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11个题型突破高考化学实验题 题型08 有机物的制备(原卷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6369808/0-17314031955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化学】11个题型突破高考化学实验题 题型08 有机物的制备(原卷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6369808/0-173140319561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化学】11个题型突破高考化学实验题 题型08 有机物的制备(原卷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6369808/0-173140319563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化学】11个题型突破高考化学实验题 题型08 有机物的制备(原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11个题型突破高考化学实验题 题型08 有机物的制备(原卷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萃取分液,实验室制取溴苯的装置如图所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题型08 有机物的制备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有机实验”在高考中频频出现,主要涉及到有机物的制备、有机物官能团性质实验探究等。常常考查蒸馏和分液操作、反应条件的控制、产率的计算等问题。
1、(2023·全国课标卷)实验室由安息香制备二苯乙二酮的反应式如下:
相关信息列表如下:
装置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实验步骤为:
①在圆底烧瓶中加入冰乙酸、水及 ,边搅拌边加热,至固体全部溶解。
②停止加热,待沸腾平息后加入安息香,加热回流。
③加入水,煮沸后冷却,有黄色固体析出。
④过滤,并用冷水洗涤固体3次,得到粗品。
⑤粗品用的乙醇重结晶,干燥后得淡黄色结晶。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中应加入 (填“水”或“油”)作为热传导介质。
(2)仪器B的名称是 ;冷却水应从 (填“a”或“b”)口通入。
(3)实验步骤②中,安息香必须待沸腾平息后方可加入,其主要目的是 。
(4)在本实验中,为氧化剂且过量,其还原产物为 ;某同学尝试改进本实验:采用催化量的并通入空气制备二苯乙二酮。该方案是否可行 ?简述判断理由 。
(5)本实验步骤①~③在乙酸体系中进行,乙酸除作溶剂外,另一主要作用是 。
(6)若粗品中混有少量未氧化的安息香,可用少量 洗涤的方法除去(填标号)。若要得到更高纯度的产品,可用重结晶的方法进一步提纯。
a.热水 b.乙酸 c.冷水 d.乙醇
(7)本实验的产率最接近于 (填标号)。
a. b. c. d.
2、(2023·辽宁卷)2—噻吩乙醇()是抗血栓药物氯吡格雷的重要中间体,其制备方法如下:
Ⅰ.制钠砂。向烧瓶中加入液体A和金属钠,加热至钠熔化后,盖紧塞子,振荡至大量微小钠珠出现。
Ⅱ.制噻吩钠。降温至,加入噻吩,反应至钠砂消失。
Ⅲ.制噻吩乙醇钠。降温至,加入稍过量的环氧乙烷的四氢呋喃溶液,反应。
Ⅳ.水解。恢复室温,加入水,搅拌;加盐酸调至4~6,继续反应,分液;用水洗涤有机相,二次分液。
Ⅴ.分离。向有机相中加入无水,静置,过滤,对滤液进行蒸馏,蒸出四氢呋喃、噻吩和液体A后,得到产品。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Ⅰ中液体A可以选择 。
a.乙醇 b.水 c.甲苯 d.液氨
(2)噻吩沸点低于吡咯( )的原因是 。
(3)步骤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步骤Ⅲ中反应放热,为防止温度过高引发副反应,加入环氧乙烷溶液的方法是 。
(5)步骤Ⅳ中用盐酸调节的目的是 。
(6)下列仪器在步骤Ⅴ中无需使用的是 (填名称):无水的作用为 。
(7)产品的产率为 (用计算,精确至0.1%)。
3、(2023·山东卷)三氯甲硅烷是制取高纯硅的重要原料,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沸点为,熔点为,易水解。实验室根据反应,利用如下装置制备粗品(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时进行操作:(ⅰ)……;(ⅱ)将盛有砫粉的瓷舟置于管式炉中;(ⅲ)通入,一段时间后接通冷凝装置,加热开始反应。操作(ⅰ)为 ;判断制备反应结束的实验现象是 。图示装置存在的两处缺陷是 。
(2)已知电负性在浓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采用如下方法测定溶有少量的纯度。
