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六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上海市闵行区六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单选题40分)
1. 若用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结果如图所示,其中载玻片距离物镜镜头最远的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物镜放大倍数越大,物镜镜头越长,与标本之间的距离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物镜放大倍数越小,物镜镜头越短,与标本之间的距离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详解】物镜镜头与标本距离最远,说明物镜的放大倍数最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分析A、B、C、D四个选项可知,D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ABC错误。
故选D。
2. 下图为两类细胞融合过程示意图。这个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 )
A. 流动性B. 完整性C. 全透性D. 半透性
【答案】A
【分析】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详解】两类细胞的融合过程,体现了细胞的流动性,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 人体中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是( )
A. 水B. 葡萄糖C. 磷脂D. 无机盐
【答案】D
【分析】细胞内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有的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
【详解】A、细胞中水存在形式为自由水和结合水,以化合物形式存在,A错误;
B、葡萄糖属于有机化合物,B错误;
C、磷脂属于有机化合物,C错误;
D、细胞内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D正确。
故选D。
4. 核仁通常表现为单一或多个匀质的球形小体,是真核细胞间期细胞核中最显著的结构。核仁的大小和数目随生物的种类、细胞类型和细胞代谢状态而变化。下列细胞中,不存在核仁结构的是( )
A. 人口腔上皮细胞B. 酵母菌细胞
C. 黑藻叶肉细胞D. 颤蓝细菌细胞
【答案】D
【分析】细胞核的结构:核膜(1)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2)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3)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详解】A、人口腔上皮细胞属于真核细胞,细胞核中还有核仁,A不符合题意;
B、酵母菌细胞属于真核细胞,细胞核中还有核仁,B不符合题意;
C、黑藻叶肉细胞属于真核细胞,细胞核中还有核仁,C不符合题意;
D、颤蓝细菌细胞属于原核细胞,不具有细胞核,不具有核仁,D符合题意。
故选D。
5. 某酶的三种亚种氨基酸数分别为915、863、888,则这三种酶( )
A. 分子质量完全相同B. 肽键数量相同
C. 氨基酸序列相同D. 肽键结构相同
【答案】D
【分析】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多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有关。
【详解】AB、分析题意可知,这三种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其本质是蛋白质(多肽),蛋白质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分子质量=氨基酸的质量-脱去的水分子数×18,某酶的三种亚种氨基酸数分别为915、863、888,这三种酶的分子质量和肽键数不一定相同,AB错误;
C、根据题干信息无法确定这三种酶的氨基酸序列,C错误;
D、肽键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后形成的化学键,可表示为-CO-NH-,这三种酶肽键结构相同,D正确。
故选D。
6. 图示物质X通过细胞膜的过程,据此判断X跨膜运输方式是( )
A. 自由扩散B. 协助扩散C. 主动运输D. 胞吞胞吐
【答案】B
【分析】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主要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详解】ABCD、依据题图可知,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需载体蛋白协助,但不消耗ATP,故物质X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7. 某毒素能使内质网上的核糖体脱落,将导致( )
A. 细胞核被破坏B. 染色体结构变化
C. 细胞膜变化D. 蛋白质合成受影响
【答案】D
【分析】题意分析,某毒素能引起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则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内质网进行进一步的加工,无法形成成熟的、具有一定功能的蛋白质,所以这一结果直接影响了蛋白质的合成。
【详解】A、毒素能引起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并未破坏细胞核,A错误;
B、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没有直接关系,B错误;
C、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直接影响了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对细胞膜没有直接的影响,因此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位置的改变不会直接引起细胞膜变化,C错误;
D、由于内质网上附着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核糖体合成的多肽不能进入内质网进行初加工,阻断了分泌蛋白质合成,这一结果直接导致蛋白质合成受到影响,D正确。
故选D。
8. 用30%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发生的变化是( )
A. 液泡变大B. 细胞含水量增加
C. 细胞核变大D. 细胞液浓度变大
【答案】D
【分析】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由于细胞膜和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使得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详解】AB、质壁分离过程中液泡失水,细胞含水量变小,故液泡变小,AB错误;
C、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核基本无变化,主要是液泡(原生质层)的体积有变化,C错误;
D、 在30%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故细胞液浓度变大,D正确。
故选D。
9. 以下关于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正确的是( )
A. 都产生 ATPB. 只有后者产生 ATP
C. 只有前者产生 ATPD. 都不产生 ATP
【答案】A
