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含解析答案)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水体运动的影响(含解析与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水体运动的影响(含解析与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水体运动的影响
一、单选题
下潜寒流是指海洋表层的冷水在外力作用下向海洋底部垂直流动,它是形成深海洋流的重要动力。通过下潜寒流,表层的氧气传输到深层海域,在过去50年间,日本海北部的平均气温上升了1.5~3℃,下潜寒流也受到气候变暖影响。下图为日本海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日本海的下潜寒流形成在冬季,主要分布在( )
A.①B.②C.③D.④
2.气温升高会导致日本海下潜寒流( )
A.下潜速度加快B.下潜深度变浅
C.下潜流量增大D.下潜方向偏南
乌伦古河发源于阿尔泰山东段,受西风影响,冬季降雪量大。乌伦古湖(如图)是乌伦古河的尾阃湖(内流河河口终点的湖泊),湖体由大海子、骆驼脖子、中海子、吉力湖四部分组成。各部分湖水矿化度(单位体积湖水中含有的各种矿物质的总和)差异明显。1970年该地修建了补水工程,引额尔齐斯河水入乌伦古湖,湖水性质发生了明显改变。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推测乌伦古河水量最大的月份是( )
A.1月B.5月C.8月D.10月
4.补水前,四处水域中矿化度最高的是( )
A.大海子B.中海子C.吉力湖D.骆驼脖子
5.补水工程实施后,吉力湖( )
A.蒸发量减少B.矿化度升高C.结冰期延长D.生物多样性增加
大理河是位于无定河流域黄土丘陵区的一级支流,水土流失严重,当地实施了淤地坝(设计寿命为10-20年)坡改梯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如图示意大理河流域淤地坝拦沙量变化特征。
6.淤地坝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
A.净化水质B.蓄水拦沙C.营造耕地D.整治人居环境
7.推测大理河流域淤地坝建设集中期为上世纪( )
A.60年代B.70年代C.80年代D.90年代
8.上世纪80年代后,大理河流域淤地坝拦沙量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B.坡改梯工程实施C.淤地坝设计寿命到期D.年降水量逐步减少
下左图为“某测站水温垂直分布图”,右图为“某海域表层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左图所示海区、对应可能是右图中的点( )
A.①B.②C.③D.④
10.右图中虚线表示流经该海区的洋流。由图可知该洋流是( )
A.北半球的寒流B.北半球的暖流C.南半球的寒流D.南半球的暖流
11.若右图中点①与②,③与④分别处于同一纬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与②的盐度大小相同B.②的密度大于④的密度
C.④的密度大于③的密度D.①的盐度小于④的盐度
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包括来自湖中浮游生物排放和降解的以及入湖河水挟带的腐殖质等。下图所示湖泊均为可人工调控水量的天然湖泊,其中洪泽湖湖底高于周边地面。洪泽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常滞后于其他湖泊。完成下面小题。
12.判断各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到达峰值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3.洪泽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常滞后于其他湖泊的原因是( )
A.水域面积大B.入湖径流少C.汛期频繁泄洪D.流域面积小
地处南美洲的潘塔纳尔温地是世界上著名的温地之一,下图中的左图是潘塔纳尔湿地位置图,右图示意科伦巴各月降水量和流经该地的巴拉圭河各月径流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潘塔纳尔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温较低,蒸发量小
②土质黏重,透水性强
③支随众多,汇水量大
④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科伦巴降水量峰值和流经该地的巴拉圭河汛期在时间上( )
A.不一致,因为湿地对该河流量有延缓峰值作用
B.不一致,因为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是来自地下水
