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3课_中华文明的起源【教学设计】 (3)

    第3课_中华文明的起源【教学设计】 (3)第1页
    第3课_中华文明的起源【教学设计】 (3)第2页
    第3课_中华文明的起源【教学设计】 (3)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定位、家国情怀,家国情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①通过良渚、陶寺遗址,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②了解华夏族的形成、理解禅让制的含义。(历史解释)
    ③认识到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良渚古城、陶寺都城遗址、禅让制。
    教学难点:认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轩辕黄帝的陵寝,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黄帝陵古称“桥陵”,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每年清明节,都有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到这里祭拜,黄帝陵被视为华夏子孙寻根祭祖之地。为什么黄帝陵会受到后人敬仰呢?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本课,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环节二:整体感知
    1、先导阅读: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又有哪些重要的历史遗址?
    答案提示:陶寺都城;良渚古城;牛河梁;炎黄;尧舜禹
    环节三:新课教学
    (一)目标导学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1、教师指导:何为国家?何为文明?
    国家形成的标志为: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有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教师指导:阶级的出现是国家得以建立的社会基础,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则是国家的社会职能,是国家机器的本质特征。国家是文明的概括,文明是在国家管理下创造出的物质的、精神的和制度方面的发明创造的总和。
    2、教师指导:【唯物史观】距今约5000年,随着农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案提示:
    教师指导:在父系氏族社会中,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劳动成果有了剩余,一些人开始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于是,出现贫富差别,私有财产开始萌芽。贫富悬殊的变化是阶级产生的基础,到父系氏族社会后期,氏族社会走向瓦解,阶级社会开始出现,早期国家形成。
    3、自主学习:通过视频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答案提示:牛河梁遗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阶层分化,这也证明,早在5000年前,社会形态就已经发展到原始文明的古国阶段。
    (二)目标导学二: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
    1、自主学习:观看良渚古城视频,了解其基本信息
    2、教师指导:【史料实证】结合视频材料,依据下列考古发现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答案提示:①浙江余杭、5300-4300;②出现高等级建筑和大型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统治者有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③社会阶级分化明显;④王权、军权的象征⑤当时社会有着高度一致的宗教信仰;⑥农业及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人口规模大。
    教师指导:良渚古城遗址的许多内涵和细节,尚未得到完整、清晰的揭示与呈现,但它由城址、外围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等系列遗址、体现用玉制度的精致极致的良渚玉器等4类主要人工遗存。共同揭示出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出现了复杂的社会分工、阶层分化与城市文明、并拥有着统一信仰、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等特征的区域性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的中心所在。
    3、自主学习:观看陶寺都城遗址视频,了解其基本信息。
    4、教师指导:【史料实证】结合视频材料,依据下列考古发现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答案提示:①山西襄汾、4300-4000;②王权发达,社会动员和组织能力强;③等级身份的象征、礼制制度初步形成;④王权象征;⑤有阶级分化的等级社会;⑥已会观测天象,确定节气,制定历法;⑦目前所能确认的最早的文字,对研究古代文字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指导:陶寺遗址不仅成为黄河流域迄今发现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而且是中国发现的首个一座城墙、宫殿、王陵等各种功能要素齐备的早期(东周之前)都城遗址,通过发掘出的圭表系统测定,证实了陶寺就是《尧典》中记载的“地中之国”,就是最早的中国之所在,证实了“尧都平阳”的真实存在,在中国文化遗产中具有突出的价值。对于国家的形成标志,一些学者提出其标志应当包括文字、城市、大型礼仪性建筑以及青铜器等。而在分析陶寺已发现的遗存之后,可以发现这些文明因素在陶寺遗址中都可可以找到原型。而且中国古代的巫文化崇拜、祖先崇拜以及礼乐典章制度的发达也应当肇始于陶寺文化。
    5、问题探究:【历史解释】结合所学说一说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具备了国家初始形态的历史依据。
    “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国家形成的标志为: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答案提示:良渚古城遗址和陶寺都城遗址都出现了宫殿等大型公共建筑。同时根据遗址墓葬区的随葬品可知已产生了明显的阶级分化。
    教师指导:考古发现证明当时的长江下游地区与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
    6、自主学习:【时空定位、家国情怀】观察左图,说一说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有何特征?
