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北京市西城区联考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北京市西城区联考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科普阅读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 )
A.秒B.米每秒C.米D.摄氏度
2.(2分)图所示的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月亮B.手机屏幕
C.电影银幕D.水面
3.(2分)小明听到室外轻柔的歌声“长亭外,古道边……”,便判断说:“这是小芳在唱歌”。这体现
声音特性中的( )
A.振幅B.音调C.响度D.音色
4.(2分)今年9月,航天员张陆老师来我校讲述了在太空中的相关故事,下列关于太空中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航天员能够在空间站看到地球,因为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航天员在太空漫步时能够相互交流,是因为真空可以传声
C.完成对接后,以天宫为参照物,神舟飞船是运动的
D.空间站绕地球运行过程中,位于地球背面时看不到太阳,是因为光的反射
5.(2分)小明陪着妈妈在大街上散步,拍了些远处的街景照片,如图是保持机位不动先后连续拍的两张照片,根据照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树木为参照物,大卡车是向右运动的
B.以自行车为参照物,路灯是静止的
C.以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是向右运动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轿车、大卡车、自行车中速度最小的物体是自行车
6.(2分)中国工程院袁隆平院士的逝世让世人悲痛不已。如图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在水稻基地中做调研的情景,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可估测出成熟的水稻高度约为( )
A.0.5mmB.0.5mC.0.5kmD.0.5 μ m
7.(2分)如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
B.
C.
D.
8.(2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操作中,能够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关系”的是( )
A.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听声音的变化情况
B.用相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
C.使音叉发出不同的响度,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D.小刚轻声说话,小丽通过“土电话”听小刚的声音
9.(2分)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关于其物态变化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壶口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B.冰箱中的霜是水蒸气凝固而成
C.草叶上的露是水蒸气液化而成
D.干冰的颗粒变小是熔化现象
10.(2分)图中甲、乙两支温度计,内部所用测温物质是同一种液体。观察它的外形,可以推断出,可以制成分度值更小的温度计是( )
A.甲B.乙C.甲、乙相同D.无法判断
11.(2分)如图所示,当用吹风机对着倒扣在水中的圆底烧瓶吹热风时,关于瓶内液面变化正确的说法是( )
A.下降B.上升
C.不变D.先上升后下降
12.(2分)夏天,人们在电风扇下吹风时感觉到非常凉爽,这是因为( )
A.电风扇吹来的是凉风
B.电风扇吹风可降低室内的温度
C.电风扇吹风可加速人体汗液蒸发,而汗液蒸发可吸收人体的热量
D.电风扇吹风会吹走身体周围的热空气
13.(2分)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速度,小宇同学拍摄了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图中所附的刻度是均匀的,如果每隔1秒拍摄1次,轿车本身总长4.5m,那么这辆轿车2秒内的速度约为( )
A.30 m/sB.15 m/sC.12.5 m/sD.9.5m/s
14.(2分)在室温为25℃的教室内,小亮给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下图表示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
A.B.
C.D.
15.(2分)检查视力有时采用的不是“E”表,而是如图1所示的“C”表。在如图2所示利用平面镜检查视力的时候,如图中能正确表示在平面镜中看到的“C”表像的是( )
A.B.C.D.
