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西省晋中现代双语学校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山西省晋中现代双语学校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第1页
    山西省晋中现代双语学校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第2页
    山西省晋中现代双语学校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西省晋中现代双语学校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晋中现代双语学校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研究人员对某运动员训练过程中血糖、体温、酸碱度等指标进行了测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浆pH的稳定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B. 三项生理指标的调控不都与下丘脑直接相关
    C. 训练开始后,运动员散热量会有所增加
    D. 三项生理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恒定不变
    【答案】D
    【分析】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C左右,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溶质微粒数目越多,渗透压越高。
    【详解】A、HCO3−、HPO42−为血浆中的缓冲物质,故血浆pH的稳定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A正确;
    B、渗透压和体温的调节与下丘脑直接相关,而酸碱度的调节与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直接相关,血糖的调节主要与激素有关,也受神经调节,B正确;
    C、训练开始后,运动员散热量和产热量都会有所增加,C正确;
    D、内环境的稳态随着外界环境等的变化而变化,在一定程度内处于动态平衡,因此三项生理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不是恒定不变的,D错误。
    故选D。
    2. 如图是人体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每个细胞的内环境都是相同的
    B. 如果细胞②表示甲状腺细胞,①处的促甲状腺激素浓度低于⑤处的
    C. 如果细胞③表示胰岛细胞,正常情况下,③处的氧气浓度最高
    D. 如果细胞②表示肝脏细胞,饭后半小时,①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⑤处的
    【答案】B
    【分析】由图可知,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组织细胞,④为淋巴液。
    【详解】A、不同细胞的内环境即其生活的液体环境是不一样的,如血细胞的内环境只有血浆,而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A错误;
    B、如果细胞②表示甲状腺细胞,即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则促甲状腺激素流经此处会进入组织液发挥作用,因此①处该激素的浓度会减小,B正确;
    C、血液流经包括胰岛细胞在内的所有组织细胞时都会进行气体交换,即由血浆进入组织细胞,由组织细胞进入血浆,气体的运输方式均为自由扩散,由于在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内氧化分解,故③处的氧气浓度相对较低,C错误;
    D、饭后半小时,血糖浓度升高,葡萄糖到达肝脏细胞后会被用于合成肝糖原,所以①处的血糖浓度会有所下降,D错误。
    故选B。
    3. 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②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三者都是人体内环境的一部分
    B. 此图可说明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C. 若图中③→②过程受阻,则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
    D. 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③中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题图是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图,内环境中的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的一部分还可以透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经过淋巴循环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浆,由此可以判断,图中①是血浆,②是淋巴,③是组织液。
    【详解】A、内环境中的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的一部分还可以透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液,淋巴经过淋巴循环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浆,因此题图中的①②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A正确;
    B、分析题图可知,细胞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相接触,需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说明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正确;
    C、③组织液→②淋巴液受阻时,更多的水会停留在组织液中,从而导致组织水肿,C正确;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即发生在细胞内液中,而③是组织液,D错误。
    故选D。
    4.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有促进唾液腺分泌的作用,但刺激交感神经所分泌的唾液,水分少而酶多;刺激副交感神经所分泌的唾液,水分多而酶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交感神经兴奋时,利于消化食物,但不利于吞咽
    B. 支配唾液腺分泌的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分别为传入神经、传出神经
    C. 自主神经系统促进唾液分泌,此过程同时也受到大脑的控制
    D.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相互配合,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
    【答案】B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刺激交感神经所分泌的唾液水分少而酶多。这种唾液成分更适合于食物的化学性消化,因为酶能够分解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然而,由于水分少,这种唾液在润滑和稀释食物方面的作用较弱,可能不利于吞咽,A正确;
    B、这些支配唾液腺分泌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为传出神经,B错误;
    C、自主神经系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自主调节生理功能,但它同时也受到高级中枢(如大脑)的调控。大脑可以通过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来间接控制唾液的分泌等生理过程,C正确;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相互配合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从而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D正确。
    故选B。
