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命题范围, 下图表示3H-亮氨酸, 下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鲁教版必修1。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蓝细菌和黑藻均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二者的细胞结构有所不同。下列有关蓝细菌和黑藻叶肉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B. 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
C. 都有染色体,但蓝细菌没有核膜
D. 都有捕获光能的色素,但蓝细菌没有叶绿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蓝藻又名蓝细菌,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含叶绿体(区别于真核生物的藻类)、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单细胞原核生物。
【详解】A、蓝细菌和黑藻都有细胞结构,遗传物质都是DNA,A正确;
B、蓝细菌是原核生物,黑藻是真核生物中的藻类,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B正确;
C、原核生物蓝细菌没有染色体,C错误;
D、两者都有捕获光能的色素,都能进行光合作用,D正确。
故选C。
2. 从某些动物组织中提取的胶原蛋白,可以用来制作手术缝合线。手术后过一段时间,这种缝合线就可以被人体组织吸收,从而避免拆线的痛苦。下列关于胶原蛋白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作为缝合线的胶原蛋白之所以被人体吸收是因为已被分解成小分子的氨基酸
B. 被分解成的氨基酸种类最多有21种,其中有8种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
C. 分解后的蛋白质与变性后的蛋白质都不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D. 在核糖体上合成胶原蛋白时,产生的水分子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答案】C
【解析】
【分析】胶原蛋白是动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蛋白质,属于大分子化合物,经人体消化分解成小分子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胶原蛋白的组成单体是氨基酸,在核糖体上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没有生物活性,多肽经加工折叠成具有一定空间的蛋白质才有活性。
【详解】A、作为缝合线的胶原蛋白成分是蛋白质,之所以被人体吸收是因为已被分解成其基本单位——小分子的氨基酸,A正确;
B、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种类最多有21种,其中有8种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如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亮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B正确;
C、分解后的蛋白质形成氨基酸不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但变性后的蛋白质破坏的是空间结构,依然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C错误;
D、胶原蛋白成分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时,产生的水分子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D正确。
故选C。
3.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乳酸菌的DNA复制过程中,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B. 酵母菌的细胞核中只含有DNA,细胞质中只含有RNA
C. 水绵和蓝细菌都可以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细胞增殖
D. 在小鼠肝细胞和大肠杆菌中均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1、病毒中只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
2、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内都含有DNA和RNA,共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
3、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详解】A、乳酸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A错误;
B、真核生物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分布,RNA主要在细胞核内通过转录形成,所以酵母菌的细胞核中也含有RNA,B错误;
C、水绵是真核生物,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丝分裂,C错误;
D、小鼠肝细胞为真核细胞,大肠杆菌为原核细胞,细胞内都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D正确。
故选D。
4. 下图表示3H-亮氨酸(R基为一C4H9)参与分泌蛋白3H-X合成的过程,图中a、b、c、d为不同种类的细胞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3H-X合成、分泌的过程中,所需的能量均由c提供
B. 细胞器a、b、c、d可能都含有C、H、O、N、P
C. 在3H-X合成、分泌的过程中,b膜的表面积基本不变
D. 可用3H标记亮氨酸的羧基去研究分泌蛋白X的合成、转运路径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泌蛋白的合成: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融合,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加工,然后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a是核糖体、b是内质网、d是高尔基体,c是线粒体。
【详解】A、该过程的能量可以由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提供,A错误;
B、a是核糖体含有RNA、b是内质网、d是高尔基体,c是线粒体,有膜,故都含有C、H、O、N、P,B正确;
C、b为内质网,在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内质网膜表面积减少,C错误;
D、氨基酸的羧基在脱水缩合过程会失去H和O,不宜标记,D错误。
故选B。
5. 核小体是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组蛋白是核小体的核心结构,DNA缠绕在组蛋白上形成拓扑几何结构,外形近似一串念珠。下列有关核小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核小体含有C、H、N和PB. 组蛋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C. 核小体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的细胞中D. 不同生物的染色体中核小体的数量可能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核小体是由DNA和组蛋白形成的染色质基本结构单位,故核小体含有C、H、O、N、P元素。
【详解】A、核小体有DNA,因此含有C、H、O、N、P元素,A正确;
B、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核糖体,故组蛋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正确;
C、染色体是真核生物特有的结构,因此核小体存在于真核生物的细胞中,C错误;
D、不同生物的染色体DNA不同,其核小体的数量可能不同,D正确。