二、多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多选)16.(2分)下表是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根据表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液态介质中声速大小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B.声速大小跟介质的物态有关
C.固态介质中声速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D.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多选)17.(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
C.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00°,则入射角为40°
D.太阳发出的光传到地球约需500s,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1.5×108km
(多选)18.(2分)下列有关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B.两个运动的物体相比较,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一定快
C.两个运动的物体相比较,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路程一定长
D.以3m/s的平均速度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每秒内通过的路程一定均为3m
(多选)19.(2分)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2s﹣5s内,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
B.5s﹣8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D.小车在0﹣2s内比在5s﹣8s内运动得慢
(多选)20.(2分)如图所示,一束入射光线AO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后射到光屏的P点要想使光线反射后射到Q点上,下列操作中可行的是( )
A.其他条件不变,减小入射角
B.其他条件不变,将平面镜向上平移
C.其他条件不变,将入射光线AO向上平移
D.其他条件不变,将平面镜顺时针转动某一角度
三、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
21.(2分)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6min= s;
(2)30m/s= km/h。
22.(1分)华为发布的麒麟9000S芯片采用的是先进的5纳米制程工艺,拥有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功耗。其芯片中元件线宽仅有5nm,合 m。
23.(3分)秋季儿童极易感冒发烧,为了降温常用在额头贴“退热贴”。退热贴内部是一种呈固态的胶状物,在使用过程中胶状物会逐渐消失,在这过程中胶状物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此过程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医生建议小孩发热时不要给小孩加盖厚被子,是因为盖厚被子阻碍了汗液 (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
24.(1分)有一种简便的海水淡化方法。在地面上挖一水池,往池内灌海水,按如图所示完成设备的安装,即可收到淡水。这是因为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塑料膜上 ,形成小水滴。
25.(2分)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甲、乙两物体的运动速度之比是 ;甲、乙两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t甲:t乙= 。
26.(1分)一只小鸟从平静的湖面上方飞过,已知湖里水的深度为5m,当小鸟距水面6m高时,小鸟经湖面成的像距小鸟 m。
四、实验探究题(共42分,其中42题3分,其他每空1分)
27.(1分)如图所示,该体温计现在的示数是 ℃。
28.(2分)画出图中反射光线OB的入射光线AO。
29.(1分)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 cm。
30.(1分)如图小东用秒表测量跑步的时间为 s。
31.(3分)请你根据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动手实践的经验及物理课中所学的知识,将如图所示两个实例的描述补充完整。
图A:冰棍“冒”出的“白气”向 (选填“上飘”或“下落”),这是冰棍周围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水滴。
图B:在空罐的罐底中央打一个小孔,再用一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白天将小孔对着室内的窗户,可观察到户外景物呈现在塑料膜上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32.(1分)小明做“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质量、初温、形状相同的一个水滴,观察图中情景,对比可知小明所探究问题的自变量是 。
33.(1分)针对如图所示中的四幅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音色
B.如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如图中,机床加防震垫,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
D.如图中,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等物品,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多选)34.(1分)在如图所示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是( )
A.探测海深B.敲瓶底火焰摇动
C.回声定位D.超声波探查
35.(4分)如图1所示,小球从斜槽上以速度为零开始下滑,一位同学采用拍频闪照片的方法来记录小球运动的时间和距离,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
