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8极地地区(原卷版+解析)

    中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8极地地区(原卷版+解析)第1页
    中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8极地地区(原卷版+解析)第2页
    中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8极地地区(原卷版+解析)第3页
    还剩2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8极地地区(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8极地地区(原卷版+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类去极地地区科考的主要目的是,在格陵兰岛上能,北极地区是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题
    (2023·内蒙古通辽·统考中考真题)中国科考队在第12次北极科考中首次利用自主水下机器人“探索4500”开展科学考察。据此完成1-3小题。
    1.中国科考队前往北极地区的最佳时间是( )
    A.1月~3月B.10月~12月C.12月~次年2月D.6月~8月
    2.利用自主水下机器人“探索4500”开展科学考察,反映了我国( )
    A.科技力量雄厚B.铁矿资源丰富C.消费市场广阔D.劳动力充足
    3.人类去极地地区科考的主要目的是( )
    A.开发矿产资源B.研究极地环境C.建立产业基地D.发展旅游业
    (2023·甘肃平凉·统考中考真题)格陵兰岛是全球第一大岛,该岛冰区面积占全岛面积的85%。1995年之后,我国加入了对格陵兰岛的科考,虽时间较晚,但成果颇丰。读图格陵兰岛简图,完成4-6小题。
    4.格陵兰岛气候寒冷,冰盖巨厚,主要原因是( )
    A.面积巨大B.人类影响小C.地处高纬D.地势较高
    5.在格陵兰岛上能( )
    A.观赏到成群结对的企鹅B.看到极光,无极夜现象
    C.看到冰山与冰川的奇景D.看到森林广布,草原连片
    6.格陵兰岛上的早期居民是因纽特人,根据环境特点判断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是( )
    A.以捕鱼狩猎为生B.种植粮食作物C.经营海上贸易D.放牧牛羊为主
    (2023·江西·统考中考真题)下图示意某次国际考察队穿越南极大陆的一段路线,据此完成7-9小题。
    7.图示路线中,国际考察队大致的行进方向是( )
    A.向东B.向南C.向西D.向北
    8.国际考察队从南极点前往和平站的过程中( )
    A.海拔逐渐升高B.一直处于黑夜C.距南极点渐近D.遇到了大风天气
    9.队员们应该将考察过程中产生的垃圾( )
    A.带回站内处理B.就地掩埋C.丢弃在野外D.焚烧处理
    (2023·山西太原·统考中考真题)“苹果屋”是用玻璃钢制成的球状设施,具备帐篷功能,并能在水上漂浮,是我国北极科考中冰上作业的主要装备。下图示意北极地区。完成10-12小题。
    10.北极地区是指( )
    A.北冰洋所在地区B.北极圈以北地区C.北极点附近地区D.南极圈以南地区
    11.“苹果屋”外观用绿色等鲜亮颜色的主要原因是( )
    A.与周围森林协调B.产生清凉的感觉C.抵御严寒与风雪D.冰雪上容易识别
    12.保护北极地区生态环境的正确做法是( )
    A.兴建避暑胜地B.开展捕猎行动C.打造工业基地D.监测海冰动态
    (2023·山西阳泉·统考中考真题)极地考察能力是一个国家科研能力和综合国力的体现。迄今为止,我国已在南极地区陆续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作为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受到全世界的重视。下图示意南极地区。据此完成13-15小题。
    13.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中,纬度位置最高的是( )
    A.昆仑站B.中山站C.泰山站D.长城站
    14.科考队员在南极地区面临的恶劣气候条件是( )
    A.炎热干燥B.酷寒烈风C.高寒缺氧D.高温多雨
    15.保护南极地区生态环境的正确做法是( )
    A.随手乱扔垃圾B.处理放射性废物C.禁止乱捕滥杀D.大力开发旅游业
    (2023·湖北随州·统考中考真题)南极大陆的冰盖中部高四周低,冰体向四周挤压流动,冰盖边缘往往伸出巨大的冰舌,冰舌断裂后入海形成冰山。近年来,南极科考发现冰山消融达到创纪录水平。下图左是南极冰山景观图,下图右是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科学考察站分布图。完成16-18小题。

    16.从全球背景看,南极地区冰山消融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B.生物种类增多C.淡水资源增加D.海洋面积扩大
    17.读图,下列科考站附近冰山消融最快的是( )
    A.长城站B.昆仑站C.中山站D.泰山站
    18.为了减缓冰山消融的速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提倡( )
    A.加大纸张消费B.绿色低碳出行C.使用煤炭取暖D.多用塑料制品
    (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4月6日,随着“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顺利回国,历时163天,行程6万余海里的中国第39次南极科考圆满完成任务。下图为南极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19-21小题。
    19.在南极地区的科考人员需要克服的困难有( )
    ①湿热 ②严寒 ③大风 ④暴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中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考站中纬度最高的是( )
    A.长城站B.中山站C.昆仑站D.罗斯海新站
    21.罗斯海新站位于中山站的( )
    A.西南方B.西北方C.东南方D.东北方
    (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北极燕鸥是世界上已知迁徙距离最长的动物,当北半球夏季时,在北极圈附近繁殖后代,随着气温降低,它们开始长途迁徙到南极越冬,每年在两极之间往返一次。图为“北极燕鸥迁徙路径图”,完成22-23小题。
    22.北极燕鸥迁徙路线主要经过( )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
    23.摄影记者拍摄北极燕鸥在越冬地活动时,可能还会拍摄到的景象有( )
    A.工人在采矿B.北极熊正在觅食C.企鹅在游泳D.因纽特人在捕鱼
    (2023·江苏无锡·统考中考真题)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一罗斯海新站于2022年2月建成。下图为南极地区中国科考站分图,读图完成24-25小题。
    24.环绕南极洲的各大洋①、②、③的名称正确的是( )
    A.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B.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D.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25.某科考小组在罗斯海新站可能开展的考察项目有( )
    ①冰川面积的变化 ②企鹅的生活习性 ③煤炭资源的勘探 ④因纽特人的分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为了解决缺乏新鲜果蔬的问题,南极科考队员尝试建立了智慧温室大棚,实现了“蔬菜自给”。结合南极地区简图,完成26-27小题。
    26.下列关于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泰山站纬度最高B.罗斯海新站位于昆仑站的西北方向
    C.长城站有极昼极夜现象D.到中山站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选在我国的冬季
    27.在南极地区建设温室大棚需要克服的困难有( )
    ①暴雨 ②狂风 ③湿热 ④酷寒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4月,我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圆满结束。30多年来,我国先后在南极地区建立了五个科学考察站,并单独或联合设立了多个南极特别保护区和管理区,取得许多重大成果。据此完成28-29小题。