C.一致,因为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是来自大气降水
D.一致,因为湿地对该河流量有助涨助落的作用
某科研团队调查研究发现,下图中的Z湖在几千年前由外流湖演变为内陆湖,但湖水盐度交化较小。该团队认为,Z湖盐度变化小的原因是其通过地下排水通道将盐分排泄到了B洼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关于图中Z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面积冬季大夏季小B.流域内年降水量南多北少
C.盐度西南高东北低D.北岸人口多于南岸
17.为了证明该团队的观点,可研究比较Z湖湖水和B洼地地下水的( )
A.矿物质成分B.温度高低C.含沙量大小D.密度大小
在全球气候系统中,海—气相互作用在形成和调节天气模式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作为太平洋赤道海域的海温异常,能够显著影响全球的天气模式。这些现象不仅影响海洋温度,还通过改变大气的压力模式和风场分布,进而影响降水模式和产生极端天气事件。完成下面小题。
18.厄尔尼诺年直接影响印度和东南亚的降雨模式变化,主要是因为厄尔尼诺现象( )
A.加强赤道附近的西风B.削弱亚洲季风系统
C.强化北大西洋涛动D.降低北太平洋高压强度
19.厄尔尼诺现象期间,最可能引发( )
A.南美洲西岸的洪水B.澳大利亚的洪水
C.北美洲西岸的极端寒冷D.南亚地区的寒潮
20.推测拉尼娜现象期间,降水明显增多的国家是( )
A.尼日利亚B.希腊C.孟加拉国D.巴西
受温度、风力、冷水流等因素影响,深水湖泊水温在垂直方向存在明显季节差异,下图为我国某高原深水湖1月、7月水温时空变化特征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该高原最可能是( )
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云贵高原D.黄土高原
22.关于该湖泊水温特征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月湖泊底部受地质活动影响明显
B.湖泊在20—40m深度年内水温变化幅度最大
C.水温垂直方向变化与水体密度相关
D.1月该湖泊水体对流运动最显著
威尔科克斯湖(见下图)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多伦多都市区北部边缘、近年来湖中总磷和溶解无机磷均呈下降趋势,但湖泊富营养化现象凸显。调查发现,湖水混合对湖泊水文特性和水生物的生长均具有重要意义;该地区城市扩张与水质恶化同步发展,湖水中氯离子浓度增大,湖泊出现了迅速盐化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与威尔科克斯湖迅速盐化关系最密切的是( )
A.蒸发加剧B.道路撒盐除冰雪C.用水增多D.流域内降水减少
24.湖中总磷和溶解无机磷均呈下降趋势,但湖泊出现富营养化现象,其原因最可能是( )
A.湖泊水体更新速度慢B.生产生活废水排放入湖
C.湖泊底部淤泥肥力高D.盐碱化导致湖水分层
2007年8月—2008年6月发生拉尼娜事件,赤道附近西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比同期升高。在此冬半年期间,北部湾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却比正常年份同期明显下降。科研人员选取2006年7月和2008年7月(休渔期间)北部湾鱼类生物量调查数据进行对比,绘制北部湾优势鱼类生物量的分布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科研人员开展鱼类生物量调查,选择7月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B.正值鱼类产卵期
C.海水温度高D.人为捕捞干扰少
26.2007年8月-2008年6月,北部湾东北部的优势鱼类生物量大增,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西南季风减弱B.东北季风增强
C.海水水温升高D.鱼类产卵期提前
27.此次拉尼娜事件发生期间,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域( )
A.东西部水温的差异减小B.中东部气流上升,降水增多
C.南北赤道暖流势力增强D.秘鲁寒流减弱,渔场减产
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下图为山东省沂源县西南某局部区域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图中的东周河因溯源侵蚀,袭夺了沂河上源。完成下面小题。
28.袭夺发生后,河水流向出现倒转的河段是( )
A.AB段B.BC段C.CE段D.EF段
29.沂河上源被袭夺后,会导致( )
