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第1章~第3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内环境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下列不属于物质进入内环境的过程的是( )
A. 药物被注射到皮下组织
B. 消化酶进入小肠
C. 胰高血糖素分泌到细胞外
D. 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答案】B
【分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
【详解】A、药物被注射到皮下组织,是进入组织液,属于内环境,A不符合题意;
B、消化酶进入小肠,消化酶进入消化道,没有进入内环境,B符合题意;
C、胰高血糖素分泌到细胞外,进入组织液,属于内环境,C不符合题意;
D、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进入组织液,属于内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血液中CO2能够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进入脑脊液,并与H2O结合形成碳酸,碳酸解离出来的H+刺激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的中枢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运动加速、加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下丘脑
B. 脑脊液中的碳酸属于内环境成分
C. 血液中的CO2来自人体细胞的无氧呼吸
D. CO2引起呼吸运动加速、加深属于体液调节
【答案】B
【分析】人体的细胞外液血浆、淋巴和组织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凡是血浆、淋巴液、组织液的成分,都是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的成分有:机体从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机体细胞分泌的物质如激素、分泌蛋白等;氧气、二氧化碳。
【详解】A、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A错误;
B、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脑脊液相当于组织液,其中的碳酸属于内环境成分,B正确;
C、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来自于有氧呼吸,C错误;
D、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传送化学物质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CO2通过体液的运输使呼吸运动加速、加深,既有体液调节,也有神经调节,D错误。
故选B。
3. 突触是神经系统信息传递的重要结构。突触小泡会经历如图所示的“释放—回收”动态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释放区和回收区的膜上分子不存在差异
B. 神经递质释放消耗的ATP均来自线粒体
C. 神经递质的“回收”不利于内环境稳态
D. 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肌肉或腺体等
【答案】D
【分析】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神经递质移动方向为:突触小泡→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神经递质起作用后会迅速被降解或回收。
【详解】A、神经递质回收区膜上有相应的受体识别,故释放区和回收区的膜上分子存在差异,A错误;
B、神经递质释放消耗的ATP均来自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B错误;
C、神经递质的“回收”可避免神经递质持续发挥作用,有利于内环境稳态,C错误;
D、由效应器的概念(轴突末梢以及所支配的肌肉或者腺体)可知,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可以作用于肌肉或某些腺体,D正确。
故选D。
4.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及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主神经系统由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入神经构成
B.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内脏器官的调节作用一般相同
C. 第一运动区中各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相关
D. 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一般是由相关的单一脑区控制的
【答案】C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
【详解】A、自主神经系统由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构成,A错误;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内脏器官的调节作用一般相反,B错误;
C、第一运动区中各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相关,范围越大,运动程度越精细,C正确;
D、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一般不是由相关的单一脑区控制的,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D错误。
故选C。
5. 下图表示人体受到甲刺激后,机体产生的相关生命活动调节过程,其中乙表示某种参与调节的器官。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激素B会进入靶细胞调节血糖平衡
B. 激素A也能参与调节血糖平衡
C. 激素E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D. 人体内的乙、垂体和甲状腺之间存在分级调节
【答案】A
【分析】图中乙为下丘脑,激素A为肾上腺素,激素B为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激素C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D为促甲状腺激素,激素E为抗利尿激素。
【详解】A、激素B(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不能进入靶细胞,A错误;
B、激素A(肾上腺素)可以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也能参与调节血糖平衡,B正确;
C、激素E(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调节体内的水盐平衡,C正确;
D、乙(下丘脑)通过分泌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分泌激素D(促甲状腺激素),进而调节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这就是典型的分级调节,D正确。
故选A
6. 稻—蟹共生农田是一种高效的立体生态农业,河蟹能除去稻田中的害虫、杂草,还能松动田泥,稻田能为河蟹提供饵料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为地将普通农田改造成稻—蟹共生农田的过程属于群落的演替
B. 高矮不一的水稻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能够提高光能的利用率
C. 影响稻田中植物垂直分层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和水分等
D. 河蟹的生态位包括其所处的空间位置和占用资源的情况等
