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教案: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 时间的脚印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教案: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 时间的脚印第1页
    教案: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 时间的脚印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教案: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 时间的脚印

    展开

    这是一份教案: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 时间的脚印,共4页。
    时间的脚印 【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2.品味语言,体会生动的写法。3.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教学重难点:1.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2.品味语言,体会生动的写法。课时安排 1课时前置性学习:课前,默读课文,借助字典、课文下注解,读准字音,理解词义。【活动方案】师: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并用一些载体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介绍了一种奇特的记录时间的载体——岩石!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时间的脚印》,去看看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吧!(板书文题)活动一:把握内容 理清顺序师:在说明文中,单句成段很有可能意味着这个句子起着总结性作用,把握这些句子,能让我们更加迅速、清晰地把握文章内容。学习任务1:分析单句成段的句子的作用学习指导一请同学们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重点关注单句成段的句子,把握文章内容。 (生圈点批注,归纳作答)单句成段的句子及其作用分析:第1段:“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引出后文,后三段文字都在记叙如何记录时间的痕迹。 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这是一个总起句,与下段一问一答说明了岩石在被破坏与重生的过程中记录时间。 第7段:“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这是一句提示语,后文则围绕岩石如何被破坏展开。 第11段与第13段:“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此两段明显是对第7段的进一步阐述。 第18段:“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回应第5段内容,同时引起后文对岩石形成的具体过程的描述。 第22段:“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引出下文的具体举例。学习任务2:理清说明顺序学习指导二根据对任务一的单句成段句子的分析,梳理文章各部分内容的关系,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生分小组探讨,批注,然后交流回答) 结合对任务一的单句成段句子的综合分析,可将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4段):由时间引出本文的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第二部分(第5—29段):文章的主体部分,这部分先讲非生物的地质现象,主要是岩石的侵蚀、瓦解、搬运、沉积和新生(第5—21段),接着讲其他几种情况(第22—25段),最后讲化石(第26—29段)。第三部分(第30、31段):总结全文,阐释读懂“时间的脚印”的意义。说明顺序:文章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写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最后写读懂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说明,采用了逻辑顺序进行说明介绍。师小结:文章引用科普作家高士其的诗句,带出时间的话题。主体部分从两个方面分析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文章先说明岩石无论是毁灭还是新生都透露出时间的踪迹,然后说明自然界中,地壳的运动、气候的变化、生物的繁衍生息,都在岩石中留下了痕迹,成为地球上的一部“无字的史书”。学习任务3:探索主体部分逻辑关系学习指导三根据前面内容的整理,说说本文的主体部分的逻辑关系。任选一个角度阐述理由即可。(生分小组探讨,批注,然后交流回答)示例一:例子的不同层次——先讲非生物的例子,再讲生物化石的例子;在介绍非生物情况的时候,先讲侵蚀作用对岩石的破坏,再讲新岩石的生成,最后讲地壳活动在岩石上留下的印记。示例二:课文的第一部分告诉我们,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一开始并未说岩石是怎么记录时间的,而是描述岩石的生灭过程。这是因为点明岩石的生灭过程,也是为了说明物质时刻都在运动着这一普遍规律。说明作者并不是以静止的观点去看待岩石的变化,而是将岩石的变化纳入宏观的视野中。 示例三:岩石的运动规律是:被破坏——被搬运——被堆积——重新生成岩石。示例四:岩石从被破坏到生成新的岩石,经历的形态变化:岩石→小石子→沙砾、泥土→新岩石。 活动二:赏析语言 品味写法本文的语言跟《大雁归来》一文相似,也很有特点,既准确、精练,又生动、形象。文中有很多语句耐人寻味,形象、幽默、含蓄是它们的共同特点。你能找出几句分析一下吗?学习任务1:学习指导一找出文中能体现文章语言准确、精练,又生动、形象的句子,并分析。(生分小组探讨,批注,然后交流回答)示例一:句子: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分析:将“炎热的阳光”“严寒的霜雪”以及风雨等对岩石的破坏说成是“攻击”,仿佛是有意识的行为。这样就强化了它们与岩石的敌对性,形象地说明了岩石“无时无刻不经受着磨难”。 示例二:句子: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分析:三个并列短语构成排比句,生动地描绘了“狂风”“洪水”“冰河”等几种自然力的气势。“冲来了”“爬来了”也是一种拟人化的表述,增强了“洪水”“冰河”的动感和目的性,表现了它们势不可挡的威力。 示例三:句子: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分析:说“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轻小的沙砾”去“旅行”,也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岩石被分解后的不同命运。这样写,赋予了事物主动性(沙砾)或被动性(石块),生动有趣。 示例四:句子: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分析: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1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到10000年的时间。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精确,也不论有多科学,都是推测出来的。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学习任务2:学习指导二赏析下面的句子,说说这些词语在表达作者的意图方面的作用。(1)时间是没有脚的。(2)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3)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生分小组探讨,批注,然后交流回答)(1)“时间是没有脚的”将时间的抽象性和人们对它的无可奈何生动地写出来。(2)“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反用“海枯石烂”的成语,说明石头也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坚硬。(3)“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这里用的是中性语言,并没有说“作用”是破坏性的还是建设性的。这种含蓄的表述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从对自然的影响上看,这种“作用”当然是一种“破坏”;但从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来看,这种“作用”又是不得已的,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宽宥的。师小结:大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既给人以知识,又给人以亲切感。说明文语言既可以是通俗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形象的,这要根据说明内容和读者对象来定。活动三:总结归纳 作业拓展学习任务: 师:作者“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把时间的概念,从人们日常的感觉延伸到自然界中,引出了关于时间的又一种境界。请同学们根据你所知道的课内外知识,完成下面的拓展任务:拓展任务一岩石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是它保存了许多的历史痕迹。请阅读课文第22—29段并分组讨论,说说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痕迹,它对人类有着怎样的意义,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生分小组探讨,批注,然后交流回答) 示例:①记录了地壳的活动;②记录了气候的变化;③记录了古代生物的状况;④记录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⑤记录了自然界某些转瞬即逝的活动。意义与启示:对岩石的研究,不仅使我们增长了知识,对自然界与史前历史有了更多的认识,还使我们拥有了开发史前资源的可能性,能为人类谋取幸福。我们要秉承这种辩证主义思想观念,发扬科学探索的精神,在人类前行的历史上,贡献出一份力量。课后作业: 1.课外搜集图片或资料印证下列问题:①文章讲岩石的破坏,提出了哪些因素?你还能查找到哪些因素?②为什么地壳下沉,使得有些砾岩的组成成分是外层细、内层粗?请查找图片印证。2.为什么寒武纪前形成了很多铁矿,石炭纪时期形成了许多煤矿?用科学报告的形式报告出来,不超过300字。3.地质年代是怎么划分的?各有什么特征?请制作图表,标示出来。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