    5. 小鼠摄入樱桃味糖精溶液时,糖精溶液会引起小鼠唾液分泌。小鼠摄入有肠毒素的樱桃味糖精溶液后会出现呕吐现象,多次摄入后会产生味觉回避反应(对樱桃味糖精溶液产生厌恶反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有肠毒素的樱桃味糖精溶液引起小鼠味觉属于条件反射
    B. 樱桃味糖精溶液引起小鼠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
    C. 味觉回避反应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 味觉回避反应的建立有利于动物个体生存
    【答案】A
    【分析】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A、有肠毒素的樱桃味糖精溶液引起小鼠味觉不属于反射,未经过完整反射弧,A错误;
    B、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故樱桃味糖精溶液引起小鼠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B正确;
    C、味觉回避反应的建立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正确;
    D、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味觉回避反应,这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可使机体能识别有害物质并预先作出反应,有利于个体生存,D正确。
    故选A。
    6. 排尿反射就是一种典型的正反馈调节。排尿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复杂反射活动,排尿的初级反射中枢位于脊髓骶段。如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在图示反射弧中,背根是传入神经,腹根是传出神经
    B. 排尿时,由排尿中枢通过相关神经释放神经递质使得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从而将尿液排出体外
    C. 当尿液充盈使膀胱扩张时,膀胱壁内的牵张感受器细胞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从而产生兴奋,兴奋传至脊髓段产生了“尿意”
    D. 逼尿肌、括约肌和传出神经末梢组成了排尿反射弧的效应器
    【答案】C
    【分析】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详解】A、根据图中兴奋在反射弧的传递方向推测,背根是传入神经,腹根是传出神经,A正确;
    B、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排尿时,由排尿中枢通过相关神经分别释放“兴奋”和“抑制”性递质使得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从而将尿液排出体,B正确;
    C、当尿液充盈使膀胱扩张时,即受到刺激以后,钠离子内流,膀胱壁内的牵张感受器细胞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产生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感觉“尿意”,C错误;
    D、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以及支配的肌肉或者腺体,故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逼尿肌、括约肌组成了排尿反射弧的效应器,D正确。
    故选C。
    7. 如图1表示神经纤维上某点受到刺激后对膜外电位的测量,图2表示神经纤维某部位在受到一次刺激前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受刺激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B. 如果神经纤维膜外的Na+含量较低,则图2中C的电位值将下降
    C. 在没有接受刺激时,图1中的电位计可测量到静息电位的大小
    D. 图2中从A到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消耗能量
    【答案】B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装置A电极均在膜外,静息时无电流产生;图2中的A点的电位为静息电位,C点的电位为动作电位。神经受到刺激后,兴奋部位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发生变化,钠离子通道打开,导致Na+大量内流,引起电位逐步变化,此时相当于图2中的B段。
    【详解】A、受刺激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A错误;
    B、如果将神经纤维膜外的Na+浓度降低,则Na+内流减少,动作电位的峰值降低,即图2中C的电位将下降,B正确;
    C、在没有接受刺激时,图1中的电位计测量到电位是零电位,不能测量到静息电位的大小,C错误;
    D、图2中从A到C是动作电位形成的过程,是由Na+经协助扩散内流形成的,该过程不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B。
    8. 术后伤口的强烈疼痛折磨着患者,图示为该过程中一突触处的信号传递。芬太尼作为一种强效镇痛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其镇痛机制详见图。下列 芬太尼受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痛觉形成过程中感受刺激的部位是大脑皮层中的感受器
    B.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负到正
    C. 芬太尼的作用是抑制Ca2+内流,进而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
    D. K+外流与Na+内流过程中细胞膜上蛋白质的构象会发生改变
    【答案】C
    【分析】题图分析:芬太尼作用于神经元细胞后,会促进钾离子外流,抑制钙离子内流,进而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不利于后膜钠离子的内流,从而影响动作电位的形成。
    【详解】A、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中感受刺激的部位是痛觉感受器,大脑皮层不是痛觉感受器,而是形成痛觉的高级中枢,A错误;
    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发后膜兴奋,这一过程兴奋部位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正到负,B错误;
    C、据图分析,芬太尼作用于芬太尼受体,促进K+外流,引起膜电位变化,抑制Ca2+内流,从而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使突触后膜兴奋减弱,C正确;
    D、K+外流与Na+内流过程是通过通道蛋白进出神经细胞,细胞膜上蛋白质 的构象不会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C。
    9. 在众多科学家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多种内分泌腺和它们分泌的激素陆续被发现,人们逐步认识到了激素的来源和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细绳将胰腺通向小肠的导管结扎,胰岛素将无法释放
    B. 由胰腺分泌的促胰液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
    C. 当动物缺乏某种激素时,能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激素有胰岛素和性激素等
    D. 探究睾丸分泌雄激素实验中摘除睾丸后又重新移植回去分别用了减法原理和加法原理
    【答案】D
    【分析】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沃泰默、斯他林和贝利斯做了如下实验:①稀盐酸→小肠→分泌胰液;②稀盐酸→血液→不分泌胰液;③稀盐酸→小肠(去除通往该段的神经)→分泌胰液;④(稀盐酸+离体小肠黏膜)提取液→血液→分泌胰液。
    【详解】A、用细绳将胰腺通向小肠的导管结扎,由于分泌胰岛素的胰岛仍能保持正确的结构和功能,且胰岛(内分泌腺)分泌的胰岛素是直接进入血液的,不需要经过导管,因此胰岛素可正常释放,A错误;
    B、促胰液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B错误;
