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专题07:诗词鉴赏期中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新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专题07:诗词鉴赏期中练习,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对诗歌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这首诗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情,这是一首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加点字“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下列对诗歌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从动静结合的角度,写大海及周边景物的壮观。
B.“秋风萧瑟”点明了诗人观海的时令,也暗示了他对未来前程忧心忡忡。
C.“日月”和“星汉”两句充满想象,运用夸张手法表现诗人的博大胸怀。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诗歌合乐时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无直接关系。
(24-25七年级上·贵州贵阳·期中)淇上送赵仙舟
【唐】王 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①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②君已遥,望君伫立。
【注释】①祖帐:古代送人远行,在郊外路旁为饯别而设的帷帐。亦指送行的酒筵。②解缆:解开系船的缆绳。
3.下列场景与原诗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相视一笑B.送别流泪C.城外徘徊D.伫立送别
4.诗中“□”处,有人推测是“犹”字,有人推测是“空”字,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联系全诗内容阐述理由。
(24-25七年级上·北京朝阳·期中)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这首诗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情。诗人起笔便用“① ”和“子规啼”写出暮春之景,渲染一种② 的气氛,切合当时情事。
6.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7.明月灵动多姿,清辉永存,勾起人们不同的思绪,也让历代文人吟咏不厌。除了这首诗写到了明月,你还读过“ ”“ ”这两句诗中也写到了月亮。
(24-25七年级上·上海普陀·期中)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这是一首 (体裁),该诗的作者是 (人名)。
9.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开篇点题。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颔联写在江岸所见景色: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舟船平顺,令人心情昂扬。
C.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残夜未明之时,春意萌动的江南美景。
D.尾联紧承上联,遥应首联故乡遥遥,书信难达,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
10.(24-25七年级上·云南昆明·期中)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甲】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
秋凉晚步
杨万里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品读两首诗歌,将A、B两处补充完整。
秋天总能引发诗人的情思。马致远通过写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等具有明显深秋色彩的事物,表达了A 的情感。杨万里用B (填原文)等词句,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独特情感,展现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11.(23-24七年级上·江苏徐州·期中)学习了下面这首古诗,小文同学有些疑惑,请你帮忙解答。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首句诗人为何要写“杨花”和“子规”?
(2)“我寄愁心与明月”,诗人为何要把“愁心”寄给“明月”?
(20-21七年级上·湖北孝感·期中)【甲】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2.甲诗中“ ”一词与题目中“思”前后呼应。
13.甲诗和乙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20-21七年级上·四川成都·期中)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海棠溪
(唐)薛涛
春教风景驻仙霞,水面鱼身总带花。
人世不思灵卉异①,竞将红缬②染轻沙。
【注释】①灵卉:具有灵异特征的花卉。②红缬:专指一种纱织品漂染方法,这里指附近的百姓在沙滩上漂洗晾晒红色丝织品。
14.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句“春教风景驻仙霞,水面鱼身总带花”所展现的画面。
15.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21七年级上·福建南平·期中)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下面小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6.下列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思”在这里的意思是“思绪”。
B.“枯藤老树昏鸦”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的感觉。
C.“小桥流水人家”一句读来令人亲切,表现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D.“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的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17.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23-24七年级上·广西贺州·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8.下列对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这首诗除中间两联外,第一联也是对仗的。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C.颔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诗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D.颈联的“日”和“春”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并且用“生”和“入”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19.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
(23-24七年级上·湖南长沙·期中)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0.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点出时间和“草、莺”等自然景物,形象地描绘了晚春农村明媚迷人的景象。
B.首句“长”“飞”二字富有动态感,展现了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
C.“醉”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杨柳仿佛为春光所陶醉,在微风中翩翩起舞的美好姿态。
D.三四句描绘儿童放纸鸢,展现了儿童的天真烂漫和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
21.借助联想和想象,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诗歌三四句所展现的画面。
(23-24七年级上·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句采用的修辞方法和抒情方式是什么?
23.这首诗统领全诗景象的是哪个字?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3-24七年级上·广西贵港·期中)阅读下面的诗作,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开篇点题。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颔联写所见景色。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舟船平顺,令人心情昂扬。
C.颈联写残夜消退、红日初升,旧年已过、初年到来的景象,蕴含一种自然理趣。
D.尾联紧承上联,遥应首联。故乡遥遥,书信难达,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
2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中的“生”和“入”用得精妙,请结合诗意简要赏析其妙处。
(23-24七年级上·贵州铜仁·期中)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6.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自然的理趣。
D.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身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27.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23-24七年级上·湖北随州·期中)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第10、11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8.选出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歌的体裁是七言绝句,题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是指王昌龄被降职。
B.第二句中“闻到龙标”点题,“过五溪”意在说明所贬之地极为偏远,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万分悲伤的感情。
C.本诗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凭借想象让自己的心灵独立于身体之外,随明月飞向远方,于浪漫的想象中表达了悠远深邃的感情。
D.这首诗借景抒情,通过秋季时节的景物描写,表达作者对故友贬谪遭遇的同情、无奈,以及思乡之情。
29.联系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景?