    28.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1-2月,主要原因是此时南极地区( )
    A.正值暖季,气温较高B.最为寒冷,冰层坚硬,地基牢固
    C.正值极夜,风雪较小D.冰雪全部融化,地面祼露,便于施工
    29.设立南极特别保护区和管理区的主要目的是( )
    A.勘探矿产资源,便于今后开采利用B.进行科学考察,观测极地环境变化
    C.研究极地环境,便于今后大量移民D.保护好环境,作为今后的旅游景点
    (2023·河南·统考中考真题)2014年,我国南极泰山站正式投入使用,因其红色的碟形高架设计被称为“中国红灯笼”。2019年,泰山站二期雪下建筑顺利完工,雪下建筑采用集装箱模块组合形式,主体埋于深雪之下。下图为泰山站一期和二期建筑景观图。读图,完成30-31小题。
    30.泰山站二期雪下建筑的施工时间最可能是( )
    A.12、1、2月B.3、4、5月C.6、7、8月D.9、10、11月
    31.与一期建筑相比,二期雪下建筑( )
    A.保温性强B.外形美观C.易于采光D.视野开阔
    (2022·内蒙古鄂尔多斯·统考中考真题)2020年2月底,乌克兰沃纳德斯基南极科考站附近出现了粉红色的“西瓜雪”——一种极地雪藻微生物,在低温下保持“休眠”状态;当温度升高时,就会迅速生长,呈红色。下图是南极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32-33小题。
    32.我国南极科考站昆仑站不易出现“西瓜雪”,主要原因可能是( )
    A.降雪太少B.气温太低C.风力强劲D.冰川深厚
    33.“西瓜雪”的出现,可能预示着( )
    A.极地冰雪增多B.极昼时间变长C.全球气候变干D.全球气候变暖
    (2022·辽宁葫芦岛·统考中考真题)读南极地区中国科学考察站分布图,完成34-35小题。
    34.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昆仑站B.泰山站C.中山站D.长城站
    35.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是为了( )
    A.开发当地的矿产资源B.开展对特殊自然环境的研究和保护
    C.研究企鹅、北极熊生存环境D.今后向南极地区移民做准备
    (2022·广西梧州·统考中考真题)位于加拿大北部哈得孙湾海域的丘吉尔港被誉为“北极熊之都”,每年都会有千余只北极熊在此聚集并等待哈得孙湾结冰后向北迁徙,此景象吸引众多野生动物爱好者前去观光摄影。下图是“北极熊生存范围示意图和丘吉尔港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36-37小题。
    36.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北极熊的生存范围缩小,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北极熊生存环境的是( )
    A.广泛使用煤炭等燃料B.大量砍伐森林当木材
    C.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D.提倡出行多开小汽车
    37.当丘吉尔港月平均气温由零上转为零下时,哈得孙湾开始结冰,陆地上的北极熊开始聚集,因此观赏北极熊聚集的最佳时间是( )
    A.1-2月B.4-5月C.7-8月D.10-11月
    (2022·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2022年建成,该站具备数据传输、远程实时监控和卫星通讯等功能,是我国“功能完善、设备先进、低碳环保、国际领先”的现代化南极科考站。下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38-40小题。
    38.罗斯海新站所处的经纬度最接近( )
    A.73°N,165°EB.73°S,165°EC.83°N,165°WD.83°S,165°W
    39.在罗斯海新站开展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
    A.2月B.5月C.8月D.10月
    40.我国科学考察队在罗斯海新站考察时,最可能遇到的困难是( )
    A.水源短缺B.地震频发C.猛兽袭击D.酷寒大风
    (2022·辽宁本溪·统考中考真题)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自然资源丰富,具有科研价值,但是南极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图为南极某处103年前和现在的对比照片。据此,完成41-42小题。
    41.由照片对比可知,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化B.矿产资源枯竭C.水土流失D.冰川融化加剧
    42.许多国家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大规模猎捕鲸鱼,丰富食物来源B.利用南极广阔空间进行核试验
    C.大力发展种植业,解决粮食问题D.研究南极冰川,分析全球气候变化
    (2022·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中国南极地区科考站工作人员借助LED灯给植物照明,利用嵌入式温室控制系统等技术,让科考工作者在南极地区也能吃上新鲜的蔬菜瓜果。图为南极温室大棚图片。据此完成43-44小题。
    43.在南极地区建设温室大棚需要克服的困难有( )
    ①大风 ②暴雨 ③严寒 ④湿热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4.我国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 )
    ①彰显出我国雄厚的综合实力②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③了解南极地区常住人口的分布状况④为研究世界气候变化提供重要参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21·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南极洲地理环境独特,是开展科学实验的理想地区。目前我国已在南极地区设立了5座科学考察站,图示意南极洲地理位置。据此完成45-47小题。
    45.科考队员在南极洲最常见的景观是( )
    A.沙漠B.冰雪C.草原D.沼泽
    46.南极洲自然资源丰富,储量居世界首位的是( )
    A.铁矿资源B.煤炭资源C.淡水资源D.石油资源
    47.我国科考站中全年均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长城站B.中山站C.泰山站D.昆仑站
    (2021·湖南益阳·统考中考真题)近年来,“南极旅游”在我国兴起。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我国南极长城科考站的科考队员要迎接近2000名中国游客。据此完成48-49小题。
    48.我国游客选择11月至次年2月到南极旅游是因为南极地区此时( )
    A.处于暖季B.紫外线最弱C.风力小D.降水较多
    49.“南极旅游”在我国兴起的原因不包括( )
    A.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提高B.南极自然景观独特
    C.科技发展,交通条件改善D.促进南极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解答题
    50.(2023·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全球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极地地区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近50年来,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使得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全球气候日益变暖,导致极地地区的冰川、海冰消融速度加快,不仅使极地生物受到危害,而且海平面的升高也威胁着居住40%~50%全球人口的各国主要沿海城市。
    材料二:下图“北极地区示意”
    (1)据图,环绕北冰洋的大洲有 个,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海峡。
    (2)在下列方框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对北极地区的影响。
    ① ,② ,③ 。
    (3)在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会遇到哪些困难?