    C、当动物缺乏某种激素时,能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激素是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或多肽的激素,所以胰岛素(本质是蛋白质)不能通过“饲喂法”补充,C错误;
    D、探究睾丸分泌雄激素实验中摘除睾丸后又重新移植回去的实验中,“摘除“运用了减法原理,“移植”运用了加法原理,D正确。
    故选D。
    10. 下图是人大脑皮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图为大脑的左半球,形象思维主要由此半球负责
    B. 聋哑人相互交流时,需大脑皮层视觉中枢、V区、躯体运动中枢参与调节
    C. 大脑皮层S区损伤的患者能用面部表情和手势与人交流,但不能听懂话
    D. 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越大,相应部位躯体越大。
    【答案】B
    【详解】A、大多数人的大脑右半球负责形象思维,是创造的脑;此图为大脑的左半球,左半球负责逻辑思维,是理性的脑,A错误;
    B、聋哑人相互交流时,需要大脑皮层视觉中枢、V区和躯体运动中枢参与,B正确;
    C、大脑皮层S区受损伤,患者不能讲话,但能听懂话,并用面部表情和手势与人交流,C错误;
    D、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即运动越精细复杂的器官,其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的面积越大,D错误。
    故选B。
    11. 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如图表示影响胰岛 A 细胞分泌的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结构③通过释放化学物质直接影响胰岛 A 细胞的分泌,该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
    B. 从反射类型看,刺激 X→①→②→③→胰岛 A 细胞,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①结构称为传入神经,②结构位于下丘脑
    C. 激素与受体结合后,靶细胞内发生的主要代谢变化是肝糖原的分解
    D. 胰岛 A 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影响其分泌的刺激 X 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刺激 Y 可能是胰岛素分泌减少
    【答案】D
    【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传入神经,②表示下丘脑,③表示传出神经。刺激X表示血糖浓度降低,刺激Y表示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调节血糖的主要激素,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二者具有拮抗作用。
    【详解】A、③表示传出神经,神经末梢与胰岛A细胞的接触点构成突触,突触处释放神经递质,A正确;
    B、与生俱有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其中①结构称为传入神经,②结构位于下丘脑,B正确;
    C、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类物质转化为糖类,C正确;
    D、胰岛 A 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影响其分泌的刺激 X 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刺激 Y 可能是胰岛素分泌增加,D错误。
    故选D。
    12. 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激素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④表示抗利尿激素
    B. 激素②作用的靶器官只有甲状腺
    C. 寒冷环境下血液中激素①②③④的量均增加
    D. 机体内激素的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
    【答案】C
    【详解】A、由分析可知,图中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④是抗利尿激素,A正确;
    B、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只有甲状腺,可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B正确;
    C、由分析可知,寒冷环境中激素①②③增多,由于寒冷时出汗少,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即④减少,C错误;
    D、由图可知,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体现了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D正确。
    故选C。
    13. 下列关于下丘脑在机体稳态调节中的作用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 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 下丘脑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也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C. 下丘脑含有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等
    D.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产生的兴奋可传递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
    【答案】B
    【分析】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
    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详解】A、在水平衡调节过程中,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A正确;
    B、下丘脑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也可以在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而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B错误;
    C、下丘脑含有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等,C正确;
    D、下丘脑中含有渗透压调节中枢,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可传导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从而主动饮水,D正确。
    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失衡可能危及人体健康,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肾功能发生衰竭时,病人的水和无机盐等的代谢会紊乱,常引发尿毒症
    B. 急性腹泻患者可输入含特定无机盐的生理盐水可能恢复水盐平衡
    C. 抗体与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发重症肌无力
    D. 炎热导致机体产热过快,常会发生体温异常升高引发中暑
    【答案】ABC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
    (1)温度:人体正常体温一般在37°C左右。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缓冲物质有关。
    (3)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A、肾脏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器官之一,肾功能发生衰竭时,肾脏无法正常工作,体内的废物特别是尿素等无机盐无法排除,会出现尿毒症,最终因为内环境稳态的失调而导致死亡,A正确;
    B、急性腹泻患者丢失了大量水和无机盐,可输入含特定无机盐的生理盐水可能恢复水盐平衡,B正确;