【答案】B
【详解】A、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人为地将普通农田改造成稻-蟹共生农田就属于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实例,A正确;
B、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中不同种群在垂直方向上明显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而高矮不齐的水稻属于同一种群,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
C、影响稻田中植物垂直分层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水分和无机盐,动物的垂直分层与其栖息地有关,C正确;
D、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因此河蟹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就是其生态位,D正确。
故选B。
7.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 日照时间的长短会影响某些植物的开花,属于物理信息
D.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而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
【答案】B
【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详解】A、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生物群落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吸收非生物环境中的CO2,通过呼吸作用将含碳有机物中的碳转化为CO2排放出去,A正确;
B、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不能反复被利用,B错误;
C、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属于物理信息,因此日照时间的长短会影响某些植物的开花属于物理信息,C正确;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生态系统各种成分之间,而且往往是双向的,D正确。
故选B。
8.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引发机体患宫颈癌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多地已正式启动2023年度适龄女生HPV疫苗免费接种工作。下图是HPV入侵机体后,机体作出的免疫应答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皮肤和黏膜对HPV的防御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B. 甲细胞通过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直接杀死HPV
C. 树突状细胞识别HPV后,将其吞噬降解形成抗原复合体呈递在细胞表面
D. 免疫者被HPV感染,记忆细胞能迅速产生大量抗体从而降低患癌风险
【答案】C
【详解】A、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
B、甲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直接杀死的是被HPV感染的细胞,而不是HPV病毒,B错误;
C、树突状细胞是一种抗原呈递细胞,它可以识别HPV病毒,将其吞噬降解形成抗原复合体呈递在细胞表面,C正确;
D、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记忆细胞不能直接产生抗体,D错误。
故选C。
9. 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几乎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所有生命活动的调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单侧光照射会影响植物生长素的合成与分布
B. 不同激素的调节往往会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
C. 能决定植物器官生长、发育的是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
D. 光、重力、温度等因素也能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答案】A
【分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激素的调节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如植物生长发育早期主要是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起作用,而后期主要是脱落酸和乙烯起作用。
生长素主要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合成与光照无关。
【详解】A、植物生长素的合成与光照无关,A错误;
B、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激素的调节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如植物生长发育早期主要是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起作用,而后期主要是脱落酸和乙烯起作用,B正确;
C、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决定器官的生长、发育,C正确;
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包括植物激素的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而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A。
10. 外源乙烯和赤霉素对萌发的水稻种子主根生长的影响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实验中加入的含外源乙烯和赤霉素的溶液量应保持相同且浓度适宜
B. 在调节主根生长的过程中,乙烯和赤霉素的作用效果相反
C. 赤霉素和乙烯调节主根生长的途径可能不同
D. 乙烯能够增强赤霉素对主根生长的促进作用
【答案】D
【分析】赤霉素促进麦芽糖的转化;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打破休眠等。赤霉素最突出的作用是加速细胞的伸长(赤霉素可以提高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含量,而生长素直接调节细胞的伸长),对细胞的分裂也有促进作用,它可以促进细胞的扩大(但不引起细胞壁的酸化)。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详解】A、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外源乙烯和赤霉素对萌发的水稻种子主根生长的影响情况,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的种类,因变量是主根的长度,因此,实验中加入的含外源乙烯和赤霉素的溶液量应保持相同且浓度适宜,因为它们均为无关变量,A正确;
B、与对照相比,乙烯可以抑制主根生长,赤霉素可以促进主根生长,说明赤霉素和乙烯的作用效果相反,B正确;
C、赤霉素能促进主根生长,而乙烯能抑制主根生长,说明赤霉素和乙烯调节主根生长的途径可能不同,C正确;
D、同时施加赤霉素和乙烯,主根长度与对照相比减少,与单独施加赤霉素相比也是减少,说明乙烯抑制赤霉素对主根生长的促进作用,D错误。
故选D。
11. 濒危动物保护、农田杂草状况调查、农林业害虫的监测和预报等,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都可以精确地求得种群密度
