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衡水金卷先享卷信息卷高三下学期模拟(三)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衡水金卷先享卷信息卷高三下学期模拟(三)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 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糖类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可能出现糖类的身影。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脱氧核糖不能为细胞提供能量,它是 的组成成分
B. 芹菜富含纤维素等糖类,所以摄入芹菜会导致血糖明显升高
C. 几丁质是一种多糖,能用于处理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废水
D. 棉麻类衣物中含有纤维素,它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答案】C
【分析】壳多糖又称几丁质,为N-乙酰葡萄糖胺通过β连接聚合而成的结构同多糖。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的外壳、昆虫的甲壳和真菌的细胞壁中,也存在于一些绿藻中,主要是用来作为支撑身体骨架以及对身体起保护的作用。其用途有:用于废水处理、制作食品包装纸、制作食品添加剂、制作人造皮肤等。
【详解】A、脱氧核糖不能为细胞提供能量,它是DNA 的组成成分,A错误;
B、芹菜富含纤维素等糖类,但是纤维素在人和动物体内很难被消化,所以摄入芹菜不会导致血糖明显升高,B错误;
C、几丁质是一种多糖,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所以可用于处理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废水,C正确;
D、棉麻类衣物中含有纤维素,它是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不能作为储能物质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C。
2. 亲核蛋白指的是在细胞质内合成后,需要或能够进入细胞核内发挥功能的蛋白质。下列不属于亲核蛋白的是( )
A. 聚合酶B. 合成酶
C. 聚合酶D. 解旋酶
【答案】B
【分析】亲核蛋白主要指的是那些在细胞质内合成后,需要或能够进入细胞核内发挥功能的一类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详解】ACD、亲核蛋白指的是在细胞质内合成后,需要或能够进入细胞核内发挥功能的蛋白质,包括DNA的复制、转录等过程需要的酶、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等,解旋酶、DNA 聚合酶是DNA复制时需要的酶,RNA 聚合酶是转录过程中需要的酶,所以都属于亲核蛋白,ACD不符合题意;
B、ATP合成酶用于合成ATP ,其仅存在于细胞质中,B符合题意。
故选B。
3. 肾小球每天滤过约180L的水、500g的钠以及一定量的葡萄糖,但每天的尿液中仅有1.5L水、3~5g的Na+,而且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几乎没有葡萄糖。已知肾小管细胞内Na+浓度仅为10mml/L,远低于细胞外。下列可能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
A. 肾小管细胞从原尿中重吸收水
B. 肾小管管腔中的Na+进入肾小管细胞
C. 肾小管细胞中的水分子进入周围组织液
D. 肾小管细胞从原尿中重吸收葡萄糖
【答案】D
【分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在肾小管重吸收的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将所产生的物质(如氨)分泌到肾小管的官腔中,与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详解】ABC、肾小管细胞需要从原尿中重吸收大量的水,但吸收方式不是主动运输,肾小管细胞内Na+浓度远低于细胞外,Na+进入肾小管细胞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水分子通过自由扩散或者协助扩散进出细胞,故A、B、C都属于被动运输,ABC错误;
D、肾小管细胞会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从原尿中吸收葡萄糖,D正确。
故选D。
4. 蝗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型,雌性体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 ,雄性仅含有1条染色体 。有同学利用蝗虫的细胞制片观察细胞分裂,观察到一个细胞中有2条 染色体(不考虑变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可能是雄性蝗虫的体细胞
B. 该细胞一定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C. 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Ⅱ前期
D. 持续观察该细胞可观察到完整的分裂过程
【答案】A
【分析】有丝分裂的后期或者减数分裂Ⅱ的后期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暂时加倍。
【详解】ABC、雌性蝗虫体细胞中有2条X染色体,雄性蝗虫体细胞中含有1条X染色体,观察到一个细胞中有2条X 染色体(不考虑变异),若该细胞是雌性蝗虫的细胞,则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减数分裂Ⅰ的各个时期以及减数分裂Ⅱ的后期,若该细胞是雄性蝗虫的细胞,则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或者减数分裂Ⅱ的后期,A正确,BC错误;
D、由于在制片过程中经过解离液的处理,细胞已经死亡,无法通过观察一个细胞看到连续的分裂过程,D错误。
故选A。
5. 现有桶若干和黄、蓝、红、绿四种颜色的小球若干,某同学利用这些材料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要进行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模拟实验,则两个桶内的小球总数必须相等
B. 若要进行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模拟实验,一个桶内两种颜色的小球数量可以不同
C. 若要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模拟实验,则需要每个桶内放置等量的4种颜色的小球