A.BC河段水流速度变缓慢B.FG河段宽谷内水流变细
C.CD河段河流径流量减少D.大张庄的洪涝灾害增多
洪水(暴雨)过程线指的是强降暴雨之后河流流量变化的过程。尽管每一条河流的水文图不尽相同,但仍能区分出两种典型的差异类型模式。下图示意在同一坐标系中甲、乙集水区不同的洪水(暴雨)过程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推测与乙集水区相比,甲集水区( )
①坡度较缓,岩层渗透性好,地下径流速度较快
②坡度较陡,岩层渗透性差,易形成高洪峰
③降水强度小,洪峰滞留时间长
④降水强度大,洪峰滞留时间短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1.影响集水区汇流速度的主要因素是( )
①河盆规模
②支流密度
③气候变化
④植被演替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二、材料分析题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湖盆地、共和盆地、兴海盆地曾经发育统一古湖。随着地壳抬升,泽曲附近河流袭夺导致统一古湖水系与若尔盖古湖水系贯通,统一古湖下游的黄河也上溯进入共和盆地,之后统一古湖萎缩,最终演化出现代黄河源区水系的雏形。下图示意泽曲附近贯通前后的水系状态。
(1)描述河湖共存阶段统一古湖的形态特征。
(2)简述泽曲附近实现水系贯通的自然条件。
(3)分析统一古湖萎缩的原因。
(4)指出科考小组在该区域可能找到的佐证水系演化史的其他地貌证据。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澳大利亚寒流是流经南印度洋东部的一支洋流,其自南向北沿澳大利亚西海岸流动,最后汇入南赤道暖流,是世界主要寒流中最弱小的一支。下图为世界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
(1)说出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形成过程。
(2)分析西澳大利亚寒流是世界主要寒流中最弱小的一支的原因。
(3)西澳大利亚寒流流经区域渔场规模很小,请说明理由。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福岛核电站是日本最早开始修建的核电站之一,2011年因“3·11”地震导致核泄漏。2023年8月24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作业,预估排放时间将长达30年。下图为日本及周边地区略图。
(1)判断图示洋流①②的性质及理由。
(2)简述图示洋流对排入海洋核污染水的影响。
(3)分析图中渔场的形成原因。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下潜寒流是指海洋表层的冷水在外力作用下向海洋底部垂直流动”,可知表层海水较冷的季节为冬季,冬季主要的外力是西北季风,故日本海的下潜寒流形成在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表层海水垂直下潜,主要分布在迎着冬季风的海岸,即图中的④区域,D正确,ACD错误:故选D。
2.答案:B
解析:下潜寒流是指海洋表层的冷水在外力作用下向海洋底部垂直流动,气温升高,南北温差变小,气压差变小,会导致西北季风减弱,导致日本海下潜寒流减弱,故下潜的速度减慢,A错误;下潜深度变浅,B正确;下潜流量减小,C错误;下潜能到达的距离变小,方向偏北,D错误。故选B。
3.答案:B
解析:乌伦古河发源于阿尔泰山东段,并受到西风的影响,导致冬季降雪量大。这里考察的是乌伦古河水量最大的月份。A选项(1月):虽然冬季降雪量大,但河流的水量主要由融雪和降雨决定。在1月,大部分降雪还未融化,因此河流的水量不会达到最大。B选项(5月):春季,随着气温的上升,冬季的积雪开始融化,这是河流水量增加的主要来源。因此,5月很可能是乌伦古河水量最大的月份。C选项(8月):夏季虽然降水增多,但积雪已经在之前融化,夏季降水对河流的水量增加作用不如春季融雪明显。D选项(10月):秋季气温下降,降水减少,河流的水量也会相应減少。
4.答案:D
解析:乌伦古湖由大海子、骆驼脖子、中海子、吉力湖四部分组成,且各部分的湖水矿化度差异明显。补水前,由于河流径流流向是从上游到下游,即从大海子流向骆驼脖子,再流向中海子,最后流向吉力湖。A选项(大海子):作为上游,其湖水相对新鲜,矿化度较低。B选项(中海子):位于中游,湖水经过一定的混合和沉淀,但相对于下游的吉力湖和骆驼脖子,其矿化度还是较低。C选项(吉力湖):作为下游湖泊,湖水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和蒸发,但因其面积较大,湖水混合较均匀,矿化度不会是最高的。D选项(骆驼脖子):位于河流的中间部位,上游流下的湖水在这里经过一定程度的沉淀,加上河流径流减小,流速变慢,湖水蒸发浓缩作用明显,导致矿化度最高。因此,补水前矿化度最高的是骆驼脖子。故选D。
5.答案:B
解析:补水工程实施后,引额尔齐斯河水入乌伦古湖,这改变了湖泊的水文条件。A选项(蒸发量减少):补水后,湖泊的水量增加,理论上可能会增加蒸发量,而不是减少。B选项(矿化度升高):