    (4)为了保护北极地区的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
    51.(2023·江苏无锡·统考中考真题)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是开展科学考察的天然实验室,我国对这两个地区进行了多次科学考察。图为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位置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照片一和照片二反映的是两地区科学考察的场景。任选其一,判断照片的拍摄地,说出两点理由。
    (2)适合青藏科考的时间段是 ,适合南极科考的时间段是 。(单项选择)
    A.11月一次年4月B.5-8月C.全年
    (3)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气候寒冷,但成因不同。青藏地区主要是由于 高,南极地区主要是由于 高。
    (4)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都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①—④表示气候变化对两个地区环境的不同影响,将数字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①海冰、冰盖面积变化②高海拔湖泊、湿地面积变化③“亚洲水塔”水量变化④极地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变化
    对青藏地区的影响有 ;对南极地区的影响有 。
    52.(2021·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我国十分重视极地科学考察工作,2004年首座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建成并投入使用。读图回答问题。
    (1)我国黄河站位于78°55′N,11°56′ (填E或W),距离我国黄河站最近的大陆是 。
    (2)我国通常会选择在每年4月到10月对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原因是 。
    (3)科考人员发现,北极地区气温比南极地区 ,降水量比南极地区 ,同时发现北极地区每年有大量冰山脱落进入北冰洋,说明全球气候正逐渐 。
    (4)作为世界上负责任的大国,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上,做出了不懈努力和贡献。我国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积 的国家,也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 的国家。
    53.(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中考真题)“双龙”探极,彰显实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9年10月,我国自主建造的极地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与“雪龙”号相互配合,形成双船作业模式,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在南极地区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2009年2月,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正式开站。
    材料二
    材料三:南极地区显著的气候特征是严寒、干燥、烈风。1960年8月,科学家在苏联东方站曾测得-88.3℃的极端最低气温,在这样低的温度下,将一杯热水向空中泼洒,水还没落到地面就被冻成了冰粒。除了严寒之外,南极地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南极地区也被称为地球上的“风库”,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
    (1)由材料一可知,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是 。
    (2)由材料二可知,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考察站是 ;南极地区的主要矿产资源有: 、铁、石油。
    (3)由材料三可知,南极地区显著的气候特征是严寒、 、 ;南极地区被称为“ ”和“ ”。
    (4)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 。
    三年(2021-2023)中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专题18 极地地区
    选择题
    (2023·内蒙古通辽·统考中考真题)中国科考队在第12次北极科考中首次利用自主水下机器人“探索4500”开展科学考察。据此完成1-3小题。
    1.中国科考队前往北极地区的最佳时间是( )
    A.1月~3月B.10月~12月C.12月~次年2月D.6月~8月
    2.利用自主水下机器人“探索4500”开展科学考察,反映了我国( )
    A.科技力量雄厚B.铁矿资源丰富C.消费市场广阔D.劳动力充足
    3.人类去极地地区科考的主要目的是( )
    A.开发矿产资源B.研究极地环境C.建立产业基地D.发展旅游业
    【答案】1.D 2.A 3.B
    【解析】1.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严寒,前往该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应选择北半球夏季,此时气候相对温暖,且此时北极地区会出现极昼,便于科学考察,而其他月份当地气温较低,可能出现极夜,不利于科学考察,故6-8月是最佳考察时间,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结合材料可知,我国能够自主生产能够在极地深海进行科学考察的机器人,说明我国科技力量雄厚,A正确;而该机器人的制造不能反映出我国铁矿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阔和劳动力充足。
    3.极地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独特,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少,可以在此处进行科学考察来探究地球的自然环境的变化,故B正确;极地地区目前主要应以保护为主,不应进行产业开发,故开发矿产、建立产业基地、发展旅游业都是不合理的,ACD错误。故选B。
    (2023·甘肃平凉·统考中考真题)格陵兰岛是全球第一大岛,该岛冰区面积占全岛面积的85%。1995年之后,我国加入了对格陵兰岛的科考,虽时间较晚,但成果颇丰。读图格陵兰岛简图,完成4-6小题。
    4.格陵兰岛气候寒冷,冰盖巨厚,主要原因是( )
    A.面积巨大B.人类影响小C.地处高纬D.地势较高
    5.在格陵兰岛上能( )
    A.观赏到成群结对的企鹅B.看到极光,无极夜现象
    C.看到冰山与冰川的奇景D.看到森林广布,草原连片
    6.格陵兰岛上的早期居民是因纽特人,根据环境特点判断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是( )
    A.以捕鱼狩猎为生B.种植粮食作物C.经营海上贸易D.放牧牛羊为主
    【答案】4.C 5.C 6.A
    【解析】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格陵兰岛纬度高气温低,C正确;气温与面积无关,排除A;人类影响对气候冰层的影响小,排除B;岛上地势复杂有平原、山地、丘陵,排除D;故选C。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岛冰区面积占全岛面积的85%,在格陵兰岛上能看到冰山与冰川的奇景,C正确;企鹅生活在南极,排除A;该地有极昼极夜现象,排除B;纬度高气温低,植被覆盖率低,排除D;故选C。