故选C。
6. 下图表示物质进出细胞的不同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物质甲可以是氧气、水,也可以是激素
B. 物质乙由细胞1释放的过程会消耗ATP
C. 物质丙的运输受其自身浓度的影响
D. 物质丁可表示红细胞吸收的葡萄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甲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自由扩散;乙属于胞吐;丙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丁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需要载体,属于主动运输。
【详解】A、物质甲的运输方式是顺浓度梯度的自由扩散,可以是氧气、水,也可以是脂质类激素,A正确;
B、物质乙由细胞1以胞吐的形式释放,该过程会消耗ATP,B正确;
C、物质丙运输是协助扩散,影响因素是浓度差和载体数量,C正确;
D、丁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需要载体,属于主动运输,而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D错误。
故选D。
7. 膜蛋白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所示为膜上各种蛋白及其功能。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跨膜蛋白的疏水区和亲水区分别位于磷脂双分子层内部和两侧
B. 转运蛋白协助各种物质进出细胞,此过程均需消耗能量
C. 膜蛋白的种类和含量决定了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
D. 受体能结合某些激素分子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详解】A、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且亲水性头部位于两侧,疏水性尾部位于内部,因此跨膜蛋白的疏水区和亲水区也分别位于脂双层内部和两侧,A正确;
B、载体蛋白携带物质进出细胞的过程不一定需消耗能量,如协助扩散过程中,载体蛋白携带物质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C、膜蛋白的种类和含量决定了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其功能越复杂,C正确;
D、受体能结合某些激素分子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正确。
故选B。
8. 下图是DNA和RNA组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4种碱基和4种核苷酸
B. 主要存在于硝化细菌的拟核中的核酸含4种碱基
C. 病毒中也有上述两种核酸
D. DNA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中有脱氧核糖,而没有核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1、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一般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结构生物。
2、核酸包括DNA和RNA,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T、C、G。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U、C、G。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详解】A、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由4种碱基(A、U、C、G)和4种核糖核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组成,A正确;
B、主要存在于硝化细菌的拟核中的核酸为DNA,含4种碱基(A、T、C、G),B正确;
C、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C错误;
D、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所以DNA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中有脱氧核糖,而没有核糖,D正确。
故选C。
9. 下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各结构部分及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①是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 ②是染色质,在人体神经元中最多可达到92条
C. ③与某种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 ④是大分子物质蛋白质和RNA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答案】B
【解析】
【分析】①是核膜,由双层膜组成,把核内物质与核外物质分开;②是染色质是DNA的主要载体;③是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④是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选择性地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详解】A、①是核膜,由双层膜组成,把核内物质与核外物质(细胞质)分开,A正确;
B、②是染色质,在人体神经元中最多可达到46条,神经元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分裂,不能发生染色体复制,B错误;
C、③是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正确;
D、④是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选择性地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正确。
故选B。
10. 下列有关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鸡蛋煮熟后不会和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B. 若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则蛋白质一定会变性失活
C. 若某种具有催化作用的物质含有C、H、O、N等元素,则该物质一定是蛋白质
D. 蛋白质的功能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有密切关系
【答案】D
【解析】
【分析】1、蛋白质变性天然蛋白质受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分子内部原有的特定构象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其性质和功能发生部分或全部丧失,这种作用称作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2、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有关.蛋白质的功能具有多样性:结构蛋白(如血红蛋白)、催化功能(如蛋白质类的酶)、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调节功能(如胰岛素)、免疫功能(如抗体)等。
【详解】A、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发生变性,蛋白质变性后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肽键没有断裂,因此仍然能与双缩脲试剂会发生紫色反应,A错误;
B、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蛋白质不一定会失活,比如,细胞膜上的某些载体蛋白,在转运物质进出细胞时,就需要改变空间结构,B错误;
C、具有催化功能的还可能是RNA,同样有C、H、O、N,C错误;
D、蛋白质的功能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以及多肽的空间结构有密切关系,D正确。
故选D。
