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曲靖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为试题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全卷两个大题,共29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1965年5月,我国考古学家在某遗址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石器。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它们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这就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 )
A. 元谋人B. 北京人C. 山顶洞人D. 半坡人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云南省某县”“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石器”“距今约170万年”“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在云南省元谋县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石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由此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A项正确;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排除B项;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排除C项;半坡人生活在新石器时代中期,排除D项。故选A项。
2. 经过考古学家的长期发掘,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中发现了厚达6米的灰烬积层,灰烬中有很多石块、兽骨和朴树籽等。这一考古发现,可用来说明北京人( )
A. 学会了制作陶器的方法B. 已经掌握农作物种植技术
C. 居住于半地穴式圆形房屋D. 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中发现了厚达6米的灰烬积层,灰烬中有很多石块、兽骨和朴树籽等”可知,材料说明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烧烤食物,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D项正确;陶器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北京人生活的时代是旧石器时代,排除A项;原始农耕生活时代的原始居民开始种植粮食粟和水稻,北京人不会种植粮食,排除B项;北京人居住在山洞里,不会建造房屋,排除C项。故选D项。
3.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 )
A. 100万—50万年前B. 80万—20万年前C. 80万—50万年前D. 70万—20万年前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D项正确;ABC与材料中的“北京人”不相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4. 距今约3万年,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已经掌握磨光与钻孔技术,并懂得人工取火的我国早期人类是( )
A. 元谋人B. 山顶洞人C. 郧县人D. 蓝田人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顶洞穴里。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B项正确;元谋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还不会人工取火,排除A项;郧县人距今100万年,不是最早的会人工取火的人类,排除C项;蓝田人生活在旧石器早期,不是最早会人工取火的人类,排除D项。故选B。
5. “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下列图片能反映山顶洞人生活状况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山顶洞人生活状况”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顶洞穴里,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和装饰品能反映山顶洞人生活状况,C项正确;新石器时代的长江下游的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而山顶洞人是旧石器时代北方的原始人,居住在山顶洞穴里,排除A项;红山文化距今大约在5500年前到5000年前,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玉器,而山顶洞人是距今约3万年,排除B项;陶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山顶洞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排除D项。故选C项。
6. 有学者研究河姆渡遗址当时居民的生活状况时,认为河姆渡居民懂得音乐,会时常开个“party”。以下该遗址出土的文物中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
A. 稻谷化石B. 猪纹陶钵C. 骨哨D. 象牙雕刻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骨哨属于和音乐有关的器具,C项正确;稻谷化石、猪纹陶钵和象牙雕刻都只能体现河姆渡人当时的生活,并不能体现他们懂音乐,排除ABD项。故选C项。
7. 距今约7000年,某大河流域的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为了适应这种气候,这里的原始先民建造了干栏式房屋。该先民是( )
A. 元谋人B. 北京人C. 河姆渡人D. 半坡人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地处长江流域,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居住在干栏式房屋,故C项正确;元谋人生活在云南,不会建造房屋,排除A项;北京人不会建造房屋,排除B项;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陕西西安,地处黄河流域,干旱少雨,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排除D项。故选C项。
8. 历慎思同学在陕西旅游,在此参观了一处距今约6000年的人类文化遗址,在那里他了解到了黄河流域的原始部落的生活情况。他去的地方应该是( )
A. 半坡遗址B. 舞阳贾湖遗址C. 牛河梁遗址D. 河姆渡遗址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人,距今五六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房屋无论是方形的还是圆形的,多为半地穴式房屋,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半坡人制作了大批彩陶,虽然耕作于远古时期,却显现着魅人的艺术感染力。在陕西旅游,想了解黄河流域的原始部落的生活情况,应该去半坡遗址,A项正确;舞阳贾湖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前期的重要遗址,位于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排除B项;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境内的凌源市与建平县的交界处,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距今5500年至5000年,排除C项;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在长江流域,排除D项。故选A项。