B. 标记重捕过程中,部分标记物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小
C. 采用样方法的调查过程中,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 调查东北豹的种群密度可借助红外相机,并采用样方法
【答案】C
【分析】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记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详解】A、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得到的是估算值,不可以精确地求得种群密度,A错误;
B、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动物的密度时,部分标记物脱落,会导致重捕个体中带标记的个数偏少,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大,B错误;
C、采用样方法的调查过程中,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C正确;
D、猛禽不易捕捉,所以调查东北豹种群密度时不适合用样方法,可利用红外触发相机进行逐个计数,D错误。
故选C。
12. 下列对于诗文中蕴藏的生物学知识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数罟(细密的渔网)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使鱼类种群的数量维持在K/2以下
B. “凡美田之法,绿豆为上”——根瘤菌和绿豆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
C.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群落外貌和结构的变化具有季节性
D. “油菜花开满地黄,丛间蝶舞蜜蜂忙”——油菜花通过物理、化学信息吸引蜂蝶
【答案】A
【分析】群落的季节性:由于阳光、温度、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详解】A、不使用太过于细密的网来捕鱼,使小鱼得以存活,种群中幼体数目最多,种群数量维持在K/2,增长速率最大,那么鱼鳖之类的水产就再也不会吃完了,A错误;
B、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是互利共生关系,B正确;
C、一岁一枯荣说明野草随着季节变化而呈现出繁荣和枯萎,表现出群落随着季节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外貌特征,C正确;
D、油菜花的花香属于化学信息,花的颜色属于物理信息,通过物理、化学信息吸引蜂蝶前来采蜜,D正确。
故选A。
13. 鳗弧菌是感染斑马鱼的一种致病菌,科研人员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敲除鳗弧菌的致病基因,使其丧失感染能力但保留菌体活性,从而获得鳗弧菌疫苗,科研人员针对该鳗弧菌疫苗的免疫效果,开展了以下实验。将斑马鱼分成四组:加强免疫0次组(BO×0)、加强免疫1次组(BO×1)、加强免疫2次组(BO×2)和对照组,并以14天为间隔进行加强免疫,实验设计如下:
注:“+”表示施加相应处理,“-”表示未施加相应处理。
下列关于此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中的疫苗属于灭活病毒类疫苗
B. 第14天需进行第一次加强免疫处理的组别是BO×1组
C. 注射该疫苗后发生的免疫过程主要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D. 注射该疫苗后,辅助性T细胞能够分裂分化形成辅助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
【答案】D
【分析】疫苗类型分三种:灭活的微生物、减毒的微生物、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产物。疫苗的作用是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进而产生抗体和相应的记忆细胞,进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详解】A、根据题干“科研人员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敲除鳗弧菌的致病基因,使其丧失感染能力但保留活性,从而获得鳗弧菌疫苗”可知:本实验中的疫苗属于减毒活疫苗(减毒微生物),A错误;
B、根据题意,第14天需进行第一次加强免疫处理的组别是BO×1组和BO×2组,B错误;
C、注射该疫苗后发生的免疫过程主要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因为疫苗属于外来的抗原,C错误;
D、注射该疫苗后,机体会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因此,辅助性T细胞能够分裂分化形成辅助性T细胞,并同时产生细胞因子,同时由于靶细胞的刺激也会产生记忆T细胞,D正确。
故选D。
14. 为了研究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调节机制,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一:将一定量的放射性碘溶液经腹腔注射到家兔体内,一定时间后测定家兔甲状腺的放射性强度。
实验二:给甲、乙、丙三组家兔分别经静脉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甲状腺激素溶液、促甲状腺激素溶液。一定时间后分别测定三组家兔血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发现注射的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都起到了相应的调节作用。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实验一中,可在家兔的甲状腺中检测到碘的放射性
B. 实验二中,乙、丙组家兔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不同
C. 据实验二推测,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小于甲组
D. 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靶细胞
【答案】C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寒冷等条件下,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详解】A、实验一中,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将放射性碘溶液注射到兔体内,碘首先进入组织液,后进入血浆或淋巴运输到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被吸收,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A正确;
B、实验二中,乙组注射外源甲状腺激素,使机体甲状腺激素含量超过正常水平,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使机体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丙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故乙、丙组家兔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不同,B正确;
C、据实验二推测,甲组注射生理盐水,对甲状腺的活动没有明显的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维持原来的水平;丙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所以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大于甲组,C错误;
D、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至全身,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D正确。