(23-24七年级上·广西贵港·期中)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0.下面是班上同学关于《次北固山下》的品诗笔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人在他乡,神驰故里,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B.颔联是对偶句,它的象征意义是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心情乐观昂扬。
C.“潮平/两岸//阔”“海日/生残//夜”是这两句的朗读节奏。
D.颈联中的“海日”和“江春”是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
31.默写时,班上有同学经常把颈联中的“生”写成“升”,请你结合对这句诗的理解,帮他们记忆正确的写法。
(23-24七年级上·湖南株洲·期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绝句送巨山①
南宋·刘子翚
二年寄迹②闽山寺,一笑翻然③向浙江。
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
【注释】①巨山:诗人的朋友张嵲,襄阳人。②寄迹:寄托踪迹,即暂时居住。③翻然:高飞远飏。此指旅行、迁移。
32.对本诗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二年寄迹闽山寺”表面写张巨山,实际上带出自己与张巨山在这两年中交往密切。
B.“一笑翻然”四字故作达语,看上去很洒脱,其实是暗示作者对离别的依依不舍。
C.历来诗人都喜欢通过明月来寄寓自己的情思,刘子翚这首诗也借明月来说,强调明月仍然照进书窗,增加凄清的气氛。
D.后两句直抒胸臆,作者想到自己日后看到空空的书房,便更为眼前的别离而惆怅。
33.请分析“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一句与杜牧在《赠别》中提到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在表情达意方面有何相似的妙处?
(23-24七年级上·山东烟台·期中)早归
【唐】元稹
春静晓风微,凌晨带酒归。
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
饮马鱼惊水,穿花露滴衣。
娇莺似相恼,含啭傍人飞。
34.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体裁来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颔联、颈联对仗工整。
B.首联起句点“早”,次句点“归”,照应诗题,淡淡几笔写出了诗人借酒浇愁的苦闷形象。
C.颔联中的“笼”字,有笼罩或萦绕之意,写出远山在晨雾萦绕之中若隐若现的朦胧美。
D.颈联通过写马因饮水而惊动水中的鱼和穿过花丛时露水沾湿衣服的画面,渲染了清晨归来的静谧美好。
35.尾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莺体态娇小轻盈、脾性 、鸣声 的特点。通过写与鸟和谐相处的情境,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三个空均请填写四字词语)
(23-24七年级上·湖北十堰·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通过“杨花”和“子规”两个意象,既点明了时令,又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气氛。
B.第二句“闻道龙标过五溪”写出了诗人听说友人被贬之地的偏远。
C.后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同情。
D.这首诗的语言华丽,情感奔放,是李白送别诗中的代表作。
37.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23-24七年级上·福建泉州·期中)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中的“王昌龄左迁”交代了李白写此诗的背景。
B.“左迁龙标”与“闻道龙标”中的“龙标”意思相同。
C.“过五溪”见迁谪艰难、道路遥远,写出王昌龄被贬谪之地的偏远,贬谪之路的艰辛。
D.“我寄愁心与明月”直言作者把自己愁绪交付给明月。
39.本诗以“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23-24七年级上·山东滨州·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四镇薛侍御东归①
岑参
相送泪沾衣,天涯独未归。将军初得罪,门客复何依?
梦去湖山阔,书停陇雁②稀。园林幸接近,一为到柴扉③。
【注】①天宝十四年前后,诗人供职于封常清幕府。安史之乱初起,封常清受命征剿安禄山,因仓促而兵败,被削官。这首诗就作于此时。②陇雁:飞越陇山传递家书的大雁。③柴扉:柴门,亦指贫寒的家园。
4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叙事抒情,诗人泪送薛侍御东归,“独”字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B.颔联运用反问手法,写了作为门客的诗人因得罪了将军而感到无所依靠。
C.颈联运用梦境表情达意,“阔”字写路途遥远,“稀”字表明信息难通。
D.诗歌语言通俗,言辞凝滞,体现出诗人的愁肠百结,读来令人满目凄然。
41.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23-24七年级上·甘肃庆阳·期中)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2.下列诗句中与本诗描写的季节最接近的一项是( )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B.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C.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43.有学生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作为毕业赠诗送给同学,是否合适?请说明理由。
44.(23-24七年级上·甘肃·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春早得雨
[宋]陆游
稻陂方渴雨,蚕箔①却忧寒。
更有难知处,朱门惜牡丹。
[注释]①蚕箔:养蚕的器具,俗称蚕帘。这里指代蚕。
“朱门”指代① ,杜甫亦有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因为“② ”,他们似乎不喜欢下雨。从“稻陂”“蚕箔”可见,诗歌还描写了另一个群体:③ 。“稻陂方渴雨,蚕箔却忧寒”是矛盾的心理,即希望天下雨,好缓解地里的干旱,让稻田长得好一些,却又害怕下雨后天气寒冷,会冻死蚕。
陆游写了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因不同原因会有不同的立场(态度)。所以应归入④ 类。(A.情趣 B.情怀 C.哲理)
(23-24七年级上·陕西西安·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5.诗歌首句中有 和 两个意象。
4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3-24七年级上·广西北海·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各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7.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起首三句,整体突出了画面昏暗、阴冷、苍凉的特点。
B.“枯藤”两句写途中见闻,“古道”句为游子境况描述。
C.“夕阳”两句直抒游子心理感受:天涯漂泊、悲凉无助。
D.这首曲表达了游子的吟秋情怀,唱出了天下游子的心声。