样品经水解、干燥等预处理过程得硅酸水合物后,进行如下实验操作:① ,② (填操作名称),③称量等操作,测得所得固体氧化物质量为,从下列仪器中选出①、②中需使用的仪器,依次为 (填标号)。测得样品纯度为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一、有机物制备的的基本操作
1、明确有机物实验中常用的操作
2、了解提纯有机物的常用流程
制取的有机物中常含有一定量的杂质(无机物与有机物),提纯时可根据杂质与制得有机物性质的差异设计实验进行分离提纯,常用的提纯流程如下:
二、有机物制备实验题的解题模板
三、常见有机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1、分液: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同)的液体。
2、蒸馏: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互溶液体。分馏的原理与此相同。
3、洗气:用于除去气体混合物中的杂质,如乙烷中的乙烯可通过溴水洗气除去。
4、萃取分液:如分离溴水中的溴和水,可用四氯化碳或苯进行萃取,然后分液。
四、有机物制备实验题的答题思路
1、(2024湖北省十一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2-噻吩乙醇()是抗血栓药物氯吡格雷的重要中间体,其制备方法如下:
I.制钠砂。向烧瓶中加入液体A和金属钠,加热至钠熔化后,盖紧塞子,振荡至大量微小钠珠出现。
Ⅱ.制噻吩钠。降温至,加入噻吩,反应至钠砂消失。
Ⅲ.制噻吩乙醇钠。降温至,加入稍过量的环氧乙烷的四氢呋喃溶液,反应。
Ⅳ.水解。恢复室温,加入水,搅拌;加盐酸调至4~6,继续反应,分液;用水洗涤有机相,二次分液。
Ⅴ.分离。向有机相中加入无水,静置,过滤,对滤液进行蒸馏,蒸出四氢呋喃、噻吩和液体A后得到产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噻吩是化学性质较稳定的液体,广泛存在于煤焦油中,在煤炭______过程中可以得到大量煤焦油,并通过对煤焦油______(填操作方法)可得到噻吩;
(2)步骤I中液体A可以选择______。
a.乙醇 b.水 c.液氨 d.甲苯
(3)步骤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步骤涉及的反应放热,为防止温度过高引发副反应,加入环氧乙烷溶液的常用方法是______。
(5)步骤Ⅳ中用盐酸调节的目的是______。
(6)下列仪器在步骤Ⅴ中不需使用的是______(填名称)。
(7)产品的产率为______(用计算,精确至)。
2、(2023甘肃省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乙酰水杨酸,俗称阿司匹林(),是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合成原理:
查阅资料:
阿司匹林:相对分子质量为180,分解温度为128~135℃,溶于乙醇、难溶于水;
水杨酸:相对分子质量为138,溶于乙醇、微溶于水;
乙酸酐:相对分子质量为102,无色透明液体,遇水形成乙酸。
制备过程:
①如图1向三颈烧瓶中加入3.45g水杨酸、新蒸出的乙酸酐20mL(ρ=1.08g·mL-1),再加10滴浓硫酸反复振荡后,连接回流装置,搅拌,70℃加热半小时。
②冷却至室温后,将反应混合液倒入100mL冷水中,并用冰水浴冷却15min,用图2装置减压抽滤,将所有晶体收集到布氏漏斗中。抽滤过程中用少量冷水多次洗涤晶体,继续抽滤,尽量将溶剂抽干,得到乙酰水杨酸粗品。
提纯过程(重结晶法):
③将粗产品转至烧瓶中,装好回流装置,向烧瓶内加入100mL乙酸乙酯和2粒沸石,加热回流,进行热溶解。然后趁热过滤,冷却至室温,抽滤,洗涤,干燥,得无色晶体状乙酰水杨酸。
(1)图1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步骤①中加热宜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冷凝回流过程中外界的水可能进入三颈烧瓶,导致发生副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作答),降低了水杨酸的转化率。
(3)步骤②用冷水洗涤晶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2装置减压抽滤后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③中肯定用不到的装置是___________(填序号)。
重结晶时为了获得较大颗粒的晶体产品,查阅资料得到如下信息:
a.不稳定区出现大量微小晶核,产生较多小颗粒的晶体
b.亚稳过饱和区,加入晶种,晶体生长
c.稳定区晶体不可能生长
由信息和已有的知识分析,从温度较高浓溶液中获得较大晶体颗粒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终称量产品质量为2.61g,则所得乙酰水杨酸的产率为___________%(精确到0.01)。
3、(2023山东日照统考一模)环己酮()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一种由H2O2氧化环己醇制备环己酮的实验方法如下:
