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调研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调研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调研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调研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调研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调研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4页。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铝毒是作物在酸性土壤中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植物可通过系列变化响应铝毒胁迫,如快速激活植物根系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诱导有机酸载体蛋白向外分泌有机酸等,进而减少铝离子对根系的吸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离子通道和有机酸载体蛋白功能不同可能是因为构成两者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B. 离子通道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并能与其结合的离子通过
    C. 有机酸载体蛋白将有机酸运出根细胞时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
    D. 离子通道和某些载体蛋白能实现被转运物质的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答案】B
    【分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
    【详解】A、离子通道和有机酸载体蛋白都是蛋白质,蛋白质的结构不同(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肽链的折叠方式等)会导致其功能上的差异,A正确;
    B、离子通道介导离子运输时不与离子相结合,B错误;
    C、载体蛋白转运物质时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C正确;
    D、离子通道和某些载体蛋白都能进行协助扩散,实现被转运物质的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D正确。
    故选B。
    2. 冬季易出现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的结构模式图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肺炎支原体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必须寄生在人体细胞中才能繁殖
    B. 与人成熟红细胞相比,肺炎支原体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核膜
    C. 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药物不能用于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的肺炎
    D. 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肺炎支原体的细胞质中有核糖体、DNA等
    【答案】C
    【分析】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详解】A、支原体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生长繁殖,不需要寄生在人体细胞中,且支原体具有细胞结构,属于生命系统的细胞和个体层次,A错误;
    B、人成熟红细胞和支原体都没有核膜,B错误;
    C、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因此以抑制细胞壁合成为主要功效的抗生素不能治疗支原体感染导致的肺炎,C正确;
    D、观察肺炎支原体的核糖体、DNA等结构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D错误。
    故选C。
    3. 细胞内葡萄糖作为呼吸底物氧化分解的前提是先发生磷酸化形成葡萄糖-6-磷酸,即ATP最外侧的磷酸基团在己糖激酶催化下转移到葡萄糖分子上。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葡萄糖的磷酸化发生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
    B. 葡萄糖的磷酸化、氧化分解均属于放能反应
    C. 己糖激酶能降低磷酸基团转移时需要的活化能
    D. 葡萄糖形成葡萄糖-6-磷酸后ATP变成ADP
    【答案】B
    【分析】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反应相联系。
    【详解】A、葡萄糖的磷酸化属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A正确;
    B、葡萄糖的磷酸化伴随ATP的水解,属于吸能反应,B错误;
    C、己糖激酶能降低磷酸基团转移给葡萄糖时所需的活化能,C正确;
    D、葡萄糖形成葡萄糖-6-磷酸后,ATP中远离腺苷的磷酸基团发生转移,ATP变成ADP,D正确。
    故选B。
    4. 如图是某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其中Ⅰ、Ⅱ、Ⅲ、Ⅳ代表不同的物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物质Ⅰ在暗反应中既是还原剂,也能提供能量
    B. 给植物提供H218O,一段时间后检测Ⅱ会出现放射性
    C. 若提高环境中Ⅲ的浓度,其他条件不变,短时间内C3/C5升高
    D. 光合作用产物Ⅳ可以转化为蔗糖、淀粉等有机物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物质Ⅰ是还原型辅酶Ⅱ(NADPH),物质Ⅱ是水分解产生的产物释放到细胞外,为O2,物质Ⅲ能和C5反应生成C3,因此物质Ⅲ为CO2,物质Ⅳ为C3接受ATP和NADPH提供的能量,被NADPH还原生成的糖类,即光合作用的产物。
    【详解】A、由分析可知,物质Ⅰ是NADPH,在暗反应中既是还原剂,也能提供能量,A正确;
    B、物质Ⅱ是O2,光反应产生的O2中的O全部来自H2O,若给植物提供H218O,则光反应产生的O2中的O均为O18,但O18没有放射性,是稳定同位素,B错误;
    C、物质Ⅲ是CO2,若提高环境中CO2的浓度,其他条件不变,短时间内C5的消耗增加,C3的合成增加,则C3/C5升高,C正确;
    D、物质Ⅳ是葡萄糖,可以转化为蔗糖、淀粉等有机物,D正确。
    故选B。
    5. 如图分别代表某二倍体植物和二倍体动物处于某分裂时期的一个细胞,其中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Ⅰ、Ⅱ分别表示能联会的同源染色体,①~⑥代表染色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植物细胞可能是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2条染色体没有分离导致的