48.“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
参考答案:
1.到达,登上 2.B
【导语】该诗通过写景抒情,描绘出一幅壮阔的自然景象。诗人曹操以广阔的沧海、雄峻的山岛、繁茂的草木等为描绘对象,展现出他豪迈的气概与对天地万物的赞美。作品采用动静结合、夸张手法,展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积极乐观的精神。
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临”在此处为“到达,登上”的意思。诗的开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诗人说自己“东临碣石”,碣石是山名,“临”表示一种趋向性的动作。从诗句整体来看,诗人要去观看沧海,需要先到达并登上碣石山,站在碣石山上才能眺望沧海的壮阔景象。故“临”的意思是“到达,登上”。
2.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B.“秋风萧瑟”并非暗示对未来前程忧心忡忡。在诗中,“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绘的是秋风吹动下,大海涌起巨大波涛的壮阔景象。这一描写更多地是在展现大海的雄浑力量,是对眼前所见之景的生动刻画。诗人在此处主要是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对沧海宏大景观的感慨和惊叹,进而体现自己壮阔的胸怀,而非暗示对未来前程的担忧。从整首诗来看,诗人通过描写沧海的雄伟,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的是一种豪迈的气概和广阔的胸襟,并没有流露出对前程的忧心情绪。故选B。
3.C 4.示例一:我赞同“犹”字。孤舟远逝,诗人仍然伫立原地,目送远去的朋友。“犹”字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长,以及诗人主观上的不愿离去,写出了不舍的深情。
示例二:我赞同“空”字。“空”字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视野中已经消失,诗人空对无际的河水。“空”字侧重表现出诗人失魂落魄的神情,更强烈地传达出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失落之情。
【导语】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的场景表达了离别的伤感情绪。前半部分写在分别时由笑到泣的情感变化,映衬出送别的无奈与惆怅。后半部分通过描绘天冷、远山、急河等自然景象,增添了离别的悲凉和惆怅。全诗情景交融,意蕴深长。
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A.“相逢方一笑”,可知诗中有“相视一笑”;
B.“相送还成泣”,可知诗中有“送别流泪”;
D.“望君伫立”,可知诗中有“伫立送别”;
故选C。
4.本题考查诗歌炼字。
最后一句的方框处,有人推测是“犹”字,有人推测是“空”字,都有道理,可任选其一,结合全诗内容说明理由。
如认为“犹”字好,可以从“犹”字突出诗人目送友人离别之后,独自伫立的时间之久,极力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悲伤和内心的惆怅等角度分析;如认为“空”字好,可以从“空”突出诗人目送友人别离之后,独自伫立的孤独之感,极力表现出诗人在友人 离去后内心的惆怅孤独、寂寞无依的寥落等角度分析。
5. “杨花落尽”(或“杨花落”) 凄凉哀愁 6.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与同情。示例二:运用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与同情。示例三:运用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与同情。(任选一个角度,言之有理即可) 7. 峨眉山月半轮秋; 举头望明月;受降城外月如霜(海上生明月……)
【导语】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一首满含深情的诗。通过描绘暮春杨花飘落、子规啼鸣的景象,营造出一片萧瑟之感,与王昌龄被贬的消息相呼应,营造出忧伤的气氛。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用明月寄托自身的愁思,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整首诗通过简单朴素的字句,将深厚的友情与对朋友的不舍之情传达得淋漓尽致。
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意思是:在柳絮落尽,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因此,①处应填写“杨花落尽”。
“杨花落尽”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一种凄清哀伤的气氛;“子规啼”是指杜鹃鸟啼叫,古时传说杜鹃鸟乃蜀帝杜宇的精魂所化,杜鹃啼血表达了一种悲伤之情。因此,②处应填写“凄清哀伤”。
6.本题考查词句理解与赏析。 从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中任选一个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①拟人手法:在这句诗中,诗人李白将明月赋予了人的特性,使其能够承载并传递自己的愁心。明月不再是简单的自然景物,而是成为了一个能够理解和传递情感的使者。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真挚关怀。通过明月这一形象,诗人将自己的愁心与友人的命运紧密相连,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牵挂和担忧。
②想象手法:诗人李白在这句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构想了一个超越现实的场景:明月伴随着友人前往遥远的夜郎之地。这种想象不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诗人能够在千里之外与友人“相伴”,还赋予了诗句一种浪漫而神秘的色彩。通过这种想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和祝愿,同时也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③情景交融手法:在这句诗中,诗人李白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与眼前的景物相结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明月作为自然景物,本身并无情感可言,但诗人却通过自己的愁心将其赋予了情感色彩。同时,诗人也通过明月这一形象,将自己的情感与友人的命运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情景交融的手法,使得诗句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真挚关怀。
7.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结合题干可知只要写出含有月亮的另外两句诗即可,注意不要有错字。
示例:明月松间照;明月来相照;海上明月共潮生;床前明月光
8. 律诗(五言律诗) 王湾 9.B
【导语】《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思乡之情结合在一起。首联写旅途和行舟,将作者的漂泊之情暗含其中;颔联描绘江上的壮丽景色,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行舟画面;颈联通过“生”“入”二字,呈现海日初升的景象与江南早春的生机;尾联则通过借雁传书表达了浓厚的思乡情怀。诗境开阔而情感深邃,意境悠长,表达自然流畅,浑然天成。
