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安徽省合肥市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安徽省合肥市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第1页
    安徽省合肥市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第2页
    安徽省合肥市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安徽省合肥市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
    (1)山水之乐在于自然风光,也在于人文情怀。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微波与无风时水面月光月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写滁州老人小孩出游来往不断的热闹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诗文情思长。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读王维《使至塞上》中的“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在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中放飞浪漫的想象;读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春天花草盎然的生命力。
    【答案】(1)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
    (2)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饥jǐn( ) 颤抖( ) 高kàng( ) 孕( )育
    (2)下面对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B.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C.我/爱/这悲哀的国土D.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
    (3)《复活的土地》中诗人说“大地将孕育/金色的颗粒”,请分析“金色”的内涵。
    (4)“土地”是艾青诗歌中主要意象之一,请结合《艾青诗选》全书,概括这一意象的特点。
    【答案】(1)①馑 ②chàn ③亢 ④yùn (2)A
    (3)“金色”在《复活的土地》中不仅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象征,也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乐观预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人民美好生活的祝愿。(意思对即可)
    (4)“土地”这个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以及对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艾青还通过“土地”意象传达了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以及对他们命运的关切与探索。(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饥馑(jī jǐn):饥荒,庄稼收成很差或颗粒无收。
    颤抖(chàn dǒu):颤动、发抖。
    高亢(gā kàng):指声音高而洪亮;也可形容地势高;表示人的情绪高涨。
    孕育(yùn yù):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2)本题考查朗读节奏。
    A.“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宾结构的句子。“雪”是主语,表示句子描述的主体事物;“落在”是谓语动词,表示雪的动作;“中国的土地上”是宾语,明确了雪落下的地点。正确的节奏划分应该是“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3)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在诗歌的语境中,“大地将孕育/金色的颗粒”,“金色”首先是一种视觉上充满希望与活力的颜色。土地孕育出的颗粒通常是庄稼的种子等,“金色”的颗粒象征着丰收。丰收代表着人民在土地上辛勤劳作后的成果,意味着人们将有充足的食物、稳定的生活,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具象化的象征。这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贯穿其中的。在经历了艰难困苦或者黑暗时期后,诗人看到土地的“复活”,而土地孕育的“金色的颗粒”就是这种复活带来的希望,它代表着人们的生活将充满希望,不再被贫困、苦难所笼罩。
    诗人笔下的土地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它不仅仅是自然意义上的土地,更是国家和民族的象征。“金色”的颗粒从这个角度看,象征着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繁荣昌盛。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困境或者处于发展的转折点时,诗人通过土地孕育“金色的颗粒”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乐观预期。这种乐观预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诗人相信,尽管可能经历过黑暗或者困难的时期,但国家和民族就像这片复活的土地一样,有着光明的未来,即将孕育出充满希望、繁荣的成果,就如同金色的颗粒一样耀眼。
    诗人对“金色”颗粒的描绘,将自己对国家、民族以及人民的情感融入其中。通过对土地孕育希望的描写,表达出深厚的爱国情怀。诗人希望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能够走向繁荣,人民能够过上美好的生活,这种情感借助“金色”的颗粒得以体现。这也是对人民美好生活的祝愿。诗人站在这片土地上,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以“金色”来形容即将孕育的成果,是对所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最美好的祝愿,希望他们能够收获像金色颗粒一样美好的未来。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在艾青的诗歌中,“土地”常常与祖国联系在一起。在《我爱这土地》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里的“土地”就是祖国的象征。艾青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国家遭受着侵略和苦难,他对祖国充满了深沉的爱,这种爱通过对土地的描写表现出来。艾青也表达了对祖国命运的深深忧患。土地遭受着侵略者的践踏,就像祖国在战争中千疮百孔,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描绘出祖国大地被寒冷、战争等黑暗势力笼罩的情景,反映了他对祖国命运的担忧。
    艾青笔下的“土地”与劳动人民紧密相连。土地是劳动人民生存的根基,劳动人民在土地上辛勤劳作,他们的命运与土地息息相关。艾青关注着土地上的劳动人民,他的诗歌中常常描写劳动人民的苦难与艰辛。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大堰河就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她在土地上劳作,一生贫苦。艾青通过对大堰河的描写,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他看到了劳动人民在土地上的辛勤付出,也看到了他们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所以对他们的命运进行关切与探索,而土地就是这种关切的载体,它承载着劳动人民的悲欢离合、希望与绝望。
    3.复兴学校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下面是班级发布的活动通知,假如你要把通知的内容转告给家长,其中有哪些重要信息不能遗漏?