    B. 若该植物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多出的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则该细胞能产生8种配子
    C. 该动物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①~⑥中无同源染色体
    D. 若该动物细胞中有等位基因随①和④的分开而分离,则①和④之间发生过互换
    【答案】A
    【分析】减数分裂的特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裂,因此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并且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导致位于两条染色单体上的相同基因发生分离。
    【详解】A、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2条染色体(b所在的染色体)没有分离且移向了细胞一极,可导致形成的子细胞中多一条染色体,A正确;
    B、若产生的是卵细胞,则该植物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只能产生1个配子,只能是1种类型;若产生的是精子,则该植物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能产生4个配子,正常情况下,只能是2种类型,B错误;
    C、该动物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可能是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①~⑥中无同源染色体,C错误;
    D、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等位基因也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且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而不是①和④之间,D错误。
    故选A。
    6. 雌雄异株植物女娄菜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植株的绿色和金黄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由于某种类型的致死使得金黄色性状仅存在于雄株中。现有两株绿色女娄菜杂交,F1表型及比例为绿色雌株:绿色雄株:金黄色雄株=2:1:1,不考虑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控制绿色和金黄色的基因遵循分离定律,金黄色为隐性性状
    B. 控制女娄菜颜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F1绿色雌株中杂合子占1/2
    C. 金黄色仅存在于雄株中原因是隐性基因纯合会导致个体死亡
    D. F1植株随机传粉得到的F2表型及比例为绿色雌株:绿色雄株:金黄色雄株=2:3:1
    【答案】C
    【分析】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的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
    【详解】A、根据两株绿色女娄菜杂交,F1中绿色植株:金黄色植株=3:1,可判断金黄色为隐性性状,控制绿色和金黄色的基因遵循分离定律,A正确;
    B、F1中女娄菜子代性状表现与性别相关联(在雌雄个体中表型及比例不一致),因此控制植株颜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基因用B、b表示,亲本雌株的基因型为XBXb,亲本雄株的基因型为XBY,F1绿色雌株中杂合子(基因型为XBXb)占1/2,B正确;
    C、雄株可以出现金黄色(基因型为XbY),可排除b基因纯合致死和b基因雌配子致死,因此金黄色仅存在于雄株中的原因为含b基因的雄配子致死,不会出现XbXb的金黄色雌株,C错误;
    D、F1植株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XBXb:XBY:XbY=1:1:1:1,F1雌雄植株随机传粉,其中雌配子类型及比例为XB:Xb=3:1,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XB:Y=1:2,因此F2中绿色雌株:绿色雄株:金黄色雄株=2:3:1,D正确。
    故选C。
    7. 研究发现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催化DNA的合成,DNA复制时需要RNA引物参与,复制完成后核糖核酸酶会水解引物,最后由酶X催化形成完整的DNA,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聚合酶需要以DNA链为模板在子链的5'端催化脱氧核苷酸聚合
    B. 核糖核酸酶可将引物水解为4种核糖核苷酸,其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化学键不同
    C. 酶X是DNA连接酶,可催化磷酸二酯键和氢键的合成
    D. DNA复制时还需要解旋酶,该酶能沿着DNA模板移动
    【答案】D
    【分析】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DNA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且需要消耗ATP;DNA在复制过程中,边解旋边进行半保留复制。
    【详解】A、DNA聚合酶需要以DNA链为模板,使子链从5'→3'端延伸,在子链的3'端催化,A错误;
    B、核糖核酸酶和DNA聚合酶作用的化学键相同,都是磷酸二酯键,B错误;
    C、酶X是DNA连接酶,可连接DNA片段,催化磷酸二酯键合成,C错误;
    D、DNA复制时还需要解旋酶催化双链DNA解旋,解旋酶沿着DNA模板移动,边移动边催化DNA解旋,D正确。
    故选D。
    8. 艾弗里实验中制备S型细菌细胞提取物的过程是:破碎S型细菌后漂洗数次,用乙醇进行沉淀后将沉淀溶于盐溶液,用氯仿抽提2~3次除去蛋白质,再用乙醇进行沉淀。将沉淀溶于盐溶液,加入能够水解多糖的酶,再除去该酶,继续用乙醇进行沉淀,最后将沉淀溶于盐溶液制成细胞提取物进行“转化因子”本质的研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提取过程利用了DNA不溶于酒精而蛋白质等物质易溶于酒精的特性
    B. 水解多糖的酶和蛋白质等物质去除越彻底,该实验的说服力越强
    C. 该细胞提取物与活的R型细菌混合培养后能获得R型细菌和S型细菌
    D. 还需要进行向提取物中加入RNA酶、酯酶、蛋白酶混合液的一组实验
    【答案】D
    【分析】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艾弗里和他的同事将加热致死的 S 型细菌破碎后,设法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制成细胞提取物。将细胞提取物加入有 R 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出现了 S 型活细菌。然后,他们对细胞提取物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后再进行转化实验,结果表明分别用蛋白酶、RNA 酶或酯酶处理后,细胞提取物仍然具有转化活性;用 DNA 酶处理后,细胞提取物就失去了转化活性。实验表明,细胞提取物中含有格里菲思所述的转化因子,而转化因子很可能就是 DNA。艾弗里等人进一步分析了细胞提取物的理化特性,发现这些特性都与 DNA 的极为相似,于是艾弗里提出了不同于当时大多数科学家观点的结论:DNA 才是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详解】A、提取过程利用了DNA不溶于酒精而蛋白质等物质易溶于酒精的特性,纯化DNA、去除蛋白质等物质,A正确;