9. 西安半坡遗址的房屋、窖穴、墓葬中发现了很多粟的遗存。在其中一个深不足1米,底径约1米的窖穴内有粟粒朽灰堆积,专家推测其为储粮窖。据此可知,半坡先民( )
A. 掌握人工取火技术B. 处于打制石器时代C. 过着农耕定居生活D. 依靠食物采集为生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西安半坡遗址的房屋、窖穴、墓葬中发现了很多粟的遗存。在其中一个深不足1米,底径约1米的窖穴内有粟粒朽灰堆积,专家推测其为储粮窖”可知,半坡人已经会种植粟,也就是出现了原始农业。随着原始农业的出现和发展,居住的场所就可以固定在耕种区域的附近了,C项正确;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就已经掌握了人工取火技术,且材料中没有涉及半坡先民用火情况,排除A项;打制石器是人类最初的主要生产工具,但不能作为定居的依据,排除B项;材料主旨反映半坡先民过着农耕定居生活,粟的遗存并不能推导出半坡先民依靠食物采集为生,排除D项。故选C项。
10.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陕西西安发现了一处我国仰韶文化典型代表的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考古学者复原了聚落房屋。如图复原房屋中居住的先民应该是( )
A. 北京人B. 半坡人C. 山顶洞人D. 良渚人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陕西西安发现了一处我国仰韶文化典型代表的母系氏族聚落遗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居民是半坡人,距今五六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房屋多为半地穴式房屋,B项正确;北京人、山项洞人属于早期人类,主要住在山洞,排除AC项;长江中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也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城址,排除D项。故选B项。
11. “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4300—4000年。古城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城。宫城内有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以及陶质的建筑材料。城内有多处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墓中往往随葬陶鼓、石磐、玉钺、陶盘等器物,表明墓主人的尊贵身份。很多小型墓没有任何随葬品……”这说明( )
A. 长江流域最早进入文明社会B. 私有制出现与阶级分化明显
C.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诞生D. 化石是了解历史的重要证据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4300—4000年。古城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城。宫城内有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以及陶质的建筑材料。城内有多处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墓中往往随葬陶鼓、石磐、玉钺、陶盘等器物,表明墓主人的尊贵身份。很多小型墓没有任何随葬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陶寺都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4300-4000年。陶寺都城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城。陶寺都城遗址的发现,表明当时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说明私有制出现与阶级分化明显,B项正确;长江流域最早进入文明社会,题干中未涉及长江流域最早进入文明社会的信息,排除A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朝,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陶寺古城遗址私有制出现与阶级分化严重,化石是了解历史的重要证据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2. 传说当中,神农尝百草,教民种粟,轩辕蒸谷为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
A. 炎黄时期开始掌握农业耕作技术B. 是人们通过自己的想象虚构出来的东西
C. 当时已经出现原始农业D. 真实的历史,是完全可以相信的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传说当中神农尝百草,教民种粟,轩辕蒸谷为饭,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农耕生活,C项正确;依据传说不足以判断一定是到了炎黄时期远古居民才开始掌握农业耕作技术,排除A项;原始农业出现已经得到了证实,因此不能说明神农的传说完全是虚构的东西,但是传说毕竟带有想象、夸张的成分,也不能说完全是真实的历史,因此传说还需要与多种史料相互印证,排除BD项。故选C项。
13. 世界各古老民族都经历了自己的“英雄时代”,“英雄时代”即军事民主制时代。中国的“英雄时代”英雄辈出,黄帝、炎帝、共工、蚩尤、尧、舜、禹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下列制度( )
A. 禅让制B. 世袭制C. 分封制D. 皇帝制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许多部族,陶唐氏、夏后氏三个部族结成联盟,尧、舜,当时实行禅让制,因此出现在“英雄时代”的制度是禅让制,A项正确;世袭制出现于夏朝,排除B项;分封制出现于西周,排除C项;皇帝制出现于秦朝,排除D项。故选A项。
14. 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为了治水,大禹曾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材料反映了大禹的( )
A. 乐观主义精神B. 自由主义精神C. 勇于创新精神D. 无私奉献精神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以看出,为了治水,大禹曾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这体现的是大禹的无私奉献精神,对人民的无私,甘于奉献,D项正确;材料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的是奉献,不涉及乐观主义精神,排除A项;自由主义强调摆脱束缚,材料中强调的奉献不相符,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大禹改进治水方法,无法得出创新精神,排除C项。故选D项。
15. 据史料记载:“大禹代替舜帝继承了天子位,向着南方祭拜上天,把国号定为夏,姓姒氏。”材料反映的事件标志着( )
A. 夏朝统治的巩固B. 中国王朝的产生C. 农业文明的起源D. 奴隶制度的衰落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大禹代替舜帝继承了天子位,向着南方祭拜上天,把国号定为夏,姓姒氏”,说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王朝产生,B项正确;禹是夏朝第一个国王,夏朝统治的巩固叙述不准确,排除A项;农业文明起源于原始社会,排除C项;夏朝是奴隶制度的开始而非衰落,排除D项。故选B项。
16. 历史学家郭沫若诗句:“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安阳”成为商朝都城殷,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 盘庚迁都B. 周初分封C. 国人暴动D. 牧野之战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建立商朝,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盘庚以后,商朝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A项正确;周初分封是在西周时期,排除B项;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发“国人暴动”,排除C项;牧野之战是在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排除D项。故选A项。
