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11个题型突破高考化学实验题 题型09 定性探究(解析版)-学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6369929/0-173140499363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化学】11个题型突破高考化学实验题 题型09 定性探究(解析版)-学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6369929/0-173140499368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化学】11个题型突破高考化学实验题 题型09 定性探究(解析版)-学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6369929/0-173140499371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化学】11个题型突破高考化学实验题 题型09 定性探究(解析版)-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11个题型突破高考化学实验题 题型09 定性探究(解析版)-学案,共3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查阅资料,实验探究,继续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题型09 定性探究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常会物质性质或原理的探究为实验考点进行考查。
1、(2023·北京卷)资料显示,可以将氧化为。某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被氧化的产物及铜元素的价态。
已知:易溶于溶液,发生反应(红棕色);和氧化性几乎相同。
I.将等体积的溶液加入到铜粉和的固体混合物中,振荡。
实验记录如下:
(1)初始阶段,被氧化的反应速率:实验Ⅰ (填“>”“KBr>KI;其原因是Cl、Br、I位于第VIIA族,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3)根据(1)中的结论推测随Cl-浓度降低导致二氧化锰的氧化性减弱,那么如果进一步降低Cl-浓度降低则可以导致可以提高溴的氧化性,将Mn2+氧化为MnO2;
(4)若要使反应2Ag+2H+=2Ag++H2↑发生,根据本题的提示可以降低Ag+浓度,对比AgX的溶解度,AgI溶解度最小,故Ag只与氢碘酸发生置换反应的原因是:比较AgX的溶解度,AgI溶解度最小,Ag++I-=AgI↓使得Ag还原性增强的最多,使得2Ag+2H+=2Ag++H2↑反应得以发生;
(5)通过本题可以发现,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还与物质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氧化性或者还原性越强。
6、(2021·湖北卷)超酸是一类比纯硫酸更强的酸,在石油重整中用作高效催化剂。某实验小组对超酸HSbF6的制备及性质进行了探究。由三氯化锑(SbCl3)制备HSbF6的反应如下:、SbCl5+6HF=HSbF6+5HCl。制备SbCl5的初始实验装置如图(毛细管连通大气,减压时可吸入极少量空气,防止液体暴沸;夹持、加热及搅拌装置略):
相关性质如表: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装置中两个冷凝管 (填“能”或“不能”)交换使用。
(2)试剂X的作用为 、 。
(3)反应完成后,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减压转移 (填仪器名称)中生成的SbCl5至双口烧瓶中。用真空泵抽气减压蒸馏前,必须关闭的活塞是 (填“a”或“b”);用减压蒸馏而不用常压蒸馏的主要原因是 。
(4)实验小组在由SbCl5制备HSbF6时,没有选择玻璃仪器,其原因为 。(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5)为更好地理解超酸的强酸性,实验小组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弱酸在强酸性溶剂中表现出碱的性质,如冰醋酸与纯硫酸之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H2SO4=[CH3C(OH)2]+[HSO4]-。以此类推,H2SO4与HSbF6之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6)实验小组在探究实验中发现蜡烛可以溶解于HSbF6中,同时放出氢气。已知烷烃分子中碳氢键的活性大小顺序为:甲基(—CH3)SO2>CuCl
【解析】(1)a中溶液的棕黄色褪去,发生的反应为:SO2+I2+2H2O=4H++2I-+
(2)b中硫酸铁溶液为棕黄色,通入二氧化硫后被还原,溶液变成浅绿色;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生成Fe2+,能证明有Fe2+的存在,前两个实验结果能证明,第三组只能证明有硫酸根的存在,硫酸铁溶液中阴离子存在硫酸根,无法证明硫酸根为氧化产物,所以答案为实验③;原因为:原溶液中含有;