8.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9.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B.“颔联写在江岸所见景色”表述错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意思是,春潮上涨,江水与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船行江中,春风吹拂, 船帆高挂,船行平稳而轻快,再结合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的“行舟”分析可知,诗人应坐船沿江而行,见到如此美景从而抒发出内心的思乡之情,而非是在“在江岸所见景色”。
故选B。
10. A.天涯沦落人的凄苦(游子思乡) B.未必然、可人天
【导语】两首诗通过描写秋天的自然景象传达不同情感。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通过苍凉景物映射离愁别绪,展现人生孤寂伤感。杨万里的《秋凉晚步》则以清新景色流露怡然自得,表现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诗人的不同心理状态。
【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枯藤、老树、昏鸦等景物营造出一种衰败、凄凉的氛围。“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明确表达了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也可理解为游子思乡的愁苦。据此可概括为:天涯沦落人的凄苦(游子思乡)
对于杨万里的《秋凉晚步》“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意思是人们以为秋气使人悲哀,其实未必是这样,轻微地有一点寒意,这不正是气候宜人的季节吗?诗人一开始就否定了传统的悲秋观念,展现出一种乐观豁达的态度。“未必然”“可人天”直接体现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认为秋天并非只有悲伤,也有它的可爱之处。据此可概括为:未必然、可人天。
11.(1)“杨花”且“落尽”点明了时令(暮春季节),也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这两个意象,渲染出一种哀伤、惆怅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2)因为月照大地,千里可供。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明月仿佛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关心、忧虑之情。
【导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表达对友人王昌龄被贬的同情和不舍。首句以“杨花”凋落和“子规”啼鸣渲染悲凉氛围,暗合友人离愁。借“明月”寄情表达对友人的惦念和无奈,将个人情感升华为一种超越时空的关怀。
【详解】(1)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杨花落尽”点明了时间是暮春时节。在这个季节里,杨花漫天飞舞之后飘落殆尽,给人一种飘零、消逝之感。暮春往往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这种景象与友人被贬的境遇相呼应,暗示着王昌龄的仕途遭遇挫折,就像暮春的杨花一样,从繁荣走向衰落。同时,暮春的景象也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伤氛围,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子规啼”具有特殊的文化寓意。子规,即杜鹃鸟,传说它是古蜀国望帝杜宇的化身,啼声哀怨悲切,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忧愁。在这里,子规啼叫的声音更增添了一种哀伤、凄凉的氛围。诗人听到子规啼叫,内心的忧愁被进一步激发,同时也暗示了友人被贬的悲哀。子规啼叫使空山更显哀愁一样,此诗中“子规啼”也起到了烘托哀伤氛围的作用。
(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明月具有永恒的特性,它在夜空中高悬,始终陪伴着世间万物。诗人的友人被贬到偏远的龙标,路途遥远且艰辛,而明月能够跨越千山万水,始终照耀着友人前行的道路。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就像是让明月成为友人旅途中的陪伴者,给予友人一种精神上的慰藉。诗人无法与友人当面告别,也不能陪伴友人前往贬谪之地,于是借助明月来传达自己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担忧之情。
12.断肠 13.①同:都抒发了思乡之情。②甲诗借“枯藤”“小桥”等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③乙诗借“遥怜故园菊”表达了作者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导语】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通过秋景的渲染,将游子的孤独与愁绪置于自然环境中,突出“断肠人在天涯”的无奈与思乡之情。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则通过重阳节的习俗与战场背景,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内心的孤寂。两首作品皆描绘漂泊人士的心境,但情感基调与表达方式各有侧重。
12.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断肠人在天涯”中的“断肠人”直接表达出极度悲伤的情感,与“思”所蕴含的羁旅愁思相呼应。整首曲子描绘了秋景,通过一系列景物营造出凄凉的氛围,而“断肠人”则是这种愁思的载体,旅人在天涯漂泊,对故乡、对往昔生活充满思念,这种思念达到了“断肠”的程度,深刻地体现出“思”的内涵,即那种强烈的思乡之愁、羁旅之苦的思绪。
1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在《天净沙·秋思》中,作者马致远通过描绘“古道西风瘦马”等一系列苍凉的秋景,以“断肠人在天涯”点明主旨,表达出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的游子深深的思乡之情。“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句,夕阳的余晖下,漂泊的游子思念远方的家乡,那是一种浓烈的、肝肠寸断的思乡之愁。《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岑参久居长安,把长安当作故园。当时他在行军途中,恰逢重阳节,有登高饮酒的习俗,但战乱使得他无法像往常一样过节,从而引发了他对故园长安的思念。如“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通过对故园菊花的怜惜,侧面反映出对故园的思念,即使远在行军途中,心中也时刻牵挂着长安。
以上是两者的相同点。
《天净沙·秋思》的情感深度主要体现在个人内心的孤寂愁苦上,是一种个体对自身命运的悲叹。它更多地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描写自己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自己远离家乡的孤独与凄凉。例如“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直接抒发了游子内心深处的愁苦之情,这种情感的深度是基于个人的流浪经历和内心的孤独感。《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情感广度更为宽泛,除了思乡之情外,还包含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人民的同情。诗中的情感不仅仅局限于个人对故园的思念,还上升到了对战争的忧虑,对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的同情,这种情感是从个人到国家、人民的一种拓展。从“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可以看出,既有对故园的怜惜,又有对战争的担忧以及对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情感涵盖面更广。