    B、除去水解多糖的酶是为了防止其他物质的干扰,蛋白质等物质去除越彻底,该实验的说服力越强,B正确;
    C、该细胞提取物中有“转化因子”——S型细菌的DNA,因此细胞提取物与活的R型细菌混合能转化成功,出现S型细菌,C正确;
    D、还需利用自变量处理的减法原理,进行向提取物中分别加入RNA酶、酯酶、蛋白酶的多组实验,D错误。
    故选D。
    9. 基因多效性是指一个基因控制若干性状的现象,有学者认为:基因多效性是生物新构造、新器官形成的基础。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这一观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若某一性状的出现能够提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会被保留
    B. 若某一性状对环境适应性没有增强,控制该性状的具有多效性的基因也可能被保留
    C. 按照这一假说,有蹄动物的角可能是基因多效性造成的隆起被自然选择的结果
    D. 新构造、新器官形成后即标志着生物发生了进化并形成了新物种
    【答案】D
    【分析】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不断提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下降。因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基因多效性是指一个基因控制若干性状的现象,若某一性状的出现能够提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会成为有利基因,在进化过程中会被保留,A正确;
    B、若某一性状对环境的适应性没有增强,控制该性状的具有多效性的基因也可能被保留,因为其他性状可能是适应环境的,B正确;
    C、按照基因多效性的说法,有蹄动物的角可能是基因多效性造成的隆起,由于这个隆起对生存是有利的,便被自然选择保留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C正确;
    D、新构造、新器官形成后即标志着生物发生了进化,但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D错误。
    故选D。
    10. 下列有关动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不可通过抽取血样检测激素水平
    B.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一经性腺细胞接受后就失活了
    C.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都增加
    D. 每一种激素都只作用于一种特定的靶器官或靶细胞
    【答案】C
    【分析】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详解】A、激素通过体液进行运输,可以通过抽取血样检测内分泌系统中的激素水平,A错误;
    B、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是垂体,且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会失活,B错误;
    C、甲状腺激素具有提高细胞代谢的作用,分泌增多时,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都增加,C正确;
    D、有些激素,如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所有的细胞,D错误。
    故选C。
    11. 下列关于结核分枝杆菌侵入人体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结核分枝杆菌与B细胞接触是激活B细胞的第一信号
    B. 处理、呈递结核分枝杆菌的APC中不包括淋巴细胞
    C. 只能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不会引发细胞免疫
    D. 胸腺功能缺陷不会影响机体清除结核分枝杆菌
    【答案】A
    【分析】体液免疫的过程为,当病原体侵入机体时,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
    细胞免疫的过程: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详解】A、抗原(结核分枝杆菌)与B细胞接触是激活B细胞的第一信号,A正确;
    B、处理、呈递结核分枝杆菌的APC包括B细胞,但B细胞属于淋巴细胞,B错误;
    C、结核分枝杆菌是胞内寄生菌,能引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C错误;
    D、胸腺是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有重要作用,胸腺功能缺陷会导致机体特异性免疫能力下降,D错误。
    故选A。
    12. 苯乙酸(PAA)和NAA都是与生长素具有类似生理效应的物质:PAA是在植物体内合成的;NAA是人工合成的,其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PAA和NAA都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
    B. PAA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但能显著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C.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时使用PAA的效果比NAA稳定且持久
    D. 两种物质都可以促进植株细胞数目增加、抑制细胞分化
    【答案】B
    【分析】植物激素亦称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内源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一些微量而能调节(促进、抑制)自身生理过程的有机化合物。已知植物体内产生的激素有六大类,即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和油菜素甾醇。
    【详解】A、PAA是植物体内合成的物质,是植物激素,A错误;
    B、PAA是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但能显著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B正确;
    C、NAA是人工合成的,由于植物体内缺少分解NAA的酶,因此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效果比PAA更稳定且持久,C错误;
    D、生长素类物质的作用是促进植株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D错误。
    故选B。
    13. 蓝碳指固定在浅海区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等生态系统中的碳。蓝碳生态系统能够捕获和储存大量的碳,具有极高的固碳效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蓝碳生态系统可以有效降低大气中CO2的浓度,减缓全球变暖趋势