11. 脑啡肽是一种具有镇痛作用的药物。下面是脑啡肽的结构简式,形成这条肽链的氨基酸分子数以及生成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
A. 3和2B. 4和3C. 5和4D. 6和5
【答案】C
【解析】
【分析】一条肽链形成肽键数是氨基酸数减去1,也等于氨基酸脱水缩合生成的水分子数。
【详解】由图可知,多肽共有4个肽键,所以脑啡肽是由5个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的化合物。一条肽链的氨基酸分子数=肽键数+1=4+1=5,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4,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2. 关于组成细胞的有机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组成人体蛋白质的21种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多肽
B. 脂肪的主要组成元素是C、H、O,且与糖类相比含氢多
C. 水分子更多的借助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
D. 糖类主要作为能源物质发挥作用,也参与组成细胞结构
【答案】B
【解析】
【分析】1、在生物体内,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都能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充当能源物质,在正常情况下主要分解糖类提供能量。因此,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
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详解】A、多肽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A正确;
B、脂肪的元素组成只有C、H、O,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B错误;
C、水分子除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外,更多的是借助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C正确;
D、在生物体内,糖类等有机物都能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充当能源物质,在正常情况下主要分解糖类提供能量,因此,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也参与组成细胞结构,比如纤维素构成细胞壁,D正确。
故选B。
13. 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DP与ATP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所需的酶相同
B. 许多放能反应与ATP的水解相联系,许多吸能反应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C. 人在紧张时,细胞内ATP的合成速率与ADP的产生速率难以保持动态平衡
D. 参与Ca2+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也能催化ATP的水解
【答案】D
【解析】
【分析】腺苷三磷酸(ATP)是由腺嘌呤、核糖和3个磷酸基团连接而成,水解时释放出能量较多,是生物体内最直接的能量来源。
【详解】A、酶具有专一性,ADP与ATP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所需的酶不同,A错误;
B、ATP的水解释放能量,许多吸能反应与ATP的水解相联系,ATP的合成消耗能量,许多放能反应与ATP的合成相联系,B错误;
C、人在紧张时,代谢加快,细胞内ATP与ADP的相互转化速度很快,但ATP的合成速率与ADP的产生速率依然保持动态平衡,C错误;
D、参与Ca2+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能催化ATP水解并将Ca2+运出细胞,D正确。
故选D。
14. 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0〜4 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 0〜1 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 2〜3 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 0〜1 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答案】C
【解析】
【详解】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0〜4h内,原生质体体积先减小后增大,说明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而原生质体体积增大,是由于物质A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液的渗透压升高、细胞渗透吸水所致,A错误;在0〜1h内,原生质体体积不断减小,说明物质A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不断失水,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所以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不相等,B错误;在2〜3h内原生质体体积不断增大,则是因为随着物质A不断被细胞吸收,使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细胞渗透吸水所致,C正确;0〜1h内原生质体体积不断减小,细胞失水,此时A溶液渗透压>细胞质基质渗透压>细胞液渗透压(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D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需明确:①水分子是顺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运输,在一定浓度的溶质不能透膜的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在一定浓度的溶质可透膜的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②关键是理清脉络,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分析两曲线的变化趋势,结合各选项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作答。
15. 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依赖光合色素。不同环境条件下,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称为“叶绿素循环”。研究发现,在适当遮光条件下,叶绿素 a /叶绿素 b 的值会降低,以适应环境。下图是①②两种叶绿素的吸收光谱。下列关于叶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缺少微量元素镁时,①②的合成都会受到影响
B. 利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②应位于滤纸条的最下端
C. 与①②不同,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红光
D. 弱光下①的相对含量增高有利于植物对弱光的利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中所给的吸收光谱可判断,①是叶绿素b,②是叶绿素a。
【详解】A、镁元素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成分,故缺少镁时,叶绿素b和叶绿素a(①②)的合成都会受到影响,但是镁是大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A错误;
B、利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叶绿素b(①)位于滤纸条最下端,B错误;
C、叶绿素b和叶绿素a(①②)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C错误;