以上是两者的不同点。
14.海棠溪畔簇簇海棠一片红艳,犹如春风吹来的片片彩霞簇拥在溪岸,落英缤纷,引来一群群游鱼嬉戏,水面上有花影隐现,花影与鱼影相互重叠,鱼身带花,花似漂移,美妙异常。 15.表达了对海棠花的赞美与爱怜之情,嗔怪人们破坏了溪畔海棠景观。
【导语】《海棠溪》描绘出春日海棠溪如仙霞般的美景,鱼身带花,灵动鲜活。后两句感慨世人不识灵卉之异,只知染沙,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叹惋,意境优美,富有诗意。
14.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
“春教风景驻仙霞,水面鱼身总带花”句意:春天让美丽的风景停驻在海棠溪如同仙霞一般的地方,水面上鱼儿的身上总是带着落花。答题时注意要依据诗句展开合理想象,不能是单纯的翻译诗句,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表达对春日美景的喜爱之情。
示例:春天宛如神奇的画师,将海棠溪点染得如仙霞般绚丽多彩。溪水澄澈,波光粼粼,仿佛一面巨大的镜子。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弋,它们的身上不时地粘着飘落的花瓣,就像穿着花衣裳一般。微风拂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鱼儿与花瓣共舞,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春日画卷。
15.本题考查的是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
全诗句意:春天让美丽的风景停驻在海棠溪如同仙霞一般的地方,水面上鱼儿的身上总是带着落花。世上的人不去思量这具有灵异特征的花卉的奇异之处,竞相将红色的丝织品染在浅色的沙滩上。前两句诗句描绘了海棠溪的海棠花盛开的美好场景。用“仙霞”来形容缤纷的海棠花,生动显示了花团之多,花开之盛。后两句用相形见绌的“人工”来衬托“天成”,更令人觉得“仙霞”美不胜收。作者感慨世人不知灵卉奇异,只知在沙滩上漂洗晾晒红色丝织品,破坏了溪畔海棠的景观,流露出对海棠花的爱怜以及对人们破坏自然景观的嗔怪之情。
16.C 17.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导语】《天净沙·秋思》由马致远所作,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荒凉秋景,通过枯藤老树、昏鸦瘦马等意象,渲染出落寞与沧桑,表达了游子漂泊异乡的孤独与愁绪。全篇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意境悠远,令人回味无穷。
16.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诗歌。
C.“小桥流水人家”显得非常安逸、悠闲,这种安闲其实反衬了游子的无助、孤寂、伤感。并非是“表现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故选C。
17.本题考查描述诗歌画面。
“古道西风瘦马”的意思: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题干要求描述所展现的画面,不等同于翻译句子。答题时需发挥想象,适当补充内容,将该句呈现为一幅具体可感的画面,“古道”“西风”“瘦马”这几个事物必须融入画面中,还可添加人的活动,营造意境。
示例:在寂寞的古道上,迎着刺骨的西风,饱尝乡愁的旅人却骑着一匹瘦弱的马艰难地行走着,他形单影只,与远处无尽的夕阳共同映照出一幅苍凉的画面。
18.D 19.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导语】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通过描绘夜尽天生、潮水涌涨的动人自然景象,表达了游子思乡的深切情怀。诗中用简练的语言勾画出江南早春的清丽景象,并通过“归雁洛阳边”这一传统乡愁意象,传达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1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D.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的“日”和“春”并不是象征着时光的流逝。这里“海日生残夜”是说海上的太阳在残夜将尽时升起,“江春入旧年”是说江上的春天在旧年未尽时已到来。“生”和“入”把“日”和“春”拟人化,是为了表现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而不是象征时光流逝。新事物在旧事物还未消逝时就已经产生,这也蕴含着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故选D。
19.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从内容上来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一诗句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诗人漂泊在北固山下,远离家乡洛阳。他心中涌起对家乡的思念,想要给家人寄去一封家书,但是却不知道这封家书如何才能到达家乡。此时,诗人看到天空中有北归的大雁,于是心生一念,希望这些大雁能够将自己的家书带回洛阳。这两句诗简洁地写出了诗人身处异乡,欲寄家书的情境。
在情感方面,“乡书何处达”这一疑问,深刻地表达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自己漂泊在外的孤独感。他渴望与家人联系,向家人诉说自己的情况。而“归雁洛阳边”则将这种思乡之情具象化,诗人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归雁身上,希望大雁能够成为传递自己思乡之情的使者。这充分体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这种情感真挚而深沉,是古代游子羁旅诗中常见的情感表达,反映出诗人对家乡、对亲人深深的眷恋。
20.A 21.示例:村里的孩子们欢快地跑出了学校,他们迫不及待地跑回家,拿出心爱的风筝。一阵东风吹来,孩子们抓紧时间把风筝放上蓝天。风筝在空中飞舞,孩子们在地上欢呼跳跃,构成了一幅美好的春日画面。
【导语】《村居》是由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因春天来临而喜悦,所见到的春天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20.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内容。
A.“晚春”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结合“草长莺飞二月天”可知,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据此可知,诗歌首句点出时间和“草、莺”等自然景物,形象地描绘了早春景象。
故选A。
21.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解答此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运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即可。
结合“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可知,诗句的意思是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据此描绘画面。