【分析】有氧呼吸是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细胞彻底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形成二氧化碳和还原氢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详解】A、糖酵解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三羧酸循环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这两个过程中均有ATP的产生,A正确;
B、糖酵解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三羧酸循环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这两个过程中均有ATP的产生,B错误;
C、糖酵解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三羧酸循环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这两个过程中均有ATP的产生,C错误;
D,糖酵解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三羧酸循环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这两个过程中均有ATP的产生,D错误。
故选A。
10. 下列属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通式为 ,可见其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他们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的种类因为R基的不同而不同。
【详解】A、图中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但没有连接在同一个C原子上,不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A错误;
B、图中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连接在同一个C原子上,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B正确;
C、图中含有一个氨基和两个羧基,且有一个羧基和氨基连接在同一个C原子上,但与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不符,因而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C错误;
D、图中含有一个氨基和两个个羧基,但氨基和羧基没有连接在同一个C原子上,不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D错误。
故选B。
11. 细细咀嚼米饭一段时间后,我们会感觉到甜味,这是因为( )
A. 米饭本来是甜的
B. 米饭中的部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C. 米饭中的部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D. 米饭中的部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答案】B
【分析】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是无甜味的多糖,其可水解成有甜味的麦芽糖,麦芽糖属于二糖。
【详解】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淀粉在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有甜味。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在细细咀嚼米饭时,部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会有一些甜味,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2. 如图所示, b→c为分裂期,则DNA复制时期是在( )
A. a→bB. b→cC. c→dD. d→a
【答案】D
【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结束的一段时间,该时段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90~95%,分裂期占5~10%。
【详解】根据细胞周期中间期和分裂期的时间占比可知, b→c为分裂期,c~b为分裂间期,DNA复制发分裂间期又分为G1、S、G2,分别对应为c~d、d~a、a~b,其中DNA复制发生在S期,即图中的d→a段,即D正确。
故选D。
13.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合理的膳食是一生健康的基础。下列饮食习惯中比较合理的是( )
A. 不吃含脂肪的食物B. 经常食用高能量的甜食
C. 偏食肉类,不吃蔬菜D. 拒绝食用“垃圾”食品
【答案】D
【详解】脂肪对于人体具有重要作用,饮食中应含有一定量的脂肪;经常食用高能量的甜食可能引起血糖升高;蔬菜可以为人体提供无机盐离子,同时可促进胃肠蠕动,排出有害物质;“垃圾”食品营养单一,甚至可能含有对人体不利的物质,应拒绝食用“垃圾”食品,D正确。
故选D。
14. 关于细胞结构与其对应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壁﹣﹣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C. 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D. 线粒体﹣﹣将化学能转变成细胞能利用的能量
【答案】A
【分析】细胞壁的功能是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被称为能量转换器和细胞内能量供应的“动力工厂”,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DNA,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能传递遗传信息,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详解】A、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细胞壁为全透性,不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A错误;
B、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通过光合作用,把细胞内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B正确;
C、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储存中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C正确;
D、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可分解有机物,将部分化学能转变成细胞能利用的ATP中的能量,D正确。
故选A。
15. 食物中糖类,脂肪、蛋白质被人体吸收,人体中都可能( )
①重新合成大分子物质②分解释放能量③转化为其他有机物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②③
【答案】D
【分析】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详解】食物中糖类,脂肪、蛋白质均需要被消化成小分子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如糖类被分解成葡萄糖、脂肪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被分解成氨基酸,这些小分子被肠道吸收后随着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中被重新利用,其利用的内容包括重新合成大分子物质、分解释放能量和转化为其他有机物,即D正确。
故选D。
16. 图中的化学反应为( )
A. 合成反应B. 脱水缩合反应
C. 水解反应D. 氧化分解反应
【答案】C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多肽被水解的过程,该过程中涉及肽键的断裂。为水解反应。
