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地理精品抢分秘籍秘籍(原卷版+解析)
中考地理抢分秘籍秘籍08热点八碳达峰、碳中和(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抢分秘籍秘籍08热点八碳达峰、碳中和(原卷版+解析),共5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示意图,热点追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碳达峰和碳中和示意图:
2、热点追踪:
(1)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2)2021年4月15日碳中和高峰论坛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功举办。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即排放的二氧化碳被各种方式抵消)。
(3)2021年5月19日,中日“碳中和”技术创新论坛在山东青岛举行。
(4)2021年5月26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
(5)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作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的“1”,意见为碳达峰碳中和这项重大工作进行系统谋划、总体部署。
(6)2021年10月,《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及《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这两个重要文件的相继出台,共同构建了中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而重点领域和行业的配套政策也将围绕以上意见及方案陆续出台。
(7)2022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关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报告中列出了2022年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升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方面的重点工作。
知识连接:
碳排放过程:
碳排放与温室气体概念:
①碳排放:是对各种温室气体排放的总称。
②温室气体:是大气保温气体的俗称,是指大气中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入,而阻止地面和低层大气长波辐射逸出的气体。
碳减排的主要措施:
①政策指引:我国为实现至2020年的碳减排计划,陆续出台替代能源及低碳经济相关扶持政策等。
②技术支持:a加强低碳和零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b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业和交通体系。
③国际合作:碳减排不是哪一个国家的事,必须要采取全球性的行动。
④理念更新:a增强全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意识;b加快形成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一、选择题
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抵消企业、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以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推动绿色的生产、生活,实现全社会绿色发展。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承诺: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26年前实现碳中和。完成下面1-2小题。
1.在我国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面临的挑战有( )
①能源消费以化石燃料为主,二氧化碳排放量大②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技术有待提高
③达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准备时间较长④人口众多,排放二氧化碳总量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有( )
①加快技术创新,逐步实现节能减排②开发清洁能源,杜绝化石燃料的使用
③加强碳排放的监测,加大处罚力度④加强宣传,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材料:2021年全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面3-5小题。
3.下列不属于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措施的是( )
A.禁止生活用煤和工业用煤
B.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实现技术节能
C.改变能源结构,创新发展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
D.大力发展“无煤城市”(无煤发电、无煤取暖、无煤消费)
4.降碳政策的实施带来的影响是( )
①绿色住宅占比例提高 ②汽车环保标准提高 ③塑料吸管禁止使用 ④环保降碳消费盛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与低碳生活方式不相符的行为是( )
A.节约用纸,纸张双面打印B.提倡利用布袋替代一次性塑料袋
C.节约能源,合理使用空调D.出租车出行,节约时间
2021年4月15日碳中和高峰论坛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功举办。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即排放的二氧化碳被各种方式抵消)。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面6-7小题。
6.读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发展中国家的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都比较小
B.大部分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
C.城市化水平越高,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越大
D.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7.下列措施有利于我国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是( )
①积极鼓励使用燃油车②大力发展清洁能源③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④降低能耗,减缓经济增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读图“碳达峰与碳中和示意图”,完成下面8-9小题。
8.根据图示信息,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生产方式是( )
A.提高煤炭的能源消费比例B.加大森林采伐力度增加收入
C.开发利用风能等清洁能源D.大力发展钢铁工业等重工业
9.下列日常生活方式中,不符合“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是( )
A.学生上学私车接送B.按需点餐光盘行动C.随手关灯节约用电D.节约纸张双面使用
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量大,降低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是我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读2015年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0.2015年,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差异表现为( )
东西差异大于南北差异B.东高西低
C.南北变化大于东西变化D.北高南低
11.为实现我国碳减排目标,下列区域差异化减排措施合理的是( )
①东部地区推进自主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②西部地区加强环境监管,合理推进产业布局
③北方地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逐步降低高消耗、高排放产业比例
④南方地区大力开发太阳能,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今年我国限电、停产已经席卷了包括江苏、浙江等至少10个省份。为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国家目标,能耗双控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由于部分省份上半年能耗强度不降反升,只能通过直接限电停产来达到目标。下图是“我国电力能源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面12-13小题。
12.我国目前主要的发电方式是( )
A.风力发电B.燃煤发电C.水力发电D.太阳能发电
13.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经济发展是最主要的,其次是节能减排B.积极寻找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
C.全部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为了达到碳中和目标,企业限电停产
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读图碳达峰与碳中和示意图,回答下面14-15小题。
14.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大量使用( )
A.核电、水电B.化肥、农药C.地热、风能D.煤炭、石油
15.根据图示信息,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的是( )
A.大力发展钢铁工业等重工业B.植树种草,保护森林
C.加大森林采伐力度增加收入D.提高煤炭的能源消费比例
今年,“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热点。据此完成下面16-17小题。
16.下面是世界部分国家承诺的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统计表,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表中多数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间隔在40-50年之间
B.表中欧洲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间隔普遍较长
C.美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间隔最长
D.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间隔,远远短于其他各国
17.以下行为不利于早日实现碳中和的是( )
A.B.C.D.
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读碳达峰与碳中和示意图,回答下列18-19题。
18.下列日常生活方式中,不符合“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是( )
A.学生上学私车接送B.按需点餐光盘行动C.随手关灯节约用电D.节约纸张双面使用
19.根据图示信息,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生产方式是( )
A.提高煤炭的能源消费比例B.加大森林采伐力度增加收入
C.开发利用风能等清洁能源D.大力发展钢铁工业等重工业
20.我国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行为符合这一目标和低碳环保理念的是( )
A.使用一次性餐具B.燃放烟花爆竹C.购物使用塑料袋D.课本循环使用
2021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省时强调,保护好青海省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一定要落实好国家生态战略,保护好三江源自然保护地体系,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读下图,完成下面21-24小题。
21.有关青海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林地面积广大B.高寒特征显著C.灌溉农业发达D.交通四通八达
22.保护好三江源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意义是( )
①保护“中华水塔”②防止全球变暖③保护生物多样性④增加耕地面积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
23.我国承诺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简称“碳达峰”,西藏在“碳达峰”方面的优势能源是( )
A.太阳能 地热B.风能 煤炭C.太阳能 核能D.核能 石油
24.西藏自治区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 )
A.三江源地区B.河套平原C.青海湖沿岸D.雅鲁藏布江谷地
2021年5月19日,中日“碳中和”技术创新论坛在山东青岛举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碳中和”技术主要是为了降低对大气有保温作用的气体的排放,这种气体是( )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一氧化碳D.氧气
26.“碳中和”技术的应用会( )
A.使全球气候加快变暖B.使全球极端天气增多
C.减缓极地地区的冰川消融D.有效控制大气污染
2021年11月,联合国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气候大会,197个参会国家通过《格拉斯哥气候协定》,继续聚焦碳减排问题,将全球升温幅度限制在1.5℃以内。但印度最终拒绝了“逐步淘汰”煤电厂的要求。读表“2020年中国、印度、美国部分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完成下列27-29题。
注:单位GDP煤炭消费量=煤炭消费量/GDP产值
结合数据,印度拒绝淘汰煤电厂的原因是( )
A.人口数量少,发展压力大B.单位GDP煤炭消费量低
C.本国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D.开发清洁能源资金投入大
28.全球持续变暖,产生的影响是( )
A.酸雨增多B.地震频发C.冰川融化D.动物南迁
