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各地高一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83份)
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文件包含鹤山一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阶段考试高一历史试卷docx、鹤山一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阶段考试高一历史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有25道题,每题3分,共75分)
1.2021年10月,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的年代分布统计。据此可用于说明( )
A.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B.兼容并包自成体系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D.农耕文明领先世界
2.四川广汉三星堆考古遗址中发现了众多与当时中原不同造型的青铜面具,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与中原类似的蚕丝品和青铜纹饰。这说明当时( )
A.中原文明已传播到四川地区 B.商朝统治范围扩大到四川地区
C.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 D.不同区域间存在经济文化联系
3.《尚书·大传》卷记载:“古者,天子为诸侯受封,谓之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周天子在分封诸侯时会留出一小块“采地”,如果以后诸侯子孙因为犯罪而被削夺封地,仍可以使子孙中的贤者在“采地”世世祭祀其始受封的先人。据此可知,“采地”的设立( )
A.意在防范诸侯的犯罪行为 B.说明血缘政治弱化了贵族的地位
C.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 D.体现出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紧密
4.甲骨文中记载了大量商王亲自占问是否“受年”“受禾”的卜辞,甚至于王朝统治下的某一地区的年成好坏,商王也会占问。这说明商朝( )
A.农作物种植普遍 B.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C.推行内外服制度 D.甲骨文已是成熟文字
5.下表中的记载均出自《尚书·周书》,这说明周初( )
A.民主观念已初现端倪 B.君权受到百姓制约
C.延续商朝的治国思想 D.民本思想已经萌发
6.春秋时期的城市,基本都是政治中心,无论是诸侯国的都还是卿大夫的邑,城市主要居民还是贵族和国人。战国时期的城市,市场成为城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面朝后市”成为城市的统一规格。这一变化说明( )
A.战国城市商业高度发达 B.战国城市以经济职能为主
C.战国城市经济职能发展 D.农业发展推动了商业繁荣
7.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的是( )
A.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的特权
B.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
C.“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
D.普遍推行县制,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8.孔子认为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孟子提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这反映了儒家学派( )
A.提倡戒奢尚俭的美德 B.秉持富民安民的思想
C.恪守安土重迁的观念 D.蕴含思想统一的理念
9.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下表体现了中华武术蕴含的独特魅力,由此可知中华武术( )
A.浸润着传统文化理念 B.凸显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
C.根植于传统佛道思想 D.决定国人精神品格的形成
10.秦朝时期,官营匠局被要求每年检查、校准他们的重量、尺寸单位及平衡器,所有既定的工具被要求有一样的长度和宽度。匠局或者店铺,以及负责的官员都把标志镌刻或者附加在器具底部,作为他们遵守统一规范的保证。如果不能做到这点,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这一举措旨在( )
A.整顿社会风俗 B.统一制作规范
C.巩固国家统一 D.提高行政效率
11.右图是出土于湖南湘西龙山县里耶镇的秦户籍簿,释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东成,为里名。户人,指户主。士五,是身份称谓,指无爵或免爵者。女子,即女性。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登记于户籍……。夫、沙、泽若、伤,均为人名。这一户籍管理模式( )
A.利于文书政令的传达
B.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C.便于国家赋税的征收
D.消除了地方叛乱的隐患
12.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即下令取消“不与秦文合者”,以秦小篆作为统一的标准书体颁行全国,结束了战国以来的“文字异形”状况。这一举措( )
A.说明秦小篆实用性最强 B.旨在推行文化专制政策
C.打破了各地的封闭状况 D.利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
13.西周的公文文种简单且划分粗略,没有系统行文关系。秦朝时,出现了君臣专用文种和地方行政往来文种,皇帝专用公文叫“制”和“诏”,改先秦的“上书”为“奏”,作为臣下专用文种。秦朝这一改变意在( )
A.确保国家政令的畅通 B.强化对各级官吏的监察
C.加快推进统一文字的进程 D.适应君主专制的需要
14.据考证,秦王朝设置的36郡,大致有三种情况:因袭战国时期各国故郡17个,征服六国新旧国都改置的郡9个,重要地区或交通要道新置郡10个。据此推断秦朝地方管理机构的设置( )
A.体现了传承与创新的结合 B.实现了各地均衡分布
C.凸显了秦国故地优先原则 D.突破了传统管理模式
1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指出,秦之所以革之(分封制)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秦朝开启“公天下”主要是指( )
A.从禅让制度走向世袭制度 B.从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
C.从地方分权走向中央集权 D.从有限君权走向君主专制
16.汉景帝时,窦太后因宠爱小儿子梁孝王,便一直试图让景帝立弟弟梁孝王为储。大臣袁盎引《春秋经》中宋宣公事例据理力争,“微言大义”,力陈嫡子正系嗣位的正统性,成功阻止了窦太后的企图,于是景帝之子刘彻被立为太子。这说明当时( )
A.宗法观念仍然受到高度重视 B.主流思想正统地位的巩固
C.皇权中的母族影响大大削弱 D.儒家经典的权威不容违背
17.下表为西汉淄川国诸王世系表,可以用来说明西汉时期( )
A.分封制已经被废除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刺史制度不断完善
D.郡县制度开始确立
18.史学家钱穆指出,“两汉人才皆从地方自治出,而地方自治则注重学校教育和乡邑清议,宜乎两汉吏治之美,冠绝后世。而汉代国力之隆,治化之蒸,亦皆本于此矣”。该论述意在( )