    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因纽特人的传统生活方式是以捕鱼、狩猎和采集为主。他们秉承着“尊重自然、适应自然”的原则,依靠当地的自然资源来维持生计,他们善于利用海豹、鲸鱼、鱼类等海洋生物作为食物和衣物,在狩猎方面,他们则善于使用鹰、狗、步枪等武器来狩猎,在采集方面,他们则采集当地的野果、树皮、树脂等植物资源来满足生活所需,A正确;纬度高气温低,不宜种植农作物,排除B;岛上大量冰区,植被覆盖率低,不宜发展畜牧业,排除D;纬度高,结冰期长,不利于航运,排除C;故选A。
    (2023·江西·统考中考真题)下图示意某次国际考察队穿越南极大陆的一段路线,据此完成7-9小题。
    7.图示路线中,国际考察队大致的行进方向是( )
    A.向东B.向南C.向西D.向北
    8.国际考察队从南极点前往和平站的过程中( )
    A.海拔逐渐升高B.一直处于黑夜C.距南极点渐近D.遇到了大风天气
    9.队员们应该将考察过程中产生的垃圾( )
    A.带回站内处理B.就地掩埋C.丢弃在野外D.焚烧处理
    【答案】7.D 8.D 9.A
    【解析】7.依据所给地图和已学知识分析可知,国际考察队大致的是从南极点向南极圈前进,而从南极点出发的任意方向都是正北方向,故其前进的方向是向北,故D正确,故ABC错误,故选择D。
    8.依据所给地图和已学知识分析可知,南极点附近海拔较高,南极圈附近海拔较低,故A错误;12月2日至次年3月3日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在此期间,南极部分地区出现极昼,故B错误;国际考察队大致的是从南极点向南极圈前进,故其离南极点越来越远,故C错误;国际考察队穿越南极大陆大致是南极地区的【夏季】期间,南极地区常年多大风降温,故国际考察队从南极点前往和平站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大风天气,故D正确。故选择D。
    9.南极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因此队员们应该将考察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最好是带回站内处理,故A正确,就地掩埋、丢弃在野外、焚烧处理都会破环当地环境,故BCD错误。故选择A。
    (2023·山西太原·统考中考真题)“苹果屋”是用玻璃钢制成的球状设施,具备帐篷功能,并能在水上漂浮,是我国北极科考中冰上作业的主要装备。下图示意北极地区。完成10-12小题。
    10.北极地区是指( )
    A.北冰洋所在地区B.北极圈以北地区C.北极点附近地区D.南极圈以南地区
    11.“苹果屋”外观用绿色等鲜亮颜色的主要原因是( )
    A.与周围森林协调B.产生清凉的感觉C.抵御严寒与风雪D.冰雪上容易识别
    12.保护北极地区生态环境的正确做法是( )
    A.兴建避暑胜地B.开展捕猎行动C.打造工业基地D.监测海冰动态
    【答案】10.B 11.D 12.D
    【解析】10.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根据题意,排除ACD。故选B。
    11.“苹果屋”是我国北极科学考察中冰上作业的主要装备,除了用来防御北极熊的袭击,还可存放长期冰站作业科考设备、工具,作业人员也可就地短暂休息。为了醒目,冰雪上容易识别,被设计成绿色,状似苹果,因此被考察队员亲切地称为“苹果屋”,D正确;周围没有森林,A错误;与产生清凉的感觉无关,B错误;颜色无法抵御寒冷与风雪,C错误。故选D。
    12.在极地建设避暑胜地会破坏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故A选项错误。捕猎会破坏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故B选项错误。开采矿产,建立工业基地会破坏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故C选项错误。检测海冰动态,不会破坏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符合极地保护精神,故D选项正确。故选D。
    (2023·山西阳泉·统考中考真题)极地考察能力是一个国家科研能力和综合国力的体现。迄今为止,我国已在南极地区陆续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作为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受到全世界的重视。下图示意南极地区。据此完成13-15小题。
    13.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中,纬度位置最高的是( )
    A.昆仑站B.中山站C.泰山站D.长城站
    14.科考队员在南极地区面临的恶劣气候条件是( )
    A.炎热干燥B.酷寒烈风C.高寒缺氧D.高温多雨
    15.保护南极地区生态环境的正确做法是( )
    A.随手乱扔垃圾B.处理放射性废物C.禁止乱捕滥杀D.大力开发旅游业
    【答案】13.A 14.B 15.C
    【解析】13.由图可知,在南极地区四个科考站:昆仑站、中山站、泰山站、长城站当中,昆仑站离南极点最近,说明昆仑站的纬度最高,A正确。故选A。
    14.南极地区纬度高,气温极地,被称为“风库”,面临的恶劣气候条件是酷寒烈风,B正确; 炎热干燥、高寒缺氧、高温多雨均不属于南极气候特点,排除ACD,选B。
    15.随手乱扔垃圾、处理放射性废物、大力开发旅游业都会对南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禁止乱捕滥杀有利于保护南极地区生态环境,C正确,排除ABD,选C。
    (2023·湖北随州·统考中考真题)南极大陆的冰盖中部高四周低,冰体向四周挤压流动,冰盖边缘往往伸出巨大的冰舌,冰舌断裂后入海形成冰山。近年来,南极科考发现冰山消融达到创纪录水平。下图左是南极冰山景观图,下图右是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科学考察站分布图。完成16-18小题。

    16.从全球背景看,南极地区冰山消融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B.生物种类增多C.淡水资源增加D.海洋面积扩大
    17.读图,下列科考站附近冰山消融最快的是( )
    A.长城站B.昆仑站C.中山站D.泰山站
    18.为了减缓冰山消融的速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提倡( )
    A.加大纸张消费B.绿色低碳出行C.使用煤炭取暖D.多用塑料制品
    【答案】16.A 17.A 18.B
    【解析】16.南极地区冰川消融速度有加快趋势,说明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导致冰川融化。近百年来,人类大量燃烧矿石燃料,以及大量森林被砍伐,导致空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温室效应人为增强,所以导致全球气候变暖。A正确;生物各类增多对冰川消融影响小,淡水资源增加、海洋面积扩大是冰山消融带来的影响,BCD错误,故选A。
    17.长城站的纬度位置最低,全球变暖,气温升高,低纬度的冰川消融量会更大,A正确,其他三站的纬度较高,消融量少,BCD错误,故选A。
    18.为了减缓冰山消融的速度,我们应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实行低碳生活,减缓全球变暖,绿色低碳出行有利于减缓全球变暖,B正确;加大纸张消费,会使木材使用量增大,森林面积减少,A错误;使用煤炭取暖、多用塑料制品都会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多,导致全球变暖,CD错误,故选B。
