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重难点练习考点12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2份,原卷版+解析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重难点练习考点12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docx
    • 解析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重难点练习考点12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解析版).docx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重难点练习考点12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第1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重难点练习考点12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第2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重难点练习考点12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第3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重难点练习考点12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解析版)第1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重难点练习考点12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解析版)第2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重难点练习考点12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解析版)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重难点练习考点12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2份,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重难点练习考点12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重难点练习考点12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docx、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重难点练习考点12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模块一 定义
    ·模块二 文言文对比阅读的类型
    ·模块三 文言文对比阅读解题方法
    ·模块四 类比论证法
    ·模块五 全国中考真题及热点题型特训
    模块一
    定义
    对比阅读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文言文的途径和手段,通过对比、归纳、整理两篇文言文之间的异同,可以加深和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形成比较深刻的学习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也强调通过对比阅读的方式来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这是对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一种探索和实践。
    模块二
    文言文对比阅读的类型
    比较阅读就是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在古诗文学习中如何进行比较阅读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比较
    对于同一个作家来说不同的生活境遇会在作家心目中留下特定的烙印。学会分析理解作家某一时期的作品风格,如果能将这一作家其它时期作品补充进来进行比较阅读,既能提高分析鉴赏能力,又拓宽了阅读视野。如学习李清照前期作品《如梦令》时,就可以把把她前期作品《点绛唇》及后期作品《醉花阴》《武陵春》放在一起阅读。比较分析李清照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在比较分析中适时引入时代背景,这样才能对李清照的个人生活、苦难经历及李清照的作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也容易整体掌握李清照诗词特点。因此联系时代背景分析作品内容是同一作家不同时期作品进行比较阅读的关键点。
    (2)同一作家相同境遇下的作品比较
    同一作家同一境遇下作品会有一个统一的感情脉络。如南唐后主李煜沦为阶下囚后写了《虞美人》《相见欢》等很多词,比较两首词作者是如何抒发离愁,就会发现作者善于将抽象的“愁”进行物化的惯用手法,“愁”被比喻成“一江春水”、“乱丝”后,形象、具体、可感。
    再如,苏轼被贬期间写过许多作品,这些作品按词风可分三类。一是豪放风格,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最具有代表性;二是旷达风格,写景抒情以联想想象的奇特和飘逸空灵的豁达胸襟见长,《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最能体现苏轼的思想和性格;三是婉约风格,以委婉细腻的文笔和哀怨伤感的悲伤情绪立足,《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等在诗词数量上占有一定比例。在苏轼作品的比较阅读中,全面而立体的感知苏轼其人、其词,那么在内容复杂的苏词中他经世济民的抱负、特立独行的政治见解、耿直敢言内外如一的性格就会跃然纸上。再来理解他《记承天寺夜游》时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复杂情感就不难理解了。
    (3)不同作家不同风格作品进行比较
    对于古诗或文言文来说总有一些作品风格迥异,若能发现作品的不同之处,那么阅读理解和分析鉴赏古诗文的水平就会显著提高。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豪放词,可以把它和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破阵子》、李清照的《醉花阴》、晏殊的《浣溪沙》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这样就会对宋代豪放词、婉约词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从而更加深入的认识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风格,了解这些风格流派产生的原因和社会背景,有助于构建文学史脉络。