    B.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分解者在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 CO2不断在蓝碳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间进行着碳循环
    D. 蓝碳生态系统中储存的碳可以再被其他生态系统利用
    【答案】C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A、蓝碳生态系统能够捕获和储存大量的碳,具有极高的固碳效率,因此蓝碳生态系统可以有效降低大气中CO2的浓度,减缓全球变暖趋势,A正确;
    B、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分解者在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B正确;
    C、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往复,且具有全球性,不是在一个生态系统内部进行碳循环,C错误;
    D、蓝碳生态系统中储存的碳释放出来可以再被其他生态系统利用,D正确。
    故选C。
    14. 酸菜是人们喜爱的一种传统发酵食品,以酸和脆为品质佳的判断依据。酸菜发酵过程中发酵坛内多种微生物如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等的代谢会发生改变。下列关于酸菜制作过程中的一些现象及工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发酵初期酵母菌和醋酸菌的代谢旺盛,中期乳酸菌代谢旺盛
    B. 装坛时将菜紧紧相贴、层层压实,有利于提升酸菜品质
    C. 为了延长酸菜保质期,腌制时提高盐含量不会影响酸菜品质
    D. 腌制时使用凉开水是因为凉开水经过消毒含有的杂菌较少
    【答案】C
    【分析】泡菜(酸菜)的制作原理: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先增加,后下降至相对稳定。
    【详解】A、发酵初期发酵坛内氧气含量高,酵母菌和醋酸菌在有氧气时代谢旺盛,乳酸菌是厌氧微生物,在发酵中期(氧气含量下降)代谢旺盛,A正确;
    B、装坛时将菜紧紧相贴、层层压实,有利于创设无氧环境,促进乳酸菌代谢产生乳酸,因此能提升酸菜品质,B正确;
    C、加盐能起到防腐的作用,但盐含量太高会使乳酸菌死亡,导致酸菜咸而不酸,影响品质,C错误;
    D、凉开水经过高温消毒后含有的杂菌较少,能减少酸菜腌制过程中杂菌污染发生腐败的风险,D正确。
    故选C。
    15. MAC琼脂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包括蛋白胨、胆盐(可以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氯化钠、乳糖、中性红(能分解乳糖和不分解乳糖的细菌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MAC是选择培养基,不能分解乳糖的细菌无法在该培养基上生长
    B. MAC琼脂培养基可以用于获取革兰氏阴性菌的纯培养物并用于计数
    C. 该培养基中的蛋白胨可以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维生素等
    D. 应在使用前和使用后均对MAC琼脂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
    【答案】A
    【分析】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详解】A、MAC是一种选择培养基,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生长,中性红起鉴别乳糖利用菌的作用,中性红并不能抑制微生物生长,即能分解乳糖和不能分解乳糖的细菌均能生长,A错误;
    B、MAC琼脂培养基是固体选择培养基,可以用于获取革兰氏阴性菌的纯培养物并用于计数,B正确;
    C、该培养基中的蛋白胨可以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维生素等,C正确;
    D、在MAC琼脂培养基使用前进行灭菌是为了防止培养物被污染,使用后进行灭菌处理是为了防止污染环境,D正确。
    故选A。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 科学家在研究有氧呼吸场所的过程中,将酵母菌破碎后离心获得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再通入18O2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荧光的强度可以体现释放能量的多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3、4号试管的结果说明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能直接利用丙酮酸
    B. 2号试管的结果说明葡萄糖可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和[H]
    C. 该实验说明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线粒体,且线粒体中的反应能释放大量能量
    D. 该实验说明有氧呼吸包括多个阶段的化学反应,最终将葡萄糖彻底分解
    【答案】ABD
    【分析】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场所分别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无氧呼吸两个阶段都发生细胞质基质中。
    【详解】A、3号试管的结果说明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4号试管中加入丙酮酸后发生了化学反应,说明线粒体能利用丙酮酸,A正确;
    B、2号试管中葡萄糖的量减少,有丙酮酸和[H]生成,说明葡萄糖可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和[H],B正确;
    C、该实验说明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C错误;
    D、该实验说明有氧呼吸包括发生在不同场所的多个阶段的化学反应,最终将葡萄糖彻底分解为H2O和CO2,D正确。
    故选ABD。
    17. 某科研单位以烤烟连作(连续种植烤烟)为对照(CK),研究了烟麦套种、烟薯套种对烤烟植株光合特性的影响,并于烤烟苗移栽后第90天上午选取各组烤烟植株各10株,测定标记叶片的相关生理过程,得到下表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选取烤烟植株的标记叶片时各组应随机选取
    B. 烟薯套种模式烤烟叶绿体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是最多的
    C. 两种套种模式都可以加速叶肉细胞对CO2的利用
    D. 烟麦套种时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烤烟叶片积累的有机物多于烤烟连作时
    【答案】AB
    【分析】真(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水分散失的途径,也是植物从环境中吸收CO2的途径,气孔导度表示植株气孔开放程度,气孔开放程度会影响植物从外界吸收CO2,进而影响光合作用。