29.我国提出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主要措施是( )
A.将煤炭企业全部关闭B.重点发展第一产业
C.开发石油等清洁能源D.积极开展植树造林
30.中国将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所以开发和利用洁净能源势在必行。读中国风能分布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风电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及东部沿海地区
B.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南多北少的特点
C.①地受夏季风影响显著,夏季风力发电量最大
D.②地风能资源匮乏,人烟稀少,几乎没有风
“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我国预计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据资料完成下列31-32小题。
3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带来的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B.海平面下降
C.淹没沿海低地D.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
32.下列做法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 )
A.全面禁用煤炭,确保蓝天白云B.生活中多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
C.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D.大力发展高耗能产业
我国计划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碳中和”主要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与二氧化碳排放过多无关的是( )
A.全球气候变暖B.喜马拉雅山脉升高C.沿海低地被淹没D.两极冰川融化
34.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 )
A.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B.多使用一次性餐具
C.毁林开荒,过度放牧D.多使用私家车出行
我国预计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据此完成下面35-36小题。
35.下列有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带来的问题,正确的是( )
A.全球气候变暖B.海平面下降
C.对沿海低地没有影响D.生物多样性没有变化
36.下列做法中,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 )
A.超载放牧B.毁林造田C.火力发电D.植树造林
5月19日下午,中日“碳中和”技术创新论坛在山东青岛举行。据此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7.“碳中和”技术主要是为了降低对大气有保温作用的气体的排放,这种气体是( )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一氧化碳D.氧气
38.“碳中和”技术的应用会导致( )
A.全球气候加快变暖B.全球极端天气增多
C.减缓极地地区的冰川消融D.有效控制大气污染
39.下列关于山东和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地形中都是平原占的比重最大B.两地的河运都非常发达
C.对外贸易在两地经济中都占有重要地位D.从日本乘船到山东青岛,要经过渤海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严格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指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相平衡)。据此完成下面40-42小题。
40.下列有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带来的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B.海平面下降
C.淹没沿海低地D.生物多样性发生变
41.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大量使用( )
A.核电、水电B.化肥、农药C.煤炭、石油D.地热、风能
42.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措施是( )
A.植树种草,保护森林B.保护耕地,科技兴农
C.划区轮牧,扩大牧场D.兴建水库,调节气温
我国预计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43-44小题。
43.有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带来的问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极冰川融化B.海平面下降C.淹没沿海低地D.全球平均气温升高
44.下列做法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 )
A.全面禁用煤炭,确保蓝天白云B.生活中多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
C.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D.大力发展高污染、高耗能产业
牦牛粪被称为“高原圣火”,晒干后作为传统燃料被青藏地区牧民广泛用于烧火做饭。如今,为了助力“碳中和”,它正逐渐被清洁能源替代。左图为牦牛粪的晾晒景观图片,右图为青藏地区主要清洁能源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面45-46小题。
45.牦牛粪( )
A.来自“沙漠之舟”——藏牦牛B.在墙上晒干后可作为生活燃料
C.已经全部被清洁能源所替代D.在我国所有牧区均可推广使用
46.青藏地区的清洁能源主要是( )
①煤炭 ②太阳能 ③地热能 ④石油 ⑤水能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⑤D.②④⑤
碳中和是指中立的(即零)总碳量释放,透过排放多少碳就作多少抵销措施,来达到平衡,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丹麦政府开始大力倡导自行车出行,自行车逐渐取代汽车成为他们的重要交通工具。据此,完成下面47-48小题。
47.关于倡导“碳中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B.能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
C.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D.有利于应对全球变暖
48.丹麦政府大力提高自行车普及率、发展风力发电,可以( )
①减少石油消耗②减少环境污染③提高能源利用率④促进制造业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年12月18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指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目标被再次强调。下图为世界部分国家人均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49-51小题。
49.甲国最可能是( )
A.南非B.美国C.巴西D.埃及
50.上图表明,以下与甲国经济特点不符是( )
A.高消耗B.高消费C.产业以农业为主D.经济高度发达
51.要实现碳中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树造林B.发展火电C.发展风(能)光(能)产业D.节能减排
2020年9月22日,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2.中国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给出世界实现碳中和的时间目标,展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②中国是发达国家,经济力量雄厚③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加强国际合作④二氧化碳排放量只与中国有关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53.为努力实现碳中和,我们日常生活中应当( )
A.坐私家车上下学B.购物使用帆布包C.公园里露天烧烤D.使用一次性筷子就餐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严格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指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相平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4.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大量使用( )
A.核电、水电B.化肥、农药C.煤炭、石油D.地热、风能
55.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措施是( )
A.植树种草,保护森林B.保护耕地,科技兴农
C.划区轮牧,扩大牧场D.兴建水库,调节气温
“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我国预计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56-57小题。
56.下列有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带来的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B.海平面下降
C.淹没沿海低地D.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
57.下列做法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 )
A.全面禁用煤炭,确保蓝天白云B.生活中多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
C.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D.大力发展高污染、高耗能产业
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58.如果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进行控制,海洋面积占全球面积之比最可能变成( )
A.29.2%B.30%C.60%D.71%
59.节能减排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措施与节能减排不相符的是( )
A.企业研发新能源汽车B.骑共享自行车上下班
C.为节约,所有垃圾用一个袋子装D.及时关灯
“碳中和”近日成为热词,引发各方关注。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读图,完成下面60-62小题。
60.由时隔近80年同一地区的两张照片可知,该地区地表坏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 )
A.变湿B.变干C.变暖D.变冷
61.由中国不同行业碳排放量占比图可知,我国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是( )
A.制造业B.电力、煤气及用水行业C.生活消费D.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2.达到“零排放”目标的方法之一是,大力发展新能源,下列属于新能源产业的是( )
①石油②生物液体燃料③风电④太能⑤煤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
2020年9月22日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将采取有力政策和措施,使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 前实现“碳中和”。木薯是喜高温、不耐霜雪作物,也是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 重要原料,它的使用有利于“碳中和”进程。每生产燃料乙醇1吨需要消耗鲜木薯约7. 5吨。下图是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分布图。读图和材料,回答下面63-64小题。
63.上图所示区域最适宜种植木薯的地方是( )
A.甲B.乙C.丙D.丁
64.与煤、石油等常规能源相比,种植木薯,发展木薯燃料乙醇的优点是( )
A.节约土地资源B.原料可以再生
C.原料运输量少D.原料能够长期储存
二、解答题
65.2021年,“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走进公众视野,我国要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需要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推功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结合“碳达峰”和“碳中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碳达峰”和“碳中和”应对的环境问题是:由于____(选填: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全球变____(选填:暖或冷)
(2)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可能有:冰川融化,使海平面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淹没沿海低地、岛屿;气候变化,极端天气频发,这对____(选填:农业生产或工业生产)影响较大。
(3)为践行“碳达峰”和“碳中和”。列举你的低碳生活方式____、____(比如:一水多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列举两个即可)。
6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实现“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习近平强调,“中国将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
材料二中国是世界第一煤炭消耗大国,也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左图为“2020年我国用电量及主要煤炭分布图”,右图为“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