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弱光下叶绿素a通过“叶绿素循环”向叶绿素b转化,以适应弱光环境,增强对光能的利用,所以①的相对含量会增高,D正确。
故选D。
16. 氯化物是种剧毒物质,其通过抑制[H]与O2的结合,使得组织细胞不能利用O2而陷入窒息。下图为研究植物根尖吸收K+的相关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通过实验甲可以判断植物根尖细胞吸收K+属于协助扩散
B. 实验甲中,4h后O2消耗速率下降是因为细胞外K+浓度升高
C. 实验乙加入氰化物后,细胞对O2吸收速率不变
D. 实验乙中,4h后吸收K+的能最可能来自无氧呼吸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甲图:细胞置于蒸馏水中时,氧气的消耗速率不变,当加入KCl后,氧气消耗速率先逐渐升高后又逐渐降低。分析乙图:在加入氰化物之前,钾离子的吸收速率不变,加入氰化物之后,钾离子的吸收速率逐渐降低,最后保持相对稳定。
【详解】A、由图甲分析可知加入KCl后氧气消耗速率增大,有氧呼吸可以提供能量,说明根尖细胞吸收钾离子是需要能量的主动运输,A错误;
B、实验甲中,4h后氧气消耗速率下降因为细胞外K+浓度降低,细胞吸收K+的量减少,B错误;
C、氰化物能抑制[H]与O2的结合,因此实验乙加入氰化物后,细胞对氧气的吸收速率减慢,C错误;
D、乙中可以加入氰化物后钾离子吸收速率降低,由题意可知氰化物可以阻止[H]和O2结合,说明可以抑制有氧呼吸,所以4h后吸收K+离子的能量应是来自无氧呼吸,D正确。
故选D。
17. 抑素是细胞释放的、能抑制细胞分裂的物质,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G2期。研究发现,皮肤破损后,抑素释放量减少,细胞分裂加快;伤口愈合后,抑素释放量增加,细胞分裂又受抑制。由此推断()
A. 伤口处各种组织的细胞周期长短相同,但G2期长短不同
B. 在伤口愈合后,处于细胞分裂前期的细胞数目逐渐减少
C. 抑素能抑制皮肤细胞G2期的活动,使其细胞周期缩短
D. 抑素抑制DNA 复制所需蛋白质的合成,阻断细胞分裂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分裂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又包括G1期、S期、G2期,其中G2期主要合成与细胞分裂有关的蛋白(主要是微管蛋白),为细胞分裂做准备。
【详解】A、不同种类细胞,一般细胞周期有所不同,G2期时间长短也不同,A错误;
B、伤口愈合时,抑素释放量增加,抑制细胞分裂且作用于G2期,所以分裂前期的细胞数目减少,B正确;
C、抑素能抑制皮肤细胞G2期的活动,使细胞停滞在分裂间期,不能完成细胞周期,C错误;
D、抑素抑制的是G2期的活动,而DNA复制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G1期,与抑素作用无关,D错误。
故选B。
18. 在夏季晴朗无云的白天,10时左右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达到峰值,12时左右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出现光合作用午休现象。引起光合作用午休现象的原因不可能是()
A. CO2供应减少B. 叶绿素含量降低C. 光合酶活性降低D. C3供应不足
【答案】B
【解析】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光照强度:光照会影响光反应,从而影响光合作用,因此,当光照强度低于光饱和点时,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光饱和点后,光合作用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
2、CO2浓度:CO2是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原料,当CO2浓度增加至1%时,光合速率会随CO2浓度的增高而增高;
3、温度: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主要是影响酶的活性,或午休现象;
4、矿质元素: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必须矿质元素的供应,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5、水分: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缺水既可直接影响光合作用,植物缺水时又会导致气孔关闭,影响CO2的吸收,使光合作用减弱。
【详解】A、夏季晴朗的白天,12时左右,气温太高,为减少水分散失,气孔关闭,CO2吸收减少,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错误;
B、从10时至12时,叶绿素含量相对稳定,B正确;
C、中午温度太高,使光合作用相关的酶活性降低,光合作用强度 明显减弱,C错误;
D、气孔关闭,CO2供应减少,C3含量降低,使得光合作用强度 明显减弱,D错误。
故选B。
19. 某杂志刊登了一项研究,该研究揭示了体内蛋白分选转运装置的作用机制,即为了将细胞内的废物清除,细胞膜塑形蛋白会促进囊泡(分子垃圾袋)形成,将来自细胞区室表面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带到内部回收利用工厂,在那里将废物降解,使组件获得重新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内的废物清除过程涉及细胞间信息的交流,能识别旧的或受损蛋白
B. 细胞膜塑形蛋白含量与该细胞降解胞内废物的能力呈正相关
C. “回收利用工厂”可能是溶酶体,其内部的水解酶的修饰加工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
D. “分子垃圾袋”的作用是运输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其一定来自高尔基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核糖体:无膜的结构,能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详解】A、根据题意得知,细胞内的废物清除过程是指处理细胞内的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不涉及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错误;
B、细胞降解胞内废物的能力与“分子垃圾袋”的数量呈正相关,细胞膜塑形蛋白会促进“分子垃圾袋”的形成,B正确;
C、溶酶体内部的水解酶的修饰加工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来完成,C错误;
D、“分子垃圾袋”的作用是运输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囊泡(分子垃圾袋)可能来自高尔基体等具膜细胞器,D错误。
故选B。
20. 经检测,在a、b、c、d四种氧浓度条件下,某植物种子生命活动每小时吸收O2和释放CO 2的体积变化相对值如下图。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该植物的种子贮存时应放置于a条件下
B. b条件下种子呼吸每小时消耗葡萄糖3个单位
C. c条件下,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少于有氧呼吸
D. 氧浓度超过d时呼吸强度不随氧浓度增加而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无氧呼吸:酒精发酵: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乳酸发酵:C6H12O62C3H6O3+能量;
有氧呼吸:C6H12O6+6O2+6 H2O 6CO2+12H2O+能量。产物中如果有CO2产生,则有两种可能:有氧呼吸或酒精发酵。有氧呼吸过程中:分解葡萄糖:产生的二氧化碳=1:6;无氧呼吸过程:分解葡萄糖:产生的二氧化碳:酒精=1:2:2。
【详解】A、a条件下,O2吸收量为0,CO2释放量为10,说明此过程只进行无氧呼吸,该植物的种子贮存时应放置于低氧条件下而不是完全无氧的a条件下,A错误;
B、b条件下,O2吸收量为3,CO2释放量为8,8中有氧呼吸释放3,则无氧呼吸释放5,根据以上比例可计算得: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1/2 ,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5/2 ,故b条件下种子呼吸每小时消耗葡萄糖为1/2+5/2=3个单位,B正确;