(3)溶液中存在反应:CuCl(s)+2C1-(aq)[CuCl3]2-(aq),滴入蒸馏水后离子浓度减小,使得Q>K,反应逆向移动,析出CuCl沉淀;
(4)c和d的区别在于阴离子,硫酸根无明显现象,氯离子产出明显现象,所以从氯离子角度分析,C1-与Cu+结合成[CuCl3]2- ,其氧化性弱于SO2,使Cu能够被SO2氧化;
(5)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为氧化性强的得到氧化性弱的,即氧化剂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在硫酸的作用下,c中二氧化硫不能将Cu2+还原为Cu+或Cu,在盐酸中氯离子与Cu+结合成,其氧化性强于Cu,能够被二氧化硫氧化。
8、(2024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超酸是一类比纯硫酸更强的酸。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超酸HSbF6的制备及性质进行了探究。制备HSbF6的初始实验装置如图,夹持、加热及搅拌装置略。
已知:
①制备HSbF6的反应为SbCl3+Cl2SbCl5,SbCl5+6HF =HSbF6+5HCl。
②有关物质的性质如表。
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X的成分是_______ (填化学名称),盛装试剂X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
(2)毛细管的作用是_______。
(3)若无盛试剂X的装置,SbCl3可能发生水解生成Sb2O3,其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用真空泵抽气将SbCl5转移至双口烧瓶前,必须关闭的活塞是_______(填“a”或“b”,再减压蒸馏而不是常压蒸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5)由SbCl5制备HSbF6时,应选用_______材质的仪器。(填标号)
A. 玻璃 B. 陶瓷 C. 铁或铝 D. 聚四氟乙烯
(6)为更好地理解超酸的强酸性,该小组的同学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弱酸在强酸性溶剂中表现出碱的性质,如冰醋酸与纯硫酸反应:CH3COOH+H2SO4=[CH3C(OH)2]+[HSO4]-,以此类推,H2SO4与HSbF6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1)碱石灰 球形干燥管
(2)作为蒸馏装置中的气化中心、起搅拌作用使体系受热均匀
(3)
(4)a 防止SbCl5分解 (5)D
(6)
【解析】(1)结合题干信息可知,SbCl5极易水解,需在无水环境进行,试剂X防止空气中的水进入三颈烧瓶且吸收多余的氯气,故试剂X为碱石灰,装置名称为球形干燥管。
(2)作为蒸馏装置中的气化中心,导气毛细管使蒸馏平稳,避免液体过热而暴沸;通入的气体在加热过程中起搅拌的作用,使得体系受热均匀。(3)无盛试剂X的装置,空气中的水进入三颈烧瓶中,SbCl3可能发生水解生成Sb2O3,其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在三颈烧瓶中SbCl3与Cl2反应,生成液态SbCl5,反应完成后,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减压转移SbCl5至双口烧瓶;结合题干信息可知SbCl5在140℃分解,减压蒸馏可降低SbCl5的沸点,防止常压蒸馏时SbCl5发生分解。(5)由SbCl5制备HSbF6时,因为有HF参与反应,反应过程中不能选用玻璃材质、陶瓷材质的仪器,又因为HSbF6的酸性比纯硫酸酸性强,故不能选用铁质或铝质材料仪器,D正确。
(6)H2SO4比HSbF6的酸性弱,故HSbF6提供H+给H2SO4,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9、铜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铜可采用如下方法制备:
方法1:火法炼铜:;
方法2:湿法炼铜:。
上述两种方法中,方法2比方法1更好,其原因是_______(写出一条原因即可)。上述两种方法冶炼铜中,若转移的电子数相同,则方法1和方法2冶炼出的铜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
(2)黄铜矿的含铜成分为,常采用溶液浸取,生成和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将、和组成的混合物加入溶液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同时收集到2.24L(标准状况)气体。若将此混合物用足量的加热还原,所得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g。
(4)和的燃烧热分别为、,已知 ;则的_______。
(5)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进行铁上电镀铜的实验探究。
①实验ⅰ中气体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
②实验ⅰ中,推测产生,可能发生的反应有、_______。