(1)小球在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判断依据是 。
(2)小球在BD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EF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3)如图2所示四个“v﹣t”关系图象中,可能可以反映出该小球运动状态的是 。(选填图2中的选项字母)
36.(3分)请你根据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动手实践的经验及物理课中所学的知识,将图所示与声有关的实例的描述补充完整。
图甲: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的响度变小;再次放入空气后,铃声的响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乙:当游客在天坛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 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
图丙: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每次拨开相同的幅度,能够听出声音的 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37.(7分)为了研究冰的熔化过程,小红与小明分别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当温度上升到﹣7℃后,他们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及观察到的现象。
(1)实验时,试管里装有等量的 (选填“冰块”或“碎冰”);
(2)图乙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温度计的示数是 ℃;
(3)小红未对冰进行加热,可是冰仍然熔化了,于是小红认为冰的熔化不需要吸热。她的看法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4)下表是小明设计的实验记录表格,请你帮小明补全横线所缺内容:
(5)小红和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丙、丁所示,则小红同学绘制的图像是 (选填“丙”或“丁”)图。根据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 ℃。
38.(3分)在“探究水沸腾时的温度与水吸收热量的关系”实验时,实验过程中加热时间长短反映水吸收的热量的多少,小敏同学从90℃开始加热水,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中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为止。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
(1)小敏通过观察出现大量 (选填“大”或“小”)气泡上升知道水开始沸腾,由小敏绘制的图像分析可知,水的沸点为 ℃。
(2)由此判断出水面上方的气压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39.(1分)物理课上小阳按照如图甲、乙、丙所示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为了证明塑料袋膨胀是由于袋内酒精发生汽化现象导致的,而不是袋内空气受热膨胀所致,需要在甲步骤前补充的实验步骤是 。
40.(4分)小英利用激光笔、平面镜和纸板做“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纸板ABCD是用两块纸板ADON和BCON连接起来的。她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把纸板ABCD展开成一个平面。
(1)把纸板ABCD倾斜的立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BCD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在纸板ABCD上 看到反射光(选填“能”或“不能”);
(2)把纸板ABCD竖直的立在平面镜上,如图乙所示,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平面镜,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BCD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在纸板ABCD上 看到反射光(选填“能”或“不能”);
(3)把纸板BCON向后折,纸板上的直线ON仍垂直于平面镜,如图丙所示,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DON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在纸板上BCON上 看到反射光(选填“能”或“不能”)。由上述实验验证:反射光线在 的平面内。
41.(6分)小东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1)实验中,使用薄半透明玻璃代替平面镜,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 ;
(2)实验步骤:
①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直放置一块薄透明平板玻璃,把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小东应在玻璃板 (选填“前”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 所成的像;
②再拿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从多个角度看上去都跟蜡烛A的像 ,在蜡烛A、蜡烛B和透明玻璃下方做好标记;
③将蜡烛A靠近玻璃时,仿照步骤②再至少做5次实验;
④用 测出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u和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v,记入数据表格;
(3)移去后面的蜡烛,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此时,人 观察到蜡烛所成的像(以上两空均选填“能”或“不能”)。
42.(3分)如图所示,大烧杯甲和小试管乙内装有相同的水,加热甲中的水到沸腾时,乙试管中的水能不能沸腾?为什么?