    (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4月6日,随着“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顺利回国,历时163天,行程6万余海里的中国第39次南极科考圆满完成任务。下图为南极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19-21小题。
    19.在南极地区的科考人员需要克服的困难有( )
    ①湿热 ②严寒 ③大风 ④暴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中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考站中纬度最高的是( )
    A.长城站B.中山站C.昆仑站D.罗斯海新站
    21.罗斯海新站位于中山站的( )
    A.西南方B.西北方C.东南方D.东北方
    【答案】19.B 20.C 21.C
    【解析】19.南极地区纬度高、海拔高气候特点为酷寒、烈风、干燥,②③正确,①④错误,该题选B。
    20.南极地区主要是指位于南极圈(66.5°S)以南的广大地区,中心为南极,南极点的纬度最高,为90°S,越靠近南极,纬度越高,读图观察可知,距离南极点最近的科考站为昆仑站,故昆仑站的纬度最高,故C选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
    21.根据所学知识南极上空地球呈顺时针自转,读图罗斯海新站位于中山站的东部,罗斯海新站比中山站更靠近南极点,位于中山站的南部,所以罗斯海新站位于中山站的东南部,ABD错误,该题选C。
    (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北极燕鸥是世界上已知迁徙距离最长的动物,当北半球夏季时,在北极圈附近繁殖后代,随着气温降低,它们开始长途迁徙到南极越冬,每年在两极之间往返一次。图为“北极燕鸥迁徙路径图”,完成22-23小题。
    22.北极燕鸥迁徙路线主要经过( )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
    23.摄影记者拍摄北极燕鸥在越冬地活动时,可能还会拍摄到的景象有( )
    A.工人在采矿B.北极熊正在觅食C.企鹅在游泳D.因纽特人在捕鱼
    【答案】22.B 23.C
    【解析】22.据图可知,北极燕鸥迁徙路线主要是沿形状为“S”形的大西洋上空往返,大致在美洲与欧洲、非洲之间,没有经过太平洋和印度洋,B正确,AC错误;北冰洋为北极燕鸥繁殖地,并不是主要经过地区,D错误。故选B。
    23.根据材料可知,北极燕鸥越冬地在南极,南极地区以和平利用为目的,不允许开采矿产资源,所以在南极地区不可能拍摄到“工人在采矿”,A错误;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南极地区没有北极熊生存,所以在南极地区不可能拍摄到“北极熊正在觅食”,B错误;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所以在南极地区可以拍摄到正在游泳的企鹅,C正确;因纽特人生活在北极地区,南极地区没有因纽特人居住,所以在南极地区不可能拍摄到“因纽特人在捕鱼”,D错误。故选C。
    (2023·江苏无锡·统考中考真题)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一罗斯海新站于2022年2月建成。下图为南极地区中国科考站分图,读图完成24-25小题。
    24.环绕南极洲的各大洋①、②、③的名称正确的是( )
    A.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B.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D.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25.某科考小组在罗斯海新站可能开展的考察项目有( )
    ①冰川面积的变化 ②企鹅的生活习性 ③煤炭资源的勘探 ④因纽特人的分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24.A 25.A
    【解析】24.根据所学知识和经度范围可知,①为太平洋海域,②为印度洋海域,③为大西洋海域,A对。
    25.因纽特人分布在北极地区,不是南极的罗斯海附近,④错;气候变暖导致南极冰川面积变化,企鹅是南极的特有物种,南极蕴藏着大量的煤炭资源,①②③都是南极科考项目,A对,BCD错。故选A。
    (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为了解决缺乏新鲜果蔬的问题,南极科考队员尝试建立了智慧温室大棚,实现了“蔬菜自给”。结合南极地区简图,完成26-27小题。
    26.下列关于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泰山站纬度最高B.罗斯海新站位于昆仑站的西北方向
    C.长城站有极昼极夜现象D.到中山站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选在我国的冬季
    27.在南极地区建设温室大棚需要克服的困难有( )
    ①暴雨 ②狂风 ③湿热 ④酷寒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26.D 27.D
    【解析】26.越靠近南极点纬度越高,通过所给地图分析,可知昆仑站的纬度最高,故A错误;昆仑站位于(80°S,77°″E)左右,罗斯海新站位于(75°S,164°E),故罗斯海新站位于昆仑站的东北方向,故B错误;长城站处于南极圈以北,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故C错误;到中山站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选在我国的冬季,此时是南半球的夏季,南极气温较高,且南极圈地区有极昼现象,白昼时间长,故D正确。选择D。
    27.南极地区有“世界寒极”和“风库”之称,所以在南极地区建设温室大棚需要克服酷寒和狂风等困难,故②④正确,故D正确,故ABC错误,故选择D。
    (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4月,我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圆满结束。30多年来,我国先后在南极地区建立了五个科学考察站,并单独或联合设立了多个南极特别保护区和管理区,取得许多重大成果。据此完成28-29小题。
    28.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1-2月,主要原因是此时南极地区( )
    A.正值暖季,气温较高B.最为寒冷,冰层坚硬,地基牢固
    C.正值极夜,风雪较小D.冰雪全部融化,地面祼露,便于施工
    29.设立南极特别保护区和管理区的主要目的是( )
    A.勘探矿产资源,便于今后开采利用B.进行科学考察,观测极地环境变化
    C.研究极地环境,便于今后大量移民D.保护好环境,作为今后的旅游景点
    【答案】28.A 29.B
    【解析】28.1-2月为南极的暖季,正值极昼,气温较高,是南极的暖季,故A正确,故BC错误;南极终年冰雪覆盖,故D错误。故选A。
    29.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南极特别保护区和管理区的主要目的是进行科学考察,观测极地环境变化,故B正确;南极的矿产资源不能开采利用, 故A错误;南极地区不适宜常住人口居住,故C错误; 南极主要用于科考,主要目的不是作为今后的旅游景点,故D错误。故选B。
    (2023·河南·统考中考真题)2014年,我国南极泰山站正式投入使用,因其红色的碟形高架设计被称为“中国红灯笼”。2019年,泰山站二期雪下建筑顺利完工,雪下建筑采用集装箱模块组合形式,主体埋于深雪之下。下图为泰山站一期和二期建筑景观图。读图,完成30-31小题。
    30.泰山站二期雪下建筑的施工时间最可能是( )
    A.12、1、2月B.3、4、5月C.6、7、8月D.9、10、11月
    31.与一期建筑相比,二期雪下建筑( )
    A.保温性强B.外形美观C.易于采光D.视野开阔