    为加深同学们对自强不息精神内涵的理解,兹定于9月30日下午3:00在学校礼堂举行“青年当自强不息”主题报告会,参加对象为全体同学和家长。请大家转告家长,准时参加。
    (2)下面是活动中张贴出来的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警句,请在表中填写对应的具体内涵。
    A.乐观自信 B.超越自我 C.勇于担当
    (3)在“寻找自强不息人物”活动中,李华同学采访了学校“自强不息之星”张南同学。下面是采访过程的对话,请根据情境将对话内容补充完整。
    李华:张南同学,祝贺你被评为“自强不息之星”!请问,①_________?
    张南:自初中以来,我获得了省、市数学、物理竞赛一等奖,参加爱国主义演讲获得省特等奖,参加市中学生运动会,获得了跳远第一名,获得市“最美志愿者”的称号。
    李华:②_________?
    张南:对于学弟学妹们,我想说的是:“自强”是我们每个人的座右铭,只有不断努力、不断进取,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4)下面是一位同学活动中演讲的片段,其中有一些错误,请你修改。
    【甲】清朝后期,英国对华倾销鸦片,毒害人民、腐化吏治、掠夺财富,“渐成病国之忧。”林则徐受命于广东查缴鸦片、驱逐趸船,请定洋商夹带鸦片之罪,采取了虎门销烟的坚决措施,屡次击败英国殖民者的武装挑衅,【乙】以敢于胜利、敢于斗争的精神,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历史序幕。
    ①【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修改。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1)时间:9月30日下午3:00;地点:学校礼堂;事件:家长和孩子同时参加“青年当自强不息”主题报告会。
    (2)CBA
    (3)①自初中以来,你获得过哪些成绩? ②你对学弟学妹有什么寄语呢?
    (4)①句号应该放到引号外面②“敢于胜利”“敢于斗争”调换位置(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通知。
    活动主题:“青年当自强不息”主题报告会,这个主题明确了活动的核心内容是关于青年自强不息精神的探讨和学习。
    活动时间:9月30日下午3:00,具体的时间点便于家长提前安排好自己的日程,准时参加活动。
    活动地点:学校礼堂,明确了活动举办的具体位置,方便家长准确找到活动场所。
    参加对象:全体同学和家长,强调了活动的参与范围包括家长,需要家长和同学一起参加。
    在向家长转告通知内容时,不能遗漏以下重要信息:明确活动的时间是9月30日下午3:00,提醒家长按时参加,避免因时间不清楚而错过活动。告知活动地点在学校礼堂,方便家长准确找到活动场所。强调参加对象包括家长,希望家长能够重视并积极参与,与孩子共同学习和探讨自强不息的精神。
    (2)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意思是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们责任重大,道路遥远。这里强调了作为“士”(有知识、有抱负的人)要有担当精神,要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并且要有毅力去承担,所以体现的是勇于担当的内涵;故选C。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这句话是说,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而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战胜自己意味着克服自己的弱点、欲望、恐惧等,这是一种自我超越的过程,所以这句名言体现的是超越自我的内涵;故选B。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诗人尽管面临困难,但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风破浪,扬起高帆渡过茫茫大海。这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对未来充满自信的态度,所以这句诗体现的是乐观自信的内涵;故选A。
    (3)本题考查情景对话。
    对话场景是在“寻找自强不息人物”活动中,李华同学对学校“自强不息之星”张南同学进行采访。目的是通过采访了解张南同学的自强事迹以及他对学弟学妹们的建议和鼓励,从而展现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
    张南同学的回答部分提供了一些关键信息,如他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省、市数学、物理竞赛一等奖,爱国主义演讲省特等奖,跳远第一名和市“最美志愿者”称号等。张南对学弟学妹们的建议是“自强是我们每个人的座右铭,只有不断努力、不断进取,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根据张南的回答,可以推断出李华的第一个问题可能是询问张南同学有哪些突出的成就或荣誉,以引出张南对自己自强事迹的介绍。第二个问题可以从张南对学弟学妹的建议出发,进一步询问他对学弟学妹们还有哪些具体的建议或鼓励,或者请他分享一些在追求自强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悟。
    ①示例:你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突出的成就呢?
    ②示例:对于学弟学妹们,你还有其他具体的建议或鼓励吗?