故选C。
15. 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处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高于或低于此值,机体都会进行相应调节,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在受到病原体感染时可造成机体发热至38.5℃以上,这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定点受影响有关。下图表示机体在发热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人体产生的致热性细胞因子会使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定点上调
B. 在体温上升至38.5℃的过程中,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 物质d是神经递质,它可能会改变甲细胞的膜电位
D. 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调节
【答案】D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体温调节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激素a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垂体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c表示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d表示神经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
【详解】A、结合图示可以看出,人体产生的致热性细胞因子会使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定点上调,即人体在受到病原体感染时可造成机体发热至38.5℃以上的原因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体细胞产生致热性细胞因子作用到下丘脑体温中枢引起的,A正确;
B、机体体温的维持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相对平衡的结果,即在体温上升至38.5℃的过程中,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B正确;
C、物质d是神经递质,它与甲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后,可能会改变甲细胞的膜电位,C正确;
D、体温上升期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此时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因为产热量的增加与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有关,D错误。
故选D。
16. 生态系统每一个结构的变化都有可能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改变。下表记录了在过去几十年间,某生态系统中相关特征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注明:“连接指数”是反映系统内部联系复杂程度的指标;“平均路径长度”指每个循环流经食物链的平均长度。
A. 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功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B. 以上数据表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有所下降
C. 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目有所减少
D. 通过引进多种外来物种实现提升食物网连接指数、延长食物网平均路径长度
【答案】D
【分析】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一般而言,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详解】A、由于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紧密联系,才使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成为一个统一整体,A正确;
B、表中信息显示:食物网的连接指数、平均路径长度都呈下降趋势,说明太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了干扰,B正确;
C、“平均路径长度”指每个循环流经食物链的平均长度,由表可知,食物网平均路径长度下降,说明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目有所减少,C正确;
D、引进多种外来物种可能会造成生物入侵,可能会降低食物网连接指数、缩短食物网平均路径长度,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60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7. 下图甲表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闰绍细胞共同支配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过度兴奋的过程;图乙为人体内传递兴奋的突触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闰绍细胞是脊髓前角内的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它由___________、树突、轴突等部分构成。图甲中的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 ;若刺激b点,图甲中能测到电位变化的有_____________(填字母)。
(2)当刺激图甲中a点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产生兴奋并引起肌肉收缩,同时闰绍细胞接受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侧支的支配并释放神经递质,从而_____________,该过程体现了神经活动中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3)图乙中突触小泡与结构①_____________融合并释放神经递质,____________对神经递质的识别起重要作用。
(4)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患者脑神经元兴奋性会下降。医学研究表明,该病与单胺类神经递质有关。结合图乙分析,提出一项能够改善抑郁症症状的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胞体 ②.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 ③. c、d
(2)抑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兴奋
(3)①. 突触前膜 ②. 蛋白M
(4)科学地服用能够抑制单胺类神经递质降解酶活性的药物
【小问1详解】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胞体、树突、轴突等部分构成。图甲中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
【小问2详解】
当刺激图甲中a点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产生兴奋并引起肌肉收缩,同时闰绍细胞接受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侧支的支配并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兴奋,该过程体现了神经活动中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小问3详解】