(1)用电量高值区的省份均位于地势第____级阶梯,甲行政区属于用电量____(高/中/低)值区,其省级行政中心为____市。
(2)我国煤炭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有____、____,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____为主,总体来说,煤炭分布与电力消费水平____(匹配/不匹配)。
(3)煤炭属于____(可再生/非可再生)资源,其大量使用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有____,为实现“碳达峰”,我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合理举措有____。
67.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2021 年,“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走进公众视野,我国要实现 2030 年“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的目标,需要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推功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
资料二 “碳达峰”和“碳中和”示意图。
(1)“碳达峰”和“碳中和”要应对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这个问题的产生主要与________等矿产资源的大量使用有关。
(2)除植树造林外,同学们是否可以从资源开发的角度,提出一条促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措施呢?。
(3)为促进“碳达峰”和“碳中和”我们的生活方式应有哪些转变?(提出一条即可)
6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温室气体的不断排放加剧世界全球气候变暖,总体上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提高。2021年7月,洪水席卷欧洲,山火和极端热浪肆虐美国西部;中国河南暴雨,千年一遇……已经在许多国家造成了大量人员死亡和严重经济损失。
材料二:2021年3月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判断全球平均气温呈现趋势________(填“上升”“下降”),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关系密切,图中人均排放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国家。(填“发展中”或“发达”)
(2)请你就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方面提出一个地理问题,并作答。
(3)我国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浓度等方面,请提出合理建议(至少写出2条)
(4)面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请阐述国际携手合作的必要性。
69.【探究发现】全球变暖
材料一 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总体看为上升趋势;科学家预测,如果格陵兰岛和南极的冰架继续融化,到2100年,海平面将比现在高出6米;这将淹没许多印尼的热带岛屿和低洼地区;导致全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工业化中大量使用矿物然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以及植被的破坏,尤其是热带而林的破坏。
材料二 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破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中和是指企业、田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气体排放总,然后通过植物树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氧化排放量,实现二氧化“零排放”;为了实现“中和”,我们能干点哈?及时关电脑、打开ー扇窗、自备购物袋、种一棵树……只要你学会做减法:减排减污、减负、减欲、减速,就能为碳中和、碳减排贡献自己的力量。
材料三 图为南极地区示意图。
(1)南极地区主要位于_________(纬线)以南,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_______(逆时针/顺时针)。
(2)为了更好的研究全球变暖对南极的影响,我国在南极建立了许多考察站,从气候角度分析,中国南极泰山站(如右图所示),房屋采用圆环形外表、蝶形结构和高架设计,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
(3)我国南极科学考察时间都选择在2月份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4)多年考察发现,该地区有冰川__________(减少/增多)的现象,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针对这种现象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解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即可)。
(5)为了少能源消耗,结合南极地区独特的气候,你认为科考站适宜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是_________。
(6)做为中学生,我们能为“碳中和”做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即可)。
70.【聚焦热点】
主题 倡导低碳生活
资料一 2021年,“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走进公众视野。我国要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需要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
资料二 为加快建设新型、清洁、低碳的综合能源基地,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实现从“煤老大”到“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的历史性转变,作为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山西,积极优化能源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提开新能源、清洁能源比重,坚定走“减”“优”“绿”之路。
资料三 “碳达峰”和“碳中和”示意图。
思考完成:
(1)说明“碳达峰”和“碳中和”应对的环境问题及该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
(2)概括山西能源工业走“减”“优”“绿”之路的措施。
(3)为践行“碳达峰”和“碳中和”,列举你的低碳生活方式。
71.左图示意世界部分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右图示意碳中和的含义,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最高的国家是____,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是____。
(2)从经济发展水平看,美国、德国、日本属____,它们与中国、印度等国在实现“碳中和”目标方面的合作称为“____”。
(3)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列举一项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对人类的影响:____;请为实现“碳中和”提出一条可行的措施:____。
72.图1示意我国2020年能源消费结构,图2示意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2020年我国消费比重最大的能源矿产是______,属于______(可再生、不可再生)资源。为完成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相平衡)目标,我国大力开发风能、核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2)风能是一种无污染的新能源,甲地风能发电量最大的季节是______。大亚湾核电站濒临______海。
西藏自治区农民在住房屋顶和农业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获取电能,可以自用,也可将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
(3)西藏自治区发展太阳能发电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与地面相比,在屋顶和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可以节约______资源。
(4)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对我国自然环境的有利影响有______。做为中学生,我们在生活中能为“碳中和”可做的有______。
国家
英国
法国
德国
瑞士
美国
西班牙
加拿大
南非
中国
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年)
77
77
77
49
43
43
42
42
30
国家
中国
印度
美国
煤炭消费量(十万亿焦耳)
82
18
9
GDP产值(万亿美元)
14.34
2.87
21.43
人口(亿人)
14.1
13.66
3.28
秘籍08 热点八 碳达峰、碳中和
1、碳达峰和碳中和示意图:
2、热点追踪:
(1)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2)2021年4月15日碳中和高峰论坛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功举办。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即排放的二氧化碳被各种方式抵消)。
(3)2021年5月19日,中日“碳中和”技术创新论坛在山东青岛举行。
(4)2021年5月26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
(5)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作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的“1”,意见为碳达峰碳中和这项重大工作进行系统谋划、总体部署。
(6)2021年10月,《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及《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这两个重要文件的相继出台,共同构建了中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而重点领域和行业的配套政策也将围绕以上意见及方案陆续出台。
(7)2022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关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报告中列出了2022年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升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方面的重点工作。
知识连接:
碳排放过程:
碳排放与温室气体概念:
①碳排放:是对各种温室气体排放的总称。
②温室气体:是大气保温气体的俗称,是指大气中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入,而阻止地面和低层大气长波辐射逸出的气体。
碳减排的主要措施:
①政策指引:我国为实现至2020年的碳减排计划,陆续出台替代能源及低碳经济相关扶持政策等。
②技术支持:a加强低碳和零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b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业和交通体系。
③国际合作:碳减排不是哪一个国家的事,必须要采取全球性的行动。
④理念更新:a增强全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意识;b加快形成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一、选择题
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抵消企业、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以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推动绿色的生产、生活,实现全社会绿色发展。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承诺: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26年前实现碳中和。完成下面1-2小题。
1.在我国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面临的挑战有( )
①能源消费以化石燃料为主,二氧化碳排放量大②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技术有待提高
③达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准备时间较长④人口众多,排放二氧化碳总量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有( )
①加快技术创新,逐步实现节能减排②开发清洁能源,杜绝化石燃料的使用
③加强碳排放的监测,加大处罚力度④加强宣传,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1.B 2.C
【解析】1.我国要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面临的挑战有:①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为主,二氧化碳排放量大;②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技术有待提高;④人口众多,排放二氧化碳总量大;故①②④正确。③达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准备时间较长不属于面临的挑战,③错误。故选B。
2.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①加快技术创新,逐步实现节能减排;③加强碳排放的监测,加大处罚力度;④加强宣传,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就目前甚至较长时间内,杜绝化石燃料的使用是不现实,不科学的,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②错误。故①③④正确,②错误,故选C。