    (4)本题考查标点符号及病句辨析。
    甲处“渐成病国之忧。”中句号位置错误。引用的内容是作为句子的一部分存在,并非完整的独立引用,所以句号应该放在引号外面。正确的表述为“渐成病国之忧”。
    乙处“以敢于胜利、敢于斗争的精神”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将“敢于胜利”和“敢于斗争”调换位置。
    二、阅读(55分)
    [一](22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琅琊山的情怀
    王晓
    ①很多人知道琅琊山,都缘于欧阳修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琅琊山离我常住之地不远,一路向西,过南京就是。停好车,往琅琊山风景区走。入口处,一座长长的碑霸气地映入眼帘,上刻《醉翁亭记》全文,篆刻疏朗大气、笔法飘逸灵动。耳边响起《醉翁亭记》诵文: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号醉翁。琅琊山上,翼然临于泉上的亭子是山之僧智仙所作,名之者就是欧阳修。醉翁亭和北京陶然亭、湖南爱晚亭、浙江湖心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醉翁亭名列首位。置身山林入口,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②景区内道路宽阔,非南方曲径通幽、小桥流水的精致,有北方的粗放豪爽。两边山坡巨石、怪石多而奇。山上树多,枝高叶蓬,灌木植被丰富。空气荡心涤肺、清爽宜人,让人情不自禁深深吸气,长长吐气。在琅琊山,呼吸是自由的,酣畅的,幸福的。花草树木漫山遍野,经霜五彩斑斓,秋之绚丽多彩,让人忘记尘俗杂事,只想将一颗心投入山林,学醉翁吟诗赋文。
    ③路边多高大银杏树,树叶金黄明亮,山坡、沟渠,落叶遍布。有练字的老人,以拖把为笔,以景区大道为纸,练字健身养性。“地书”成为琅琊山风景区一景。
    ④琅琊山因东晋司马睿任琅琊王时曾寓居于此得名,拥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士,是皖东极富文化底蕴的胜境。我们先醉翁亭后深秀湖再纪念馆,且行且探寻。
    ⑤山上树木赤橙黄绿都有,浓荫之中,潺潺泉水泻出,水入方池,又汇入山溪,“让泉”二字碑刻拙朴凝重。听说让泉水温终年保持十七八摄氏度,颇为奇特。泉水清澈可饮,捧一口喝,有淡淡甜味。从字面上揣度,让泉应是礼让之泉,查阅出处,果有两峰让出之意。有泉,喜酒,风雅率性如欧阳修者,自然可以玩“曲水流觞”的游戏。②“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⑥此“年高”,也只40来岁,正值壮年。欧阳修知滁,前后约两年零四个月,给滁州留下了许多遗迹和不朽诗文,成为当地宝贵的文化资源。在欧阳修笔下,滁州无时无刻不美。③“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⑦滁州在长江和淮河之间,山高水清,民风淳厚,欧阳修在滁州,对于政事实行“宽简”政策,不苛求,不琐碎,不唯政绩,办事遵循人情事理,不博取声誉,只要把事情办好就行。大抵也只有这样天性率真、不拘小节的太守,才会与滁人同游,呼啸山林,兴尽而返吧。他把各种生存境遇当成人生馈赠、生命体验,即便是游山玩水,即便是地方小吏,也时时处处全身心投入,用现在时髦的话说,有强烈的在场感,欧阳修一直活在属于他自己的当下。
    ⑧滁州之后,欧阳修改守扬州。扬州因此拥有了平山堂。哪里得欧阳修,哪里得福。
    ⑨醉翁亭以前仅一座小小的凉亭,现在扩充至醉翁亭、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等九院七亭,人称“醉翁九景”,都有文忠公欧阳修的痕迹。
    ⑩欧阳修离去已近千年。翁去千载,醉乡犹在;由亭到堂,身影不孤。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醉翁亭记》的名气,让作者不远几百里,驱车从苏到皖跨省到琅琊山游览。
    B.作者描绘琅琊山的景色,多用短句式,语言凝练,节奏明快,读来轻松,富有音韵美。
    C.欧阳修在滁州做太守的时候只有40来岁,并没有他自称的“年高”和“翁”那样年老。
    D.欧阳修治理滁州的时候,实行“宽简”政策,遵循人情事理办事,他能做到与民同乐。
    5.文章三次引用《醉翁亭记》中的原文,分别有什么作用?
