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测试优选卷【精品AB卷】(原卷版+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测试优选卷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测试优选卷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原卷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测试范围:第一单元至第二单元课题1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2023江苏连云港真题】下列事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纸张燃烧B. 冰雪融化C. 粮食酿酒D. 光合作用
2.现有一瓶失去标签无色气体,老师让同学们判断其是氧气还是二氧化碳,小明说:“可能是二氧化碳”。小红说:“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就能检验”。就小明的话来说,其属于实验探究过程中的( )
A.做出结论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建立假设
3. 【2023黑龙江牡丹江真题】如果空气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是( )
A. 氮气B. 氧气C. 稀有气体D. 二氧化碳
4.下列变化产生的热量是化学变化的结果的是( )
A.摩擦生热B.电熨斗通电发热
C.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热量D.太阳能热水器被阳光照射变热
5. 【2023云南真题】空气的成分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下列属于氮气化学性质的是( )
A. 无色无味B. 难溶于水C. 密度略小于空气D. 不支持燃烧
6. 【2023北京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铁呈固态B. 铜呈紫红色C. 蔗糖易溶于水D. 碳酸易分解
7.化学实验仪器是进行实验的重要工具,下列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 )
A. 长颈漏斗B. 试管夹C. 滴瓶D. 蒸发皿
8.下列关于取用药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B.液体药品未说明用量,一般取用1-2mL
C.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口不一定紧挨着试管口D.胶头滴管可以吸取液体药品
9.【2022四川乐山中考】下表是初中化学实验室部分常用仪器,其对应用途有误的是( )
10.给试管中的粉末物质加热时,以下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取用固体粉末未说明用量时,只需将固体粉末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B.加热时,先预热,再固定在有药品的部位加热
C.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D.加热的试管未经冷却直接再用冷水冲洗
11. 【2023北京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B. 倾倒液体
C. 加热液体D. 读取液体体积
12.在“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同学们所记录的实验现象错误的是( )
A.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
B.火焰上个罩涂有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蜡烛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用火柴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
13.泡腾片放入水中会发生剧烈的反应,生成很多气泡,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探究环节。这些环节正确的先后顺序为( )
①产生的气泡是什么 ②气泡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 ③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气泡是二氧化碳气体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
14.准确观察记录的实验现象是推断实验结论的依据。小红同学做蜡烛燃烧实验时,做了如下的观察记录,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火柴梗如图放置约1s后取出,a处最先炭化
B.在火焰上方压一片白瓷板,白瓷板上有黑色物质生成
C.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小烧杯,内壁出现了水雾
D.蜡烛熄灭的瞬间看到一缕“黑烟”升起
15. 【2023山东临沂真题】分类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空气B. 液氧C. 生铁D. 石油
16. 【2023山东青岛真题】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其中的各种成分具有广泛用途。下列气体可用于供给呼吸的是( )
A. 氮气B. 水蒸气C. 氧气D. 二氧化碳
17.下列物质大量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污染的是( )
A.二氧化氮B.氮气C.二氧化硫D.可吸入颗粒物
18.近年来,部分城市因空气污染而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下列做法不利于减少空气污染的是( )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B.提倡居民驾驶私家车出行
C.积极植树、造林、种草D.提倡使用太阳能灯清洁能源
19.下图所列实验装置不能够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 )
A. B. C. D.
20.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能供给呼吸,与体内的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B.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庆祝节假日时,美丽的霓虹灯与稀有气体的应用有关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36分)
21.请你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下列问题:
(1)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白糖,加热,白糖熔化变成液体,这时白糖发生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若继续加热,白糖变黑,生成了碳,白糖发生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下列叙述中,只表现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只表现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两种性质均体现的是 。(填序号)
①酒精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
②将硫粉加热,硫粉熔化,继续加热,硫的蒸气开始燃烧
③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2.在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氮气、氖气五种气体中,选择名称填空:
(1)可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的是 ;
(2)可用于制造氮肥的是 ;
(3)会使油炸食品变软的是 ;