D. 无论进行几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模拟实验,每个桶内的小球取出后,都必须放回原桶
【答案】D
【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两小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两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详解】A、两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个桶内的小球总数不需要相等,每桶内的两种小球数量相等即可,A错误;
B、一个桶内两种颜色的小球代表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分离按1∶1的分离比,因此两种颜色的小球数量必须相等,B错误;
C、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才能自由组合,因此若要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模拟实验,则需要每个桶内放置等量的2种颜色的小球,一共需要4个桶,2个桶代表雌性生殖器官,2个桶代表雄性生殖器官,C错误;
D、为了保证每次取到的概率不受影响,因此无论进行几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模拟实验,每个桶内的小球取出后,都必须放回原桶,D正确。
故选D。
6. 对于遗传物质的本质以及遗传物质与性状之间的关系,科学家们从未停止过探索。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格里菲思利用小鼠进行的体内转化实验初步证明了 是遗传物质
B. 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噬菌体证明了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 分子半保留复制的假说,并进行实验验证了这一假说内容
D. 中心法则最早由克里克提出,并在后续科学家的不断研究中不断完善
【答案】D
【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格里菲思利用小鼠进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有转化因子,能使��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并没有证明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是哪种物质,A错误;
B、赫尔希和蔡斯利用T2噬菌体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没有证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错误;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 分子半保留复制的假说,但并没有进行实验证明这一点,是后来梅塞尔森和斯塔尔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证明DNA 分子的半保留复制,C错误;
D、克里克提出了中心法则,认为遗传信息能随着DNA 的复制而传递给子代,随着转录和翻译体现在蛋白质上,后续科学家继续研究,对中心法则进行了补充和完善,D正确。
故选D。
7. 有些药物会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这些药物的作用位点往往是突触,如乌头碱可与神经元上的 通道结合,使其持续开放;箭毒分子在突触间隙内与神经递质争夺突触后膜上的受体阻止兴奋的传递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导致突触后膜电位的变化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的运动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
C. 乌头碱可使 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持续进入突触后神经元,导致神经元持续兴奋
D. 箭毒分子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会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或持续抑制
【答案】A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A、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兴奋性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会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使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A正确;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的运动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B错误;
C、Na+通过通道蛋白的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因此,乌头碱可使Na+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持续进入突触后神经元,导致神经元持续兴奋,C错误;
D、箭毒分子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会导致神经递质无法与受体结合,无法发挥作用从而阻断兴奋的传递,而不是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或抑制,D错误。
故选A。
8. 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行是我们保持健康的基础。若免疫系统功能过弱,如免疫缺陷病,会导致人体容易被病原体感染;若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成分发起攻击,则会患自身免疫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的一种,艾滋病病毒的感染会直接导致个体死亡
B. 胸腺发育不全属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明显低于正常水平
C.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过敏反应等都属于自身免疫病
D. 对病情严重的自身免疫病患者可以使用免疫增强疗法进行治疗
【答案】B