五、科普阅读题(共4分,每空1分)
43.(4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嫦娥四号的“三双眼睛”。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的月球探测器。嫦娥四号与嫦娥三号一样,仍由着陆器和巡视器(又叫月球车)组成。嫦娥四号探测任务的成功依赖于探测器上的三大光学装备﹣﹣激光测距敏感器、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和红外成像光谱仪。
其中,激光测距敏感器和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是嫦娥四号落月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眼睛”,堪称确保探测器安全着陆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装备。在嫦娥四号着陆器距离月面15千米高度时,激光测距敏感器开始工作,每秒向月面发射两次激光脉冲,在月球表面接近真空的环境下,激光几乎可以毫无损失的到达月球表面。激光测距敏感器通过测量月面回波脉冲信号与激光发射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获得嫦娥四号着陆器相对于月面的精确距离。当嫦娥四号到达距月面100米的悬停位置时,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开始工作:采集月面的三维图像,将高于月面15厘米的石头或低于月面15厘米的坑识别出来,确保探测器降落在安全区域。如此精细的扫描成像工作,在短短几秒内就完成了。
此外,嫦娥四号携带的月球车(玉兔二号)装载了“红外眼”﹣﹣红外成像光谱仪。其工作原理是将一束包含不同频率的红外线照射到月面物质上,当物质吸收了一定频率的红外线后,相应频率的射线被减弱。通过比较红外线被吸收的情况(吸收光谱)分析出月球表面物质的成分。
激光测距敏感器、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和红外成像光谱仪共同构成了嫦娥四号的“三双眼睛”,助力嫦娥四号高效精准的完成月球探测任务。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三大光学装备中,能够识别月球表面平整程度,确保探测器降落在安全区域的是 。
(2)在嫦娥四号落月过程中,激光测距敏感器开始工作时,向月面发射一束激光脉冲 s后可以接收到该激光脉冲的月面回波信号。
(3)利用超声波回声测距也是一种重要的测距方式。嫦娥四号的落月过程 (选填“能”或“不能”)使用回声测距,理由是 。
六、计算题(共4分)
44.(4分)高速公路已广泛应用ETC收费系统,这种系统是对过往车辆无需停车即能实现收费的电子系统。如图乙是某高速公路入口处的ETC通道示意图。现有一辆汽车在某高速路上以如图甲所示的速度表所指的速度匀速行驶20min后到达收费站的A点,在ETC通道s1=60m一直减速,经t1=6s后运动至ETC收费岛边界B点,然后再以5m/s的速度匀速通过ETC收费岛,其长s2=45m。不计车长。求:
(1)汽车到达收费站前匀速行驶的路程;
(2)汽车通过ETC收费岛所用的时间t2;
(3)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2023-2024学年北京市西城区联考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
1.【分析】速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秒,符号是m/s,常用单位是km/h,符号是km/h。
【解答】解:A、秒(s)是时间的国际单位,故A错误;
B、米每秒,即米/秒(m/s)是速度的国际单位,故B正确;
C、米(m)是长度的国际单位,故C错误;
D、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物理学中各个物理量都有自己的符号和国际单位,不要将各符号和各单位相互混淆。
2.【分析】宇宙间的物体有的是发光的,有的是不发光的,我们把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电灯、燃烧着的蜡烛等都是光源。
【解答】解:
A、月亮本身不发光,是反射太阳光,所以月亮不是光源,故A错误;
B、手机屏幕本身是发光的,所以手机屏幕是光源,故B正确;
C、银幕本身不发光,放电影时所看到的银幕是光发生了漫反射,所以银幕不是光源;故C错误;
D、水面本身不发光,是反射太阳光,所以水面不是光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源的概念,发光的物体是光源,反射光的不是光源,月亮不是光源,基础题。
3.【分析】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它反映了声音的特色。
【解答】解: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所以小明能根据音色来判断“这是小芳在唱歌”。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要根据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义去分析,尤其要注意音调和响度的区别。
4.【分析】(1)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神舟和天宫对接完成后,无相对运动,故是静止的;
(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解答】解:A、航天员能够在空间站看到地球,因为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A正确;
B、航天员在太空漫步时不能够相互交流,真空不传声,故B错误;
C、完成对接后,以天宫为参照物,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静止,故C错误;
D、空间站绕地球运行过程中,位于地球背面时看不到太阳,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传播、声音的传播、参照物,属于基础题目。
5.【分析】①首先由图片判断出轿车和卡车的速度大小,然后根据参照物的不同,来判断树、骑自行车的人、卡车的运动方向.
②以地面为参照物,观察自行车、卡车以及小轿车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距离,根据速度公式分析大卡车运动的快慢,据此解答.
【解答】解:A、以树木为参照物,大卡车向左运动,故A错误;
B、以自行车为参照物,路灯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向右运动,故C正确;
D、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三者通过的距离,发现大卡车通过的距离最短,所以大卡车的速度最慢,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决定于所选择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能不同。
6.【分析】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和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解:袁隆平院士蹲立时的身高约1.2m。由图知,水稻高度与袁隆平院士蹲立的高度差不多,所以在0.5m左右。
故选:B。
【点评】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5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分子的直径在0.1nm左右,地球的半径在6400km左右,等等。
7.【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解答】解:
A、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面上,可以激起水花,说明发声体在振动。不符合题意;
B、发声的音叉可以将泡沫小球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不符合题意;
C、改变尺子伸出桌子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打尺子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说明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不符合题意;
D、将正在发声的闹铃放入玻璃钟罩,抽出罩内的空气,可以听到铃声不断变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从课本实验的角度考查了与声音有关的多个知识点,是声学中的几个重要实验,属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在平时要注意积累,不光是理论知识的积累,还要注意对一些实验知识的积累。
8.【分析】(1)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A、用力吹一根细管,将它不断剪短,空气柱减小,空气容易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变高,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