A.肯定世卿世禄制度的政治影响
B.强调察举制对两汉兴盛的时代价值
C.描述九品中正制度的历史意义
D.突出科举制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19.汉代精英阶层喜爱西域物产与生活方式。《后汉书·五行志》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汉代( )
A.贵族喜好决定社会审美取向 B.西域文明与华夏文明相互交流
C.丝路的畅通丰富了社会生活 D.统治阶层的生活日益腐朽堕落
20.汉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推行休养生息。武帝即位后,对匈奴用兵,采取盐铁官营、告缗等一系列政策,汲取大量社会财富解决财政危机,加强中央集权。这一变化说明( )
A.和亲政策符合发展趋势 B.经济发展促进国家统一
C.对外用兵加重人民负担 D.国力变化影响内外政策
21.东汉章帝以后,“戚宦之争”未尝稍息。外戚利用皇帝幼弱,得以专擅朝政,皇帝成长后,则与宦官合谋对付外戚。这一现象( )
A.根源于君主专制制度 B.表明监察机构尚未建立
C.标志着士族势力崛起 D.导致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22.《史记》注最有影响的是“三家注”,即南朝裴骃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今有学者认为,除“三家注”外,还应有第四家注,即考古学家的注。该学者意在强调( )
A.《史记》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 B.文献价值有赖于当代学者阐释
C.文献必须得到出土文物的印证 D.考古资料有助于探求历史真实
23.东晋十六国以前,因简牍造籍耗时费力、保存需要相当的空间,户籍文书仅由县、乡典藏。从东晋及十六国政权中的后赵开始,县以上各级政府典藏户籍逐渐成为定制,并为隋唐王朝所继承。这一变化得益于( )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纸张的应用推广
C.行政效率的提高 D.征税标准的变化
24.东晋南朝时海上交通和海外贸易都远超前代。东晋与大秦、波斯和中南半岛上的国家有贸易往来:南朝对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贸易增多,与东南亚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还同天竺以及西亚、欧洲、非洲等地区有商品贸易交往。这种现象主要缘于( )
A.抑商政策的松动 B.造船技术的进步
C.江南经济的发展 D.丝绸之路的开通
25.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均将实现统一大业作为立国目标。南北朝时期,北朝认为它就是中国,南朝是从自己分裂出去的一部分。南朝也认为自己是中国,北朝应属它所有。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 )
A.政权更迭日益频繁 B.儒佛道之间交汇融通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大一统观念深入人心
二、非选择题(有2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兴修这些水利工程,一则需要组织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二则作为系统工程,这些水利设施牵涉到广大地区的物质和经济利益,必须协调各地区各社会群体的利益。因此,上述水利工程都是由列国中最具经济实力的大国组织兴建的,而且越是力量强大的国家组织兴建这类工程的规模也越大。各国把兴修这些水利工程作为耕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水利工程,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财税收入,以农养战。
——摘编自李学勤等《文明的历程·战国》
材料二
武帝即位后,鉴于市面上因流通“半两”“四铢”“榆英”等币量不一的货币给社会经济带来的不良影响……中央政府收回封国的铸币权,并严禁民间私铸……铸造新的五铢钱……式样划一,币重如其文,且不易被盗磨……至唐武德四年(621)废止,前后跨度为733年。
——摘编自高德步《中外经济简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水利工程修建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意义。(7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币制改革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6分)
27.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从周平王东迁前后开始,“中国”的周边地区,特别是在南方的“蛮夷”地带,随着生产手段的进步,农田不断被开发,农业生产不断发展,除了移居中原的,当地的人们也越来越愿意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出现主动向“华夏”靠近的趋势,结果使得蛮、夷、戎、狄地区自身也逐渐转化为“中国”。……转化的动力,都在于他们认同华夏文明是一种比他们自身原有文化更加卓越的文化形式。
——王珂《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
材料二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而体制的进步活力,则可以最终归结为北方的独特历史道路……北方少数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出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阎步克《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并根据材料概括出这一新变化出现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北朝“汉化”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并简述其产生的历史影响。(6分)时期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夏商时期
西周东周时期
秦汉至明清时期
数量
5项
33项
10项
15项
37项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尚书·酒诰》
“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
《尚书·康诰》
“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尚书·梓材》
技击观
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先制、性命双修
健身观
形神合一、内外兼修、内养性情、外练筋骨
意境观
形意统合、形神兼备、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抱拳礼
右手握拳,寓意尚武;左手掩拳,寓意崇德
世系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第六代
第七代
第八代
诸侯王名
刘贤
刘志
刘建
刘遗
刘终古
刘尚
刘横
刘交
王国领地
28县
28县
11县
11县
7县
7县
3县
3县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阳江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文件包含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docx、鹤山一中高二阶段考历史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