【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2)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如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详解】A、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的一种,艾滋病病毒的感染不会直接导致患者死亡,但会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患者往往死于严重的感染或者恶性肿瘤,A错误;
B、胸腺发育不全属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胸腺是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T 细胞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密切相关,所以胸腺发育不全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明显低于正常水平,B正确;
C、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但过敏反应不属于自身免疫病,C错误;
D、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成分,所以如果使用免疫增强疗法增强免疫力后,反而会加重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的攻击,从而加重病情,D错误。
故选B。
9. “果蔬农残”一直以来都是大众非常关心的话题,其实农药对农产品生产来说,犹如医药对人类一样重要,植物生长调节剂属于农药中的一类。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都与植物激素相类似,所以才有类似的作用
B. 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在蔬菜、水果上会损害人体健康,所以应该禁止使用
C. 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一定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D. 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常用于果实的催熟
【答案】D
【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微量有机物。
【详解】A、植物生长调节剂有两种类型,一种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另一种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但是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A错误;
B、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在蔬菜、水果上会损害人体健康,但合理地使用可以确保残留量在安全范围内,所以需要合理使用,而非简单禁用,B错误;
C、合理地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但如果使用时期、方法、部位、浓度等不合理,反而可能会造成品质和产量的下降或者造成农药残留影响人的身体健康,C错误;
D、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与乙烯的功能相同,常用于果实的催熟,D正确。
故选D。
10. 很多大学生物专业的学生需要在学习期间进行“生物学综合野外实习”,实习期间有一项任务是调查某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如图为其中一个样方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样方计数,甲同学记作10株,乙同学记作9株,他们的数据都是合理的
B. 若该草本植物分布不均匀,可以选择其分布相对丰富的地段设置样方进行调查
C. 统计出每个样方内的该草本植株的数量,然后取平均值就是该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
D. 若该样方内的植株数量少于其他样方内的数量,则求平均值时应该舍去这个样方的数量
【答案】A
【分析】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样方法的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统计样方个数时,一般是统计相邻两边及其夹角上的个数。
【详解】A、利用样方法计数时,需要统计位于样方内的个体数加上相邻两边及其夹角的个体数,所以统计不同的两边会得到不同的数目,所以10株、9株都是合理的数据,A正确;
B、样方法的取样原则是随机取样,选择其分布相对丰富的地段设置样方违背了随机取样的原则,数据无效,B错误;
C、统计出每个样方内的该草本植株的数量,然后取平均值,再除以样方的面积,才是该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估算值,C错误;
D、随机所选的样方所得的数据一起取平均值,D错误。
故选A。
11. 铅、镉、汞等重金属和 、六六六等有机化合物存在生物富集现象,即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下列关于这类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富集主要是因为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排出、难以降解
B. 这类化合物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过程就是物质循环
C. 生物富集也具有全球性,因为这些物质可通过大气、水和生物迁移等途径扩散到世界各地
D. 一般来说,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富集的这些物质或元素就越多
【答案】B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某些重金属盐类和难于分解的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学物富集的物质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聚集在食物链的顶端。
【详解】A、生物富集主要是因为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排出、难以降解,A正确;
B、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过程,DDT 是化合物,不符合物质循环的概念,B错误;
C、参与生物富集的这些物质可通过大气、水和生物迁移等途径扩散到世界各地,所以生物富集也具有全球性,C正确;