相关数据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的作用是_______:加入食盐的目的是_______。
(2)环己酮的产率受H2O2用量的影响,当环己酮产率达最大值后,增加H2O2的用量其产率反而下降,原因是_______。
(3)减压蒸馏的装置如下图所示,为了便于控制温度,加热方式最好选用_______(填“水浴”或“油浴”)。进行减压蒸馏时,使用磁力加热搅拌器加热,磁子的作用除搅拌使混合物均匀受热外,还有_______。
减压蒸馏的操作顺序为:打开双通旋塞,打开真空泵,缓慢关闭双通旋塞,接通冷凝水,开启磁力加热搅拌器,进行减压蒸馏。减压蒸馏完成后,需进行下列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填标号)。
a.关闭真空泵 b.关闭磁力加热搅拌器,冷却至室温
c.缓慢打开双通旋塞 d.停止通冷凝水
(4)本实验中环己酮的产率为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5)传统的制备环己酮实验用酸性作氧化剂,更易把环己醇氧化生成己二酸,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2023广东湛江统考二模)2-呋喃甲酸乙酯(,相对分子质量为140)常用于合成香料,是一种透明液体,不溶于水。实验室可用2-呋喃甲酸(﹐相对分子质量为112)和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反应制得2-呋喃甲酸乙酯,部分装置如图。
实验步骤:
步骤1:按图1装置,在250mL三颈瓶中加入35mL苯、0.5mL浓硫酸、12mL(约9.6g)无水乙醇,用仪器B加入6g2-呋喃甲酸,控制反应液温度保持在68℃,回流5.5h。
步骤2:将反应后的混合物倒入100mL水中,加入1.5g无水Na2CO3固体(20℃时,100mL水中最多能溶解20g无水Na2CO3固体),搅拌、静置、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用于吸附反应后混合物中的固体小颗粒),再次搅拌、静置、过滤。
步骤3:将滤液静置,待分层后分离水相和有机相,并用苯对水层少量多次萃取,合并有机相(仍残留少量水),再利用图2装置进行蒸馏,保留少量浓缩液,待浓缩液冷却后,在乙醇中重结晶,得无色针状晶体6.2g。
几种物质的沸点如表: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仪器A中出水口是_____(填“a”或“b”)。
(2)热水浴加热的主要优点有______(答一条)。
(3)图2锥形瓶中收集的主要物质是_____。Na2CO3的作用是______。
(4)本实验中,反应后混合物中的固体小颗粒的主要成分可能为______(填化学式),步骤3中加入的苯的作用是______。
(5)本实验中2-呋喃甲酸乙酯的产率为_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6)为了探究产品水解与介质酸碱性的关系,设计如表实验方案:
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5、(2023安徽蚌埠统考三模)实验室制取溴苯的装置如图所示。向二颈烧瓶中先滴入0.5 mL Br2,静置,经片刻诱导期后反应开始。再缓慢滴加其余的Br2, 维持体系微沸至Br2加完,70~ 80°C水浴15min。(诱导期:催化反应中形成过渡态且总反应速率为0的时期)反应结束后产品处理:
有关数据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溴苯的制备需在无水条件下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A装置盛装_______(填试剂)用于检验诱导期已过,反应开始。
(4)当出现_____________(填现象)时,证明反应已结束。
(5)产品后处理阶段,有机层I用10%NaOH溶液洗涤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有机层Ⅱ水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6)有机层Ⅲ经干燥后分离出纯净溴苯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
6、(2023安徽统考一模)醋酸钴与双水杨醛缩乙二胺形成的配合物[C(Ⅱ)Salen]具有可逆载氧能力,能模拟金属蛋白的载氧作用,在催化氧化反应中应用广泛。合成反应如下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Ⅰ、合成
(1)合成装置如下图所示。氮气保护下,向含有双水杨醛缩乙二胺的乙醇溶液中缓慢滴加醋酸钴的乙醇溶液,加热回流。A处应安装的仪器是___________(填名称),B处应安装的仪器是___________(填名称)。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回流,沉淀转化为暗红色晶体。回流结束后进行如下操作:
A.停止通氮气B.停止加热C.关闭冷凝水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填标号)。充分冷却后将溶液过滤,洗涤并干燥,得到配合物[C(Ⅱ)Salen]。