C、c条件下,O2吸收量为4,CO2释放量为6,6中有氧呼吸释放4,则无氧呼吸释放2,根据有氧和无氧呼吸的方程式计算可知,c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4/6 ,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1,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多于有氧呼吸,C错误;
D、d条件下O2吸收量为和CO2释放量相等,此时只进行有氧呼吸,但无法确定有氧呼吸强度是否达到饱和,不能得出氧浓度超过d时呼吸强度不随氧浓度增加而变化的结论,D错误。
故选B。
21. 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 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C. 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D. 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答案】D
【解析】
【分析】1、染色体组是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生物体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一个染色体组;
2、单倍体是指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单倍体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3、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叫二倍体,含有多个染色体组叫多倍体。
【详解】A、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因此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A正确;
B、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B正确;
C、单倍体体细胞中可能含有一个或多个染色体组,C正确;
D、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是秋水仙素或者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诱导染色体数加倍,D错误。
故选D。
【点睛】
22. 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 多基因遗传病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且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
C. 血友病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D. 含致病基因的个体不一定患遗传病,但遗传病患者一定含致病基因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类遗传病一般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其中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且在群体中发病率比较高;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包括染色体数目遗传遗传病和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由遗传物质该病引起的,因此不一定遗传病,后天疾病也可能是遗传病。
【详解】A、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A正确;
B、多基因遗传病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不是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B错误;
C、人类的血友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属于单基因遗传病,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错误;
D、 21三体综合征由于多了一条染色体,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但患者不含致病基因,D错误。
故选A。
23. 随着全球范围内抗生素的广泛和大量使用,抗药细菌不断出现,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抗生素产生抗性,抗生素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成为一堆废物。请分析抗生素对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A. 抗生素的不断使用,使细菌逐渐适应而产生抗药性
B. 细菌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
C. 细菌的变异是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
D. 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定向变异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知,变异是不定向的,故ACD均错;抗药性强产生的原因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故B正确。
24. 某研究小组从某动物的组织中提取了一些细胞,测定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无变异发生),将这些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统计如图1,图2是取自该组织中的一个细胞。下列对图中所示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A. 该组织可能来自卵巢,图2细胞属于b组
B. a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核DNA分子数目=1∶1
C. b组细胞中有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
D. c组中有一部分细胞可能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为n的细胞属于减数分裂后产生的配子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染色体数量为2n的细胞表示有丝分裂的着丝粒还没有分裂,或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或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后期的细胞;染色体数量为4n的细胞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后染色体加倍的细胞。图2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图2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而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因此该组织可能来自精巢。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图2为初级精母细胞,因此该组织可能来自精巢,图2细胞内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属于b组,A错误;
B、a组细胞只含一半的染色体,所以可能是次级性母细胞或生殖细胞,如果是次级性母细胞,则细胞中染色体∶核DNA=1∶2;如果是生殖细胞,则染色体∶核DNA=1∶1,B错误;
C、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染色体数目都不发生变化,与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相同,所以b组细胞中有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C正确;
D、由于c组细胞的染色体为4n,只能是有丝分裂后期,所以c组中不可能有细胞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错误。
故选C。
25. 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