示例: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了,他们像快乐的小鸟一样飞回了家中。他们手里拿着自己心爱的风筝,想趁着一阵阵向暖的东风赶紧把手中的风筝送上天。孩子们手中的风筝飘飘摇摇地上了天,他们手拉着风筝线儿,在蓝天下快乐地奔跑欢笑。
22.修辞方法:夸张 抒情方式:托物言志 23.统领全诗景象的是“观”字;全诗抒发了诗人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博大胸怀)。(或: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导语】《观沧海》通过对碣石与沧海景象的描绘,以澹澹的海水、竦峙的山岛、丰茂的草木以及涌起的洪波为背景,展现出日月星辰的灿烂壮丽。通过写景抒情,曹操表达了对自然壮美的赞叹以及宏伟志向和开阔胸怀。
2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日、月、星、汉的运行,似乎都是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描绘得极其宏大,仿佛能够吞吐日月星辰。这种夸张不仅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胸中澎湃的激情和对大海的无限敬畏。
诗人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助大海的壮阔景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大海的浩瀚无垠、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正是诗人心中宏伟抱负和博大胸怀的写照。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以及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23.本题考查诗歌感情分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在描绘大海景象的同时,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壮志融入其中。尤其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通过想象日月星辰的运行都出自大海的怀抱。诗人通过描绘大海的壮阔景象,展示了其恢宏的气度和非凡的抱负,以此表达他对国家统一、事业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乐观精神
24.C 25.“生”和“入”都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在描述自然的时序更替中,景中含情,景中寓理,给人积极、乐观向上的力量。
【解析】2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分析的判断能力。
C.有误,颈联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选项中“残夜消退”“旧年已过”的说法错误。
故选C。
25.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解答时要读懂句子并赏析精彩字词的妙处。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26.D 27.江水潮涨,漫平两岸,江面变得浩浩荡荡,辽阔无边,顺风的白帆,远远望去,好像悬挂在碧蓝的空中。
【解析】2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D.有误,“对官场的厌倦”有误。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抒发了作者身在他乡,过着游子生活,思念自己的家乡和思念自己的亲人的情感。
故选D。
27.本题考查诗歌描绘画面。作答此题,首先理解诗句含义。“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可理解为:潮水上涨,与两岸齐平,江面显得十分开阔;风向正顺,白帆高高扬起;然后确定画面要素:明确画面中的主要要素有潮水、江岸、风、船帆等;最后发挥想象进行描绘,结合诗句的意境,充分发挥想象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这些要素组合起来,描绘出一幅具体的画面。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个角度进行描写,使画面更加丰富立体。
示例:潮水涨满,浩渺无垠的江面与两岸平齐,显得格外开阔。江面上风平浪静,一叶孤帆高悬,在微微的江风中稳稳前行。阳光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仿佛一幅绝美的画卷。远处,江水与天空相接,水天一线,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雄浑与壮阔。微风轻拂,带来丝丝凉意,让人心情格外舒畅。那片船帆在风中微微飘动,仿佛在诉说着旅人的故事,又似在引领着人们走向远方。
28.D 29.杨花飘忽不定,行游无踪,暗喻征人前途未卜;子规,啼声哀切,常鸣“不如归去”,借用来传达对友人的关心,希望他早日归来。两种意象渲染出凄凉悲惋的氛围,诗人融情入景、景中见情,能更好地表现出诗人得知友人被贬时的悲伤痛惜之情。
【解析】28.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D.根据“杨花落尽子规啼”可知,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是暮春景物特征,因此“秋季时节的景物”理解错误,本诗主要表达的是对故友贬谪遭遇的同情、无奈与牵挂,没有思乡之情;
故选D。
29.本题考查意象鉴赏。要联系诗歌创作的背景和古诗的意象进行分析。
“子规”,杜鹃鸟的别名,又名蜀魄、蜀魂、催归。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时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之感;故本诗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寄托了李白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无限哀伤和同情,表达了李白对友人的关切,希望他能早日归来。
30.C 31.“生”用拟人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海日诞生于残夜,驱除黑暗的景象,而“升”只表达“升起”的意思。
【解析】3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有误,“海日”和“残夜”分别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语义单元,分别代表海上的日出和将尽的夜色,而“生”字作为动词,连接了这两个单元,表示日出这一动态过程的发生。因此,将“海日”和“残夜”分别作为两个节奏单元使得诗句在朗读时既有停顿感,又不失流畅性,同时也有助于突出“生”这一动词的动态效果。故正确朗读节奏:“潮平/两岸//阔”“海日/生//残夜”;
故选C。
31.本题考查炼字的能力。