17. 西周原是关中一个古老的部族,始祖名弃,善种植,尧舜时被称为“后稷”,封于郃(hé)。历史上西周的都城定都在( )
A. 亳B. 镐京C. 洛邑D. 临淄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定都在镐京,B正确;亳是商朝的都城,A项排除;洛邑是东周的都城,排除C项;临淄是齐国的都城,排除D项。故选B项。
18. 下列对夏商周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 中华文明的起源B. 原始社会的发展
C.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D.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夏商周时期”及所学可知,材料阶段是奴隶王朝的更替时期,C项正确;石器时代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排除A项;材料阶段是奴隶社会时期,不是原始社会,排除B项;秦朝建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
19. “它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大战中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材料所评价的重要战役是( )
A. 阪泉之战B. 牧野之战C. 涿鹿之战D. 巨鹿之战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在奴隶社会中,前1046年,武王伐纣,经过牧野之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B项正确;阪泉之战、涿鹿之战是邦国时代的著名战例,巨鹿之战是封建社会的著名战例,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20. 有学者指出:“周王和周公建国,立七十一,姬姓五十三,以同姓为枝干,是家天下政治的再一步成长和扩大。”这说明分封制的主要作用是( )
A. 巩固了西周疆土B. 确立了等级制度C. 实现了富国强兵D. 促进了民族交融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周王和周公建国,立七十一,姬姓五十三,以同姓为枝干,是家天下政治的再一步成长和扩大。”可见分封制以同性贵族为主体,有利于巩固西周“家天下”的统治,有利于巩固西周疆土,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分封制确立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等级制度,排除B项;实现富国强兵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作用,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西周的民族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21. 国宝级青铜器宜侯夨(cè)簋(guǐ)内的铭文,记述了周康王册封夨为宜侯,并赏赐给夨土地、城邑、人口、香酒、美玉和弓箭等。上述铭文可用来研究( )
A. 世袭制的开创B. 禅让制的建立C. 井田制的废除D. 分封制的实行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国宝级青铜器宜侯夨(cè)簋(guǐ)内的铭文,记述了周康王册封夨为宜,并赏赐给夨土地、城邑、人口、香酒、美玉和弓箭等”及所学可知,叙述的是周代时期分封制的相关信息,D项正确;夏启继承了禹的王位,标志着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题干反映的是周朝分封制,排除A项;尧舜禹时期施行禅让制,排除B项;井田制的废除是在商鞅变法中,排除C项。故选D项。
22. 如图所示是周云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商朝应该处于哪个位置?( )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公元前1600年”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因此商朝应该处于B处,B项正确;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排除A项;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排除C项;公元前770年,东周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
23. 范文斌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写道:“周桓王死,因为穷,七年才得以埋葬……周氏最后一代的周朝国王,他无地无民。穷到向人民借贷,不能偿还,藏在台上避债,而人称这台为避债台。”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 经济发展B. 王室衰微C. 政治腐败D. 赋税沉重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周平王迁洛邑之后,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号令,周天子反而依附与强大的诸侯,题干信息“周平王卒,因为随葬品不足,新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向鲁国求安葬费。此后桓王还向鲁国求过车,而桓王死后,因财政枯竭,七年后才得以埋葬”就反映了周王室衰弱,分封制逐步瓦解,B项正确;经济的发展主要涉及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等,与材料现象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政治腐败问题,排除C项;赋税沉重指的是政府向民众征收的税赋过多、过重,给民众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压力和负担,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B项。
24. 春秋时期,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 )
A. 争霸战争B. 兼并战争C. 民族交融D. 社会变革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C项正确;争霸战争、兼并战争、社会变革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25. 春秋战国时期,很多城市出现了农业、手工业产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这反映了( )
A. 农业生产巨大进步B. 手工业生产工艺成熟
C. 商品经济得到发展D. 各国君民能和平相处
【答案】C
【解析】根据“很多城市出现了农业、手工业产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可得出货币的使用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C项正确;材料强调商品交换及货币,不是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排除A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君民平等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 历史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记录,历史就在我们身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记载》
(1)材料一中的远古人类在生活中均使用打制石器,由此可知他们生活在什么石器时代?图2反映的是哪一远古人类的复原头像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3河姆渡遗址位于什么流域?图4所示是哪一原始居民制作的彩陶?图3、图4反映了我国原始居民已经进入农耕时代,请从“农作物种植”方面举一例说明。
