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全国通用)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受热过程
展开这是一份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受热过程,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大气的组成及作用,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晨昏蒙影,大气的削弱作用-散射,农民应对霜冻的措施,冬小麦浇足“防冻水”,三昼夜温差,昼夜温差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总结: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生物体的基本元素(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吸收地面辐射使气温升高
吸收紫外线使(平流层)大气增温
通过水的相变吸、放热量,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
活动探究了解大气含氧量减少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我国已建成甘肃榆中、青海多巴、云南海埂、河北兴隆、云南呈贡等国家级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目前,世界公认的平原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的最佳高度为海拔1800-2400米。
表2.1 我国部分高原训练基地的地理坐标
在奥运会等世界重大体育赛事中,来自非洲埃塞尔比亚、肯尼亚的中长跑运动员往往成绩优异。在非洲地形图上,找出在两个国家,归纳它们共同的地形特点。由此,你能推测这两个国家中长跑运动员成绩优异的原因吗?
1、肯(埃)地处高原,平均海拔在1500米以上,高原训练能够增强运动员的血液携氧能力,能让他们的耐力变得更强,而肯(埃)的孩子生于斯长于斯,从小开始便在高原上奔跑,自然而然地便有了适合耐力运动的体魄。
2、常年赤足跑让肯(埃)人练就了更强壮也更灵活的脚踝和足弓,就如同弹簧一样,每一步都充满弹性,步伐轻盈。
3、来自肯(埃)的跑者们个个都身材瘦削,这也跟肯(埃)当地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在东非大峡谷,所有人都是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低脂饮食长大的:大豆,米饭,乌伽黎(基本上是一种稠密的玉米糊,有时候也用木薯粉代替)和绿色蔬菜,跑者们偶尔会吃肉或者喝牛奶。 如此健康又不缺营养的饮食下,肯(埃)的跑者们能非常好地管理自己的身材,而众所周知,就长距离跑步而言,体重有不小的影响力。
6、长跑在肯(埃)国内已然已经成为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具有完善的跑步配套服务和设施。
4、肯(埃)的国内政局,比起它的东非邻国们更稳定。
5、在不断产出世界冠军后,本土跑步文化愈渐浓烈,那里有着将跑步当做宗教一样的全民跑步文化。
7、在肯(埃),跑步是脱离贫困的最主流方式,好比巴西踢足球,印度打板球一样,是足以改变人生的方式。比起客观的环境因素,这样的内心驱动力,才是肯(埃)人在长跑项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
推测运动员在更高海拔训练反而达不到理想成绩的原因。
表2.2 不同海拔与海平面的含氧量比
2021年7月30日东京奥运会的男子万米长跑,埃塞尔比亚选手夺冠,但却为近30年来决赛最差成绩。试分析该国运动员在东京奥运会上长跑成绩不理想的原因。
1、东京降水多,空气湿度大,阻力大,体感不适。
2、东京海拔低,气温高,运动员能量消耗大。
各种天气现象形成、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1、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0.6℃)
(1)原因:对流层气温上冷下热
(2)过程: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遇冷收缩下沉
(3)影响:导致空气垂直运动的主要机制
(1)低纬度:17-18 km
(2)中纬度:10-12 km
(3)高纬度:8-9 km
2012年10月14日,奥地利“坠落人”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在美国新墨西哥地区乘坐太空舱升空。约3小时后,他上升至39千米高空。随后从那里跳下,4分钟后才打开降落伞,成为第一个自由落体速度超音速的人。他配备的特制宇航服,外表绝缘,密封的内层中填充加压氧气;头盔内有液氧系统,护目镜中装有温度调节器。
1、指出鲍姆加特纳起跳的位置所属的大气垂直分层。
2、简述该大气层的主要特点。
3、简述该大气层对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
4、鲍姆加特纳自39千米高空跳下至落地的过程中,气温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大气运动状况呢?)
5、为了维护鲍姆加特纳的身体健康,推测特制宇航服可能具备的其他功能。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直接、主要的热量源。
一般来说,浅色的反射率高; 平滑(光滑)表面反射率高; 太阳高度角愈小反射率愈大; 干燥下垫面的反射率更高; 新雪面反射率最大。
总结: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的作用
《优化设计 大本》63页
补充: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一)大气削弱作用的应用
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
课标: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并解释相关现象。
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为何是明亮的?
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0.4 微米 0.76微米
紫 蓝 青 绿 黄 橙 赤
1.早晚阳光斜射,穿过路程长,蓝光全部被散射掉,红光不易被散射,剩下红光,天边的云呈红色霞光。2.正午太阳高度大,穿过路程短,蓝光不容易被散射,因而天空呈蓝色;
补充二: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3、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①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
②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③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
(二)大气逆辐射的应用保 温 作 用 / 温 室 效 应
(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
.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和浓雾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雾能大量吸收地面辐射,可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防御霜冻)
白天塑料薄膜、玻璃等材料能够透过太阳光,照射到地面,地面产生长波辐射,而透明覆盖材料能够阻挡长波辐射,从而通过土壤、墙体蓄积更多的热量;到了夜间,由于透明覆盖材料的保温作用,使得室内环境温度不至于过低。
浇水可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水的比热容大,降温慢,减轻冻害等。
(二)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高原、山地大于平原、盆地
1 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太阳辐射强,而为什么气温低?
青藏高原大气稀薄,虽然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多,但是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弱,大气保温性差。
2 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 (大或小) ? 原因是什么?
青藏高原大气稀薄,云量少
夜间大气逆辐射弱,对大气的保温作用差,温度较低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温度较高
3.广东高考题:“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4分)
海拔高,夏季凉爽;气温日较差较大。
葡萄树下铺鹅卵石、苹果树下铺反光地膜。
↑反光地膜会使苹果着色更均匀←鹅卵石可以增加气温日较差, 有利于糖分积累。
2、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强时段出现在?
1、判断图中①②③④⑤⑥分别代表什么?
7、日落后到日出前后,近地面空气的气温,在垂直方向上,会如何演变?
3、一天中地表温度最高出现在?
4、一天中地面辐射最强出现在?
5、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
6、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问题:日落后到日出前后,近地面空气的气温,在垂直方向上,会如何演变?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5届人教新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讲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受热过程,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知识筛查,大气的垂直分层,知识巩固,整合构建,真题剖析,解题思路,训练突破,3四川盆地,素养对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7讲 大气组成和大气垂直分层与大气受热过程(复习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美课件(全国通用),共1页。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课件,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光合作用,紫外线,凝结核,氯氟碳化物,地面长波辐射,臭氧层,先下降后上升,电离层,太阳辐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