    6.赏析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在琅琊山,呼吸是自由的,酣畅的,幸福的。
    7.文章结尾说“这就是文字的力量”,请结合文章说说“文字的力量”指什么。
    8.文章标题“琅琊山的情怀”具有丰富的意蕴,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4.A
    5.①第一次引用是看到《醉翁亭记》碑刻而耳边响起诵文,说明了《醉翁亭记》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②第二次引用,用来说明欧阳修的喜酒和风雅率性。③第三次引用是为了说明在欧阳修笔下,滁州无时无刻不美。
    6.“自由的”“酣畅的”“幸福的”从不受限制、尽意和快乐三个方面形容琅琊山的空气给人的感觉;同时三个短语“自由的”“酣畅的”“幸福的”形成排比,句式整齐,富有气势,表达了置身琅琊山的喜悦之情。
    7.“文字的力量”指欧阳修虽然早已经离去,但是九院七亭都有欧阳修的痕迹,他的文章和思想还在影响着后人。
    8.①文化情怀,琅琊山拥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士,极富文化底蕴;②自然情怀,花草树木漫山遍野,让人忘记尘俗杂事;③人文情怀,“地书”成为一景,“让泉”体现礼让,滁州民风淳厚,欧阳修天性率真、不拘小节,与民同乐。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文章开头只是说琅琊山离作者常住之地不远,并没有明确提及是因为《醉翁亭记》的名气而不远几百里驱车跨省游览。这种说法在原文中没有依据。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第①段“入口处,一座长长的碑霸气地映入眼帘,上刻《醉翁亭记》全文,篆刻疏朗大气、笔法飘逸灵动。耳边响起《醉翁亭记》诵文:‘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作者在琅琊山风景区入口处看到刻有《醉翁亭记》全文的碑刻,耳边响起诵文。这一引用说明了《醉翁亭记》在人们心目中的深刻影响。琅琊山因《醉翁亭记》而闻名,游客来到这里,看到碑刻便自然而然地想起这篇千古名篇,从侧面反映出《醉翁亭记》的文化魅力和广泛传播度,为文章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也为后文对琅琊山的描写和对欧阳修的介绍做了铺垫。
    第⑤段“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作用:在对琅琊山的让泉进行描写后引用这句话,用来说明欧阳修的喜酒和风雅率性。欧阳修与客人在琅琊山饮酒,即使喝得很少也容易醉,这种行为表现出他对酒的喜爱以及在山水之间的洒脱。同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名言也进一步强调了欧阳修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精神享受的追求,丰富了欧阳修的人物形象,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他的性格特点和生活情趣。
    第⑥段“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这里引用是为了说明在欧阳修笔下,滁州无时无刻不美。这段文字生动地描绘了滁州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美景,通过引用《醉翁亭记》中的这一经典描写,突出了欧阳修对滁州山水的细腻观察和深情赞美。他以优美的笔触展现了滁州的自然风光,让读者感受到滁州的美丽与魅力。同时,也体现了欧阳修作为文学家的高超写作技巧和对自然的敏锐感悟力,进一步强调了滁州因欧阳修的文学作品而增添的文化底蕴。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理解。
    第②段“在琅琊山,呼吸是自由的,酣畅的,幸福的”,在这个语境中,“自由的”强调在琅琊山呼吸时没有任何束缚和阻碍。人们可以尽情地、毫无拘束地呼吸着这里的空气,体现了琅琊山的环境给予人的一种无拘无束的感受。它传达出琅琊山的空气不受外界干扰,让人能够自由自在地享受呼吸的状态。这种“自由”的感觉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也暗示着心灵上的放松。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受到各种压力和限制,而在琅琊山,呼吸的自由让人仿佛摆脱了这些束缚,获得了一种心灵的解放。“酣畅”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情感或行为尽情、畅快。这里形容呼吸是“酣畅的”,意味着在琅琊山呼吸空气时,能够尽情地、畅快淋漓地感受空气的清新和纯净。这种感受是深刻而强烈的,让人的身体和心灵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它进一步强调了琅琊山空气的优质,让人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呼吸的过程中,享受那种尽意的感觉。与“自由的”相比,“酣畅的”更加强调呼吸的深度和力度,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生命活力。“幸福”是一种内心的感受,是对生活的满足和愉悦。在这里,形容呼吸是“幸福的”,说明琅琊山的空气给人带来了一种幸福感。这种幸福感可能源于空气的清新、自然环境的美丽以及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当人们呼吸着这样的空气时,会不由自主地感到快乐和满足,仿佛生活中的一切烦恼都消失了。“幸福的”这个词语将人们对琅琊山空气的感受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琅琊山的魅力。
    “自由的”“酣畅的”“幸福的”三个短语句式整齐,结构一致。这种整齐的句式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使文章的语言更加流畅、易读。同时,它也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加轻松地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排比句式通常具有增强语气、突出强调的作用。在这里,三个短语的排比使用,使作者对琅琊山空气的赞美更加有力,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读者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琅琊山的喜爱之情,以及琅琊山空气给人带来的愉悦和幸福。 通过排比句式,作者将自己置身琅琊山时的喜悦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这种喜悦不仅仅是因为空气的清新,更是因为琅琊山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给人带来的心灵触动。三个短语的依次排列,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变化,从自由到酣畅,再到幸福,层层递进,使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深刻。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第⑨段:“醉翁亭以前仅一座小小的凉亭,现在扩充至醉翁亭、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等九院七亭,人称‘醉翁九景’,都有文忠公欧阳修的痕迹”,这里表明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醉翁亭的规模不断扩大,而这些新增的景观中处处都有欧阳修的痕迹。这体现了欧阳修的文字影响力之大,使得后人在建设和发展琅琊山的景观时,都围绕着他的形象和作品来进行。第⑩段:“欧阳修离去已近千年。翁去千载,醉乡犹在;由亭到堂,身影不孤。这就是文字的力量”,这句话明确指出,尽管欧阳修已经去世近千年,但他留下的文字让他的身影并不孤单。这些文字如同纽带,将过去与现在连接起来,让后人在游览琅琊山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欧阳修的存在。
