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19分)
1.默写。
(1)《观沧海》诗中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在诗中起统领全诗的作用,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2)《观沧海》诗中以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大海全景的两句诗是:水何澹澹,________。
(3)《次北固山下》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江春入旧年。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朋友,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
(6)《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________。
(7)《春》中引用了诗句:“沾衣欲湿杏花雨,________。”来写春风。
(8)《春》看,像牛毛,________,________,密密地斜织着。
【答案】(1)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2)山岛竦峙 (3)海日生残夜
(4)闻道龙标过五溪 (5)随君直到夜郎西 (6)春天的脚步近了
(7)吹面不寒杨柳风 (8)像花针 像细丝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 的喉咙,唱出 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 地响着。
A.嘹亮 宛转 清脆B.清脆 宛转 嘹亮
C.清脆 嘹亮 宛转D.宛转 清脆 嘹亮
【答案】B
【解析】配组题中同义词辨析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从对象、范围、色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选出正确的答案。“清柔”意思是清晰柔美;“清脆”指声音清亮好听。根据语境,应选择“清脆”。“宛转”形容言辞委婉含蓄,也可用来形容人或物的声音动听。“悠扬”形容声音高低起伏、持续和谐;第二空应用“宛转”;“嘹亮”指声音清晰圆润而响亮;“敞亮”指宽敞明亮;结合语句选择“嘹亮”;当然背过课文也可轻松选出来。故选B。
3.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致远,元代大都人,是当时著名的元曲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代表作《汉宫秋》。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大诗人,有《李太白全集》传世。
C.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风婉约,如代表作《观沧海》。
D.朱自清,字佩弦,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等。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C.曹操诗风雄壮,气势开阔,如代表作《观沧海》,展现大海容纳世间万物的气势,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表现其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4.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诵读经典”很重要。将“重要”改为“必要”。
B.在世乒赛上,中国队曩括并包揽了所有项目的金牌。删掉“曩括并”或“并包揽”。
C.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每个人都应作为江河卫士。将“作为”改为“成为”。
D.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并深入研究。将“解决问题”和“深入研究”调换位置。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项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属于残缺主语。去掉“通过”或“使”即可。
点睛: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也可从语法角度。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二、阅读与理解(71分)
(一)(7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元曲,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6.“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生活美景,它被穿插在小令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答案】5.B
6.“小桥流水人家”营造了温馨、宁静的氛围,以乐景写哀情,和萧索荒凉的上下两句形成对比,反衬了作者的孤独、寂寞、愁苦和思乡之情(或者以乐景写悲情,反衬离人思乡的愁绪)。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B.这首元曲“断肠人在天涯”是诗眼,表现了羁旅之苦,思想之切。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小桥流水人家”意思是: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小桥流水,袅袅炊烟,渲染了宁静祥和的氛围;联系“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可知,作者此时正远离家乡,浪迹天涯,居无定所,乐景衬哀情,面对温馨家居的场面,自然而然的引发出作者的思乡之情;联系“枯藤老树昏鸦”可知,作者先看到了枯败凋零凄凉之景后遇炊烟袅袅,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作者羁旅天涯,漂泊无依时的思乡之切。
(二)(1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乙】
东坡与小妹①、黄山谷②论诗。妹曰:“轻风细柳,澹月梅花。中加一字作腰成五言联句以何字为妙?”坡捻须云:“轻风摇细柳,澹月映梅花。”妹颔首云:“佳矣,犹未也。”黄曰:“轻风舞细柳,澹月隐梅花。”妹颔首云:“佳矣,犹未也。”坡问:“然则妹将何说?”妹莞尔,轻云:“轻风扶细柳,澹月失梅花。”二人抚掌称善
(《苏小妹炼字》)
【注】①苏小妹:相传为苏轼的妹妹,其名苏轸(zhěn)。②黄山谷:黄庭坚,是苏轼的门生,二人有着师生之谊。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加一字作腰/成五言/联句以何字为妙
B.中加一字作腰/成五言联句/以何字为妙
C.中加一字/作腰成五言/联句以何字为妙
D.中加一字/作腰成五言联句/以何字为妙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俄而雪骤 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人抚掌称善 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坡问:“然则妹将何说?
10.甲乙两文都展现了古代女子才思敏捷、文采出众的形象。请概括两文塑造人物方法的共同之处。
【答案】7.B
8.(1)急 (2)大体 (3)好
9.(1)不如把它比作柳絮乘风满天飞舞。(2)苏东坡问:“那么小妹说加什么好”或“那么小妹将要怎么说呢?”