引入的额尔齐斯河水的矿化度可能低于乌伦古湖原有的湖水,但由于补水主要集中在吉力湖,导致吉力湖的水位上升,从而压迫其他三个湖区(大海子、骆驼脖子、中海子)的水通过地下潜流的方式补给吉力湖。这种过程使得原本矿化度较高的水体进入吉力湖,从而导致吉力湖的矿化度升高。C选项(结冰期延长):补水可能会增加湖泊的水量,但不一定会影响其结冰期。结冰期主要由当地的气温和湖泊的地理位置决定。D选项(生物多样性增加):补水工程可能会影响湖泊的生态环境,但具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复杂且难以直接预测的。
此外,矿化度的升高可能会对部分生物产生不利影响。综上所述,补水工程实施后,吉力湖的矿化会升高,选B
6.答案:B
解析:大理河是位于无定河流域黄土丘陵区的一级支流,水土流失严重,当地实施了淤地坝,蓄水拦沙,B正确。净化水质营造耕地整治人居环境不是主要目的,而且对净化水质影响不大,A错误。营造耕地整治人居环境也不是生态功能,CD错误。故选:B。
7.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横坐标为年份,纵坐标为年输沙量和累计拦沙量,年拦沙量在70年代增加的明显,而且70年代拦截的沙量最多,所以大理河流域淤地坝建设集中期为上世纪70年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答案:C
解析:淤地坝设计寿命为10~20年,根据上题可知大理河流域淤地坝建设集中期为上世纪70年代,上世纪80年代淤地坝设计寿命到期,大理河流域淤地坝拦沙量逐渐减少,C正确。年降水量不会突然减少,D错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坡改梯工程在上世纪80年代前就开始实施,AB错误。故选:C。
9.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左图中海洋表层水温在15℃左右;结合右图等温线数值可以读出,右图中①处表层水温为10-20℃,②处表层水温大于20℃,③处表层水温为0-10℃,④处表层水温小于0℃,只有①满足左图所示的表层海水温度,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右图中等温线越向北数值越低,即海水温度自南向北递减,应为北半球;其次,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的凸起方向一致,因此图中洋流从南向北流,由水温高的地区流向水温低的地区,为暖流,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①与②、③与④分别处于同一线度。结合所学可知,温度与盐度呈正相关,与密度呈负相关。读图可知,②地温度大于①地,则②地盐度大于①地,A错误;②地温度大于④地,则②地密度小于④地,B错误;④地温度低于③地,则④地密度大于③地,C正确;①地温度高于④地,则①地盐度大于④地,D错误。故选C。
12.答案:B
解析:夏季气温高,湖泊水温高,浮游生物生长繁盛,数量大,内源类有机物数量比其他季节多;夏季降水量大,淋溶出的腐殖质多,同时降雨强度大,侵蚀强,夏季入湖河水挟带的腐殖质比其他季节多,外源类有机物数量增多。春、秋、冬气温较低,河流水量较小,湖中溶解有机物较少。A、C、D错误,B正确。故选B。
13.答案:C
解析:淮河流域面积大,来水量多,受季风及台风等影响来水变率大,洪水规模大,因此,洪泽湖防洪压力大,在夏季调峰(泄洪)更为频繁,且持续时间长,人为影响大,从而出现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出现时间常滞后的现象。C正确,洪泽湖的水域面积略大于高邮湖,但水域面积与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关系不大,A错误;洪泽湖的入湖径流多,B错误;洪泽湖的流域面积是淮河流域,面积较大,D错误。故选C。
14.答案:D
解析:潘塔纳尔湿地有多条河流流经,汇水量大;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③④正确。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湿地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全年气温较高,蒸发量大,发育的土壤是燥红土,土质黏重,透水性差,①②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答案:A
解析:图中巴拉圭河流经潘塔纳尔湿地,潘塔纳尔湿地位于巴拉圭河上游,所以潘塔纳尔湿地对下游河流的径流有调节作用,使下游河段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即科伦巴降水量峰值和流经该地的巴拉圭河汛期在时间上不一致,CD错误;科伦巴降水量峰值提前于流经该地的巴拉圭河径流量的峰值,原因为湿地对该河流量有延缓峰值作用,A正确,B错误。故选A。
