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2份,原卷版+解析版)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1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份,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1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1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卷版docx、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1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战国】 《孟子·告子下》)
【乙】
吾观史蝤①以不能进蘧伯玉②而退弥子瑕③,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因为)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贤能的人)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一定)复(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宋】苏洵《管仲论》)
注:①史蝤:蝤qiū。春秋时卫国大臣,以敢谏闻名。②蘧伯玉:蘧qú。春秋时卫国大臣。③弥子瑕:春秋时卫国将军。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
②行拂乱其所为____________
③萧何且死____________
④固宜如此也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
3.【甲】文用舜等先贤的例子证明要担当大任,必须经受艰难困苦的磨练,简要谈谈你从这段话受到的启发。
4.【甲】 文中点到的“管夷吾”,即是【乙】文中的管仲。对这位担当大任的人,苏洵说“彼管仲者,何以死哉?”(那个管仲呀,为什么可以没有荐贤自代就死了呢?),包含了委婉批评色彩。说说批评了管仲什么。
(2022·广西梧州·中考真题)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天下》)
【乙】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
5.下列语句中的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行/拂乱其所为
C.曾益/其所不能D.必无受/利地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征于色 言和而色夷
B.百里奚举于市 东市买骏马
C.孙叔敖之知 五十而知天命
D.请寝之丘 战则请从
7.下列选项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王果以美地封其子
A.以其境过清B.咨臣以当世之事
C.可以一战D.属予作文以记之
8.下列对两段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主要阐述了忧患意识对造就人才、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B.乙文叙述了孙叔敖之子听从其父劝告,接受肥沃封地一事。
C.甲文以议论为主,辅以记叙;乙文以记叙为主,兼以议论。
D.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做人做事要有忧患意识”的主题。
9.请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
(2023·湖北咸宁·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吴王将伐齐。子胥谏曰:“未可。臣闻勾践食不重味①,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愿王释齐先越。”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虏齐高、国以归。让子胥。子胥曰:“王毋喜!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②乎!”太宰嚭闻之,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因谗子胥曰:“伍员貌忠而实忍人,其父兄不顾,安能顾王?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备伍员,员必为乱。”与逢同共谋,谗之王。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闻其托子于鲍氏,王乃大怒,曰:“伍员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③,若初欲分吴国半与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独立!”报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
【注】①食不重来:吃饭从不炒两样好菜。形容生活俭朴。②墟:成为废墟。③若;你。
10.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为国患(忧患)B.愿王释齐先越(希望)
C.让子胥(谦让)D.王始不从(听从)
1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乃数与子胥争越议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D.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1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王 前 欲 伐 齐 员 强 谏 已 而 有 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伍员貌忠而实忍人。
14.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内容简要分析吴国走向灭亡的原因。
(2023·湖南娄底·统考二模)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15.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B.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C.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6.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凭借)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区域、地域)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选拔,被起用)D.必先苦其心志(使……受痛苦)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撰而成。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从战争的攻守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论点。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阐述思路是,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更清楚。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18.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9.联系实际,说说你对“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或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个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
(2023·安徽芜湖·统考三模)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帝疾大渐①,遗诏曰:朕②膺③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④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
(《选自《明史·太祖本纪三》)
注:①渐:加重;②朕:指明太祖朱元璋;③膺:受;④恶:厌恶,讨厌。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1)降大任于是人也: ______
(2)先苦其心志: ____
(3)曾益其所不能: ____
(3)日勤不怠:_____
2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
22.甲文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讲述了“ _____________ ”的道理(用原文句子填空);乙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遗诏,明太祖说他此时明白了一个“万物自然之理”,请你猜猜,在此语境中可能指_______ 意思。
23.甲文和乙文中都提到一个国家的昌盛,需要“法家拂士”和“文武臣僚”的辅佐。请你从我们学过文章中找出一个这样的历史人物,并简述他的功绩。
(2023·山东菏泽·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24.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人恒过( )
②而后喻( )
③其母引刀裂其织( )
④以此诫之( )
2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然后知生于忧患 尝射于家圃
B.而死于安乐也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乃复进 乃不知有汉
D.以此诫之 以钱覆其口
2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27.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两文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2023·河南焦作·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文本二]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节选自《新序》)
2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曾益其所不能( )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0.[文本一]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意思,与下面对联中的哪一联含义相近?并用简明的语言概述理由。
上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
下联: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