碳排放一般指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排放,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地球在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本身也向外层空间辐射热量,其热辐射以3~30μm的长波红外线为主。当这样的长波辐射进入大层时,易被某些分子量较大、极性较强的气体分子所吸收。
材料:2021年全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面3-5小题。
3.下列不属于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措施的是( )
A.禁止生活用煤和工业用煤
B.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实现技术节能
C.改变能源结构,创新发展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
D.大力发展“无煤城市”(无煤发电、无煤取暖、无煤消费)
4.降碳政策的实施带来的影响是( )
①绿色住宅占比例提高 ②汽车环保标准提高 ③塑料吸管禁止使用 ④环保降碳消费盛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与低碳生活方式不相符的行为是( )
A.节约用纸,纸张双面打印B.提倡利用布袋替代一次性塑料袋
C.节约能源,合理使用空调D.出租车出行,节约时间
【答案】3.A 4.B 5.D
【解析】3.读材料可知,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禁止生活用煤和工业用煤不利于我国重工业的发展,A不属于实现碳达峰措施,符合题意;大力发展“无煤城市”,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实现技术节能,改变能源结构,创新发展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可以实现碳达峰,BCD属于实现碳达峰措施,不合题意。题中选择不属于的选项,故选A。
4.降碳政策可以使绿色住宅占比例提高,①正确;限制汽车排放的标准,促进汽车环保标准的提高,②正确;可以减少塑料吸管的使用,但不能绝对禁止,③错误;该政策使得人人有环保降碳意识,环保降碳消费盛行,④正确。故选B。
5.节约用纸,纸张双面打印是低碳行为,A相符,不合题意;提倡利用布袋替代一次性塑料袋,减少塑料的使用,B相符,不合题意;合理使用空调,节约用电是属于低碳行为的一种,C相符,不合题意;出租车出行会排放二氧化碳,不属于绿色出行,D选项与低碳生活方式不相符,符合题意。本题要求选择与低碳生活方式不相符的行为选项,故选D。
2021年4月15日碳中和高峰论坛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功举办。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即排放的二氧化碳被各种方式抵消)。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面6-7小题。
6.读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发展中国家的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都比较小
B.大部分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
C.城市化水平越高,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越大
D.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7.下列措施有利于我国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是( )
①积极鼓励使用燃油车②大力发展清洁能源③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④降低能耗,减缓经济增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6.C 7.C
【解析】6.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更高的是发达国家,故A正确。大部分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故B正确。读图可知城市化水平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是呈正相关的关系,故C错误。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可逐步替代传统能源,减少排放二氧化碳,故D正确。故选C。
7.碳中和,即排放的二氧化碳被各种方式抵消,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明显,清洁能源开发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②③正确。使用燃油车不利于实现碳中和,①错误;降低能耗能减轻碳排放,但减缓经济增长的说法明显错误,④错误。故选C。
碳中和的含义是工厂或企业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种植树木、建筑节能、节约用煤、节约用油节约用电等形式,来相抵自身产生的二氧化氮,从而实现零排放二氧化碳。
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读图“碳达峰与碳中和示意图”,完成下面8-9小题。
8.根据图示信息,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生产方式是( )
A.提高煤炭的能源消费比例B.加大森林采伐力度增加收入
C.开发利用风能等清洁能源D.大力发展钢铁工业等重工业
9.下列日常生活方式中,不符合“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是( )
A.学生上学私车接送B.按需点餐光盘行动C.随手关灯节约用电D.节约纸张双面使用
【答案】8.C 9.A
【解析】8.根据材料碳中和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可知开发利用风能等清洁能源能够抵消排放的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中和,C正确;提高煤炭的能源消费比例、 加大森林采伐力度、 大力发展钢铁工业等重工业,都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利于实现碳中和,ABD错误。故选C。
9.学生上学私车接送,会增加能源的消耗,不符合“简约适度”,A符合题意;按需点餐光盘行动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节约纸张双面使用,都有利于节能减排,符合“简约适度”,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手段,一是碳封存,主要由土壤、森林和海洋等天然碳汇吸收储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人类所能做的是植树造林;二是碳抵消,通过投资开发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清洁技术,减少一个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抵消另一个行业的排放量,抵消量的计算单位是二氧化碳当量吨数。一旦彻底消除二氧化碳排放,我们就能进入净零碳社会。
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量大,降低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是我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读2015年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0.2015年,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差异表现为( )
东西差异大于南北差异B.东高西低
C.南北变化大于东西变化D.北高南低
11.为实现我国碳减排目标,下列区域差异化减排措施合理的是( )
①东部地区推进自主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②西部地区加强环境监管,合理推进产业布局
③北方地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逐步降低高消耗、高排放产业比例
④南方地区大力开发太阳能,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10.C 11.A
【解析】10.读2015年我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图可知,北部有高强度,南部有低强度,而东部以中低强度为主,西部只有新疆为高强度,因此总体碳排放强度南北差异大于东西差异,A错误,C正确。读图可知,总体看东低西高,B错误。内蒙古东北地区有高强度,但南方贵州广西一带为中高强度,因此总体并不是北高南低,D错误。故选C。
11.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利用技术水平高,因此应推进自主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减少碳排放量,①正确。西部地区由于煤炭等资源开采和加工,环境污染大,应加强环境监管,合理推进产业布局,减少碳排放量,②正确。北方地区以煤炭为主,应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增加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比重;北方重工业发达,应逐步降低高消耗、高排放产业比例,③正确。南方地区阴雨天气多,但降水量大,应大力开发水能,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④错误。故选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显著增强,我国能源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能源生产不断攻坚克难,实现跨越式发展,能源消费不断提高水平,实现历史性改善。
今年我国限电、停产已经席卷了包括江苏、浙江等至少10个省份。为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国家目标,能耗双控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由于部分省份上半年能耗强度不降反升,只能通过直接限电停产来达到目标。下图是“我国电力能源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面12-13小题。
12.我国目前主要的发电方式是( )
A.风力发电B.燃煤发电C.水力发电D.太阳能发电
13.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经济发展是最主要的,其次是节能减排B.积极寻找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
C.全部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为了达到碳中和目标,企业限电停产
【答案】12.B 13.B
【解析】12.读我国电力结构图的数据可知,火电占我国电力的大部分,主要是用煤来发电。其次是水电,然后是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故根据题意选B。
13.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必须始终把节能增效放在突出位置节能是我国实现碳排放达峰目标的最重要途径。故A不正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也要发展经济,所以应积极寻找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故B正确;全部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能满足人们对能源的需要,故C不正确;为了达到碳中和目标,企业限电停产是不合理的,会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故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B。
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国家目标,能耗双控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既要发展经济,又要节能减排。读图分析解答即可。
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读图碳达峰与碳中和示意图,回答下面14-15小题。
14.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大量使用( )
A.核电、水电B.化肥、农药C.地热、风能D.煤炭、石油
15.根据图示信息,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的是( )
A.大力发展钢铁工业等重工业B.植树种草,保护森林
C.加大森林采伐力度增加收入D.提高煤炭的能源消费比例
【答案】14.D 15.B
【解析】14.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使用矿物燃料,如燃烧煤和石油等,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地球变暖的一个征兆是南北极地区永久冰雪的快速消融,水平面上升。核电、水电、风能和地热属于清洁能源,化肥、农药会污染土壤、水源,对全球变暖没有影响,故选D。
15.大力发展钢铁工业等重工业会加重污染,不利于实现碳中和,故A错误。植树种草、保护森林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B正确。加大森林采伐力度会减少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不利于实现碳中和,故C错误。提高煤炭的能源消费比例会加重空气污染,不利于实现碳中和,故D错误。故选B。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今年,“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热点。据此完成下面16-17小题。
16.下面是世界部分国家承诺的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统计表,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表中多数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间隔在40-50年之间
B.表中欧洲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间隔普遍较长
C.美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间隔最长
D.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间隔,远远短于其他各国
17.以下行为不利于早日实现碳中和的是( )
A.B.C.D.