    【详解】A、选取烤烟植株的标记叶片时各组应选取各植株上同一部位的叶片,A错误;
    B、烟薯套种模式烤烟植株的净光合速率是最高的,但叶绿体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是真光合速率,由于没有测量呼吸速率,因此无法判断烟薯套种模式烤烟植株叶绿体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是否为最多,B错误;
    C、两种套种模式下烤烟植株的气孔导度都比对照组高,说明两种套种模式下烤烟植株从外界环境中进入植株体内的CO2均增多,胞间CO2浓度都比对照组低,说明更多的CO2被叶肉细胞吸收利用,说明可以加速叶肉细胞对环境中CO2的利用,C正确;
    D、烟麦套种时烤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高于烤烟连作,说明其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积累的有机物多于烤烟连作时,D正确。
    故选AB。
    18. 血红蛋白由2条α肽链和2条β或γ肽链组成,两种血红蛋白都可以发挥运输氧气的作用。胎儿出生后D基因(编码γ肽链)关闭表达而A基因(编码β肽链)开始表达,机理如图1所示,其中DNMT为DNA甲基转移酶;某家族患β地中海贫血(单基因遗传病,由A基因突变产生a基因所致,Aa为轻症患者)的情况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胎儿出生后由于D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而抑制了γ肽链的合成
    B. 图2中DNMT基因突变的重症患者的症状可能较DNMT基因未突变的重症患者轻
    C. 图2家系中Ⅱ-4的基因型为aa,不再发生其他变异的情况下,Ⅱ-1和Ⅱ-2生育正常孩子的概率是0
    D. 该实例仅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BC
    【分析】基因突变:DNA分子中由于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表观遗传: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DNA的甲基化、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的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详解】A、由图1信息可知,D基因关闭表达是因为其启动子发生了甲基化,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并没有发生改变,A错误;
    BC、β地中海贫血是单基因遗传病,由题干信息可知:编码β链的基因是A,因此a为变异后的异常基因,基因型为aa的个体由于不能合成正常的β链而造成血红蛋白异常,为重症患者,Ⅱ-4的基因型为aa;若重症患者的DNMT结构异常,无法催化D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D基因表达出γ肽链,γ肽链和α肽链结合形成血红蛋白,可以减轻血红蛋白异常导致的症状;Ⅱ-1的基因型为aa,Ⅱ-2的基因型为AA,二者所生育的孩子基因型是Aa,均为轻症患者,所以生育正常孩子的概率是0,BC正确;
    D、β地中海贫血的发生是血红蛋白的结构异常导致的,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而DNMT基因可以通过DNMT催化代谢间接控制血红蛋白的合成,进而控制性状,D错误。
    故选BC。
    19. 红花荷属(中型乔木)植物具有多样性的花色,可有效吸引多种野生鸟类定居。通常以部分高大乔木(如木棉)构建群落第一层,红花荷在中层,下层使用灌木进行搭配并形成带状、片状复合的引鸟生态景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吸引多种野生鸟类定居体现了红花荷属植物的直接价值
    B. 复合的引鸟生态景观利用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C. 花色引鸟过程利用了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
    D. 植物引鸟后可使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恢复力稳定性均增强
    【答案】AD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和直接价值(对人类有实 用意义和非实用意义)。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越弱。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A、吸引多种野生鸟类定居体现了红花荷属植物的间接价值,A错误;
    B、复合的引鸟植物生态景观中各种植物的分层现象利用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形成带状、片状的景观利用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正确;
    C、引鸟过程利用的植物花色信息是物理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能调节鸟和植物的种间关系,C正确;
    D、植物引鸟后该地的物种多样性提高,营养结构变复杂,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错误。
    故选AD。
    20. 不对称体细胞杂交指利用射线破坏供体染色质,与未经辐照的受体原生质体融合可使供体个别染色体片段转移至受体原生质体内。红豆杉能产生抗癌药物紫杉醇,为了培育能产生紫杉醇的柴胡,科研人员将红豆杉供体(2n=24)与柴胡(2n=12)进行了不对称体细胞杂交。已知红豆杉和柴胡的染色体间排斥较为明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照射柴胡原生质体,不照射红豆杉原生质体
    B. 初步筛选染色体数大于12小于24的细胞为所需的融合成功的杂交细胞
    C. 应选择红豆杉核基因含量较低且能高效合成紫杉醇的杂种细胞进行培养
    D. 该技术中需要用到纤维素酶、蛋白酶、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等
    【答案】BC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终形成植物体。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①培养基配制;②外植体选取;③激素的运用;④消毒;⑤温度、pH、光照。
    植物组织培养中植物激素使用:物组织培养中关键性激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同时使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时,两者用量的比例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细胞既分裂也分化。
    【详解】A、红豆杉是供体细胞,应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照射红豆杉原生质体破坏其染色质,A错误;
    B、柴胡细胞染色体数为12条,红豆杉细胞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为12条,因此需要筛选的目标细胞的染色体数大于12小于24,B正确;