    【答案】30.A 31.A
    【解析】30.据所学知识可知,泰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内,泰山站二期雪下建筑的施工时间最可能每年的12、1、2月,因为此时南极地区处在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且白昼时间长,便于施工,A正确;3、4、5月、6、7、8月和9、10、11月气温都较低,不适合施工,BCD错误。故选A。
    31.南极地区常年覆盖积雪,雪有保温作用,泰山站二期主体埋于深雪之下,可以阻挡外面冷空气进入,与一期建筑相比,保温性强,A正确;二期雪下建筑采用集装箱模块组合形式,外形并不比一期建筑美观,B错误;二期建筑位于雪下,不宜于采光,视野也不开阔,CD错误。故选A。
    (2022·内蒙古鄂尔多斯·统考中考真题)2020年2月底,乌克兰沃纳德斯基南极科考站附近出现了粉红色的“西瓜雪”——一种极地雪藻微生物,在低温下保持“休眠”状态;当温度升高时,就会迅速生长,呈红色。下图是南极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32-33小题。
    32.我国南极科考站昆仑站不易出现“西瓜雪”,主要原因可能是( )
    A.降雪太少B.气温太低C.风力强劲D.冰川深厚
    33.“西瓜雪”的出现,可能预示着( )
    A.极地冰雪增多B.极昼时间变长C.全球气候变干D.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32.B 33.D
    【解析】32.由材料可知,粉红色的“西瓜雪”,是一种存在于积雪中的极地雪藻微生物,在低温下它们一般保持“休眠”状态,当温度升高时,就会迅速生长,因其体内含有虾青素,所以呈现红色,说明其出现的因素主要与气温有关,而昆仑站纬度较高,气温更低,该藻类不适宜迅速生长而呈现红色,B正确;降雪少、风力强劲、冰川厚都不是导致昆仑站不易出现“西瓜雪”的主要原因,ACD错误。所以选B。
    3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温度升高时,极地雪藻微生物会迅速生长,因其体内含有虾青素,所以呈现红色,“西瓜雪”的出现,可能预示着极地气温升高,全球气候变暖,D正确;不能反应降雪增多、极昼时间变长和气候变干,ABC错误。所以选D。
    (2022·辽宁葫芦岛·统考中考真题)读南极地区中国科学考察站分布图,完成34-35小题。
    34.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昆仑站B.泰山站C.中山站D.长城站
    35.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是为了( )
    A.开发当地的矿产资源B.开展对特殊自然环境的研究和保护
    C.研究企鹅、北极熊生存环境D.今后向南极地区移民做准备
    【答案】34.D 35.B
    【解析】34.南、北纬66.5°是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长城站位于南纬62°13′,纬度低于66.5°,没有极昼极夜现象,D正确;昆仑站、泰山站、中山站都位于南极圈以南,纬度高于66.5°,有极昼极夜现象,ABC错误。故选D。
    35.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生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所以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是为了开展对特殊自然环境的研究和保护,B正确;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不是为了开发当地的矿产资源,也不是为了今后向南极地区移民做准备,AD错误;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地区,所以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不可能是为了研究北极熊的生存环境,C错误。故选B。
    (2022·广西梧州·统考中考真题)位于加拿大北部哈得孙湾海域的丘吉尔港被誉为“北极熊之都”,每年都会有千余只北极熊在此聚集并等待哈得孙湾结冰后向北迁徙,此景象吸引众多野生动物爱好者前去观光摄影。下图是“北极熊生存范围示意图和丘吉尔港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36-37小题。
    36.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北极熊的生存范围缩小,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北极熊生存环境的是( )
    A.广泛使用煤炭等燃料B.大量砍伐森林当木材
    C.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D.提倡出行多开小汽车
    37.当丘吉尔港月平均气温由零上转为零下时,哈得孙湾开始结冰,陆地上的北极熊开始聚集,因此观赏北极熊聚集的最佳时间是( )
    A.1-2月B.4-5月C.7-8月D.10-11月
    【答案】36.C 37.D
    【解析】36.广泛使用煤炭等燃料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剧全球气候变暖,A错误;大量砍伐森林当木材会导致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数量下降,B错误;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C正确;提倡出行多开小汽车会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数量,D错误。故选C。
    37.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一年中10-11月丘吉尔港月平均气温由零上转为零下,哈得孙湾开始结冰,陆地上的北极熊开始聚集,因而10-11月为观赏北极熊的最佳时间,D正确;1-2月、4-5月哈得孙湾及北冰洋其他海域都已结冰一段时间,北极熊可能已经迁徙至更北区域,AB错误;7-8月海域没有结冰,C错误。
    (2022·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2022年建成,该站具备数据传输、远程实时监控和卫星通讯等功能,是我国“功能完善、设备先进、低碳环保、国际领先”的现代化南极科考站。下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38-40小题。
    38.罗斯海新站所处的经纬度最接近( )
    A.73°N,165°EB.73°S,165°EC.83°N,165°WD.83°S,165°W
    39.在罗斯海新站开展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
    A.2月B.5月C.8月D.10月
    40.我国科学考察队在罗斯海新站考察时,最可能遇到的困难是( )
    A.水源短缺B.地震频发C.猛兽袭击D.酷寒大风
    【答案】38.B 39.A 40.D
    【解析】38.读图可知,图示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南端,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沿着纬线顺时针方向为东,经度数值向东不断增大为东经。由此可判定,罗斯海新站的经纬度最接近73°S,165°E,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9.每年的 11 月至次年 2 月,是南极的暖季,气温相对较高,白昼时间长,有极昼现象,适合科学考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0.南极地区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南极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酷寒大风最为常见, D正确;南极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A错误;罗斯海新站地区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B错误;南极地区缺少大型陆地动物,C错误。故选D。