右图中①能释放神经递质,表示突触前膜;②表示突触后膜。当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出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图乙中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蛋白是蛋白M,蛋白M对神经递质的识别起重要作用。
【小问4详解】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患者脑神经元兴奋性会下降,该病与单胺类神经递质有关,结合图乙分析,科学地服用能够抑制单胺类神经递质降解酶活性的药物,可改善抑郁症症状。
18. 研究表明,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有两种类型,即胰岛素敏感和胰岛素抵抗,两种类型的相关原理如图1和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注:(+)表示促进,x表示阻断
(1)胰岛素是由_____________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它的分泌受血糖、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等物质的调节。
(2)如图1所示,胰岛素与其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通过激活IRS-PT3K-AKT信号通路使血糖浓度降低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
(3)根据图2推测,胰岛素抵抗发生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生理机制之一。由此推测,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含量__________(填“低于”“等于”或“高于”)正常人体内的胰岛素含量。
【答案】(1)①. 胰岛B ②. 胰高血糖素(或神经递质)
(2)促进葡萄糖转运蛋白转移到细胞膜上,加速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合成糖原
(3)①. 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 ②. IRS-PI3K-AKT信号通路的信息传递受阻
(4)高于
【分析】胰岛素的作用:一是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二是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和肝糖原的分解,进而使血糖下降;
胰高血糖素的作用: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进而使血糖上升。
【小问1详解】
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胰岛素的分泌不仅受血糖的直接调节,同时还会受到下丘脑发出的神经支配,可见能调节胰岛素分泌的物质有葡萄糖、神经递质等物质,另外胰高血糖素也能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其表现为促进胰岛素分泌。
【小问2详解】
如图1所示,胰岛素与其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通过激活IRS-PT3K-AKT信号通路促进葡萄糖转运蛋白转移到细胞膜上,进而可以加速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转变成非糖物质,使血糖浓度降低。
【小问3详解】
根据图2推测,胰岛素抵抗表现为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无法实现信号转导,进而无法发挥调节血糖的作用,即胰岛素抵抗发生的原因是IRS-PI3K-AKT信号通路的信息传递受阻。
【小问4详解】
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生理机制之一。由此推测,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含量应该“高于”正常人体内的胰岛素含量,因为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高,进而可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
19. 研究人员使用适宜浓度的乙烯利溶液处理拟南芥植株叶片,在1h内连续测量叶片的气孔开度,在30min后洗脱乙烯利,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____。与植物激素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作用效果较稳定的原因是____。
(2)植物体内,与乙烯促进果实脱落表现出协同作用的激素是____,该激素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时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比值较低时有利于分化形成雄花。这一事实说明____。
(3)据图分析,关于乙烯利对植物叶片气孔开度的影响,研究人员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有①____;②____。
【答案】(1)①. 微量有机物 ②.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植物体内不存在能分解它的酶
(2)①. 脱落酸 ②. 在植物各器官中同时存在着多种植物激素,决定器官生长、发育的,往往不是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而是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
(3)①. 乙烯利可抑制叶片气孔开放 ②. 乙烯利对叶片气孔开度的影响是可逆的
【分析】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的脱落;促进多开雌花。
【小问1详解】
植物激素的化学本质是有机物,具有微量、高效的的特点,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而植物生长调节剂由人工合成的,植物体内不存在能分解它的酶,故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作用效果较稳定的优点。
【小问2详解】
乙烯和脱落酸均能促进果实脱落,两者具有协同作用。乙烯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时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比值较低时有利于分化形成雄花。这实例说明植物生长发育不只是受单一激素调节,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在植物各器官中同时存在着多种植物激素,决定器官生长、发育的,往往不是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而是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处理组使用乙烯利处理叶片,气孔开度下降,说明乙烯利可抑制叶片气孔开放;洗脱乙烯利后气孔逐渐打开恢复正常,说明乙烯利对叶片气孔开度的影响是可逆的。
20. 如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J”形、Ⅰ、Ⅱ、Ⅲ),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据图回答问题: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若图示种群每年以λ倍“J”形增长,N0为种群起始数量,t年后该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t=____。图中阴影部分表示____。
(2)若图示物种为鼎湖山生态系统中的野生小灵猫,当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Ⅱ且种群数量为K2时,保护野生小灵猫的根本措施是____。