③随着阴极析出,实验ⅱ中平衡不移动,理由是_______。
【答案】(1)方法2不会产生污染空气的气体或湿法炼铜不需要外界提供能量等
(2)
(3)16 (4)
(5)①由于溶液中减小,且覆盖铁电极,阻碍与铁接触 ② ③阳极产生的与阴极消耗的相等,溶液中铜离子浓度不变,故平衡不移动
【解析】(1)上述两种方法中,方法2比方法1更好,其原因是方法2不会产生污染空气的气体(或湿法炼铜不需要外界提供能量等)上述两种方法冶炼铜中,对应6ml电子转移,对应2ml电子转移;若转移的电子数相同,则方法1和方法2冶炼出的铜的质量之比为。(2)
采用溶液浸取,生成和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将、和组成的混合物加入溶液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同时收集到(标准状况)气体,也即0.1mlNO,根据N守恒,所以Cu(NO3)2的物质的量为,此混合物用足量的加热还原生成单质铜,质量为:。
(4)分析此反应,根据盖斯定律可知,此反应的焓变等于碳的燃烧热-CO的燃烧热-×题中氧化亚铜转化为氧化铜的焓变,可得=。
(5)①实验i中气体减少的原因是由于溶液中减小,且生成红色固体Cu覆盖铁电极,阻碍与铁接触。
②实验i中,推测产生,可能发生的反应有铁和硫酸直接接触的氧化反应反应,也可能发生铁和硫酸铜溶液直接接触的氧化还原反应,故还可能发生:。
③分析实验ii电解原理,中阳极产生的与阴极消耗的相等,溶液中铜离子浓度不变,故平衡不移动。
10、(2024北京和平街第一中学模拟)某小组探究Cu和H2O2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从电极反应角度分析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规律。
[实验探究]
实验ⅰ:向装有0.5 g Cu的烧杯中加入20 mL 30%H2O2溶液,一段时间内无明显现象,10小时后,溶液中有少量蓝色浑浊,Cu片表面附着少量蓝色固体。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探究]
针对该反应速率较慢,该小组同学查阅资料,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
(2)实验ⅱ中:溶液变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经检验产生的气体为氧气,产生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实验ⅰ和ⅲ,为探究氨水对Cu的还原性或H2O2氧化性的影响,该同学利用如图装置继续实验。
已知:电压大小反映了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的差异;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差异越大,电压越大。
a.K闭合时,电压为x。
b.向U形管右侧溶液中滴加氨水后,电压不变。
c.继续向U形管左侧溶液中滴加氨水后,电压增大了y。
①利用电极反应解释该实验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利用该方法也可证明酸性增强可提高H2O2的氧化性,与上述实验操作不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总结: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变化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应用:Ag分别与1 ml·L-1的盐酸、氢溴酸、氢碘酸混合,Ag只与氢碘酸发生置换反应,试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u+H2O2===Cu(OH)2
(2)Cu+H2O2+2H+===Cu2++2H2O 产生的铜离子催化了过氧化氢分解
(3)①Cu-2e-===Cu2+,向U形管左侧加入氨水,氨水与Cu2+形成eq \b\lc\[\rc\](\a\vs4\al\c1(Cu\b\lc\(\rc\)(\a\vs4\al\c1(NH3))4))2+,使ceq \b\lc\(\rc\)(\a\vs4\al\c1(Cu2+))减小,提高了Cu的还原性 ②向U形管右侧溶液中滴加硫酸
(4)在还原反应(氧化反应)中,增大反应物浓度或降低生成物浓度,氧化剂(还原剂)的氧化性(还原性)增强
(5)溶解度:AgI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11个题型突破高考化学实验题 题型11 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解析版)-学案,共3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高考化学,实验任务,查阅资料,进行实验,实验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11个题型突破高考化学实验题 题型10 定量探究(解析版)-学案,共41页。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11个题型突破高考化学实验题 题型05 微型实验探究(解析版)-学案,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