B、用相同的力敲打鼓面,纸屑跳动高度相同,不能探究声音的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
C、使音叉发出不同的响度,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响度越大,振幅越大,所以此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C符合题意。
D、用“土电话”通话,传播声音的介质是细线,这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以及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并熟知相关的小实验是解答的关键。
9.【分析】(1)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
(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
(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
【解答】解:
A、水壶口看见冒白气,“白气”的形成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冰箱中的霜是,这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B错误;
C、草叶上的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正确;
D、干冰的颗粒变小是固体变成气体,属于升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生活中热现象很多,判断它们属于哪种物态变化,需要分清它们状态的变化,属于中考的热点题目。
10.【分析】根据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来作答。
【解答】解: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甲、乙两支温度计,内部所用测温物质是同一种液体,说明膨胀系数相同,故在升高相同温度时管细的乙温度计液柱变化较大,故乙可以制成分度值更小的温度计。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体温计的原理,是一道基础题;
11.【分析】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收缩,据此分析。
【解答】解:倒扣在水中的圆底烧瓶内有密闭的空气,当用吹风机吹热风时,瓶内空气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体积增大,空气压强增大,所以烧瓶内水面会下降;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12.【分析】蒸发需要吸热,吸热的快慢与蒸发快慢有关,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解答】解:A、电风扇不具有制冷功能,吹来的不是凉风,故A错误;
B、电风扇不具有制冷功能,不能降低室内的温度,由于通电发热温度升高,会向空气放热,故B错误;
C、打开电风扇吹风,使空气流动速度变大,加快了人体汗液的蒸发,汗液的蒸发会从人体吸收热量,使人感到凉爽,故C正确;
D、身体周围的空气与其他地方空气温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蒸发吸热的应用,关键是掌握影响蒸发快慢的有关因素,对照分析电风扇吹风改变的因素。
13.【分析】根据图示利用比例知识求出轿车在2s内实际通过的路程,然后由速度公式v=求出速度。
【解答】解:由图可知,在照片中轿车的长度约为:L=1cm,
由图中所附的刻度可知,轿车2s内通过的路程约为轿车长度的4倍,即s=4L+0.02m,
轿车的实际长度为L′=4.5m,则轿车在2s内实际通过的路程约为:s′=4L′+0.02m=4×4.5m+0.02m=18.02m。
轿车的速度约为:v===9.01m/s,与D项的速度值接近。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关键是利用比例知识求出轿车实际通过的路程。
14.【分析】蒸发具有致冷作用,能使温度下降;但酒精蒸发后,受周围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
【解答】解: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物体温度下降,低于25℃.随着酒精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相同时,不再上升。即温度计的示数会从25℃下降,然后又上升到25℃.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通过图象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考查了蒸发特点和现象,要注意分析;大部分学生知道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温度降低,没有考虑酒精蒸发完毕后温度的回升,从而错选了B,因此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再做题。
15.【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中,物像关于镜面对称即可解答此题。
【解答】解:物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相反,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平面镜的知识,常见题目。
二、多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16.【分析】(1)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固体的传声速度大于液体、气体中的传声速度;声音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温度越高,传声速度越快;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光传播不需要介质。
【解答】解:A、声音在 0℃、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液体的温度有关,故A正确;
B、水的冰是同一种物质,状态不同,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跟介质的物态有关,故B正确;
C、声音在冰、软橡胶、软木、铁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固态介质中声速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故C正确;
D、因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所以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但表中不能得出,故D错误。
故选:AB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声速的影响因素的知识,考查学生读表、总结能力。
17.【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太阳发出的光传到地球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变形可求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
【解答】解:A、漫反射仍然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A正确。
B、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所以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等于0°,所以入射角为0°,故B错误。
C、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00°,则入射角为×100°=50°,故C错误。
D、由v=可得:s=vt=3×108m/s×500s=1.5×1011m=1.5×108km,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中入射角的计算。知道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并且法线垂直于镜面。而且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是一道综合性题目。
18.【分析】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越大,运动的越快;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
【解答】解:A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运动的越快,故AB正确;
C、根据v=可知,物体运动路程的大小与速度和时间有关,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路程不一定长,故C错误;