D、一般来说,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富集的这些物质或元素就越多,D正确。
故选B。
12. 保障粮食安全,既要满足口粮需求,也要满足饲用基本需求。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单细胞蛋白既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也可以制成饲料,应用前景广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单细胞蛋白营养丰富,不仅富含蛋白质,还含有脂质、糖类等多种营养物质
B. 相比传统饲料,单细胞蛋白的生产过程既不需要过多占用耕地,也不受季节的限制
C. 在青贮饲料中加入乳酸菌,可以提高饲料品质,使饲料保鲜,动物食用后还能提高免疫力
D. 必须利用蛋白质含量高的原材料才能生产出蛋白质含量高的单细胞蛋白
【答案】D
【分析】发酵工程一般包括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发酵,产品分离、提纯等方面。
【详解】A、单细胞蛋白指的是微生物菌体本身,其营养丰富,不仅富含蛋白质,还含有脂质、糖类等多种营养物质,A正确;
B、相比传统饲料,单细胞蛋白的生产过程利用现代发酵工程技术,既不需要过多占用耕地,也不受季节的限制,B正确;
C、在青贮饲料中加入乳酸菌,可以提高饲料品质,使饲料保鲜,动物食用后还能提高免疫力,C正确;
D、可以利用淀粉或纤维素的水解液、制糖工业的废液等为原料生产单细胞蛋白,不是必须利用蛋白质含量高的原材料,D错误。
故选D。
13. 在哺乳动物中,存在白色脂肪组织和褐色脂肪组织 。含有大量线粒体和产热蛋白, 中则很少。线粒体内膜上含有大量合成酶,通过 合成酶顺浓度梯度进入线粒体基质时可驱动合成。可被游离长链脂肪酸激活,激活后 可通过 顺浓度梯度进入线粒体基质,使线粒体进行细胞呼吸时大量产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线粒体可以将葡萄糖等有机物中的能量通过氧化分解释放出来
B. 被激活后,导致 合成减少,从而使细胞呼吸释放出的能量更多地转化为热能
C. 白色脂肪组织和褐色脂肪组织中 的含量差异根本上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 在寒冷刺激下,哺乳动物的褐色脂肪组织可能会通过激活 增加产热维持体温
【答案】A
【分析】分析题图,H+通过线粒体内膜进入线粒体基质有两种方式:①利用ATP合成酶,伴随ATP的合成,进入线粒体基质中。②在激活的UCP的作用下进入线粒体基质,并伴随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详解】A、线粒体不能以葡萄糖为底物进行氧化分解,葡萄糖需要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线粒体发生后续反应,A错误;
B、UCP被激活后,H+可通过UCP 进入线粒体基质,导致通过ATP合成酶运输的H+减少,所以ATP合成的量减少,细胞呼吸释放出的能量会更多地转化成热能,B正确;
C、白色脂肪组织和褐色脂肪组织中UCP的含量差异根本上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正确;
D、H+在激活的UCP的作用下进入线粒体基质,并伴随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故在寒冷刺激下,哺乳动物的褐色脂肪组织可能会通过激活UCP增加产热维持体温,D正确。
故选A。
14.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濒危物种级别,目前我国的物种濒危程度正在加剧。生物多样性是经过漫长的进化才发展到如今的丰富多彩,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形成现在多姿多彩的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多样性
B. 物种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应环境,这属于进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必人为干涉
C. 多种多样的环境条件导致生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可遗传变异,形成多种多样的物种
D. 已经灭绝的物种还有很多我们没有来得及发掘的价值,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A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详解】A、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所以形成现在多姿多彩的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多样性,A正确;
B、物种濒临灭绝的原因很多,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利用导致目前物种灭绝速度异常迅速,所以需要人类的干预,B错误;
C、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不会使生物发生定向的变异,而是起选择作用,C错误;
D、已经灭绝的物种还有很多我们没有来得及发掘的价值,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D错误。
故选A。
15. 马铃薯在广东种植广泛,主要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繁殖,它们感染的病毒很容易传给后代,且逐年积累,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差。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获得脱毒幼苗,流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马铃薯脱毒时通常选用茎尖作为外植体,是因为茎尖处的细胞分裂能力强,分化程度低,成功率高
B. 过程①代表脱分化,过程②③代表再分化,过程②③所用的培养基成分及配比相同,但与过程①的培养基成分及配比不同
C. 图中B代表愈伤组织,可以利用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来鉴定其细胞的死活
D. 利用上述过程还可以实现优质马铃薯苗的快速繁殖,并保留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
【答案】D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其具体流程为:接种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诱导生芽→诱导生根→移栽成活。作物脱毒材料:分生区(如茎尖、芽尖)细胞;植物脱毒方法:进行组织培养;结果:形成脱毒苗。外植体用酒精消毒30s,然后立即用无菌水清洗2~3次;再用次氯酸钠溶液处理30 min后,立即用无菌水清洗2~3次。