B. 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
C. F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16
D. 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题意知,长翅果蝇交配后代出现残翅果蝇,亲本都是杂合子,基因型为Bb,子代中残翅果蝇的概率是bb=1/4,又因为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因此F1代的白眼果蝇的概率是1/2,所以亲代雌果蝇是杂合子,基因型为XRXr,所以亲本中红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白眼长翅果蝇BbXrY。
【详解】A、从题目中F1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bbXrY),再结合亲本的表现型可知,红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白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Y,A正确;
B、亲本雌果蝇产生的配子中1/2含Xr,亲本雄果蝇产生的配子中也有1/2含Xr ,B正确;
C、 Fl代出现长翅果蝇(B_)的概率是3/4,出现雄果蝇的概率为1/2,所以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4×1/2=3/8,C错误;
D、白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但是由于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因可以此形成基因型为bbXrXr的次级卵母细胞,D正确。
故选C。
26. 下列有关真核细胞中核DNA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每个DNA分子均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 DNA分子中脱氧核糖一般能与两个磷酸分子相连
C. 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D. 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的A、T碱基以氢键连接
【答案】D
【解析】
【分析】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其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DNA分子的两条链的一端各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每个DNA分子均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A正确;
B、DNA分子中,只有末端的脱氧核糖只与一个磷酸分子相连,其余的脱氧核糖都与两个磷酸相连,B正确;
C、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C正确;
D、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的A、T碱基以“-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氢键连接的是两条对应的脱氧核苷酸链上的互补碱基,D错误。
故选D。
27. 如图表示脱氧核苷酸、基因、DNA和染色体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d是脱氧核苷酸,其种类取决于c的种类B. 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f片段
C. e含有的碱基总数等于fD. 基因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c为含氮碱基,d为脱氧核苷酸,f为DNA,g为蛋白质,它们共同构成H染色体。
【详解】A、d是脱氧核苷酸,是由磷酸、五碳糖和碱基组成的,其种类取决于c碱基,A正确;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f)片段,B正确;
C、基因(e)是有遗传效应的DNA(f)片段,故基因含有的碱基总数小于f,C错误;
D、基因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并在其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
故选C。
28. 如图是人类镰状细胞贫血产生的示意图。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 该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氨基酸被替换
B. ①过程产生的碱基的变化可通过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C. ③过程的完成需tRNA、mRNA、rRNA的参与
D. 人体成熟红细胞内可完成图中的①②③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1、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
2、遗传信息是指DN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DNA通过转录成mRNA,在核糖体上翻译成蛋白质。mRNA的密码子决定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
【详解】A、该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碱基被替换,A错误;
B、基因中碱基被替换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化,不能通过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B错误;
C、③过程表示翻译,需tRNA、mRNA、rRNA的参与,C正确;
D、人体成熟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和核糖体,不能完成图中的①②③过程,D错误。
故选C。
29. 生物体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部位可以进行配对联会,非等位基因部位不能配对。某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分别出现下图①至④系列状况,则对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A. ①为基因突变,②为倒位B. ②可能是重复,④为染色体组加倍
C. ①为易位,③可能是缺失D. ②为基因突变,①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C
【解析】
【分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据图分析,①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改变,且改变后的片段不属于同源染色体的部分,因此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中的易位;②染色体右侧发生了染色体上碱基序列的倒位,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③在同源染色体片段中间出现了折叠现象,可能是缺失或者增加(重复);④细胞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多了一条,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详解】A.①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②为倒位,A错误;
B.②是倒位,④为个别染色体数目增加,B错误;
C.①为易位,③可能是缺失或者重复,C正确;
D.②为倒位,①为染色体结构变异,D错误;
故选C。
30. 在一个随机交配的中等大小的种群中,经调查发现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型只有两种:AA基因型的百分比为20%,Aa基因型的百分比为80%,aa基因型(致死型)的百分比为0,那么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AA基因型的个体占( )
A. 1/4B. 1/5C. 3/7D. 11/21