    C、红豆杉和柴胡细胞的染色体间排斥较为明显,应在能够高效合成紫杉醇的杂交细胞中选择红豆杉的核基因含量较低的杂交细胞进行培养,以减少染色体间的排斥,C正确;
    D、红豆杉愈伤组织和柴胡愈伤组织细胞需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形成原生质体,再用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植物细胞不用灭活的病毒进行诱导融合,D错误。
    故选BC。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能产生淀粉酶。为研究淀粉酶的合成部位及合成机理,生物小组利用小麦的半粒种子(将小麦种子用刀片横切为等长的两半,带胚的一半含胚和胚乳,去胚的一半只含胚乳)和相关试剂设计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注:实验结果中“+”越多,表示颜色越深;表中液体量的单位均为mL。
    (1)各组均加入缓冲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实验结果还可以用______检测,则结果应为______号试管颜色反应最深。
    (2)1、2号试管的自变量为______,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设计4号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表明小麦种子中合成淀粉酶的部位是______;推测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产生淀粉酶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维持淀粉酶发挥活性所需的pH ②. 斐林试剂 ③. 3
    (2)①. 种子是否带胚(胚的有无)②. 带胚的种子保温后能产生淀粉酶,而去胚种子不能 ③. 排除赤霉素溶液本身对淀粉水解的影响
    (3)①. 胚乳 ②. 萌发种子的胚能产生赤霉素,赤霉素促进胚乳产生淀粉酶
    【分析】分析表格:α-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淀粉遇碘液变蓝。1号和2号试管形成对照,说明胚能产生a-淀粉酶;2、3号试管形成对照,单一变量是GA的浓度,说明GA含量越多时,试管中的淀粉越少。
    (1)由于淀粉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因此需要向反应体系中加入缓冲液调节溶液的pH;淀粉水解后生成的麦芽糖是还原糖,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淀粉酶活性越高,淀粉水解的越多,砖红色越深,因此3号试管颜色反应最深。
    (2)1、2号试管的自变量为种子是否带胚;试管1的颜色变浅而试管2的颜色不变,说明带胚的种子保温后能产生淀粉酶分解淀粉;设计4号试管的目的是排除赤霉素溶液本身对淀粉水解的影响。
    (3)比较2、3和4号三支试管可知,去胚的半粒种子在GA的诱导下能产生淀粉酶,因此小麦种子中合成淀粉酶的部位是胚乳;赤霉素能促进胚乳产生淀粉酶,胚可以发育为植物个体,因此推测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产生淀粉酶的机理是:萌发种子的胚产生的赤霉素促进胚乳产生淀粉酶。
    22.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调节的结果。部分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调节免疫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的信号分子有______。
    (2)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原理如图2所示,其细胞膜上FasL的作用是______;若被HIV感染的辅助性T细胞中Fas基因表达,则该细胞______(填“会”或“不会”)成为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的对象。
    (3)图3表示反射弧中的一个突触结构,其中乙酰胆碱(ACh)为兴奋性神经递质,突触前膜释放ACh的方式为______,释放ACh的过程______(填“消耗”或“不消耗”)能量。ACh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引起______(写出具体离子的流向),从而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答案】(1)激素、神经递质
    (2)①. 能识别并结合靶细胞膜上的Fas ②. 会
    (3)①. 胞吐 ②. 消耗 ③. Na⁺
    【分析】图1中作用于免疫细胞的物质来自于血液和神经细胞,所以作用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活性物质有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图2中细胞毒性T细胞的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特异性结合;图3为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
    (1)由图1和图3可知,激素、神经递质都会作为信号分子调节免疫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
    (2)细胞毒性T细胞上FasL的作用是识别并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Fas结合。被HIV感染的辅助性T细胞中Fas基因表达,从而使该辅助性T细胞成为相应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的靶细胞。
    (3)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ACh,消耗能量;ACh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Na⁺内流从而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23. 稻-蟹共作是一种以水稻为主体、适量放养蟹的生态种养模式,蟹能摄食害虫、虫卵。假设某稻—蟹共作生态系统共有三个营养级,其能量流动情况如图所示,图中字母代表能量值。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该稻—蟹共作生态系统中虫卵的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用______(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该稻—蟹共作生态系统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总能量可表示为______;植食性害虫到蟹等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
    (3)相比于普通的稻田,稻—蟹共作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2点)提高水稻的产量。
    (4)稻田中养殖蟹时需要合理规划养殖量及蟹的养殖品种,以达到蟹和水稻的最佳经济效益,这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原理。
    【答案】(1)①. 样方法 ②. 虫卵的(数量多且)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
    (2)①. e+f+g+j ②. (c–i)/b×100%