【详解】A、马铃薯脱毒时通常选用茎尖作为外植体,是因为茎尖处分生区的细胞病毒极少甚至没有病毒,可以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无毒的植株,A错误;
B、过程①代表脱分化,过程②③代表再分化,过程①②③所用的培养基成分及配比不都相同,主要是植物激素的含量比例不同,B错误;
C、图中B代表愈伤组织,愈伤组织没有中央大液泡,所以不能利用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来鉴定其细胞的死活,C错误;
D、植物组织培养可以实现优质马铃薯苗的快速繁殖,并保留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D正确。
故选D。
16. 甲基化是表观遗传的重要机制。根据序列甲基化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全甲基化、半甲基化和非甲基化。目前已知有两种甲基化酶,从头甲基化酶和维持甲基化酶。从头甲基化酶可以作用于非甲基化的位点,加一个甲基到一条链上;维持甲基化酶可以作用于半甲基化位点,将其转变为全甲基化位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非甲基化位点可以在维持甲基化酶的作用下成为全甲基化位点
B. 一个全甲基化位点经过复制后会形成两个半甲基化位点
C. 在维持甲基化酶的作用下,全甲基化位点复制后也可以继续保留全甲基化
D. 一个全甲基化位点经过两次复制之后可能形成4个全甲基化位点
【答案】A
【分析】表观遗传指的是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表观遗传发生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影响表观遗传的因素有:DNA的甲基化、染色体组蛋白的甲基化、乙酰化等。
【详解】A、由题意可知,从头甲基化酶作用于非甲基化位点,维持甲基化酶作用于半甲基化位点,根据酶的专一性特点可知,维持甲基化酶无法直接作用于非甲基化位点,A错误;
B、根据DNA 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一个全甲基化位点经过复制后会形成两个半甲基化位点,B正确;
C、全甲基化位点经过复制形成半甲基化位点,然后在维持甲基化酶的作用下,半甲基化位点转变为全甲基化位点,所以全甲基化位点复制后也可以继续保留全甲基化,C正确;
D、若每次复制后,下一次复制前都能有维持甲基化酶发挥作用,将复制形成的半甲基化位点转变为全甲基化位点,一个全甲基化位点经过两次复制之后可能形成4个全甲基化位点,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 油桃因香甜脆爽、光滑无毛深受消费者欢迎。为探究油桃合适的种植条件,某学者在大棚中利用油桃进行了一系列相关实验。所用实验地为沙壤,有机质含量为 ,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 。
实验一:分别在晴天(10时进行通风处理)和阴天对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测定,结果如图1所示。
实验二:晴天时,将大棚分为两组,实验组早上8点向大棚内增施 ,其他条件与对照组相同(10时进行通风处理),分别测定两组的净光合速率 ,结果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进行实验前,就对土壤的、、 等含量进行了测定,并适当补充了氮肥和磷肥,请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分析施加氮肥和磷肥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一和图1分析,上午9时,大棚内油桃植株的净光合速率晴天组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阴天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晴天时在10时左右对大棚进行通风处理,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二和图2分析可知,上午时增施 组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除了通风和使用二氧化碳发生器以外,还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以达到增产目的。
(4)实际生产中,果农会在果树的花期通过施用一定浓度的________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来减少果树上的花蕾数量,从而增加单个果实的重量,提升单果品质。
【答案】(1)植物可以利用N、P合成光合作用需要的酶、色素、NADPH、ATP等物质,从而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
(2)①. 大于 ②. 图中9时晴天组的曲线斜率大于阴天组,说明9时晴天组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大于阴天组,所以晴天组净光合作用速率大于阴天组 ③. 10时左右大棚内浓度极低,通风可以增加浓度,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3)施用农家肥
(4)生长素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等。内部因素包括酶、光合色素含量、C5的含量、NADPH、NADP+含量等。
【小问1详解】植物可以利用N、P合成光合作用需要的酶、色素、NADPH、ATP 等物质,从而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
【小问2详解】图1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大棚内的CO2浓度,则该曲线的斜率代表单位时间内CO2吸收量,即净光合速率,据图1分析,9时晴天组曲线的斜率大于阴天组,所以晴天组净光合作用速率大于阴天组。10时之前,由于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大棚内的CO2浓度降低,10时左右大棚内CO2浓度极低,通风可以增加CO2 浓度,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小问3详解】施用农家肥后微生物可以将农家肥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水、CO2和无机盐,所以施用农家肥可以增加CO2 浓度。