(3)材料三中华夏“渐化合以成一族”主要涉及哪两位部落联盟首领?他们被后人尊崇为什么。
【答案】(1)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北京人。
(2)流域:长江流域。原始居民:半坡人。举例说明:①河姆渡人种植水稻;②半坡人种植粟和黍。
(3)部落联盟首领:炎帝和黄帝。 尊崇为什么:人文初祖。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长江黄河与西辽河考古学文化年表(部分)
材料二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了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以社会阶层严重分化,出现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王权和国家作为判断文明的标志……都城或其他大型公共设施的兴建、宫殿的出现……具有礼器的大型墓葬的出现,贵重资源和高等级物品的生产和分配为统治者所掌控,战争和暴力成为社会常见的现象,稳定的分层级的区域社会等……
——王效《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材料三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余杭,距今约5300—4300年。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城的北部和西北部有一个复杂的水利系统,由人工修建的水坝和自然山体组成,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内城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随葬有数十件至上百件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城外随葬品稀少的普通墓地对比鲜明…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的特点。研究历史的资料从来源角度而言,可分为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手修改(省略或转写)的是间接的史料。你认为要探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哪种史料更可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的文明社会的标准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良渚古城遗址是否进入文明社会阶段,并用一个理由来佐证。
【答案】(1)特点:多元一体化;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延绵不绝;集中在大河流域。
可靠依据:直接史料(或考古发现)。
(2)标准:社会阶层严重分化,出现王权和国家;兴建都城、其他大型公共设施、宫殿;出现具有礼器的大型墓葬;统治者掌握贵重资源的生产和分配;战争和暴力成为社会常见的现象。
判断:良渚古城遗址已经进入了文明社会阶段。
理由:良渚古城遗址出现了大型公共设施;良渚古城遗址墓葬中出现了玉琮、玉璧、玉钺等礼器作为陪葬品;良渚古城遗址中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阶级分化。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
——2022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禅让制对当今社会有什么积极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所说的“小康”是从哪一朝代开始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诸侯对周天子要承担的义务。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夏商西周亡国的共同原因。并谈谈你从夏商西周的灭亡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答案】(1)积极意义:用人要发扬民主,重视贤人;做事要持之以恒,应通过民主的方式选举干部;要以天下为己任,选拔人才应以德才兼备为标准。朝代:夏朝。
(2)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入朝觐见并向其述职。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3)原因:末代国王统治残暴;社会矛盾逐渐尖锐;政治日趋腐败。启示:治理国家应该首先施行德政,以民为本关爱百姓。
29. 红星中学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以“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会”为主题分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和变化的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逐渐遭到破坏,后人称之为“礼乐崩坏”。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国语·齐语》中提到:“美金以铸剑戟,试猪狗马;恶金以铸锄、夷、斤、㔉(zhú),试诸壤土。”“美金”是指青铜,用来制作兵器;;“恶金”是指铁金属,用来制作锄头等农具。这说明在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已开始用于农业
材料三
周……王城在今河南洛阳 吴……都城在今江苏苏州
晋……都城在今山西襄汾 越……都城在今浙江绍兴
齐……都城在今山东淄博 鲁……都城在今山东曲阜
宋……都城在今河南商丘 燕……都城在今北京
楚……都城在今湖北荆州 城濮……在今山东鄞城
秦……都城在今陕西宝鸡
(1)根据上述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写一则春秋时期的历史小故事。(要求:题目自拟,故事情节逻辑清晰、表述清楚、史论结合。)
(2)请你为材料三的图片写一个恰当的图名。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个春秋时期的霸主。
【答案】(1)示例故事名字:齐桓公称霸。公元前685年,齐桓公继位,以管仲为相,整顿国政,废除井田制度,按土地的肥瘠,确定赋税。设盐、铁官和铸钱,增加财政收入,寓兵于农,将基层行政组织和军事组织合为一体,增加了兵源和作战能力,迅速成为各国中最富强的国家。然后就打起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多次大会诸侯,帮助或干涉其它国家,抗击夷狄,终于在周僖王三年(前679年)成为霸主。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年),齐桓公带领八个诸侯国的联军,以优势兵力迫使楚国服从他,订立了召陵之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自此,齐桓公建立了会盟霸主的制度。
(2)图名: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形势图。春秋时期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
长江上游
黄河上游
黄河中游
黄河下游
长江中游
长江下游
西辽河
距今约5300—4700年
马家窑文化
仰韶文化晚期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屈家岭—石家河文化
良渚文化
小河沿文化
距今约4700—4300年
庙底沟二期文化
距今约4300—3800年
宝墩文化
齐家文化
中原龙山文化
山东龙山文化
后石家河文化
钱山漾—广富林类型
雪山二期文化
距今约3800—3500年
三星堆文化
寺洼文化
二里头文化
岳石文化
?
马桥文化
夏家店下层文化
二里岗文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为试题卷, 位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共11页。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七年级(上)期中历史测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