    (2022·辽宁本溪·统考中考真题)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自然资源丰富,具有科研价值,但是南极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图为南极某处103年前和现在的对比照片。据此,完成41-42小题。
    41.由照片对比可知,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化B.矿产资源枯竭C.水土流失D.冰川融化加剧
    42.许多国家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大规模猎捕鲸鱼,丰富食物来源B.利用南极广阔空间进行核试验
    C.大力发展种植业,解决粮食问题D.研究南极冰川,分析全球气候变化
    【答案】41.D 42.D
    【解析】41.由照片对比可知,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伴随着气温的上升,南极地区的冰川融化加剧,全球海平面上升,D符合题意。 南极地区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冰层,冰层平均厚度为2000米,不存在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问题;南极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该图不能放映南极的矿产资源状况。
    42.南极地区气候酷寒,生态脆弱,不适合进行大规模的人类活动。为保护南极洲的环境,南极洲的考察只限于科研目的和平利用,研究南极冰川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发挥南极的科学价值,D正确,符合题意。“大规模猎捕鲸鱼,丰富食物来源”,会破坏南极的生态环境;“利用南极广阔空间进行核试验”,会造成核污染等问题;南极气候酷寒,“大力发展种植业, 解决粮食问题"是不可行的;ABC做法错误。故选D。
    (2022·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中国南极地区科考站工作人员借助LED灯给植物照明,利用嵌入式温室控制系统等技术,让科考工作者在南极地区也能吃上新鲜的蔬菜瓜果。图为南极温室大棚图片。据此完成43-44小题。
    43.在南极地区建设温室大棚需要克服的困难有( )
    ①大风 ②暴雨 ③严寒 ④湿热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4.我国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 )
    ①彰显出我国雄厚的综合实力②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③了解南极地区常住人口的分布状况④为研究世界气候变化提供重要参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43.B 44.B
    【解析】43.南极地区是世界上纬度最高、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其自然环境特征是酷寒、烈风、干燥,所以在南极地区建温室大棚需要克服的困难有大风和严寒,不需要担心湿热和暴雨,故①③正确,故选B。
    44.我国对南极地区的考察①彰显出我国雄厚的综合实力;②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④为研究世界气候变化提供重要参数;南极地区是唯一没有常住居民的大陆,故①②④正确,故选B。
    (2021·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南极洲地理环境独特,是开展科学实验的理想地区。目前我国已在南极地区设立了5座科学考察站,图示意南极洲地理位置。据此完成45-47小题。
    45.科考队员在南极洲最常见的景观是( )
    A.沙漠B.冰雪C.草原D.沼泽
    46.南极洲自然资源丰富,储量居世界首位的是( )
    A.铁矿资源B.煤炭资源C.淡水资源D.石油资源
    47.我国科考站中全年均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长城站B.中山站C.泰山站D.昆仑站
    【答案】45.B 46.C 47.A
    【解析】45.南极洲被冰川覆盖,没有沙漠、草原和沼泽,只有到处是冰雪,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6.南极洲被厚厚的冰川所覆盖,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C正确。南极洲有煤炭、铁矿和石油,但是不居世界首位,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7.我国长城站位于62°S,纬度低于南极圈,没有极昼极夜现象,A正确,中山站、 泰山站 、昆仑站都在南极圈内,都有极昼极夜现象,BCD错误,故选A。
    (2021·湖南益阳·统考中考真题)近年来,“南极旅游”在我国兴起。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我国南极长城科考站的科考队员要迎接近2000名中国游客。据此完成48-49小题。
    48.我国游客选择11月至次年2月到南极旅游是因为南极地区此时( )
    A.处于暖季B.紫外线最弱C.风力小D.降水较多
    49.“南极旅游”在我国兴起的原因不包括( )
    A.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提高B.南极自然景观独特
    C.科技发展,交通条件改善D.促进南极地区的经济发展
    【答案】48.A 49.D
    【分析】48.南极地区每年的11月至第二年2月,它是南极的极昼时间,气温相对高些,也就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故选A。
    49.我国近年兴起南极旅游热,主要有南极独特的景观,还有我国经济的发展及科技发展,居民收入提高;科技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南极地区没有人长期居住,也没有经济的发展,故选D。
    二、解答题
    50.(2023·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全球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极地地区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近50年来,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使得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全球气候日益变暖,导致极地地区的冰川、海冰消融速度加快,不仅使极地生物受到危害,而且海平面的升高也威胁着居住40%~50%全球人口的各国主要沿海城市。
    材料二:下图“北极地区示意”
    (1)据图,环绕北冰洋的大洲有 个,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海峡。
    (2)在下列方框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对北极地区的影响。
    ① ,② ,③ 。
    (3)在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会遇到哪些困难?