16.答案:B
解析:根据该区域图确定地理位置,该地位于非洲Z湖位于北纬10°到15°,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降水集中在夏季,因此,该湖泊夏季面积较大,A错误;Z湖南部为常年性河流,北部为季节性河流,本地区河流补给主要来自雨水补给,因此流域内降水量南多北少,B正确;Z湖为内陆湖,西部和南部有河流汇入,盐度较低,东北部无河流汇入,盐度较高,C错误;本地区人口逐水而居大多分布在水源较为充足的地区,因此大多聚集在该湖泊的南岸,人口南多北少,D错误。故选B。
17.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有专家认为,Z湖盐度变化小的原因是有地下排水通道将水盐排泄到B洼地”中可知,若该专家论述正确则Z湖和洼地的盐分矿物成分相同,A符合题意;密度大小,含沙量大小以及温度的高低无法证明Z湖通过地下排水通道将盐分排到洼地,排除BCD。故选A。
18.答案:B
解析:厄尔尼诺现象通常会导致信风减弱,而西风位于中纬度地区,A错误。厄尔尼诺现象会使大气环流发生异常,造成东南信风和北半球副高减弱,会削弱亚洲季风系统,从而影响印度和东南亚的降雨模式,B正确。北大西洋涛动主要影响北大西洋地区的气候,与印度和东南亚的降雨模式变化关系不大,C错误。印度的降雨主要靠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形成的西南季风,而北太平洋高压强度的变化对印度降雨模式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
19.答案:A
解析:厄尔尼诺期间,南美洲西岸寒流减弱,气温升高,蒸发加大,对流活动增强,降水增加,容易引发洪水,A正确。由于厄尔尼诺现象造成赤道暖流减弱,向西太平洋输送是水热减少,通常会导致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干旱,而不是洪水,B错误。厄尔尼诺现象期间,赤道低压减弱,对高纬度冷空气吸引能力下降,冷空气南下会减少,且北美洲西岸有海岸山脉阻挡冷空气.C错误。厄尔尼诺现象会使冷空气南下减少,南亚地区冬季气温偏高,寒潮发生的概率降低,D错误。故选A。
20.答案:C
解析:拉尼娜现象期间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更加干燥,而西太平洋更加湿润。尼日利亚位于非洲,拉尼娜现象对其降水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A错误。希腊位于欧洲,受拉尼娜现象影响不大,降水不会明显增多,B错误。拉尼娜现象会加强亚洲季风,孟加拉国位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西南季风加强会带来更多的降水,C正确。巴西地域广阔,虽然受拉尼娜现象影响,但不一定是全国范围内降水明显增多,D错误。故选C。
21.答案:C
解析:据1月表层水温13.86℃可知,该地纬度较低,应为云贵高原,C正确。故选C。
22.答案:C
解析:地质活动不具有季节性特点,A错误。据图(注意水温坐标轴数据)可知,该湖泊水温垂直变化1月较小,7月较大,一年中,湖泊表层水温变化最为显著,水体“上暖下冷”的结构不利于水体对流运动,B、D错误。据材料可推断,湖泊中的水温垂直变化受温度、冷水流的影响(近似海洋温跃层的成因),湖泊主要热源为太阳辐射及湖面热传导,故湖面水温高、底部水温低,而暖水密度小、冷水密度较大,“上暖下冷”特点可抑制湖区垂直方向的水热交换,C正确。故选C。
23.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威尔科克斯湖位于加拿大多伦多都市区北部边缘,纬度较高,冬季寒冷,下雪后道路易结冰,为了给道路除冰雪,经常会在路上撒盐。由于城市扩张,道路除冰作业用盐量大增,导致湖水中氯离子浓度增大,湖泊迅速盐化,B正确,与城市扩张同步发展,且发展速度快,故与蒸发、用水、降水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24.答案:D
解析:湖水混合是维持湖泊生态平衡的关键。湖水中溶解的盐分急剧增加,导致水体密度增大,湖水分层,湖水混合难度加大,湖水中氧气流失,在缺氧的环境中只有微生物存活,湖泊富营养化加剧;湖中总磷和溶解无机磷均呈下降趋势,所以湖泊富营养化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可能是水体更新速度慢、生产生活废水排放入湖、湖泊底部淤泥肥力高,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得,科研人员开展鱼类生物量调查,选择7月,主要是7月为休渔期间,人类干扰较少,故D正确;该地区6月份太阳高度角更大,太阳辐射更强,故排除A;北半球海水温度最高月份为8月份,故排除C;一般来看,多数鱼类是在气候温和的春夏季产卵的。故不是选择7月的理由,故排除B。故选择D。
26.答案:B