    (3)蟹捕食害虫,使能量流向水稻;蟹的粪便分解后可作为水稻的肥料;蟹在稻田中的活动疏松土壤,促进水稻根系的有氧呼吸
    (4)协调和整体
    【分析】调查种群密度时,针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对象,常采用标记重捕法;针对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对象,常采用样方法。
    能量传递效率指的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
    (1)由于虫卵的数量多且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因此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2)生态系统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即e+f+g+j;蟹等动物的同化量是c,其中一部分能量i来自于饲料,因此第三营养级从第二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是c–i,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b,所以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i)/b×100%。
    (3)相比于普通的稻田,稻—蟹共作可通过蟹捕食害虫,使能量流向水稻,蟹的粪便分解后可作为水稻的肥料,蟹在稻田中的活动疏松土壤,促进水稻根系的有氧呼吸等过程来提高水稻的产量。
    (4)稻田中养殖蟹时需要确定养殖量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考虑蟹的养殖品种,达到蟹和水稻的最佳经济效益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24. 小鼠(2n-40)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其皮毛的颜色受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及一对未知位置的基因B/b控制,其色素物质的合成途径如图所示。已知小鼠胚胎必需至少含有酶1或酶2才能完成发育。回答下列问题:

    (1)对小鼠的基因组进行测序时应测定______条染色体。科学家将小鼠的一条4号和一条5号染色体融合成一条染色体,融合小鼠在减数分裂Ⅰ前期会形成______个正常的四分体,该融合小鼠可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表型为白色的小鼠基因型有______种;若一只黑色小鼠身上出现了灰色斑点,不考虑基因突变,推测灰色斑点处的细胞可能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两种变异具体类型)。
    (3)若B/b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如下几种情况。为了确定B/b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应选用多对纯合的______做亲本杂交,产生足够多的子代并进行统计。预测结果及结论为:
    ①若实验结果符合图Ⅲ,则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将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理论上中出现灰色雌鼠的概率为______。
    ②若中雌雄鼠都为黑色,则需进一步将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若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则B/b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Ⅱ。
    【答案】(1)①. 21 ②. 18 ③. 融合的4号和5号染色体可以和正常的4号、5号染色体联会,分离时融合4号和5号染色体走向细胞一极,正常4号、5号染色体移向另一极,能产生可育配子
    (2)①. 2##两 ②. (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缺失;B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缺失;B基因甲基化(写出两种合理答案即可)
    (3)①. 灰色雌鼠和白色雄鼠 ②. 黑色雌鼠:灰色雄鼠=1:1 ③. 3/14 ④. 灰鼠:黑鼠:白鼠=1:2:1
    【分析】分析题意,基因A和基因B分别控制酶1、酶2的合成,白色物质在酶1的作用下合成灰色物质,灰色物质在酶2的作用下合成黑色物质,说明A和B基因同时存在,小鼠表现为黑色,只有A基因存在,小鼠表现为灰色,只有B基因存在,小鼠表现为白色,而小鼠胚胎必须含有酶1或酶2才能完成发育,故没有A和B基因的小鼠胚胎是致死的。
    (1)小鼠(2n=40)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即有19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因此其基因组包括19+X+Y=21条染色体;小鼠的4号和5号染色体融合成1条染色体,因此在减数分裂Ⅰ前期会形成18个正常的四分体;杂交小鼠的原始生殖细胞中,融合的4号和5号染色体可以和正常的4号、5号染色体联会,分离时融合4号和5号染色体移向细胞一极,正常4号、5号染色体移向另一极,产生了可育配子,所以该杂交小鼠可育。
    (2)假设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表型为白色小鼠的基因型中无A,必需有B(小鼠胚胎必需至少具有酶1或酶2才能完成发育),因此有aaBB、aaBb两种类型;黑色小鼠的基因型为A_B_,若身上出现了灰色斑点,不考虑基因突变,可能是因为灰色斑点细胞中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发生了缺失,或B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缺失,或B基因甲基化,B基因无法表达造成的。
    (3)为了确定B/b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应选择纯种的灰色雌鼠(基因型为AAbb或AAXbXb)和白色雄鼠(基因型为aaBB或aaXBY交配),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若实验结果符合图Ⅲ,所选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F1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即黑色雌鼠:灰色雄鼠=1:1;将F1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理论上F2中出现灰色雌鼠(基因型为A_XbXb)的概率为3/4×1/4=3/16,但由于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4×1/2=1/8)因胚胎不能发育而死亡,因此存活小鼠的比例为7/8,存活小鼠中灰色雌鼠所占比例为(3/16)÷(7/8)=3/14。若F1中雌雄鼠都为黑色,说明所选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基因型均为AaBb。若B/b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Ⅱ,则雌雄亲本均会产生Ab、aB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1,配子随机结合产生的后代基因型之比为AAbb:AaBb:aaBB=1:2:1,表型比为灰鼠:黑鼠:白鼠=1:2:1。