【详解】图中一条肽链经过肽键断裂后形成了两条肽链,即图示过程为水解反应,C正确。
故选C。
17. 做叶绿素分离试验最好的材料是( )
A. 绿色的菠菜叶B. 黄色的银杏叶
C. 红色的番茄D. 紫色的洋葱鳞叶
【答案】A
【分析】色素可以溶解在无水乙醇中,故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扩散速度快,反之较慢,进而可以把四种色素分离开来,故可以用层析液分离色素。
【详解】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故可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该实验中最好的实验材料是绿色的菠菜叶,原因是其中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较多,黄色的银杏叶、红色的番茄以及紫色的洋葱鳞叶均不能达到相应的目的,A正确。
故选A。
18. 下列细胞中能产生乳酸和能量的是( )
①人的骨骼肌细胞 ②梨 ③受涝的植物根部 ④乳酸杆菌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D
【分析】无氧呼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产生乳酸和少量能量,另一种是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产生酒精、CO2和少量能量。
【详解】①人的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和少量能量;
②梨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O2和少量能量;
③受涝的植物根部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O2和少量能量;
④乳酸杆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和少量能量。
综上选D。
19. 碱基存在于下图中的(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B
【分析】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其中脱氧核糖核酸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由四种核糖核苷酸组成;
DNA和RNA结构组成区别:
(1)组成成分上:核糖和碱基U为RNA特有;脱氧核糖和碱基T为DNA特有。因而组成核酸的“核苷酸”是8种,碱基是5种;其中组成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含氮碱基依次均为4种、4种;
(2)空间结构上:DNA为规则双螺旋结构;RNA往往为单链结构。
细胞类生物的细胞中同时含有DNA和RNA,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
【详解】由图可知,图中的①是五碳糖,②是含氮碱基,③是五碳糖,④是磷酸基团,因此碱基存在于图中的②,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0. 煮沸的过氧化氢酶与新鲜的过氧化氢酶分别加入0.3%的过氧化氢溶液,表中为气泡产生的量,则可能有(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C
【分析】过氧化氢酶能够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氧气以气泡的形式释放。高温会导致酶变性失活。
【详解】ABCD、煮沸的过氧化氢酶因高温变性失活,不能催化过氧化氢水解,无气泡产生;新鲜的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水解,产生大量的气泡。综上分析,A、B、D均错误,C正确。
故选C。
21. 下图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一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如图所示,⑤⑥细胞已失去分裂能力,所以不具有细胞周期
B. 细胞的衰老与凋亡就会引起人体衰老与死亡
C. 与①相比,③的分化潜能更强
D. c过程表示细胞的分化,⑤与⑥的遗传物质相同,蛋白质的种类也相同
【答案】A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人体某个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示意图,其中a表示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b表示细胞分裂,细胞数目增多,但细胞种类不同;c表示细胞分化,细胞数目不变,但细胞种类增多。
【详解】A、⑤⑥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已失去分裂能力,高度分化细胞没有细胞周期,A正确;
B、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不等同于个体的衰老和凋亡,B错误;
C、⑤⑥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③是①的子细胞,与①相比,③的分化潜能弱,C错误;
D、c过程表示细胞的分化,⑤⑥细胞发生了细胞分化,即基因发生了选择性表达,所以细胞中的蛋白质种类有所区别,D错误。
故选A。
22. 在“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某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在整个分裂过程中,只有①细胞中DNA数目最多
B. 图示细胞按有丝分裂过程排序为③→②→①→④
C. ①③细胞中染色单体数目不相同
D. ③④细胞中的染色体与核DNA数量之比都是1:2
【答案】C
【分析】题图分析:①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②表示前期,③表示有丝分裂的中期,④表示有丝分裂的末期。
【详解】AB、题示图形分别为植物有丝分裂①后期,②前期,③中期,④末期,有丝分裂过程顺序为②→③→①→④。①②③细胞中DNA数目一样多,AB错误;
C、①细胞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其染色单体数目为0,③细胞表示有丝分裂中期,其染色单体数不为0,C正确;
D、③细胞表示有丝分裂中期,其细胞中染色体∶DNA=1∶2,而④细胞表示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DNA=1∶1,D错误。
故选C。
23. 一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共穿越几层生物膜 ( )
A. 5B. 6C. 7D. 8
【答案】B
【分析】线粒体是具有双膜结构的细胞器,叶绿体也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进入叶绿体基质中参与暗反应过程。
【详解】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出线粒体,两层膜(线粒体是双层膜结构),出叶肉细胞,一层细胞膜,进入另一个叶肉细胞,一层细胞膜,进入叶绿体,两层膜(叶绿体是双层膜结构),共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2+1+1+2=6层,B正确。
故选B。
24. 如图为电子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某细胞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此细胞可能是动物细胞
B. 此细胞既可能是真核细胞也可能是原核细胞
C. 结构①④⑥均是由磷脂、蛋白质和糖被组成
D. 结构②含有磷脂,也存在于低等植物细胞内
【答案】A
【分析】分析题图:结构①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结构②是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结构③是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④是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的功能不同;⑥是细胞膜。