D、以3m/s的平均速度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每秒钟平均前进3m,但不一定每一秒都是3m,故D错误。
故选:AB。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的物理含义、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以及平均速度的含义等,关键是对每个概念要有深刻的理解。
19.【分析】(1)(2)在s﹣t图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3)根据图中信息,利用速度公式求出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
(4)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解答】解:AB、由图可知,在2~5s内图像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在5s﹣8s内图像是倾斜的直线,则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正确;
C、由图可知,0~5s内通过的路程为2m,则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v===0.4m/s,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小车在0~2s内运动的路程为s1=2m,在5~8s运动的路程为s2=6m﹣2m=4m,
根据v=可知,小车在0~2s内运动速度v1===1m/s,5~8s运动的速度v2==≈1.3m/s,则小车在0﹣2s内比在5s﹣8s内运动得慢,故D正确。
故选:BCD。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以及对运动图像的认识与理解,是一道常考题,难度不大。
20.【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解答】解:A、其他条件不变,减小入射角,反射角也减小,光斑会向下移动,不能射中目标,故A错误;
B、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不能射中目标,故B错误;
C、其他条件不变,将入射光线AO向上平移,入射点上移,反射光线向上移动,能射中目标,故C正确;
D、其他条件不变,将平面镜顺时针转动某一角度,入射角增大的情况下,则反射角也增大,能射中目标,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特别是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其中必须搞清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
三、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
21.【分析】时间的单位换算关系:1min=60s;
速度的单位换算关系:1m/s=3.6km/h。
可据此进率进行时间和长度的单位换算。
【解答】解:(1)6min=6×60s=360s;
(2)30m/s=30×3.6km/h=108km/h。
故答案为:(1)360;(2)108。
【点评】此题考查了时间和速度的单位换算,属基础题目。
22.【分析】1nm=0.000000001m。
【解答】解:5nm=0.000000005m=5×10﹣9m。
故答案为:5×10﹣9.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属于基础题。
23.【分析】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需要吸收热量的;蒸发是一种汽化现象,蒸发吸热;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
【解答】解:退热贴内部是一种呈固态的胶状物,在使用过程中胶状物会逐渐消失,是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所以在这一过程中胶状物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升华吸热;
小孩发热时加盖被子,控制了汗液的表面积和表面的空气流动,使汗液蒸发变慢,吸热少,不利于降温,所以小孩发热时不要给小孩加盖被子。
故答案为:升华;吸收;蒸发。
【点评】掌握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热和放热情况,了解蒸发的影响因素,并能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是解答的解答的关键。
24.【分析】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解答】解: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的温度升高,加快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塑料膜上液化,形成小水滴。
故答案为:液化。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蒸发和液化的物态转化进行分析解答。
25.【分析】(1)取相同的路程,找出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v=求出甲、乙的速度,再求出速度之比;
(2)由图分别求出甲、乙两物体的运动速度,利用t=求出甲、乙两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解答】解:由图可以看出,若甲、乙都运动40cm时,甲用时3s,而乙用时8s,
甲物体在3s内运动40cm,甲物体的速度:
v甲===m/s,
乙物体在8s内运动40cm,乙物体的速度:
v乙===m/s,
v甲:v乙==8:3
通过相同的路程s,所用时间之比:
t甲:t乙=:=v乙:v甲=3:8。
故答案为:8:3;3:8。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能从s﹣t图象得出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
26.【分析】平面镜所成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
【解答】解: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当小鸟距水面6m时,小鸟的像距水面6m,像距离小鸟12m。
故答案为:1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原理并会分析实际问题。
四、实验探究题(共42分,其中42题3分,其他每空1分)
27.【分析】看清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体温计内液面对应的刻度就是温度计的示数。
【解答】解:体温计的每一大格表示1℃,每一大格分为10小格,则分度值为0.1℃,此时在37℃与38℃之间的第9格,即读数为37.9℃。
故答案为:37.9。
【点评】本题考查体温计的读数,是基础题目。
28.【分析】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线。
【解答】解:过反射点O垂直于镜面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画出入射光线AO,如图所示:
【点评】作入射光线时,先确定反射点和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同一平面内法线的另一侧画出入射光线,注意完成题目的要求。
29.【分析】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A左侧与3.0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6.55cm对齐,所以,物体A的长度为L=6.55cm﹣3.00cm=3.55cm。
故答案为:3.55。
【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测量结果要注意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
30.【分析】秒表内表盘表示分钟,外表盘表示秒,先读内表盘,再读外表盘,然后换算成秒后相加即为秒表示数。
【解答】解: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小格,所以每小格代表0.5min,指针指在“0”和“1”之间,偏向:“0”的一侧,所以不到30s,外盘是表示是秒,一大格是1s,一大格分为10小格,所以每小格表示0.1s,此时指针指向“8”即秒表读数为8s。
故答案为:8。
【点评】本题考查秒表的读数,是基础题目。
31.【分析】(1)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2)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成倒立的实像。
【解答】解:(1)夏天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液化形成小水滴,即“白气”,因为白气是小水滴,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所以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下运动的.