    C、抗体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从而阻断兴奋传递,引发重症肌无力,C正确;
    D、炎热环境下,机体散热减少,产热基本不变,会发生体温异常升高引发中暑,D错误。
    故选ABC。
    15. 多巴胺(DA)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它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能够传递愉悦信息,因此被称作“快乐物质”。在正常的突触中,多巴胺发挥作用后,可与突触前膜上的转运蛋白相结合,从而被迅速地重吸收。可卡因(一种毒品)可与多巴胺转运蛋白紧密结合,阻断多巴胺重吸收。吸毒者要维持突触后膜兴奋性,就必须继续使用更大剂量毒品,从而延长“愉悦感”时间。毒品对人危害巨大,应远离毒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DA及其受体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 DA在突触间隙中的运输方式是扩散
    C. 突触后膜完成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D. 吸毒成瘾者需要加大吸食剂量维持“愉悦感”可能与突触后膜上的DA受体的数目减少及突触后膜对DA的敏感性下降有关
    【答案】BD
    【分析】 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过程: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
    【详解】A、多巴胺(DA)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说明本质不是蛋白质,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A错误;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运输方式是扩散,B正确;
    C、突触后膜完成的信号转换是化学信号→电信号,C错误;
    D、可卡因可与多巴胺转运蛋白紧密结合,阻断多巴胺重吸收,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增多,机体为了适应变化,突触后膜上多巴胺受体减少及对DA的敏感性下降,吸毒者要维持突触后膜兴奋性,就必须继续使用更大剂量毒品,D正确。
    故选BD。
    16. 细胞与细胞之间可以通过信号物质进行信息传递(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信号物质是雌性激素,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则雌性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靶细胞
    B. 若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当其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一定使突触后膜兴奋
    C. 信号物质的受体分布于细胞膜上,体现了细胞膜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
    D. 若信号物质是甲状腺激素,则靶细胞可能是肌肉细胞、垂体和下丘脑的细胞等
    【答案】ACD
    【详解】A、激素具有专一性,若信号物质是雌性激素,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则雌性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靶细胞,A正确;
    B、若信号物质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当其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使突触后膜产生抑制作用,B错误;
    C、细胞膜表面存在受体,可以与特定的信号分子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C正确;
    D、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的细胞起作用,所以靶细胞是肌肉细胞、垂体和下丘脑的细胞等,D正确。
    故选ACD。
    17. 如图是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A代表人体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a代表低血糖,则b可代表促进肝糖原分解,c可代表抑制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B. 若A代表脊髓,a代表传入神经,则b、c可分别代表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C. 若A为调节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的减少和产生渴觉
    D. 若A代表效应器,a为温度降低,则b、c可分别代表促甲状腺激素以及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
    【答案】ABC
    【详解】A、若A代表人体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a代表低血糖,则b可代表促进肝糖原分解,c可代表促进非糖物质的转化成葡萄糖,A错误;
    B、若A代表脊髓,a代表传入神经,则b、c均代表传出神经,B错误;
    C、若A为调节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代表抗利尿激素的增加,水平衡的调节中枢是下丘脑,而产生渴觉的是大脑皮层,故c不能代表产生渴觉,C错误;
    D、若A代表效应器,a为温度降低,则b、c可分别代表促甲状腺激素以及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以增加产热,D正确。
    故选ABC。
    18. 比较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神经递质和体液因子的种类都很多,并且都是有机物
    B. 神经调节比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更广泛
    C.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信息作用途径不同
    D.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两个独立的调节过程
    【答案】ABD
    【详解】A、神经递质不全是有机物,可以是无机物,例如一氧化氮,体液因子中含有CO2,A错误;
    B、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速度快、作用范围更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B错误;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信息作用途径不同,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弧进行调节,而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运输调节,C正确;
    D、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做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而体液调节对神经系统也有作用,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两者常常同时调节生命活动,D错误。
    故选AB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59分。
    19. 钾在动植物食品中含量丰富,人体钾的来源全靠从食物中获得,图下是人体钾代谢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
    (2)食物中的钾离子进入细胞需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系统,内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钾离子对维持____________(填“细胞外液”或“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而血清钾高于5.5mml/L以上时,被称为高血钾症。尿毒症患者通常容易出现高血钾症,据图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是人体钾离子排出体外的主要途径,而尿毒症患者由于_____________(填器官)功能出现障碍,导致钾离子滞留在体内出现高血钾症。