【详解】A、据图可知,该细胞含有中心体,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内,故该细胞可能是动物细胞,A正确;
B、该细胞含有多种细胞器,而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故此细胞不可能是原核细胞,B错误;
C、糖被一般只存在于细胞膜的外侧,结构①和④不含糖被,C错误;
D、磷脂参与构成生物膜的成分,结构②是中心体,中心体无膜结构,不含磷脂,D错误。
故选A。
25. 细胞的流动锻嵌模型如图所示,①-④表示其中的物质或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糖蛋白有识别作用,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
B. ②胆固醇可以调节质膜流动性
C. ③在细胞膜上有多种分布方式,可控制某些离子进出细胞
D. 细胞吸水膨胀时④的厚度变小,体现了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D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其中①表示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②是胆固醇;③是蛋白质,其种类和含量与细胞膜的功能的复杂程度有关;④磷脂分子,构成的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详解】A、①表示糖蛋白,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如保护、润滑、识别等作用,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A正确;
B、②是胆固醇,分布于细胞膜中,胆固醇含量越高,流动性会降低,即胆固醇的存在会调节质膜的流动性,B正确;
C、③蛋白质有脂溶性和水溶性两部分,使得其在脂双层中存在的方式不同,有些蛋白质具有载体的功能,控制某些离子进出细胞,C正确;
D、细胞吸水膨胀时④磷脂双分子层的厚度变小,可说明磷脂分子层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
故选D。
26. 蝌蚪在发育成蛙的过程中,尾巴会自行消失你认为这种现象和哪种细胞器有关( )
A. 叶绿体B. 细胞核C. 中心体D. 溶酶体
【答案】D
【分析】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及维持内环境稳态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是“消化的车间”,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并吞噬衰老、死亡的细胞和杀死侵入人体内的细菌和病毒。
【详解】A、蛙细胞中不存在叶绿体,与尾巴的消失无关,A错误;
B、细胞核不属于细胞器,与尾巴的消失无直接的关系,B错误;
C、中心体与细胞分裂有关,与尾巴的消失无关,C错误;
D、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是“消化的车间”,对蝌蚪尾部消失起主要作用,D正确。
故选D。
27. 图所示是某植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两个特定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 图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 图甲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D. 图乙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
【答案】C
【分析】图甲为一个细胞,细胞内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乙为两个细胞,每个细胞内姐妹染色单体已经分离,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图甲含有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图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
C、图甲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将导致形成的子细胞内染色体数减半,C正确;
D、图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含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C。
28. 下列有关相对性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桃的厚果皮和有毛果皮是相对性状
B. 狗的黑色毛、白色毛和黄色毛是相对性状
C. 苹果的红色果实和番茄的黄色果实是相对性状
D. 猪的白毛和卷毛是相对性状
【答案】B
【分析】相对性状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详解】A.桃的果皮的厚度与果皮有毛与否不是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狗的黑色毛、白色毛和黄色毛为相对性状,B正确;
C.苹果和番茄不是同一种生物,苹果的红色果实和番茄的黄色果实不是相对性状,C错误;
D.猪的白毛、卷毛不是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B。
29. 制作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顺序为( )
①漂洗 ②解离 ③压片 ④染色
A. ①②③④B. ②①④③C. ②①③④D. ①②④③
【答案】B
【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此时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期的较多),立即放入盛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目的是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使染色体着色。
(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便于观察。
(5)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再换成高倍镜仔细观察,找到各时期的细胞。
【详解】由分析可知,制作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顺序为解离、漂洗、染色、压片,B正确。
故选B。
30. 下图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它属于下列何种细胞( )
A. 肝细胞B. 初级卵母细胞
C. 第一极体D. 卵细胞
【答案】C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题图分析,图示细胞中含有奇数条染色体,且染色体散乱,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应为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详解】A、肝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具有同源染色体,因此染色体数目呈偶数,A错误;
B、初级卵母细胞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细胞,该时期细胞具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
C、图中看出,细胞中染色体数为奇数且没有同源染色体,并且具有染色单体,因此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C正确;
D、卵细胞中应不具有染色单体,D错误。
故选C.