【小问4详解】生长素即吲哚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 其主要作用包括: 促进生长: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使植物茎伸长,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促进生长作用越明显,但超过最适浓度则会抑制生长。 诱导生根:对植物生根有促进作用。 维持顶端优势: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实际生产中,果农会在果树的花期通过施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来减少果树上的花蕾数量,从而增加单个果实的重量,提升单果品质。
18. 体温调定点学说认为,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是体温调定点上移导致的。下丘脑 区中存在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热敏神经元在周围温度升高时放电频率增加,冷敏神经元在周围温度降低时放电频率增加,二者放电频率相等时对应的温度就是体温调定点。如图所示,正常条件下体温调定点在37℃左右,当细菌或病毒感染时,在致热源的作用下体温调定点升高到39℃左右,引起发烧。请根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当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体时,B细胞会增殖、分化成浆细胞,进而分泌能与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结合的抗体,B细胞活化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___________细胞,该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结核分枝杆菌____(填“会”或“不会”)引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
(3)据图分析,遭遇细菌感染时, 区的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______,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______,从而导致体温调定点升高。体温调定点升高后,机体会通过一系列反应使体温达到调定点,例如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途径增加产热。
(4)若某一病人体温39℃维持了一天,那么这一天内他的产热量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基本等于”)散热量。
【答案】(1)抗原刺激、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细胞因子的作用
(2)①. 细胞毒性T ②. 识别并接触、裂解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③. 会
(3)①. 升高 ②. 降低 ③. 骨骼肌战栗
(4)基本等于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因体体温变化而相应改变,A、B两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温度,正常情况下体温为37℃,调定点调高后“正常”体温为39℃。
【小问1详解】B细胞的激活需要两个信号,第一个信号是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第二个信号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因此B细胞活化的条件有抗原刺激、辅助性T 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细胞因子的作用。
【小问2详解】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细胞毒性T 细胞,其作用主要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是胞内寄生菌,所以也能引发细胞免疫反应。
【小问3详解】据图分析,遭遇细菌感染时,PO/AH区的冷敏神经元(A 虚线)放电频率升高,热敏神经元(B 虚线)放电频率降低,从而导致体温调定点升高。体温调定点升高后,机体会通过一系列反应使体温达到调定点,例如通过骨骼肌战栗等途径增加产热。
【小问4详解】体温恒定的机理是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该病人体温维持在39℃ ,所以其产热量基本等于散热量。
19. 凋落物分解过程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键环节,是有效养分回归土壤的重要方式之一,下图表示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的生态功能。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凋落物分解主要依赖________(填生态系统组成成分),该成分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凋落物分解和温室效应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试写出它们相互影响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凋落物分解的角度分析,生态系统能量单向流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凋落物分解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这体现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分解者 ②.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2)凋落物分解产生的CO2排放到大气中,可能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温室效应导致气温升高,使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加强,促进凋落物的分解
(3)凋落物分解释放的热能无法被生物群落重新利用
(4)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分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在物质循环过程中,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能量流动则不同,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流动是单方向不循环的。