10.示例:两文都直接通过人物语言来塑造人物;两文都通过对比手法来塑造人物;两文都运用侧面描写,通过他人的反应来衬托人物形象。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句意:在中间加上一个字作为“腰”,形成五言联句,用哪个字最好呢?
“中加一字作腰”表示一个行为动作;“成五言联句”是另一个动作结果,即形成五言联句;“以何字为妙”是一个疑问句,询问用哪个字最好。
故断为:中加一字作腰/成五言联句/以何字为妙。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句意:不久,雪下得更急了。骤,急,紧;
(2)句意: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体;
(3)句意:两个人拍手称赞说好。善,好。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1)未若,不如,比不上;因,乘、趁。
(2)然则,既然这样,那么;何,什么。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都通过人物语言来塑造人物:
在甲文中,兄子胡儿回答“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回答“未若柳絮因风起”,通过胡儿和谢道韫对“白雪纷纷何所似”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展现出两人不同的才思。谢道韫以“柳絮因风起”的比喻,既形象地描绘出雪花的轻盈与灵动,又体现出她敏捷的思维和出色的文采。在乙文中,妹曰:“轻风细柳,澹月梅花。中加一字作腰成五言联句以何字为妙?”坡捻须云:“轻风摇细柳,澹月映梅花。”黄曰:“轻风舞细柳,澹月隐梅花。”妹莞尔,轻云:“轻风扶细柳,澹月失梅花。”通过苏小妹与苏东坡、黄庭坚之间关于诗句炼字的讨论,以他们各自的言语展现出苏小妹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见解和高超水平。
都通过对比手法来塑造人物:
甲文中,胡儿的“撒盐空中差可拟”和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形成对比。胡儿的比喻较为直接,只是从颜色和形状上进行简单的类比;而谢道韫的比喻则更加富有诗意和美感,把雪花比作柳絮,不仅在形态上相似,更在神韵上契合。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谢道韫更高的文学素养和才思敏捷。乙文中,苏东坡的“轻风摇细柳,澹月映梅花”和黄庭坚的“轻风舞细柳,澹月隐梅花”与苏小妹的“轻风扶细柳,澹月失梅花”进行对比。苏东坡和黄庭坚的诗句虽然也有一定的意境,但苏小妹的诗句更加细腻、生动,“扶”字赋予了轻风温柔的人性,“失”字则巧妙地表现出梅花在月光下的朦胧之美。通过对比,凸显出苏小妹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眼光和卓越才能。
都运用侧面描写:
甲文中,“公大笑乐”,谢太傅对谢道韫的回答给予了高度的赞赏,通过谢太傅的反应,从侧面衬托出谢道韫的才思敏捷和文采出众。谢太傅作为长辈和有学识的人,他的认可更加有力地证明了谢道韫的才华。乙文中,“二人抚掌称善”,苏东坡和黄庭坚对苏小妹的诗句拍手称赞,他们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出苏小妹在诗歌创作上的高超水平。苏东坡和黄庭坚都是文学大家,他们的赞赏进一步提升了苏小妹的形象。
参考译文:
【甲】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不久,雪下得更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苏东坡和妹妹苏小妹、黄庭坚一起讨论诗歌。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澹月梅花’,在中间加一个字作为‘腰’,组成五言联句,用哪个字最好呢?”苏东坡捻着胡须说:“轻风摇细柳,澹月映梅花。”苏小妹点头说:“好是好,但还不够好。”黄庭坚说:“轻风舞细柳,澹月隐梅花。”苏小妹点头说:“好是好,但还不够好。”苏东坡问:“那么妹妹你有什么说法呢?”苏小妹微微一笑,轻声说:“轻风扶细柳,澹月失梅花。”两人拍手称赞。
(三)(15分)
阅读《济南的冬天》(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②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③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1.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①段的内容。
12.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C.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D.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
1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这两句话。
(1)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14.文中最后一句话“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有什么作用?