31.[文本一]和[文本二]的观点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
(2023·山东济宁·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何也?”司空①房玄龄曰:“此为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贵,未尝识人间情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太宗曰:“公意推过于主,朕则归咎于臣。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藉祖父资荫遂处大官,德义不修,奢纵是好。主既幼弱,臣又不才,颠而不扶,岂能无乱?隋炀帝录宇文述②在藩之功,擢③化及于高位,不思报效,翻行弑逆。此非臣下之过欤?朕发此言欲公等戒勖④子弟使无愆过⑤,即家国之庆也。”太宗又曰:“化及与玄感即隋大臣受恩深者子孙,皆反,其故何也?”岑文本对曰:“君子乃能怀德荷恩,玄感与化及之徒,并小人也。古人所以贵君子而贱小人。”太宗曰:“然。”
(节选自《贞观政要·卷三》)
【注释】①司空:古官职名。②字文述:与后文的“化及”“玄感”“岑文本”都是人名。③擢:提拔。④戒勖:劝诫勉励。⑤愆过:罪过,过失。
3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兴起,被任用。
B.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苦
C.困于心,衡于虑 衡:同“横”,梗塞,不顺
D.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过错
33.下列句子中,加点“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古人所以贵君子而贱小人。
A.而乐亦无穷也B.言和而色夷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可计日而待也
3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开头以排比句列举六位历史名贤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增强了文章气势,有力地证明了磨难造就人才的观点。
B.乙文可归纳出太宗与侍臣对话的主要目的是想告诉臣子,应该尽心辅助自己的君主好好培养自己儿孙们的君子品行。
C.甲乙两文都提到了忧患意识对造就人才、治理国家的重要性。乙文中“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这种现象,证明了孟子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甲文中“管夷吾举于士”与“入则无法家拂士”的“士”都指的是贤士;乙文中,“贞观”是年号,“太宗”则是皇帝的庙号。
3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6.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朕 发 此 言 欲 公 等 戒 勖 子 弟 使 无 愆 过
(2023·湖南邵阳·统考一模)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
(选自《史记》)
3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 )
②与百姓同其劳( )
38.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舜发于畎亩之中
A.悉以咨之B.水陆草木之花C.又数刀毙之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9.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
B.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
C.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
D.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
40.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1)行拂乱其所为
(2)女忘会稽之耻邪?
41.【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___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___。【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来概括其主要内容,成语是___。
42.请联系自身实际谈谈【甲】【乙】两文给你怎样的启示。
(2023·广东·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必先苦其心志( )
⑵而后喻( )
⑶入则无法家拂士( )
4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乙】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②遽(jù)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傥(tǎng):倘若。
4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犹宜将护( )
⑵傥遽自放纵( )
⑶诚自古所希( )
46.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内 外 治 安 臣 不 以 为 喜 唯 喜 陛 下 居 安 思 危 耳。
47.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蕴含深刻道理,告诉我们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发展,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B.【乙】文唐太宗虽然身处太平盛世,但他能时时保持小心谨慎,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希望能经常听到大臣的谏言。
C.【甲】文从国家到个人,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最终归纳中心论点;【乙】文从治病到治国,表明虽然国家强大了,但国君仍要居安思危。
D.【甲】【乙】两文都谈及国家治理之道。【甲】文侧重议论,表达孟子鲜明的观点;【乙】文侧重描写,通过语言描写表达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2023·广东肇庆·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劳其筋骨
(2)困于心,衡于虑
(3)入则无法家拂士
4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乙】
吴王将伐齐。子胥谏曰:“未可。臣闻勾践食不重味①,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愿王释齐先越。”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虏齐高、国以归。让子胥。子胥曰:“王毋喜!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②乎!”太宰嚭闻之,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因谗子胥曰:“伍员貌忠而实忍人,其父兄不顾,安能顾王?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备伍员,员必为乱。”与逢同共谋,谗之王。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闻其托子于鲍氏,王乃大怒,曰:“伍员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③,若初欲分吴国半与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独立!”报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
【注】①食不重来:吃饭从不炒两样好菜。形容生活俭朴。②墟:成为废墟。③若;你。
50.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为国患(忧患)B.愿王释齐先越(希望)
C.让子胥(谦让)D.王始不从(听从)
51.请用“/”给文中面线的句子断句。
王 前 欲 伐 齐 员 强 谏 已 而 有 功 用 是 反 怨 王
52.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内容简要分析吴国走向灭亡的原因。
(2023·河南南阳·统考一模)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德虽未至也,义虽未济也,然而天下之理略奏①矣,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臣下晓然皆知其可要也,政令已陈,虽睹利败,不欺其民;约结已定,虽睹利败,不欺其与②。如是,则兵劲城固,敌国畏之;国一綦③明,与国信之,虽在僻陋之国,威动天下,五伯④是也,是所谓信立而霸也。
【注释】①奏:同“奏”,会后。②与:同盟者。③綦(qí):标准。④伯:同“霸”,诸侯的盟主。
53.下列对文段中相关词语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是“选拔、任用”的意思,此处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旨在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故”是“所以”的意思,提示“故”后的内容是对前文所举事例的论述与总结。
C.“行拂乱其所为”中的“乱”是“扰乱”的意思,其与“猿鸟乱鸣”“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两个“乱”意思相同。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中的“作”是“有所作为”的意思,此句话是从主观因素提出的造就人才的观点。
5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5.下面是小文在复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做的读书笔记,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帮她将批注补充完整。
56.同为谈及国家强盛的话题,请简要分析两个语段中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例句
批注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以左边的句子为例,简要分析孟子散文的语言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1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含解析),共31页。
这是一份专题1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docx、专题1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0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含解析),共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