    答案提示: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教师指导:通过对各文化中心性遗址(如山东焦家、辽宁牛河梁、安徽凌家滩、湖北石家河等)的考古工作,获得了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证明距今5300年到4000年期间,各地区的文明化进程都有了很大发展。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社会分工和贫富贵贱的分化加剧,出现了掌握军事指挥权与祭神权力、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统治者——王和为其统治服务的官僚阶层,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具有向心力的区域性政体——国家,相继进入了初期文明社会。龙山文化末期,周围地区的文化与社会相继衰落,其文明化进程遭遇挫折,而中原地区的文明脱颖而出,成为文明起源的核心。
    7、知识拓展:【史料实证】如何探索史前时期的历史呢?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无法在缺乏当时文字材料的情况下,确证尧、舜、禹乃至夏王朝的真实存在,确认哪类考古学遗存属于这些国族或王朝。——许宏《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
    答案提示:二重证据法:发掘的出土文物和史书的记载相互验证。
    教师指导:在陶寺都城遗址发现了古观象台遗址和圭表,它们的功能主要是测定节气,即根据日出时太阳处在观象台的不同缝隙,和正午时圭表显示的影子长度,来明确时节。这正好呼应了《尚书·尧典》中‘敬授民时’的记载。”
    (五)目标导学三:远古的传说
    1、教师指导:何为部落?何为部落联盟?
    答案提示:部落是由若干血缘相近的宗族、氏族结合而成的集体,形成于原始社会晚期(即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部落联盟是原始社会末期几个亲近部落由于某种需要结成的暂时或者永久性的联盟的社会组织。
    教师指导:距今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代。中国古籍记载的黄帝、炎帝、蚩尤、以及尧、舜、禹都是部落联盟的首领。
    2、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将思维导图的内容补充完整。
    答案提示:
    教师指导:黄帝,号轩辕氏,本姓公孙,后改姬姓。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从地图可知当时的地理环境,炎黄部落兴起于黄河南北岸,后经过联盟,实力迅猛发展。而蚩尤部落兴起于黄河下游,由于当地的地理、气候、水源等优越条件开始由采集、渔牧、游牧向农业发展,文明发展远远超过其他部落。而为了争夺这适宜生存的土地,部落之间爆发战争。炎黄联盟大败蚩尤,随着炎黄部落联盟势力的增加,逐渐形成为华夏族,炎帝和黄帝也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3、问题探究:【家国情怀】小组讨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形成有什么特点?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
    答案提示:是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形成。
    教师指导:我们华夏民族,本来不是一个民族演化而来。自远古时代,各诸侯杂居交融,去除了各自差异,留存了共通之处,逐渐演化形成一个民族----华夏,也就是后人所谓的诸夏。
    4、自主学习:在黄帝之后比较有名的部落首领有哪几个?他们是通过什么制度产生的?该制度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提示:尧、舜、禹、禅让制、贤德
    教师指导:禅让制,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本质上是以传贤为宗旨的民主选举首领制度。
    5、自主学习:【家国情怀】大禹是如何治水的?他治水的事迹体现了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禹的父亲鲧(Gun)曾主持治理黄河水患,他用了9年时间都没有成功,后被处死。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
    答案提示:①疏导②创新、无私奉献、坚持不懈,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指导: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大禹从父亲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率领民众,改"堵"为“疏”,依靠艰苦奋斗、因势利导、科学治水、以人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为邦本、科学创新等为内涵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
    6、知识拓展:远古传说和真实历史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案提示:事实与传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传说中被考古资料证明的部分是可信的;没有被证明的就是暂时不可信的内容。
    【课堂小结】
    中国早期人类遗址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分布广泛,中华文明的起源如同满天星斗。中华文明的发展在不同区域是不平衡的,也是兼容并蓄的,中华文明在形成过程中吸收周边地区先进文化因素,造就了中华文化的丰富与长久生命力。中国原始社会时代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进入晚期后社会逐步分化,出现了权贵阶层及相应的礼仪制度,开始向早期国家过渡。这一时期奠定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巩固练习】
    1.(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考古工作者在良渚遗址发现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据估算,其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这可用于印证良渚古城( )
    A.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B.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2.(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五千年的文明沉淀;铸就了灿烂的华夏文明。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和黄帝B.尧 C.舜 D.禹
    3.(2023·山东潍坊·中考真题)“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这描述了(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4.(2023·河南·中考真题)有学者说,在我国史前时期的各个文化区当中,中原有“居天下之中”的地理优势,扮演了中华文明大熔炉的角色。该学者肯定了中原文化区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 )
    A.产生时间最早 B.居于核心地位 C.发展相对独立 D.体系最为完备
    答案提示:BAAB
    【板书设计】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高中历史华师大版第二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华师大版第二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授新课,总结本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华师大版第二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华师大版第二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炎黄联盟,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尧舜禹的禅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