    第①段“很多人知道琅琊山,都缘于欧阳修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琅琊山离我常住之地不远,一路向西,过南京就是。停好车,往琅琊山风景区走。入口处,一座长长的碑霸气地映入眼帘,上刻《醉翁亭记》全文,篆刻疏朗大气、笔法飘逸灵动”,这段描写说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让琅琊山广为人知,成为了吸引人们前来游览的重要因素。入口处的碑刻更是直观地展示了文字的力量,它让人们在踏入景区的第一时间就感受到了欧阳修文字的魅力,激发了人们对琅琊山历史文化的兴趣。
    第⑥段:“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这段文字生动地描绘了滁州山间的美景,体现了欧阳修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他的文字让后人能够领略到古代滁州的自然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第⑦段:“欧阳修在滁州,对于政事实行‘宽简’政策,不苛求,不琐碎,不唯政绩,办事遵循人情事理,不博取声誉,只要把事情办好就行。大抵也只有这样天性率真、不拘小节的太守,才会与滁人同游,呼啸山林,兴尽而返吧”,欧阳修在滁州的治理理念和生活态度也通过他的文字传递给后人。他的“宽简”政策和与民同乐的精神,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激励着人们在生活中追求真实、自然和和谐。
    “文字的力量”在文章中体现在历史遗迹的留存、文化的传承以及对人们精神的影响等方面。欧阳修的文字跨越千年,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含义。
    第①段:“琅琊山离我常住之地不远……入口处,一座长长的碑霸气地映入眼帘,上刻《醉翁亭记》全文,篆刻疏朗大气、笔法飘逸灵动……醉翁亭和北京陶然亭、湖南爱晚亭、浙江湖心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醉翁亭名列首位。置身山林入口,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里通过描述琅琊山入口处的《醉翁亭记》碑刻以及醉翁亭的名气,展现了琅琊山的文化底蕴。琅琊山因欧阳修的名文《醉翁亭记》而闻名,与其他名亭齐名,体现了其在文化上的重要地位。第④段:“琅琊山因东晋司马睿任琅琊王时曾寓居于此得名,拥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士,是皖东极富文化底蕴的胜境”,明确指出琅琊山拥有多种文化元素,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士汇聚于此,凸显了其深厚的文化情怀。
    第②段“景区内道路宽阔,非南方曲径通幽、小桥流水的精致,有北方的粗放豪爽。两边山坡巨石、怪石多而奇。山上树多,枝高叶蓬,灌木植被丰富。空气荡心涤肺、清爽宜人,让人情不自禁深深吸气,长长吐气。在琅琊山,呼吸是自由的,酣畅的,幸福的。花草树木漫山遍野,经霜五彩斑斓,秋之绚丽多彩,让人忘记尘俗杂事,只想将一颗心投入山林,学醉翁吟诗赋文”,这段描写了琅琊山的自然景色,道路宽阔,巨石怪石奇特,树木繁茂,空气清新,花草树木五彩斑斓。这些自然景观让人陶醉其中,忘记尘世的烦恼,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和热爱,充满了自然情怀。
    第③段:“路边多高大银杏树,树叶金黄明亮,山坡、沟渠,落叶遍布。有练字的老人,以拖把为笔,以景区大道为纸,练字健身养性。‘地书’成为琅琊山风景区一景”,这里的“地书”展现了琅琊山的人文景观,老人在景区练字,体现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为琅琊山增添了人文气息。第⑤段:“山上树木赤橙黄绿都有,浓荫之中,潺潺泉水泻出,水入方池,又汇入山溪,‘让泉’二字碑刻拙朴凝重。听说让泉水温终年保持十七八摄氏度,颇为奇特。泉水清澈可饮,捧一口喝,有淡淡甜味。从字面上揣度,让泉应是礼让之泉,查阅出处,果有两峰让出之意”,“让泉”体现了礼让的美德,这种人文内涵丰富了琅琊山的情怀。第⑦段:“欧阳修在滁州,对于政事实行‘宽简’政策,不苛求,不琐碎,不唯政绩,办事遵循人情事理,不博取声誉,只要把事情办好就行。大抵也只有这样天性率真、不拘小节的太守,才会与滁人同游,呼啸山林,兴尽而返吧。他把各种生存境遇当成人生馈赠、生命体验,即便是游山玩水,即便是地方小吏,也时时处处全身心投入……”,欧阳修在滁州的治理和生活态度体现了他的人文情怀。他实行“宽简”政策,与民同乐,天性率真,这种人文精神影响了滁州的民风,使滁州民风淳厚。琅琊山也因此承载了这种人文情怀,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
    [二](17分)
    材料一:
    ①野生动植物犯罪猖獗是由偷猎者、加工者、非法贸易商等多方势力驱动的。有组织的跨国犯罪集团覆盖了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链的各个阶段,包括进出口、中介、存储、育种和销售等。必须对贩运链的供需双方采取强有力、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犯罪动机。
    ②近年来,全球在合作打击野生动植物犯罪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尤其是大象、犀牛等标志性物种的偷猎、缉获量和市场价格均大幅下降。不少国家加大力度打击野生动植物犯罪也取得一定成效。印度尼西亚东部海域的蝠鲼长期受到非法捕猎威胁,2014年起印尼政府加大了执法力度,加强了对偷猎者、加工贸易商非法行为的干预,到2017年相关区域的蝠鲼狩猎量下降了85%;南非从2013年起生产和销售合成豹皮,并开展相关保护宣传教育,2018年当地真豹皮使用比例下降至50%。
    (摘编自《积极行动,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人民网)
    材料二: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在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推动形成对违法犯罪强大震慑的同时,还要注重激发起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内生动力,提高社会各界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自觉性。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时间节点举办主题科普等活动,邀请公众在生物多样性政策制定、信息公开与公益诉讼中积极参与、建言献策,不断营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氛围,让爱护野生动植物、抵制非法贸易、摒弃滥食陋习等蔚然成风。
    (摘编自《为野生动植物筑牢保护屏障》,人民网)