【答案】C
【解析】
【分析】已知某种群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型只有两种:AA基因型的频率为20%,Aa基因型的频率为80%,aa基因型(致死型)的频率为0,则A的基因频率=20%+1/2×80%=60%,a的基因频率=1/2×80%=40%,据此分析。
【详解】由上分析可知,A的基因频率为60%,a的基因频率为4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其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AA基因型频率=60%×60%=36%,Aa的基因型频率=2×60%×40%=48%,aa的基因型频率=40%×40%=16%,其中aa为致死型,因此AA基因型的个体占36/(36+48)=3/7,C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 下列图甲、乙、丙分别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生物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变化的相关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细胞④的名称是___________,图甲中细胞①处于图乙___________段;图甲中,处于图乙HI阶段的是___________(填数字)。
(2)图甲中对应图丙Ⅱ时期的细胞是___________,图丙a、b,c中表示DNA分子的是___________,图丙中II→I,完成了图乙中的___________段的变化。
(3)细胞②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量之比为___________。该细胞的子细胞名称___________。
(4)某种抗癌药物能专一性阻止DNA的复制。动物实验中,动物服用该种抗癌药物后其癌细胞的_________时期受阻。
【答案】(1) ①. 极体 ②. AB ③. ③④
(2) ①. ①② ②. c
③. BC
(3) ①. 1:2:2 ②. 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4)分裂间期
【解析】
【分析】分析甲图:①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析乙图:虚线之前表示有丝分裂过程,虚线之后表示减数分裂。分析丙图: a 表示染色体、 b 表示染色单体、 c 表示 DNA 。
【小问1详解】
由图甲中细胞②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判断该个体为雌性;细胞④中无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移向细胞两极,且细胞质均等分裂,为第一极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像,故④的名称是(第一)极体;分析图甲: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②细胞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甲中细胞①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对应图乙AB 段;图乙中 HI 段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与图甲中的③④对应。
【小问2详解】
图丙中I时期没有 b 存在,则 b 为染色单体,II时期 c 为 a 的2倍,故 a 为染色体,c为DNA 分子,I 时期染色体和 DNA 分子数目均为正常体细胞的2倍,为有丝分裂后期;II时期染色体数目和正常体细胞相同,DNA分子和染色单体数目为正常体细胞的2倍,故表示有丝分裂前、中期以及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图甲的①②对应。图丙中II→I,染色体数目加倍为有丝分裂后期,与图乙中的 BC段相对应,即完成了图乙中的BC段的变化。
【小问3详解】
②细胞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量之比为1:2:2;该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子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
【小问4详解】
对于癌细胞来说,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动物服用专一性阻止DNA复制的药物后,癌细胞的分裂间期受阻。
32. 南瓜的果实中白色(A)对黄色(a)为显性,盘状(B)对球状(b)为显性,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某研究小组用白色盘状和白色球状的南瓜进行杂交,F1出现了四种表现型,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亲本中,白色盘状南瓜的基因型是_________,白色球状南瓜的基因型是_________。
(2)在F1中,表型不同于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与亲本表型相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_____________。
(3)在F1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F1中的白色盘状南瓜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若将F1中的一株白色盘状南瓜与多株黄色球状南瓜杂交,后代只出现2种表型,则该白色盘状南瓜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AaBb ②. Aabb
(2) ①. aaBb、aabb ②. 3/4
(3) ①. 1/4 ②. AABb或AaBb ③. AABb
【解析】
【分析】用白色盘状和白色球状的南瓜进行杂交,F1中白色:黄色=3:1,亲本颜色的基因型为Aa×Aa;盘状:球状=1:1,已知盘状(B)对球状(b)为显性,因此亲本形状的基因型为Bb×bb,综上所述,亲本中白色盘状南瓜的基因型是AaBb,白色球状南瓜的基因型是Aabb。
【小问1详解】
结合题图分析,F1中白色:黄色=3:1,亲本颜色的基因型为Aa×Aa;盘状:球状=1:1,已知盘状(B)对球状(b)为显性,因此亲本形状的基因型为Bb×bb,综合起来亲本中白色盘状南瓜的基因型是AaBb,白色球状南瓜的基因型是Aabb。
【小问2详解】
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在F1中(Aa×Aa)(Bb×bb)→(1AA、2Aa、laa)(1Bb、1bb),亲本的表现型为白色盘状南瓜、白色球状南瓜,F1中的表现型为白色盘状南瓜、白色状南瓜、黄色盘状南瓜、黄色球状南瓜,黄色盘状和黄色球状是不同于亲本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A_Bb、A_bb)所占的比例为3/4。
【小问3详解】
在F1中,纯合子占2份(1AAbb、laabb),F1总有8份(4×2=8),因此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1/4,F1中白色盘状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将F1中的一株白色盘状南瓜(A_Bb)与多株黄色球状南瓜(aabb)杂交,后代只出现2种表现型,如果白色盘状南瓜的基因型为AABb,则后代有两种基因型,如果白色盘状南瓜的基因型为AaBb,则后代有四种基因型,故该白色盘状南瓜的基因型为AABb。
33. 下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属于________,乙病属于________。(均填选项编号)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E.伴Y染色体遗传病
(2)Ⅱ5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Ⅲ11的基因型为________,Ⅲ13的致病基因来自________。
(3)假如Ⅲ10和Ⅲ13结婚,所生孩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________;如果生男孩,其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生育的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________,患乙病的概率是________,不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