【答案】16.C 17.C
【解析】16.由图可以看出,表中多数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间隔在40-50年之间,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表中欧洲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间隔普遍较长,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英国、法国和德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间隔最长,故C错误,符合题意。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间隔,远远短于其他各国,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17.以上四种行为中,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绿色出行和光盘行动都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利于早日实现碳中和,而乱砍滥伐是破坏森林资源、加重碳排放量的做法,不可取,故选C。
本题考查碳高峰与碳中和有关知识,要知道如何实现从碳高峰转变为碳中和。
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读碳达峰与碳中和示意图,回答下列18-19题。
18.下列日常生活方式中,不符合“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是( )
A.学生上学私车接送B.按需点餐光盘行动C.随手关灯节约用电D.节约纸张双面使用
19.根据图示信息,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生产方式是( )
A.提高煤炭的能源消费比例B.加大森林采伐力度增加收入
C.开发利用风能等清洁能源D.大力发展钢铁工业等重工业
【答案】18.A 19.C
【解析】18.以上四种生活方式中,学生上学私家车接送是加大环境污染、浪费能源的做法,不符合“简约适度绿色低碳”;而按需点餐光盘行动、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和节约纸张双面使用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符合“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故选A。
19.由图示信息可知,提高煤炭的能源消费比例、加大森林开采力度增加收入和大力发展钢铁工业都不利于实现碳中和,开发利用风能等清洁能源有利于减少污染,实现碳中和,故选C。
20.我国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行为符合这一目标和低碳环保理念的是( )
A.使用一次性餐具B.燃放烟花爆竹C.购物使用塑料袋D.课本循环使用
【答案】20.D
【解析】20.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践行低碳环保理念,使用一次性餐具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会造成环境污染,A错误;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环境污染,B错误;购物使用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C错误;课本循环使用有利于节约森林资源,D正确。故选:D。
2021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省时强调,保护好青海省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一定要落实好国家生态战略,保护好三江源自然保护地体系,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读下图,完成下面21-24小题。
21.有关青海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林地面积广大B.高寒特征显著C.灌溉农业发达D.交通四通八达
22.保护好三江源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意义是( )
①保护“中华水塔”②防止全球变暖③保护生物多样性④增加耕地面积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
23.我国承诺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简称“碳达峰”,西藏在“碳达峰”方面的优势能源是( )
A.太阳能 地热B.风能 煤炭C.太阳能 核能D.核能 石油
24.西藏自治区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 )
A.三江源地区B.河套平原C.青海湖沿岸D.雅鲁藏布江谷地
【答案】21.B 22.D 23.A 24.D
【解析】21.青海省位于青藏地区,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高寒特征显著,空气稀薄,自然环境恶劣,雪山连绵,交通不便。故选:B。
22.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三江源地区孕育了三大江河,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保护好三江源地区,就是保护“中华水塔”、保护生物多样性,①③正确。故选:D。
23.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太阳能资源丰富;该地区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热能资源丰富;青藏地区是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故选:A。
24.青藏地区气温较低,日照较长,在一些海拔较低的地区,如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东部的湟水谷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好,分布着河谷农业。故选:D。
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在青藏高原上,是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青藏地区具有独特的高寒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青藏高原是我国的高寒牧区,在一些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分布着河谷农业。
2021年5月19日,中日“碳中和”技术创新论坛在山东青岛举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碳中和”技术主要是为了降低对大气有保温作用的气体的排放,这种气体是( )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一氧化碳D.氧气
26.“碳中和”技术的应用会( )
A.使全球气候加快变暖B.使全球极端天气增多
C.减缓极地地区的冰川消融D.有效控制大气污染
【答案】25.A 26.C
【解析】25.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排出的二氧化碳或者温室气体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这就是“碳中和”。因此“碳中和”中的“碳”主要指的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除BCD,故选A。
26.“碳中和”是为了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有利于缓解全球变暖,故而减缓极地地区的冰川消融,减少全球的极端天气,AB错误,C正确。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并不是二氧化碳,因此“碳中和”不能有效控制大气污染,D错误。故选C。
温室气体的增多会加剧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全球极端天气增多。“碳中和”指的是国家、企业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2021年11月,联合国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气候大会,197个参会国家通过《格拉斯哥气候协定》,继续聚焦碳减排问题,将全球升温幅度限制在1.5℃以内。但印度最终拒绝了“逐步淘汰”煤电厂的要求。读表“2020年中国、印度、美国部分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完成下列27-29题。
注:单位GDP煤炭消费量=煤炭消费量/GDP产值
结合数据,印度拒绝淘汰煤电厂的原因是( )
A.人口数量少,发展压力大B.单位GDP煤炭消费量低
C.本国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D.开发清洁能源资金投入大
28.全球持续变暖,产生的影响是( )
A.酸雨增多B.地震频发C.冰川融化D.动物南迁
29.我国提出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主要措施是( )
A.将煤炭企业全部关闭B.重点发展第一产业
C.开发石油等清洁能源D.积极开展植树造林
【答案】27.D 28.C 29.D
【解析】27.结合表中数据可知,印度拒绝淘汰煤电厂的原因是开发清洁能源资金投入大,印度的GDP产值较低。印度的人口数量大,GDP煤炭消费量高,印度的环境污染严重,故选D。
28.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两极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极端日天气增多等危害。酸雨增多不是全球变暖导致;地震频发是地壳运动产生,与全球变暖无关;北半球的动物可能北迁,故选C。
29.根据材料信息,碳中和指CO2排放总量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实现“零排放”。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及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可促进节能减排,D正确。将煤炭企业全部关闭、重点发展第一产业、开发石油等清洁能源都不符合碳中和的概念,ABC错误。故选D。
碳中和就是企业或个人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可以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的形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碳达峰就是我国承诺2030年后,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以后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逐渐减少。
30.中国将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所以开发和利用洁净能源势在必行。读中国风能分布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风电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及东部沿海地区
B.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南多北少的特点
C.①地受夏季风影响显著,夏季风力发电量最大
D.②地风能资源匮乏,人烟稀少,几乎没有风
【答案】30.A
【解析】30.读图分析可知,我国风电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及东部沿海地区,A正确。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南少北多的特点,B错误;①地受冬季风影响显著,冬季风力发电量大,C错误;②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风力资源丰富,风电场也比较多,D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我国预计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据资料完成下列31-32小题。
3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带来的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B.海平面下降
C.淹没沿海低地D.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
32.下列做法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 )
A.全面禁用煤炭,确保蓝天白云B.生活中多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
C.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D.大力发展高耗能产业
【答案】31.B 32.C
【解析】31.根据材料“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排放过多会使气温增高,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ACD正确,B错误,根据题意。故选B。
32.全面禁用煤炭,会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小于吸收量,且不符合实际,A错误。过度包装的商品导致资源消耗量大,会加剧碳排放,B错误。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有利于“碳中和”,故C正确。大力发展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会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于吸收量,D错误。故选C。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我国计划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碳中和”主要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与二氧化碳排放过多无关的是( )
A.全球气候变暖B.喜马拉雅山脉升高C.沿海低地被淹没D.两极冰川融化
34.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 )
A.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B.多使用一次性餐具
C.毁林开荒,过度放牧D.多使用私家车出行
【答案】33.B 34.A
【解析】33.根据材料“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排放过多会使气温增高,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ACD不符合题意,喜马拉雅山升高与板块运动有关,与二氧化碳排放无关,符合题意。故选B。
34.以上四种做法中,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而多使用一次性餐具、毁林开荒和多使用私家车出行是污染大气的做法,会排放过多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碳中和”,故选A。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我国预计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据此完成下面35-36小题。
35.下列有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带来的问题,正确的是( )
A.全球气候变暖B.海平面下降
C.对沿海低地没有影响D.生物多样性没有变化
36.下列做法中,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 )
A.超载放牧B.毁林造田C.火力发电D.植树造林
【答案】35.A 36.D
【解析】35.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反射,从而使全球气候变暖,A正确;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使全球气候变暖,加速冰川融化,从而使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可能被淹没,B和C错误;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使全球气候变暖,动植物生存环境发生改变,从而使生物多样性减少,D错误。故选A。
36.超载放牧和 毁林造田会破坏地表植被,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不利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A和B错误;火力发电会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利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C错误;植树造林可以增加地表植被,使更多的二氧化碳被吸收,有助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D正确。故选D。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反射,从而使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生物多样性锐减。碳中和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形式,目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大型活动和会议采用。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5月19日下午,中日“碳中和”技术创新论坛在山东青岛举行。据此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7.“碳中和”技术主要是为了降低对大气有保温作用的气体的排放,这种气体是( )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一氧化碳D.氧气
38.“碳中和”技术的应用会导致( )
A.全球气候加快变暖B.全球极端天气增多
C.减缓极地地区的冰川消融D.有效控制大气污染
39.下列关于山东和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地形中都是平原占的比重最大B.两地的河运都非常发达
C.对外贸易在两地经济中都占有重要地位D.从日本乘船到山东青岛,要经过渤海
【答案】37.A 38.C 39.C
【解析】37.由题意可知,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主体,对大气有保温作用,主要是由于燃烧矿石燃料产生的。故选A。
38.碳中和技术能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减慢,能缓解极地地区冰川的消融,故C正确,A错误;大气中温室气体减少,全球极端天气减少,B错误;碳中和技术不能有效控制大气污染,故D错误。故选C。
39.根据所学知识,山东临海,海岸线漫长,日本是一个岛国,对外贸易都发达,C正确;日本山区面积广大,占国土面积的3/4,故A错误;日本多山地,地势起伏大,河流短小,水流急,河运不发达,故B错误;从日本乘船到青岛,需要经过黄海,故D错误。故选C。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而碳达峰则指的是碳排放进入平台期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严格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指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相平衡)。据此完成下面40-42小题。