    材料三:
    ①可能有些人觉得,地球上几千万个物种,灭绝一两个无伤大雅。这种想法,实在大错特错。著名的生态学家爱德华·威尔逊先生曾经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大概的意思是:人类需要蚂蚁,但蚂蚁不需要人类。蚂蚁虽然不起眼,但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分解者之一,对地球上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起到重要作用。作为生态系统金字塔基座的重要一部分,蚂蚁的灭绝或将导致地球生态系统的崩塌。
    ②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与其他生物种类相联系、相互作用。一种生物的丧失,会直接或间接导致10~30种其他生物的丧失,10~30种生物的丧失又会导致上百种、上千种甚至上万种生物的丧失。
    ③这对人类健康也将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某些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若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破坏,野生动物体内的病毒就需要寻找新的宿主,人类被感染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摘编自《野生动物,它们也在守护人类》,《光明日报》)
    材料四:
    ①相较于以往,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得到更多的关注,各地也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比如,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自试点以来,整合了园区内原有的19个自然保护地,系统开展虎豹关键扩散通道等栖息地修复、生态廊道建设,促进虎豹种群数量不断增长。站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才能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良好条件。
    ②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关键是在资源利用过程中减少人为的干扰与损害,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良性循环。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可可西里地区,为保证“高原精灵”藏羚羊繁衍迁徙顺利进行,青藏铁路设置33处迁徙通道,列车通过时禁止鸣笛;巡山队员在羊群快靠近公路时拦截车流,待羊群通过后再放行。保护野生动物需遵循栖息规律、自然规律,不打扰、不惊扰、不干扰就是对野生动物的有效保护。
    (摘编自《涵养生态文明新风尚》,《人民日报》)
    9.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象、犀牛等偷猎、缉获量和市场价格大幅下降,表明全球在合作打击野生动植物犯罪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B.生物多样性政策的制定可以让公众积极参与,让他们建言献策,这样可以营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氛围。
    C.材料三引用爱德华·威尔逊先生关于蚂蚁与人类关系的话,是要证明野生动物起着保护人类的重要作用的观点。
    D.材料四列举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系统开展栖息地修复、生态廊道建设的事例,证明要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观点。
    10.结合材料二,解释加点词语“内生动力”在文中的含义。
    11.下图是对材料四第二段行文思路的梳理,请在图中①②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提出观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关键是在资源利用过程中减少人为的干扰与损害。→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12.请结合以上材料,就如何保护野生动植物提出三点建议。
    【答案】9.D
    10.“内生动力”指的是社会各界因意识到保护野生动植物与全社会内部生存发展需要密切相关而产生的自发动力。(意思对即可)
    11.①举例论证:列举三江源国家公园可可西里地区为保护藏羚羊采取的不打扰的措施来证明。 ②得出结论:不干扰就是对野生动物的有效保护。
    12.示例:①打击偷猎、加工、非法贸易等野生动植物犯罪;②向公众宣传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相关知识和法规,提高社会各界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自觉性;③各地注重因地制宜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④减少对野生动物人为的干扰与损害。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D.材料四列举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系统开展栖息地修复、生态廊道建设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各地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而不是为了证明要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观点。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在材料二中,“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在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推动形成对违法犯罪强大震慑的同时,还要注重激发起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内生动力,提高社会各界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自觉性”,这句话表明“内生动力”是与外部压力相对的来自全社会内部的力量。外部压力主要是通过执法等手段对违法犯罪形成震慑,而“内生动力”则是为了提高社会各界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自觉性,这种自觉性源于社会各界对保护野生动植物与全社会内部生存发展需要密切相关的认识。