    【答案】(1)神经—体液—免疫
    (2)①. 消化系统和循环 ②.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①. 细胞内液 ②. 排尿 ③. 肾(脏)
    【小问1详解】
    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食物中的钾离子进入细胞需要经过消化系统的吸收,然后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各组织细胞,这一过程中,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即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小问3详解】
    钾离子在细胞内的浓度远大于细胞外,因此钾离子对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由图可知,排尿是钾离子排出体外的主要途径(排钾>80%),尿毒症患者,由于肾出现障碍,排出钾离子功能下降,导致血钾浓度高于正常值,钾离子滞留体内出现高血钾症。
    20. 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
    (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____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
    (2)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
    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会以____________方式进入胞内。Ca2+与______共同作用,使C酶的________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
    (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以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该结果为图中的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
    (4)图中内容从______水平揭示了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答案】(1)神经递质
    (2)①. 协助扩散 ②. 钙调蛋白 ③. 空间结构 (3)II (4)细胞和分子
    【分析】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
    【小问1详解】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导的过程中,传入纤维末梢会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使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突触后膜外的Ca2+浓度高,膜内Ca2+的浓度低,并且其运输需要借助于细胞膜上的N受体,因此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图中显示,Ca2+进入细胞后与钙调蛋白共同作用,使C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球形变成多边形),C酶被激活。
    【小问3详解】
    由图示信息,根据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可推出有比较多的A受体细胞内肽段转变成了A受体,该过程就是过程Ⅱ。
    【小问4详解】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内容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揭示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21. 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主要症状为情绪低落。单胺类递质假说认为抑郁症发病机制是大脑内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缺乏;神经内分泌假说认为抑郁症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过度激活有关。图1是5-HT在突触间隙发挥作用以及再摄取示意图,图2是HPA轴及相关激素示意图,字母代表物质、数字代表过程,请回答:
    (1)根据图1可知,当兴奋传导到神经末梢时,电压敏感钙通道打开,Ca2+进入细胞促进5-HT的释放。5-HT在突触间隙以__________的方式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__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__电位,进而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2)5-HT发挥作用后被5-HT转运体重新转移到细胞内的去向有____________,当突触间隙5-HT含量过多时其与突触前受体结合通过过程③抑制5-HT的释放,意义是____________。
    (3)图2中B是____________,HPA轴过度激活可能使过程④和⑤所示的_________调节出现障碍。
    (4)根据两种假说,下列哪些药物可以治疗抑郁症__________。
    A. 苯乙肼(5-HT水解酶抑制剂)
    B. 帕罗西汀(5-HT转运体抑制剂)
    C. 槟榔十三味丸(降低皮质醇的量)
    D. 可的松(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答案】(1)①. 扩散 ②. Na+内流 ③. 动作
    (2)①. 进入突触小泡、被5-HT水解酶水解 ②. 防止5-HT的过多释放,使突触后膜持续过度兴奋
    (3)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②. 负反馈##反馈 (4)ABC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小问1详解】
    进入突触间隙的5-HT以扩散的方式到达突触后膜上与相应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由于该递质为兴奋性递质,因此其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
    【小问2详解】
    5-HT发挥作用后的去向有:①被突触前膜上5-HT转运体回收,重新参与合成突触小泡、②被5-HT转运体回收进入突触前膜,随后被溶酶体中5-HT水解酶水解;当突触间隙5-HT含量过多时其与突触前受体结合通过过程③抑制5-HT的释放,意义是防止5-HT的过多释放,使突触后膜持续过度兴奋。
    【小问3详解】
    从图2可知,HPA轴中垂体作用靶器官是肾上腺,故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因此其中的B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若HPA轴过度激活,则可能使过程④和⑤所示的负反馈调节出现障碍,因而可能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能过多,进而抑制神经系统的活动导致抑郁。
    【小问4详解】
    5-HT浓度低导致抑郁症,由神经内分泌假说可知,肾上腺皮质素含量过高,导致抑郁症。5-HT神经递质通过被水解、被回收、抑制突触前膜释放5-HT来调节突触间隙中的5-HT含量。可以通过抑制5-HT的水解、回收,突触间隙中5-HT含量升高,治疗抑郁症。或者降低肾上腺皮质素的含量来治疗抑郁症,即AB可使突触间隙中5-HT含量升高,C项可使皮质醇含量下降,因而可治疗抑郁。
    故选ABC
    22. 下图是人体内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①~④代表不同的调节方式,A∼G代表不同的细胞或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人刚进入寒冷环境中,产热量和散热量分别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结构C在反射弧中是_____。A、B两种细胞中,_____细胞是G(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作用的靶细胞,做出上述判断的理由是_____。