31.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A. 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B. 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复制
C. 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D. 染色体数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答案】B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出现染色单体;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后期,而细胞质的分裂发生在末期,A错误;
B、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的复制是在间期完成的,B正确;
C、细胞板在末期出现,而纺锤体在前期出现,C错误;
D、染色体数加倍是在后期,染色单体形成于间期,D错误。
故选B。
32. 本照片所显示的时期一定不是有丝分裂的( )
A. 间期刚开始B. 中期C. 间期刚结束D. 末期
【答案】B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和核仁在前期消失,在末期重建,即不存在核膜和核仁的时期有中期、后期,据图可知,图示细胞中有核膜和核仁,故图示细胞一定不是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
故选B。
33. 鉴定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 )
A. 分裂末期细胞质分成两部分的方式B. 是否出现赤道板
C. 纺锤体出现和消失的时期D. 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规律
【答案】A
【分析】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
(1)前期形成纺锤体的方式不同: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由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2)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植物细胞末期 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动物细胞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质缢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详解】A、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中央向内凹陷,最后缢裂成两个子细胞;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中央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最终将细胞一分为二,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末期细胞分裂的状态不同,可以做为动、植物细胞的判断依据,A符合题意;
B、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在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不能作为判断依据,B不符合题意;
C、纺锤体出现在有丝分裂前期和消失于有丝分裂末期,这是动、植物细胞都会出现的,不能作为判断依据,C不符合题意;
D、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的规律相同,不能作为动植物细胞的判断依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4. 某哺乳动物的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中,某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图中只表示部分染色体),其中①~④表示染色体,a~h表示染色单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细胞所处时期为减数分裂Ⅱ前期
B. ①与②,③与④是同源染色体
C. a与b的分离一般发生在减数分裂I后期
D. 该时期的细胞中的核DNA数目是精细胞的2倍
【答案】B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
【详解】A、该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之间联会配对,形成四分体,正处于减数分裂I前期,A错误;
B、①与②,③与④之间联会配对,形成四分体,所以①与②,③与④是同源染色体,B正确;
C、a、b是姐妹染色单体,一般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分离,C错误;
D、该细胞已经完成了DNA复制,因此该细胞的核DNA分子数目是精原细胞的2倍,精细胞的DNA数目是精原细胞的一半,所以该时期细胞中的核DNA数目是精细胞的4倍,D错误。
故选B。
35. 下图是猎豹的有性生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由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
B. 过程Ⅱ形成的受精卵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子
C.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过程Ⅱ
D. 维持亲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依赖过程Ⅰ和过程Ⅱ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其中Ⅰ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Ⅱ表示精子和卵细胞受精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从受精卵到新个体属于个体发育过程。
【详解】A、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A正确;
B、Ⅱ表示精子和卵细胞受精形成受精卵的过程,该过程形成的受精卵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B正确;
C、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即过程I中,C错误;
D、过程Ⅰ(减数分裂)和过程Ⅱ(受精作用)共同维持了亲子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D正确。
故选C。
36. 下列结构的成分含有脱氧核糖的是( )
A. 染色体B. 腺嘌呤C. 腺苷D. 腺苷三磷酸
【答案】A
【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也含有少量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细胞核中也含有RNA;DNA与RNA在组成上的差别是:一是五碳糖不同,二是碱基不完全相同,DNA中含有的碱基是A、T、G、C,RNA的碱基是A、U、G、C;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详解】A、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DNA含有脱氧核糖,A正确;
B、腺嘌呤不含脱氧核糖,B错误;
C、腺苷含核糖,不含脱氧核糖,C错误;
D、腺苷三磷酸含核糖,不含脱氧核糖,D错误。
故选A。
37. 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中,观察到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装片制作过程中压片需垂直向下压,不能扭转
B. 观察过程中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
C. 图甲细胞所处时期发生DNA复制及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D. 图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图乙细胞中的增加了一倍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可得,甲图为植物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乙图为植物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丙图为植物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丁图为植物有丝分裂末期的细胞。
【详解】A、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压片是一个关键步骤。为了确保细胞不被破坏且能均匀分布在载玻片上,压片时应垂直向下压,避免扭转。这样可以获得更好的观察效果,A正确;
B、观察过程需要从低倍镜开始,找到分生区细胞后再换高倍镜观察,B正确;
C、图甲为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正在处于核膜消失,形成染色体的阶段,而间期已经完成了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C错误;
D、图乙为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数与普通体细胞相等,图丙为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由于着丝粒分裂,使染色体暂时加倍,故图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图乙细胞中的增加了一倍,D正确。
故选C。