(4)充入电光源可产生红光的是 。
23.从下列仪器中选出相应的序号填在空格内。
A. B. C. D. E. F.
(1)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
(2)用于量取液体的容器是 ;
(3)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的是 ;
(4)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的仪器是 ;
(5)需要垫加石棉网才能加热的仪器是 ;
(6)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24.自然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空气资源——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很重要的作用。
(1)从变化角度: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从环保角度:下表为某监测点当天的空气质量数据,由此可知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是 。
(3)从应用的角度: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填序号)。
a.医疗急救 b.食品防腐
c.航天火箭 d.霓虹灯
三、实验探究(共2个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25.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红磷在集气瓶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该实验中红磷稍过量的原因: 。
(3)红磷燃烧的现象: 色固体燃烧,发光放热,产生 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生成 色固体。
(4)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后,水进入集气瓶内的体积小于的原因(答一点): 。
26.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组成的。
(1)将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填“大”或“小”)。
(2)点燃蜡烛,在其燃烧的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3)取一根火柴棒,拿住一端迅速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观察到两端变黑,中间无明显变化。说明火焰的 (填“外焰”“内焰”或“焰心”)部分温度最高。
(4)在吹灭蜡烛后的瞬间,能看到蜡烛上方产生一缕 ,用火柴去点白烟,可观察到 。结论:产生的白烟中可能含有 。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化学第一次月考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测试范围:第一单元至第二单元课题1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2023江苏连云港真题】下列事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纸张燃烧B. 冰雪融化C. 粮食酿酒D. 光合作用
【答案】B
【解析】A、纸张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冰雪融化,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
C、粮食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光合作用有氧气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现有一瓶失去标签无色气体,老师让同学们判断其是氧气还是二氧化碳,小明说:“可能是二氧化碳”。小红说:“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就能检验”。就小明的话来说,其属于实验探究过程中的( )
A.做出结论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建立假设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小明说:“这可能是二氧化碳”,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这可能是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建立假设。故选D。
3. 【2023黑龙江牡丹江真题】如果空气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是( )
A. 氮气B. 氧气C. 稀有气体D. 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空气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
故选:A。
4.下列变化产生的热量是化学变化的结果的是( )
A.摩擦生热B.电熨斗通电发热
C.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热量D.太阳能热水器被阳光照射变热
【答案】C
【解析】A、摩擦生热,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电熨斗通电发热,是电能转化为热能,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热量,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太阳能热水器被阳光照射变热,是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5. 【2023云南真题】空气的成分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下列属于氮气化学性质的是( )
A. 无色无味B. 难溶于水C. 密度略小于空气D. 不支持燃烧
【答案】D
【解析】A、氮气无色无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氮气难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氮气密度略小于空气,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D、氮气不支持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D。
6. 【2023北京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铁呈固态B. 铜呈紫红色C. 蔗糖易溶于水D. 碳酸易分解
【答案】D
【解析】A、铁呈固态,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铜呈紫红色,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蔗糖易溶于水,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D、碳酸易分解,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D。
7.化学实验仪器是进行实验的重要工具,下列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 )
A. 长颈漏斗B. 试管夹C. 滴瓶D. 蒸发皿
【答案】B
【解析】A、该仪器是分液漏斗不是长颈漏斗,错误;
B、该仪器是试管夹,正确;
C、该仪器是细口瓶,不是滴瓶,错误;
D、该仪器是研钵,不是蒸发皿,错误。
故选B。
8.下列关于取用药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B.液体药品未说明用量,一般取用1-2mL
C.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口不一定紧挨着试管口D.胶头滴管可以吸取液体药品
【答案】C
【解析】A、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粉末状药品通常用药匙取用,不符合题意;
B、取用药品,未说明用量,一般按最少量取用,液体药品一般取用1-2mL,不符合题意;
C、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口应紧挨试管口,防止药液流出试管外,符合题意;
D、胶头滴管可用于吸取液体药品,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2022四川乐山中考】下表是初中化学实验室部分常用仪器,其对应用途有误的是( )
【答案】B
【解析】A、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故说法正确;
B、量筒用于量取液体药品,不能用于加热液态物质,故说法错误;
C、玻璃棒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故说法正确;
D、试管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故说法正确;
故选B。
10.给试管中的粉末物质加热时,以下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取用固体粉末未说明用量时,只需将固体粉末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B.加热时,先预热,再固定在有药品的部位加热
C.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D.加热的试管未经冷却直接再用冷水冲洗
【答案】D
【解析】A、取用粉末物体未说明用量时,只需将固体粉末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故选项正确;
B、加热时,要先预热,再固定在有药品的部位加热,故选项正确;
C、加热时,试管口要向下倾斜能使加热后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液体,否则可能会引起倒流,造成试管破裂,故选项正确;
D、实验完毕,应将加热后的试管冷却至室温再用水冲洗,防止试管骤冷引起破裂,故选项错误;
故选:D。
11. 【2023北京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B. 倾倒液体
C. 加热液体D. 读取液体体积
【答案】D
【解析】A. 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在“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同学们所记录的实验现象错误的是( )
A.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