    (3)若碘在F中参与激素的合成,则D参与合成的相关激素是_____。D通过E控制F的分泌活动体现了_____调节。F分泌的激素进入血液后,可反过来调节D和E中有关激素的分泌,属于_____调节。人体在发高烧时,体温上升期人体的④分泌增加,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有_____(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接下来的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
    (4)人体激素调节的特点有_____。
    【答案】(1)增加、增加
    (2)①. 感受器 ②. B ③. A、B两种细胞中只有B上存在与该激素分子结合的受体
    (3)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②. 分级 ③. (负)反馈 ④.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⑤. 等于
    (4)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分析】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基础是反射弧。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主要内容是激素调节。
    【小问1详解】
    由于人体与外界环境有温差,外界环境温度低,所以散热量会加大,人体感受到寒冷刺激,也会加大产热器官的产热量,所以产热量和散热量都增加。
    【小问2详解】
    C能接受寒冷刺激,并且产生兴奋,为感受器。A、B两种细胞中只有B上存在于G分泌的激素结合的受体,所以A、B两种细胞中,B细胞是G分泌的激素作用的靶细胞。
    【小问3详解】
    若碘在F中参与激素的合成,其参与合成的激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F为甲状腺,E为垂体,其合成促甲状腺激素,D为下丘脑,其合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通过E控制的分泌活动,体现了分级调节。反馈调节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如果是抑制本身的工作效果,则为负反馈调节,F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为负反馈调节。体温的调节为神经和体液调节。温度持续,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温度升高,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反之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小问4详解】
    人体激素调节的特点有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23. 研究得知,胰岛B细胞内K+浓度为细胞外28倍,细胞外Ca2+浓度为细胞内15000倍,胰岛B细胞存在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图为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机制示意图和胰岛素分泌调节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据图1分析可知,葡萄糖通过__________方式进入胰岛B细胞,氧化分解后产生ATP。当ATP升高引起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此时静息电位的绝对值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此时触发了Ca2+大量内流,使胰岛B细胞产生兴奋,进而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胰岛素的释放,该过程中细胞膜内侧的电位变化情况为__________。
    (2)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范围是__________。分析图2可知,血糖浓度上升,刺激下丘脑某一区域,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调节。正常人体内能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信号分子有__________。
    (3)抗体1、抗体2、抗体3导致的糖尿病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
    A. 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B. 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
    C. 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D. 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答案】(1)①. 协助扩散##易化扩散 ②. 减小 ③. 促进 ④. 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
    (2)①. 3.9-6.1mml/L ②. 神经 ③. 葡萄糖、神经递质、胰高血糖素 (3)C
    【分析】分析图1: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引起细胞内ATP浓度增加,进而导致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进而触发Ca2+大量内流,由此引起胰岛素分泌,胰岛素通过促进靶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减低。
    【小问1详解】
    据图1分析可知,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需要载体协助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被氧化分解后生成ATP,ATP作为信号分子,与ATP敏感的K+通道蛋白上的识别位点结合,导致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K+外流减少,此时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减小,进而触发Ca2+通道打开,Ca2+内流,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多;该过程中钠离子内流,细胞膜内侧的电位变化情况为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
    【小问2详解】
    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范围是3.9-6.1mml/L;分析图2可知,血糖浓度上升,刺激下丘脑某一区域,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血糖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正常人体内能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信号分子有葡萄糖、神经递质、胰高血糖素。
    【小问3详解】
    由图2可知:抗体1和抗体2都会导致胰岛素的分泌减少,故都属于1型糖尿病;抗体3通过作用于组织细胞的受体导致糖尿病,属于2型糖尿病,C正确。
    故选C。

    相关试卷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山西现代双语学校南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山西现代双语学校南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文件包含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pdf、第二次月考生物答案docx、第二次月考生物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现代双语学校南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西现代双语学校南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山西省吕梁市部分学校2024-2025高二上学期9月考试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山西省吕梁市部分学校2024-2025高二上学期9月考试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