【答案】11.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美景(或:薄雪后小山的美景)
12.A
13.(1)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薄雪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阳光下雪的娇美,表达了作者对薄雪的喜爱之情。(2)“卧”字用拟人手法写村庄,写雪,活灵活现地写他们的状样,情态,营造了一种安适、恬静的氛围。
14.与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起到点题的作用;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季节下济南特有的美景的热爱与赞美,简洁有力,给人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解析】《济南的冬天》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济南冬天的独特美景。文章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呈现了小雪装点下的济南:矮松上的白花如同日本看护妇,小村庄似古代水墨画。水藻的绿意和天上的蓝色被形象化地表现出来,形成一种和谐生动的视觉体验。文章不仅展现了自然的静谧美,更传达出了作者对济南冬日的深情热爱,用朴实的语言将温暖宁静的冬日氛围传递给读者,令读者心驰神往。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
根据第①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可知,这段主要描写了济南下小雪时,山上的矮松、山尖、山坡以及快日落时山腰的景色,突出了薄雪覆盖下小山的美丽秀气。概括为: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美景(或:薄雪后小山的美景)。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树尖上顶着白雪的样子”比作“日本看护妇”,形象地写出了雪后矮松的形态;
B.“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害羞”一词赋予薄雪人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雪在日落时的颜色变化;
C.“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景物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们人的语言,体现出老城的安适;
D.“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睡着”一词把老城、山、水当作人,描绘出它们的安适状态。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1)“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句话中,把“薄雪”比作人,说它“害了羞”,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从原句中可以看出,这里描写的是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在阳光的映照下微微露出粉色的情景。通过赋予薄雪人的“害羞”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薄雪在特定光照下的娇美模样,让人仿佛能看到那一抹羞涩的粉色,如同一个害羞的少女。这种描写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薄雪的喜爱之情,因为只有对其充满感情,才会用如此生动的拟人手法来描绘它。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句话中,“卧”字把村庄和雪都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原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山坡上的小村庄安静地“卧”着,房顶上的雪也静静地“卧”着。“卧”字生动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状样与情态,给人一种安稳、宁静、平和的感觉。仿佛村庄和雪都在享受着这份宁静,营造出一种安适、恬静的氛围,让读者也能感受到这份宁静之美。同时也体现出作者对这种宁静祥和的冬日景象的喜爱与赞美。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首先,文章开头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结尾这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与开头相呼应。在开头,作者总体评价济南是宝地,引发读者的好奇与期待。而在结尾,通过对济南冬天的山、水、雪等景色的细致描写后,再次强调这是冬天的济南,让读者深刻感受到济南在冬天确实如作者所说的是个宝地,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其次,文章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尾这句话明确指出“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起到了点题的作用。它直接点明了文章所描写的对象是冬天的济南,让读者更加明确文章的主题。
从情感表达方面,作者在文中详细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山在薄雪覆盖下的秀美,水的清澈、温暖以及整个城市的宁静与空灵。最后用这句话进行总结,简洁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美景的由衷赞叹,让读者在阅读完文章后,依然能沉浸在济南冬天的美景之中,回味无穷。
(四)(18分)
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小题。
紫色葡萄慈父心
卫宣利
①小院里有棵葡萄树,是父亲在我双腿瘫痪后的第二年栽下的。栽树的时候,父亲把我推到院子里,一边挖坑,一边告诉我,葡萄树是有灵性的,种的时候许个愿,如果能实现,它就能长得旺盛。父亲说:“许个愿吧!”就这样,我们父女俩把美好质朴的心愿寄托在了小小的葡萄树上——希望我能够站立起来。
②父亲侍弄葡萄树的精心和殷勤一如照顾他有病的女儿,浇水要浇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
施肥要施还散发着青草味儿的斗羊粪,松土自然要用手把土细细碾碎……父亲每天早上都爱把我推到葡萄树前,仔细地看上一阵。葡萄树每长出一片新叶,父亲就兴奋得像个孩子,说:“你瞧,发芽了!发芽了!”后来,父亲还很有信心地说:“等到能在葡萄树下乘凉的时候,你就好了……”
③葡萄树长大了,正如父亲所期望的那样,桂繁叶茂。父亲用相铁丝和钢材精心地给葡萄树搭了架子。第二年,长长的藤蔓就爬满了半个院子,碧绿肥嫩的叶子在小院的上空舒展着热烈的情怀,生机勃勃!