    (4)为了保护北极地区的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
    【答案】(1) 3 白令
    (2) 升高 融化加剧 沿海
    (3)大风、极寒、黑夜、大雾、海冰断裂、野生动物攻击
    (4)回收垃圾;保护北极地区的动物;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使用清洁能源。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读图可知,环绕北冰洋的大洲有3个,分别是欧洲、亚洲和北美洲;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加剧,引起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生物多样性。
    (3)北极地区纬度高,终年酷寒;多大风天气;冬季黑夜时间长;易出现大雾天气;海冰覆盖范围广;可能受到北极熊等野生动物的攻击,这些都是北极科学考察可能遇到的困难。
    (4)为保护北极地区的环境,应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保护北极地区的动物等。
    51.(2023·江苏无锡·统考中考真题)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是开展科学考察的天然实验室,我国对这两个地区进行了多次科学考察。图为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位置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照片一和照片二反映的是两地区科学考察的场景。任选其一,判断照片的拍摄地,说出两点理由。
    (2)适合青藏科考的时间段是 ,适合南极科考的时间段是 。(单项选择)
    A.11月一次年4月B.5-8月C.全年
    (3)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气候寒冷,但成因不同。青藏地区主要是由于 高,南极地区主要是由于 高。
    (4)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都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①—④表示气候变化对两个地区环境的不同影响,将数字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①海冰、冰盖面积变化②高海拔湖泊、湿地面积变化③“亚洲水塔”水量变化④极地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变化
    对青藏地区的影响有 ;对南极地区的影响有 。
    【答案】(1)照片一为南极点的科学考查场景,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海面结冰,多冰川,需要破冰船辅助前行。照片二为珠穆朗玛峰的科学考查场景,图片中显示有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牦牛是青藏地区的代表性动物。
    (2) B A (3) 海拔 纬度 (4) ②③ ①④
    【详解】(1)照片一为南极点的科学考查场景,显示了正在极地科考的破冰船,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海面结冰,多冰川,需要破冰船辅助前进。照片二为珠穆朗玛峰的科学考查场景,青藏地区畜牧业发达,有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它的毛厚而长,耐寒力强,体矮身健,善于爬山负重。
    (2)适合青藏科考的时间段是5-8月,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气候因海拔高而寒冷,5-8月大部分时间为夏季,气温相对较高,便于考查,B符合题意。适合南极科考的时间段是11月一次年4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此时为南极地区的暖季,并且出现极昼现象,便于考查,A符合题意。
    (3)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气候寒冷,但成因不同。青藏地区主要是由于海拔高,被称为“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南极地区主要是由于纬度高,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之内,常年被冰雪覆盖。
    (4)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都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地区的高海拔湖泊、湿地面积会逐渐萎缩,“亚洲水塔”水量变化逐渐减少,②③符合青藏地区。南极地区冰川会消融,海冰、冰盖面积减小,进而影响极地海洋生物的栖息地,①④符合南极地区。
    52.(2021·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我国十分重视极地科学考察工作,2004年首座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建成并投入使用。读图回答问题。
    (1)我国黄河站位于78°55′N,11°56′ (填E或W),距离我国黄河站最近的大陆是 。
    (2)我国通常会选择在每年4月到10月对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原因是 。
    (3)科考人员发现,北极地区气温比南极地区 ,降水量比南极地区 ,同时发现北极地区每年有大量冰山脱落进入北冰洋,说明全球气候正逐渐 。
    (4)作为世界上负责任的大国,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上,做出了不懈努力和贡献。我国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积 的国家,也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 的国家。
    【答案】(1) E 亚欧大陆 (2)此时为北极地区为暖季、有极昼现象,便于开展科考工作
    (3) 高 多 变暖 (4) 最大 最快
    【详解】(1)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我国黄河站位于北极附近的斯瓦尔巴群岛上,大体位于( 78°55′N,11°56′E),距离黄河站最近的大陆是亚欧大陆。
    (2)此时为北极地区为暖季、6~8月份有极昼现象,便于开展科考工作。同理人们多选择在11月到次年3月在南极的暖季时间去进行科学考察。
    (3)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的地势比北极地区高,所以北极地区气温比南极地区高,降水也多。同时发现北极地区每年有大量冰山脱落进入北冰洋,说明全球气候正逐渐变暖,北极熊的生存空间正在逐渐变小。
    (4)我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政府最早制定和实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我国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53.(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中考真题)“双龙”探极,彰显实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9年10月,我国自主建造的极地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与“雪龙”号相互配合,形成双船作业模式,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在南极地区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2009年2月,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正式开站。
    材料二
    材料三:南极地区显著的气候特征是严寒、干燥、烈风。1960年8月,科学家在苏联东方站曾测得-88.3℃的极端最低气温,在这样低的温度下,将一杯热水向空中泼洒,水还没落到地面就被冻成了冰粒。除了严寒之外,南极地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南极地区也被称为地球上的“风库”,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
    (1)由材料一可知,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是 。
    (2)由材料二可知,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考察站是 ;南极地区的主要矿产资源有: 、铁、石油。
    (3)由材料三可知,南极地区显著的气候特征是严寒、 、 ;南极地区被称为“ ”和“ ”。
    (4)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 。
    【答案】 昆仑站 长城站 煤 干燥 烈风(前后顺序可颠倒) 白色荒漠 风库(前后顺序可颠例) 企鹅
    【详解】(1)“2009年2月,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正式开站”,据此判断,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是昆仑站。
    (2)极昼极夜现象应该发生在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图中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北,没有极昼极夜。据图例可知,南极地区的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铁、石油。
    (3)由材料三可知,“南极地区显著的气候特征是严寒、干燥、烈风”,南极地区显著的气候特征是严寒、干燥、烈风;“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南极地区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南极地区被称为“风库”。
    (4)企鹅能够在严寒的气候中生活、繁殖,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

    相关试卷

    中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2中东与西亚(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2中东与西亚(原卷版+解析),共5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卡塔尔首都多哈的气候特征是,符合两国位置特点的描述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9东南亚(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9东南亚(原卷版+解析),共5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中南半岛说法错误的是,图示区域位于,泰国首都曼谷位于我国首都北京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9东南亚(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9东南亚(原卷版+解析),共5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中南半岛说法错误的是,图示区域位于,泰国首都曼谷位于我国首都北京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