38. 关于如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因为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⑨,所以可以判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
B. 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和③,它们通过一个着丝点②相连
C. 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其中④和⑦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D. 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含同源染色体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含有同源染色体(④和⑦、⑤和⑥),且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其中①和③称为姐妹染色单体,②为着丝点,④⑤⑥⑦都为染色体。
【详解】A、据图分析,该细胞没有细胞壁,有⑨中心体,为动物细胞,A正确;
B、图中④是一条染色体,由①和③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以及②着丝点组成,B正确;
C、图中细胞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分别是④和⑦、⑤和⑥,C正确;
D、图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其下一个时期是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则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不含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D。
39. 如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乙的过程中细胞内核DNA数目加倍
B. 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通常在丁时期
C. 丙→戊的过程中不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 戊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相等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其中甲→乙表示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丙表示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丁可表示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戊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
【详解】A、甲→乙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复制,核DNA数目加倍,A项正确;
B、丁时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常在此时期进行染色体的观察,B项正确;
C、丙→戊可能是减数分裂过程,包含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后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项错误;
D、戊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相等,D项正确。
故选C。
40. 以下遗传学符号中,代表"亲本”和“自交”的是( )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B
【分析】遗传学上:①表示亲本,②表示子一代,③表示杂交,④表示自交。
【详解】依据题图信息可知,表示亲本的①P,表示自交的是④,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二、综合题(20分)
41. 下图是真核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是_____细胞的模式图,与人的细胞相比,它所特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
(2)在不同生物中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_____,即乙图中的_____(填序号)。
(3)图乙中12所指的是_____。
(4)甲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_____,乙图中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 ]_____。
(5)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_____和_____。
【答案】(1)①. 高等植物 ②. B ③. F
(2)①. 高尔基体 ②. 2
(3)线粒体 (4)①. F叶绿体 ②. 12线粒体
(5)①. 纤维素 ②. 果胶
【分析】题图分析:甲图中A是细胞膜、B是液泡、C是线粒体、D是高尔基体、E是细胞核、F是叶绿体,属于植物细胞。
乙图中1是细胞膜、2是高尔基体、3是细胞质、4是核膜、5是核仁、6是染色质、7是核孔、8是内质网、9是核糖体、10是中心体、11是核糖体、12是线粒体、13是细胞核,图乙属于动物细胞。
(1)甲图中含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且没有中心体,所以甲图属于高等植物细胞的模式图。人的细胞属于动物细胞,与人的细胞相比,图甲特有的细胞器是B液泡和F叶绿体。
(2)在不同生物中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而在植物细胞中参与细胞壁的形成。即图乙中的2。
(3)图乙中12表示线粒体。
(4)甲图是植物细胞,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F叶绿体,乙图中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12线粒体。
(5)高等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其对植物细胞具有支持、保护作用。
42. 如图为动物体生殖发育以及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图解(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过程为__________,C过程为__________。
(2)图①—④中能发生在A过程的有__________,能发生在D、E过程的有__________。
(3)在图②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__________。
(4)图④所示的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
(5)①②③④中,有同源染色体的有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减数分裂 ②. 受精作用
(2)①. ②④ ②. ①③
(3)1∶2∶2; (4)第一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
(5)①②③
【分析】分析题图:①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每一极都有同源染色体,属于有丝分裂后期;②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处,属于减数分裂Ⅰ;③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属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属于减数分裂Ⅱ后期。
(1)A、B表示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的过程属于减数分裂,C表示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属于受精作用。
(2)分析题图:①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每一极都有同源染色体,属于有丝分裂后期;②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处,属于减数分裂Ⅰ;③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属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属于减数分裂Ⅱ后期。故图①〜④中能发生在A过程减数分裂的有②④;能发生在D、E有丝分裂过程的有①③。
(3)②细胞含有染色单体,此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量比例为1∶2∶2。
(4)④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而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5)减数分裂Ⅱ中没有同源染色体,④中没有同源染色体,①②③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煮沸的过氧化氢酶
新鲜的过氧化氢酶
①大量
大量
②大量
无
③无
大量
④无
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州市台州十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台州市台州十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浙江省台州市台州十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州市台州十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一模生物试卷,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