40.下列有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带来的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B.海平面下降
C.淹没沿海低地D.生物多样性发生变
41.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大量使用( )
A.核电、水电B.化肥、农药C.煤炭、石油D.地热、风能
42.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措施是( )
A.植树种草,保护森林B.保护耕地,科技兴农
C.划区轮牧,扩大牧场D.兴建水库,调节气温
【答案】40.B 41.C 42.A
【解析】40.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还会使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故根据题意选B。
41.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其次是人类大量砍伐森林、使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造成的。故根据题意选C。
42.植树种草,保护森林,森林面积扩大,有利于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故A正确;保护耕地,科技兴农,是农业发展的措施;划区轮牧,扩大牧场是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措施; 兴建水库,是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措施。故BCD不符合题意。所以根据题意选A。
全球气候变暖是全世界各国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需要全世界共同应对。
我国预计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43-44小题。
43.有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带来的问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极冰川融化B.海平面下降C.淹没沿海低地D.全球平均气温升高
44.下列做法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 )
A.全面禁用煤炭,确保蓝天白云B.生活中多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
C.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D.大力发展高污染、高耗能产业
【答案】43.B 44.C
【解析】43.根据材料“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排放过多会使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
44.“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有利于“碳中和",C正确。全面禁用煤炭不符合实际,A错误。过度包装的商品导致资源消耗量大,会加剧碳排放,B错误。大力发展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会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于吸收量,D错误。故选C。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牦牛粪被称为“高原圣火”,晒干后作为传统燃料被青藏地区牧民广泛用于烧火做饭。如今,为了助力“碳中和”,它正逐渐被清洁能源替代。左图为牦牛粪的晾晒景观图片,右图为青藏地区主要清洁能源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面45-46小题。
45.牦牛粪( )
A.来自“沙漠之舟”——藏牦牛B.在墙上晒干后可作为生活燃料
C.已经全部被清洁能源所替代D.在我国所有牧区均可推广使用
46.青藏地区的清洁能源主要是( )
①煤炭 ②太阳能 ③地热能 ④石油 ⑤水能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⑤D.②④⑤
【答案】45.B 46.C
【解析】45.牦牛粪来自“高原之舟” --藏牦牛,A错误。牦牛粪在墙上晒干后可作为生活燃料,B正确。根据材料介绍,牦牛粪目前还没有全部被清洁能源所替代,C错误。牦牛粪只在我国青藏牧区广泛使用,且目前正逐渐被清洁能源替代,D错误。故选B。
46.青藏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洁净,晴天多 ,太阳辐射量强,太阳能丰富。青藏地区又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强烈,地热资源多。青藏地区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河流水流湍急,水能丰富。太阳能、地热能、水能都属于清洁能源,煤炭、石油虽然是能源,但不是清洁能源。故选C。
牦牛是青藏地区代表性的畜种,它的毛厚而长,耐寒力强。体短身健,善于爬山负重。被称为“高原之舟”,牦牛肉质好,是本区居民的重要肉食来源。
碳中和是指中立的(即零)总碳量释放,透过排放多少碳就作多少抵销措施,来达到平衡,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丹麦政府开始大力倡导自行车出行,自行车逐渐取代汽车成为他们的重要交通工具。据此,完成下面47-48小题。
47.关于倡导“碳中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B.能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
C.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D.有利于应对全球变暖
48.丹麦政府大力提高自行车普及率、发展风力发电,可以( )
①减少石油消耗②减少环境污染③提高能源利用率④促进制造业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47.A 48.A
【解析】47.由材料可知,碳中和是指中立的(即零)总碳量释放,透过排放多少碳就作多少抵销措施,来达到平衡,因此不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A错误。倡导“碳中和”能鼓励人们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B正确。碳中和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C正确。“碳中和”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因此有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D正确。故选A。
48.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丹麦政府大力提高自行车普及率、发展风力发电,对于节约传统的石油等化石能源,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减少环境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不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促进制造业的发展。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A。
新能源是指在新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开发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氢能等。与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小、储量大、分布广的特点。
2020年12月18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指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目标被再次强调。下图为世界部分国家人均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49-51小题。
49.甲国最可能是( )
A.南非B.美国C.巴西D.埃及
50.上图表明,以下与甲国经济特点不符是( )
A.高消耗B.高消费C.产业以农业为主D.经济高度发达
51.要实现碳中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树造林B.发展火电C.发展风(能)光(能)产业D.节能减排
【答案】49.B 50.C 51.B
【解析】49.由图可知,甲国的人均能源消费最高,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应该是经济发达,人均生活水平高的发达国家,南非、巴西、埃及都是发展中国家,美国是发达国家,故选B。
50.由上题可知,甲国是美国,由上图表明,美国是一个高消耗、高消费、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其产业不以农业为主,以服务业为主。故选C。
51.由题意“碳中和指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可知,植树造林、发展风(能)光(能)产业、节能减排有利于减少碳排放,发展火电会加大碳排放,故选B。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其人均能源消费最高,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实现碳中和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加大植被覆盖率。
2020年9月22日,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2.中国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给出世界实现碳中和的时间目标,展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②中国是发达国家,经济力量雄厚③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加强国际合作④二氧化碳排放量只与中国有关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53.为努力实现碳中和,我们日常生活中应当( )
A.坐私家车上下学B.购物使用帆布包C.公园里露天烧烤D.使用一次性筷子就餐
【答案】52.B 53.B
【解析】52.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当今世界树立起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量,给出碳中和的时间目标,体现了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加强国际合作;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的排放与世界各国都有关系。故选B。
53.为了实现碳中和,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购物使用帆布包,减少污染和节约资源;而坐私家车上下学、公园里露天烧烤和使用一次性筷子都是破坏环境的做法,不可取,故选B。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地区性大国,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一个负责任的中国形象。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严格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指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相平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4.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大量使用( )
A.核电、水电B.化肥、农药C.煤炭、石油D.地热、风能
55.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措施是( )
A.植树种草,保护森林B.保护耕地,科技兴农
C.划区轮牧,扩大牧场D.兴建水库,调节气温
【答案】54.C 55.A
【解析】54.全球变暖是由于二氧化碳排放过多,核电、水电、地热和风能都属于清洁能源,不排放污染物,排除A、D项;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从而污染环境,但是并没有排放污染物,排除B项;煤炭和石油的使用会排放二氧化碳,因此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大量使用煤炭和石油,C项符合题意。故选C。
55.实现碳中和需要控制碳排放,增加碳吸收,树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植树种草,保护森林有利于实现碳中和,A项正确。故选A。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尽量减少能源消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以减弱大气的温室效应,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我国预计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56-57小题。
56.下列有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带来的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B.海平面下降
C.淹没沿海低地D.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
57.下列做法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 )
A.全面禁用煤炭,确保蓝天白云B.生活中多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
C.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D.大力发展高污染、高耗能产业
【答案】56.B 57.C
【解析】本题以“碳中和”为切入点,涉及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应对气候变暖采取的措施等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人地协调等地理核心素养。
56.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的出现,ACD对,B错,故选B。
57.由题意可知,“碳中和”即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煤炭是世界上重要的矿物能源,全面禁用煤炭在目前阶段不可能做到,A错;生活中多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大力发展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等会导致生产量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BD错;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有利于更多吸收二氧化碳,C对,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
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58.如果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进行控制,海洋面积占全球面积之比最可能变成( )
A.29.2%B.30%C.60%D.71%
59.节能减排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措施与节能减排不相符的是( )
A.企业研发新能源汽车B.骑共享自行车上下班
C.为节约,所有垃圾用一个袋子装D.及时关灯
【答案】58.D 59.C
【解析】本题以碳中和为切入点,涉及世界海陆的分布、节能减排等知识,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能力。
58.世界的海陆分布中,大概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及海洋大概占比70%。如果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进行控制,将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极地高山地区的冰川融合,海平面上升,海洋面积变大,故选D。
59.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节能减排,实现碳中和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企业研发新能源汽车、骑共享自行车上下班、及时关灯等措施都能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为实现碳中和做贡献,ABD对,所有垃圾用一个袋子装不利于垃圾的分类,不利于减少碳排放,C错。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海陆分布及全球气候变暖的节能减排的措施。
“碳中和”近日成为热词,引发各方关注。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读图,完成下面60-62小题。
60.由时隔近80年同一地区的两张照片可知,该地区地表坏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 )
A.变湿B.变干C.变暖D.变冷
61.由中国不同行业碳排放量占比图可知,我国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是( )
A.制造业B.电力、煤气及用水行业C.生活消费D.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2.达到“零排放”目标的方法之一是,大力发展新能源,下列属于新能源产业的是( )
①石油②生物液体燃料③风电④太能⑤煤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
【答案】60.C 61.A 62.B
【解析】60.读图可知,80年后的与80年前相比,冰川面积萎缩严重,主要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早场冰川融化造成的。故根据题意选C。
61.读图可知,我国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是制造业,故选A。
62.联系实际可知,生物液体燃料、风电、太阳能,都属于新能源,石油和煤炭属于常规能源。故根据题意选B。
2020年9月22日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将采取有力政策和措施,使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 前实现“碳中和”。木薯是喜高温、不耐霜雪作物,也是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 重要原料,它的使用有利于“碳中和”进程。每生产燃料乙醇1吨需要消耗鲜木薯约7. 5吨。下图是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分布图。读图和材料,回答下面63-64小题。
63.上图所示区域最适宜种植木薯的地方是( )
A.甲B.乙C.丙D.丁
64.与煤、石油等常规能源相比,种植木薯,发展木薯燃料乙醇的优点是( )
A.节约土地资源B.原料可以再生
C.原料运输量少D.原料能够长期储存
【答案】63.D 64.B
【解析】63.由题目可知,木薯是喜高温、不耐霜植物,应该尽量种植在气温较高的地区,图示区域中,甲、乙、丙三地的气温较,只有丁处气温高,适合种植木薯,故选D。
64.与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相比,种植木薯、发展木薯燃料乙醇的优点是原料可以再生,与节约土地资源、运输量小和长期储存无关,故选B。.