④然而,我,依然坐在轮待上。
⑤其实父亲心里也明白,他的女儿再也不能像只花蝴蝶一样在他身边欢快地跑,轻轻地跳了,可他依然痴望着、幻想着有一天能出现奇迹……
⑥那年,郁闷孤苦的我拿起了笔。
⑦葡萄树在第三年结了果。连父亲也未料到,他栽下的葡萄树竟是优质品种,不但个大味甜,而且熟得早。夏日里,那些成熟了的葡萄一串串挂在小院里,阳光透过叶隙落上去,颗颗晶莹剔透,硕大滚圆,既好看又诱人。
⑧从此父亲又多了一项任务。炎热的午后,父亲总会踩上凳子,摘两串紫珍珠般晶莹的葡萄,用清凉的井水洗了,端到我的书桌上,对我说:“累了就歇,吃点葡萄,解暑。”我便停了手中的笔,津津有味地吃葡萄。葡萄被井水洗过。凉凉的,又酸又甜,真好吃!葡萄汁顺着下巴流下来,我全然不顾,父亲看我的样子,一脸满足地笑。有时候他怕影响我,悄悄地进来,悄悄放下葡萄,又情悄地出去。
⑨几年过去了,葡萄树越来越旺盛,一到夏天,它厚厚的绿荫就进满了小院。当父亲坐在葡萄树下戴着老花镜读我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时,他的眼角眉梢都挂满了笑意。父亲已经接受了我不能走路的现实,当初许的愿也许早已忘了。
⑩父亲明白:有一种站立更能升起至高无上的尊严,那就是心灵的站立!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6.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句子
(1)有时候他怕影响我,悄悄地进来,悄悄放下葡萄,又悄悄地出去。(品析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葡萄树每长出一片新叶,父亲就兴奋得像个孩子,说:“你瞧,发芽了!发芽了!”(从人物描写手法赏析)
17.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从开头的种葡萄树,到父亲精心呵护葡萄树,到“我”吃葡萄,可见“葡萄树”是全文的一条重要线索。
B.“葡萄树每长出一片新叶,父亲就兴奋得像个孩子,说:‘你瞧,发芽了!发芽了!’”一句,运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内心的喜悦。
C.第③段画线句中“舒展着热烈的情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使句子生动形象,增强了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还表达了对这一事物的喜爱之情。
D.第⑥段是过渡性段落,承上写出因双腿瘫痪给自己带来的痛苦心情,启下则是在父亲的精心照料下,“我”拿起笔进行写作,开启自己崭新的人生。
18.文中哪些地方具体表现了题目中的“慈父心”?请结合全文,简要加以概括。
【答案】15.父亲种下葡萄树并许下希望女儿好起来的心愿,在他的精心侍弄下,葡萄树越长越茁壮,女儿也终于在文学上取得成就,实现心灵上的站立。
16.(1)连用三个“悄悄”,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怕影响“我”写作,给“我”送葡萄时动作的轻巧,体现了无言的父爱。(2)运用神态和语言描写,生动地体现出父亲看到葡萄发芽时的激动,也表现了父亲对我能早日好转的强烈期盼。
17.B
18.①栽种葡萄并许下希望女儿好起来的心愿;②侍弄葡萄树的精心和殷勤一如照顾有病的女儿;③为女儿采摘紫珍珠般品堂的葡萄,用清凉的井水洗了,端给女儿吃;④对女儿心灵的站立深感欣喜,“眼角眉梢都挂满了笑意”。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
根据第①段“小院里有棵葡萄树,是父亲在我双腿瘫痪后的第二年栽下的……希望我能够站立起来”,可知:这是故事的开端,父亲在“我”双腿瘫痪后种下葡萄树并许下希望“我”好起来的心愿。
根据第②段“父亲侍弄葡萄树的精心和殷勤一如照顾他有病的女儿”,第③段“葡萄树长大了,正如父亲所期望的那样,繁茂叶茂”,这是故事的发展,父亲精心侍弄葡萄树,葡萄树茁壮成长。
根据第⑥段“那年,郁闷孤苦的我拿起了笔”,第⑨段“当父亲坐在葡萄树下戴着老花镜读我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时,他的眼角眉梢都挂满了笑意”,第⑩段“父亲明白:有一种站立更能升起至高无上的尊严,那就是心灵的站立”可知,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我”在郁闷孤苦中拿起笔,最终在文学上取得成就,实现了心灵上的站立。概括为:父亲种下葡萄树并许下希望女儿好起来的心愿,在他的精心侍弄下,葡萄树越长越茁壮,女儿也终于在文学上取得成就,实现心灵上的站立。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1)“有时候他怕影响我,悄悄地进来,悄悄放下葡萄,又悄悄地出去”这句话中,“悄悄”是“轻轻地、不声张地、不引人注意地”的意思;这一词连续使用了三次,突出父亲知道“我”在写作,怕打扰到“我”,所以动作非常轻。三个“悄悄”生动地刻画出父亲进来、放下葡萄以及出去时的小心翼翼,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是那么细腻、无言。他不想因为自己的举动而影响到“我”,这种默默的付出体现了深沉的父爱。
(2)“葡萄树每长出一片新叶,父亲就兴奋得像个孩子,说:‘你瞧,发芽了!发芽了!’”这句话运用了神态和语言描写。“兴奋得像个孩子”是神态描写,生动地展现出父亲看到葡萄树长出新叶时那种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你瞧,发芽了!发芽了!”是语言描写,通过父亲简单而激动的话语,我们可以感受到父亲对葡萄树成长的关注。结合第①段“葡萄树是有灵性的,种的时候许个愿,如果能实现,它就能长得旺盛”“我们父女俩把美好质朴的心愿寄托在了小小的葡萄树上——希望我能够站立起来”可知,父亲种下葡萄树是寄托了希望女儿能够站立起来的心愿,所以父亲对葡萄树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如此激动,也表现了他对“我”能早日好转的强烈期盼。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B.根据第②段“葡萄树每长出一片新叶,父亲就兴奋得像个孩子,说:‘你瞧,发芽了!发芽了!’”可知,句子中“兴奋得像个孩子”是神态描写,“你瞧,发芽了!发芽了!”是语言描写,没有动作描写。本项“运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有误。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概括。