解析:2007年8月-2008年6月,北部湾东北部的优势鱼类生物量大增,主要是因此东北季风为离岸风,把表层海水吹开下层海水上泛,故B正确;西南季风为向岸风,与西南季风影响不大,故A排除;在此冬半年期间,北部湾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却比正常年份同期明显下降,故C排除;优势鱼类生物量大增与鱼类产卵期提前关系较小,主要为季风影响,故D排除;故选择B。
27.答案:C
解析: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冷水现象。这种水文特征将使太平洋东部水温下降,出现干旱,与此相反的是西部水温上升,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偏多。东西部水温的差异增大,故A排除;中东部气流下沉,降水减少,故B排除;信风增强,进而南北赤道暖流增强,故C正确;秘鲁寒流增强,渔场增加产量,故排除D。故选择C。
28.答案:C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因此东周河的流向是从C流向D,沂河原本流向为从A经过B、C、E流向F。由图中可知,东周河溯源侵蚀与沂河相交的点是C点。C点海拔是350米,E点海拔高于350米,因此CE段会出现河水流向倒转的现象。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9.答案:B
解析:B项、D项,沂河上源被袭夺后,导致EF之间断流,使得FG河段的来水变少,因此水流会变细小。暴雨发生后,来水少,洪涝灾害减少。故B项正确,D项错误;A项,BC河段位于袭夺点上游,因此不受影响。故A项错误;C项,袭夺后,使得沂河上源的水流入东周河中,会使CD河段的水量增加。故C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30.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坡度较缓,岩层渗透性强,则地表径流下渗较多,不易形成高洪峰。甲集水区地表径流速度快,并非地下径流速度快,说明甲地可能坡度较陡,下渗少,易形成高洪峰,①错误,②正确;强降雨量超过植被的滲吸能力,进而形成更快的坡面径流,同时水流滞留时间短,甲集水区流量大,说明其降水强度较大,洪峰滞留时间短,③错误,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④正确,故D选项正确。
31.答案:A
解析:小河盆流域往往水流速度快,大河盆流域往往水流速度慢,河盆规模对汇流速度有一定影响,②正确;支流密度大的集水区集水效率高,水流速度较快,支流密度小的集水区集水效率低,水流速度较慢,②正确;气候变化属于长期的气温降水变化,对河流汇流影响较小,③错误:植被演替即植物群落的演替,通常被定义为“植物群落在干扰后的恢复过程或在裸地上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其长期的演化过程对汇流速度的直接影响较小,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故A选项正确。
32.答案:(1)水域面积大;由多个湖区(部分)组成;湖岸线曲折、破碎;多半岛。
(2)两个水系距离较近;地壳抬升,河流落差增大,溯源侵蚀能力增强;分水岭高度有限(或久经高寒风化,岩性破碎)。
(3)统一古湖与下游河段贯通,水流下泄;若尔盖古湖外泄后也萎缩,补给水量减少;该区域晴天多,蒸发强;该区域地质复杂,下渗多。
(4)多级河流阶地(佐证地壳抬升引起的河流溯源袭夺);不同物源地的沉积物(佐证贯通年代);(宽谷中深切峡谷的)河谷形态(佐证河流贯通后侵蚀增强)。
解析:(1)据图可知,统一古湖涵盖了多个湖区,水域面积广大。而且统一古湖的湖岸线蜿蜒曲折,较为破碎,使得其多半岛。因此河湖共存阶段的统一古湖主要有水域面积大、由多个湖区组成、湖岸线曲折、破碎、多半岛等形态特征。
(2)根据材料可知,泽曲附近河流袭夺导致统一古湖水系与若尔盖古湖水系贯通,所以泽曲附近实现水系贯通的自然条件即为该地能够发生河流袭夺的自然条件。由图可知,统一古湖水系与若尔盖古湖水系相距较近,被分水岭阻隔。伴随地壳抬升,河流落差增大,河流溯源侵蚀能力增强,对分水岭的侵蚀切割加快。且泽曲位于青藏高原,气候严寒,加之地壳运动,使得分水岭岩体破碎,更易于侵蚀。
(3)根据所学知识,泽曲位于青藏高原,降水少晴天多,蒸发旺盛。青藏高原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剧烈,使得泽曲地区地质条件复杂,统一古湖下渗严重。由材料可知,统一古湖与下游河段贯通,致使湖水下泄严重。加之作为统一古湖重要补给水源的若尔盖古湖外泄后也发生萎缩,补给水量减少。
(4)河流袭夺也会形成局部阶地,在袭夺处以上和以下都能形成阶地,因此河流阶地可以佐证地壳抬升引起的河流溯源袭夺。统一古湖水系与若尔盖古湖水系的沉积物存在差异,当水系贯通后,来自两地水系的沉积物会沉积在一处,因此可以利用不同物源地的沉积物佐证水系贯通的年代。据材料可知,地壳抬升后河流落差变大,使得河流下蚀侵蚀能力增强,河谷继续下切,使得原来河谷出现陡峻的峡谷,可以利用其佐证贯通后侵蚀增强。