(2)白天将小孔对着室内的窗户,可观察到户外景物呈现在塑料膜上是一个倒立的实像,这是由于景物发出的光沿着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答案为:(1)下落;液化;(2)倒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态变化、光的直线传播等知识的科学探究,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32.【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根据图中的情形,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就可以解决问题。
【解答】解:图中两滴水的质量、初温度、表面积是相同的,水上方空气流动也是相同的;但是一个不加热,另一个加热,因此,该同学研究的自变量是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的关系。
故答案为:液体的温度。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影响水的蒸发快慢的因素,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注意控制变量法在此实验中的应用。
33.【分析】(1)音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2)响度和物体振幅有关,与物体振动频率无关;
(3)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
(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A、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可以改变物体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发声的音调,故A错误;
B、敲锣时,用力越大,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B错误;
C、机床加防震垫,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等物品,就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声音知识中响度、音调、声音的利用、减弱噪声方法的了解情况,考查的较为全面。
34.【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ACD、探测海深、回声定位和超声波探查都属于声音传递信息,故ACD正确;
B、敲瓶底火焰摇动属于声音传递能量,故B错误。
故选:ACD。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属于基础题。
35.【分析】(1)由图可知小球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则说明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则可知物体的运动状态;
(2)根据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从而可知平均速度;
(3)小球是在做加速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速度是逐渐变大的,由此选出图象。
【解答】解:(1)由图可知,小球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加速运动)。
(2)由图可知,从B点运动到D点的路程是0.04m,在EF的路程是0.045m,小球经过BD两点的时间是0.4s,经过EF两点的时间是0.2s,所以小球在BD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小于小球在EF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4)由图可知:A图说明物体做减速运动,B图说明物体做匀速运动,C图说明物体做加速运动,D图说明物体先减速后加速,所以能说明小球做加速下滑运动的是C图,故选C。
故答案为:(1)变速;小球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2)小于;(3)C。
【点评】此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比较速度快慢的方法以及分析图象的能力,这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需要掌握。
36.【分析】(1)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离开了传声的介质声音就不传播了,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介质,真空是不能传声的;
(2)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能加强原声;
(3)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解:(1)当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传声介质越来越少,所以传声效果越来越不好,实验过程中听到声音响度越来越小,再次放入空气后,铃声的响度变大;
(2)当游客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回声的音效效果;
(3)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发声的音调也不相同。
故答案为:变大;回声;音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回声,声音的特性,难度不大。
37.【分析】(1)用碎冰使冰块在熔化的过程中受热均匀;
(2)温度计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先确定是零上还是零下,认清分度值,再读数;
(3)冰会从室温环境中吸收热量熔化;
(4)探究晶体熔化时,需要记录冰在加热相同的时间间隔时温度的变化情况,以及该温度下冰的状态;
(5)外界温度越高,晶体熔化越快。
【解答】解:(1)实验时,试管中应装入碎冰,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冰块在熔化过程中受热均匀;
(2))①俯视,错误,③仰视错误,②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正确;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是零下,液柱上表面对准了第6个小格处,读作﹣6℃;
(3)冰的熔点较低,会从室温中吸收热量而熔化,所以小红的看法是错误的;
(4)探究冰的熔化特点时,需要记录冰在加热相同的时间间隔时温度的变化情况,以及该温度下冰的状态,表格中还需要记录的内容是“状态”;
(5)小红未对冰进行加热,从室温中吸收热量而熔化,熔化速度较快,需要时间较长,小红同学绘制的图像是丙,冰熔化的温度是0℃,冰的熔点是0℃。
故答案为:(1)碎冰;(2)②;﹣6;(3)错误;(4)状态;(5)丙;0。
【点评】本题为“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考查水浴法的好处、温度计读数和晶体熔化特点等知识。
38.【分析】(1)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
(2)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解答】解:(1)沸腾时,气泡上升变大,故小敏通过观察出现大量大气泡上升知道水开始沸腾;由图可知,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保持98℃不变,所以98℃是水的沸点;
(2)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所以由此判断出水面上方的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故答案为:(1)大;98;(2)低于。
【点评】此题考查水沸腾时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目。
39.【分析】把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汽化;
把滴入几滴酒精的塑料袋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和没有滴酒精的塑料袋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的现象来比较。
【解答】解:将未装入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把袋口扎紧,放入80℃的热水中,塑料袋鼓起来不多,然后再在塑料袋中装入酒精,把塑料袋挤瘪,袋口扎紧,放入80℃的热水中,塑料袋就鼓起来了,需要在甲步骤前补充的实验步骤是将未装入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把袋口扎紧。
故答案为:将未装入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把袋口扎紧。
【点评】此题考查了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汽化现象,会结合实例分析判断,是中考的热点考题。