Ⅱ、载氧量测定
(3)将m克的[C(Ⅱ)Salen](相对分子质量为M)加入圆底烧瓶中,在恒压漏斗中加入(配合物在中可吸氧),如下图搭建装置。通入氧气,赶尽体系内空气。检查仪器气密性的操作为:先关闭___________,然后调节水平仪的水位至与量气管水位产生一定液面差。装置不漏气的现象是___________。
(4)调整水平仪高度,待量气管水位与水平仪水位齐平时,记录量气管水位的体积刻度为。将加入圆底烧瓶,待吸氧反应结束后,再次使量气管水位与水平仪水位齐平,记录量气管水位的体积刻度。已知大气压为p,氧气的压强为,温度为。配合物载氧量[n(吸收的):n([C(Ⅱ)Salen])]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
7、(2023安徽淮北统考一模)青蒿素是高效的抗疟药,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熔点为,温度超过完全失去药效(已知:乙醚沸点为)。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一种工艺如下:
索氏提取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烧瓶中溶剂受热蒸发,蒸汽沿蒸汽导管2上升至装置a,冷凝后滴入滤纸套筒1中,与青蒿粉末接触,进行萃取。萃取液液面达到虹吸管3顶端时,经虹吸管3返回烧瓶,从而实现对青蒿粉末的连续萃取。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的名称为__________。
(2)索氏提取的青蒿素位于__________(填“圆底烧瓶”或“索氏提取器”)中;与常规的萃取相比,索氏提取的优点是__________。
(3)提取液蒸馏过程中选用下列哪种装置更好__________(填字母),原因是__________。
(4)粗品提纯的过程可能是__________(填字母)。
a.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b.加70%的乙醇溶解、水浴加热、冷却结晶、过滤
c.加入乙醚进行萃取分液
(5)青蒿素()中含有过氧键,与碘化钠反应生成碘单质。为测定产品中青蒿素的纯度,取样品配制成溶液,取加入锥形瓶中,再加入足量的溶液和几滴淀粉溶液,用标准液滴定。(已知:,M(青蒿素))
①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
②三次滴定数据记录如下:
青蒿素的纯度为__________。
8、(2023河南濮阳统考一模)碳酸乙烯酯(EC)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溶剂和精细化工中间体,是有机化工潜在的基础原料。EC的熔点为36℃,沸点为243℃,相对密度为1.4259g·cm-3。某课外小组拟用下图装置在100 ~120℃下以NY -2作催化剂,环氧乙烷( EO)和CO2为原料合成EC。
其反应原理为主反应:
副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用固体NY-2配制500g 4.8%的NY-2水溶液未用到下列仪器中的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控制装置D中反应温度的方法是___________(填“水浴加热”或“油浴加热”)。
(3)用装置A制备CO2时,应先打开K1和K2,然后___________。
(4)将装置C中的EO导入三颈烧瓶中的操作是___________,继续通入 CO2,用搅拌器搅拌,使反应物充分混合。
(5)CO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但随着反应进行,从三颈烧瓶中逸出的CO2减少,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6)温度超过120℃后, EO的转化率增大,而EC的产率却减小,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7)计算结果表明,EO的转化率为91.5% ,EC的选择性为82% (EC的选择性=生成EC的物质的量/转化的EO的物质的量),若实验加入22 g EO,则得到___________g EC(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9、(2023北京统考二模)某化学小组探究乙醛银镜反应后试管上银的去除方案。
已知:实验条件空气的影响忽略不计。
(1)写出乙醛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向附有银镜的试管中加入稀HNO3,试管壁上的银逐渐消失,管口有浅红棕色气体生成,产生浅红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小组同学认为使用稀硝酸易产生污染性气体,考虑到铁盐也有较强的氧化性,用铁盐去除银镜对环境有利,于是进行如表实验:
对银镜的消失原因小组同学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1:Fe3+具有氧化性,能氧化Ag;
假设2:……。