B.火焰上个罩涂有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蜡烛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用火柴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
【答案】C
【解析】A.、石蜡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切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石蜡浮在水面上 ,故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火焰上个罩涂有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C错误,符合题意;
D、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蜡烛跟着被点燃,蜡烛重新燃烧,故选项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泡腾片放入水中会发生剧烈的反应,生成很多气泡,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探究环节。这些环节正确的先后顺序为( )
①产生的气泡是什么 ②气泡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 ③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气泡是二氧化碳气体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
【答案】A
【解析】实验探究环节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产生的气泡是什么,属于提出问题;②气泡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属于作出猜想和假设;③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属于实验验证;④气泡是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实验结论,所以这些环节正确的先后顺序为:①②③④,故选A。
14.准确观察记录的实验现象是推断实验结论的依据。小红同学做蜡烛燃烧实验时,做了如下的观察记录,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火柴梗如图放置约1s后取出,a处最先炭化
B.在火焰上方压一片白瓷板,白瓷板上有黑色物质生成
C.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小烧杯,内壁出现了水雾
D.蜡烛熄灭的瞬间看到一缕“黑烟”升起
【答案】D
【解析】A、a处与氧气接触最充分,燃烧最剧烈,温度最高,则a处的火柴梗最先烧焦炭化,故A正确;
B、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炭黑,则在火焰上方压一片白瓷板,白瓷板上有黑色物质生成,故B正确;
C、蜡烛燃烧生成水与二氧化碳,则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小烧杯,内壁出现了水雾,故C正确;
D、蜡烛熄灭后石蜡蒸气在空气中凝固成固体小颗粒形成白烟,则蜡烛熄灭的瞬间看到一缕“白烟”升起,故D错误。
故选D。
15. 【2023山东临沂真题】分类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空气B. 液氧C. 生铁D. 石油
【答案】B
【解析】A、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液氧中只有氧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C、生铁中有铁和碳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石油中含有汽油、煤油、柴油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6. 【2023山东青岛真题】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其中的各种成分具有广泛用途。下列气体可用于供给呼吸的是( )
A. 氮气B. 水蒸气C. 氧气D. 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能供给呼吸,不符合题意;
B、水蒸气不能供给呼吸,不符合题意;
C、氧气能供给呼吸,常用于急救,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下列物质大量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污染的是( )
A.二氧化氮B.氮气C.二氧化硫D.可吸入颗粒物
【答案】B
【解析】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都是空气污染物;而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故选B。
18.近年来,部分城市因空气污染而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下列做法不利于减少空气污染的是( )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B.提倡居民驾驶私家车出行
C.积极植树、造林、种草D.提倡使用太阳能灯清洁能源
【答案】B
【解析】A.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CO2、CO、烟尘等有害物质的排放,从而减少空气污染,故A不符合题意;
B.提倡居民驾驶私家车出行,会加剧汽车尾气的排放,不利于减少空气污染,故B符合题意;
C.积极植树、造林、种草,既能美化环境,又能净化空气,不会造成空气污染,故C不符合题意;
D.提倡使用太阳能灯清洁能源,能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从而减少空气污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下图所列实验装置不能够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水面上升,可以完成氧气的测定,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水会倒流进集气瓶,可以完成氧气测定,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几乎不变,进入集气瓶水的体积偏小,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最终活塞向左移动,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20.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能供给呼吸,与体内的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B.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庆祝节假日时,美丽的霓虹灯与稀有气体的应用有关
【答案】C
【解析】A、氧气能供给呼吸,与体内的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正确;
B、液氮气化吸热,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正确;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几乎不与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在特殊情况下可发生化学反应,错误;
D、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美丽的霓虹灯与稀有气体的应用有关,正确。
故选C。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36分)
21.请你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下列问题:
(1)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白糖,加热,白糖熔化变成液体,这时白糖发生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若继续加热,白糖变黑,生成了碳,白糖发生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下列叙述中,只表现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只表现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两种性质均体现的是 。(填序号)
①酒精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
②将硫粉加热,硫粉熔化,继续加热,硫的蒸气开始燃烧
③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1)物理 化学
(2)①③/③① ④ ②
【解析】(1)白糖熔化变成液体,只是白糖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若继续加热,白糖变黑,生成了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①酒精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是物理性质;
②将硫粉加热,硫粉会熔化,是物理性质;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能够燃烧,是化学性质;
③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是物理性质;
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了碳酸钙沉淀,是化学性质;
故只表现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①③;只表现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④;两种性质均体现的是②。
22.在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氮气、氖气五种气体中,选择名称填空:
(1)可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的是 ;
(2)可用于制造氮肥的是 ;
(3)会使油炸食品变软的是 ;
(4)充入电光源可产生红光的是 。
【答案】(1)氧气
(2)氮气
(3)水蒸气
(4)氖气
【解析】(1)氧气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2)氮气中有氮元素,所以可以用来制化肥;
(3)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水蒸气会使油炸食品变软;