【小问1详解】凋落物分解主要依赖分解者,分解者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小问2详解】 凋落物分解和温室效应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凋落物分解产生的CO2 排放到大气中,导致大气中CO2 浓度升高,使温室效应加剧;温室效应导致气温升高,使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加强,促进凋落物的分解。
【小问3详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包括2层含义,一是不循环,二是不可逆,从凋落物分解角度分析,可以解释不循环这一点,因为凋落物分解释放的热能无法被生物群落重新利用。
【小问4详解】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的关系是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20. 在免疫学、传染病、癌症生物学和再生医学等领域的研究中,免疫缺陷小鼠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模型工具。某科研小组计划利用CRISPR/Cas9 基因组编辑系统定向敲除基因来培养免疫缺陷小鼠。CRISPR/Cas9 基因组编辑系统由向导RNA(sgRNA)和Cas9 蛋白组成,向导RNA识别并结合靶基因DNA,Cas9蛋白切断双链DNA 形成两个末端。这两个末端通过“断裂修复”重新连接时通常会有个别碱基对的插入或缺失,从而实现基因编辑。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基因工程敲除小鼠的 基因需要如下操作,第一步:根据___________的已知序列设计对应的片段;第二步:构建含有对应 片段的表达载体和 蛋白基因的表达载体;第三步:将上述两种表达载体的体外转录产物和 导入小鼠的________细胞。
(2)体外培养获得的敲除了 基因的胚胎需要移植到受体子宫内发育成个体,外来胚胎能在受体子宫内存活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想要获得遗传背景完全相同的免疫缺陷小鼠,可以通过__________技术获得小鼠,该技术属于__________(填“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该技术的操作对象一般是______________时期的胚胎。
【答案】(1)①. 基因 ②. 受精卵
(2)受体子宫一般不会对外来胚胎产生免疫排斥反应
(3)①. 胚胎分割 ②. 无性生殖 ③. 桑葚胚或囊胚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小问1详解】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中向导RNA识别并结合靶基因DNA,所以这个向导RNA 序列需要根据要编辑的基因来设计,即根据基因的已知序列设计sgRNA 对应的DNA片段;接下来构建含有sgRNA对应DNA片段的表达载体和Cas9 蛋白基因的表达载体后,将上述两种表达载体的体外转录产物Cas9mRNA和sgRNA 导入小鼠的受精卵细胞。
【小问2详解】体外培养获得的敲除了基因的胚胎需要移植到受体子宫内发育成个体,外来胚胎能在受体子宫内存活的理论基础是受体子宫一般不会对外来胚胎产生免疫排斥反应。
【小问3详解】通过胚胎分割可以获得遗传背景完全相同的免疫缺陷小鼠,该技术属于无性生殖,该技术的操作对象一般是桑葚胚或囊胚。
21.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雄蕊育性由等位基因A/a决定,B基因的存在会抑制不育基因的表达,表现为正常可育个体。实验室中现有雄蕊不育和育性正常的4种纯合子若干。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雄蕊不育株是杂交育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材料,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2)某科研人员选取了一株雄蕊不育株作为母本,一株育性正常的植株作为父本进行杂交实验,若子代全部都是雄蕊不育,该实验结果说明雄蕊不育的性状由________(填“隐性”或“显性”)基因控制。若子代全部都是雄蕊可育,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雄蕊不育的性状由隐性基因a控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若研究得出雄蕊不育是由A基因控制的性状,为进一步研究A/a、B/b两对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继续利用实验室的4种纯合子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杂交时无需对母本去雄
(2)①. 显性 ②. 不能 ③. 若子一代含有B,则无论雄性不育的个体含有aa,还是A-,子代都是正常可育个体
(3)让雄性不育的个体做母本,与育性正常的aaBB个体杂交,子一代继续自交,统计子二代表型和分离比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雄蕊不育株不能产生可育的雄配子,但可以产生可育的雌配子,因此杂交时,让其做母本,可免去去雄的操作。
【小问2详解】已知B基因的存在会抑制不育基因的表达,表现为正常可育个体。某科研人员选取了一株雄蕊不育株(--bb)作为母本,一株育性正常的植株作为父本进行杂交实验,若子代全部都是雄蕊不育(--bb),说明雄蕊不育的性状由显性基因A控制,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由于B基因的存在会抑制不育基因的表达,表现为正常可育个体,因此若子代为--B-,无论亲本雄性不育是含aa,还是含有A-,子代都会因为含有B而表现可育,因此若子代全部都是雄蕊可育,不能判断雄蕊不育的性状由隐性基因a控制。
【小问3详解】若雄蕊不育是由A基因控制的性状,则雄性不育的纯合子为AAbb,育性正常的纯合子为AABB、aaBB、aabb,若要进一步研究A/a、B/b两对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需要杂交出现AaBb,因此可选择雄性不育AAbb的个体做母本,与育性正常的aaBB个体杂交,得到的子一代AaBb继续自交,统计子二代表型和分离比。若子二代雄性不育∶育性正常=3∶13,则说明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不遵循。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生物]2024年衡水高考金卷先享卷模拟卷(四)(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2024届衡水金卷先享卷信息卷高三下学期模拟(五)(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2024届衡水金卷先享卷信息卷高三下学期模拟(三)(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