    不同风格作品的比较关键要抓准对比点。了解豪放词与婉约词不同之处在于作家笔下的物象是不同的,豪放词中经常出现体现阳刚之美的“大江”(“大江东去浪淘尽”)、“沙场”(“沙场秋点兵”)等物象;而婉约词中则经常出现体现阴柔之美的“花”(“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柳”(“杨柳岸晓风残月”)等物象。
    (4)同一主题下不同风格、不同内容、不同体裁作品的比较。
    第四学阶段有许多经典的文言文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曹刿论战》《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学习时要认识到这些作品在反映主题上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如《曹刿论战》中“政治上取信于民”的思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人和”思想,《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醉翁亭记》中“与民同乐”思想,这些思想都是“民本”思想的体现,更加深入地把握文章的主旨,会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更好地传承国学的精粹。
    (5)同一风格不同作家作品的比较
    风格相同的作品,由于出自不同作家手中所以风格也不尽相同,要学会同中找异,才会对某一作家的作品有一个更深刻的把握。如,同是豪放词,苏轼的作品、辛弃疾的作品、岳飞作品就有不同之处。苏轼的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在豪放中展示旷达;辛弃疾的作品《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豪放中流露无奈;岳飞的作品《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豪放中尽显苍凉。
    充分运用比较阅读的思想和手段进行学习,改变“译——讲——背”的学习思路,形成“读——比——思——解——悟”的学习形式,视野才能得到拓展,思想才能和作家的思想交融碰撞,在全面解读和感悟的基础上,才会使文言文学习更上一层楼。
    模块三
    文言文对比阅读解题方法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而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 “楚人学舟”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模块四
    类比论证法
    类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1)特点
    “相同特点”是类比论证法能够成立的前提,没有它,就无法进行类推;
    “比较类推”是这种论证方法的根本标志,没有这个推理过程,就达不到证明论点的目的;
    “已知事物”是这种论证方法的一个重要条件,它是为所要论述的主体事物服务的客体事物,没有这个条件,不能使类推的道理明显化,不易为读者接受,在某些情况下也不能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
    这种论证方法通过客体事物与主体事物相同特点的比较,把客体事物的性质类推到主体事物上,由此揭示出主体事物具有客体事物同样的性质,从而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作者把邹忌受到不切实际的即受蒙蔽的这一性质类推到了齐王的身上,生动地证明了“王之蔽甚矣”这一论点。由此可见,客体事物在论证中起着印证主体事物所具有的某些性质,进而证明论点的作用。所以,实质上是一些特殊的论据。
    (2)表现形式
    类比论证法在表现形式上,有各种不同的情况。
    从主、客体事例的数量看,在同一论证过程中,主体事例只能是一个,而客体事例则不受限制,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如《察今》里就有“荆人涉雍”、“刻舟求剑”、“投婴于江”这三个客体事例,每一个客体事例后面都有一段比较类推的文字,起着反复论证反复强调的作用,从而形象地揭露了“今世之主”一成不变地“法先王之法”的荒谬。客体事例的来源,可以是生活中的真实事例,也可以是假设的事例;可以是一个包含科学原理的事例,如《晏子使楚》中的因水土不同而橘变为枳,也可以是寓言故事,如《察今》中的三个事例;还可以是成语典故,如《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的滥竽充数。在同一论证过程中,主体事物与客体事物之间的相同特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许多个。如《察今》,主体事例“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与它的三个客体事例之间,就只有“主观的做法不适应客观的变化”这一个相同的特点;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主体事物齐王与客体事物邹忌之间,在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对齐王的态度及妻、妾、客对邹忌的态度上,均表现为“私”“畏”“有求”这三个方面的相同特点。相同的特点越多,主体事物就越具有客体事物的性质,越能暴露主体事物的本质。
    类比论证法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着不同的情况,有的通篇都用这一种论证方法,类比到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有的只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运用这种论证方法,并把它与其他论证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如《公谏》就是把类比论证与演绎推理结合起来运用的。
    (3)类比于比喻之间的区别
    类比和比喻有相近之处:类比论证的主体事物和客体事物之间有相似点,比喻论证的本体事物和喻体事物之间也有相似点;类比能形象生动地证明论点,而议论文中的比喻也有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的作用。正由于有这些相近之处。以致有些人把某些密集的比喻修辞或某些类型的类比论证说成是“比喻论证”,但类比和比喻毕竟是不同的,它们有许多根本的区别。
    类比论证在论证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具体的事物,所以它具有其他论证方法所不具备的形象、生动的特点,容易使读者在形象的感受中明白道理,接受作者所论证的观点。这种论证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用途广泛,收效显著。用它来揭露敌人,易于剥去敌人的伪装,使其原形毕露;用它来劝谏,则能使被劝者从谏如流;用它来辩论,则使论敌陷入无言以对的尴尬境地。这种论证方法,还往往被科学家们用来论证科学假说。尽管有些假说至今还未得到验证,但人们常常并不怀疑这些假说的若干合理的成分,因为它不仅论证合理,而且开阔了人们的知识视野,大大激发了人们探讨、研究问题的兴趣。
    ※阅读课外文言文时碰到陌生的词句怎么办?