    “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时间节点举办主题科普等活动,邀请公众在生物多样性政策制定、信息公开与公益诉讼中积极参与、建言献策,不断营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氛围,让爱护野生动植物、抵制非法贸易、摒弃滥食陋习等蔚然成风”,这里通过举办活动邀请公众参与,目的就是激发社会各界的“内生动力”。当公众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政策制定等活动时,他们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野生动植物对于生态平衡、人类健康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产生自发地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动力。这种动力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在认识到保护野生动植物与自身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后,从内心深处产生的自觉行动。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行文思路。
    ①这部分内容以三江源国家公园可可西里地区为例,具体阐述了为保护藏羚羊,青藏铁路设置迁徙通道且列车通过时禁止鸣笛,巡山队员在羊群靠近公路时拦截车流等措施。这些措施都是在资源利用过程中减少人为干扰与损害的具体体现,通过这个实例,有力地证明了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关键在于减少人为干扰。“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可可西里地区,为保证‘高原精灵’藏羚羊繁衍迁徙顺利进行,青藏铁路设置33处迁徙通道,列车通过时禁止鸣笛;巡山队员在羊群快靠近公路时拦截车流,待羊群通过后再放行”,通过这些具体的行动,说明了人们在资源利用过程中采取了积极措施来减少对藏羚羊的干扰。据此可概括为:举例论证:列举三江源国家公园可可西里地区为保护藏羚羊采取的不打扰的措施来证明。
    ②在前面举例论证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得出保护野生动物需遵循栖息规律、自然规律,不打扰、不惊扰、不干扰就是对野生动物的有效保护这一结论。这一结论再次强调了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关键所在,为人们在实际行动中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据此可概括为:得出结论:不干扰就是对野生动物的有效保护。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建议。
    材料一提到“野生动植物犯罪猖獗是由偷猎者、加工者、非法贸易商等多方势力驱动的。必须对贩运链的供需双方采取强有力、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犯罪动机”以及“近年来,全球在合作打击野生动植物犯罪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不少国家加大力度打击野生动植物犯罪也取得一定成效”,例如印度尼西亚政府加大对蝠鲼偷猎、加工贸易商非法行为的干预,使相关区域的蝠鲼狩猎量下降了85%。这表明通过打击偷猎、加工和非法贸易等行为,可以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
    材料二指出“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时间节点举办主题科普等活动,邀请公众在生物多样性政策制定、信息公开与公益诉讼中积极参与、建言献策,不断营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氛围”。通过宣传活动,可以让公众了解野生动植物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自觉性,从而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良好氛围。
    材料四提到“相较于以往,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得到更多的关注,各地也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比如,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自试点以来,整合了园区内原有的19个自然保护地,系统开展虎豹关键扩散通道等栖息地修复、生态廊道建设,促进虎豹种群数量不断增长”。各地应根据自身的生态特点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情况,采取适合本地的保护措施,提高保护效果。
    材料四还提到“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关键是在资源利用过程中减少人为的干扰与损害。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可可西里地区,为保证‘高原精灵’藏羚羊繁衍迁徙顺利进行,青藏铁路设置33处迁徙通道,列车通过时禁止鸣笛;巡山队员在羊群快靠近公路时拦截车流,待羊群通过后再放行”。在保护野生动物的过程中,要遵循栖息规律和自然规律,减少人为干扰,为野生动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三](16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苏轼)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①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②,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柴常平米③,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④,复发橐⑤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注】①上供米:给朝廷供奉上缴的粮食。②赐度僧牒: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③粜常平米:出售常平仓的米。④裒(póu)羡缗(mín)得二千:收集多余的钱二千缗。⑤橐(tuó):口袋。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_________ (2)不以物喜 以:_________
    (3)易米以救饥者 易:_________ (4)活者甚众 活:_________
    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
    1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
    既 至 杭 大 旱 饥 疫 并 作
    16.请你结合【甲】【乙】两文相关内容,说说“以百姓心为心”在范仲淹和苏轼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13.(1)曾经 (2)因为 (3)交换 (4)救活,使……活
    14.(1)在朝廷里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为君主担忧。
    (2)杭州是水陆交通的要地,得疫病死的人比别处常要多些。
    15.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16.范仲淹“先忧后乐”,时刻将百姓与国家放在心上,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政治抱负。苏轼被贬杭州时,帮助百姓对抗饥荒和疫病。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①句意: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尝:曾经。
