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6 诫子书/诸葛亮教课内容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6 诫子书/诸葛亮教课内容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教学目标,作者名片,朗读要点提示,读准节奏,[广才]增长才干,正面表现,反面表现,成枯落,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千古良相诸葛亮,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诲。
诸葛亮第五次率兵北伐中写给儿子的家书不久后病世病逝前嘱咐儿子什么呢?
1、了解诸葛亮及其作品;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2、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3、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培养“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良好品质,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意思是信;又称“尺牍”“信札”,多记事陈情。它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在历史的发展中,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诫子书》只有86个字,为什么把它称为“书”呢?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文集》卷一(中华书局2012年版)。《诫子书》是诸葛亮晚年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一生为国,躹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社稷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了这封家书告诫诸葛瞻。
“诫子书”的“诫”是劝解、告诫的意思,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全文,读出父亲对八岁的孩子劝诫的语气。
(1)发语词读重音:夫/君子之行夫/学须静也(2)表品格的实词读重音: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才/须学也
(3)否定词读重音: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4)把握反问句的深情语调: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 子 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静思子自知。”(苏轼)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自学习。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险躁]轻薄浮躁。险,轻薄。[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多不接世]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流逝。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陋室,(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本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劝诫信,其主要观点是什么?应怎样理解?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做笔记)主要观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以宁静心绪来涵养德行,以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
(做笔记)用意: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作者开篇提出“修身养德”,他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修身养德”呢?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
要“静”与“俭”。“静”就是淡泊、宁静,是一种屏除杂念和干扰而宁静专一的精神状态。只有内心宁静,方能自省、自察。“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俭”就是节俭、俭朴。“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炼的关键性作用。
作者又明确了“静”与“明志”“成才”的关系,“静”与“明志”“成才”分别有怎样的关系?结合具体内容说说。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强调了“明志”“致远”是“淡泊”“宁静”的目的,即作者认为明确志向和达到目标是目的,其途径是“淡泊”“宁静”,并用双重否定句的句式强调“淡泊”和“宁静”的重要性。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中阐述了“静”“学”“志”“才”之间的关系,即人的才学是通过学习来增长的,而学习时要静,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先立志。作者强调了这四者的关系,其核心是学习,途径是静,前提是立志,目的是成才。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一句是从什么角度阐述“静”的?又是怎样阐述的?
从反面阐述“静”。这句话强调了“淫慢”“险躁”所造成的危害,强调了“静”的价值。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一句阐述了什么道理?
惜时。时光飞逝,如果不珍惜时间就一事无成,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年老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8岁的诸葛瞻还小,搞不清文章结构,请你帮他梳理。
(做笔记)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8岁的诸葛瞻对信中提到的“静”“学”“淫慢”“险躁”的关系还不是很理解,请你为上述词语制作一份关系图。
静可以促进志向达成。(非淡泊无以明志)志可以促进学习。(非志无以成学)
8岁的诸葛瞻对信中提到的“志”“静”“学”的关系也不是很理解,请你为上述词语制作一份关系图。(做笔记)
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做笔记)
从全文来看,作者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成才要具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诸葛亮通过这封家书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做起,切忌“淫慢”“险躁",在生活中要珍惜时间,坚定意志。全文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6 诫子书/诸葛亮教学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诫子书,作者介绍,背景介绍,初读文章,梳理文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文言句式,再读文章,精读文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6 诫子书/诸葛亮教课课件ppt,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新课导入,作者简介,写作背景,遂成枯落,字词积累,听范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6 诫子书/诸葛亮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诸葛亮的静,诸葛亮的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