33.答案:(1)西风漂流向东流动过程中,受到陆地的阻挡,再加上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大部分继续东流,小部分向北流动,其向北支流形成西澳大利亚寒流。
(2)澳大利亚大陆对西风漂流阻挡作用较小,西风漂流分支较少,北上海水规模小,洋流势力弱;南半球夏季,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温暖的西北季风,与西澳大利亚寒流流向相反,减弱了寒流的强度;澳大利亚西海岸陆地中部向西凸出,阻碍了洋流的流速,减少了洋流的流量;赤道逆流等暖流南下,与西澳大利亚寒流交汇,海域水温增加,寒流势力减弱。
(3)西风漂流北上支流流量小,且陆地面积小,陆地上的东南信风(离岸风)势力弱,难以搅动底层海水的营养物质上涌,浮游生物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盛行下沉气流,进一步抑制了海水运动,底层上涌的营养物质更少;沿岸河流稀少,河流携带入海的营养物质少。
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西风漂流自西向东流动过程中,受到澳大利亚陆地的阻挡,由于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西风漂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大部分继续东流,小部分向北沿澳大利亚西海岸流动,其北支流形成西澳大利亚寒流。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澳大利亚大陆是全球最小的大陆,大陆对西风漂流阻挡作用较小,西风漂流分支较少,北上海水规模小,洋流势力弱;南半球夏季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北季风,所以夏季时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温暖的西北季风,与西澳大利亚寒流流向相反,减弱了寒流的强度;根据图中信息,澳大利亚西海岸陆地中部向西凸出,阻碍了洋流的流速和减少了洋流的流量;根据图中信息,有赤道逆流等暖流南下,与西澳大利亚寒流交汇,使得该海域水温增加,导致寒流势力减弱。
(3)根据前面分析,西澳大利亚寒流是世界寒流中最弱小的一支,且澳大利亚陆地是世界最小的陆地,陆地上的东南信风(离岸风)势力弱,难以搅动底层海水的营养物质上涌,导致表层浮游生物少,为鱼类提供的饵料少;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时间长,盛行下沉气流,进一步抑制了海水上涌,底层上涌的营养物质更少;澳大利亚西岸气候干旱,沿岸河流稀少,河流携带入海的营养物质少。
34.答案:(1)洋流①为暖流,洋流②为寒流。理由:洋流①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洋流②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
(2)加快日本沿岸海域核污染水的净化速度;扩大核污染水的污染范围。
(3)图中渔场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底层营养盐类上泛至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形成渔场。
解析:(1)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洋流①自南向北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是暖流;洋流②自北向南流,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是寒流。
(2)洋流是表层海水的大规模运动,一方面可以加快净化速度,另一方面可以扩大污染范围。因此图示洋流可以加快日本沿岸海域核污染水的净化速度;并且扩大核污染水的污染范围。
(3)读图可知,图示渔场是北海道渔场,由于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在这里相遇,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底层海水上泛,营养盐类上泛至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渔类资源提供充足饵料,形成渔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地球运动的意义(含解析与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水体运动的影响 专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水体运动的影响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