二、解答题
65.2021年,“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走进公众视野,我国要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需要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推功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结合“碳达峰”和“碳中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碳达峰”和“碳中和”应对的环境问题是:由于____(选填: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全球变____(选填:暖或冷)
(2)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可能有:冰川融化,使海平面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淹没沿海低地、岛屿;气候变化,极端天气频发,这对____(选填:农业生产或工业生产)影响较大。
(3)为践行“碳达峰”和“碳中和”。列举你的低碳生活方式____、____(比如:一水多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列举两个即可)。
【答案】65.(1)二氧化碳 暖
(2)上升 农业生产
(3)低碳生活方式主要有:少用塑料袋;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 提倡步行、公交等绿色(低碳)出行方式;
【解析】65.本大题以“碳达峰”和“碳中和”示意图为材料,涉及“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的、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和绿色生活方式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
(1)说明“碳达峰”和“碳中和”应对的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大量燃烧煤炭和石油等矿物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全球变暖。
(2)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可能有: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岛屿;气候变化,极端天气频发,这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对工业生产影响较小。
(3)为践行“碳达峰”和“碳中和”。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少用塑料袋;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提倡步行、公交等绿色(低碳)出行方式;随手关闭电源等。
6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实现“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习近平强调,“中国将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
材料二中国是世界第一煤炭消耗大国,也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左图为“2020年我国用电量及主要煤炭分布图”,右图为“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
(1)用电量高值区的省份均位于地势第____级阶梯,甲行政区属于用电量____(高/中/低)值区,其省级行政中心为____市。
(2)我国煤炭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有____、____,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____为主,总体来说,煤炭分布与电力消费水平____(匹配/不匹配)。
(3)煤炭属于____(可再生/非可再生)资源,其大量使用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有____,为实现“碳达峰”,我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合理举措有____。
【答案】66.(1)三 低 拉萨
(2)分布较集中;北多南少; 内陆多沿海少 煤炭 不匹配
(3) 非可再生 大气污染(雾霾等);酸雨等 降低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能源利用率;推广清洁能源(新能源)
【解析】66.本题以“2020年我国用电量及主要煤炭分布图”和“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为素材,设置了3道小题,涉及行政区划、阶梯界线、煤炭分布特点、非可再生资源及能源合理消费的举措等知识点,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识图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1)读图可知,我国用电高值区主要是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省,这些省份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以东,属于第三阶梯;甲行政区是西藏自治区,根据图例判断,该行政区属于用电量低值区,该行政区简称藏,行政中心是拉萨市。
(2)读“2020年我国用电量及主要煤炭分布图”可知,我国煤炭资源在空间分布上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总体上是北多南少,内陆多沿海少。根据“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可知,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57%(比重最大),清洁能源占24%,石油占19%;我国电力消费水平是东多西少,沿海多,内陆少,与煤炭资源的分布不匹配。
(3)煤炭可再生周期很长,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大量使用煤作为燃料,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烟尘、二氧化硫等气体,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雾霾、酸雨等;为实现“碳达峰”,我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发展煤炭气化,液化技术,提高利用率。
67.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2021 年,“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走进公众视野,我国要实现 2030 年“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的目标,需要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推功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
资料二 “碳达峰”和“碳中和”示意图。
(1)“碳达峰”和“碳中和”要应对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这个问题的产生主要与________等矿产资源的大量使用有关。
(2)除植树造林外,同学们是否可以从资源开发的角度,提出一条促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措施呢?。
(3)为促进“碳达峰”和“碳中和”我们的生活方式应有哪些转变?(提出一条即可)
【答案】67.(1) 全球气候变暖 煤、石油
(2) 开发新能源,减少煤和石油的使用
(3) 节约能源、绿色出行等(意思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67.本大题以“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图文资料为材料,涉及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以及资源的节约和利用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1) 读材料二中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含义可知,“碳达峰”和“碳中和”要应对的环境问题是二氧化碳的增多造成的全球变暖的问题。这主要是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气体增多有关。
(2) 植树造林可以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二氧化碳增多是由于燃烧煤、石油等造成的,所以我们可以大量开发无污染的洁净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等,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3) 联系实际可知,我们生活中可以为促进促进“碳达峰”和“碳中和”做很多,如绿色出行、少开私家车、节约能源等。
6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温室气体的不断排放加剧世界全球气候变暖,总体上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提高。2021年7月,洪水席卷欧洲,山火和极端热浪肆虐美国西部;中国河南暴雨,千年一遇……已经在许多国家造成了大量人员死亡和严重经济损失。
材料二:2021年3月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判断全球平均气温呈现趋势________(填“上升”“下降”),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关系密切,图中人均排放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国家。(填“发展中”或“发达”)
(2)请你就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方面提出一个地理问题,并作答。
(3)我国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浓度等方面,请提出合理建议(至少写出2条)
(4)面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请阐述国际携手合作的必要性。
【答案】68.(1) 上升 发达
(2)问:全球气候变暖不利影响有哪些?答:①引发极端天气;②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③极地冰川融化,极地动植物减少等。
(3)①控制地球上的人口数量。②减少对煤、石油等常规能源的利用,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③研制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无污染的新能源。④保护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亚寒带针叶林等原始森林,大力植树造林。
(4)①这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共同应对;②交通、通讯技术发展,联系便捷,成为“地球村”,关系越来越密切。
【解析】68.本题以全球气候变暖为背景,考查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其影响,采取的措施等,考查对知识用调用能力。
(1)由图的曲线可知,全球的气温呈现波动上升,由右图可知,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是发达国家,包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
(2)问题:全球气候变暖不利影响有哪些不良影响?导致两极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淹没低地;生物生存空间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多等。
(3)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能源结构;保护森林,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等。
(4)全球变暖是全球性的问题,各国有义务共同应对;加强各国的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交通、通讯技术发展,联系便捷。
69.【探究发现】全球变暖
材料一 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总体看为上升趋势;科学家预测,如果格陵兰岛和南极的冰架继续融化,到2100年,海平面将比现在高出6米;这将淹没许多印尼的热带岛屿和低洼地区;导致全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工业化中大量使用矿物然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以及植被的破坏,尤其是热带而林的破坏。
材料二 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破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中和是指企业、田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气体排放总,然后通过植物树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氧化排放量,实现二氧化“零排放”;为了实现“中和”,我们能干点哈?及时关电脑、打开ー扇窗、自备购物袋、种一棵树……只要你学会做减法:减排减污、减负、减欲、减速,就能为碳中和、碳减排贡献自己的力量。
材料三 图为南极地区示意图。
(1)南极地区主要位于_________(纬线)以南,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_______(逆时针/顺时针)。
(2)为了更好的研究全球变暖对南极的影响,我国在南极建立了许多考察站,从气候角度分析,中国南极泰山站(如右图所示),房屋采用圆环形外表、蝶形结构和高架设计,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
