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始得西山宴游记一课一练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始得西山宴游记一课一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文学常识填空,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惴栗( ) 榛莽( ) 衽席( ) 颢气( )
颓然( ) 冥合( ) 施施( ) 箕踞( )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文中字音的掌握情况。
答案:zhuì zhēn rèn hà tuí míng yí jī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自余为僇人
(2)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解析:读音相近或字形相近而通假。
答案:(1)“僇”通“戮” (2)“趣”通“趋”。
3.文学常识填空。
《始得西山宴游记》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世称_______________,他与_______________倡导古文运动,并称_______________。他的散文创作以山水游记最为著名,本文是_______________的第一篇。
解析:此题帮助了解作者,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答案:《柳河东集》 柳宗元 子厚 柳河东 韩愈 韩柳 《永州八记》
10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而”的用法及意义。
(1)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2)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3)卧而梦
(4)觉而起,起而归
(5)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6)穷山之高而止
(7)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8)而莫得其涯
(9)而不知其所穷
(10)自远而至
(11)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解析:本题可帮助积累虚词“而”的用法。
参考答案:(1)连词,表修饰;(2)连词,表承接;(3)连词,表承接;(4)连词,表承接;(5)连词,表转折;(6)连词,表条件;(7)连词,表修饰;(8)连词,表转折;(9)连词,表转折;(10)连词,表承接;(11)连词,表转折。
“之”的用法及意义。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2)始指异之
(3)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5)不知日之入
(6)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7)故为之文以志
解析:本题可帮助积累虚词“之”的用法。
参考答案:(1)助词,的;(2)代词,它,指西山;(3)助词,的;(4)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代词,它,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为”的用法及意义。
(1)自余为僇人
(2)不与培为类
(3)故为之文以志
解析:本题可帮助积累“为”的用法。
参考答案:(1)动词,成为;(2)动词,成为;(3)介词,为了。
“西山宴游记”,而称“始得西山宴游记”,为什么?
解析:理解题目要结合文章主旨。
参考答案:“始得”意为“开始发现、得知”,作者这样拟题,是为了突出西山之美、西山宴游之乐。因为游了西山,以往的登山临水之游不值一提,只有游了西山,才算真正开始了山水之游,而这一次才算开始认识了西山真面目,领略了西山的佳处。
5.始游西山时,作者看到了西山的那些“怪特”之处?从中得到了怎样的精神感悟?
解析:本题考查景与情的关系,答题思路是作者写了什么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作者从不同角度描写西山所见之景:由高处瞭望、俯视、环视四周,表现西山的高、阔和“特立”(独特卓立),由此而来的邈远广大之感(宇宙意识),使得作者感悟到人事的渺小和微不足道,忘却了自我、烦恼而进入超脱旷达的境地(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等到暮色自远而至,物我皆化入虚无,更让作者进入了“物我相融,万物同一”的神境(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在漫游中忘掉了贬谪的愁闷。
快乐时光
看 病
医生对一名精神病患者说:“你已痊愈,不必再来看病。”
“那不好,”病人说,“昨天,我还当了华盛顿,你这样一说,现在,我什么也不是了。”
30分钟训练 (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1.“是州”是指________________,这段文字所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概括时力求准确、精练。
答案:永州 平日游览众山的情景
“恒惴栗”?
解析:此题考查作者写作此文的动机或目的,应结合背景内容来理解。
参考答案:是为了交代作者寄情山水的动机——聊以忘忧,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的描述。3.这段文字采用_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要明确它在全文中的地位或作用。
参考答案:铺垫 突出由游览西山而得到精神解脱的写作意图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汝阴侯夏侯婴,沛人也。为沛厩司御。每送使客还,过沛泗上亭,与高祖语,未尝不移日也。婴已而试补县吏,与高祖相爱。高祖戏而伤婴,人有告高祖。高祖时为亭长,重坐伤人,告故不伤婴,婴证之。后狱覆,婴坐高祖系岁余,掠笞数百,终以是脱高祖。
高祖之初与徒属欲攻沛也,婴时以县令史为高祖使。
还定三秦,从击项籍。至彭城,项羽大破汉军。汉王败,不利,驰去。见孝惠、鲁元,载之。汉王急,马罢,虏在后,常蹶两儿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注乃驰。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余,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于丰。
追北至平城,为胡所围,七日不得通。高帝使使厚遗阏氏,冒顿开围一角。高帝出欲驰,婴固徐行,弩皆持满外向,卒得脱。
婴自上初起沛,常为太仆,竟高祖崩。以太仆事孝惠。孝惠帝及高后德婴之脱孝惠、鲁元于下邑之间也,乃赐婴县北第第一,曰“近我”,以尊异之。孝惠帝崩,以太仆事高后。高后崩,代王之来,婴以太仆与东牟侯入清宫,废少帝,以天子法驾迎代王代邸,与大臣共立为孝文皇帝,复为太仆。八岁卒,谥为文侯。
(节选自《史记》)
注:面雍树:大人面向小孩,小孩抱着大人的脖子好像悬在树上一样,可理解“为安排好孩子”。面,面向,面对。雍,通“拥”,抱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爱 爱:亲近。
坐高祖系岁余 坐:犯罪。
脱高祖 脱:使……脱身。
德婴之脱孝惠 德:感激。
解析:B项,“婴坐高祖系岁余”句中的“坐”是“因为”的意思。
答案:B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B项,“竟”:①“一直,自始至终”;②“竟然,居然”。
答案:B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夏侯婴重情义且心善良的一组是( )
①高祖时为亭长,重坐伤人,告故不伤婴,婴证之 ②后狱覆,婴坐高祖系岁余,掠笞数百,终以是脱高祖 ③高帝出欲驰,婴固徐行,弩皆持满外向,卒得脱 ④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 ⑤乃赐婴县北第第一,曰“近我” ⑥婴自上初起沛,常为太仆,竟高祖崩
A.①②④⑥ B.③④⑤⑥ C.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⑤
解析:①②④⑥句均表现其重情义且心善良。③句表现的是夏做事谨慎,有谋略。⑤句是孝惠帝和吕后对夏侯婴的褒贬,并非是夏侯婴重情义且心善良的直接表现。
答案:A
深层探究
7.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你如何评价?
解析:文章开始写以往游览“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觉而起,起而归”,记叙之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而后文写游西山则表现出偶识西山之喜和沉醉之乐,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自己高洁的人格,所记游山水景物无不融入自己的感情,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
答案:(略)
高考链接
8.(2010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解析:前者为唐诗,后者为宋诗,(1)题要求异中求同。杜诗是“两竿落日”(落日还有两竿之高),杨诗为“入暮”,细察有早晚之分,模糊而言都是傍晚时刻。第二个空更为简单,提取“公因式”,自然得“西风”。
(2)题第一问要求异中求同,由“绿荷相倚恨”“回首背西风”“细草摇头”“荷花愁热”“低面深藏”等,可以看出两首诗都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1)傍晚 西风
(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5 离骚综合训练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对下列诗句解说错误的一项是,对本诗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高中语文2祝福同步测控优化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一江南的冬景达标测试,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