    (1)根据文意推断词义。在古文中往往可从上下文的词义推断出某词的意义。
    (2)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
    (3)依据字形推断词义。
    (4)根据通假字推断词义。
    (5)用今双音词推断古单音词义。文言以单音词居多数,现代汉语以双音词居多数。古代单音词一般都保留在今天的双音词中,我们可用今双音词去推断和掌握文言单音词的意义。
    (6)根据词语结构或修辞推断词义。
    模块五
    全国中考真题及热点题型特训
    1.(2023·河北衡水·衡水桃城中学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孝友堂家训》两则①
    [甲]
    尔等②读书,须求识字。或曰:“焉有读书不识字者?”余曰:“读一孝字,便要尽事亲之道;读一弟③字,便要尽从兄之道。自入塾时,莫不识此字,谁能自家身上,一一体贴,求实致于行乎?童而习之,白首不悟,读书破万卷,只谓之不识字。
    [乙]
    士大夫教诫子弟是第一紧要事。子弟不成人,富贵适以益其恶;子弟能自立,贫贱益以固其节。余谓童蒙时,便宜淡世俗浓华④之念。子弟中得一贤人,胜得数贵人也。
    ①《孝友堂家训》孙奇逢著。孙奇逢(1584﹣1675),字启泰,号钟元,直隶容城(今河北堆安新区)人,明末清初理学家。②尔等:你们,这里指子侄辈的人。③弟:同“悌”,敬爱哥哥。④世俗浓华:世俗中华丽奢侈的风气。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求实致于行乎 宁静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B.白首不悟 乃悟前狼假寐(蒲松龄《狼》)
    C.富资适以曾其恶 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余谓童蒙时 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焉有读书不识字者?
    ②子弟中得一贤人,胜得数贵人也。
    (3)[乙]文反映出作者怎样的家庭教育思想?
    (4)结合选文,说说你获得的感悟。
    2.(2023·陕西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校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乙】
    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须句。夏,宋公①、卫侯、许男、膝子伐郑。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冬。十有一月已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②,宋师败绩。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③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左传》子鱼论战
    【注】①宋公:宋裹公,名並父。前638年,宋伐楚,楚救郑,这年冬天宋楚两军交战于泓。②弘:弘水,在今河南省柘(zhè)城县西。③大司马:掌管军政、军赋的官职,这里指公孙固。④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目夷,字子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彼竭我盈
    ②弗可赦也已
    ③既陈而后击之
    ④若爱重伤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和“天之弃商久矣”中“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公将驰之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久之D.公与之乘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②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
    (4)【甲】【乙】两文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战多的战役,可两战的成败结果却不同。请你分析一个国家在战争中以少胜多需要什么?
    3.(2023·湖南张家界·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
    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
    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不揣①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金重于羽者,岂谓一内金与一舆②羽之谓战?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往应之曰:‘轸③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不轸,则不得食,则将轸之乎?’”
