信息一:从秦朝到清朝,中国版图在不断扩大。(2分)
说明:秦统一六国,奠定了中国疆域的雏形;清朝疆域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和巩固,使中国的版图得以奠定。(2分)
信息二:地方行政制度从郡县制演变为行省制。(2分)
说明:秦统一后,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实行郡县制;元朝建立后,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一直沿用至清朝,并进一步完善。(2分)
(2)“马踏匈奴”石雕为实物史料,是一手史料,对于研究西汉民族关系、霍去病的功绩以及雕刻艺术,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3分)
《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为文献史料,属于二手史料,对于研究西汉民族关系、霍去病的功绩,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3分)
(3)绘画艺术;唐蕃关系;宗教信仰;唐代服饰等。(4分,答出两点即可)
(4)获取和区分不同类型史料;辨析史料价值;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互证;认定历史事实等。(4分,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全面考查了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
第(1)问要求对比材料一中的两幅地图,提取两项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要说明。材料一提供了秦朝和清朝疆域图,可以提取的信息比较丰富,如版图的变迁、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都城变迁等。学生提取相关信息后,进行简要说明即可。
第(2)问要求指出材料二的史料价值。材料二中左图为实物史料,是一手史料,从西汉民族关系、霍去病的功绩、雕刻艺术的角度答出其史料价值,右边《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为文献史料,属于二手史料,对研究汉匈民族关系、霍去病功绩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第(3)问要求根据材料三,指出其对研究唐代历史所能提供的角度。材料三提供了吐蕃使者求亲的绘画、文成公主入藏的壁画,可以从绘画、宗教、服饰、民族关系等角度去研究唐代历史。
第(4)问要求通过本次史料研习活动,简述学到的史料研习方法。根据提供的不同类型材料和研习过程,可以得出“获取和区分史料类型、辨析史料价值、史料互证、认定历史事实”等基本史料研习方法。
18.(18分)
(1)汉代广东以种植水稻为主,已经使用牛耕,插秧、收割、运输等环节井井有条,说明当时广东地区农业耕作技术较为成熟。(6分)
(2)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因地制宜开展生产经营活动。(6分)
(3)高产作物玉米、番薯的引进和推广,缓和了人地矛盾,推动了人口的增加;烟草等经济作物的引进和推广,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也带来了与粮食争地的问题;“一岁数收”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丰富农民的生活等。(6分)
【解析】本题全面考查了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
第(1)问要求根据东汉墓出土的陶制水田模型及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描述汉代广东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可以从种植水稻、农业生产环节、生产工具等方面说明汉代广东农耕技术的成熟。
第(2)问要求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农业生产发展的特点。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宋代农民和地主都出售粮食”“茶园户、菜园户、药户、花户、果农等专业经营者的出现”“农民兼营适合当地地理环境的畜牧业、林业、渔业”,可得出结论。
第(3)问要求简述清朝农业发展变化的影响。要求先从材料三中找出清朝农业的发展变化,如:高产作物玉米、番薯的引进和推广、烟草等经济作物的引进和推广、“一岁数收”等变化现象,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其影响。
19.(12分)
评分说明:观点2分,论证8分,总结2分。
示例:
观点:秦朝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后的王朝沿用并不断完善,维护了“大一统”局面。
论证: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确立了皇帝制度,设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地方上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汉承秦制,继续加强中央集权,改革中央与地方机构,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加强。隋唐时期,在原有制度上继续改革创新,确立三省六部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统一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元明清时期,实行行省制度,强化对地方的控制,继续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长期的“大一统”的局面。
综上,中国古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治制度,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找出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进行论证。首先,可以从材料中政治、思想两个角度提出一个观点,也可整体得出观点。其次,围绕观点进行阐述,注意所举史实(2-3个)及阐述要紧紧围绕观点。最后要有总结性表述,并能够有所升华。本题全面考查了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
评分说明:主观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赋分。史料
出处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道德经》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孟子》
时间
赋税制度
特点
魏晋
租调制
按户征粮纳税
唐初
租庸调制
可以以庸代役
唐中期
两税法
按土地和财产收税
明代
一条鞭法
按亩征收银两
清初
摊丁入亩
取消人头税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西省晋城市多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评历史试卷,文件包含历史试卷pdf、历史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查范围,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多校2024-2025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表为不同史书有关秦朝的记述, 《史记》记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