【答案】(1) ①. A ②. D
(2) ①. 1/2 ②. aaXBY ③. Ⅱ8
(3) ①. 15/24 ②. 1/12 ③. 2/3 ④. 1/8 ⑤. 7/24
【解析】
【分析】分析遗传系谱图:甲遗传病Ⅱ-3和Ⅱ-4患病,生有正常的孩子,因此显性遗传病,男患者的女儿正常,因此不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Ⅱ-3、Ⅱ-4的基因型是Aa、Aa,Ⅲ-10的基因型是AA或Aa,比例是1/3、2/3;乙病是伴性遗传病Ⅰ-1、Ⅰ-2不患乙病,生有患乙病的儿子,因此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小问1详解】
甲遗传病Ⅱ3和Ⅱ4患病,生有正常的孩子,因此显性遗传病,男患者的女儿正常,因此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故选A。乙病是伴性遗传病,Ⅰ1、Ⅰ2不患乙病,生有患乙病的儿子,因此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选D。
【小问2详解】
Ⅱ5不患甲病,基因型是aa,不患乙病,且有患病的兄弟,因此基因型可能是XBXB或XBXb,各种50%,因此纯合子的概率是1/2。Ⅲ11不患甲病和乙病,基因型为aaXBY。Ⅲ13患有乙病,乙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那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母方Ⅱ8。
【小问3详解】
Ⅲ10的基因型是AA或Aa,比例分别是1/3、2/3,Ⅲ13不患甲病基因型是aa,因此后代不患甲病的比例是aa=2/3×1/2=1/3,患甲病的概率是2/3;对于乙病来说,Ⅱ4是乙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2,Ⅲ10是乙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XBXb=1/2×1/2=1/4,Ⅲ13的基因型是XbY,后代患乙病的概率是1/4×1/2=1/8;不患甲病的概率是1/3,不患乙病的概率是7/8,两种病都不患的概率是7/24,只换一种病的概率为2/3×7/8+1/3×1/8=15/24。如果生男孩,患甲病的概率为2/3,患乙病的概率为1/4×1/2=1/8,则两病都患的概率为1/12。
34. 如图①②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细胞中①、②、③发生的物质合成过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以流程图形式表示图中涉及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中心法则)___________。
(3)能特异性识别m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___________;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几个密码子,这一现象称作密码子的___________。
(4)已知过程②的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则α链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___________。
【答案】 ①. DNA的复制 ②. 转录 ③. 翻译 ④. ⑤. tRNA ⑥. 简并性 ⑦. 27%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图中①是DNA复制过程,②是转录过程,③是翻译过程。明确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要求进行解答。
【详解】(1)人体细胞中①表示的是DNA复制过程,②表示的是转录过程,③表示的是翻译过程。
(2)图中涉及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是:DNA→DNA,DNA→RNA,RNA→蛋白质,则图示为:
。
(3)翻译过程中tRNA能特异性识别mRNA上密码子,一种氨基酸可以有多种密码子编码,这是密码子的简并性。
(4)由题意知,α链是mRNA,其中G+U=54%,G=29%,则U=25%,α的模板链中的G=19%,则α链中的C=19%,所以α链中的A=100%-29%-25%-19%=27%。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及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等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难度适中。
35. 通过杂交可将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上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也可将不同物种的染色体集中在一起。甲×乙为杂交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无子西瓜备受青睐,结无子西瓜的植株是由父本二倍体西瓜与母本四倍体西瓜杂交得到的,该过程中可用二倍体西瓜的花粉刺激三倍体植株的子房,使其发育成无子果实。三倍体西瓜不可育的原因是其减数分裂中_______________,培育无子西瓜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三个纯系水稻品种:Ⅰ矮秆感病有芒(aabbDD)、Ⅱ高秆感病有芒(AAbbDD)、Ⅲ高秆抗病无芒(AABBdd)。(注: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①为获得矮秆抗病无芒纯系新品种,应选择的杂交亲本为__________,获得F1后如让F1自交,则F2中表现为矮秆抗病无芒的个体占F2总数的_______。若要获得矮秆抗病无芒纯系新品种,需将F1中矮秆抗病无芒的个体连续自交,直至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想在①中F1的基础上尽快获得矮秆抗病无芒纯系新品种,请分步写出后续的育种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联会紊乱 ②. 染色体变异 ③. Ⅰ矮秆感病有芒(aabbDD)、Ⅲ高秆抗病无芒(AABBdd) ④. 3/64 ⑤. 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⑥. 取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然后选育矮秆抗病无芒纯系新品种
【解析】
【分析】四种育种方法:
【详解】(1)三倍体西瓜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因此三倍体西瓜不可育。无子西瓜含有三个染色体组,与正常二倍体西瓜相比,多了一个染色体组。培育无子西瓜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2)①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品种Ⅰ为矮秆感病有芒纯合体,而Ⅱ、Ⅲ分别是高秆感病有芒和高秆抗病无芒品种,故若获得矮秆抗病无芒纯系新品种,应选择的杂交亲本为品种Ⅰ(aabbDD)和品种Ⅲ(AABBdd)进行杂交得F1(AaBbDd),然后让F1自交得F2,则F2中表现为矮秆(1/4aa)抗病(1/4BB+2/4Bb)无芒(1/4dd)的个体占F2总数的3/64。故若要获取矮秆抗病无芒纯系新品种,需将F2中矮秆抗病无芒的个体继续进行个体连续自交,直至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②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即取Ⅰ矮秆感病有芒(aabbDD)和Ⅲ高秆抗病无芒(AABBdd)杂交的获得后代F1 AaBbDd,取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然后选育矮秆抗病无芒纯系新品种。
CO2释放量
O2吸收量
a
10
0
b
8
3
c
6
4
d
7
7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2023_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命题范围, 组成人体细胞的大量元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人的下丘脑受损,影响不大的是,35~7, 下列关于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