根据第①段“小院里有棵葡萄树,是父亲在我双腿瘫痪后的第二年栽下的……希望我能够站立起来”可知,父亲在女儿双腿瘫痪后种下葡萄树,寄托了希望女儿好起来的美好质朴的心愿,体现了父亲对女儿深深的爱和期盼,这是“慈父心”的重要表现之一。
根据第②段“父亲侍弄葡萄树的精心和殷勤一如照顾他有病的女儿,浇水要浇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施肥要施还散发着青草味儿的斗羊粪,松土自然要用手把土细细碾碎”可知,该段通过对父亲侍弄葡萄树的细致描写,将其与照顾女儿相类比,生动地展现了父亲对葡萄树的用心,也反映出父亲对女儿病情的牵挂,希望葡萄树的茁壮成长能给女儿带来好运,这体现了浓浓的“慈父心”。
根据第⑧段“炎热的午后,父亲总会踩上凳子,摘两串紫珍珠般晶莹的葡萄,用清凉的井水洗了,端到我的书桌上,对我说:‘累了就歇,吃点葡萄,解暑。’”可知,炎热的午后,父亲不顾劳累为女儿采摘葡萄并洗净端来,关心女儿的劳累和暑热,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体现了父亲对女儿的慈爱。
根据第⑨段“当父亲坐在葡萄树下戴着老花镜读我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时,他的眼角眉梢都挂满了笑意。父亲已经接受了我不能走路的现实,当初许的愿也许早已忘了”可知,父亲看到女儿在文学上取得成就,实现心灵上的站立,感到无比欣喜,这是父亲对女儿成长和进步的由衷欣慰,也是“慈父心”的深刻体现。
(五)(9分)
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回答小题。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从古至今一直在使用的最古老的自源性文字。时至今日,不同文明在各自的环境中独立诞生的各种文字,只有汉字能够一帆五千载。作为世界上生命力最长的文字,汉字保存了人类文明史上最为丰富的纪录。
【汉字起源】
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地方,已经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它们整齐规范,并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具备了简单文字的特征,学者们认为这可能是汉字的萌芽。汉字形成为系统的文字是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考古证实,在商朝早期,中国文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甲骨文的出现。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
【仓颉造字】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生于陕西省白水县杨武村鸟羽山(另一说山西临汾人),享年110岁,为4 800年前轩辕黄帝左史官。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汉字演变】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形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形体就稳定下来: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来了。
【文字纵横】
【文化基因】
汉字是中国故事的目录。中国是汉字的故乡,有多少个汉字就有多少个故事。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画卷。几千年来的风俗礼仪、社会结构、伦理道德、哲学思考、审美意识,几乎都隐藏在一个个汉字对所要反映的事物的摹画、概括和美化之中。汉字是中国精神的凝结。中国人从孩提时代就开始提笔写字,练习的是书法,打造的却是性格与魂魄。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基因。每一个汉字都是劳动的产物,是古代中国人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描摹。一部汉语词典,就是一个海量信息光盘,贮存着中华文明丰富而神秘的密码,遗传着文化精神坚固而完整的信息。
(根据《汉字五千年》等资料整理)
19.阅读材料【汉字演变】,为什么说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形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
20.分析表格材料【文字纵横】,归纳出三条与汉字有关的有意义的结论。
21.下列内容,符合材料意思的一项是( )
A.汉字形成为系统的文字是在公元16世纪的商朝。
B.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龟骨上的古老文字。
C.隶书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小篆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
D.汉字是世界上生命力最长的文字,保存了人类文明史上最为丰富的纪录。
【答案】19.①小篆使每个汉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②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③楷书使汉字形体稳定下来并确立了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笔顺。
20.①中国汉字数量最多;②汉字传承5000年以上或延续时间最长(历史悠久);③汉字使用人数最多。
21.D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概括。
根据材料【汉字演变】“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形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可知,小篆在汉字演变过程中起到了规范笔画数的作用;
根据材料【汉字演变】“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可知,隶书对汉字笔形系统进行了构建,;