    ②句意: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以:因为。
    ③句意:交换成米来救济饥饿的人。易:交换。
    ④句意:救活的人很多。活:救活,使……活。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居庙堂之高:即处在高高的朝廷上,指在朝廷为官;庙堂:指朝廷;
    (2)水陆之会:水陆交通的会合处;疫死:因疫病而死;比:相比,比较。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断句。
    句意:苏轼已经到达杭州,杭州发生大旱,饥荒和瘟疫一起发生。
    “既至杭”中,“既”表示已经,“至”是到达,“杭”指杭州,这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宾结构,表示苏轼已经到达杭州这个行为。“大旱”是一个名词性短语,指严重的旱灾,单独成一个表述。“饥疫并作”中,“饥”指饥荒,“疫”指瘟疫,“并作”表示一起发生,这是一个主谓结构的短语,表示饥荒和瘟疫同时发生的情况。即断句为: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在【甲】文中,范仲淹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的观点。这表明范仲淹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心中都牵挂着百姓和君主。当他在朝廷为官(居庙堂之高)时,忧虑的是百姓的生活;当他被贬谪到偏远之地(处江湖之远)时,仍然心系君主和国家大事。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始终贯穿于他的思想中。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更是这种“以百姓心为心”的高度凝练。范仲淹超越了个人的得失和情感,站在天下人的角度,将百姓的忧愁放在首位,在百姓安居乐业之后才考虑自己的快乐。这体现了他把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与百姓同呼吸共命运的伟大情怀。
    在【乙】文中,苏轼被贬至杭州后,面对当地的大旱、饥荒和疫病,他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救助百姓。他“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向朝廷请求减免赋税,并利用得到的资源换取粮食来救济饥饿的百姓。这显示出他关注百姓的温饱问题,尽力减轻百姓在饥荒中的苦难。次年春天,他“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通过减价卖米、制作食物和药剂、派遣医生为百姓治病等措施,积极应对饥荒和疫病,挽救了许多百姓的生命。而且他还自己拿出钱财,“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建造病坊并储备钱粮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疫病情况。这些行为都表明苏轼心系百姓,切实为百姓解决困难,体现了他“以百姓心为心”的情怀。
    【甲】参考译文: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被贬),则替君主担忧。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一定会说“比天下人忧虑在前,比天下人享乐在后”吧。啊!(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乙】参考译文:
    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到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换取米来救济饥饿的人。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多制作稠粥和药剂,派遣使者带着医生分头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苏轼说:“杭州是水陆交通的会合处,因瘟疫而死的人常常比其他地方多。”于是收集多余的钱二千缗,又拿出自己口袋中的五十两黄金,用来建造治病的场所,渐渐积蓄钱粮来防备疫病。……苏轼二十年间两次到杭州任职,对百姓有功德,百姓家中有他的画像,吃饭时一定向他祝福。
    三、写作(55分)
    17.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老艺术家游本昌在《献给春天的演讲:向前》中说:“人生的目的不是到达山顶。上一山,过一山,山山相连。当你到达山顶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前面还有一座山在等着你。”人生最大的乐趣,正在这一山又一山的跋涉。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请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自定立意;(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4)不少于600字。
    【答案】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节选
    《北方》节选
    《复活的土地》节选
    饥jǐn的大地
    朝向阴暗的天
    伸出乞援的
    颤抖着的两臂。
    中国的苦痛与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
    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
    ……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古老的国土
    ——这国土
    养育了为我所爱的
    世界上最艰苦
    与最古老的种族。
    而从那边的丛林里
    也传出了
    忠心于季节的百鸟之
    高kàng的歌唱。
    播种者呵
    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
    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
    大地将孕育
    金色的颗粒。
    具体内涵
    名言、格言、诗词等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相关试卷

    [语文]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语文]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安徽省合肥市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有答案):

    这是一份[语文]安徽省合肥市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有答案),共8页。

    安徽省合肥市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共6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