    (选自《孟子·告子下》,有删改)
    【注释】①揣:比较,后面的“齐”也是同义。②舆:车。③轸(zhěn):扭。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也 无冻馁之患矣
    B.是亦不可以已乎 骨已尽矣
    C.岂谓一内金 是可谓善学者矣
    D.则不得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②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
    (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
    (4)两文都认为“礼”比“食”重要,但也有人认为“在生存面前,一切都要让步”,你觉得这两个观点是否矛盾?请说说理由。
    (2023·内蒙古·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东西: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
    (3)佳木秀而繁阴 秀:
    (4)太守谓谁 谓: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西南诸峰 其真无马邪
    B.山之僧智仙也 辍耕之垄上
    C.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尝射于家圃
    D.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择其善者而从之
    6.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同是山水,不同的作者表达的感情不同。根据【甲】【乙】两文,仿照示例,将句子补充完整
    吴均在富春江中自述心志,劝说友人:
    太守于醉翁亭里 , 。
    8.【甲】【乙】两文在山川溪泉中以声传情,请分别找出文中描写声音的语句,凝神想象画外之音,写下你的感受。
    【甲】
    【乙】
    (2023·湖南益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而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忽,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②不充③,日昃④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朱熹《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注释】①再适:改嫁。②饘(zhān)粥:稠粥。③充:这里是吃的意思。④昃(zè):太阳偏西。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何苦而不平 昼夜苦学
    B.指通豫南 遂大通六经之旨
    C.甚矣,汝之不惠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慨然有志于天下
    10.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B.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C.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D.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12.对愚公的“移山”和范仲淹的“苦学”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023·山东德州·统考中考真题)材料一: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悲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材料二:
    (董)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王朗传》注引《魏略》)
    材料三:
    《书》曰:“好问则裕。”《礼》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江南有一权贵,读误本《蜀都赋》注,解“蹲鸱①,芋也”,乃为②“羊”字;人馈羊肉,答书云:“损惠③蹲鸱。”举朝惊骇不解事义久后寻迹方知如此。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注】①蹲鸱:大芋头,因其外形如鸱乌下蹲而得名。②为:同“伪”,虚假。③损惠:谢人馈礼物的敬辞。
    13.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无冻馁之患 患得患失B.奔走之劳 飞沙走石
    C.其义自见 真知灼见D.孤陋而寡闻 鳏寡孤独
    14.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三处)
    举 朝 惊 骇 不 解 事 义 久 后 寻 迹 方 知 如 此。
    1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序,一种文体。在古代可分为:赠别序,如《送东阳马生序》;诗文序,如《桃花源记》;宴集序,如《兰亭集序》。
    B.“太学”是古代的大学。孔子在鲁国始设太学,隋炀帝改为国子监。书院也是古代官办教育机构,明清时期,德州著名的书院有柳湖书院、繁露书院等。
    C.博士,选文中为学官,古时也指专精某种技艺的人,如茶博士。现指最高一级学位。
    D.古代以中原为中心,长江以南的地区称“江南”,也称“江东”“江左”。现在广义的“江南”比古代范围广。
    16.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的意思。
    17.阅读三则材料,你有哪些学习上的收获?你在学习上有什么独特的体会?
    (2023·湖南郴州·统考中考真题)[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日:“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日:“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日:“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节选自《杞人忧天》)
    [乙]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①,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②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③,余各以功次座,而不录④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日: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⑤而请之。
    (选自《汉书•霍光传》,有删节)
    [注释]①突:烟囱。②嘿(m):同“默”。③上行(hang):上席。④录:邀请。⑤寤:同“悟”,醒悟。
    18.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
    (1)因往晓之( ) (2)傍有积薪( )
    19.乙文中划波浪线内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B.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C.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D.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20.翻译甲乙两文中划横线的语句。
    (1)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2)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
    21.甲文中的杞人和乙文中建议“曲突徙新”的客人,都具有忧患意识却有所不同。请分析他们的不同之处,并说说对你有何启示。
    (2023·西藏·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乙]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节选自《观第五泄①记》)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境内。②罅(xià):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ī):斜靠。
    22.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疾 趋 度 石 罅 瀑 见
    2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略无阙处( ) (2)良多趣味( )
    (3)从山门右折( ) (4)虚空皆纬( )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25.请概括[甲][乙]两文写景的特点。

    相关试卷

    中考语文一轮大单元复习考点十三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演练03(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大单元复习考点十三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演练03(原卷版+解析),共5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古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一轮大单元复习考点十三文言文对比阅读——模拟提升03(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大单元复习考点十三文言文对比阅读——模拟提升03(原卷版+解析),共7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考点12 课内文言文阅读-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重点难点通关讲练测(原卷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考点12 课内文言文阅读-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重点难点通关讲练测(原卷版),共45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