(4)充入电光源中会产生红光的是氖气。
23.从下列仪器中选出相应的序号填在空格内。
A. B. C. D. E. F.
(1)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
(2)用于量取液体的容器是 ;
(3)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的是 ;
(4)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的仪器是 ;
(5)需要垫加石棉网才能加热的仪器是 ;
(6)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答案】(1)A
(2)D
(3)F
(4)C
(5)E
(6)B
【解析】(1)胶头滴管是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故填A;
(2)量筒常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故填D;
(3)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的是集气瓶,故填F;
(4)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的仪器是漏斗,故填C;
(5)需要垫加石棉网才能加热的仪器是烧杯,故填E;
(6)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试管,故填B。
24.自然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空气资源——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很重要的作用。
(1)从变化角度: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从环保角度:下表为某监测点当天的空气质量数据,由此可知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是 。
(3)从应用的角度: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填序号)。
a.医疗急救 b.食品防腐
c.航天火箭 d.霓虹灯
【答案】(1)物理
(2)PM10
(3)ac
【详解】(1)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是利用氮气、氧气的沸点不同制取氧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污染指数越大,污染越严重,根据监测点当天的空气质量数据,可知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是PM10;
(3)a、氧气可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
b、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会加速食品氧化变质,不能用于防腐;
c、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航天火箭;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五颜六色的光,可用于制造霓虹灯,氧气不能作为霓虹灯的填充气体;
答案:ac。
三、实验探究(共2个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25.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红磷在集气瓶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该实验中红磷稍过量的原因: 。
(3)红磷燃烧的现象: 色固体燃烧,发光放热,产生 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生成 色固体。
(4)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后,水进入集气瓶内的体积小于的原因(答一点): 。
【答案】(1)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可以耗尽氧气,使测定结果准确
(3) 暗红 黄白 白
(4)红磷的量不足或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或装置气密性不好
【解析】(1)红磷在集气瓶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该实验需要将氧气全部消耗,红磷稍过量的原因:可以耗尽氧气,使测定结果准确。
(3)红磷燃烧的现象:暗红色固体燃烧,发光放热,产生黄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生成白色固体。
(4)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后,水进入集气瓶内的体积小于的原因是:红磷的量不足导致无法完全消耗氧气,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导致气体受热膨胀进入的水偏少,装置气密性不好导致进入水的同时进入空气,进入水的体积偏少。
26.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组成的。
(1)将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填“大”或“小”)。
(2)点燃蜡烛,在其燃烧的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3)取一根火柴棒,拿住一端迅速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观察到两端变黑,中间无明显变化。说明火焰的 (填“外焰”“内焰”或“焰心”)部分温度最高。
(4)在吹灭蜡烛后的瞬间,能看到蜡烛上方产生一缕 ,用火柴去点白烟,可观察到 。结论:产生的白烟中可能含有 。
【答案】(1)小
(2)石蜡熔化
(3)外焰
(4)白烟 白烟燃烧 石蜡蒸气
【解析】(1)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故填:小;
(2)蜡烛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状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石蜡熔化;
(3)取一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观察到两端变黑,中间无明显变化,说明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故填:外焰;
(4)蜡烛熄灭后会产生一缕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的固体小颗粒,用火柴去点白烟,发现白烟燃烧,这说明产生的白烟中可能含有石蜡蒸气;故填:白烟;白烟燃烧;石蜡蒸气。
选项
A
B
C
D
仪器
用途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加热液态物质
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
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污染项目
CO
污染指数
69
95
9
0.8
42
选项
A
B
C
D
仪器
用途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加热液态物质
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
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污染项目
CO
污染指数
69
95
9
0.8
4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本单元综合和测试课后练习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本单元综合和测试练习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测试优选卷第二次月考测试卷(原卷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分析与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