根据材料【汉字演变】“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形体就稳定下来: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来了”可知,楷书使汉字形体稳定下来并确立了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笔顺。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根据材料【文字纵横】可知,中国汉字约有4500个(甲骨文),希腊字母公元前750年有24个大写字母;玛雅文符号公元前2500年约有270个;巴比伦楔形文字公元前3200年有640个基本字;埃及圣书体公元前3000年有2000多个符号;古印度哈拉巴文字公元前2300年有500个符号。由此可知,中国汉字数量最多;
根据材料【文字纵横】可知,中国汉字从公元前3000年至今一直在使用,而玛雅文符号在公元前2500年产生,消失了500年;巴比伦楔形文字公元前3200年产生,消失了2100年;埃及圣书体公元前3000年产生,消失了500多年;古印度哈拉巴文字公元前2300年产生,消失了3800年。由此可知,汉字的使用历史没有中断,延续时间超过5000年,比其他几种文字的延续时间都长,所以汉字传承5000年以上或延续时间最长(历史悠久);
根据材料【文字纵横】可知,全世界至今有16亿人使用汉字;而玛雅文符号消失了500年;巴比伦楔形文字消失了2100年;埃及圣书体消失了500多年;古印度哈拉巴文字消失了3800年。由此可知,汉字的使用人数在这些文字中是最多的。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辨析。
A.根据材料【汉字起源】“汉字形成为系统的文字是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可知,汉字形成为系统的文字的时间是公元前16世纪,本项“汉字形成为系统的文字是在公元16世纪的商朝”有误;
B.根据材料【汉字起源】“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可知,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本项“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龟骨上的古老文字”有误;
C.根据材料【汉字演变】“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可知,小篆的作用是固定笔画数,隶书的作用是构成新笔形系统和使字形渐成扁方形。本项“隶书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小篆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有误。
(六)完成名著相关题目(6分)
22.《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作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__________。(文章体裁)
【答案】①旧事重提 ②鲁迅 ③散文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23.《朝花夕拾》中哪些人物给你的印象比较深刻?请你写下其中一个人物,简要说说他(她)的特点及相关事件。
【答案】【示例】长妈妈。她饶舌多事、粗俗愚昧,却又真诚地关爱儿童。鲁迅自从知道绘图的《山海经》之后就对它念念不忘,也向大人们表达过这个渴望,但他们都没有满足鲁迅的愿望,而阿长却在一次回乡后给鲁迅带来了“三哼经”,这让鲁迅很是感激、敬佩。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选择阅读《朝花夕拾》后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人物即可。
示例:《朝花夕拾》中的衍太太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衍太太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鼓励小孩子吃冰,打旋,怂恿鲁迅看黄色书籍,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衍太太心术不正、自私自利的、爱推卸责任的市侩形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三、(6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与父母相伴的日子,我们承欢膝下,享受亲情;与挚友相伴的日子,我们互励互助,共同成长;与书籍相伴的日子,我们博览古今,通晓世事;与美景相伴的日子,我们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与爱相伴的日子,我们学会关心,懂得感恩……
请以“与 _____相伴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不少于500字;②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答案】略。文字
时期
数量
字体
状态
中国汉字
公元前3000年
约4500个(甲骨文)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
全世界至今有16亿人使用
希腊字母
公元前750年
24个大写字母
至今仍在使用
玛雅文符号
公元前2500年
约270个
几何体、头字体
消失了500年
巴比伦楔形文字
公元前3200年
640个基本字
刻符、岩画、文字画、图画字
消失了2100年
埃及圣书体
公元前3000年
2000多个符号
碑铭体、僧侣体、大众体
消失了500多年
古印度哈拉巴文字
公元前2300年
500个符号
印章文字
消失了3800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 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默写,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问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