(3)若图示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填“K1”、“K2”或“0”),以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Ⅰ时,东亚飞蝗不断地聚集迁徙去追逐“绿色”,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功能。
(4)某地农民通过喷施农药、放养家禽等措施降低蝗虫对农作物的危害,请你对农民的做法做出评价:____。(答出1点即可)
【答案】(1)①. 种群密度 ②. N0λt ③. 因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
(2)建立自然保护区,给野生小灵猫更宽广的生存空间,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
(3)①. K2 ②. 信息传递
(4)喷施农药可以快速降低虫害,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容易再次爆发虫害;放养家禽可以将虫害长期控制在较低水平,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小问1详解】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若图示种群每年以λ倍“J”形增长,λ为恒定值,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N0为种群起始数量,t年后该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0λt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即自然选择,指的是因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
【小问2详解】
当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Ⅱ且种群数量为K2时,说明该物种所处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而就地保护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故要建立自然保护区对该物种进行保护,给野生小灵猫更宽广的生存空间,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
【小问3详解】
东亚飞蝗可破坏生产者,为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严防其数量达到K/2,即控制其种群数量为K2。东亚飞蝗聚集迁徙去追逐“绿色”,绿色是来源于生产者的物理信息,该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小问4详解】
喷施农药、放养家禽分别属于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喷施农药可以快速降低虫害,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容易再次爆发虫害;放养家禽可以将虫害长期控制在较低水平,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1. 下图表示某退耕还草后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及鼠在其中一条食物链上的能量流动关系,字母表示能量值。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网上不具有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该食物网上的蟾蜍与蜘蛛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
(2)图中,鼠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3)退耕还草后的草场,要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请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一做法的实践意义:_____________。
(4)若紫花苜蓿地受到重金属污染,请设计简要实验验证该重金属在蟾蜍上出现生物富集现象,简要写出步骤和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②. 捕食和种间竞争
(2) a-b (3)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实验步骤:检测紫花苜蓿地中单位面积该重金属的浓度,同时检测紫花苜蓿、蚱蜢、蜘蛛、蟾蜍单位重量该重金属的浓度,并比较大小
预期结果:蟾蜍单位重量该重金属的浓度最高,且明显高于环境浓度
【分析】能量传递效率=(这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
生态位: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角色,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初级消费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中一些以遗体残骸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如果被次级消费者捕食,能量就流入了第三营养级。
【小问1详解】
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这两种成分,不具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蟾蜍会捕食蜘蛛,且蟾蜍与蜘蛛均捕食蚱蜢,蟾蜍与蜘蛛之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
【小问2详解】
鼠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鼠的同化量-用于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a-b。
【小问3详解】
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才能保持畜产品的持续高产,这样做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小问4详解】
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设计简要实验验证该重金属在蟾蜍上出现生物富集现象,实验步骤为检测紫花苜蓿地中单位面积该重金属的浓度,同时检测紫花苜蓿、蚱蜢、蜘蛛、蟾蜍单位重量该重金属的浓度,并比较大小。预期结果:蟾蜍单位重量该重金属的浓度最高,且明显高于环境浓度。
时间
0天
14天
28天
56天
实验处理
初次免疫
第一次加强免疫
第二次加强免疫
野生型鳗弧菌进行感染
BO×0组
+
?
-
+
BO×1组
+
?
-
+
BO×2组
+
?
+
+
对照组
-
?
-
+
食物网连接指数
下降13.49%
食物网平均路径长度
下降28.1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教学质量检测学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四年褐体色比例均有一定程度下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肇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文件包含肇庆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docx、肇庆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答案1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肇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研究发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