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作者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而用“升”字只表示单纯的“升起”,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32.D 33.示例一:两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刘诗将明月人格化,说它不知人已去,仍然多情地照着读书窗,寄托自己对朋友的深情与怀念,表达出跟朋友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杜诗赋予蜡烛人的情感,好似为主人公们的离别而感到伤心,表达出作者不忍分别的伤感之情。(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二:两句都运用了想象虚写的手法。刘诗想象朋友离去后,只能看到明月映照着空空的书房,便更为眼前的分别而惆怅;杜诗同样想象友人离去后,虚写蜡烛独自燃烧,垂泪到天明的孤寂,突出离别之愁。(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三: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刘诗通过明月来寄寓自己的情思,渲染明月仍然照进书窗的凄清气氛,突显对友人的不舍。杜诗通过蜡烛来寄寓自己的情思,描写蜡烛独自燃烧,垂泪到天明的孤寂景象,抒发了作者的离别之愁。(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32.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D.最后两句意为:明月不知您已经离去,深夜依然映照着您书房的小窗。诗人以虚拟笔法,想像张巨山走后,人去楼空的情景,通过无情的明月表现多情的举止,表达出对友人的深情与怀念。本项“直抒胸臆”有误。故选D。
3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两者都运用了拟人手法。刘诗把月亮人格化,强调明月不知自己的友人已经离去,夜深了还照着书房的窗户。表达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杜诗同样把蜡烛人格化,说蜡烛惜别,替自己流泪到天明。蜡烛惜别,其实是作者惜别,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
两者都运用了想象虚写。刘诗想象的友人离去之后,明月照着空空的书房的情景。想到此情景,更为眼前的别离而伤感惆怅。杜诗想象友人离去之后,蜡烛默默燃烧,垂泪到天明的情景。以蜡烛的独燃衬托自己的离别之愁。
两者都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刘诗想象友人离去后月光照着书房的情景,以此渲染清冷的气氛,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不舍。杜诗想象蜡烛燃烧到天明的情景,借以抒发自己的离别之愁。
34.B 35. 俏皮可爱 婉转动听 愉悦闲适(意思对即可)
【解析】3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有误,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早晨归来,经过树林时见到的景色。通过写风、远山、树影、鱼、花、黄莺等,表现了景物静谧而美好的特点。首联“春静晓风微,凌晨带酒归”描写了春天早晨宁静,微风轻拂,诗人凌晨带着酒归来的场景,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这里说“淡淡几笔写出了诗人借酒浇愁的苦闷形象”错误。
故选B。
35.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尾联“娇莺似相恼,含啭傍人飞”意为:黄莺好像埋怨被人打扰,含带着婉转的声音围绕着人不断地鸣叫。“娇莺”一词直接点明了黄莺体态娇小轻盈的特点。诗句中说 “娇莺似相恼”,黄莺好像在对诗人归来有所不满,这种表现给人一种俏皮可爱的感觉。“似相恼”并非真正的恼怒,而是一种带有拟人色彩的描写,仿佛黄莺有着如同孩子般的小脾气,使黄莺的形象更加生动活泼,充满趣味。
“含啭傍人飞”描绘了黄莺一边飞一边婉转啼鸣的情景。“含啭”一词形象地表现了黄莺的鸣声优美动听。“啭”本身就有鸟鸣声婉转之意,加上“含”字,更增添了一种轻柔、悠扬的感觉,让人仿佛能听到那婉转动人的鸟鸣声。
整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的清晨带着酒归来的情景,沿途有远山宿雾、高树朝晖、饮马惊鱼、穿花滴露等美景,最后以娇莺相伴收尾。这样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美好的氛围。与俏皮可爱的黄莺互动,让诗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从而表达了作者愉悦闲适的心情。在这样的清晨,没有烦恼和压力,只有与自然的亲近和融合,诗人的心情自然是轻松愉快、闲适自在的。可据此作答。
36.D 37.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牵挂,以及对友人的安慰。
【解析】36.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D.这首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关切之情,情感真挚而深沉,语言并不华丽,而是清新自然,情感表达含蓄深沉,而非奔放;
故选D。
37.本题考查诗歌主旨情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那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这句诗是寄情于景,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抒发了诗人对友人遭受贬谪的同情,同时也表现了对友人的牵挂与安慰。
38.B 39.①表明事情发生在暮春时节;②给读者以有形、有色又有声的画面感;③飘忽不定、行游无踪的杨花,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牵挂;④借子规常鸣“不如归去”期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能早日归来。
【解析】38.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B.标题中的“龙标”是指地名,在湖南洪江西;“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是指王昌龄,二者的意思不同;
故选B。
39.本题考查诗歌意象鉴赏。
“杨花落尽子规啼”意思是: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甚至啼血。“杨花”“子规”是春天独特的景物,首句写“杨花”“子规”,既是写景又点明时令(暮春)。“杨花落尽”,写杨花已不在树枝而是随风飘扬,给人以飘零之感。子规鸟的啼叫声是悲切的,有“不如归去”的意思,古人认为其是悲情之鸟。“杨花”飘落,子规悲啼,给人以画面感,同时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此时正值杨花落尽的暮春时节,作者听闻友人王昌龄被贬偏远一事,不禁担忧起友人的的命运,怀念起友人来,借“杨花”“子规啼”来渲染凄凉悲切的气氛,寓情于景,景中传情,希望友人早日归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心和挂牵。
40.B 41.①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②因将军获罪而感到前途未卜的孤独和迷茫;③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40.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
B.颔联“将军初得罪,门客复何依?”意思是封将军兵败被削官,我又将依靠谁呢?根据注释①“天宝十四年前后,诗人供职于封常清幕府。安史之乱初起,封常清受命征剿安禄山,因仓促而兵败,被削官”可知,“得罪”的意思是将军获罪,并非诗人自己得罪了将军,选项中的“诗人因得罪了将军而感到无所依靠”的理解是错误的;
故选B。
41.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分析。
(1)首联“相送泪沾衣,天涯独未归”意思:我送你东归,相别之时,泪水沾湿了衣襟,戍守天涯的人只我一个没有回归。首联通过“泪沾衣”直接表现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和感伤之情。
(2)颔联“将军初得罪,门客复何依?”意思:封将军兵败被削官,我又将依靠谁呢?诗人在送友人的同时,也不禁想到自己的处境,诗歌中蕴含了前途未卜的孤独和迷茫;。