(3)我国南极科学考察时间都选择在2月份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4)多年考察发现,该地区有冰川__________(减少/增多)的现象,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针对这种现象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解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即可)。
(5)为了少能源消耗,结合南极地区独特的气候,你认为科考站适宜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是_________。
(6)做为中学生,我们能为“碳中和”做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即可)。
【答案】69.(1)南极圈 顺时针
通风或防暴雪堆堵(言之有理即可)
2月风力较小或气温稍高、极昼现象(任答一点即可)
减少 全球变暖 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植树造林(合理即可)
风能
绿色出行、随手关灯、自备购物袋(合理即可)
【解析】69.本题以全球变暖为材料,考查学生对南极地区地理位置、科学考察、冰川萎缩、绿色出行等方面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核心素养。
(1)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顺时针。
(2)中国南极泰山站(如图2所示),房屋采用圆环形外表、蝶形结构和高架设计,主要目的是通风防暴雪堆堵,因为南极地区风雪大。
(3)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份的主要原因是2月份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此时气温较高,白昼时间长,便于考察。
(4)多年考察发现,南极地区的冰川有减少的现象,是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气温升高所致;人类应该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多植树造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等。
(5)南极地区多狂风,所以科考站适宜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是风能。
(6)作为一名中学生,能够为“碳中和”做的是绿色出行、少乘坐私家车,多坐公交车,少使用一次性物品、随手关灯等。
70.【聚焦热点】
主题 倡导低碳生活
资料一 2021年,“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走进公众视野。我国要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需要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
资料二 为加快建设新型、清洁、低碳的综合能源基地,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实现从“煤老大”到“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的历史性转变,作为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山西,积极优化能源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提开新能源、清洁能源比重,坚定走“减”“优”“绿”之路。
资料三 “碳达峰”和“碳中和”示意图。
思考完成:
(1)说明“碳达峰”和“碳中和”应对的环境问题及该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
(2)概括山西能源工业走“减”“优”“绿”之路的措施。
(3)为践行“碳达峰”和“碳中和”,列举你的低碳生活方式。
【答案】70.(1)问题:全球变暖(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影响: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岛屿;气候变化,影响农业生产;极端天气频发;影响生态系统等。(每点1分,任答两点得2分)
(2)减少煤炭的传统开发利用;推广煤炭洁净化处理技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积极研发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推进煤炭绿色低碳高效开发利用等。(每点1分,任答四点得4分)
(3)少用塑料袋;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提倡步行,公交等绿色出行方式;实施垃圾分类;节约用电,用水、用纸;一水多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每点1分,任答三点得3分)
【解析】70.本大题以低碳生活相关资料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环境保护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读资料三可知,“碳达峰”和“碳中和”都是为了减少地球上的碳含量,碳含量增多会导致全球变暖,因此“碳达峰”和“碳中和”应对的是全球变暖的问题。全球变暖会造成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还会造成全球的气候变化,会出现极端天气频发,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等。
(2)根据资料二可知,山西能源工业走“减”“优”“绿”之路需要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提升新能源、清洁能源比重。因此山西能源工业走“减”“优”“绿”之路的措施有:减少煤炭的传统开发利用;推广煤炭洁净化处理技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积极研发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推进煤炭绿色低碳高效开发利用等。
(3)低碳生活方式有少使用塑料袋及其他一次性用品;减少私家车出行,提倡步行、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方式;实施垃圾分类;节约用电、用纸、用水;一水多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
71.左图示意世界部分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右图示意碳中和的含义,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最高的国家是____,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是____。
(2)从经济发展水平看,美国、德国、日本属____,它们与中国、印度等国在实现“碳中和”目标方面的合作称为“____”。
(3)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列举一项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对人类的影响:____;请为实现“碳中和”提出一条可行的措施:____。
【答案】71.(1)美国 韩国
(2)发达国家 南北对话
(3)海平面上升;低矮的平原和城市被淹没;两极地区与高山冰雪融化等; 植树造林;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禁止乱砍滥伐;使用更清洁的新能源等
【解析】71.本题以“世界部分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示意图”、“碳中和的含义”为材料,涉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划分、南北关系、温室效应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据图可知,美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0吨,远高于韩国、俄罗斯、日本、德国、巴西、中国、印度和尼日利亚,是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最高的国家;从城市化水平来看,韩国的城市化水平在90%左右,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
(2)从经济发展水平看,美国、德国、日本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属发达国家;中国、印度等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成为“南北对话”。
(3)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使得海啸,台风,夏天非常热,冬天非常冷等极端天气增多,同时给海洋生态、水循环等带来影响,造成一些物种的灭绝,所以我们应采取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并通过植树造林、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禁止乱砍滥伐、使用更清洁的新能源等方式应对温室效应,实现“碳中和”。
72.图1示意我国2020年能源消费结构,图2示意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2020年我国消费比重最大的能源矿产是______,属于______(可再生、不可再生)资源。为完成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相平衡)目标,我国大力开发风能、核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2)风能是一种无污染的新能源,甲地风能发电量最大的季节是______。大亚湾核电站濒临______海。
西藏自治区农民在住房屋顶和农业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获取电能,可以自用,也可将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
(3)西藏自治区发展太阳能发电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与地面相比,在屋顶和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可以节约______资源。
(4)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对我国自然环境的有利影响有______。做为中学生,我们在生活中能为“碳中和”可做的有______。
【答案】72.(1)煤炭 不可再生
(2)冬季 南
(3)光照充足 土地
(4)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节约用电;绿色出行(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72.本题以我国2020年能源消费结构、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为素材,设置了4道小题,涉及自然资源的分类、清洁能源等知识点,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识图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不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读图可得,2020年我国消费比重最大的能源矿产是煤炭,消费比重占了56.5%左右,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2)风能是一种无污染的新能源,甲位于内蒙古高原,该地风能发电量最大的季节是冬季,该地靠近冬季风的发源地。读图可得,大亚湾核电站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濒临南海。
(3)西藏自治区发展太阳能发电有利的气候条件是: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光照充足,与地面相比,在屋顶和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可以节约土地资源。
(4)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对我国自然环境的有利影响有:把该地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清洁能源使用减轻了环境污染;缓解了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改善了生态环境等。做为中学生,我们在生活中能为“碳中和”可做的有:节约用电、绿色出行、避免食物浪费、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等。
国家
英国
法国
德国
瑞士
美国
西班牙
加拿大
南非
中国
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年)
77
77
77
49
43
43
42
42
30
国家
中国
印度
美国
煤炭消费量(十万亿焦耳)
82
18
9
GDP产值(万亿美元)
14.34
2.87
21.43
人口(亿人)
14.1
13.66
3.2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抢分秘籍秘籍06认识地区(原卷版+解析),共124页。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抢分秘籍秘籍05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原卷版+解析),共4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亚洲的自然环境,亚洲的人文环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抢分秘籍秘籍04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原卷版+解析),共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