回答下列问题:
①补全假设2:_____。
②甲同学通过设计实验,证明了假设2成立,他设计的方案为:向附有少量银镜的试管中,加入_____,充分振荡,银镜消失。
③为证明假设1,乙同学用同浓度FeCl3溶液替换Fe(NO3)3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丙同学查阅文献得知:Fe3+氧化性与Ag+接近,实验II中银镜能快速溶解,可能与生成氯化银沉淀有关,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_____。
④为证明自己的观点,丙同学的通过积极思考,设计了实验III。
实验III:如图连接装置进行实验,电压表的指针向左偏转,记录电压示数为a。
已知:电压大小反映了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的差异;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的差异越大,电压越大。
将U形管右侧溶液替换成0.1ml•L-1NaNO3溶液,重做上述实验,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记录电压示数为b,能证明丙同学观点的实验证据是_____。
(4)总结上述实验,小组同学认为HBr溶液和HI溶液也能去除试管上的银镜,并进行如表实验。
已知:常温下Ksp(AgBr)=5.4×10-13;Ksp(AgI)=8.5×10-17,分析相同条件下银镜能溶于5mL1ml•L-1的HI溶液,而不溶于HBr溶液的原因_____。
10、(2023河南统考二模)己二酸[HOOC(CH2)4COOH]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二元羧酸,主要用在合成尼龙-66、PBAT可降解塑料等生产领域。某实验室采用在碱性条件下,用高锰酸钾氧化环己醇制备己二酸,反应原理为:
已知:环己醇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熔点为24℃,沸点为161℃,密度为0.95g/mL;己二酸相对分子质量为146,微溶于水,且温度越低溶解度越小。
实验步骤如下:
i.向三颈瓶中加入3.5g碳酸钠和50mL温水,在搅拌下加入10g高锰酸钾。
ii.待高锰酸钾溶解后,用滴管慢慢加入2.6mL环己醇,维持反应温度在43〜47℃之间。
iii.环己醇滴加完毕,待反应完成,使二氧化锰沉淀凝结,然后加适量固体亚硫酸氢钠除去过量的高锰酸钾。
iv.趁热抽滤,滤渣用热水洗涤三次,合并滤液与洗涤液,用浓盐酸调pH至1〜2。
v.将滤液加热浓缩至20mL左右,冷却,结晶,抽滤,洗涤,干燥,称重(得到产品1.5 g),计算产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使用时要从_______(填“上口”或“下口”)通入冷水。
(2)本实验中高锰酸钾也可用浓硝酸代替,但用浓硝酸代替的缺点是_______ 。
(3)改进后的装置中,滴液漏斗b细支管的作用是_______。
使用改进后的装置,考查了步骤ii中滴加速度分别为6、18、25 s •滴-1共3种情况下的反应状况、滤渣和滤液及产品性状。见下表所示。
(4)步骤iii中除去多余高锰酸钾的原因是_______。
(5)步骤v由为了除去可能的杂质和减少产品损失,可用_______洗涤晶体。
(6)本实验中己二酸的产率为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物质
性状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安息香
白色固体
133
344
难溶于冷水
溶于热水、乙醇、乙酸
二苯乙二酮
淡黄色固体
95
347
不溶于水
溶于乙醇、苯、乙酸
冰乙酸
无色液体
17
118
与水、乙醇互溶
加热
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乙酸乙酯的制取、石油的蒸馏等实验选用酒精灯加热,若温度要求更高,可选用酒精喷灯或电炉加热。除上述加热方式外还可以根据加热的温度要求选择水浴、油浴、沙浴加热
防暴沸
加沸石(碎瓷片),防止溶液暴沸,若开始忘加沸石(碎瓷片),需冷却后补加
冷凝回流
有机物易挥发,因此在反应中通常要采用冷凝回流装置,以减少有机物的挥发,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产物的产率。如图1、图3中的冷凝管,图2中的长玻璃管B的作用都是冷凝回流。
分析制备流程
盘点仪器装置
关键点分析
①识别常见实验仪器:蒸馏烧瓶、三颈烧瓶、恒压滴液漏斗、直形冷凝管(冷凝作用)、球形冷凝管(冷凝回流);
②熟悉常见的有机干燥剂:无水氯化钙、无水硫酸镁、无水硫酸钙、无水碳酸钾等;
③了解常见的制备装置:回流装置、滴加蒸出装置;
④了解有机反应的特点:副反应多。根据题目中的信息确定在该条件下的主要副反应,以便明确主要杂质,了解分离提纯的目的
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若要控制反应温度,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反应液中,若要选择收集某温度下的馏分,则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