(3)颈联“梦去湖山阔,书停陇雁稀”意思:梦里来到一片湖水山光十分开阔之处,家书写好了,却难觅凭寄的大雁。通过梦境和现实的对比,以及书信中断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尾联:“园林幸接近,一为到柴扉”意思:幸好你我两家庭院邻近,你如今回去正好顺路帮我捎份家书。诗人委托朋友捎信,表现了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42.C 43.合适。这两句诗表达的是与友人分别时,对友人的牵挂和依依不舍之情,所以可以作为毕业赠诗送给同学,以表达与同学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解析】4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的意思“在柳絮落尽,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结合“杨花”即柳絮,在阳春二三月纷飞,可知本诗描写的是暮春季节。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意思是: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结合“毕竟西湖六月中”可知,描绘的是夏季。
B.“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意思是: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青衣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结合句中的“秋”字,可知,描写的是秋季。
C.“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意思是:杏花时节的蒙蒙细雨,像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吹拂着脸庞的微风已感觉不到寒意,嫩绿的柳条随风舞动,格外轻飏。结合“杏花雨”是指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雨,可知,描写的是暮春季节。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意思是: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结合标题“江雪”可知,描绘的是冬季。
故选C。
4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诗人通过想象,赋予明月生命,将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借明月传达对友人的思念,情谊深挚。
据此分析可知,此句表达了与朋友分别时,对朋友的牵挂和依依不舍之情,可以作为毕业赠诗送给同学。
44. 富贵人家(豪门贵族、富人、权贵等) (惜)牡丹 劳动人民(农民、百姓、穷人等) C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内容理解和分析。
第①问:本问考查词句的理解。结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可知,意思是富贵人家酒肉多得吃不了变质发臭,路上却有被冻死的穷人尸骨。朱门:红漆大门,借指豪富人家。据此第①空可概括为:富贵人空;
第②问:本问考查诗句的理解。结合诗歌后两句“更有难知处,朱门惜牡丹”可知:富贵豪族担心早春阴雨,天气寒冷,会妨碍牡丹的开放呢。据此可知第二空:(惜)牡丹;
第③问:本问考查词句的理解。结合“稻陂方渴雨,蚕箔却忧寒”可知意思是稻田里庄稼干旱,正渴望着下一场雨,可是家里养的蚕却担心下雨后天气寒冷而冻死蚕,据此可知种庄稼、养蚕的应该是普通的老百姓。据此第三空可概括为:劳动人民;
第④问: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这首诗通过一场雨,揭示出一种道理,处在不同的地位对待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立场,穷人对于雨看到的是生计,而富人则是将雨当作是一种自然美景,更多的是在精神层面的关注,所以应归入哲理类,故选C。
45. 杨花 子规 46.对远行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解析】45.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意象。
“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意思是: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从中可知,描写的意象有“杨花”和“子规”,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46.本题考查诗歌情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内容的,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李白在这里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地方;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同情。
47.D 48.“枯藤老树昏鸦”描绘了衰落、颓败的情境,营造暗淡、凄凉的氛围,衬托出游子内心的悲苦。“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了一派安适、幽静的景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作者的羁旅之苦、思乡之情。将哀景和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解析】47.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理解。
D.有误,该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故选D。
48.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枯藤老树昏鸦”,意思是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写出了萧瑟肃杀的深秋之景,渲染了凄凉萧瑟的氛围;
“小桥流水人家”,意思是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描绘了和平安详生活气息的画面。描写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生活画面,与“枯藤老树昏鸦”形成对比(或以乐景写哀情),突出作者内心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新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专题10:记叙文阅读练习,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概括文章写的几件往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0 诗词鉴赏 训练【好题汇编】备战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统编版2024,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0诗词鉴赏原卷版docx、专题10诗词鉴赏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7 诗歌鉴赏 练习(考题猜想)-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2024),文件包含专题07诗歌鉴赏考题猜想原卷版docx、专题07诗歌鉴赏考题猜想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