    25. 转录因子(TFs)可作用于启动子调节基因表达。研究某TFs对基因X表达的作用时常构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即将基因X的启动子、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作为主报告基因,可催化底物发出荧光)、海肾荧光素酶基因(连接能稳定表达的启动子,作为内参报告基因,用于校正实验结果)构建到同一质粒上,如图所示,再将报告基因质粒与TFs表达质粒(可表达TFs)共同转染细胞,通过检测荧光值说明TFs对基因X启动子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报告基因质粒中应把基因X的启动子构建到位点______(填“1”“2”“3”或“4”),启动子的功能是____________;构建报告基因质粒时需借助的工具酶有______;为筛选出TFs表达质粒成功转染的受体细胞,该质粒上还需携带______。
    (2)若受体为哺乳动物细胞,则培养受体细胞的培养箱中的气体环境是______,将质粒导入受体细胞的常用方法是______。
    (3)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在细胞中同时表达萤火虫荧光素酶和海肾荧光素酶(均为蛋白质),二者催化不同的荧光底物发出不同荧光,检测是否表达出特定荧光素酶还可采用______法;添加内参报告基因可以排除______(答出1点即可)对萤火虫荧光素酶活性测定的影响。
    (4)实验过程中向受体细胞中导入质粒的方案如下表所示:
    检测荧光值进行对比,结果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TFs是基因X表达的抑制因子。
    【答案】(1)①. 1 ②. RNA聚合酶的识别和结合部位,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 ③.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④. 标记基因
    (2)①. 95%的空气+5% ②. 显微注射法
    (3)①. 抗原—抗体杂交 ②. 不同组之间细胞生长状况、细胞数目不同、转染效率不同(答出1个合理答案即可)
    (4)第2组检测值低于第1、3组的检测值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目的基因的获取。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报告基因质粒的功能是检测TFs对基因X启动子的作用,需要将基因X的启动子连接到主报告基因(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的上游,即位点1;海肾荧光素酶基因能稳定表达,因此在位点4需连接一个稳定表达、不受TFs作用的启动子;构建报告基因质粒时需借助的工具酶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的识别和结合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标记基因用于筛选TFs表达质粒是否成功转染受体细胞。
    (2)培养哺乳动物细胞的培养箱中气体环境是95%的空气+5%CO2,将重组质粒导入动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3)检测是否表达出特定荧光素酶(蛋白质)可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法;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常遇到由于个人操作造成的实验误差,比如细胞数目不均一、细胞代次不统一、转染效率不一致等。引入海肾荧光素酶作为内参报告基因,以此来标定报告基因的测量结果,从而达到有效地减少实验误差的目的。
    (4)若TFs是基因X表达的抑制因子,则导入TFs表达质粒后基因X的启动子表达被抑制,萤火虫荧光素酶的表达量下降,导入含TFs表达质粒比不导入质粒和导入不含TFs表达质粒的荧光值要低。
    试管
    加入的细胞成分
    加入的反应物
    变化情况
    加入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后的荧光情况
    1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添加14C标记的葡萄糖
    葡萄糖的量减少,有14CO2、H218O的生成
    较强荧光
    2
    细胞质基质
    添加14C标记的葡萄糖
    葡萄糖的量减少,有¹⁴C标记的丙酮酸、[H]的生成
    较弱荧光
    3
    线粒体悬液
    添加14C标记的葡萄糖
    葡萄糖的量不变
    没有荧光
    4
    线粒体悬液
    添加14C标记的丙酮酸
    丙酮酸的量减少、有14CO2、H218O的生成
    较强荧光
    处理
    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胞间CO2浓度/()
    气孔导度/()
    烤烟连作(CK)
    20.32
    1.33
    310.36
    0.21
    烟麦套种
    23.31
    1.75
    273.45
    0.29
    烟薯套种
    25.73
    2.11
    265.55
    0.36
    试管
    赤霉素溶液
    缓冲液

    半粒种子10个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步骤1
    步骤2
    1
    0
    1
    1
    带胚
    25℃保温24h后去除种子,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淀粉溶液
    25℃保温10min后向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mL碘液,混匀后观察溶液颜色的深浅
    ++
    2
    0
    1
    1
    去胚
    ++++
    3
    0.4
    1
    0.6
    去胚
    +
    4
    0.4
    1
    0.6
    不加种子
    ++++
    实验组别
    报告基因质粒
    TFs表达质粒
    不含TFs的表达质粒
    1
    +


    2
    +
    +

    3
    +

    +

    相关试卷

    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调研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调研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探究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调研考试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调研考试试题(解析版),共24页。

    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调研考试生物:

    这是一份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调研考试生物,文件包含242773D-生物daZQpdf、生物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