冷凝管的选择
球形冷凝管只能用于冷凝回流,直形冷凝管既能用于冷凝回流,又能用于冷凝收集馏分
冷凝管的进出水方向
下口进上口出
加热方法的选择
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 ℃,所以需要温度不太高的实验都可用酒精灯加热
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100 ℃
防暴沸
加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溶液暴沸,若开始忘加沸石,需冷却后补加
根据题给信息,初步判定物质性质
有机物制备一般会给出相应的信息,通常会以表格的形式给出,表格中的数据主要是有机化合物的密度、沸点和在水中的溶解性,在分析这些数据时要多进行横向和纵向地比较,密度主要是与水比较,沸点主要是表中各物质的比较,溶解性主要是判断溶还是不溶。主要根据这些数据选择分离、提纯的方法
注意仪器名称和作用
所给的装置图中有一些不常见的仪器,要明确这些仪器的作用
关注有机反应条件
大多数有机反应副反应较多,且为可逆反应,因此设计有机物制备实验方案时,要注意控制反应条件,尽可能选择步骤少、副产物少的反应;由于副产物多,所以需要进行除杂、净化。另外,若为两种有机物参加的可逆反应,应考虑多加一些价廉的有机物,以提高另一种有机物的转化率和生成物的产率(产率计算公式:产率=eq \f(实际产量,理论产量)×100%)。
物质
密度/
沸点/℃(101kPa)
与水形成共沸物的沸点/℃
部分性质
环己醇
0.96
161.0
97.8
能溶于水,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
环己酮
0.95
155.0
98.0/3.4kPa
95.0
微溶于水,遇氧化剂易发生开环反应
物质
2-呋喃甲酸乙酯
2-呋喃甲酸
乙醇
苯和水恒沸物
沸点/℃
196
230
78
69
实验
样品/mL
加入的5.0mL物质
热水浴温度/℃
观察现象
①
2.0
蒸馏水
35
油层不消失
②
2.0
0.1ml•L-1NaOH溶液
35
油层很快消失
③
2.0
0.1ml•L-1溶液
35
油层缓慢消失
物质
苯
溴
溴苯
密度(g· cm-3)
0.88
3.12
1.50
沸点/°C
80
59
156
在水中的溶解性
不溶
微溶
不溶
滴定次数
待测液体()
标准液读数()
滴定前读数
滴定后读数
第一次
25.00
1.50
41.52
第二次
25.00
3.00
42.98
第三次
25.00
4.50
41.60
序号
实验操作
现象
I
向附有少量银镜的试管中,加入5mL0.1ml•L-1Fe(NO3)3溶液(过量,pH=2),振荡试管
银镜慢慢消失,溶液澄清
序号
实验操作
现象
II
向附有少量银镜的试管中,加入5mL0.1ml•L-1FeCl3溶液(过量,pH=2),振荡试管
银镜快速溶解,反应后溶液中有明显灰色沉淀
序号
实验操作
现象
IV
向附有少量银镜的试管中,加入5mL1ml•L-1的HBr溶液,不断振荡。
银镜不溶解
V
向附有少量银镜的试管中,加入5mL1ml•L-1的HI溶液,不断振荡。
银镜溶解,有黄色沉淀产生,且有气泡产生
滴加时间/min
滴加速度/(s•滴-1)
反应过程监控
滤渣
滤液
产品性状
20
6
7 min,T=100℃,发生冲料;20min滴加完,反应完成
黑色,偏褐色,量大
澄清透明,偏黄绿色
量少,乳白色,稍黄
60
18
Tmax=74℃环己醇滴加完T=44℃,60min反应完成
黑色固体
无色,澄清,透明
无色晶体
90
25
13min,温度没有变化;23min,T=40°C;Tmax=53℃;环己醇滴加完,T=41℃反应不完全,水浴加热20min,反应完成
黑色固体
无色,澄清,透明
无色片状晶体,晶型很漂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11个题型突破高考化学实验题 题型07 无机物制备(原卷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二草酸合铜酸钾可用于无机合成,硫化钠可广泛用于染料,氯化铁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磷酸氢二铵[]常用于干粉灭火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11个题型突破高考化学实验题 题型06 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的正误判断(原卷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实验目的,下列实验及现象,亚硝酸钠俗称“工业盐”,其外观,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下列方案设计,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11个题型突破高考化学实验题 题型05 微型实验探究(原卷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为探究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