40.【分析】(1)实验过程中法线要与平面镜垂直;如果不垂直,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
(2)光的反射规律:三线共面(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两线分居(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角相等(入射角、反射角);
(3)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进行分析,使光屏不在一个平面内,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解答】解:
(1)法线与镜面垂直,如果把纸板ABCD倾斜的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则镜面的法线不在纸板上,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反射光线也不在纸板上,则我们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
(2)把纸板ABCD竖直的立在平面镜上,法线与镜面垂直,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BCD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后,在纸板ABCD上能看到反射光;
(3)把纸板BCON向后折,则呈现反射光线的纸板和呈现入射光线的纸板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在纸板上BCON上不能看到反射光;但是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发生变化;由此可得出结论: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在的平面内。
故答案为:(1)不能;(2)能;(3)不能;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在。
【点评】此题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要熟记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并且要搞清每一个相对内容的得出,特别是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的关系,通过改变反射面和入射面的关系,来观察现象,从而得出结论。
41.【分析】(1)平面镜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出像的位置;
(2)①由于平面镜成的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不能成在白纸上,只能在玻璃前观察;
②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④刻度尺是为了测出物和像到镜面的距离;
(3)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用光屏承接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
【解答】解:(1)平面镜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既能成像又能透光,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观察到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①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既能成像又能透光的特点,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眼睛应该在镜前才能观察到蜡烛A经玻璃板反射所成的像;
②在竖立的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A的像。另外拿一支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可以判断物像大小相等;并记录下蜡烛B的位置;
④用刻度尺测出物和像到镜面的距离;
(3)镜成虚像,所以移去后面的蜡烛A′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上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但此时人眼能够看到像;
故答案为:(1)位置;(2)①前;反射;②完全重合;④刻度尺;(3)不能;能。
【点评】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熟练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
42.【分析】从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要继续吸热来分析。
【解答】答:当烧杯中的水达到沸点后,烧杯中的水可以从酒精灯继续吸热,能够沸腾,但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后,由于烧杯与试管温度相同,试管中的水无法从烧杯中的水继续吸热,因此试管中的水最终不能沸腾。
【点评】本题考查了液体沸腾的特点: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
五、科普阅读题(共4分,每空1分)
43.【分析】(1)嫦娥四号探测任务的成功依赖于探测器上的三大光学装备﹣﹣激光测距敏感器、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和红外成像光谱仪;
(2)激光通过的路程为地球到月面距离的2倍,根据t=可求出时间;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答】解:(1)当嫦娥四号到达距月面100米的悬停位置时,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开始工作:采集月面的三维图像,将高于月面15厘米的石头或低于月面15厘米的坑识别出来,确保探测器降落在安全区域;
(2)在嫦娥四号着陆器距离月面15千米高度时,激光测距敏感器开始工作,此时一束激光脉冲到达月面并反射回到传感器时通过的路程为:s=2×15km=30000m;
由v=可知,接收到该激光脉冲的月面回波信号的时间为:t===10﹣4s;
(3)由于在月球的表面是真空,超声波无法传播,故嫦娥四号的落月过程不能使用回声测距。
故答案为:(1)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2)10﹣4;(3)不能;在月球的表面是真空,超声波无法传播。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声音的传播的条件,难度不大。
六、计算题(共4分)
44.【分析】(1)根据速度表的分度值和指针位置读数汽车的速度;根据v=的变形公式求出汽车到达收费站前匀速行驶的路程;
(2)根据v=的变形公式求出汽车通过ETC收费岛所用的时间t2;
(3)计算平均速度要先计算出总路程和总时间,然后根据v=求出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解答】解:(1)根据图甲可知,汽车到达收费站前速度为90km/h,t=20min=h,
根据v=可知,汽车到达收费站前匀速行驶的路程s=vt=90km/h×h=30km;
(2)已知汽车以5m/s的速度匀速通过ETC收费岛,其长s2=45m,
根据v=可知,汽车通过ETC收费岛所用的时间t2===9s;
(3)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的总路程s总=s1+s2=60m+45m=105m,
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的总时间:t总=t1+t2=6s+9s=15s,
所以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平均===7m/s。
答:(1)汽车到达收费站前匀速行驶的路程为30km;
(2)汽车通过ETC收费岛所用的时间t2为9s;
(3)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7m/s。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在计算过程中注意路程和时间的对应关系。介质
水( 0℃)
水(15℃)
水( 20℃)
冰( 0℃)
软橡胶
软木
铁(棒)
v/( m•s﹣1)
1440
1470
1480
3230
45
500
5200
时间/min
0
1
2
3
……
温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北京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共11页。
这是一份北京市西城区名校2023-2024学年九上物理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数据与事实相接近的是,下列四种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北京市西城区九上物理期末统考试题含答案,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